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協作的哲理故事
① 找些關於團結的故事
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
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一個和尚挑水喝,
二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
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看到了螞蟻的壯舉:
突如其來的水包圍了一小塊陸地,那一小塊陸地有許多的螞蟻,是螞蟻的家園。螞蟻們對水是很敏感的,因為它們不會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們總是能夠預先知道,於是就能看到它們浩浩盪盪搬家的場面。但是這一次它們無法預先知道,因為這一次是人禍,那個人挖開了溝渠,要澆灌他的菜園子。天災可以預知,但是對於人禍螞蟻們就無法預知了。螞蟻們爬出了洞穴,一陣慌亂,螞蟻們秩序了,它們聚攏,聚攏,聚攏成了一個大大的螞蟻團,這時,水漫了上去,螞蟻團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風的吹動下,螞蟻團滾動,在水面上向前滾動。沒有一隻螞蟻鬆手,那螞蟻團好像向前漂得很輕靈。終於,他們抵達了陸地,它們分散開來,它們一定又一次開始重建家園。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螞蟻不想在最外邊想在里邊安全著,還會有那緊密的螞蟻團嗎?假如有更多的螞蟻這樣想,還會有螞蟻團嗎?他的腦海閃現了一個詞:團結。這是他因為目睹螞蟻的壯舉而創造的一個詞!他想: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詞啊!
他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的子孫,臨了總要說一句:「團結啊!」
他的子孫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們的子孫,臨了總要說:「這就是團結啊!」
後來螞蟻的故事傳丟了,一代叮囑一代:「團結啊!
一個有不少於十個兄弟的家庭(那父母也確實能幹,居然搞出了差不多一打的兒子),也不曉得是為了女人還是家產的事,鬧得是兄弟不和,外人見笑。年邁的母親看著兒子們像一盤散沙,心急如焚,趕緊把兒子們召集起來開會。會上,母親拿出一大把筷子,先是分給每個兒子每人一根筷子,讓他們折,結果,個個都輕易折斷了;然後,母親拿出十根捆綁在一起的筷子,再讓他們逐個折,這下誰也沒折斷。大家也用不著母親說了,心裡恍然大悟,明白了只有團結一起,才不受他人欺負。這會開得精短簡約,但收效巨大。從此,兄弟一笑抿恩仇。
團結的力量——中國古代寓言
吐谷渾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單者易折,眾者難摧。戮力一心,然後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終生同心協力。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三個和尚的故事
有一句老話,叫"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如今,這三個觀點過時了.現在的觀點是"一個和尚沒水吃,三個和尚水多得吃不完."
有三個廟,這三個廟離河邊都比較遠.怎麼解決吃水問題呢 第一個廟,和尚挑水路比較長,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幹了.於是三個和尚商量,咱們來個接力賽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個和尚從河邊挑到半路停下來休息,第二個和尚繼續挑,又轉給第三個和尚,挑到缸里灌進去,空桶回來再接著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滿了.這是協作的辦法,也叫"機制創新".
第二個廟,老和尚把三個徒弟都叫來,說我們立下了新的廟規,要引進競爭機制.三個和尚都去挑水,誰挑得多,晚上吃飯加一道菜;誰水挑得少,吃白飯,沒菜.三個和尚拚命去挑,一會兒水就挑滿了.這個辦法叫"管理創新".
第三個廟,三個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們想想辦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來連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後買了一個轆轤.第一個和尚把一桶水搖上去,第二個和尚專管倒水,第三個和尚在地上休息.三個人輪流換班,一會兒水就灌滿了.這叫"技術創新".
由三個和尚沒水喝,到三個和尚通過不同的辦法達到共同的目的,關鍵在於不局限於固有的思維,發揚了團結協作,良性競爭,開拓創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給我們新的啟發!
