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勵志人物尼

勵志人物尼

發布時間: 2021-02-14 06:08:51

勵志名人故事典故有哪些

中國經典名人勵志故事(一)張越
她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的家庭。剛出生時,她頭顱碩大,是其他嬰兒的幾倍;她胖嘟嘟的,有其他嬰兒幾倍重。人們看到她,覺得她胖得可愛。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從人們的眼神里知道,胖並不是什麼好事。胖,讓她自卑;胖,讓別人認為她又呆又笨,因為人們常說十胖九呆。於是,她開始拒絕去人多的地方,她害怕見到那些漂亮的女孩。她不能也不敢喜歡跳舞,更不喜歡上暴露她缺點的體育課,因為,她怕自己跑步的姿勢成為同學的笑柄……
到了中學,她最大的願望就是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都看不見她,她恨不得自己能有一身隱身衣。可是沒有,於是她只好用藍色和灰色的衣服包裝自己,只是希望把自己那不堪入目的胖隱藏一點再隱藏一點。這時候,自卑成了她生活的主題,她得了自閉症,常常一個人發呆。
有一天體育課,她一個人坐在教室里,突發奇想:我要是變成某某某多好。
可是,當她把班上所有同學都「扮演」了一遍之後,她發現變成了別人的「自己」雖然有很多優點,但她也發現每個人也都有很多缺點。這一刻,她釋然了,她發覺以前的自己都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想通了這一層,她漸漸明白,胖並沒有錯,因為她跟其他任何人一樣,都是一個健康的人。於是她打開心鎖,跟不同的人交往,讀各種書籍,在交往和閱讀中,她汲取自己成長需要的大量營養。
胖,並沒有讓她的生活變得很糟,倒讓她從跟自己找茬兒的青春期里明白了很多道理,學到了更多有用的東西。
199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被邀請作為中央電視台《半邊天》欄目的嘉賓,竟然上了電視。實際上,電視台想讓她做節目主持人,卻又怕觀眾不滿她的長相,於是電視台一次又一次地把她作為嘉賓推到觀眾面前。就這樣,她稀里糊塗地成了中央電視台《半邊天》欄目主持人。
如你所想,她——就是獲得「中國電視主持人25年傑出貢獻大獎」的張越。
「電視台的女主持人中美女如雲,你會不會覺得自己被她們搶走了光彩?」獲獎後,記者這樣問她。
面對這個很有挑戰性的問題,張越笑得十分爽朗:「你直接說我不漂亮得了。現在,漂亮不漂亮對我已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人這輩子,不管你漂亮不漂亮,都無法佔人生的便宜。要想成功,每個人要付出的,包括內心所要經歷的痛苦、不安、委屈等等,你都無法逃避它。你只能勇敢地面對它,然後想辦法戰勝它,因為人生沒有便宜可占。明白了這個道理,我的心裡就踏實了。」

⑵ 勵志的名人故事(最好要長一些 )

刺股懸梁戰國時的蘇秦,夜以繼日地讀書,實在太累了,就用錐子刺腿來使頭腦清醒;漢代的孫敬,為了防止讀書時瞌睡,便用一根繩子把自己的頭發系在房樑上,只要一打磕睡就會被扯醒。這就是歷史上「刺股懸梁」的故事。
鑿壁偷光晉朝的車胤、孫康、匡衡,家裡都很窮,連點燈的油都買不起。夏天的晚上,車胤用紗布做成一個小口袋,捉一些螢火蟲裝進去,借著螢火蟲發出的光亮看書;孫康在嚴寒的冬夜坐在雪地里,利用白雪的反光苦讀;匡衡在牆上鑿了個小洞,「偷」鄰居家的一點燈光讀書。成語「囊螢映雪」和「鑿壁偷光」所講的就是這幾個故事。
墨池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練書法。他每次寫完字,都到自家門前的池塘里洗毛筆,時間長了,一池清水變成了一池墨水。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池塘稱為「墨池」。王羲之通過勤學苦練,終於成為著名的書法家,被人們稱為「書聖」。

