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2-19 14:20:40

⑴ 什麼是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應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管理學理論,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內產生生命容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勵志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成人和成才,成就自己服務社會。勵志教育,通過激勵、喚醒和鼓舞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教育。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說明能在教學中進行勵志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學藝術。

⑵ 學生勵志教育心得體會

與所有的父母一來樣,我也希望源我的孩子能全面發展,各方面都能很優秀,但是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會上,朱老師讓孩子們打開心扉,向父母們及老師們說出心裡話,為自己今後的表現做個表態,改正自己從前犯下的錯,能上台的孩子都非常的有勇氣,說明他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我的孩子卻做不到,她有些膽小,我多麼希望孩子能勇敢的面對自己,把自己的不足都能補足。我想,這不單單是孩子的問題,做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鼓勵,這樣他們才不會變得畏畏縮縮。也許我們還欠孩子一個擁抱,也許這個擁抱能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也許我們很少與孩子溝通,當我們心情不好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只會一味的沖著孩子發火,這樣只能打擊孩子,傷了他們的自尊,久而久之孩子會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遠。而我,偶爾也會這樣,現在想想,這是萬萬要不得的,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對待孩子,而需要更多的關愛與耐心。另外,一定要多與孩子溝通,無論任何一方出現錯誤,都要學會道歉,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進步。
我想,在今後的日子裡,我要抽出更多的時間來教育孩子,讓他們懂得做人的道理,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⑶ 怎樣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

第一,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
也許有人會說,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是對學生勵志教育最常用的方法,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其實不然,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能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根本原因在於如何來應用。對於學生進行目標教育,如果能讓學生看到目標實現的情形,就會有好的效果;反之,如果學生無法看到實現目標的希望,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都知道目標可以分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而長期的目標對於學生來說更有激勵作用。但是一味地來強調長期的目標,學生就會對其失去興趣,這是因為長期目標實現後是怎麼樣的情形,學生是沒有辦法預見的。而且對於學生進行長期目標教育時學生的目標大多是教師引導學生樹立的,或許起初的時候學生會感覺比較新鮮,對學生具有吸引力,但是至於目標實現後會是什麼樣的一種情形,學生只是停留於教師描述的基礎上,並沒有什麼感性的認識,時間久了,學生自然對長期目標的說教就失去了興趣,隨之而來的就是教師對學生進行目標教育的失敗。
也就是說,要想在長期目標教育方面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得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目標實現後的成功與喜悅。怎麼做呢?當然我們在現實中無法為學生模擬出取得成功後的場景,但是我們可以在學生意識當中為學生呈現出他們取得成功後的場景,通過學生的內在來激勵學生。
第二,利用自己的名字進行勵志教育。
林肯曾經說過:「人人都喜歡受人稱贊。」威廉·詹姆士也說過:「人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渴望被肯定。」愛聽贊美的話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喜歡正面刺激而不喜歡負面刺激。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人人都樂於贊揚他人,善於誇獎他人的長處,那麼,人際間的愉快度將會大大增加。但是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別人會對你一直稱贊,我們可以變一種方式來說讓人們時時處處都來稱贊我們。怎麼做呢?
就是利用自己的姓名來進行自我激勵。例如新加坡的著名企業家李家柱在介紹自己時說:「我是李家的頂樑柱。」別人一聽感覺這個人的介紹一方面很容易記得住,同時給人一種安全感。據他自己說,每次這樣介紹自己時都感覺很自信。其實我們中國的漢字每一字都可以用一句很有意義的話來表示出來,同樣,學生的名字也可以拆分成一句押韻而且很有氣勢的話表述出來,讓學生每天都大喊幾次,學生的自信心與自豪感便很容易被激發出來,這樣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形象暗示法。
與一些成功人士攀談,常常會有這么一種感覺:這些成功的人士比較沉醉於自我,有著非凡的自信。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的,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不是一蹴而就便可以實現的,是一個長期、漫長而且痛苦的折磨人的過程。許多人都可以在開始做得好,但是堅持下來的卻非常少,這就是為什麼成功的人少之又少的的原因。如果在奮斗的過程當中沒有非凡的自信,不自我欣賞,怎麼可能取得成功呢?這種方法我們同樣可以運用於對學生的教育過程當中,那麼怎麼做呢?其實做起來也不難,就是徵得家長的同意,給學生拍一張造型比較好、能顯示出學生自信的照片,並放大,在照片中列印上學生自己的奮斗目標,並冠之以「世界上最牛的×××」或者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的稱呼,或者是學生感覺到能激勵自己的話,這樣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效果也是很不錯的。
第四,讓學生抬起頭,加快走路的速度。
一個自信的人示於他人眼前的永遠都是高昂著頭的形象,而一個高效的人他的行走速度絕對不會是慢的。那麼我們可以反過來說,讓學生在平時把頭抬高、快步走是不是同樣可以達到激勵學生的作用?

