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補充諺語俗語格言

補充諺語俗語格言

發布時間: 2021-02-09 22:53:20

名言、俗語、諺語

凡是濃縮的都是精華。
小不忍則亂大謀。
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
比別人多一點版努力、多權一點自律、多一點決心、多一點反省、多一點學習、多一點實踐、多一點瘋狂,多一點點就能創造奇跡!
From small beginning come great things.(偉大始於渺小。)
舌無骨卻能折斷骨。

Ⅱ 是填諺語,俗語和格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鳥貴有翼,人貴有志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寧學螞蟻腿 勿學麻雀嘴

Ⅲ 補充這些名言警句,諺語,歇後語的上或下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偏聽則信,兼聽則明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萬丈高台,起於累土
合抱之木,起於毫末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曲不離口,拳不離手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馬列主義裝電筒——光照別人不照自己
老鼠過街,人人喊打
四兩棉花八把弓——細談(彈)
兩個啞巴睡一頭——無話可說
大拇指頭扒耳朵——難進

黃鼠狼給雞拜年——安好心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綠綢緞上綉花——錦上添花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飛機上吹喇叭——一場空歡喜
豬鼻子插蔥——裝相(象)

Ⅳ 求格言諺語俗語

行兵須要天時抄、地利、人和。為今之計,地利、人和倒用不著了,是要講天時了。』(清·劉璋《斬鬼傳》第八回)天時、地利、人和,不特用兵為然,凡事皆有之,即農田一事關系尤重。水旱,天時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墾辟,人和也。三者之中,亦以人和為重,地利次之,天時又次之。假如雨暘時若,此固人之所望也,然天可不必,一有不時,磽確卑下之地,先受其害。惟良田不然,此天時不如地利也。田雖上產,然或溝洫不修,種植不時,則雖良田無所用之。故雲買田買佃。此地利不如人和也。三者之中,論其重,莫重於人和,而地利次之,天時又次之。論其要,莫要於天時,而地利次之,人和又次之。故雨暘時若,則下地之所獲,與上地之獲等。土性肥美,則下農之所獲,與上農之獲等,勞逸頓殊故也。然使既得天時,既得地利,而又能濟之以人和,則所獲更與他人不同。所以必貴於人和也。

Ⅳ 補充諺語,俗語,格言,柴多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人心齊,患難之交見,路途知馬力

柴多火焰高,人多辦法好.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心齊,泰山移
患難之交見真情.
路途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Ⅵ 補充諺語,俗語,格言,柴多火焰高,一個籬笆三個樁,人心齊,患難之交見,路途知馬力

柴多火焰高,人多辦法好。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心齊,泰山移。
患難之交見真情。
路途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Ⅶ 分類的諺語、俗語、格言

俗語,也稱常言,俗話,這三者應該是同義詞。俗語一詞,已經普遍用作語言學的術語;常言一詞,帶有文言的色彩;俗話一詞,則有口語的氣息。

有的文章中偶爾也把俗語稱作成語。俗語和成語都是漢語中的約定俗成的語言形式,二者關系密切。「約定俗成」這一成語,就包含著俗、成二字。但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它們還是各有特點的。試比較下列例句:

甲、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

乙、弱肉強食

甲、多年的老歪樹,直不起來了

乙、積重難返

甲、後長的牛角,比先長的耳朵長

乙、後來居上

甲、撿了芝麻,丟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乙、分道揚鑣

甲、前怕狼,後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鍋問到底

乙、刨根問底

甲、王八看綠豆,對上眼兒

乙、一見鍾情

以上各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為俗語,乙為成語。俗語以形象為主體;成語以精練為特色。俗語多為完整的句子,長短不一,運用時可以變通;成語多為四個字的穩定結構,形式整齊。俗語流行於人民群眾的口頭上,文字上保持著通俗的特點;成語多用作書面語,文字上趨向典雅。從這一比較中,可以從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語是以形象為主體的通俗的口語,它的結構形式相對穩定,而在實際運用中可以靈活變通。

這是俗語的主要內涵,就外延來說,它跟成語難免有交錯的情況。俗語雖然以形象為主體,但也不排除精練;成語雖然以精練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語雖然絕大多數是四字結構,但也有一些是由四個以上的字組成的;俗語句式雖然長短不齊,但也有少量是由四個字組成的。俗語雖然多為口語,但已廣泛進入文學作品,甚至哲學、科技圖書中也經常用到;而隨著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成語在口語中也經常使用。這樣,俗語跟成語,就可能互相滲透,存在著交錯現象。如:

①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形象,八個字,成語→俗語)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語→成語)

④習慣成自然(精練,五字,俗語→成語)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練,七字,俗語← →成語)

俗語是口語型的,成語是書面語型的。這些語例,兼有俗語和成語的某些特點,看來俗語辭典、成語辭典都可以收錄,好在這種情況並不算多。

俗語和成語,有時候也可能互相轉化,並同時存在。例如:

①板凳沒焐熱←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兒← →投鼠忌器

③火燒眉毛顧眼前← →燃眉之急

④雞蛋碰石頭← →以卵擊石

⑤雞飛蛋打一場空← →雞飛蛋打

⑥拉完磨殺驢← →卸磨殺驢

⑦魯班門前弄大斧← →班門弄斧

⑧沒喝過墨水← →胸無點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飯← →因噎廢食

⑩什麼病吃什麼葯← →對症下葯

①①一網打盡滿河魚← → 一網打盡

俗語語句結構如果趨向整齊,就有可能轉化為成語;成語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轉化為俗語。俗語轉化為成語,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語轉化為俗語,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補充,往往轉化為歇後語。(參見下文歇後語)俗語與成語,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俗語有俗語的優點;成語有成語的長處。俗語使得描寫生動活潑,成語使得論述鏗鏘有力,都值得很好學習。