2、海倫·凱勒有一本書,你們看過嗎?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勤奮好學的故事》。這本書裡面記載著許多名人刻苦學習的故事,我就講一下裡面其中的一個:海倫·凱勒相信大家都知道吧?她是美國的著名的女作家,她小的時候生了一場大病,弄得她雙目失明,耳朵也失去了聽覺。當海倫七歲時,她的父母為她請來了一位教師,幫助她學習。可是,海倫看不見,也聽不見,怎麼學呢?所以這位教師想了一個辦法:先拿一個洋娃娃給她玩,然後在她的手心上,寫上洋娃娃這個詞兒,這樣海倫就知道了什麼叫洋娃娃了。因此,海倫很快就喜歡上這種學習的方法。從此以後,海倫就用這個辦法學習,她一個一個地記,日積月累,她學會了不少的詞。你可以想想,海倫作為一個又聾又瞎的孩子,她要克服怎樣的困難啊?但她不怕困難,以驚人的毅力在學習、在生活,終於成為一個舉世聞名的作家。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和學習條件好多了,不必再 「鑿壁偷光」,更不必模仿「刺股懸梁」的做法,但古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而且我們都是健康人,比海倫·凱勒強多了,只要我們學會不怕困難,不半途而廢,刻苦學習,立志成才,就一定會成功。

3、愛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發明大王,他的發明有一千多項,像電燈、留聲機、電影機等都是他發明的。 然而童年的愛迪生因為家中貧窮,只上過幾年學,他十二歲便到火車上去賣報了。不能去學校讀書,他就自學。他非常熱愛學習,一邊賣報一邊看書看報,抓緊時間學習和做實驗。 愛迪生的父親平時對家裡人要求很嚴格,他規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點半前必須關燈睡覺。可是,愛迪生賣完報紙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點了,這樣他回家後就沒時間做自己喜歡的實驗了,這可怎麼班呢?這對於喜歡自己學習、摸索的愛迪生來說,簡直是難以忍受。於是他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一個好辦法,能讓爸爸支持自己做實驗。一天,愛迪生用銅線在樹上架起了電線,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裡,並把當天賣剩下的報紙和一台電報機留在朋友家。晚上會到家後,他爸爸要看報紙,愛迪生說今天的報紙賣完了。起先他的爸爸並沒有非常可惜。愛迪生為了引起爸爸的興趣,就開始說起今天報紙的內容如何新鮮有趣,沒有看真是非常可惜。愛迪生的爸爸聽到他講得如此繪生繪色,真的非常想看。於是他問愛迪生還能不能想辦法找一份來。愛迪生說,他的朋友佳麗還有一份,他可以用電報把報紙的內容傳過來。這個時候愛迪生的爸爸想看報紙的癮上來了,於是就痛快地答應了他。

4、《焦耳求知——好學》英國著名科學家焦耳從小就很喜愛物理學,他常常自己動手做一些關於電、熱之類的實驗。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遊。聰明好學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時候,也沒有忘記做他的物理實驗。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馬,由他哥哥牽著,自己悄悄躲在後面,用伏達電池將電流通到馬身上,想試 一試動物在受到電流刺激後的反應。結果,他想看到的反應出現了,馬收到電擊後狂跳起來,差一點把哥哥踢傷。 盡管已經出現了危險,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愛做實驗的小焦耳的情緒。他和咯咯又劃著船來到群山環繞的湖上,焦耳想在這里試一試回聲有多大。他們在火槍里塞滿了火葯,然後扣動扳機。誰知「砰」的一聲,從槍口裡噴出一條長長的火苗,燒光了焦耳的眉毛,還險些把哥哥嚇得掉進湖裡。 這時,天空濃雲密布,電閃雷鳴, 剛想上岸躲雨的焦耳發現,每次閃電過後好一會兒才能聽見轟隆的雷聲,這是怎麼回事? 焦耳顧不得躲雨,拉著哥哥爬上一個山頭,用懷表認真記錄下去每次閃電到雷鳴之間相隔的時間。 開學後焦耳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實驗都告訴了老師,並向老師請教。
老師望著勤學好問的焦耳笑了,耐心地為他講解:「光和聲的傳播速度是不一樣的,光速快而聲速慢,所以人們總是想見閃電再聽到雷聲,而實際上閃電雷鳴是同時發生的。」 焦耳聽了恍然大悟。從此,他對學習科學知識更加入迷。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認真地觀察計算,他終於發現了熱功當量和能量守恆定律,成為一名出色的科學家。

