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關於堅持的哲理故事

關於堅持的哲理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9 04:30:31

❶ 要一個關於堅持希望和堅持理想的哲理故事

《諸葛亮喂雞》
諸葛亮,字孔明,東漢三國時期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如果你看過《三國演義》,肯定不會忘記諸葛亮。至今,諸葛亮的智慧一直被後人所傳頌,許多人甚至把他當作了智慧的化身。可是你知道嗎,在諸葛亮的小時候,為了上學,發生過一些故事,好玩極了!

《玄奘苦學佛法》
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

《皇甫謐浪子回頭》
皇甫謐,魏、晉年間人,是西晉著名的學者和醫學家。皇甫謐小的時候玩劣異常,被村子裡的人稱為小霸王,一次,他將同窗受氣包家的棗樹的樹皮鏟掉,使得棗樹枯萎,全村人看到他,都不理他了,在嬸嬸的教育下,皇甫謐終於浪子回頭,成為了一個有用的人。

❷ 有關堅持不懈的小故事

堅持不懈的小故事

1、中國的農民科學家吳吉昌為了周總理的囑托搞棉花試驗,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0年浩劫人家不讓他搞試驗他就在自己家裡偷偷搞。終於,培育出棉花新品種,為祖國的農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2、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製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於取得成功,發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明大王」的美稱。

3、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導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於著成了全世界無產者所需的《資本論》。

4、梵高的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5、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後,他問有多少人現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後,他又問了,現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後,他再問了,現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拓展內容:

堅持不懈,懈:鬆懈。堅持到底,毫不鬆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恆,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出自《清史稿·劉體重傳》:「煦激勵兵團,堅持不懈,賊窮蹙乞降,遂復濮州。」《偉大的悲劇》:「到中午,這五個堅持不懈的人已經走了14公里。」

❸ 求關於堅持的故事或哲理故事

1、俞敏洪:「我有一個同學專門研究蔣介石,這本來不算什麼,但是由於他研究的時間很長,而且研究得很深很透,最後就被美國一家大學的教授看上了,邀請他過去讀博士。他在美國讀了四年博士,寫了兩本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專著,最後留在了那所大學當教授。

憑著這個能力,他就可以換取自己生活所必要的資源,而且可以繼續潛心於自己的研究。我到美國去看他的時候,發現他汽車、房子都有了。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地對技能做一個概括,技能就是抓住一個自己最喜歡研究的東西,一直研究到底,直到全世界都公認你在這方面的能力為止。

2、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

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3)關於堅持的哲理故事擴展閱讀:

司馬光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

司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學術上。其中最大的貢獻,莫過於主持編寫《資治通鑒》。宋神宗熙寧年間,司馬光強烈反對王安石變法,上疏請求外任。熙寧四年(1071年),他判西京御史台,自此居洛陽十五年,不問政事。

這段悠遊的歲月,司馬光主持編撰了294卷近400萬字的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司馬光的獨樂園,既是他的寓所,也是《資治通鑒》書局所在地。這里環境幽美,格調簡素,反映了園主的情趣和追求。

其書局在汴京時已奉詔成立,除了司馬光之外,當時的著名學者劉恕、劉攽和范祖禹都參與了書局的工作。其中,司馬光任主編,劉恕、劉攽、范祖禹為協修,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擔任檢閱文字的工作。司馬光來洛陽後,便把《資治通鑒》書局由汴梁遷到洛陽。

在獨樂園中常住的不僅有書局的工作人員,當時洛陽的名賢如二程、邵雍、文彥博等也常來此聚會,堪稱是一個學術中心。

❹ 關於堅持的道理論據

只要持之以恆,知識豐富了,終能發現其奧秘。——楊振寧
人貴有恆,做直銷就必須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恆心」。——戴爾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況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恆心為良友,以經驗為參謀,以謹慎為兄弟吧!——愛迪生
我們應該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界也。——王國維
一個人做事,在動手之前,當然要詳慎考慮;但是計劃或方針已定之後,就要認定目標前進,不可再有遲疑不決的態度,這就是堅毅的態度。——鄒韜奮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蒲松齡
只有恆心可以使你達到目的,只有博學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席勒
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恆心,是很不好的。——魯迅
做學問要花工夫,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吳玉章
要有堅強的意志,卓越的能力,以及堅持要達到目標的恆心。——歌德
我達到目標的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巴斯德
卓越的人的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貝多芬
要在這個世界上獲得成功,就必須堅持到底:至死都不能離手。——伏爾泰
凡事需盡力而為,半途而廢者永無成就。——莎士比亞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不是氣力。——雨果
如果愚人始終堅持自己的愚行,他也會變成智者。——布萊克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諺語
有恆者壽。——諺語

❺ 經過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哲理故事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內件像容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500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500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500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349家後,第350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

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❻ 關於堅持的事例中國的古代

一、《 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幹活,晚上自己學習。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二、《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三、《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

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四、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五、《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

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❼ 關於堅持戰斗,實現共榮的勵志小故事

希望能幫到你。 楚夢雲雨 夢想成真 夢寐以求 夢想成真 (詞語很多,時間有點緊,所以只寫這版幾個了) 名言在下權面選兩個吧! 1、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實。我們不就是生活在夢想中的嗎?——丁尼生 2、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

❽ 求有關堅持的,哲理故事,名言……

  • 有關堅持的哲理故事

  • 來北京闖盪的女孩

一個女孩,高中畢業後,隻身一人來到北京闖盪。18歲的她,沒有像樣的文憑,自然在北京也就找不到什麼好的工作。好不容易托老鄉找到了一家小店,在那裡做打字員,一個月400元,包吃、住的地方離得不算太遠,騎自行車40分鍾的樣子,是和幾個老鄉一起住在一間地下室,一張床鋪一晚8元。