1 學會相處與合作
2003年8月,在經過6個月的歷險和恐懼之後,發生在撒哈拉沙漠的15名歐洲遊客被綁架事件最終得以解決。14人活下來,只有德國女遊客米歇爾-施皮策未能倖免。回顧整個被綁架的過程,米歇爾的死並非偶然,在某種程度上說,使她不能很好的與人相處和合作,導致了他的死亡
在這次死亡之旅中,與旅客及綁架者相處合作顯得格外重要,個人的閱歷和魅力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與人相處與合作的能力,確定了自己在這個群體中的位置。米歇爾倔強的個性和不合作的態度,使她在這個群體受到嚴重的孤立。米歇爾不相信任何人,經常與同伴發生沖突,起因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綁架者都是些極端分子,他們對處於弱勢的人之提出諸如戴頭巾、穿外套之類的要求,被綁架者中只有米歇爾不與合作,在同伴一次次的苦勸,而毫無結果的情況下,米歇爾與同伴越來越疏遠,不得不一個人呆著,大多數是好她只躺在毛毯上唉聲嘆氣,自言自語。由於米歇爾與旅伴的情感距離越來越大,就連綁匪在她再次不聽話的舉動之下,也沒有懲罰過她。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米歇爾在人質中是多麼孤立,沒有必要殺一儆百。
米歇爾無聲無息的死了,群體(包括綁匪)變得更加融洽、更加照應,這一點從綁匪和人質照片中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人質馬克—海迪說:「這並非米歇爾終於不再使我們神情緊張,而是我們已經看到,如果我們不能很好的相處和合作、同心同德,將導致事態更加惡劣的後果」。
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任何時候都是一種美德,都是社會的需要。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可使自己的人格變得高尚,用一種豁達的心態去分享別人的成功,用一種欣賞的眼光去肯定別人,你的人生境界會因此得以提升;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可以建立一種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一個節奏飛快的現代社會,在一個無暇溝通的生活環境中學會適應和理解,人與人之間定會多一份融洽,少一點隔閡;與人很好的相處、合作,必須克服那種狹隘的心態。一個始終想著自己得失的人,一個總是對別人心存戒備的人,一個狂妄自大的人,是永遠不會體驗到相處與合作的愉快的
相處與合作的愉快,不是以廉價的吹捧和無原則的誇獎來獲得的,更不是投其所好、卑躬屈膝的精神賄賂,而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之上真實的價值判斷
2說合作
有感於古語說,「勢單力薄聯絡諸侯」。也有經濟學者說:「實力未夠,就自己做車箱,掛人家的火車頭」。可想而知合作的重要。
任何大一點的事都是群體完成的,決不是個人的能力問題。沒有漢初三傑及屠夫豪傑們的合作劉邦不可能建立漢朝;沒有桃園三結義,賣履小兒怎可能三鼎天下;沒有瓦崗排座次,那來成就褐衣公子。還有古語說:「一箭易折,五箭難摧」。可見結伙合作的重要性。一定要求和存異地合作才能更好地做好業務。
也有感於當年跟人家合作被騙過,所以對以往的合作切切實實回憶一番,作個總結。而有些合作合同要是用到天書里的合同規范書
② 關於團結的故事
1、《喝湯》
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陌生人又建議道。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2、《所謂命運》
一隻鷹蛋從鷹巢里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里。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里。雞窩里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著雞一樣的生活。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著雞群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他問。他的夥伴告訴他:「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他發出內心的羨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簡直是痴心妄想!」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說:「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里的鷹。
3、《釣魚》
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一個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魚竿,另一個人要了一簍魚,他們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後,分道揚鑣。
其中一個馬上把魚燒起來吃了,結果死在了空空的魚簍邊。
另一個向海邊走去,因為他知道海里有魚,當他看到海洋的蔚藍,用盡了最後的力氣向海邊跑去,結果他死在了海邊。
另外同樣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也得到了同樣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分開。
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條魚,然後向遙遠的海邊走去。
從此他們過著以捕魚為生的日子,過幾年,他們蓋上了自己的房子,後來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故事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前者缺少合作精神,後者是通過合作相互幫助。
(2)團結協作的哲理故事擴展閱讀:
團結,是由多種情感聚集在一起而產生的一種精神。團結就是相互配合,真正的團結就是無條件的配合。團結並不只存在於志同道合中。想要成為一個團結優秀的集體,只需要我們都用真誠去面對集體中的每一個人,讓這個集體里的每一個人,都感覺到心靈的溫暖。如果一個團隊沒有團結的精神,那麼這個團隊就不能稱之為團隊,只是志同道合而已,團結是成功的基石,沒有團結就不會有理所當然的成功,這是千百年來不變的道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最後的勝利!