5、《戰勝殘疾的巴雷尼——堅持》巴雷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志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里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只要一有空,就給巴雷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巴雷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巴雷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巴雷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⑶ 名人勵志故事100字左右

日偽訛詐憤然毀畫

梅蘭芳有一筆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時,曾帶往香港存入銀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統治下的香港將這筆高額存款全部凍結,無法取出。一直靠利息過日子的梅蘭芳,家庭生活頓時舉步維艱,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蘭芳日夜思考的難題。他問夫人怎麼辦?夫人說:「最近報紙登出了何香凝女士賣畫謀生的消息,我們不妨也來學她。發揮你的繪畫才能,賣畫度日如何?」 其實梅蘭芳早有這種念頭,只是沒有說出,怕夫人不同意。現在夫人主動說出來了,他自然點頭稱好。兩人著手構思,夫人磨墨,丈夫繪畫。不到八天,畫了20多幅魚、蝦、梅、松。當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蘭芳先生近日畫作,歡迎光臨」的廣告時,爭相購買。不到兩天,20多幅畫就全部賣完了。 這件事傳出後,上海文藝界、新聞界、企業界反響十分強烈,許多知名人士提出要為梅蘭芳辦畫展,梅蘭芳得知後特別興奮,為不負眾望,他苦戰了半個月,畫了幾十幅作品,面交主辦者安排。主辦人員選定重陽節在上海展覽館展出,請梅蘭芳夫婦屆時光臨剪綵儀式。 然而此消息不脛而走,日偽漢奸獲知後互相勾結,肆意搗亂,他們派來一群便衣警察,提前進入展覽大 梅蘭芳
廳大做手腳,前來參觀的許多群眾見狀紛紛離開。梅蘭芳看見門口冷冷清清,覺得奇怪。當他走進展廳後,發現每幅畫上都用大頭針別著紙條,分別寫有「汪主席訂購」、「周副主席訂購」、「岡村寧次長官訂購」……還有一些寫著「送東京展覽」。梅蘭芳夫婦目睹此景,氣得兩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紙刀,刺向一幅幅圖畫。「嘩!嘩!嘩!」幾分鍾內國畫化為碎紙。 梅蘭芳義憤填膺的毀畫舉動,很快傳遍整個上海,也很快傳向大江南北。上海當局的報紙搶先發布頭號新聞,言稱:「褚部長目瞪口呆,一場畫展一場虛驚!」宋慶齡、郭沫若、何香凝、歐陽予倩發表聲援講話,稱贊梅蘭芳民族氣節凜然,為世人所敬仰。廣大群眾也紛紛寄來書信,支持梅蘭芳的愛國行動。梅蘭芳看到全國人民對他如此贊賞和支援,感動得熱淚盈眶,興奮地對夫人說:「我梅蘭芳再也不是一隻孤燕了!」