⑷ 勵志教育的教育體系

勵志教育的方法較多。其中,「三大步勵志教育」,是應用積極心理暗示理論、價值內化的順從認同內化理論和多元職能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理論,和全員育人導師制等教育管理學理論,使用學生勵志教育每日三大步模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應該講,是操作簡單、效果明顯的學校勵志教育模式。
關於學校勵志教育,國內最權威的是「三大步育人模式」,這一模式是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教育部德育創新課題「中小學三大步育人模式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的成果。「三大步育人模式」的創始人和總課題主持人是王軍教授。王軍率領專家團隊,創立了以學生為主的「學生勵志教育每日三大步」的勵志教育體系,以導師為育人主體的「導師每月三大步」的育人體系(實施全員育人導師制),以班主任為主體的班級課程體系,和以學校為主體的評價體系。王軍還主編了德育創新教材《我們有話對你說》,最新的教材,初中3階段,高中3階段。每階段由四分冊組成,分別是《勵志冊》《成長冊》《課程冊》《活動冊》。
勵志教育以愛國為主旋律,讓學生成人和成才。勵志教育通過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主要教育手段是通過積極心理暗示進行賞識教育,通過三大步模式進行理想教育。

⑸ 勵志教育成語大全

經典勵志成語大全
發奮圖強、滴水穿石、磨杵作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聞雞起舞、勵精圖治、白手起家、卷土重來、 晨鍾暮鼓、力爭上游、破釜沉舟、投筆從戎、前車之鑒、勤能補拙、一諾千金、一鼓作氣、未雨綢繆、 半途而廢、死灰復燃、死裡求生、竹頭木屑、攬轡澄清、作舍道傍、防微杜漸、困獸猶斗、盲人瞎馬、 盲人摸象、邯鄲學步、庸人自擾、三折其肱、三顧茅廬、大公無私、有志竟成、囫圇吞棗、拔苗助長、 背道而馳、南轅北轍、游刃有餘、愚公移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一暴十寒、人定勝天、有志竟成、 良葯苦口、懸梁刺股、問心無愧、人定勝天、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白手起家、卷土重來、晨鍾暮鼓、 破釜沉舟、投筆從戎、金石為開、勤能補拙、問心無愧、志在四方、志在千里、志足意滿、懸梁刺股、 鑿壁借光、孜孜不倦、秉燭達旦、篤學好古、牛角掛書、囊螢映雪、囊螢照書、持之以恆、夜以繼日、 聞雞起舞、好學不倦、韋編三絕、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絲不苟、專心致志、折節讀書

