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麻城語錄

麻城語錄

發布時間: 2021-02-06 16:52:33

A. 莫姓名人的名言,急用

莫文秀 全國婦聯副主席
莫應豐 作家
莫皓然 大霸集團主席兼總裁 莫一心 經濟學專家
莫曉萍 廣州浩威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莫崇碧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斗英雄
莫言,作家

1莫英(1450-1518),字國器,號白石,明恩平人。少時被流賊劫去,官兵得之,獻入宮內,升大使侍憲宗,再升內官監右少監、大監,賜蟒衣,居官忠盡,為憲宗孝宗三朝倚重。葬京都西山白石港。(《廣東通志列傳》、清《恩平縣志》)
2莫敏,明開建(今封開)人。嗜學而操行謹飭。應貢選祁門典史,公恕謙慎,當道因其學行優長,薦擢浙江道監察御史(《肇慶府志》、《開建縣志》)
3莫御,字擴如,明高明人。天啟七年(1627)舉人。歷官山東清平知縣,浙江道御史。時值戰亂,飢民載道,捐俸賑濟。又修鶴山大道,贈學宮船隻,供士子鄉試、會試乘坐(《高明縣志》)
4莫筌(女),五代入宋連州人。周渭妻。明長沙馬氏與南漢相持,渭為南漢所俘,筌母子流落昭州。不久,渭脫身歸宋,時筌僅二十餘歲,二子尚幼。父母欲嫁筌,不從。勤勞節儉,自謀生計。二子撫育成人,各完婚事。後渭官廣南轉運使,託人訪筌,筌知渭久已改娶,不復隨行。渭具奏其事,詔特爵為縣君,二子亦賜官。(《南漢書》卷14、乾隆《連州志》
卷8、阮元《廣東通志》卷323)
5莫士忠,字行恕,明開建(今封開)人。洪武二十三年(1390)中舉,任端州府教授,師道克舉。遷上饒縣丞,再以忠孝清謙薦本縣知縣, 有政聲。後值靖難之際,進香至京城,以大義極諫成祖。忤旨罷歸。(《廣東通志》、《肇慶府志》)
6莫與齊(1560-1627)字元慎,號蒼屏,明末連州人。攻苦力學,講習不倦,連之俊秀,多出其門。年五十歲序貢國學,益加淬勵。天啟二年(1622)登進士第,已六十三歲。初授南京太平府推官,折獄詳明,人稱「莫青天」。天啟七年卒。著有《曙光齊詩集》,已佚。今存文一篇,詩六首,殘句一聯。(乾隆《連州志》卷7)
7莫之仿,清初陽山人。順治八年(1651),南明安定侯馬寶攻城,之仿捐谷助軍糧,城賴以全。次年,南明軍再次攻城,之放率兵助守。歷時二旬,援兵不至,城陷巷戰,之仿被執,觸石自殺。(阮元《廣東通志》卷303)
8莫子捷,號遠崖,清乾隆間高明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舉人。歷任湖北麻城、蘄水、黃州通判,沔陽州同、應山知縣。勵操守,有政聲,清廉寒素。參與編修道光縣志。(《高明縣志.列傳》)
9莫天佑,字均作,南宋封開人.嘉定四年(1211)進士。任連州司法參軍,改道州寧遠縣令。學識淵博,工文詞。子侄俱領鄉薦。(《廣東通志》、《肇慶府志、《封川縣志》、《嶺南古代一奇葩》
10莫天賜(1706-1780)清海康人,越南河仙城總兵莫玖之子。本名琮,字士麟,號樹德軒。康熙四十五年(1706)生於柬埔寨隴奇,後轉居越南河仙。其父莫玖死後,襲父職,又提升為「欽差都督琮德侯」,進一步開拓河仙。曾興建「孔子廟」、「招英閣」,辦「義學」。有詩集《河仙十詠》傳世。(王增權《越南河仙的開拓者和捍衛者》、《海康文史》1989年第2期)
11莫以寅,字休倩,是明末清初新會人。年十六,補諸生。平生慷慨,倜儻不羈。甲申(1644)聞變,痛哭為書訣父,閉閣自縊。其叔排闥救之,得不死,遂棄儒冠,著道士服,與同里湯晉遨遊吳越山水間,嘯歌自遣,年三十二卒。著有《明史綱》、《哂雲閣草》。(《曝書亭集》、《羊城古鈔》、《新會縣志》)
12莫世忠 ,字健輝,清高明人。雍正十三年(1735)中舉,乾隆二年(1737)丁(ji)進士,奉旨賜名「如忠」,翰林。任甘肅成縣知縣,以振興禮教為急務。大金川用兵,世忠供應各路兵馬糧草,井然有條。升洮州撫番同知,有楊土司吞並馬僧綱所轄居民三千戶,世忠秉公糾正。調順天南路同知,再升郎中。年老辭官歸里。為文雄渾,自成一家。著有《見性詩集》、《端溪書院課藝》。(《高明縣志.列傳》)
13莫弘濟 字汝航,清東莞人。康熙十四年(1675)舉人。官安徽蒙城縣令,盡心政務,變民陋習。調四川井研知縣,妥善處理內江縣民與楚人爭田案。以大理寺右評事告歸。(宣統《東莞縣志》卷66、《東莞詩錄》卷31)
14莫汝醇, 字瑾圃,清高要人,元伯子。嘉慶副貢。歷任龍門、和平、揭陽等縣等縣教職。善吟詠,山川所歷,均有所作。(宣統《高要縣志》卷218、張維屏《紅棉山館詩鈔.序》)
15莫如龍, 清陽山人。咸豐年間(1851-1861)庠生。以醫為業,長於痘科。撰《痘科新書》,未竟而逝。生平遇貧者有病,即贈以葯。(民國《陽江縣志》)