除了打字外,她幾乎沒什麼別的事做。她從家裡帶來的書還是高中念的英語書。沒事就拿出來翻。書的邊上都起卷了。她閉著眼睛從書的最後都能背到最前一頁。就這樣,她攢了一年的錢,終於夠上個英文班。同屋的老鄉笑話她,「你這么學根本是沒有用的。有多少人是科班出身?公司里的人又不是傻子,放著科班出身的畢業生不要,要你?」她什麼也不說,只是笑笑。

她一邊打工,一邊上學。六年中,工作換了很多個,待遇越來越高了,開始400元,接著是600元,不久800元,跟著1200元,然後升到1500元,她的英文也由一級提高到二級、繼而三級,最後是四級和六級的證書也拿到了手,並且已經能和老外交流了。最近,她又換了工作,在一家外企,月薪6000元。她搬出了從前住的那個地方,與另一個女孩合租了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不久,她認識了一個和她公司有著業務來往的部門主管,小夥子也是外地人,畢業後獨自留在北京打工。

後來,他們結婚了,並買了自己的房子。

她那天上街碰到了曾經和她一起住在地下室的老鄉———老鄉還是住在那裡,老鄉說一切都沒有什麼變化,只不過是自己周圍床鋪的人一年年都不同了。

(摘自《醫葯保健》8月號作者徐瑋)

  • 狼不是孩子的榜樣

    老方在6月29日《長沙晚報》撰文說,近日,報載深圳市一小學在校園內設立狼群雕塑,「本意」是要將東方傳統的「羊」教育模式引導到西方「狼」道上來。

建這個雕塑,校方似乎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想用「個性張揚、敢於挑戰、不斷超越」的「狼」性取代孩子們身上「溫文爾雅、逆來順受、安於現狀」的「羊」性,希望孩子們「學會合作,能成為有思維、有智慧、能解決問題、體格強壯的人。」

那張牙舞爪、爭先恐後嚎叫著撲向獵物的狼群雕塑,容易令人產生生理厭惡。筆者實難找出其「個性張揚、敢於挑戰、不斷超越」的優點來。

在校園中,將狼這一非善動物突顯出來,對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熟,且並沒有多少判斷力、審辨力的孩子們來說,是一種倫理的道德的災難:狼外婆的故事只怕要重新改寫了。


  • 老虎與老鼠的故事

老鼠和老虎恰恰是動物界的兩個極端,一個是最弱小的,一個是最強大的。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最強大的老虎種族一蹶不振,瀕臨滅絕,而最弱小的老鼠種族卻日益昌盛,人丁興旺。很多年前,國家為保護老虎,制定法律,把它們列為一級保護動物,可是它們卻總也不見多起來。而老鼠在50年代就被列為「四害」之一,是全民共誅之全黨共討之的禍害,幾十年過去,它們不僅沒有給消滅,近年來卻愈加猖獗。法律在這里體現了它的局限性。最最讓法律尷尬的是在中國牡丹江市橫道河子貓科動物研究所,那裡的72隻老虎因為國家頒布了虎骨不準入葯的法令之後,一下子面臨全部餓死的困境。原來這個研究所是養老虎殺了入葯的,由銀行投資,賺取利潤,所以繁殖得很快。虎骨不準入葯了,銀行不能繼續投資,這些傢伙一年要吃幾百萬元的肉,誰來養活它們?它們眼巴巴地要餓死了,恰恰因為這個為了保護它們的法令。後來的哈爾濱的東北虎林園,就是要養活它們才建立的,據說也很難維持生計。

反觀在老鼠那裡,卻是另一種景象,如果你到鄉下去看一看,老鼠們大有席捲全球之勢。它們殺之不盡,愈殺愈多。各種化學毒鼠葯,上過幾次當之後立刻就傳遍鼠的世界,不再有老鼠去吃,使人多年的研究成果幾天之內完全失效。又發明了「電貓」、「電蛇」,還有什麼「電子滅鼠器」,連高科技都用上了,還是不行。農民叫苦連天,成片的莊稼給老鼠吃得顆粒無收,他們束手無策。在我種莊稼的時候,老鼠是從來不會爬到玉米秸上去吃玉米的,只有等人把玉米割倒後才能為害,現在不同了,它們有了上玉米秸的本領,不等人動手,它們就開始搶先收獲了。老鼠幾十年之間的進化,讓人類感到不寒而慄。

(摘自《今晚報》作者孫少山)

冷漠


有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美國心理學家為從動物實驗中獲得有關愛的人類行為線索,為幼猴設計了五種人造母猴,觀察「母親」的拒絕會在幼猴的身上引起怎樣的反應:第一種偶爾用壓縮空氣吹幼猴;第二種會猛烈晃動,致使幼猴無法爬到母親身上;第三種裝有彈簧,能將幼猴彈開;而第四種「母親」的身上居然布滿了鐵釘。但這四種「母親」都未能將幼猴從它的「母親」身邊趕開,惟獨第五種體內灌有冰水的母猴使幼猴躲在牆角,並永久地拒絕了母親。

很多人認為是自己的優秀拉開了同他人的距離,其實冷漠才是造成自己孤獨的原因。

(摘自《今日文摘》第7期作者魏克)

  • 理智應對

一位挪威青年男子飄洋過海來到法國,他要報考著名的巴黎音樂學院。考試的時候,盡管他竭力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狀態,但主考官還是沒能看中他。身無分文的青年男子來到學院外不遠處的一條繁華的街上,勒緊褲帶在一棵榕樹下拉起了手中的琴。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無數的人駐足聆聽。飢餓的青年男子最終捧起自己的琴盒,圍觀的人們紛紛掏錢放入琴盒。

