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哲理故事清廉

哲理故事清廉

發布時間: 2021-02-09 20:07:24

❶ 誰知道關於廉政的故事

: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i] 建設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同時也要有文化上保證,講廉政必須講廉政文化。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思想寶庫,可以為中國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本文要討論的是如何吸取中國傳統精華推動中國廉政文化的建設,並認為中國優秀傳統中有關「立志」、「畏」、「知恥」的論述,對當下廉政文化建設具有直接的關系。
一、志在「立志」
樹立廉政之風,應該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們不主張唯意志論,也不主張精神決定主義,然而人的行動總被意志決定。意志不會憑空產生,意志一旦樹立,就會變成行動的方向與動力。意志有高遠、平庸之分。有高遠的意志,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遠離腐敗與墮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種「關心」將什麼放在心中,耿耿以懷,成為意志高潔低庸的分界。
毛澤東說:「我回憶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裡,這位青年談起要買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僕人叫來,同僕人討論了半天買肉的事,才叫他去買了一小片肉。我心裡非常不安,以後就不再和這位青年見面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只高興談論大事情——中國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 [ii] 在毛澤東看來,關心「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這樣的人,意志高遠,可與共大事,僅關心個人的物質生活,將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這樣的人連做朋友的資格都沒有。
不能說,毛澤東沒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自小讀孔夫子的書,崇拜過曾國藩。他相信過一種理論,即「意志本源論」,意志與精神之間是對立同一的關系,一方面物質決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決定,又反過來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影響著生活、工作與行動,成為力量之泉。離開意志,人成為軟骨動物,失去方向與動力。
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是孔子對他學生曾參說的一番話。一個讀書人,應該將遵行發揚道義作為志向與目標,如果不是這樣,總以穿不上時髦光鮮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覺得羞恥,這個人就不值得與他討論問題,大概作朋友的資格也都沒有。將孔子的話與毛澤東的回憶聯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說:毛澤東在立志這個問題上確實受過孔子的影響呢?
《郭沫若傳記》有以下一段記載:一九四六年「皖南事變」中被非法逮捕的葉挺出獄,前後關押達五年零兩個月。當天晚上,沫若去紅岩村看望葉挺,兩人熱烈擁抱,淌著熱淚縱聲歡笑。葉挺第一句話就說:「沫若,記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是葉挺最喜歡的兩句話,當他初任新四軍軍長的時候,郭沫若與他同住在漢口太和街,曾應他的索求,把這兩句話寫成一幅中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句話正出自孔子的《論語》。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內聖外王」。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自己的主體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卻有類似宗教的意義。內聖,就是加強自我修養、樹立理想境界、磨礪堅強意志;外王,即是服務社會,管理國家、賓士社會。 [iii]中國傳統文化有「修齊治平」 的說法,即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國家公務員,不是聖人,總當潔身自好,服務國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遠,受腐敗誘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強。即便沒有「聖人」之志,起碼的君子之道還要遵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今天的情況是,不是等到「窮」了以後才獨善其身,而是在「達」的時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獨善其身」。有道說:「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諸多不是,晚年改錯,總歸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應有的操守,半世辛勞付之東流。 [iv]傳統告訴我們,保護晚節,是基本的立志,節志晚全,是「底線」的要求。
怎樣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國古代格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謂淡泊,就是清簡素樸,少一點私慾。這樣,謀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樣燃燒,浪花一樣翻滾,酒醉一樣躁熱,而像鏡子被擦拭乾凈,像池水被沉澱透明,這時候高遠純潔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現,主宰原本飄盪無主的心。方誌敏在《清貧》一文中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今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幹事業更需要耐得住清貧。方誌敏的一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的最好注腳。歷史告訴我們,無欲則剛,胡長清、成克傑作為典型的腐敗分子為的是貪得無厭,驕奢淫侈。他們以權力為工具,追求享樂、謀取私利,權錢交易、權色交易,以至國家財產嚴重損失。與胡長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華在交代他們的犯罪「心路」時說:「我是一個釣者,把有副省長之尊的胡長清釣住了。但有時又想,我也是一條貪吃的魚,這不正是因為他的權力,釣走了我的金錢嗎?」 [v][4]這段話值得我們反復吟味深思。
王陽明是將孔子思想作發揚光大的中國明代思想家,留給後人一本重要著作《傳習錄》。王陽明一生主張「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說,人都有良知,這種良知與生俱來,愈是到了後來,被私慾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壞下去。他主張在生活中,對後天所染的心靈垃圾作不斷的清除,通過知行合一的工夫至於「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復與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遠的志向,同時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陽明說:立志就要「收放心」。一個人總要清心寡慾,持志不動,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狀態。然而很多時候,人心是浮盪與浮躁的,受聲色犬馬的誘惑,東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變成發狂的「牲口」,放逐於名疆利場。所以,王陽明說:雞鴨放出去了還要收回來,更何況是自己的心!王陽明的思想對今天還是有用,因為我們的一部分官員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雞鴨牛羊,收回來難,也不想收回來。
《論語·學而》載:「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說一個人要養成「吾曰三省吾身」的習慣,日日反思行為,檢點作風,及時發現不足與錯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總之,在立志這個問題上要討論的問題很多。什麼是志?怎樣立志?要回答這些問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一個可貴的資源寶庫。這個寶庫不用,那就是「資源浪費」了。
二、畏的哲學
行廉政,拒腐敗,心中應該有個「畏」字。下面我們來說「畏」的哲學。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反復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本來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無所畏懼」、「人有多膽地有多少產」。總的說來是無畏。然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真可以「無所畏懼」嗎?也不是。
從宗教學的意義上說,世界上有三個宗教區,這就是基督教區、佛教區與伊斯蘭教區。立一個宗教,就是立一個可以值得畏懼的東西,叫你去怕,用這個來維系社會與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後入地獄。信佛教的人就怕如來佛,怕一個生死報應。伊斯蘭教不像其他兩個教有偶像崇拜,廟宇中不設偶像,就是告訴你安拉無處不在,有個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運,讓你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怕字。共產黨人不信神,革命時代講「無法無天」,說的是大無畏的精神。這是當時歷史條件所規定的。然而,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當我們的黨已經成為一個執政黨的時候,就要在心中立個怕字,有個「天」字,這個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陳毅有一首詩,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懼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汝言懼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縮。」其實這里就說到了一個怕字,一個畏字。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黨與人民在監督」,怕的是「萬目睽睽難逃脫」。
鄧小平在《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一文中說過: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小平的話是很有深刻的含義的,其中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這就是共產黨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個怕字放在心頭。說不怕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改革的時代,許多事情我們是頭一回遇到,這就需要無所畏懼的精神,大膽實踐,勇往直前。說一個怕字,是自我修養而言,凡是遇到個人利益得失的時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刻記住,一失足將釀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區別還是為公還是為私。為一個公字,要敢字在前,為一個私字要慎字當頭。有了這樣的自覺,就可以建立起來廉潔的黨風,就使我們的幹部走在河邊不濕鞋。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在今天來說,就是黨紀國法,就是規范我們行動的規矩。有了這個規矩,對其有敬畏之心,時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將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vi]