⑷ 身邊勵志人物的故事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
◆志當存高遠。——諸葛亮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游。——曹植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王勃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李白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陸游
◆故立志者,為學之心也;為學者,立志之事也。——王陽明
◆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呂坤
◆我們以人們的目的來判斷人的活動。目的偉大,活動才可以說是偉大的。——契訶夫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培根
◆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張聞天
◆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麼艱苦都能忍受,什麼環境也都能適應。——丁玲
◆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黑格爾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巴爾扎克
◆一個沒有受到獻身的熱情所鼓舞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車爾尼雪夫斯基
◆共同的事業,共同的斗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奧斯特洛夫斯基
◆我從來不把安逸和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這種倫理基礎,我叫它豬欄的理想。——愛因斯坦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
◆人生的價值,即以其人對於當代所做的工作為尺度。——徐瑋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
◆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吳玉章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郭小川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奧斯特洛夫斯基
◆你若要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歌德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備。——易卜生

⑸ 救命!!!!關於名人的勵志事跡、100-200字就行

林紓小時候家裡很窮,卻愛書如命,買不起書,就只好向別人借來自己抄,按約定的時間歸還。他曾在牆上畫了一具棺材,旁邊寫著「讀書則生,不則入棺」,把這八個字作為座右銘來鼓勵、鞭策自己。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著就要讀書,如果不讀書,還不如死去。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於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他18歲時,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琪羅在義大利佛羅倫薩的卡普雷塞出生。他的父親是地方法官,脾氣暴躁,母親在他六歲時去世。米開朗琪羅幼時寄養在一個石匠家中,石匠妻子的乳汁哺育了這位未來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從小迷戀繪畫,在學校里總是畫素描,為此他經常遭受家人的毒打,因為他的父親認為從事藝術是可恥的。他堅持自己的選擇,後來進入雕塑學校。當時的義大利正是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在崇尚希臘古典文化的風氣下,他潛心學習模仿古希臘藝術,這對米開朗琪羅的藝術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列夫.托爾斯泰1828年8月28日出生在俄國圖拉省的貴族庄園雅斯納雅?波良納。他的母親去世時,托爾斯泰還不足兩歲。九歲時,他的父親又離開人世。父親的死讓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現實,心魂中充滿了絕望」。托爾斯泰的兩位姑母成了他的監護人,姑母虔誠而富有愛心,這些卑微的心靈幫助他認識到愛以及愛所帶來的快樂,對托爾斯泰的一生影響巨大

李琛獻愛心又一個背後的故事
8月28日中午,秋高氣爽,位於海淀區花園北路北醫附小園內的北京全池博愛康復教育中心的師生們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日子———歡送兩名由李琛資助的聾啞孩子去河南上大學;李琛將親自護送兩個孩子到河南鄭州,並交接給河南中州大學的院方,扶持他們走入另一精彩人生的旅途……

歡送會現場,李琛為兩個孩子准備了書包、日記本等等學慣用品,並交待孩子們要好好學習。

2000年5月,李琛慕名來到 「全池博愛康復中心」,看著在這里治療的孩子們,同為殘疾人的李琛心頭無限感觸。在與院長全鐵偉、中心主任池美芬聊過之後方知,這夫婦二人同為科班畢業於特殊教育專業,為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更為了讓所有的聾啞人恢復健康,創辦了這個康復中心並克服了種種困難走到了今天。李琛深深的被他們夫婦所感動,當即決定資助6萬元來幫助這些殘疾的孩子們,李琛資助了10名聾啞孩子,這一資助就是五年的時間,其中就有如今即將上大學的黃日洙、李永濤。

國際上公認的康復最佳年齡是0—6歲,黃日洙來中心治療時是98年6月初,當時10歲;李永濤是98年5月底來中心的,當時8歲;來時都是完全的聾啞孩子,並且都已過了康復最佳年齡。他們在全鐵偉夫婦潛心研究的課題下得到最好的治療,並且有了今天的康復結果,是通過第一階段10個月,能夠聽懂、說清楚,與正常人交流;第二階段(99年初至2003年初),完成小學教育;第三階段(2003年至2005年5月)完成初、高中教育,參加國家統考的高考,最終以全國排名前十的優異成績考入河南中洲大學。令人感到驚訝的是李永濤今年只有15歲,父母下崗,全家唯一的經濟支柱是母親在路邊擺的小攤,父親在兩年以前不幸犯上舌頭癌,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舌頭切除,從此,父親也成為了殘疾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年僅15歲的聾啞孩子李永濤用李琛的鼓勵作為自己的動力,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取得今天如此優異的成績來回報李琛對他們的捐助。