③ 求一個關於集體團結,合作或者默契的哲理性小故事!!急!!!!
一、
有一次,天鵝、狗魚和蝦,一起想拉動一輛裝東西的貨車,三個傢伙套上車索,拚命用力拉,可車子還是拉不動。
車上裝的東西不算重,只是天鵝拚命向雲里沖,蝦盡是向後倒拖,狗魚直向水裡拉動。
究竟哪個錯?哪個對?用不著我們多講,只是車子還停留在老地方。
員工之間不協調,工作就施展不好,只會把事情弄糟,引起痛苦煩惱。領導者的智慧所在,即能妥善分配員工的工作,並協調他們之間的合作。
無論一個公司的金錢、機器和材料的總和多麼強大,如果沒一支願意進行思考和清醒的人們組成的隊伍可以使用,他們只不過是一堆不會產生成果的僵死物質。
二、
《聖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異常肥沃的土地,於是就在那裡定居下來,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華的巴比倫城。後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人們為自己的業績感到驕傲,他們決定在巴比倫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頌自己的赫赫威名,並作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標記,以免分散。因為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階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順利,很快就高聳入雲。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上帝一看,又驚又怒,因為上帝是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們這樣統一強大,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後還有什麼辦不成的事情呢?於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
人們各自操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就難免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斗毆。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
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人類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終於半途而廢。
團隊沒有默契,不能發揮團隊績效,而團隊沒有交流溝通,也不可能達成共識。身為領導者,要能善用任何溝通的機會,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溝通途徑,與成員充分交流。惟有領導者從自身做起,秉持對話的精神,有方法、有層次地激發員工發表意見與討論,匯集經驗與知識,才能凝聚團隊共識。團隊有共識,才能激發成員的力量,讓成員心甘情願地傾力打造企業的通天塔。
一個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進時,若不隨時與同伴交流溝通,便會很快落伍。
④ 求一篇關於團隊合作的故事。有寓意的寓言也可以
1.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天氣酷熱,山坡上的草叢突然起火,無數螞蟻被熊熊大火逼得節節後退,火包包圍圈越來越小,感覺螞蟻就要被全部燒死,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螞蟻緊緊聚成一團,滾成一個大蟻球,迅速沖向火海,盡管一些螞蟻被燒死,但是這讓更多的螞蟻絕處逢生。
2.兩只烏鴉在樹上對罵起來,它們越罵越凶,越吵越激動,最後一隻烏鴉隨手撿起一樣東西向另一隻烏鴉打去。那東西擊中另一隻烏鴉後碎裂開來,這時丟東西的烏鴉才發現,自己打出去的東西原來是自己一隻尚未孵化好的蛋。
3.三個皮匠結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進一間破廟。恰巧小廟也有三個和尚,他們看見這三個皮匠,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憑什麽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憑什麽說『三個和尚沒水喝』?要修改辭典,把謬傳千古的偏見顛倒過來!」
盡管皮匠們謙讓有加,和尚們卻非要「討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裡。
上帝一言不發,把它們分別鎖進兩間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闊綽舒適,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內有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每人只發一隻長柄的勺子。
三天後,上帝把三個和尚放出來。只見他們餓得要命,皮包骨頭,有氣無力。上帝奇怪地問:「大鍋里有飯有菜,你們為啥不吃東西?」和尚們哭喪著臉說:「我們每個人手裡拿的勺子,柄太長送不到嘴裡,大家都吃不著呵!」
上帝嗟嘆著,又把三個皮匠放出來。只見他們精神煥發,紅光滿面,樂呵呵地說:樂呵呵地說:「感謝上帝,讓我們嘗到了世上最珍美的東西!」和尚們不解地問:「你們是怎樣吃到食物的?」皮匠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是互相喂著吃的!」
4.三隻老鼠結伴去偷油,可是油缸非常深,油在缸底,它們只能聞到油的香味,卻喝不到油,老鼠很焦急。
突然,一隻老鼠想出一個很棒的辦法,它提出三隻老鼠一隻咬著另一隻的尾巴,吊下缸底去喝油。大家經過討論取得了一致的共識,並決定輪流喝油。有福同享啊,誰也不能獨自享用。於是,第一隻老鼠最先吊下去喝油,它在缸底下想:「油只有這么一點點,大家輪流喝多不過癮啊,今天算俺運氣好,第一個下來喝油,不如自己先喝個痛快。」