16莫如善, 字子明,明恩平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員外郎、四川兵備、雲南參政、福建按察使,有政聲,以廉稱。著有《代藝賢已稿》、《三教會稿》《政紀》、《莫子明文集》。弟莫如爵,字子秀,嘉靖二十年(1541)進士,官至監察御史。與堂兄莫如士合稱「三莫」,皆進士出身,邑有三鳳齊鳴坊。(《恩平縣志》)
17莫啟智, 字毓奇,號鏡川,清東莞 人,廩生。潛心鑽研理學。每夜記日間言行,稱《日省錄》。光緒二年(1876),請官府禁挖蚝殼,保護農田。創全族交糧法,以免催科之苦。著有《誡子庸言》。(宣統《東莞縣志》卷73)
18莫宏齡, 字等叔,清初連州人。學問廣博,才思敏捷 ,工詩文。與兄松齡俱蜚聲學舍。康熙十五年(1467)歲貢廷試。三十年授文昌縣訓導,在任六年,士風大變。今存詩一首,文二篇。(乾隆《連州志》卷7)
19莫松齡 字礪伯,清初連州人。莫與齊孫。早年以明經入太學。順治十七年(1660)授英德縣訓導,振興學校,人材蔚起。康熙五年遷曲江縣教諭,秩滿,升懷遠縣知縣。蒞位三載,明敏勤慎。時遇漕河堤崩,奉命修築,著有勞績。(乾隆《連州志》卷7)
20莫尚簡, 明封川(今封開)人。儀表俊偉,聲音洪亮。任職於福建惠安縣,愛民重士。離任時,惠安士民以詩送者千百計。時知縣王用璽不慎失印,誣尚簡婿盜而受株連用刑,後竟斃於獄中。喜嘉靖中,督府伸雪其冤。(《肇慶府志》、《封川縣志》)
21莫顯誠, 清番禺人。祖父清華擅醫術,教以制葯用葯之法。名大著,遠出祖父之上。莫氏丹葯遂因之擅名於時。(同治《番禺縣志》卷49)
22莫益蘭, 別號安民,元陽春人。元末農民義軍首領。自幼習武,擊技精良。時民不聊生,益蘭遂與眾酋領密謀舉義。至正十二年(1352)襲擊官署,盡殺污史,占據邑城,以莫知州自擁,保境安民。為政十六載,至明洪武元年歸順明朝。治政期間,嘗築水堤,民稱「益蘭陂」。決瀆治耕,政績卓著,民頌之「莫安民」。(《新編陽春縣志.人物篇》)
23莫夢呂, 字日載,東莞蕉利村人,明經莫龍錫(字覺宇,工詩,崇楨5年貢士,西寧學)之子,大清順治14年進士。早有文譽,邑之從學者最眾.。 晚乃通顯,舉順治甲午鄉書,辛丑成進士,未出仕,至今稱詞壇宿素者夢呂為稱首。與陳應乾、鍾兆進等稱邑之名士,常為文酒之會,酒後常為詞曲付小吏歌。
24莫梓園 (1851-1924),名世墉,字作勤,以號行,南雄人。光緒二十八年(1902)赴廣州求學,頗受康有為 、梁啟超維新思想影響。與邑人集資購地,倡辦實業學堂。學生除學習國文、算術、歷史、地理、自然常識外,還學習機械原理、勞動技術(如織布、編織藤器等)。並自製電池,在學堂安裝電鈴、電燈,後因資金不足而停辦。宣統元年(1909),創辦啟蒙學堂。民國二年,推行新學制,改辦高等小學,自任校長。民國四年,被省立南雄中學聘為教員。晚年,與人組織雪社,廣購書籍,講學授徒,為地方文化教育事業出力頗多。(1991年《南雄縣志》)
25莫鴻猷, 字宣三,清陽江人。道光十五年(1835)恩科第二名舉人。旅京十餘年,充景山官學教習。後歸邑主講濂溪書院。鴻猷尤致力於邑中政制事宜,本邑改廳及籌建考棚事,均與有力焉。家居好談水利,嘗築水壩於鳳凰村,以資灌溉。(《陽江志》卷30)
26莫超宗 ,字逸雲,清茂名儲良坡人。樂善好施,周急濟困,縣中公益,每捐重資。咸豐九年(1859)由同知職捐知府,先後授貴州之石阡、思南、遵義等州府,多以清剿復地有功。後加按察使、布政使銜,旋署貴州西道。在黔近二十年,修城郭,整團練,興文教,禁私鑄,復鉛廠,民享其利。光緒四年(1878)卒,年六十七。(光緒《茂名縣志》)
27莫普濟, 字聖階,清東莞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進士。翌年飢荒,出粟賑濟。官山西襄陵知縣,革除騾馬稅。卒於韶州府教授任。(宣統《東莞縣志》卷68)
28莫如士 字子元,明恩平人。以龍驤軍籍領順天鄉薦。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歷官監察御史、大理寺丞。剛直敢言,理冤恤滯,人以為有於謙遺風。(《廣東通志列傳》、《廣東考古輯要》、清《恩平縣志》)

B. 百家姓 覃 經典語錄

[qín xìng]
覃姓 編輯
覃姓,姓氏,讀音多音字:qín,tán音,作姓氏使用時一般讀作qín。姓源出有四。覃姓相對集中分布於長江中游以及湖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自治區境內。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
當今覃姓人群分布於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台灣特別行政區。少數移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馬來西亞。