孜孜不倦、鍥而不舍、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博覽群書、豁然開朗、學而不厭、博學強記、不恥下問、 循序漸進、融會貫通、各抒己見、集思廣益、迎刃而解、手不釋卷、書聲琅琅、程門立雪、穿壁引光、 春誦夏弦、讀書三到、讀書三餘、耳聞則誦、古為今用、囫圇吞棗、開卷有益、名落孫山、取長補短、 取精用弘、然荻讀書、融會貫通、入主出奴、三餘讀書、書聲琅琅、熟能生巧、似懂非懂、萬世師表、 文行出處、不恥下問、勤學苦練、勤能補拙、將勤補拙、篤學不倦、篤實好學、篤信好學、學而不厭、 篤學好古、頓學累功、閉戶讀書、刺股讀書、映雪讀書、映月讀書、據鞍讀書、廢寢忘食、頓學累功、 閉戶讀書、博學多才、博學多聞、博學洽聞、刺股讀書、不學無術、不學無識學、海無涯、教學相長、 飽學之士、長材茂學、才疏學淺、才學兼優、村學究語、蟲魚之學、斗酒學士、篤實好學、道山學海、 篤學不倦、獨學寡聞、篤學好古、篤信好學、頓學累功、鈍學累功、道學先生

篤志好學、斷織勸學、高才大學、高才絕學、孤學墜緒、高齋學士、邯鄲學步、鴻儒碩學、宏儒碩學、 好學不倦、記問之學、鉅學鴻生、教學相長、家學淵源、績學之士、困而學之、口耳之學、款學寡聞、 臨池學書、力學不倦、力學篤行、敏而好學、末學膚受、貧不學儉、品學兼優、詮才末學、青藜學士、 青錢學士、曲學阿世、勤學好問、曲學詖行、勤學苦練、宿學舊儒、碩學通儒、通才碩學、通儒碩學、 調嘴學舌、文江學海、枉轡學步、文人學士、晚生後學、文宗學府、邯鄲學步、學而不厭、學富才高、 學非所用、學富五車、學貫中西、學究天人、學老於年、學淺才疏、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學如穿井、 學如登山、學書不成、學疏才淺、學書學劍、學識淵博、學無常師、學無止境、下學上達、新學小生、 學以致用、用非所學、一家之學、鸚鵡學舌、鸚鵡學語、以學愈愚、幼學壯行、牙牙學語、真才實學、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⑹ 為什麼要進行勵志教育