一個無賴鄙夷地將錢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青年男子看了看無賴,最終彎下腰拾起地上的錢遞給無賴,說:「先生,您的錢掉在了地上。」無賴接過錢,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腳下,再次傲慢地說:「這錢已經是你的了,你必須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無賴,深深地對他鞠了個躬,說:「先生,謝謝您的資助!剛才您掉了錢,我彎腰為您撿起。現在我的錢掉在了地上,麻煩您也為我撿起!」無賴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舉動震撼了,最終撿起了地上的錢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後灰溜溜地走了。圍觀者中有雙眼睛一直默默關注著青年男子,是剛才的主考官。他將青年男子帶回學院,最終錄取了他。這位青年男子叫比爾·撒丁,後來成為挪威小有名氣的音樂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當我們陷入生活最低谷的時候,往往會招致許多無端的蔑視;當我們處在為生活苦苦掙扎的關頭,往往又會遭遇肆意踐踏你尊嚴的人。針鋒相對的反抗是我們的本能,但往往會讓那些缺知少德者更加暴虐。我們不如理智地去應對,以一種寬容的心態去展示並維護我們的尊嚴。那時你會發現,任何邪惡在正義面前都無法站穩腳跟。

(摘自9月17日《揚子晚報》作者王志明)

  • 歷史題該怎樣考

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美國世界史的一道題目:成吉思汗的繼承人窩闊台,當初如果沒有死,歐洲會發生什麼變化?試從經濟、政治、社會三方面分析。

有個學生大意是這樣回答的,這位蒙古領導人如果當初沒有死,那個可怕的黑死病就不會被帶到歐洲去。如果沒有黑死病,神父跟修女就不會死亡。神父跟修女如果沒有死亡,就不會懷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沒有懷疑上帝的存在,就不會有義大利佛羅倫薩的文藝復興。如果沒有文藝復興,西班牙、南歐就不會強大,西班牙無敵艦隊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不夠強大,義大利不夠強大,翁哥龍沙克斯,會提早200年強大,日耳曼會控制中歐,日耳曼跟奧匈帝國就不可能存在。教師一看,說:棒,分析得好。其實這種題目老師是沒有標准答案的。

相形之下,我們的歷史教育就很有問題。翻開我們的教科書,題目是這樣出的:甲午戰爭是公元哪一年爆發?簽訂的叫什麼條約?割讓多少土地?賠償多少銀兩?每個學生都努力作答案。人家培養的是能力,而我們灌輸的是知識。

(摘自《散文百家》第8期(下)作者張壽卿)


  • 憐憫與尊嚴

有一次,我去火車站送朋友。我們叫了輛的士,把重重的幾個箱子放在車後面。下車的時候,一個拄著拐杖的中年人幫我們開了車門。接著,他又向我們伸出一個骯臟的小盆子來。盆子上堆滿了一毛兩毛的硬幣和紙幣。

我問朋友,有沒有零花錢。朋友搖搖頭。我只好把准備用來買站台票的兩元錢都給了那個中年人。中年人大吃一驚,手不停地抖動著小盆子,他激動得彷彿第一次收到這么多的錢。

我們沒在意,徑直往後車廂去拿箱子。朋友費很大力氣拿出一隻。剛要拿起另一隻時,一隻粗壯而黝黑的大手伸了進來。「我來!」他一把拿起那隻箱子,堅持要幫我們把箱子提到車站門口。「不用了,謝謝。你也不方便啊!」我和朋友都不忍心。「不行,一定要送!」他左手拄著拐杖,右手提著大箱子,一瘸一拐地往車站方向走去。

憐憫與尊嚴使愛心得到了升華。

(摘自9月20日《三湘都市報》作者國梁)

  • 兩支火把

兩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兩支火把中有一支沒有點燃,另一支是點燃的,發出很亮的光芒。過了不久,兩支火把都回來了,而且都向火神提交了它們的考察報告。

第一支火把說,整個世界都陷在濃郁的黑暗中,他覺得眼前的世界情況很壞,甚至已壞到了極點。

第二支火把的報告卻恰恰相反,他說他無論到哪裡,總可以找到一點光明,所以,他認為這個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聽了這兩個不同的報告,那個派他們出去考察的火神就對第一支火把說:「也許該好好地問一問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我們對世界的看法,說到底是我們自己的形象定位。當我們像那支沒點燃的火把,吝嗇自己的光明時,我們自然會覺得眼前的世界陷在濃郁的黑暗裡,自然看不到希望所在;當我們像那支點亮的火把,燃燒著我們自己時,我們眼前自然有不滅的光明,希望就在那光明裡升騰。「也許該好好地問一問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是的,我們始終應該牢記,這個世界是光明還是黑暗,有我們自己的一份責任。

(摘自《小品文大觀》第6期作者張峰)


  • 兩只老虎

有兩只老虎,一隻在籠子里,一隻在野地里。在籠子里的老虎三餐無憂,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

籠子里的老虎總是羨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卻羨慕籠子里的老虎安逸。一日,一隻老虎對另一隻老虎說:「咱們換一換。」另一隻老虎同意了。

於是籠子里的老虎走進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進了籠子。但不久,兩只老虎都死了。一隻是飢餓而死,一隻是憂郁而死。

許多時候,人們往往對自己的幸福熟視無睹,而覺得別人的幸福很耀眼,卻想不到別人的幸福也許對自己不合適。

(摘自7月19日《新安晚報》作者孔德保)


  • 令人思索的「馬桶效應」

為什麼好強、倔犟的塞爾維亞人在美國炸彈面前低下了頭?有這樣一個說法。

美國空軍轟炸的目標起初集中於軍事目標和與之有關的交通樞紐,後來則轉而摧毀諸如水廠電廠之類的民用設施。城市供水供電系統的癱瘓,直接影響了居民家庭衛生用水。那些過慣了現代文明生活的廣大都市居民,在沒有充分心理准備的情況下,突然離開了習以為常的抽水馬桶,一連多日在戶外或以其他「非常手段」來解決「日常問題」,事態就立刻變得嚴重起來,久而久之,人們便開始對時局失去耐心,以致大眾逐步達成了一種共識:恐怕國家政策或高層政府官員該有些變換了。