中文名 覃姓 外文名 Qin Chum 拼 音 Qín 得姓方式 部落符號 得姓始祖 伯益 主要郡望 弘農、會稽、江夏 主要堂號 光裕堂、務滋堂 著名人物 覃元先、覃應機、覃振等 百家姓排位 96 人口排名 98
目錄
1 歷史發展
▪ 主要源流
▪ 得姓始祖
▪ 遷徙傳播
▪ 字體變更
2 人口分布
▪ 宗祠對聯
▪ 家譜文獻
▪ 字輩排序
▪ 名人頻率
▪ 知名人物
歷史發展編輯
主要源流
覃(Qín)姓氏有四種出源:
1、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
"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雲:"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雲:"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雲:"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雲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此地有一部落叫覃懷氏,其後以部落名為姓,稱為覃懷氏,後簡改為覃姓,稱為覃氏。
2、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復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
覃元先(南海人,即今廣東省南海人,相傳是皇覃氏之後人)義勇隸屬。
3、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音譚)。
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並了,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 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
4、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
據《覃姓族譜》稱:招徠河是覃姓聖地。覃是早期巴人四姓之一,有學者考證,「覃氏源於曋姓」,這證明早期巴人四姓,曾居住在招徠河流域。
得姓始祖
伯益。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紹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故覃氏後人奉伯益為覃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傳播
覃氏經歷了幾千年來的頻繁遷徙,總的流向和趨勢可概括為:北南東西,即自北向南,先東後西。根據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譜記載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黃河流域的幾次遷徙之外,還有八次較大的遷徙。從覃懷地到會稽郡覃懷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揮部,也是治黃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從冀州出發巡視,冀州治理工作從壺口開始,然後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懷的治理由於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帶領覃懷人隨禹到浚縣安營紮寨,治理黃河,後又跟隨禹到各地治水。接著大禹帶領大家繼續治理黃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兗州(今山東省境內),再到徐州(今江蘇省境內),到安徽塗山,經過疏導,引黃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後到達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並在會稽去世。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懷人在內的民眾輾轉從北到南,到達會稽。為了紀念祖先伯益,覃懷人把會稽作為覃氏的堂號。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從廣西、廣東地區出境的。