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⑺ 如何開展勵志教育工作

一 感恩勵志教育的含義
1.感恩教育的含義
所謂感恩,就是對自然、社會和他人給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地認可,並真誠回報的一種認識、情感和行為。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等古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感恩教育內容對受教育者實施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導學生逐漸形成感恩的態度和習慣,使感恩成為個體的行為習慣,成為個性品格的組成部分。
2.勵志教育的含義
勵志,《辭海》中的解釋是「激勵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種事業」,也就是奮發志氣,振作精神,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實現遠大目標。強調的是樹立目標與志向,並為之不懈努力。勵志教育是指運用心理學成功學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論,通過系統的科學的教育,喚起學生的自主意識和成就動機,培養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能力,較為全面地培養成功的品質,激發學生潛能的教育。通俗地講,就是勉勵學生樹立志向,並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志向的教育。
3.感恩勵志教育的含義
感恩是生命潛能的催化劑,勵志是人生旅途的引路人。感恩勵志教育,就是教育者兼顧地進行感恩教育與勵志教育,既培養學生的品德、激發學生的潛能,又促進學生自我實現、培養學生立志成才,兼顧了品德與才幹,以更好地成人、成才。要以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宗旨,以激發潛能自我實現為目標,培養學生具有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的愛心與善意,能夠給他人以幫助,給社會以回報,而並不是要求他們一味地感恩。
二 實施感恩勵志教育的意義
現代社會,物質生活極為豐富,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隨之而來的是享樂主義盛行,貪圖安逸、不願勞動、不願奮斗以及厭學逃學,生活無所追求,人生沒有目標,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缺乏責任感等現象的出現。這些嚴重扭曲了正常的社會生活和人的健康發展,壓迫、限制了人的旺盛精力和創造的精神與能力。現代生產與生活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給人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青少年學生因此而產生心理問題也層出不窮。
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建議》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集體主義精神和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精神,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牢固樹立心中有祖國、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他人的意識,懂得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感恩勵志教育作為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形式,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的感恩勵志教育,不能只是針對貧困學生,要在學生中普遍實施,不能一味地說教,要落實在行動中。現代教育,包括德育,教人學會生存、消費、享受,其中就包含著教人奮斗,奮斗是享受的前提,也是享受和發展的內容和途徑。進行感恩教育的同時也需要進行勵志教育,使學生勵志成才,為祖國作貢獻。
在功利主義與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生的厭學、叛逆、網癮、冷漠等問題日漸嚴重,那麼實施感恩勵志教育,走進孩子的心裡、觸動孩子的心靈,意義重大且十分必要。
1.有利於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學校教育往往以文化課為主要導向,中學生整天埋頭於背誦和做題當中,對德育不夠重視,感恩教育逐漸被邊緣化。面對升學的壓力,往往又是以考大學、上大學等狹隘的認知偏差為主,不利於青少年的長遠發展。青少年時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感恩勵志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感恩勵志教育以喚起感恩、激發志向、培養意志和養成良好的品質修養、激勵追求成功為目的,符合德育的內在規律,可提高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利於學生樹立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積極健康地成長。
2.有利於學生自我價值的實現
依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實際中影響青少年自我實現的多是情感、歸屬以及尊重等需要的缺失。如果學生能以感恩的心態看待他人與社會,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與潛能,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並積極完善自己,學生便易在與同學、朋友的關系中體驗到關愛、友誼和忠誠,樹立自尊,減少孤獨、挫敗感,進而追求自我實現。
3.有利於傳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感恩、勵志本來就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諸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施恩不圖報」「志不強者智不達」「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等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應當傳承的。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它可以塑造學生更具相容性的品行,使學生更了解和認識自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進取心、事業心和冒險精神,成為時代所需要的合格人才,發揚優秀文化精神。
4.有利於和諧社會的發展
和諧社會體現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一個以感恩的眼光看待他人、社會、自然的人,一個志向崇高遠大的人,可以正確地評價與定位自己,融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與社會的關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通過感恩勵志教育,既可以培養學生追求成功的志向,也有利於學生學會合作。因為,有志之人必能積極進取,感恩之人必能樂於合作。
三 中學實施感恩勵志教育的建議
1.樹立感恩教育理念,重視勵志教育
美國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曾說過:「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顆感恩的心,時時對自己的現狀心存感激,同時也要對別人為你所做的一切懷有敬意和感恩之情。」所以,激發學生的感恩之情不僅可以防止勵志教育過於功利化,其本身也可以成為勵志教育的一個突破口和組成部分。
近年來「感恩勵志教育報告大會」巡迴演講在全國各地學校推廣開來。這種教育方式以「感恩的勵志,勵志的感恩」為主題,以傳統文化為背景、語言和音樂為烘托,通過情境互動,旨在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與自主意識,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規劃綱要(2010~2020)》的精神,試圖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探尋全成員、全方位、全過程參與的德育模式。報告會往往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利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從人性本質出發,利用身邊催人奮進的真實事例,點燃學生奮斗的激情,樹立成功的信念,以達到治心扶志的目的,讓學生學會感恩,知恩圖報,奮發圖強。
這種巡迴演講的形式是實施感恩勵志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在有條件的學校,這種形式可以成為一種制度,定期舉行活動,但不能開展過於頻繁,那樣會降低其效果。要把感恩勵志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滲透到教育過程中,並探索更多的實施途徑。
2.創造適當的感恩勵志教育文化氛圍
這種報告會的形式感染力強,但時間、空間、人力、物力、財力的限制性較大,影響范圍有限。感恩勵志教育的推行應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甚至擴展到整個社會中,而這需要學校、家庭、社會通力合作。
第一,在家庭中,父母要營造和諧親密的家庭氛圍,從培養孩子的孝心抓起,養成孩子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的習慣。家長要盡可能多地抽出時間與孩子在一起,創設各種機會與條件,讓孩子學會體諒他人,勤奮踏實。