畏是一個哲學,這哲學是中國傳統提示我們的。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強調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說到天命。他說:「五十知天命」(《論語》:《為政》)。他將命與「天」聯系起來,而強調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
在孔子看來是「天」是宇宙人間的絕對主宰,是人間倫理的終極根據。天將給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認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間之上還有一個客觀意志的存在,那麼這個絕對意志就是「天」,具體說來是「天意」,是「天命」,是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上蒼意志。
??? 「畏天命」,等於宗教信仰,中國古代沒有宗教的形態,而有宗教哲學。「一句非常簡單的話,越說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學。」這雖是笑話,也蠻有道理,由此可見哲學之難懂。中國的鄉下人往往是大哲學家,很懂得哲學,因為他相信命。至於命又是什麼?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壞,都認為是命,這就是哲學,他的思想有一個中心。天命也是這樣,這「畏天命」三個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這些都是「畏天命」。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
上面這些話是台灣一個學者叫南懷瑾說的。有的說得不對,有的說得還有道理。其實我們不妨將天命理解為「規律」,自然的規律,社會的規律;理解為民意,人民的呼聲、人民的意志、輿論與心願;可以理解為全球化的世界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即所謂的「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願與「命令」。一個人在做腐敗的事情的時候就要有所畏懼,因為他已經在違背規律,違背人心,違背潮流。個人是這樣,政黨也是這樣,沒有一怕字在心裡放著,就會出大問題。孔子說:放於利而行,多怨。這個放,就是放任,就是無所顧忌。當一個人拿著人民給的權利,肆無忌憚地去做營私的買賣,必然召來人民的怨恨。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雲:「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波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一時來看,貪污腐敗可以得到滿足貪鄙的心理,然而等著他的是火光燒屋、波濤覆舟,引來滅頂之災。
古代有君權神授的說法,實際上現在是「政權民授」。我們手裡有了權,這權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民如水,執政者駕著一條船,心裡哪一天,沒有了人民的「天」,水隨時都有「覆舟」的可能,這怕不怕呢?想通了這些,我們的幹部就保得住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vii]
孔子又說到「畏大人」,這個大人並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怕,因為他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去吸取與參考。第三「畏聖人之言」,這是叫我們去讀書,因為許多總結歷史經驗的好書都是「聖人」,也就是歷史上的有知識有道德的人寫的,從書本上學習,並抱著敬畏之心,按照所說的去實踐。
有了這個三畏,孔子告訴我們還要有「三戒」。孔子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這就是說: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有三件事情時刻警惕和戒備:年輕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貪圖女色;壯年體魄強壯,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爭勝奪強;老年疲憊衰弱,不可以貪得無厭。問題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時候往往特別的貪財。這就是說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齡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特別做到如履薄冰,將一個畏字,一個戒字放在心上。
許多貪官落馬,走上不歸之路,就是心中少一個畏字。至少是這個畏字沒有對他產生最大的威懾力量。以下是關於成克傑走向死路的一個心理記錄:「在成克傑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塊地最終以低價改批給銀興公司。不久後的一天,當周坤將一提包錢遞到成克傑手裡時,打開拉鏈後成克傑著實嚇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錢推了回去」,「那一晚,滿屋都是鈔票的墨香,成克傑和李平頭枕著錢,腳踏著錢,身子壓著錢,通晚睡在錢床上真可謂過足了『錢癮』,而錢帶來的不都是快樂,據李平後來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種恐懼感』」。然而無論是成克傑的「嚇一跳」與他的情婦的「有種恐懼感」,都沒有讓他們在的道路上站住腳。對他們來說只是出現片刻的猶豫金錢的誘惑力還是把他們帶到了死亡的深淵。 [viii]
從一個畏字引出一個戒字還引出「慎獨」的概念。《禮記·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道義如同人們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離開的。假如這「道義」是可以離開的,那也就不成其為道義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會將它如生命一樣珍視,每時每刻把它作為生活的指南,行動的准則,時時生怕違背了它,懷著戒慎與恐懼心情。這里又要知道「不睹」與「不聞」是什麼意思。這是說道義、真理作為一個意識思想有的時候看不到與聽不到,處在「隱」與「微」的狀態。然而就是這樣,君子對道義與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絲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話來說,人常處在兩種狀態之下。一種狀態是有人監督與提醒,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不應該做。這個時候保持頭腦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這樣的時候,你是一人獨處,離開了受監督與提醒的環境,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道義與真理不彰不顯,處於「隱微」的狀態,那就全靠你自己了,這就是慎獨。 [ix][8]
三、知恥與道德建設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和他的一個親屬談話時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殺張子善、劉青山時,我講過,殺了他們就是救了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啊。我們共產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重溫毛澤東的這句話,使我們明確廉政文化建設與知恥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關系。
美國有學者出了一本論述日本文化的書,書名叫《菊花與刀》。書中她定義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恥」的文化。西方人那裡對罪有特別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們,人天生有罪的,這就是原罪。此後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積累將把人帶入地獄。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對恥的畏懼卻遠遠超過對罪的恐懼。恥辱作為一種精神緊張,嚴厲地約束著日本人一生的思考與行動。筆者在日本留學生活時也注意到,當一個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難當的不是罪惡引起的內責,而是罪行帶來的恥辱。可以看到,一個政府官吏發生重大錯失,恥辱會讓他走上自殺道路。警視廳將一個貪污犯押上刑車,都要在他的頭上蒙上黑套,並一定將他的領帶卸去,原因也是為防止他自殺免辱。
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恥可足以讓人去死,可見恥給人帶來的壓力有多重,所產生的精神威懾力有多大。
這又使啟發,規范一個社會秩序的有兩個東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規范。恥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經成為精神意義上的刑律。其與法律刑制一起擔當著社會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會約束作用,有時甚至超過刑律與法制。從社會學的意義上說,前者是物質法制,後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層法制,後者是深層法制。恥的文化與東方傳統中的倫理理念,就是這樣的精神法制與深層法制。
前面舉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實關於恥的文化,是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關於恥的文化中國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論語》說:「行己有恥」。孔子這里說的是作為一個人都要有自尊、自愛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喪失了恥辱心,一個人就到了葯石難救的地步。他還說:「知恥近乎勇」,是說知道什麼是恥辱,這樣的精神自覺會給人帶來勇氣。勝己者,勝人。人最大的勇氣是戰勝自己的勇氣,而這樣的勇氣孔子說是「知恥」的結果。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陷阱,人們的性格上有許多弱點。中國佛教說:人身上都纏著三條毒蛇,這就是好女色——痴、想權位——嗔、愛金錢——貪。許多人被這三條毒蛇纏死的。怎樣才能從三條毒蛇的纏繞中解救出來呢?沒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氣,而這勇氣是從「知恥」的道理中來的。
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又說:「羞恥之心,義之端也」。歐陽修也講過,「廉恥,是立(做)人之大節」。這也就是說,自我修養,應該從知恥開始,一旦有了羞恥之心,社會上的道德建設也就開了一個頭。做人有小節大節之分,知道什麼的羞恥是做人的「大節」,萬不可輕視。康有為則講過,「人之有所不為,皆賴有恥心」,「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這也是說糾正上的風俗,要從之恥做起,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一個羞恥之心,社會就會有希望,許多新事物、新風尚的推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現在貪官犯贓,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恥兩字。法網恢恢總有漏洞,道德自省無處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幹部明德知恥,就不可能從思想根子上鏟除腐敗。
「教人,使人必先知恥;無恥,則無所不為。既知恥,又須養護其知恥之心,督責之使有所畏,榮耀之使有所慕。督責榮耀,皆非所以為教也。」這又告訴我們,必須在社會上培養知恥明德的風氣,重在教育與「督責」。要讓民眾,首先是幹部懂到什麼是可恥,什麼是光榮。要像做啟蒙工作一樣地去做知恥的教育工作。恥字從耳,「恥」字的原義是對可惡不倫之事的輿論鞭打與精神譴責,是罵聲不絕的斥責。社會輿論正在譴責腐敗,力度還要加大,要讓腐敗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與此有悖的思想論點都要掃除干凈,諸如「市場經濟必然產生腐敗」、「腐敗搞活經濟」等謬論都會使腐敗分子對自己的作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這樣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敗將只能是一個烏托邦理想。