加在中間的第二隻老鼠也在想:「下面的油沒多少,萬一讓第一隻老鼠把油喝光了,俺豈不是要喝西北風嗎?我干嗎這么辛苦的吊在中間讓那小子獨自享受呢?我看還是把它松開,乾脆自己跳下去喝個痛快!」最上面的老鼠也在想:油就那麼少,等他們兩個吃飽喝足了,哪還有我的份呀,不行,必須立即做出決斷,於是最上面的老鼠就放開了中間這只老鼠的尾巴。
它們爭先恐後的跳到缸底,渾身濕透,一副狼狽的樣子,加上腳滑缸深,它們就再也沒有跳出來。
5.一個外企招聘白領職員,吸引了不少人前去應聘。應聘者中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他們頭腦聰明、博學多才,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聰明的董事長知道,這些學生有淵博的知識做後盾,書本上的知識是難不倒他們的,於是,公司人事部就策劃了一個別開生面的招聘會。
招聘開始了,董事長讓前六名應聘者一起進來,然後發了15元錢,讓他們去街上吃飯。並且要求,必須保證每個人都要吃到飯,不能有一個人挨餓。
六個人從公司里出來,來到大街拐角處的一家餐廳。他們上前詢問就餐情況,服務員告訴他們,雖然這兒米飯、面條的價格不高,但是每份最低也得3元。他們一合計,照這樣的價格,六個人一共需要18元,可是現在手裡只有15元,無法保證每人一份。於是,他們垂頭喪氣地出了餐廳。
回到公司,董事長問明情況後搖了搖頭,說:「真的對不起,你們雖然都很有學問,但是都不適合在這個公司工作。」
其中一人不服氣地問道:「15元錢怎麼能保證六個人全都吃上飯?」
董事長笑了笑說:「我已經去過那家餐廳了,如果五個或五個以上的人去吃飯,餐廳就會免費加送一份。而你們是六個人,如果一起去吃的話,可以得到一份免費的午餐,可是你們每個人只想到自己,從沒有想到凝聚起來,成為一個團隊。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你們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沒有一點團隊合作精神的人。而缺少團隊合作精神的公司,又有什麼發展前途呢?」
聽聞此話,六名大學生頓時啞口無言。
⑤ 團隊合作寓言小故事
1、《三個和尚》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座小廟,廟里有個和尚。他每天版挑水、念經、敲木魚,權給菩薩案桌上的水瓶添水,夜裡不讓老鼠來偷東西,生活過得安穩自在。
不久,來了個和尚。他一到廟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 和尚叫他去挑水,和尚心想一個人去挑水太吃虧了 ,便要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兩個人只能抬一隻桶,而且水桶必須放在擔子的中央,兩人才心安理得。這樣總算還有水喝。後來,又來了個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沒水。和尚和和尚叫他自己去挑,和尚挑來一擔水,立刻獨自喝光了。從此誰也不挑水,三個和尚就沒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經,各敲各的木魚,菩薩面前的凈水瓶也沒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裡老鼠出來偷東西,誰也不管。結果老鼠猖獗,打翻燭台,燃起大火。三個和尚這才一起奮力救火 ,大火撲滅了,他們也覺醒了。從此三個和尚齊心協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2、寓意:
辦一件事,如果沒制度作保證,責任不落實,人多反而辦不成事.三個和尚為什麼沒水喝?因為三個和尚屬同一種心態,同一種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賴別人,在取水的問題上互相推諉.結果誰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沒水喝。
⑥ 關於團結的小故事
670位粉絲
1.孔融讓梨
孔融(153—208年),魯國人(今山東曲阜),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學創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據史書記載,孔融幼時不但非常聰明,而且還是一個注重兄弟之禮、互助友愛的典型。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2.團結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看到了螞蟻的壯舉:
突如其來的水包圍了一小塊陸地,那一小塊陸地有許多的螞蟻,是螞蟻的家園。螞蟻們對水是很敏感的,因為它們不會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們總是能夠預先知道,於是就能看到它們浩浩盪盪搬家的場面。但是這一次它們無法預先知道,因為這一次是人禍,那個人挖開了溝渠,要澆灌他的菜園子。天災可以預知,但是對於人禍螞蟻們就無法預知了。螞蟻們爬出了洞穴,一陣慌亂,螞蟻們秩序了,它們聚攏,聚攏,聚攏成了一個大大的螞蟻團,這時,水漫了上去,螞蟻團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風的吹動下,螞蟻團滾動,在水面上向前滾動。沒有一隻螞蟻鬆手,那螞蟻團好像向前漂得很輕靈。終於,他們抵達了陸地,它們分散開來,它們一定又一次開始重建家園。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螞蟻不想在最外邊想在里邊安全著,還會有那緊密的螞蟻團嗎?假如有更多的螞蟻這樣想,還會有螞蟻團嗎?他的腦海閃現了一個詞:團結。這是他因為目睹螞蟻的壯舉而創造的一個詞!他想: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詞啊!