第二,學校應優化物質環境與教學活動中的心理環境,創設和諧的師生關系、富有激勵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和積極進取的班風與校風,熏陶學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鼓舞。對學生取得的每一點細小的進步與成就,教師、家長要細心觀察,充分肯定,增強其成就感,激勵其不斷追求新的成就,特別是對幼兒和小學生,不能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生活中的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最基礎的部分,感恩勵志教育作為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也必須依賴於包括課堂生活在內的所有社會生活。感恩勵志教育要做到從「細微處見精神」,家長和老師要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勿以善小而不為。學校應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把感恩勵志教育擺在德育的重要位置,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
第三,對社會來說,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應當在全社會倡導感恩和勵志的理念,呼籲人們常懷感恩之心,樹立崇高的志向,艱苦奮斗,在全社會形成感恩、奮進的濃烈氛圍。
3.廣泛開展感恩勵志教育活動
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從活動中體驗實踐感恩,砥礪心性,磨煉意志,有助於學生在現實中把感恩之情、自我激勵意識發展成為心理習慣,最終在現實生活中踐行。因此,學校應廣泛開展富有感恩勵志教育特色的各種活動,比如,閱讀感恩勵志故事、開展背誦感恩勵志詩詞比賽、聆聽傑出人士專題報告、唱感恩勵志歌曲、觀看感恩勵志電影、發表感恩勵志宣言,等等。其中像參觀紀念館、烈士陵園、科技館、展覽館、名勝古跡、勞動工地等,可以以生動活潑的事實打動學生的心,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立志刻苦學習、珍惜生活,從中受到教育。此外,還可讓學生組建相關社團,比如感恩勵志演講團、感恩勵志記者團、感恩勵志文學社等。
4.語文課成為感恩勵志教育的重要陣地
感恩勵志教育的實施需要藉助於各科教學對學生進行全方面滲透。語文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更易與感恩勵志教育水乳交融,語文教學可以成為實施感恩勵志教育的一個重要陣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把社會主流價值觀念,如學會感恩、學會尊重、學會關心、學會合作、志存高遠、艱苦奮斗等貫穿到全過程。語文教師應善於從文本中挖掘感恩勵志素材,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此外,還可以鼓勵孩子把所見所聞的令人感動、受到教育的事情寫成周記或作文,在班上宣讀;讓學生記住一些名言、警句、感恩勵志詩詞;指導學生閱讀相關的經典名著等,都可以讓學生受到感恩勵志教育。我們要寓感恩勵志教育於實際生活中,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的效果。