??? 以上我們重點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個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與「知恥」。不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優秀部分僅此而已,其如大海,選擇以上幾點開展討論,僅是瀚海拾貝。也不是說中國文化傳統對廉政文化建設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諸思想,只是作者認為這三個思想與廉政文化建設具有比較直接的關系,以此舉一反三,直至對中國優秀傳統取得深切體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將其作為封建餘孽,批判有餘,承傳不夠。我們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優秀成分復興光大,成為社會主義文明大廈的有益資材。假如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了這樣的新認識,假如我們真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果真對廉政文化建設有所助益,那麼相信中國廉政文化乃至中國新世紀新文化建設將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

❷ 清廉的公孫儀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一時貪念,葬送一生。立得正,行得穩,然後才能有更多機會享受美食。

❸ 寫一篇500字廉潔自律小故事反腐倡廉大道理讀書心得

無論在什麼崗位上或環境下,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先做人,再做官,且做官必須做事,做到思想和表現一樣。說的和做的一樣,人前和人後一樣,有監督和沒有監督一樣,時時刻刻正確行使自己手中的權力,努力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為官、實實在在幹事。
一要修身養性,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只有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有社會責任感、高尚的情操和勇於獻身的品格,才能正確運用好人民賦予的權力。要做一個愛學習的人。學習掌握科學理論,不僅可以增長知識,而且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和道德修養,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才能知道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什麼必須堅持,什麼必須反對。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在生活上要自奉節儉,精神上要銳意進取,工作上要兢兢業業,自覺抵制不良的風氣侵蝕和影響。作為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要經常自我提醒、自我告誡、自我警示、不斷激勵自己,尤其在無人監督、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恪守信念、砥礪名節、嚴格自律,真正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二要廉潔奉公,清清白白為官。歷史和現實的教訓都告誡我們每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做官也要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作為一名基層領導幹部只有把有限的生命和精力投入到偉大的事業中去,勇挑重擔沖在前。決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要努力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❹ 廉潔小故事觀後感

[廉潔小故事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
1.
今天我讀了《林則徐拒賄拾遺》這個小故事,雖然很短,但我感觸很深,廉潔小故事觀後感。提到廉潔,大家一定會想到為官清廉的於成龍、公正嚴明的包青天、以身作則的周恩來......他們都是廉潔的模範,我們學習的榜樣。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被任命為江南監察御史,巡視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島寓所剛歇下,有個自稱「花農」的人獻上一盆玫瑰花,還說是要請林大人換個大盆栽花。林則徐心知有異,一腳踢翻花盆,盆里現出一個紅包。包里是一隻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紙信箋,箋上寫著:「林大人親收,張保敬獻。」林則徐當場將張保行賄的金老鼠沒收,上繳國庫。
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則徐赴廣州查禁鴉片。5月間,英國商務代表義律請林則徐到他的私邸參加宴會,並將一隻精緻方盒捧送給林則徐:「請大人笑納我們的小小見面禮。」林則徐接過來打開一看,大紅軟緞襯墊上放著一套鴉片煙具:白金煙管,秋魚骨煙嘴,鑽石煙斗,旁邊是一盞巧雅孔明燈和一把金簪,光彩奪目,起碼值10萬英鎊。林則徐道:「義律先生,本部堂奉皇上旨意,到廣州肅清煙毒。這套煙具屬於違禁品,本當沒收,但兩國交往,友誼為重,請閣下將煙具帶回貴國,存入皇家博物館當展品吧!」義律被諷刺得無地自容,只好將禮品收回。
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事例:有一位同學給了另一個成績很好的同學5塊錢,讓那個同學幫他寫數學作業,那位成績好的同學見到了錢,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幫他做了作業,結果由於老師懷疑事情被查了出來,那個成績好的同學便被撤去了大隊委的職務,觀後感《廉潔小故事觀後感》。看來受賄實在不是一件好事,會引來很多麻煩,所以我們一定要清清白白。
廉潔是一種財富,是任何金銀珠寶都買不來的,廉潔從小做起,從我做起!
2.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名叫《小故事大道理》的書。
這本書是由許多有趣而且有哲理的小故事組成的,涉及童話、故事、寓言等各種類別,知識面廣,信息量大,文字流暢,內容豐富,可讀性強。
我最喜歡其中的一個名叫《我沒有釣住那條魚》的小故事。故事講述的簡要內容的是我第一次去釣魚的經歷。有一年初秋,叔叔帶我去釣魚,我剛開始釣到了一團水草,還以為是一條魚。叔叔叫我不要灰心再試一次,釣魚要有耐心。我又重新坐下來釣魚,隔了很長時間,釣了很多次後,終於有一條小狗魚上鉤了,我立刻對叔叔說我釣到了一條魚,叔叔說還沒呢。結果小狗魚在水面一閃就逃走了。我感到十分傷心,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叔叔幫我重新安上魚餌,把魚桿塞到我手裡,並對我說:「小傢伙,在魚兒還未釣上岸之前,千萬別說自己釣住了魚。」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在釣魚時沒耐心,剛釣到魚時,就鬆了一口氣,結果魚兒就逃走了。講述的道理是我們做事情不能馬虎,在事情沒有成功之前,不要說你已經做成了。當你在接近成功之前,一松氣的時候,成功就飛走了。所以我們在沒有得到成功果實之前,要一直堅持到底,不能鬆懈。在我們身邊,經常有這樣一些人,事情尚未辦成,就自我吹噓,不僅不能促成事情的成功,反而會壞事。我們小學生不能向這樣的人學習,應該踏踏實實地做事情,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不能自吹自擂,才能邁向成功。

❺ 廉政故事(越長越好)