他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的子孫,臨了總要說一句:「團結啊!」
他的子孫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們的子孫,臨了總要說:「這就是團結啊!」
後來螞蟻的故事傳丟了,一代叮囑一代:「團結啊!
很久以前,有一個人看到了螞蟻的壯舉:
突如其來的水包圍了一小塊陸地,那一小塊陸地有許多的螞蟻,是螞蟻的家園。螞蟻們對水是很敏感的,因為它們不會水。天要是要下大雨了,它們總是能夠預先知道,於是就能看到它們浩浩盪盪搬家的場面。但是這一次它們無法預先知道,因為這一次是人禍,那個人挖開了溝渠,要澆灌他的菜園子。天災可以預知,但是對於人禍螞蟻們就無法預知了。螞蟻們爬出了洞穴,一陣慌亂,螞蟻們秩序了,它們聚攏,聚攏,聚攏成了一個大大的螞蟻團,這時,水漫了上去,螞蟻團就漂在了水面,而且在微風的吹動下,螞蟻團滾動,在水面上向前滾動。沒有一隻螞蟻鬆手,那螞蟻團好像向前漂得很輕靈。終於,他們抵達了陸地,它們分散開來,它們一定又一次開始重建家園。
那人看得呆了。他在想,假如有螞蟻不想在最外邊想在里邊安全著,還會有那緊密的螞蟻團嗎?假如有更多的螞蟻這樣想,還會有螞蟻團嗎?他的腦海閃現了一個詞:團結。這是他因為目睹螞蟻的壯舉而創造的一個詞!他想:這是一個多麼好的詞啊!
他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的子孫,臨了總要說一句:「團結啊!」
他的子孫把螞蟻的壯舉講給他們的子孫,臨了總要說:「這就是團結啊!」
後來螞蟻的故事傳丟了,一代叮囑一代:「團結啊!