他們是不幸的,可他們又是幸運的,不僅選擇了好的治療中心,同時也得到了李琛的愛心資助,,才會有今天雙雙步入大學,而且同普通孩子一樣正常學習、生活,不僅令我們驚喜,這也令國際醫學界所關注。李琛依然會繼續資助康復中心其他正在接受治療的孩子們,而黃日洙、李永濤以及那些有殘疾的孩子們希望社會有更多的人來關心他們、幫助他們,使他們得到好的治療,能夠有接受正常教育的機會,順利的步入社會,並且融入社會。

8月29日,李琛一大早就把兩個孩子送到了中州大學北校區,學校召開了歡迎會,孩子的母親激動的握著李琛的手,表示感謝,並淚流滿面。
在歡迎會後,李琛還到了孩子們的宿舍,看看兩個孩子的生活學慣用品是否足夠。
李琛說自己從小到大就一直受到殘聯及周圍人們的幫助,自己能取得今天的成就與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密不可分,他深深地感受到殘疾人的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幫助。
李琛由衷地呼籲,奉獻愛心靠某一個人或某幾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希望全社會的每個人都來奉獻我們每一顆愛心,正如「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⑹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勵志故事(50字)

1、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於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後,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2、鄧亞萍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台。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

3、貝多芬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不! 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4、居里夫人

幾十年前,波蘭有個叫瑪妮雅的小姑娘,學習非常專心。不管周圍怎麼吵鬧,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一次,瑪妮雅在做功課,她姐姐和同學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戲。瑪妮雅就像沒看見一樣,在一旁專心地看書。

姐姐和同學想試探她一下。她們悄悄地在瑪妮雅身後搭起幾張凳子,只要瑪妮雅一動,凳子就會倒下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瑪妮雅讀完了一本書,凳子仍然豎在那兒。從此姐姐和同學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瑪妮雅一樣專心讀書,認真學習。瑪妮雅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偉大的的科學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5、魯迅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時,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每當晚上寒冷時,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6)勵志人物尼擴展閱讀

勵志是一門學問,這門學問不管多厲害的人都讀不懂,學不精,進而形成一個獨立學科「成功學」。勵志學,不僅僅是要激活一個人的財富慾望,更要激活一個人的生命能量,喚醒一個民族的創造熱情。失去創造力,是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最大悲哀。

而勵志,便是讓一個人重新煥發起這種力量。勵志,並不是讓弱者取代另一個人成為強者,而是讓一個弱者能與強者比肩,擁有實力相當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惟有從內心深處展開的力量,用心靈體驗總結出的精華,才是一個人真正獲得尊嚴和自信的途徑。

相關名言

1、所謂成功的人,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智慧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今天比昨天更寬容的人,今天比昨天更懂得愛的人,也就是今天比昨天進步一點,心靈和行為日趨高尚的人。——《富蘭克林自傳》

2、勤奮工作,勇於實踐;始終堅持學習;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富有創新精神。——《富蘭克林自傳》

3、永遠不要將必要的開銷和你的慾望混為一談,你自己和你家人的慾望,永遠並不是你的薪水所能夠滿足的。——《巴比倫富翁的秘密》

4、有了堅定的意志,就等於給雙腳添了一雙翅膀。——喬·貝利

5、一旦有了意志,腳步也會輕鬆起來。——歐洲

6、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任何目的。——米南德

7、衰莫大於心死,愁莫大於無志。——莊子

⑺ 名人勵志故事100字以下

1、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劉胡蘭

劉胡蘭,一位10歲參加抗日兒童團、14歲參加共產黨的小姑娘。解放戰爭時期,在一個偏僻的山村裡,為掩護同志轉移而被捕。她堅貞不屈,神情鎮定,從容地卧倒在敵人的鍘刀下,英勇犧牲,年僅15歲。毛澤東親自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4、廖昌永