: 中華民族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傳統美德深深熔鑄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當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中華傳統美德具有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品質,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資源。在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中國青少年身上,寄託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 [i] 建設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證,同時也要有文化上保證,講廉政必須講廉政文化。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彌足珍貴的思想寶庫,可以為中國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資源支持。本文要討論的是如何吸取中國傳統精華推動中國廉政文化的建設,並認為中國優秀傳統中有關「立志」、「畏」、「知恥」的論述,對當下廉政文化建設具有直接的關系。
一、志在「立志」
樹立廉政之風,應該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們不主張唯意志論,也不主張精神決定主義,然而人的行動總被意志決定。意志不會憑空產生,意志一旦樹立,就會變成行動的方向與動力。意志有高遠、平庸之分。有高遠的意志,就有明確的生活目標,遠離腐敗與墮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種「關心」將什麼放在心中,耿耿以懷,成為意志高潔低庸的分界。
毛澤東說:「我回憶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裡,這位青年談起要買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僕人叫來,同僕人討論了半天買肉的事,才叫他去買了一小片肉。我心裡非常不安,以後就不再和這位青年見面了。我和我的朋友們,只高興談論大事情——中國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 [ii] 在毛澤東看來,關心「人類的本性和人類社會、世界、宇宙」,這樣的人,意志高遠,可與共大事,僅關心個人的物質生活,將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這樣的人連做朋友的資格都沒有。
不能說,毛澤東沒有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他自小讀孔夫子的書,崇拜過曾國藩。他相信過一種理論,即「意志本源論」,意志與精神之間是對立同一的關系,一方面物質決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決定,又反過來推動事物的發展變化,影響著生活、工作與行動,成為力量之泉。離開意志,人成為軟骨動物,失去方向與動力。
孔子說:「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這是孔子對他學生曾參說的一番話。一個讀書人,應該將遵行發揚道義作為志向與目標,如果不是這樣,總以穿不上時髦光鮮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覺得羞恥,這個人就不值得與他討論問題,大概作朋友的資格也都沒有。將孔子的話與毛澤東的回憶聯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說:毛澤東在立志這個問題上確實受過孔子的影響呢?
《郭沫若傳記》有以下一段記載:一九四六年「皖南事變」中被非法逮捕的葉挺出獄,前後關押達五年零兩個月。當天晚上,沫若去紅岩村看望葉挺,兩人熱烈擁抱,淌著熱淚縱聲歡笑。葉挺第一句話就說:「沫若,記得,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是葉挺最喜歡的兩句話,當他初任新四軍軍長的時候,郭沫若與他同住在漢口太和街,曾應他的索求,把這兩句話寫成一幅中堂。「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句話正出自孔子的《論語》。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內聖外王」。中國自古以來沒有自己的主體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卻有類似宗教的意義。內聖,就是加強自我修養、樹立理想境界、磨礪堅強意志;外王,即是服務社會,管理國家、賓士社會。 [iii]中國傳統文化有「修齊治平」 的說法,即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們國家公務員,不是聖人,總當潔身自好,服務國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遠,受腐敗誘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強。即便沒有「聖人」之志,起碼的君子之道還要遵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今天的情況是,不是等到「窮」了以後才獨善其身,而是在「達」的時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獨善其身」。有道說:「晚景從良,一世之煙花無礙;白頭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諸多不是,晚年改錯,總歸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應有的操守,半世辛勞付之東流。 [iv]傳統告訴我們,保護晚節,是基本的立志,節志晚全,是「底線」的要求。
怎樣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國古代格言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謂淡泊,就是清簡素樸,少一點私慾。這樣,謀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樣燃燒,浪花一樣翻滾,酒醉一樣躁熱,而像鏡子被擦拭乾凈,像池水被沉澱透明,這時候高遠純潔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現,主宰原本飄盪無主的心。方誌敏在《清貧》一文中寫道:「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今天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幹事業更需要耐得住清貧。方誌敏的一生是對中國優秀傳統的最好注腳。歷史告訴我們,無欲則剛,胡長清、成克傑作為典型的腐敗分子為的是貪得無厭,驕奢淫侈。他們以權力為工具,追求享樂、謀取私利,權錢交易、權色交易,以至國家財產嚴重損失。與胡長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華在交代他們的犯罪「心路」時說:「我是一個釣者,把有副省長之尊的胡長清釣住了。但有時又想,我也是一條貪吃的魚,這不正是因為他的權力,釣走了我的金錢嗎?」 [v][4]這段話值得我們反復吟味深思。
王陽明是將孔子思想作發揚光大的中國明代思想家,留給後人一本重要著作《傳習錄》。王陽明一生主張「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說,人都有良知,這種良知與生俱來,愈是到了後來,被私慾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壞下去。他主張在生活中,對後天所染的心靈垃圾作不斷的清除,通過知行合一的工夫至於「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復與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遠的志向,同時也是一個過程,是一個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陽明說:立志就要「收放心」。一個人總要清心寡慾,持志不動,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狀態。然而很多時候,人心是浮盪與浮躁的,受聲色犬馬的誘惑,東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變成發狂的「牲口」,放逐於名疆利場。所以,王陽明說:雞鴨放出去了還要收回來,更何況是自己的心!王陽明的思想對今天還是有用,因為我們的一部分官員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雞鴨牛羊,收回來難,也不想收回來。
《論語·學而》載:「吾曰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說一個人要養成「吾曰三省吾身」的習慣,日日反思行為,檢點作風,及時發現不足與錯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
總之,在立志這個問題上要討論的問題很多。什麼是志?怎樣立志?要回答這些問題,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是一個可貴的資源寶庫。這個寶庫不用,那就是「資源浪費」了。
二、畏的哲學
行廉政,拒腐敗,心中應該有個「畏」字。下面我們來說「畏」的哲學。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反復提到的一個問題。我們本來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無所畏懼」、「人有多膽地有多少產」。總的說來是無畏。然而,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真可以「無所畏懼」嗎?也不是。
從宗教學的意義上說,世界上有三個宗教區,這就是基督教區、佛教區與伊斯蘭教區。立一個宗教,就是立一個可以值得畏懼的東西,叫你去怕,用這個來維系社會與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後入地獄。信佛教的人就怕如來佛,怕一個生死報應。伊斯蘭教不像其他兩個教有偶像崇拜,廟宇中不設偶像,就是告訴你安拉無處不在,有個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運,讓你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怕字。共產黨人不信神,革命時代講「無法無天」,說的是大無畏的精神。這是當時歷史條件所規定的。然而,馬上得天下,馬下治天下,當我們的黨已經成為一個執政黨的時候,就要在心中立個怕字,有個「天」字,這個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陳毅有一首詩,大家都知道。這首詩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懼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黨與人民在監督,萬目睽睽難逃脫。汝言懼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縮。」其實這里就說到了一個怕字,一個畏字。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黨與人民在監督」,怕的是「萬目睽睽難逃脫」。
鄧小平在《共產黨員要接受監督》一文中說過:共產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謹小慎微不好,膽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無所顧忌。小平的話是很有深刻的含義的,其中包含著深刻的辯證法。這就是共產黨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個怕字放在心頭。說不怕是因為我們正處在改革的時代,許多事情我們是頭一回遇到,這就需要無所畏懼的精神,大膽實踐,勇往直前。說一個怕字,是自我修養而言,凡是遇到個人利益得失的時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時刻記住,一失足將釀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區別還是為公還是為私。為一個公字,要敢字在前,為一個私字要慎字當頭。有了這樣的自覺,就可以建立起來廉潔的黨風,就使我們的幹部走在河邊不濕鞋。孔子曰:「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個矩,在今天來說,就是黨紀國法,就是規范我們行動的規矩。有了這個規矩,對其有敬畏之心,時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將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vi]