這些華僑漂洋過海留居海外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並留居海外的則在明、清和民國時期。廣西華僑人口僅次於廣東、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廣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區,據所掌握的資料,海外覃氏,以祖籍為廣西者居多。以容縣為例,據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縣人口59萬,其中覃氏3萬,佔5%強。1979年出版的台灣《廣西文獻》第3期說,馬來西亞有廣西籍華僑華人50萬,其中容縣籍20萬,在容縣籍華僑中,覃氏約5000人。[1-2]
字體變更
變更如下:
這是從大篆、小篆、隸書、演化成正楷時的情形。[3]
人口分布編輯
主要人口聚集地是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和湖南湘西地區,根據各省、市、縣地方誌有關資料及各地覃氏家譜記載,覃姓定居地有: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福建、海南、江西、浙江、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西藏、台灣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漢、壯、土家、布依、毛南、仫佬、仡佬、苗、瑤、侗、傣、水、京等13個民族。定居海外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緬甸、英、美、法、德、荷蘭、瑞士、紐西蘭、加拿大、巴西、哥斯大黎加等21個國家。
廣西壯族自治區
全自治區87個縣、市都有覃氏分布。根據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廣西通志稿·氏族卷》記載,宋代,桂林市(今桂林市區)有覃氏50戶以上,今屬桂林市的臨桂縣有覃氏30戶以上,修仁縣(今荔浦縣境)有2805人,陽朔縣有174個姓,其中覃氏人口排第9位。隨著歷史發展,時代變遷,形成了覃氏相對聚居桂西、桂中、桂東的局面。據1998年統計,覃氏人口較多的縣有東蘭、環江、河池、南丹、羅城、宜州、巴馬、武鳴、上林、融水、三江、柳江、柳城、象州、武宣、來賓、桂平、貴港、平南、藤縣、靖西、田林、昭平、邕寧、橫縣、容縣、合浦、靈山、賓陽、南寧市等。其中貴港10萬人,田林縣4.1萬人,昭平縣4萬人,武鳴縣1.8萬人,邕寧縣2萬人,容縣3萬人,橫縣4萬人,賓陽縣5萬人,上林縣6萬人,南寧市郊區1.46萬人,在全郊區294個姓中占第19位。博白縣有3萬人,興業縣有2.5萬人。
湖南省
覃氏人口較多的市、縣有:懷化市 4.15萬人,張家界市9.14萬人,石門縣 9.85萬人,邵陽市8.2萬人, 常德市 2.86萬人,永順縣2.42萬人,沅陵縣1.95萬人,桃源縣1.92萬人,龍山縣9.25萬人,瀘溪縣7.85萬人,漢壽縣7萬人,鳳凰縣0.5萬人,澧縣0.45萬人,臨澧縣0.31萬人,麻陽縣838人,永川縣 0.5萬人。其他散居的縣、市有:辰溪縣、江永縣、會同縣、湘陰縣、芷江縣、桃江縣、長沙市、韶山市、零陵縣、慈利縣、南縣、黔陽縣、新晃縣等。
湖北省
覃氏人口較多的有公安縣,1.25萬多人。其餘人口分布較少的縣、市有:石門縣、松滋市、長陽縣、五峰縣、巴東縣、麻城市、鶴峰縣、宣恩縣、赤壁市、建始縣、利川市、廣水市、襄陽市、崇陽縣、天門市、遠安縣、當陽市、恩施州、利豐縣、武漢市、夷陵區、來鳳縣、咸豐縣、枝江市。
四川省
覃氏分布的市、縣:永川縣、奉節縣、雲陽縣、巫溪縣、大足縣、盂縣、巫山縣、重慶市區、安岳縣、郫縣、合川縣、彭水縣、巴縣、達縣、渠縣、巴州區、平昌縣、梓潼縣、射洪縣、靖縣。其中安岳縣約2萬人,大足縣的萬古、國梁、回龍、龍水(大圍)、石馬、三驅、珠溪、郵亭、中敖、元通、龍水(尤西)等10個鄉鎮都有覃氏聚居的村落。
山西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縣:呂梁地區、太原市、大同市、臨汾地區、陽泉市、長治市、忻州地區、運城地區、晉中地區、雁北地區、晉城市、朔州市、盂縣、平定縣、洪洞縣。其中人數較多的有呂梁地區893人(其中交城縣874人),太原市504人,平定縣100人。
河南省
覃氏分布的地、市、縣有:浚縣、鶴壁市、駐馬店市、焦作市、欒川縣、虞城縣、宜陽縣、汲縣等。其中浚縣屯子鄉席營村850人,元上村95人,白寺村27人。