隨之而來的,便是傳媒展現在世人面前的那一幅幅畫面:人心浮動,簽署城下之盟,大選後政府更迭,前任國家元首變成國際法院的「階下囚」,但民眾生活趨於正常。

把生活方式,或把已經無形中成為日常生活之組成部分的習慣鏈條突然打斷,並將它與民眾的心態以及政府政策納入一個邏輯框架中加以說明,還是很有些意義的。

(原載《經濟學家茶座》第21期作者張宇燕轉摘自8月23日《學習時報》)


  • 盧溝橋上「瞎話」多


梁亞明在7月2日《中國青年報》上撰文說,6月25日某電視台播出了一男一女兩個少年在盧溝橋上游歷的節目,編導的本意大概是想通過孩子的對話,向廣大觀眾介紹一下盧溝橋。創意不錯,但節目卻出現了嚴重的錯誤,讓人看後十分氣憤。

其一,一個瘦老頭兒,手裡轉動著兩個用於健身的核桃,用山東口音對兩個孩子說:「那個七七事變哪,一共打了七七四十九天……」

其二,兩個孩子中的小丫頭,竟對瘦老頭兒說「老爺爺,當年咱八路軍在盧溝橋上怎麼打日本的呀?」

其三,在後期製作時,編輯居然將時任29軍軍長的宋哲元將軍,變成了「孫××」。

真實的歷史是:1937年7月7日,日軍駐豐台一部,與我駐盧溝橋的29軍110旅219團三營發生沖突。戰斗於凌晨打響,拉開了我國軍民長達8年的抗日戰爭的序幕。至28日,日軍用飛機轟炸了29軍設在南苑的軍部,隨後又突破了我軍陣地,29軍副軍長佟麟閣、132師師長趙登禹均在陣地上陣亡。


  • 路要拾遺


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上午,我獨自前往國立博物館參觀。忽然聽到身後傳來匆匆的腳步聲,並伴隨著一聲聲的叫喊。這時路人都用一種奇怪的眼光看著我,我感到很納悶。轉過身去,一位青年男子朝我奔來。「先生,你丟了飲料罐!」我一愣,向他聳肩攤手道:「我沒有丟啊。」可那青年卻固執不讓,「我親眼看見一隻飲料罐從你腳邊滾出來的。」見他煞有介事地指責,我更是莫名其妙,也無心同他辯個清白。立刻彎腰俯首拾起這只不知從何方滾到我腳邊的空飲料罐,將它扔進了路邊的廢物箱里。息事寧人後,那男青年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我十分委屈地向他解釋:「先生,這只飲料罐真的不是我丟的。」可他卻說:「我知道不是你丟的,但是看見地上有垃圾,就應該馬上拾起來,把它丟進廢物箱,這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無言以對。

在接下來的幾天走馬觀花中,我時常看見有市民自覺地俯拾路旁的廢棄物或紙屑等,然後扔到廢物箱里。我想,也許正是哥本哈根市民自覺形成的路要拾遺的良好習慣,才使得這里的條條街道都非常潔凈。

(摘自8月27日《人民日報》作者聞已)


  • 旅鼠的自殺之旅

旅是北極草原的老大,它們的生育速度實在太快,一胎最多可以生20隻,20天就可以成熟。一對鼠男女如果從春天開始致力於生育大計,到秋天就會製造出幾十萬個後代。每隔三到四年,旅鼠的數量就會大到把草原上可食之物全部吃光的程度,這時,它們得考慮子孫後代的事了,如何消除過剩的數量呢?死亡!主動的死亡是最好方式。

這時,旅鼠搖身一變,顏色從原來的灰黑色忽然變成鮮艷的橘紅色,暴露出自己的所在,引來天敵為自己舉行腹葬。但是狐狸們,貓頭鷹們怎麼努力也吃不光所有的旅鼠。

於是旅鼠們集合起來,幾十萬只,幾百萬只地成群結隊開始了一生中最悲壯的旅行。它們鋪天蓋地地向大海而去,前面的旅鼠逢水架橋:以肉體填平小河、池塘,後面的旅鼠踏過同類的屍體繼續前進。大軍所到之地,植物統統被吃得精光,草地變成荒原,它們的死亡隊伍來到海邊之後,幾百萬只旅鼠抱在一起,像座小山似的在水裡翻滾……

旅鼠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這種死亡之旅。美國的皮特克用營養恢復學說來解釋旅鼠的自殺:當鼠類數量達到高峰時,植被因遭到過度啃食而被破壞,食物不足、隱蔽條件惡化,於是它們只好除了留下少數以繁衍後代之外,統統去死。等到植被恢復時,它們的數量再節節攀升。

(摘自6月16日《青年參考》作者夢亦非)


  • 買賣柿子

美國有一個攝制組,到中國某地農村拍一部有關中國農民生活的紀錄片。他們找到一位柿農,說要向他買1000個柿子,請他把這些柿子從樹上摘下來,並演示一個貯存的過程,談好的價錢是1000個柿子160元,摺合20美元。

柿農很高興。他找來一個幫手,一人爬到柿子樹上,用綁有彎鉤的長桿,看準長得好的柿子用勁一擰,柿子就掉了下來。下面的一個人就從草叢里把柿子找出來,撿到一個竹筐里。柿子不斷地掉下來,滾得到處都是。下面的人則手腳飛快地把它們不斷地撿到竹筐里,同時還不忘高聲大嗓門地和樹上的人拉家常。美國人覺得這很有意思,自然全都拍了下來。接著又拍了他們貯存柿子的過程。

美國人付了錢就准備離開,那位收了錢的柿農卻一把拉住他們,說:「你們怎麼不把買的柿子帶走?」美國人說,他們買柿子的目的已經達到,柿子還請他自己留著。那

柿農很生氣地說:「我的柿子很棒呢,你們沒理由瞧不起它。」

翻譯解釋了半天,柿農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同意讓他們走。他搖搖頭感嘆:「沒想到世界上還有這樣的傻瓜!」