二,諺語和格言

有些圖書把俗語、諺語並稱為俗諺,把它們匯編在一起。匯編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並不相等。諺語只是俗語的一部分,它是一些總結知識經驗,寓有思想意義的俗語。如:

①白酒紅人面,黃金黑世心

②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③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⑤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⑨墨是可以磨濃的

⑩男人有錢就變壞;女人變壞就有錢

①①人心齊,泰山移

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①③只要功夫深,鐵尺磨成針

格言也總結知識經驗,寓有思想意義。但仔細區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總結的知識經驗主要是社會方面的,多屬邏輯思維,是哲理性的語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諺語總結的知識經驗不限於社會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學、生產實踐(如農諺),它出自人民群眾之口,多屬形象思維,是文學性的語言。這種區別,應該把格言歸入書面語一類,把諺語歸入口語一類。但是,也難免有交錯的情況。

甲,滿招損,謙受益(書面語)

乙,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口語)

甲,有志者事竟成(書面語)

乙,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口語)

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書面語)

乙,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口語)

以上三組,嚴格地說,甲為格言,乙為諺語。但是,由於人們教育水準的提高,這些帶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進入了口語。我們只能盡可能地加以區分,而不得不承認,實際上存在一些交錯現象

俗語中一部分為諺語,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語句,它們並沒有總結知識經驗,而只是表述一種情態。如:

①不認這壺酒錢

②不知道哪頭炕熱

③蟬曳殘聲過別枝

④橫挑鼻子豎挑眼

⑤眉毛鬍子一把抓

⑥起大早,趕晚集

⑦求爺爺,告奶奶

⑧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

⑨搖頭不算點頭算

⑩中看不中吃

①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①②走了穿紅的,來了穿綠的

這一部分語句是描述性的,跟總結知識經驗的諺語不同,而又無確定的術語,現在只是籠統地稱為俗語,實在有必要把它跟諺語區別開來,給它一個確定的名稱。

有的圖書稱之為「慣用語」,但所涉及的語言現象,卻是「俚語」,如:背靠背、開夜車、亂彈琴、磨洋工、冤大頭,等等。筆者以前在《俗語五千條》的前言中,曾用「熟語」來稱呼描述性的俗語。熟語這一術語的定義,也不十分明確,有的辭典又把它當作高於俗語、成語的術語來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語」的讀音近似,某些方言區甚至就是同音詞,作為術語,自身有不足之處。再三斟酌,覺得不如用「俚語」來代替。

俚語,這個術語有時跟俗語相混,俚俗並稱。這個「俚」,跟「鄉里」之「里」有關,望文生義,也就是里人(鄉下人)的意思。俚語常指帶有方言色彩的土語。既然它有時跟俗語相混,而「慣用語」實際上又多指俚語,不如就借用「俚語」一詞,來專指這些描述性的俗語。

四,歇後語、俏皮話

歇後語、俏皮話,基本上是同義詞。歇後語是語言學上的術語,俏皮話是口頭上的稱呼。

歇後語形式上是半截話(前半為形象或事例,後半為解釋、說明),實際上是要把話說得更形象些,更具體些。因此,歇後語應該包括在俗語之內。不過,歇後語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畫式的,帶有戲謔調侃的色彩。它用種種修辭手段,對字、詞、語、句(包括俗語本身)加以修飾,使之生動活潑。因而跟諺語、描述性俗語(改稱俚語),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開花,裝蒜(修飾詞)

②貓哭耗子,假慈悲(修飾片語)

③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己人不認自己人(修飾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飾成語)

⑤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修飾俗語本身)

有些成語,為了增強形象性,往往會轉化成歇後語。

①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②金彈子打鳥,得不償失

③綠綢緞上綉牡丹,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沒頭沒尾

⑤螃蟹過河,七手八腳

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殼郎變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閻王爺出告示,鬼話連篇

歇後語良莠不齊,有些歇後語內容和形象,均不見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語言垃圾,不宜濫用。有些常用的歇後語,形象較好,前後結合得比較緊密,已經跟諺語、描述性的俗語(俚語)近似。如:

①黃鼠狼看雞,越看越稀(前為形象,後為解釋,經驗之談→諺語)

②竹籃子打水,一場空(前為形象,後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③芝麻開花,節節高(前為形象,後為解釋,描述性俗語→俚語)

綜上所述,諺語,俚語(描述性的俗語),歇後語,這三部分構成俗語的整體。俗語屬於口語型的語句,與書面語型的成語、格言有所區別,它們是漢語的口語和書面語的兩大系統。

諺語是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傳的固定語句,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的結晶。諺語雖然簡單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Ⅷ 格言俗語諺語歇後語積累

1.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3.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4.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5.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 謙受益,滿招損。
7. 良葯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8.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9. 聰明在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10.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11.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12.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13. 言必行,行必果。
14. 吃一塹,長一智。
15.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16.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17.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18.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
20. 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
21.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22. 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
23. 砌牆的磚頭-後來居上
24. 關公戰李逵-大刀闊斧
25.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26.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27.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28. 包公斷案-鐵面無私
29.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30.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31. 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32. 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33. 竹籃打水-一場空
34. 兔子尾巴-長不了
35. 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36. 門縫里看人-看扁了
37. 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38.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39. 明珠彈雀-其得不復
40.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