廣東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肇慶市、茂名市、清遠市、雲浮市、高要市、四會市、鶴山市、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德慶縣、羅定市、高州市、信宜縣。據1997年出版的《茂名市志》記載,茂名市覃氏,1946年為7156人,1953年8126人, 1964年9323人, 1976年 10939人,1988年12630人。
海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儋縣、樂會縣和東方縣。
雲南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縣、富寧縣、廣南縣、馬關縣以及大理市、鶴慶縣。
貴州省
覃氏主要分布在玉屏縣、石阡縣、沿河縣、興義市、冊亨縣、荔波縣、德江縣、桐梓縣等。
宗祠對聯
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授九歲太子;傳各齡儒生。——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憲宗時,在朝中侍太子。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下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覃昌,融州人。致仕後閉戶講學,有文集。
覃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口授九歲太子;家傳各齡儒生。——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太子太傅覃吉事典。下聯典指宋代國子祭酒覃昌事典。(見上《覃姓宗祠五言通用聯》聯釋)
覃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宋代彪彪兩進士;南朝炳炳一將軍。——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開寶進士、沿邊都總管覃光佃及其子景德進士、御史丞覃慶元,父子名重當時。下聯典指南朝梁武帝時名將覃元先,南海人。屢立戰功,加封為將軍。後卒於軍。
覃姓宗祠通用聯
由西至東,風光俱麗;從早及晚,氣象咸和。——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燕頷格鑲嵌覃姓之「覃」字的析字聯。
從政清廉,感德而化;為官公正,莊重不阿。——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河南知府覃應元,字德芳,嘉靖進士。性簡重,入仕二十餘年,所至以清操聞,在河南任上,闔境不嚴而化。官至陝西兵備。下聯典指宋代御史中丞覃慶元,景德進士,融州人。莊重不阿,遇事敢言,舉朝服其公正。
幼本岐嶷,無愧監察真御史;藝工騎射,果書彝常猛將軍。 ——佚名撰覃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融州人覃光佃,幼年岐嶷(聰慧),博學能文,開寶年間進士,官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城人稱他為真御史。後官武騎尉,知雁州軍事,對貪功、懶惰的將士,依法嚴懲,升任沿邊都總管兼勸農使。下聯典指南朝梁覃元先。
家譜文獻
陽光村覃氏家譜:《覃氏》 - 【始祖】:覃興榜
中國覃氏家譜:《旺相堂》 - 【始祖】:覃
象州縣覃氏家譜:《廣西象州覃家譜》 - 【始祖】:覃公
中國覃氏家譜:《要子覃家譜》 - 【始祖】:覃燕清
岑溪市覃氏家譜:《岑溪雙松-要子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岑溪市覃氏家譜:《岑溪雙松~要子》 - 【始祖】:不詳
岑溪市覃氏家譜:《岑溪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湘西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武鳴縣覃氏家譜:《廣西武鳴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宜州市覃氏家譜:《廣西宜州德勝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平樂縣覃氏家譜:《廣西平樂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廣西三江縣周坪鄉泗聯村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宜州市覃氏家譜:《廣西宜州德勝圍道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柳江縣覃氏家譜:《柳江縣覃氏分支 - 正亮堂》 - 【始祖】:楊延平