那位柿農不知道,他的1000個柿子雖然原地沒動就賣了20美元,但那幾位美國人拍的紀錄片,拿到美國去卻可以賣更多更多的錢。

一個柿子通常只能賣一次,但如果將柿子製成「信息產品」,就可以賣千千萬萬次。

(張有軍摘自8月13日《現代女報》作者徐迅雷)

  • 賣糖哲學

一個小孩到商店裡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售貨員。因為別的售貨員都是先抓一大把,拿去稱,再把多了的糖一顆一顆拿走。但那個比較可愛的售貨員,則每次都抓得不足重量,然後再一顆一顆往上加。

雖然最後拿到的糖在數量上並沒有什麼差別,但小孩就是喜歡後者。這一「賣糖哲學」告訴人們:生活中,同樣的付出,僅僅因為方法不同,其效果是不一樣的。

(摘自6月29日《市場報》)

每朵花都有盛開的理由

在電視上看「十佳教師」的事跡報告,有一位姓方的女教師,講述了發生在她身上的真實故事。

方老師的丈夫在外地工作,他們有一個4歲的女兒;方老師教初三數學,同時擔任一個班級的班主任工作。方老師每天早晨6點以前趕到學校,晚上10點以後才能回家。上幼兒園的孩子每天先隨她到學校,等她安頓好工作後再送到幼兒園;晚上7點鍾,她將孩子從幼兒園接回家,拔掉所有的電器插頭,再將玩具堆放在女兒面前,然後反鎖上家門到學校去輔導學生晚自習。

有一天,學校要進行模擬考試,一大早,女兒說自己「特別冷」,方老師沒在意。晚上她把女兒接回家,女兒又說「特別困」,方老師便讓女兒睡覺,自己急匆匆趕到學校去看學生晚自習。第二天,孩子說沒力氣起床,要求不上幼兒園了,在家裡玩一天。她也就答應了。第三天,孩子說眼睛看不見東西,方老師便帶女兒去醫院檢查。結果,醫生說,孩子因為高燒,角膜已經軟化穿孔,徹底失明了……方老師講到這里不由得嗚咽起來。但她平靜了一下情緒,馬上接著說:「那一屆學生十分爭氣,有一半學生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雖說為了他們的成功我付出了高額代價,但我覺得值!他們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安慰與自豪!」

我的心,在那一刻碎了!這個偉大的方老師,竟可笑地認為送走幾個成績優秀的學生就可以抵消她對一個無辜女孩所犯下的錯!她把那個可憐的女童看成了自己的私有財產,以為犧牲掉孩子正顯示母親無比高尚的情操!最可怕的是諸位評委,他們究竟想通過方老師這個讓人椎心泣血的故事標榜什麼?

我們的教育應該摒棄那些非人性的東西。不要總去誇耀一個老師身患重疾置生死於度外毫不吝惜地拋灑生命;不要總去誇耀一個校長因為考季來臨工作緊張便不去為老父親送葬;不要總去誇耀一個母親為了不耽誤孩子的學習,在自己的婆母臨終前都不滿足她看一眼孫子的願望……

(摘自《東方女性》第5期作者張麗鈞)

  • 名氣的價值

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太平洋人壽保險公司擬以3萬美金的年俸,聘請曾任南部聯軍統帥的名將李將軍為該公司董事長,但遭李將軍拒絕,理由是他對人壽保險業務毫無心得。公司負責人當即告稱:「閣下對人壽保險業務無心得無所謂,我們需要的是您的大名。」

「好的,可見我的名氣很有價值,」李將軍嚴肅地說,「正因為此,今天我不得不告訴你,我要把它用在與它價值相配的地方。」

後來,李將軍欣然接受了一個小規模專科學校校長的職務,年薪只有1500美元。

30000<1500,這在數學上是謬誤,但在李將軍那裡卻是名氣的價值。於是我們便不難明白李將軍為何在美國頗受尊敬,因為一個真正偉大睿智的人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更知道如何找到價值的歸屬。

(摘自《文字客》第6期作者周紅飛)


  • 名與德

傅聰可謂名人,其父傅雷亦是名人,有一回我訪問傅聰,得知他的父母在「文革」中憤然棄世之後,骨灰被一位從不相識的姑娘冒稱「傅雷乾女兒」領去保存。這位「乾女兒」為此蒙塵十年,直至「文革」結束後才過著正常人的生活。傅聰從英國來到上海,欲重謝她,她卻連傅聰都不見,說道:「何必說謝!何足道謝!」

我尋訪她。經我再三懇求,她才願說出保存傅雷夫婦骨灰的經過,但要求我在報道中絕不可提及她的名字。我只得從命,通篇以「她」相稱,發表了長篇報道。迄今,她仍過著平平常常的生活。

她為善而不求名,如同唐朝駱賓王所言:「不汲

汲於榮名,不戚戚於卑位。」她曾很深刻地對我說:「倘若我求名利,我就不會在那樣的年月冒著生命危險去保存兩個『反革命』的骨灰!」

傅雷譯著等身,傅聰琴聲蓋世,論知名度她無法與傅氏父子相比。但是她那善良正直的品格,並不亞於傅氏父子———「名」與「德』並不完全成正比。

(摘自9月15日《北京娛樂信報》作者葉永烈)

  • 蘑菇與人才

蘑菇長在陰暗的角落,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自生自滅,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會開始被人關注,此時它自己已經能夠接受陽光了。人們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蘑菇效應」。

蘑菇效應很形象地詮釋了多數人的工作經歷:一個剛參加工作的人總是先做一些不起眼的事情,而且沒有能夠受到重視。當他默默無聞地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工作出色就逐漸被人關注並得到重用;如果工作不出色就逐漸被邊緣化,甚至被人遺忘。從某種觀念上講,這種「蘑菇經歷」不一定是什麼壞事,因為它是人才蛻殼羽化前的一種磨練,它可以消除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從而使人更加接近現實,能夠更加理性地思考和處理問題,對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養具有促進作用。