畏是一個哲學,這哲學是中國傳統提示我們的。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強調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說到天命。他說:「五十知天命」(《論語》:《為政》)。他將命與「天」聯系起來,而強調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天生德於予,桓其如予何?」(論語:《述而》)
在孔子看來是「天」是宇宙人間的絕對主宰,是人間倫理的終極根據。天將給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認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間之上還有一個客觀意志的存在,那麼這個絕對意志就是「天」,具體說來是「天意」,是「天命」,是不為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上蒼意志。
??? 「畏天命」,等於宗教信仰,中國古代沒有宗教的形態,而有宗教哲學。「一句非常簡單的話,越說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學。」這雖是笑話,也蠻有道理,由此可見哲學之難懂。中國的鄉下人往往是大哲學家,很懂得哲學,因為他相信命。至於命又是什麼?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壞,都認為是命,這就是哲學,他的思想有一個中心。天命也是這樣,這「畏天命」三個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這些都是「畏天命」。一個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個人到了無所怕,不會成功的。
上面這些話是台灣一個學者叫南懷瑾說的。有的說得不對,有的說得還有道理。其實我們不妨將天命理解為「規律」,自然的規律,社會的規律;理解為民意,人民的呼聲、人民的意志、輿論與心願;可以理解為全球化的世界的歷史進程與發展趨勢,即所謂的「歷史潮流滾滾向前,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願與「命令」。一個人在做腐敗的事情的時候就要有所畏懼,因為他已經在違背規律,違背人心,違背潮流。個人是這樣,政黨也是這樣,沒有一怕字在心裡放著,就會出大問題。孔子說:放於利而行,多怨。這個放,就是放任,就是無所顧忌。當一個人拿著人民給的權利,肆無忌憚地去做營私的買賣,必然召來人民的怨恨。唐代詩人白居易詩雲:「只見火光燒潤屋,不聞波浪覆虛舟。名為公器無多取,利是身災合少求。」一時來看,貪污腐敗可以得到滿足貪鄙的心理,然而等著他的是火光燒屋、波濤覆舟,引來滅頂之災。
古代有君權神授的說法,實際上現在是「政權民授」。我們手裡有了權,這權是誰給的?是人民給的。民如水,執政者駕著一條船,心裡哪一天,沒有了人民的「天」,水隨時都有「覆舟」的可能,這怕不怕呢?想通了這些,我們的幹部就保得住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抗得住各種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 [vii]
孔子又說到「畏大人」,這個大人並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對父母、長輩、有道德學問的人有所怕,因為他們的人生中有許多經驗值得我們去吸取與參考。第三「畏聖人之言」,這是叫我們去讀書,因為許多總結歷史經驗的好書都是「聖人」,也就是歷史上的有知識有道德的人寫的,從書本上學習,並抱著敬畏之心,按照所說的去實踐。
有了這個三畏,孔子告訴我們還要有「三戒」。孔子說過:「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論語.季氏》)這就是說:有道德、有學問的君子,應該有三件事情時刻警惕和戒備:年輕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貪圖女色;壯年體魄強壯,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爭勝奪強;老年疲憊衰弱,不可以貪得無厭。問題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時候往往特別的貪財。這就是說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齡的時候,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這時候就要特別做到如履薄冰,將一個畏字,一個戒字放在心上。
許多貪官落馬,走上不歸之路,就是心中少一個畏字。至少是這個畏字沒有對他產生最大的威懾力量。以下是關於成克傑走向死路的一個心理記錄:「在成克傑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塊地最終以低價改批給銀興公司。不久後的一天,當周坤將一提包錢遞到成克傑手裡時,打開拉鏈後成克傑著實嚇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錢推了回去」,「那一晚,滿屋都是鈔票的墨香,成克傑和李平頭枕著錢,腳踏著錢,身子壓著錢,通晚睡在錢床上真可謂過足了『錢癮』,而錢帶來的不都是快樂,據李平後來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種恐懼感』」。然而無論是成克傑的「嚇一跳」與他的情婦的「有種恐懼感」,都沒有讓他們在的道路上站住腳。對他們來說只是出現片刻的猶豫金錢的誘惑力還是把他們帶到了死亡的深淵。 [viii]
從一個畏字引出一個戒字還引出「慎獨」的概念。《禮記·中庸》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道義如同人們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離開的。假如這「道義」是可以離開的,那也就不成其為道義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會將它如生命一樣珍視,每時每刻把它作為生活的指南,行動的准則,時時生怕違背了它,懷著戒慎與恐懼心情。這里又要知道「不睹」與「不聞」是什麼意思。這是說道義、真理作為一個意識思想有的時候看不到與聽不到,處在「隱」與「微」的狀態。然而就是這樣,君子對道義與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絲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話來說,人常處在兩種狀態之下。一種狀態是有人監督與提醒,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應該做什麼,什麼不應該做。這個時候保持頭腦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這樣的時候,你是一人獨處,離開了受監督與提醒的環境,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道義與真理不彰不顯,處於「隱微」的狀態,那就全靠你自己了,這就是慎獨。 [ix][8]
三、知恥與道德建設
新中國成立不久,毛澤東和他的一個親屬談話時說過:"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如果臣下一個個都寡廉鮮恥,貪污無度,胡作非為,而國家還沒有辦法治理他們,那麼天下一定大亂,老百姓一定要當李自成。國民黨是這樣,共產黨也會是這樣。殺張子善、劉青山時,我講過,殺了他們就是救了二百個,二千個,二萬個啊。我們共產黨不是明朝的崇禎,我們決不會腐敗到那種程度。誰要是搞腐敗那一套,我毛澤東就割誰的腦袋,我毛澤東若是腐敗,人民就割我毛澤東的腦袋"。重溫毛澤東的這句話,使我們明確廉政文化建設與知恥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關系。
美國有學者出了一本論述日本文化的書,書名叫《菊花與刀》。書中她定義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恥」的文化。西方人那裡對罪有特別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們,人天生有罪的,這就是原罪。此後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積累將把人帶入地獄。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對恥的畏懼卻遠遠超過對罪的恐懼。恥辱作為一種精神緊張,嚴厲地約束著日本人一生的思考與行動。筆者在日本留學生活時也注意到,當一個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難當的不是罪惡引起的內責,而是罪行帶來的恥辱。可以看到,一個政府官吏發生重大錯失,恥辱會讓他走上自殺道路。警視廳將一個貪污犯押上刑車,都要在他的頭上蒙上黑套,並一定將他的領帶卸去,原因也是為防止他自殺免辱。
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恥可足以讓人去死,可見恥給人帶來的壓力有多重,所產生的精神威懾力有多大。
這又使啟發,規范一個社會秩序的有兩個東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規范。恥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經成為精神意義上的刑律。其與法律刑制一起擔當著社會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會約束作用,有時甚至超過刑律與法制。從社會學的意義上說,前者是物質法制,後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層法制,後者是深層法制。恥的文化與東方傳統中的倫理理念,就是這樣的精神法制與深層法制。
前面舉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實關於恥的文化,是從中國傳播到日本的。關於恥的文化中國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論語》說:「行己有恥」。孔子這里說的是作為一個人都要有自尊、自愛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喪失了恥辱心,一個人就到了葯石難救的地步。他還說:「知恥近乎勇」,是說知道什麼是恥辱,這樣的精神自覺會給人帶來勇氣。勝己者,勝人。人最大的勇氣是戰勝自己的勇氣,而這樣的勇氣孔子說是「知恥」的結果。人生道路上有許多陷阱,人們的性格上有許多弱點。中國佛教說:人身上都纏著三條毒蛇,這就是好女色——痴、想權位——嗔、愛金錢——貪。許多人被這三條毒蛇纏死的。怎樣才能從三條毒蛇的纏繞中解救出來呢?沒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氣,而這勇氣是從「知恥」的道理中來的。
孟子說,「人不可以無恥」,又說:「羞恥之心,義之端也」。歐陽修也講過,「廉恥,是立(做)人之大節」。這也就是說,自我修養,應該從知恥開始,一旦有了羞恥之心,社會上的道德建設也就開了一個頭。做人有小節大節之分,知道什麼的羞恥是做人的「大節」,萬不可輕視。康有為則講過,「人之有所不為,皆賴有恥心」,「風俗之美,在養民知恥」。這也是說糾正上的風俗,要從之恥做起,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知道世界上原來還有一個羞恥之心,社會就會有希望,許多新事物、新風尚的推行就會變得容易得多。現在貪官犯贓,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恥兩字。法網恢恢總有漏洞,道德自省無處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幹部明德知恥,就不可能從思想根子上鏟除腐敗。
「教人,使人必先知恥;無恥,則無所不為。既知恥,又須養護其知恥之心,督責之使有所畏,榮耀之使有所慕。督責榮耀,皆非所以為教也。」這又告訴我們,必須在社會上培養知恥明德的風氣,重在教育與「督責」。要讓民眾,首先是幹部懂到什麼是可恥,什麼是光榮。要像做啟蒙工作一樣地去做知恥的教育工作。恥字從耳,「恥」字的原義是對可惡不倫之事的輿論鞭打與精神譴責,是罵聲不絕的斥責。社會輿論正在譴責腐敗,力度還要加大,要讓腐敗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與此有悖的思想論點都要掃除干凈,諸如「市場經濟必然產生腐敗」、「腐敗搞活經濟」等謬論都會使腐敗分子對自己的作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讓這樣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敗將只能是一個烏托邦理想。