廖昌永這一響鐺鐺的名字,為我們中國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來是農民的兒子,廖昌永7歲那年,父親病故了,這對本來就十分貧困的廖昌永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上學後,廖昌永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他對音樂的最初了解,來自於農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頭電線桿的喇叭里傳出的歌聲,如同細雨一樣,滋潤著他那顆熱愛音樂的心。

從此,廖昌永不放棄任何學習音樂的機會。雖然他也曾失敗過,但音樂那優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濕了他枯乾的心靈,最終他從陰影中走出來了,成為一個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5、愛迪生

美國科學家愛迪生說過: "我的人生哲學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秘密,並以此為人類造福。我們在世的短暫一生中,我不知道還有什麼比這種服務更好的了。"

的確,愛迪生的一生就是把"為人類造福"作為自己的應盡義務,並為之奮斗的一生。愛迪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學,完全是靠自學成才的。他差不多每天工作十六、七個小時,他三十歲時,發明了留聲機,三十二歲時,發明了"世界之光"--電燈。

6、辛柏孫

英國人辛柏孫(1811-1870)為了找到最好的醫用麻醉劑,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葯劑都親自試用過,但一直沒有找到他認為滿意的。一天,他發現"迷濛精"可能是一種好麻醉劑,便大量吸入鼻孔,頓時失去了知覺,良久方醒。他狂喜如童,手舞足蹈,高喊:"找到最好的了! 找到最好的了!"

諾貝爾,一次正潛心研究他的新型炸葯,突然"轟"的一聲,碎瓦如雨,煙塵騰空,他的新建實驗室飛上了天。煙塵過後,家人跑出來一看,諾貝爾不見了,紛紛淚落如雨,個個頓足捶胸。忽然從瓦礫里鑽出一個人,滿身灰塵,血跡斑斑,他就是諾貝爾。諾貝爾揉揉眼睛,環顧四周,然後蹦著跳著歡呼起來: "成功了!成功了!"

7、居里夫人

1932年5月,華沙鐳研究所建立,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落成典禮。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擁在他的周圍。

典禮就在要開始的時候,居里夫人忽然從主席台上跑下來,穿過捧著鮮花的人群,來到一位坐在輪椅的老婦人面前,深情的親吻了她的雙頰,親自推他走上了主席台,這位老婦人就是居里夫人小時候的老師,在場的人都被感動了,都熱烈的鼓掌,老人也留下了眼淚。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的,當他成為一名科學家之後,仍舊沒有忘記曾經傳授給她知識的老師。

8、費列德利克'肖邦

世界著名大音樂家、波蘭人費列德利克'肖邦,由於受到波蘭反動政府的殘酷迫害,先後流亡法國、德國、英國等地,時間長達十九年。在這期間,他的許多貴重東西都散失了,唯獨將出國時帶出來的一個裝滿家鄉泥土的銀杯,朝夕不離一直帶在身邊。1849年,肖邦在巴黎一病不起,生命快到盡頭了。

臨終前,他對從華沙趕來探視的妹妹說: "波蘭反動政府是不允許把我的遺體運回華沙的。我死後,至少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

在安葬肖邦的那天,送葬的人在他的墓穴里撒上了那把在銀杯里珍藏了十九年的泥土,又按他的遺願解剖了屍體,把肖邦的心臟帶回了華沙,存放在聖十字大教堂里。

肖邦的心,是一顆永遠向著祖國的心,是一顆比金子還珍貴的心。在這顆心臟里,蘊含著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回盪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旋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