3.一個有不少於十個兄弟的家庭(那父母也確實能幹,居然搞出了差不多一打的兒子),也不曉得是為了女人還是家產的事,鬧得是兄弟不和,外人見笑。年邁的母親看著兒子們像一盤散沙,心急如焚,趕緊把兒子們召集起來開會。會上,母親拿出一大把筷子,先是分給每個兒子每人一根筷子,讓他們折,結果,個個都輕易折斷了;然後,母親拿出十根捆綁在一起的筷子,再讓他們逐個折,這下誰也沒折斷。大家也用不著母親說了,心裡恍然大悟,明白了只有團結一起,才不受他人欺負。這會開得精短簡約,但收效巨大。從此,兄弟一笑抿恩仇。
⑦ 關於團結的事例 故事
1、有一個裝扮像魔術師的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向迎面而來的婦人說:「我有一顆湯石,如果將他放入燒開的水中,會立刻變出美味的湯來,我現在就煮給大家喝。」
這時,有人就找了一個大鍋子,也有人提了一桶水,並且架上爐子和木材,就在廣場煮了起來。這個陌生人很小心的把湯石放入滾燙的鍋中,然後用湯匙嘗了一口,很興奮的說:「太美味了,如果再加入一點洋蔥就更好了。」
立刻有人沖回家拿了一堆洋蔥。陌生人又嘗了一口:「太棒了,如果再放些肉片就更香了。」又一個婦人快速回家端了一盤肉來。「再有一些蔬菜就完美無缺了。」陌生人又建議道。
在陌生人的指揮下,有人拿了鹽,有人拿了醬油,也有人棒了其它材料,當大家一人一碗蹲在那裡享用時,他們發現這真是天底下最美味好喝的湯。
2、一隻鷹蛋從鷹巢里滾落了出來,掉在草堆里。有個人發現了他,以為是一隻雞蛋,把他拿回家去,放在雞窩里。雞窩里有一隻母雞正在孵蛋,他和其他的雞蛋一樣,被孵化了出來。
於是,他從小就被當做一隻小雞,過著雞一樣的生活。由於長相古怪,許多的夥伴都欺負他。他感到孤獨和痛苦。
有一天,他跟著雞群在稻場上啄穀子。忽然,山那邊一道黑影飛掠了過來,雞們驚慌失措,到處躲藏。等到危機過去,大夥兒才鬆了一口氣。「剛才那是一隻什麼鳥啊?」他問。他的夥伴告訴他:「那是一隻鷹,至高無上的鷹。」
「喔,那隻鷹真是了不起,飛得那樣瀟灑!」他發出內心的羨慕,「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鷹一樣飛起來,那該多好!」「簡直是痴心妄想!」他的夥伴毫不留情地訓斥他說:「你生來就是一隻雞,甚至連雞們都為你的醜陋感到丟臉,你怎麼可能像鷹一樣飛呢?」所謂命運,就是一隻淪落在雞窩里的鷹。
3、從前,有兩個飢餓的人得到一個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魚竿,另一個人要了一簍魚,他們得到各自想要的東西後,分道揚鑣。其中一個馬上把魚燒起來吃了,結果死在了空空的魚簍邊。
另一個向海邊走去,因為他知道海里有魚,當他看到海洋的蔚藍,用盡了最後的力氣向海邊跑去,結果他死在了海邊。另外同樣有兩個飢餓的人,他們也得到了同樣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所不同的是,他們沒有分開。而是一起每餐煮一條魚,然後向遙遠的海邊走去。從此他們過著以捕魚為生的日子,過幾年,他們蓋上了自己的房子,後來又各自取了妻子,生了小孩,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故事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是因為,前者缺少合作精神,後者是通過合作相互幫助。
4、英國科學家把一盤點燃的蚊香放進一個蟻巢。開始,巢中的螞蟻驚恐萬狀,約20秒鍾後,許多螞蟻見難而上,紛紛向火沖去,並噴射出蟻酸。
可一隻螞蟻噴射的蟻酸量畢竟有限。因此,一些「勇士」葬身火海。但他們前仆後繼,不到一分鍾,終於將火撲滅。存活者立即將「戰友」的屍體移送到附近的一塊「墓地」,蓋上一層薄土,以示安葬。
一個月後,這位動物學家又把一支點燃的蠟燭放到原來的那個蟻巢進行觀察。盡管這次「火災」更大,但螞蟻這次卻有了經驗,調兵遣將迅速,協同作戰有條不紊。不到一分鍾,燭火即被撲滅,而螞蟻無一遇難。科學家認為螞蟻創造了滅火的奇跡。螞蟻面臨滅頂之災的非凡表現,尤其令人震驚。
在野火燒起的時候,為了逃生,眾多螞蟻迅速聚攏,抱成一團,然後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那噼里啪啦的燒焦聲,是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時的吶喊,是奮不顧身、無怨無悔的吶喊。
在洪水暴虐的時候,聚的堤壩上的人們凝望著兇猛的波濤。突然有人驚呼;「看,那是什麼?」一個好象人頭的黑點順著波浪漂過來,大家正准備再靠近些時營救。
「那是蟻球。」一位老者說;「螞蟻這東西,很有靈性。有一年發大水,我也見過一個蟻球,有籃球那麼大。洪水到來時,螞蟻迅速抱成團,隨波漂流。蟻球外層的螞蟻,有些會被波浪打入水中。
但只要蟻球能上岸,或能碰到一個大的漂流物,螞蟻就得救了。」不長時間,蟻球靠岸了,蟻群像靠岸登陸艇上的戰士,一層一層地打開,迅速而井然地一排排沖上堤岸。
岸邊的水中留下了一團不小的蟻球。那是蟻球里層的英勇犧牲者。他們再也爬不上岸了,但他們的屍體仍然緊緊地抱在一起。那麼平靜,那麼悲壯。
5、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
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⑧ 關於合作故事以及道理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話說有一天,諸葛亮到東吳作客,為孫權設計了一尊報恩寺塔。其實,這是諸葛亮先生要掂掂東吳的分量,看看東吳有沒有能人造塔。那寶塔要求非常高,單是頂上的銅葫蘆,就有五丈高,兩千多公斤重。孫權被難住了,急得面紅耳赤。