??? 以上我們重點講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個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與「知恥」。不是說中國傳統文化優秀部分僅此而已,其如大海,選擇以上幾點開展討論,僅是瀚海拾貝。也不是說中國文化傳統對廉政文化建設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諸思想,只是作者認為這三個思想與廉政文化建設具有比較直接的關系,以此舉一反三,直至對中國優秀傳統取得深切體認。近百年來中國傳統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將其作為封建餘孽,批判有餘,承傳不夠。我們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優秀成分復興光大,成為社會主義文明大廈的有益資材。假如我們對傳統文化有了這樣的新認識,假如我們真覺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果真對廉政文化建設有所助益,那麼相信中國廉政文化乃至中國新世紀新文化建設將開拓出一個新的局面。

❻ 求幾個關於教育人要廉潔的哲理故事。

某機關有一個小公務員,一向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房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那是一爿價值萬金的珠寶商店。小公務員欣喜若狂,開始忙碌地為出國做種種准備。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焚毀了那爿商店,珠寶也喪失殆盡。小公務員空歡喜一場,重返機關上班。但他似乎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財產啊,我一輩子的薪水還不及它的零頭呢。」他說。

同事們原先都嫉妒得要命,現在一起懷著無比輕松的心情陪著他嘆氣。唯有一個同事非但不表同情,反而嘲笑他自尋煩惱。

「你不是和從前一樣,什麼也沒有失去嗎?」那個同事問道。

「這么一大筆財產,竟說什麼也沒有失去!」小公務員心疼得叫起來。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得地方,有一爿你從未見過得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麼關系呢?」

「可那是我的商店啊!」

那個同事哈哈大笑,於是被別的同事一致判為幸災樂禍的人。據說不久以後,小公務員死於憂鬱症。

那麼多的珠寶,雖然價值連城,再多,也是身外之物。如果小公務員沒有這樣的話,一直安分守己的過下去,他也不至於死了;小公務員很虧,他明明什麼都沒有得到,也沒有失去什麼,但是他就這樣死了。

其實生活中有些東西看似可有可無,沒有的時候似乎可以就這樣空空的過一輩子。既然珠寶店不是自己賺來的,是天上掉下的餡餅,自己又沒有損失什麼東西,就不該那麼傷心,最後還把命給搭上,死的多冤啊!人生本來就是像山峰一樣,此起彼伏,有漲有落。天天開心,過一個有意義的、精採的人生。

❼ 求一篇哲理小故事,要短但有哲理性!

一個女生看了會哭,男生會沉默的故事
有那麼一對情侶.女孩很漂亮,非常善解人意,偶爾時不時出些壞點子耍耍男孩.男孩很聰明,也很懂事,最主要的一點.幽默感很強.總能在2個人相處中找到可以逗女孩發笑的方式.女孩很喜歡男孩這種樂天派的心情.
他們一直相處不錯,女孩對男孩的感覺,淡淡的,說男孩象自己的親人.
男孩對女孩愛甚深,非常非常在乎她.所以每當吵架的時候,男孩都會說是自己不好,自己的錯.即使有時候真的不怪他的時候,他也這么說.他不想讓女孩生氣.
就這樣過了5年,男孩仍然非常愛女孩,象當初一樣.
有一個周末,女孩出門辦事,男孩本來打算去找女孩,但是一聽說她有事,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他在家裡呆了一天,他沒有聯系女孩,他覺得女孩一直在忙,自己不好去打擾他.
誰知女孩在忙的時候,還想著男孩,可是一天沒有接到男孩的消息,她很生氣.晚上回家後,發了條信息給男孩,話說得很重.甚至提到了分手.當時是晚上12點.
男孩心急如焚,打女孩手機,連續打了3次,都給掛斷了.打家裡電話沒人接,猜想是女孩把電話線拔了.男孩抓起衣服就出門了,他要去女孩家.當時是12點25.
女孩在12點40的時候又接到了男孩的電話,從手機打來的,她又給掛斷了.
一夜無話.男孩沒有再給女孩打電話.
第2天,女孩接到男孩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邊聲淚俱下.男孩昨晚出了車禍.警方說是車速過快導致剎車不急,撞到了一輛壞在半路的大貨車.救護車到的時候,人已經不行了.
女孩心痛到哭不出來,可是再後悔也沒有用了.她只能從點滴的回憶中來懷念男孩帶給她的歡樂和幸福.
女孩強忍悲痛來到了事故車停車場,她想看看男孩呆過的最後的地方.車已經撞得完全不成樣子.方向盤上,儀表盤上,還沾有男孩的血跡.
男孩的母親把男孩當時身上的遺物給了女孩,錢包,手錶,還有那部沾滿了男孩鮮血的手機.女孩翻開錢包,裡面有她的照片,血漬浸透了大半張.
當女孩拿起男孩的手錶的時候,赫然發現,手錶的指針停在12點35分附近.
女孩瞬間明白了,男孩在出事後還用最後一絲力氣給她打電話,而她自己卻因為還在堵氣沒有接.男孩再也沒有力氣去撥第2遍電話了,他帶著對女孩的無限眷戀和內疚走了.
女孩永遠不知道,男孩想和她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女孩也明白,不會再有人會比這個男孩,更愛她了!