⑻ 什麼是勵志教育培訓

勵志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教育激勵學和,激發和喚醒學生內動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最終達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勵志教育是以教育激勵為手段的信念教育。
信念是對觀點、對人或對事的一種堅信的狀態。信念的力量是巨大的。信念有時是由目標產生,有時是由信仰產生,有時是由興趣產生。總之,信念是一種念想,而且堅信。勵志教育的核心,是我們給學生什麼信念。這種信念首先是前面講的「志」,當然還有自信,還有道德。「我是最棒的」,這是自信角度的信念。「我能講文明我能有禮貌」,「我是中國人我有中華魂」,這是道德角度的信念。
激勵就是通過外界對人的刺激和影響,來調動、激發人內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勵的要素有需要、動機和目標[①]。教育激勵是教育者為了滿足學生成長、人才發展和道德教育的需要,創設激發學生動機的條件,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以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的過程。[②]
在教育激勵中,信念就是學生對教育目標的堅信。通過教育激勵,我們要讓學生對教育目標產生信念。
前幾年,山東有一所學校搞了「誓詞激勵」的「勵志教育」特色辦學,起床喊誓詞、跑操喊誓詞、課間喊誓詞。這種激勵產生了一定程度激勵作用,很多學校競相仿效。幾年後,這種以高考為目標的激勵被教育廳叫停。之後,對勵志教育,人們的認識停留在考大學上,認為教育勵志就是舉拳頭喊口號,就是考北大清華,就是精英教育大眾化。
高考為導向的教育目標,必然會貽害學生。我們的勵志教育一定要是以信念教育為導向的教育激勵。而這種信念一定要是尊重學生成長和發展、並且兼顧社會需求的。
還有,愛恨情仇功名利祿,能不能成為學生的信念。這些刺激,對人盡管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但是作為學生的信念肯定不行,因為狹義的愛,以及「恨情仇功名利祿」,考慮的主要角度是個人,沒有兼顧社會。只有兼顧個人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信念才是正確的。當然,廣義的愛心,愛祖國愛老師愛父母愛生命,是非常值得倡導的。
信念需要培養,以致鑄造。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國現階段。
課題組根據積極心理暗示理論、教育激勵理論和道德認知的「順從認同內化」理論,採用了「三大步育人模式」。主要做法是:以「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學生勵志每日三大步」,以「批閱成長記錄」為主的「導師每月三大步」,以「主題班會」為主的「班級課程體系」,等等。這種模式,簡單而獨到,成效明顯。
折疊道德教育
勵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重要的是基於科學發展觀的道德教育
在勵志教育的實踐中,課題組把學生必須接受的道德內容,寫在了勵志信里,通過「三大步模式」和全員育人導師制等科學理論,對學生進行實施。因為德育和勵志教育的結合,在實踐中產生了較好的德育效果。
首先,讓我們重新學習一下這個用的非常頻繁的「德育」的概念。《中國大網路全書-教育卷》1985對德育的概念認為: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和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和道德品質的教育」。胡守棻(fēn)主編的《德育原理》(1989)認為:「德育即是將一定的社會或階級思想觀點、政治准則、道德規范轉化為個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動。」根據德育的概念看來,課題組根據《規劃綱要》精神,按照德育課程大綱,把德育內容,由淺入深的、成序列的編排成以勵志信為主導的德育讀本《我們有話對你說》,完全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
讓學生集體朗讀勵志信,就是一個德育過程,是課題組推廣的主要德育模式。課題組認為,對於中華文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比如愛國、誠信和責任等核心的民族道德品質,無需論證,我們必須讓學生無條件接受,通過「順從-認同-內化」的科學認知過程對學生進行教育。課題組把這些內容寫在了勵志信里,通過勵志信的神秘感,應用積極心理暗示的辦法,採用集體朗讀勵志信的做法,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理論上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實踐中德育成效也較明顯。
在孔子故鄉曲阜的曲阜一中,對5000名在校學生實施了三大步勵志教育,半年後,對5000名家長進行了「曲阜一中勵志教育普查」,調查共設置了10個問題。調查結果顯示,三大步勵志教育非常贊同的佔93%,93.1%的家長認為孩子「變得自立、自強、自信」或者「學習勤奮刻苦,成績明顯進步」,95.2%的家長認為,集體朗讀勵志信等方法可以「喚醒孩子的良知,激發生命潛能」。
根據德育的概念分析和實踐數據證明,我們認為,集體朗讀勵志信為主的「三大步育人模式」,從內容到形式,都符合德育的基本要求。是很好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結合勵志教育,遵守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
按照唯物辨證法的觀點,事物發展的外因只是條件,內因才是根據,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德育過程一方面固然是一種價值性的環境和影響,但這一環境或影響起作用的先決條件仍是德育對象接受這一影響的內因。德育過程實際上也是德育對象自身在道德等方面不斷建構的過程。德育應該是環境與生長的統一,價值引導與個體價值建構的過程。」[③]
教育一定要遵守科學發展觀,以學生為本。德育過程,如果對德育對象考慮不足,那一定是反德育。所以,課題組倡導「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兼顧道德教育和學生成長。當然,「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也是針對學生「被成長」「被考試」和「被學習」等嚴重的教育亂象。
通過以上兩點分析我們得出結論:勵志教育不只是信念教育,更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和勵志教育的結合,賦予了道德教育「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內涵。
折疊賞識教育
勵志教育是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結合的教育。
我們談到勵志教育,可能更多想到的是對學生在挫折中的教育,在挫折中如何產生自信和堅定信念。但是,勵志教育一定要以賞識教育為主,只有賞識學生,才能使學生產生自信。而且學生在挫折中,教師的賞識更重要。
勵志教育之「勵」,主要意思是勉勵、激勵,是激發和喚醒。因此我們的主要教育手段是通過各種方法進行賞識教育。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喚醒、激勵和鼓舞。」說明能在教學中進行以「激勵和鼓舞」的賞識教育是必要的。
在勵志教育中,我們經常會有一些提法,比如「你是最棒的」,在商界有 「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的提法,等等。這些提法都是較具體的人生價值的理念,具有較強的激勵作用。但是極有必要提出的是,這里的「最」,可以不是第一,將來也可以不是。但是如果經常這樣講,就會產生巨大的積極作用。這樣的提法,是不是志向,是不是符合邏輯,似乎不是特別重要。這種提法的激勵和鼓舞效果卻是重要的、公認的。
總之,勵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為導向、以教育激勵為手段、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的廣義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的道德教育,勵志教育是讓學生用自己的意志戰勝挫折的賞識教育。
勵志教育不可以走偏,不可以成績為上成績唯一,要遵循多元智能理論。教師要善於發掘學生的各種智能,並且給以肯定,給以激勵和鼓舞。