(摘自7月8日《經濟視點報》作者章立早)

  • 你屬於哪種人

我們常常能夠聽到以下熟悉的話語:「現在是午餐時間,你3點以後再打來吧。」「那不是我的工作。」「我太忙了。」「那是漢曼的工作。」「我不知道該如何幫你。」「這件事我們現在辦不了。」

有一次,我到一家百貨商店去購買一件東西。我走到一個自己要找的櫃台,可是店員卻把我帶到了別的地方。你知道嗎?在我找到那件東西之前,我被帶到了商店的四個櫃台。如果某人能在某處貼出一張杜魯門總統的座右銘:「責任到此,不能再推!」該多麼振奮人心啊!

有兩種人永遠無法超越別人:一種人是只做別人交代的事,另一種人是做不好別人交代的事。哪一種情況更令人喪氣?實在很難說。總之,他們會成為第一個被裁掉的人,或是在同一個單調卑微的工作崗位上耗費終身的精力。

用上面所說的任何一種方式做事,你或許可以躲過一時,卻永無成功之日。

你屬於上面哪一種人呢?

(摘自6月28日《深圳商報》作者佚名)

本文來自:5time語錄網(www.5time.cn),原文地址:http://www.5time.cn/show/12940.html

❾ 關於堅持的名人事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在美國,有一位窮困潦倒的年輕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錢加起來都不夠買一件像樣的西服的時候,仍全心全意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夢想,他想做演員,拍電影,當明星。 當時,好萊塢共有 500 家電影公司,他逐一數過,並且不止一遍。後來,他又根據自己認真劃定的路線與排列好的名單順序,帶著自己寫好的量身訂做的劇本前去拜訪。但第一遍下來,所有的 500 家電影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聘用他。 面對百分之百的拒絕,這位年輕人沒有灰心,從最後一家被拒絕的電影公司出來之後,他復又從第一家開始,繼續他的第二輪拜訪與自我推薦。 在第二輪的拜訪中, 500 家電影公司依然拒絕了他。 第三輪的拜訪結果仍與第二輪相同。這位年輕人咬牙開始他的第四輪拜訪,當拜訪完第 349 家後,第 350 家電影公司的老闆破天荒地答應願意讓他留下劇本先看一看。 幾天後,年輕人獲得通知,請他前去詳細商談。 就在這次商談中,這家公司決定投資開拍這部電影,並請這位年輕人擔任自己所寫劇本中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名叫《洛奇》。這位年輕人的名字就叫席維斯·史泰龍。現在翻開電影史,這部叫《洛奇》的電影與這個日後紅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平凡與不平凡 ——堅持不懈就是不平凡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日兩個民族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個中國人去做,那麼他第一天可能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六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有鑒於此,他表示,堅持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就是不平凡。
孟子論「持之以恆」 ——學習就像挖井 最令人感佩的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勤奮。孟子曾作過一個比喻:「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他說,學習就好比挖井,必須持續不斷地努力才能見效。如果挖井挖下幾丈不見水就放棄,那就只能是一口廢井。持之以恆,是學習意志和持久力的表現,是學習由淺入深、由表及裡不斷深化的條件。 陶淵明論「持之以恆」 ——讀書要日有所長 一個讀書少年向陶淵明求教。陶淵明帶他來到田邊,指著尺把高的稻禾問:「你仔細瞧瞧,它現在是否在長高呢?」少年蹲下目不轉睛地盯著禾苗,看了半天,說:「沒見長啊。」陶淵明反問:「真的沒見長嗎?那麼,春天的秧苗又是怎樣變成尺把高的呢?」少年不解地搖頭。陶淵明開導說:「其實這禾苗每時每刻都在生長,只是我們沒觀察到。讀書學習也是這樣。知識的增長是一點一滴積累的,有時自己都覺察不到。但只要勤學不輟,持之以恆,就會由知之不多變為知之甚多。所以,有人說『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接著,陶淵明又指著一塊大磨石問:「你看那磨石,為什麼會出現像馬鞍一樣的凹面呢?」少年答:「那是磨損的。」「那你可曾見到,它是哪一天被磨損成這樣的呢?」少年說:「不曾見過。」陶淵明又進一步誘導說:「這是農夫們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鐮、磨鋤,久而久之,磨損而成。由此可見,『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學習一旦間斷,所學知識就會不知不覺地慢慢忘掉。」循循善誘的開導,使少年悟到了為學必須「循序漸進,持之以恆」、「勤學則進,輟學則退」的道理。 多少年才能寫成巨著 ——持之以恆是成功的「鐵律」 馬克思寫《資本論》花了 40 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 20 年。 哥白尼寫《天體運行論》花了 36 年;摩爾根寫《古代社會》花了 40 年。 歌德寫《浮士德》花了 60 年;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花了 37 年。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 15 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 10 年。 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 27 年;曹雪芹寫《紅樓夢》花了 10 年。 徐霞客寫《徐霞客游記》花了 34 年。 從以上幾個數字里,我們可以看到要成就一項事業,需要持久的恆心。所以,巴爾扎克說:「持續不斷的勞動是人生的鐵律,也是藝術的鐵律。」 魯迅寫日記 ——碩果源自堅持 魯迅從 1907 ~ 1936 年 30 年間寫作(包括翻譯)了 500 多萬字的著作。在此期間,他不管工作、寫作再忙,客觀環境如何艱苦、惡劣,身體條件再差,都一直堅持寫日記。 20 余年,從不間斷,只有到最後病危的時候,才被迫停下筆來。 齊白石畫畫 ——生命不息筆不輟 勤勞是齊白石一輩子藝術生活的特點,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他不斷刻苦努力,至老不衰。