看完,一定會哭
那年,她十六歲,第一次喜歡上一個男生。他不算很高,斯斯文文的,但很喜歡踢足球,有著一把低沉的好嗓音,成績很好,常是班上的第一名。雖然在當時,早戀已經不是什麼大問題,女生追男生也不再是新聞,她更不是那種內向的女孩。但是她從來沒有想過要向他表白,只是覺得,能一直這樣遠遠地欣賞他,就很好了。那時,她常常為在路上碰到他,打聲招呼高興個半天,常常放學也不回去,而是上運動場一圈又一圈地慢跑,只為了看他踢球。她還學著疊幸運星,每天在那小紙條上寫一句想對他說的話,疊成小幸運星,快樂地放在大瓶子里。她常常看著他想,象他那樣的男生,應該是會喜歡那種溫柔體貼的女孩吧,那種有著一把烏黑的長長直直的頭發,有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開心的時候會抿嘴一笑的女孩。她的頭發很烏黑,但只短短的到耳際邊,她有一雙大眼睛,但常常因為大笑而眯成一條縫。她常常照著鏡子想,如果有一天她成了那種女孩,他會不會喜歡上她。但想歸想,她還是每個月都跑去理發店把稍微長長一點的頭發剪短到耳際邊,還是一遇到好笑的事情就哈哈大笑起來, 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
她十九歲,考上一所不算很好但也不差的大學。他正常發揮,考去了另外一所城市的重點大學。她坐著火車離開這個生她養她的小城時,浮上心頭的是她點點滴滴與他的回憶。大學生活是以二十幾天艱苦的軍訓生活拉開序幕的。晚上臨睡前,其他女生都躲在被窩里偷偷打電話跟男友互訴相思之情,她好多次按完那幾個熟悉的數字鍵,始終沒有按下那個呼叫鍵。十九年來,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思念,原來,思念就一種可以讓人莫名其妙地掉下眼淚的力量.四年的大學生活不算太長,活潑可愛的她身邊從來不缺乏追求者,但她卻選擇單身。好事者問起原因時,她總淡淡一笑, 說∶ " 學業為重嘛。 " 她也確實在很努力地學習,只為了考他那所大學的研究生。四年來她的頭發不斷變長,她沒有再剪短。一次舊同學聚會時,大家看到她時都眼前一亮,一把烏黑的長長直直的頭發,水汪汪的大眼睛因恰到好處的眼影而更顯光彩,白里透紅的皮膚,時不時抿嘴一笑,都認不出這是昔日的小活寶。他見到她時也不禁心神一動,但當時他的手正挽著另一個女子的纖纖細腰。她看著他身邊那個比自己更溫柔嫵媚的女子,很好地掩飾了心裡的一絲失落,只淡淡對他一笑,說,「 好久不見了。「
她二十二歲,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他那所大學的研究生。他沒有繼續考研,進了一間外資企業,工作出色,年薪很快就達到了六位數。她繼續過著單調甚至枯燥的學生生活,並且堅持單身。一次放假回家,一進門母親就把她拉過一邊,語重心長, " 女兒啊,讀書是好事。但女人始終是要嫁人生子的,這才是歸宿啊。" 她點了點頭,進房間整理帶回來的行李。先從箱子里拿出來的是一瓶滿滿的幸運星,擺在書架上。書架上一排幸運星的瓶子,都是滿滿的,剛好六瓶。
她二十五歲,憑著重點大學的碩士學歷和優秀的成績,很快就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月薪上萬。他這時已自己開公司,生意越做越大。第三間分公司開業的時候,他跟一個副市長的千金結婚了,雙喜臨門。她出席了那場盛大的婚禮,聽到旁邊的人說起新郎年青有為,一表人才,新娘家世顯赫,留洋歸來,貌美如花,真是一對璧人。她看著他春風得意的笑臉,心裡竟也盪起一種幸福的感覺,莫名的感覺,彷彿他身邊那個笑容如花的女子就是自己一樣。
她二十六歲,嫁給了公司的一個同事,兩個人從相識到結婚不到半年的時間,短到她都不知道兩人是否戀愛過。他們的婚禮在她的極力要求下搞得很簡單,只邀請了幾個至親好友。當晚她喝了很多酒,第一次喝那麼多酒,沒有醉,卻吐得********。她在洗手間看著鏡子里那張在水汽蒸騰下逐漸模糊的臉,第一次有種想痛哭一場的沖動。但終於,她還是把妝補好後走出去繼續扮演幸福新娘的角色。她的外套的衣袋裡,有她早上倉促疊好的一顆幸運星,裡面寫著," 今天,我嫁作他人婦了。可是我知道,我愛的是你。 "
她三十六歲,過著平靜的小康生活。一日在街上巧遇一舊同學,閑聊起他,竟得知他生意失敗,沉重打擊後終日流連酒吧,妻離子散。她在找了好幾天後終於在一間小酒吧找到他。她沒有罵他,只是遞給他一本存摺,那裡面是她所有的積蓄,然後對他說, " 我相信你可以重頭再來的。 " 他打開存摺,巨額的數字讓他不可置信,那些所謂的親朋好友在聽到他說了 「 借錢 」兩個字就冷眼相向避而不見,她不過是一個快讓他淡忘名字的老同學,卻如此慷慨大方?她依舊淡淡一笑,說, " 朋友不是應該互相幫助的嗎。 " 當晚她的丈夫知道了後,一個重重的巴掌立刻甩了過來,大吼道∶ " 上百萬一聲不吭就全給了他,你是不是看上人家了! " 她被那巴掌擊倒在地,沒流淚也沒說話,更沒有回答她丈夫的質問。雖然她從來沒有向別人承認過她愛他,但她也決不會向別人否認她愛他。
她四十歲,那年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同行業里最具競爭力的幾間大公司之一。那晚他帶著兩百萬和他的公司的百分之十股份轉讓書到她家。她的丈夫一邊樂呵呵地說, " 不必這么客氣嘛,朋友之間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 一邊在股份轉讓書上簽下名字。她沒說什麼,只說了句, " 不如留下來吃頓飯。 " 他沒有不答應的理由。飯菜端上來時,他驚訝地發現自己最愛吃的幾樣菜都有。但他抬頭看到她一臉恬靜地為丈夫兒子夾菜時,心裡一下釋然,覺得是自己想多了。臨走的時候他從口袋裡拿出一張請貼,笑笑說∶ " 希望你們到時都可以來。 " 她以為是他又有分公司開業,不以為意,接過隨手放在沙發上。送走他轉身回廚房洗碗的時候,突然聽到她丈夫大聲說, " 人一有錢就風流這句話果然沒錯啊。看你這個舊同學,這么快又娶第二個了。 " 她的手一顫,被一個破碗的缺口劃了一下,血一下子涌了出來,一滴接一滴不停往下滴。她看著那片泛著微紅的水,突然想起十五年前那個笑容如花的女子那身婚紗,似乎就是這個顏色。
她五十五歲,一天突然在家裡昏倒,被送去醫院。一番檢查後,醫生臉色沉重,要把她丈夫叫到一邊說話。她畢竟是個聰明的女人。叫住醫生,她很認真地問, " 我還可以活幾天? " 三個月,電影里的橋段用得多了,沒想到真應了人生如戲這句話。執意不肯住院,她回到家裡開始為自己准備後事。一個人活了大半輩子,要交代的事多著。收到消息的親朋好友紛紛趕來見最後一面。他是最後一個。她躺在床上,已經開始神智不清,但一看到他手上那刻幸運星,立刻清醒了過來,似是迴光返照。 " 這是給我的嗎? " 她指了指那顆幸運星,臉上竟露出一絲笑容。他連忙回答, " 啊,是。是啊。這是我帶來給你的。 " 真是無心插柳,這不過是他剛出機場時碰到那個為紅十字籌款的小女孩送的,他當時急著來見她,接過來時都沒看清是什麼東西就趕著上車了,一路握著也不知覺。她接過那顆幸運星,緊握著放在胸前好一會不放。終於,她指了指旁邊的桌子,那上面也放了一顆幸運星,那時她昨晚花了一個多小時才疊好的,緩緩對他說道∶ " 在我以前住的房子里,還有三十九罐幸運星。等我火化的時候,你把那些連同這兩顆和我放在一起,好嗎? " 他還沒來得及回答,她已經合上眼睛,一臉安詳。她火化那天,他按照她的遺願把那些幸運星撒在她身上,三十九罐,不小心滾落一兩顆在地也沒人發現。他轉身要走的時候,忽然發現地上還有兩顆。揀起來,他想,算了,就當是留個紀念吧。
他七十歲。一天,他戴著老花眼鏡在花園里看書時。四歲的小孫子突然拿著兩張小紙條,興沖沖跑到他面前,嚷道, " 爺爺,爺爺,教我識字。 " 他扶了扶眼鏡,看清第一張小紙條上的字, " 傑,你今天穿的那身藍色球服很好看哦。還有,6這個號碼我也很喜歡,呵呵。 " 他皺了皺眉,問孫子, " 這兩張小紙條你從哪裡找來的? "" 這不是紙條啊,這是你放在書桌上那兩顆小星星啊。我拆開它,就發現裡面有字了哦! " 他一愣,再去看那第二張小紙條, " 傑,有一種幸福是有一個能讓你不顧一切去愛他一輩子的人。 "
有一種幸福是有一個能讓你不顧一切去愛他一輩子的人。他念著,念著,淚流滿面