⑼ 孩子勵志教育電影有哪些

1、荒島餘生

《荒島餘生》是由羅伯特·澤米吉斯執導,湯姆·漢克斯、海倫·亨特等主演的劇情冒險片。

該片講述了一個聯邦快遞公司員工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難墜機流浪到荒島的故事。2000年12月22日影片在美國上映。勵志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要完成它,需體驗人最深處的恐懼與渴求,並最終讓它趨向光明。

2、風雨哈佛路

《風雨哈佛路》(Homeless to Harvard: The Liz Murray Story)是美國一部催人警醒的勵志電影。影片由Peter Levi執導,索拉·伯奇(Thora Birch)、邁克·里雷(Michael Riley)等主演。影片介紹了一位生長在紐約的女孩莉斯(Liz)經歷人生的艱辛和辛酸,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走進了最高學府的經歷。影片於2003年4月7日在美國上映。

3、聽見天堂

《聽見天堂》是由克里斯提諾波頓執導,盧卡·卡波里提、馬可·科奇、Paolo Sassanelli等主演的劇情電影。該片根據義大利盲人音效師米可·曼卡西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個失明的孩子如何成為世界一流聲音剪接師的故事。

4、卡特教練

《卡特教練》是由MTV Films出品的體育勵志片,由托馬斯·卡特執導,塞繆爾·傑克遜等主演,於2005年1月14日在美國上映。該片根據高中籃球隊教練肯·卡特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一支屢戰屢敗的籃球隊在教練卡特的帶領下改頭換面成為無人能敵的常勝將軍的故事。

5、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法語《Les Choristes》)是2004年3月17日上映的一部法國音樂電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執導,傑拉爾·朱諾、讓-巴蒂斯特·莫尼耶、弗朗西斯·貝爾蘭德等人主演。

講述的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輔育院,面對的不是普通學生,而是一群被大人放棄的野男孩,馬修改變了孩子以及他自己的命運的故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