後來尋到了冶匠,但缺少做銅葫蘆模型的人,便在城門上貼起招賢榜。時隔一月,仍然沒有一點兒下文。諸葛亮每天在招賢榜下踱方步,高興得直搖鵝毛扇子。那城門口有三個擺攤子的皮匠,他們面目醜陋,又目不識丁,大家都稱他們是「丑皮匠」。
他們聽說諸葛亮在尋東吳人的開心,心裡不服氣,便聚在一起商議。他們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終於用剪鞋樣的辦法,剪出個葫蘆的樣子。然後,再用牛皮開料,硬是一錐子、一錐子地縫成一個大葫蘆的模型。在澆銅水時,先將皮葫蘆埋在砂里。這一著,果然一舉成功。
諸葛亮得到銅葫蘆澆好的消息,立即向孫權告辭,從此再也不敢小看東吳了。「三個丑皮匠,勝過諸葛亮的故事,就這樣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諺浯。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三個普通的人智慧合起來要頂一個諸葛亮。
(8)團結協作的哲理故事擴展閱讀: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故事的道理:
人多力量大、人多好辦事。在群體當中,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確實無窮的。如果單靠某個人的能力,那麼做事的效率必將大大降低。但是結合了團隊的力量後,每個人之間團結協作,共同奉獻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其造成的效果必將優於個人單干。
⑨ 團隊精神小故事感悟
有一天一個老人路過一塊地,看見兩個人拚命的幹活,一個人一直在拚命的挖著坑,一個人在拚命的填土,,老人就好奇,看他們在做什麼,,可是老人看了半天就是怎麼看也看不出他們是在做什麼。不像是找什麼寶貝。
最後實在忍不住想知道他們在幹嘛,就過去問他們:你的是在干什麼現在啊??你們知道他們是怎麼回答的嗎??
他們是這樣回答的,我們是在種樹,本來是有三個人一起分工的、今天種樹的沒有來,,我是負責挖坑,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另一個人也說了,他是負責填土,我只管填土。別的不關我的事。所以我只管我挖的話坑。
團隊精神小故事
畫《兩驢吃草》畫的是兩頭驢,被一根繩拴住了,它們的兩邊各有一堆草。它們反向走各去吃自己這邊的草,可是繩子不夠長,兩頭驢吃不到各自方向的那堆草。經過思考,它們共同協作先吃一邊的草再吃另一堆草。它們能看到共同的利益而進行協作,如果它們互不相讓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將誰也吃不到草。
團隊精神小故事
秋戰國時期,趙國優秀將領廉頗以英勇善戰聞名立下無數戰功,地位很高。藺相如當時是一位趙王身邊宦官的門客,被推薦完成送和氏璧換取秦國十五做城的任務。當時秦國強大,大家都知道送去和氏璧也得不到秦國的城池,不送又怕得罪秦國,藺相如肩負國家利益和榮辱,冒生命危險以聰明才智和膽識完壁歸趙,得到趙王賞識和封賞。不久秦趙兩國國君在滇池相會,藺相如又立大功為、找國挽回面子。趙王封他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藺相如不滿,覺得自己在沙場上為趙國拚命,攻下無數城池立下汗馬功勞,藺相如動動嘴皮字就比自己功勞還大,很不服氣。藺相如得知廉頗對自己有意見處處忍讓,別人說他是怕廉頗,他卻說:"秦王我都不怕,難道能怕廉將軍?現在秦國不敢入侵,因為趙國有得力將相,一旦我們不和,就會削弱趙國力量,秦國趁機入侵怎麼辦?我不論功爭權,為的是國家大局,將相的共同利益!"此話傳到廉頗耳里,廉頗也是身明大義之人,主動負荊請罪。將相和的佳話流傳至今。如果兩人爭權奪利,只顧自己利益,國家都有可能因此滅亡,更別提兩人自己的利益了,所以說團結協作使他們將相都吃到了"草"。
一個和尚挑水喝,
二個和尚抬水喝,
三個和尚沒水喝。
一隻螞蟻來搬米,搬來搬去搬不起,
兩只螞蟻來搬米,身體晃來又晃去,
三隻螞蟻來搬米,輕輕抬著進洞里。
兩首童謠,敘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三個和尚"之所以"沒水喝",是因為不負責任,互相推諉;"三隻螞蟻來搬米"之所以能"輕輕抬著進洞里",是團結合作的結果。
團結的力量
從前,吐谷渾國的國王阿豺有20個兒子。他這20個兒子個個都很有本領,難分上下。可是他們自恃本領高強,都不把別人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時20個兒子常常明爭暗鬥,見面就互相譏諷,在背後也總愛說對方的壞話。