在 70 余年的畫畫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畫。 27 歲以後,只有兩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喪才擱過筆。他的勤奮是持久有恆的,即使到了晚年,也沒睡過早覺,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過早飯,便要畫上幾幅。對藝術真是孜孜不倦。 1957 年他逝世這一年的春夏之際,他的精神有些不濟了,健康情況已大不如以前,還絲毫不服老,頑強地和衰老作斗爭,畫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這是他一生中畫的最後一幅畫。 徐特立畢生的堅持 ——活到老,學到老 徐特立認為讀書固貴理解,也須記憶。要理解得好,必須記憶一些基本的東西。但老年人的記憶力衰退了,今天看的書,明天又忘了。因此他就把書中重要的地方,或精當的語句,用大字摘錄出來,張貼在壁上,就寢前向壁朗讀或默念,第二天起床,又是這樣,一直到能背誦為止。 1976 年,他已經 90 高齡,仍堅持這樣做。 歐立希的「六零六」 ——醫學研究也需要持之以恆 細菌學家歐立希,為了醫治當時流行的「昏睡病」,發現一種叫「阿托什爾」的化學葯品,可殺死引起昏睡病的稚蟲,但是,美中不足,這種葯物又會給人帶來雙目失明。歐立希和他的助手堅忍不拔,經過 606 次試驗,失敗 605 次,終於成功地製造出一種既能挽救昏睡病人,又不傷害病人視力的葯品,取名叫「六零六」。 米開朗琪羅繪成巨幅壁畫 ——恆心成就藝術巨著 1508 年,義大利雕塑家、畫家、詩人米開朗琪羅接受了為羅馬西斯廷教堂繪屋頂大壁畫的任務。任務相當艱巨:屋頂高達 20 多米,面積 300 平方米,畫中人物 340 多個。他夜以繼日地工作,多少次從腳手架上摔下來,還摔成過重傷。經過 4 年零 3 個月的艱苦努力,終於完成了這幅轟動全義大利的巨幅壁畫,但他的身體已摔成畸形。 刀美蘭成長的經歷 ——持之以恆的練習是藝術造詣的保障 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節目中介紹了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刀美蘭成長的經歷。刀美蘭舞蹈以其質朴、自然、純真、甜美的獨特風格,給人們留下了難忘的印象。我國新舞蹈奠基人吳曉邦曾為之贊嘆:這哪裡是人在舞蹈 ? 分明是神從天上降臨 ! 她之所以取得這樣高的造詣,是與她平時苦練硬功分不開的。刀美蘭在中央東方歌舞團工作時,住在一個倉庫里,夏天熱、冬天冷,生活環境十分艱苦,但她每天練十幾個小時的基本功,累得有時連飯都不想吃,瘦得只有四十幾公斤。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持之以恆,這需要多麼堅強的毅力 ! 30 年努力造就成功 ——成功在於堅持 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幼年家貧。他 8 歲上學, 12 歲就當印刷所的小學徒。但惡劣的環境並沒有堵塞他尋求知識的途徑。他發奮自學,硬是從零開始打基礎,經過近 30 年的努力,自學了有關電學方面的大部分知識,從而正確地解釋了電的性質——電荷守恆定律,成功地揭示了雷電的秘密。 挺住,再堅持一下 ——堅持,才能成功 1950 年,弗洛倫絲·查德威克因成為第一個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而聞名於世。兩年後,她從卡德林那島出發游向加利福尼亞海灘,夢想再創一項前無古人的紀錄。 那天,海面濃霧迷漫,海水冰冷刺骨。在遊了漫長的 16 個小時之後,她的嘴唇已凍得發紫,全身筋疲力盡而且一陣陣戰栗。她抬頭眺望遠方,只見眼前霧靄茫茫,彷彿陸地離她還十分遙遠。「現在還看不到海岸,看來這次無法游完全程了。」她這樣想著,身體立刻就癱軟下來,甚至連再劃一下水的力氣都沒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 ! 」她對陪伴著她的小艇上的人說。 「咬咬牙,再堅持一下。只剩一英里遠了。」艇上的人鼓勵她。 「別騙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就應該能看到海岸。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 ! 」 於是,渾身瑟瑟發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上了小艇。 小艇開足馬力向前駛去。就在她裹緊毛毯喝了一杯熱湯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線就從濃霧中顯現出來,她甚至都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海灘上歡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時她才知道,艇上的人並沒有騙她,她距成功確確實實只有一英里 ! 她仰天長嘆,懊悔自己沒能咬咬牙再堅持一下。 我們必須要有恆心 ——恆心意味著戰勝一切困難 1867 年 11 月 7 日,居里夫人誕生於波蘭華沙的一個中學物理教師的家庭。由於生活困難,她從 17 歲起給人當家庭教師。她把得來的工資寄給姐姐,幫助她到巴黎入醫學院讀書。 6 年後,姐姐畢業了,再回過頭來幫助妹妹,使她也能到巴黎深造。她在巴黎大學讀書期間,生活極其清苦。她租了 6 樓的一間小閣樓,夏天又悶又熱,冬季冷得連臉盆里的水都結了冰。為了節省燈油,她晚上到附近圖書館看書,等圖書館關門後才回去,點起油燈,攻讀到深夜二三點鍾。嚴冬,她把所有的衣服都蓋上,仍不足禦寒。什麼困難都擋不住她的上進心。她當家庭教師時給姐姐的信上寫道:「我們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麼關系 ? 我們必須有恆心,尤其要有自信力 ! 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天賦是要用來做某種事情的,無論代價多麼大,這種事情必須做到 ! 」 決不能放棄 ——恆心是執著的精神 1948 年,牛津大學舉辦了一個「成功秘訣」講座,邀請到了當時聲譽已登峰造極的偉人丘吉爾來演講。 3 個月前媒體就開始炒作,各界人士引頸等待,翹首以盼。 這天終於到來了,會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全世界各大新聞機構都到齊了。人們准備洗耳恭聽這位大政治家、外交家、文學家 ( 丘吉爾曾獲諾貝爾文學獎 ) 的成功秘訣。 丘吉爾用手勢止住大家雷鳴般的掌聲後,說: 「我成功的秘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能放棄 ! 我的講演結束了。」 說完就走下講台。 