十年
丁鈴!門上的鈴當響了起來,一個三十多歲,穿著筆挺西服的男人,走進了這家飄散著濃濃咖啡香的小小咖啡廳。
「午安!歡迎光臨!」年輕的老闆娘親切地招呼著。
男人一面客氣地微微點了點頭,一面走到吧台前的位子坐了下來,開口對老闆娘說:
「麻煩給我一杯摩卡,謝謝。」
「好的,請稍候。」老闆娘微笑著說。
接著她便開始熟練地磨碎咖啡豆,煮起咖啡來。男人一直帶著笑容看著老闆娘煮咖啡的動作,一副很享受的樣子。
過了沒多久,老闆娘便將一杯香醇的咖啡端到男人的面前。「請慢用!」
「謝謝。」男人將杯子拿到嘴邊,淺淺地嘗了一口。
「第一次來嗎??」老闆娘問。
「是啊!!」男人答。
「覺得我們這家店怎麼樣?」
「很不錯!氣氛很好!」
「我自己也是很喜歡,所以雖然生意不好,我和我先生卻還是捨不得把它關掉。」
「嗯……」男人好像有所同感地點了點頭,又喝了一口咖啡。
兩人沉默了一會,一時間空盪的店裡只余悠揚爵士音樂。男人忽然開口,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
「呃……不好意思,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嗎??」
「什麼問題呢?」老闆娘好奇地問。
「嗯…這…這該怎麼說好呢?」男人抓著頭,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或者你可以先聽我說個故事嗎?」
老闆娘點了點頭,示意男人繼續說下去。
「我以前有個很要好的女朋友,已經到了要論及婚嫁的地步。我和她之間的感情發展得相當平凡,並不是什麼經過大風大浪、轟轟烈烈般的愛情。但我想從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就彷佛有一股魔力,有一個聲音,在推動著我,告訴著我,就是她了!她就是我一直期待著的女孩。更令我高興的是她也響應了我的示愛,接受了我。這一切的順利讓我整個人陶醉於幸?的喜悅之中,只不過……」
「只不過!!發生了什麼事了嗎??」老闆娘顯然給故事吸引住了,她打斷了男人的話。
「嗯……」男人臉色沉了下來,略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下去。
「只不過我忘了幸福的背後,往往藏匿著最可怕的惡魔。就在我們訂婚前一個月的一個晚上,她……她遭到了歹徒的強暴「啊!」老闆娘驚訝地啊的一聲叫了出來「都怪我!要是我那天堅持送她回去就好了!」男人用力地捶打著桌面,杯子中的咖啡因劇烈震動的關系灑了出來。
「你要問我的該不會就是這個吧!」老闆娘一面擦拭著灑出來的咖啡一面說。
「不!不是的!我對她的感情不會因為這樣而有所動搖,我決定仍舊如期訂婚,可惜就在我們訂婚的那一天,她……上吊自殺了!」
男人的語調異常平緩,從他的表情上看得出,當時的他是多麼的難過與震驚。
「自殺!那她有沒有怎麼樣?」老闆娘為突轉而下的劇情睜大了眼睛,緊張地看著男人。 「幸運的是我們發現得早,送到醫院時還有氣,只是腦部因為長時間缺氧,呈現昏迷狀態,當時醫生說她一度有成為植物人的危險。」
老闆娘松下一口氣,「那她後來有醒過來嗎?」
「有的,她醒了!」
「但……但當我得知她醒了的消息,高興地要去看她時,卻被她父母給攔在門外。」
「為什麼?她父母為什麼不讓你去看她?」
「她父母跪在地上求我,原來她失去了記憶,失去了認識我以後的記憶,醫生說這是選擇性失憶症,當人在遭遇極大的打擊時,會逃避性地藏起一些記憶。她父母求我暫時不要再出現在她面前,他們認為讓她就這樣忘了之前的一切對她比較好,怕我要是去見她或許會讓她回想起來,到時她可能又會陷入昏迷,甚至又跑去自殺。」
「她父母這么說也是有道理,反正只是暫時嘛!等她情緒和身體都穩定了,你就又可以見她啦!」老闆娘聽了男人的話後這樣說著。
男人勉力擠出一絲笑意,樣子無限蒼涼,「你知道他們的暫時指的是多久嗎?是十年啊!也就是這十年裡我得要忍受這樣沒有她的日子,就算偶爾在路上碰面,也得要裝作陌生人一般地和她擦肩而過。」男人快要咆哮起來似的,「你知道這樣的日子有多難熬,這樣想愛卻又不能愛的心情有多痛苦!」
「雖然會很痛苦,但你還是選擇了這條路吧!」老闆娘看著男人的眼神變得非常溫柔。
老闆娘的眼神讓男人冷靜了下來,點頭說:「嗯!到今天就滿十年了!」
「哦!真的嗎!?那真是恭喜了,你努力撐了十年,到今天終於可以去見她了!」老闆娘開心地說。
「是這樣沒錯!但是愈到這一天,我反倒愈害怕。十年了,我的心意是沒有改變,但是她呢?如果我跟她說了以前的事,她還是想不起我那怎樣辦?,或者是她已經有男朋友,甚至於結婚了呢?」
「這才是我想請教你的問題!」男人似乎略帶緊張的看著眼前年輕的女店主,靜靜地等待著她的答復。
「嗯……」老闆娘用手托著頭,臉色凝重地想著男人所提的問題。
「我想既然你這么愛那個女孩,她記不記得你其實並不重要,最多是重新開始而已,再重新追求她一次,再重新談一次戀愛,其實也很不錯吧!!而且就算有男朋友了也沒關系啊!把她從他手中搶過來不就行了!」老闆娘笑著說。
「但是!」她忽然將表情嚴肅了起來,「但是如果她已經結婚了的話,那你就放棄吧!」
我們結了婚的人啊!是最痛恨有人破壞人家家庭的了!」
「是嗎?」男人低著頭冷漠地說。
「沒錯!!所以你可千萬別做個破壞別人家庭的人哦!」
丁鈴!掛在門上鈴鐺又響了起來,走進來幾個剛下課的大學生,老闆娘走出吧台,忙著招呼這幾位新來的客人。
「對了!」老闆娘好象忽然想到了什麼,轉過頭來看著男人。
「你為什麼會想問我這些啊!我和你不過是第一次見面而已啊!」她好奇地問。
「嗯……為什麼呢……大概是因為那個女孩曾說過,結婚以後要和我一起開一家像這樣的咖啡廳吧!」
「哦!!原來是這樣子啊!」老闆娘說。
「嗯!只是這樣而已!只是這樣而已!只是這樣而已!只是……」男人不停地重復著同樣一句話,好像藉此告訴自己什麼似的。爵士樂停了下來,整個屋子裡只聽得大學生清脆的談笑聲。男人低著頭偷偷地瞄著老闆娘手上的結婚戒指,一滴溫暖的眼淚,悄悄地滑進了那杯早已冷卻的咖啡里!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