阿豺見到兒子們這種互不相容的情況,很是擔心,他明白敵人很容易利用這種不睦的局面來各個擊破,那樣一來國家的安危就懸於一線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種機會和場合來苦口婆心地教導兒子們停止互相攻擊、傾軋,要相互團結友愛。可是兒子們對父親的話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表面上裝作遵從教誨,實際上並沒放在心上,還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紀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會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後,兒子們怎麼辦呢?再沒有人能教誨他們、調解他們之間的矛盾了,那國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嗎?究竟用什麼辦法才能讓他們懂得要團結起來呢?阿豺越來越憂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預感到死神就要降臨了,他也終於有了主意。他把兒子們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們說:"你們每個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兒子們不知何故,但還是照辦了。阿豺又叫過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說:"你隨便拾一支箭折斷它。"慕利延順手撿起身邊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斷了。阿豺又說:"現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來,把它們捆在一起,再試著折斷。"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咬牙彎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騰得滿頭大汗,始終也沒能將箭捆折斷。
阿豺緩緩地轉向兒子們,語重心長地開口說道:"你們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輕輕一折就斷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怎麼也折不斷。你們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鬥氣,單獨行動,很容易遭到失敗,只有20個人聯合起來,齊心協力,才會產生無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戰勝一切,保障國家的安全。這就是團結的力量啊!"
兒子們終於領悟了父親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為,都悔恨地流著淚說:"父親,我們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見兒子們真的懂了,欣慰地點了下頭,閉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只有團結起來,才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難。
⑩ 團結合作的名人事例
團結合作的名人事例列舉如下:
1、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後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禦。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部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
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您,是我的不是,今後不管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我們同心協力,眼下正需要你這樣人才,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顯著。
2、維勒和李比希都是19世紀德國傑出化學家。他們兩人的性格迥異,李比希激烈,爽朗,風風火,像一團烈火;維勒平和、沉穩 、文文靜靜,像一盆冷水。但兩個感情很好,親密無間。他們密切配合,致力於科學研究。
共同對無機化學、有機化學作出了貢獻,同是有機化學的創始者。李比希在自傳中寫道:「我的最好運氣,就是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多年來我和這位朋友真誠合作,毫無隔閡……手攜手地向前,這一位行動時,那一位已經准備好。」由於兩人的真誠合作,因此,才創造出科學研究上的輝煌。
3、孫權與劉備
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
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4、馬克思與恩格斯
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團結與友誼,是世界上的任何的團結與友誼都沒法比的。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
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是第二提琴手。他們一起合作,親密無間,《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團結合作一起努力地結晶。
5、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