會場上沉寂了一分鍾後,才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哲理材料 蜂蜜如何釀出 一隻蜜蜂要釀出一公斤蜂蜜須往來飛行 30 萬公里,吸吮 1200 萬個花朵的汁液,每次採集歸來,還要把汁液從胃裡吐出,由另一隻蜜蜂吸到自己胃裡,如此吞吞吐吐 120 次到 340 次,汁液成蜜汁,但這時的蜂蜜,還有大量的水分,不適宜儲藏,蜜蜂還要不斷地鼓翅扇風,使水分蒸發掉,最後變成濃稠的蜜糖。由此觀之,蜂蜜 釀自於蜜蜂的鍥而不舍中。 磨杵成針 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念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綉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說:「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 永遠的坐票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經常會得到最好的。 有一個人經常出差,經常買不到對號入座的車票。可是無論長途短途,無論車上多擠,他總能找到座位。他的辦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耐心地一節車廂一節車廂找過去。這個辦法聽上去似乎並不高明,但卻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從第一節車廂走到最後一節車廂的准備,可是每次他都用不著走到最後就會發現空位。他說,這是因為像他這樣鍥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實在不多。經常是在他落座的車廂里尚余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車廂的過道和車廂接頭處,居然人滿為患。 他說,大多數乘客輕易就被一兩節車廂擁擠的表面現象迷惑了,不大細想在數十次停靠之中,從火車十幾個車門上上下下的流動中蘊藏著不少提供座位的機遇;即使想到了,他們也沒有那一份尋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讓大多數人滿足,為了一兩個座位背負著行囊擠來擠去有些人也覺得不值。他們還擔心萬一找不到座位,回頭連個好好站著的地方也沒有了。與生活中一些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害怕失敗的人,永遠只能滯留在沒有成功的起點上一樣,這些不願主動找座位的乘客大多隻能在上車時最初的落腳之處一直站到下車。 與財富失之交臂 在日本有這樣一則流傳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老實巴交的漁民,一個叫阿獃,一個叫阿土,他們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獃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里種有 49 棵朱槿,其中開紅花的一株下有一壇黃金。阿獃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 49 棵朱槿。此時已是秋天,阿獃便住下了,等候著春暖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槿花怒放了,可都是清一色的淡黃,卻沒有一株開紅花的。阿獃把這一切只當作了一場夢,垂頭喪氣地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此事,他僅用幾文錢從阿獃那裡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時令又恰是金秋,阿土住下來靜候著第二年那個充滿希望和誘惑的春天。溫馨的春風給寺里帶來了勃勃生機,朱槿花凌空競放,寺里一片燦爛。奇跡就在這個時候出現了:一株朱槿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底下挖出了一壇金燦燦的黃金。他成了村裡最富有的人。 可憐又可悲的阿獃,他缺乏的正是那種再堅持一下的耐心,因而黃金竟與他擦肩而過。 推銷成功的一劑葯方 秘書把名片交給董事長,董事長不耐煩地把名片丟了出去。 門外的業務員禮貌地說:「沒關系,我下次再來,請董事長留下我的名片。」 秘書又硬著頭皮把名片遞進去,董事長氣極了,把名片撕成兩半丟到垃圾桶里,並且拿了 5 塊錢,發瘋似的說:「 5 塊錢買他 1 張名片,叫他走 ! 」 秘書把 5 元錢交給業務員,業務員又拿出一張名片說:「我的名片 2 塊 5 毛錢 1 張, 5 塊錢可以買 2 張,所以我還欠董事長 l 張名片。麻煩交給他。」 沒多久,辦公室傳出一陣笑聲。接著,董事長滿面笑容地走了出來,熱情地把業務員迎了進去。 創新論證放棄也是一種堅持 「做事要有恆心」,我們常常這樣被叮嚀著。同時,我們也在一直把「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當作我們的座右銘。但是有時我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需要堅持的事情在過程中變質了,難道我們還需要繼續堅持嗎?面對這樣的困惑,我想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對它說「拜拜」。我們不再困惑,不再會被陷入這樣的死胡同,因為我們選擇了放棄。 然而事實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面對一段曾經真摯的感情,卻遭受到朋友或者愛人的背棄,最糟糕的是我們無法割捨,無法從陰影中走出來,總是希望他們仍然在自己身邊,無盡的痛苦甚至使我們想到了做傻事。但是這樣的堅持仍然於事無補,我們必須要勇敢地對自己說:該放棄了。我想這樣做更多的是一種解脫。 因此,勇敢地對自己說:我要放棄了。那麼死胡同將離我們遠去,新的大道向我們走來。 項羽學習:無恆心埋隱患 據史書記載,楚霸王項羽年少時對待學慣用心不一,學書識字不多久就沒興趣了,想去學劍術,練劍時間不長又膩了,又欲學兵法。其叔父項梁對此大為光火,然而項羽卻是「壯志凌雲」,回答起來振振有詞:「學書識字,能認會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了;劍術學得再精,也不過是學了『一人敵'的本事,微不足道;要學就學『萬人敵'的本領。」這番話打動了項梁,於是便又開始向他傳授起兵法。起初,項羽還學得挺有興致,孰料時間一長,又故態復萌,依然淺嘗輒止,結果沒有一樣能夠堅持到底。項羽少年時代養成的這種壞毛病給他日後的「霸王事業」埋下了深深的隱患。他在楚漢戰爭中最終敗北,其性情浮躁、缺乏恆心、謀略不足當屬重要原因之一。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