貴港市覃氏家譜:《廣西貴港五里雲表村》 - 【始祖】:不詳
忻城縣覃氏家譜:《忻城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常德市覃氏家譜:《常德覃家譜》 - 【始祖】:不詳
象州縣覃氏家譜:《廣西來賓象州妙皇屯村》 - 【始祖】:不詳
懷集縣覃氏家譜:《懷集覃氏》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南宜覃家譜》 - 【始祖】:不詳
福建省覃氏家譜:《福建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天下覃氏部落》 - 【始祖】:不詳
馬山縣覃氏家譜:《南寧馬山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十堰市覃氏家譜:《十堰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德江縣覃氏家譜:《德江高山覃氏》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大洋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武宣縣覃氏家譜:《武宣覃家譜》 - 【始祖】:不詳
象州縣覃氏家譜:《象州羅秀屯村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安岳縣覃氏家譜:《安岳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柳州市覃氏家譜:《柳州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來賓市覃氏家譜:《來賓方慶方村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河池市覃氏家譜:《河池那興覃家譜》 - 【始祖】:不詳
那坡縣覃氏家譜:《廣西南寧市那坡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南曉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武宣縣覃氏家譜:《貴港來賓武宣》 - 【始祖】:覃志
中國覃氏家譜:《拉弱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宜州市覃氏家譜:《宜州市懷遠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宜州市覃氏家譜:《宜州市懷遠鎮覃家譜》 - 【始祖】:覃紹芝
貴港市覃氏家譜:《貴港武樂吉斗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東區覃氏家譜:《廣東羅定船步覃家譜》 - 【始祖】:不詳
貴港市覃氏家譜:《貴港武樂吉斗聯合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東區覃氏家譜:《廣東信宜市鎮隆鎮六雙覃訛村》 - 【始祖】:不詳
東區覃氏家譜:《海南省海口市東山鎮玉下村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中國覃家譜》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平沖覃氏》 - 【始祖】:不詳
宜州市覃氏家譜:《宜州覃氏》 - 【始祖】:不詳
中國覃氏家譜:《廣西容縣覃家譜》 - 【始祖】:不詳
羅甸縣覃氏家譜:《貴州羅甸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博白縣覃氏家譜:《廣西博白覃家譜》 - 【始祖】:不詳
四川省覃氏家譜:《四川榮昌》 - 【始祖】:不詳
新興縣覃氏家譜:《新興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柳江縣覃氏家譜:《柳江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湖南省覃氏家譜:《湖南覃家譜》 - 【始祖】:不詳
沐川縣覃氏家譜:《沐川縣 覃氏族普》 - 【始祖】:不詳
德江縣覃氏家譜:《貴州,德江縣高山鄉覃氏族普》 - 【始祖】:不詳
開陽縣覃氏家譜:《貴州開陽馬場關口覃家譜》 - 【始祖】:覃桂河
四川省覃氏家譜:《四川渠縣覃家譜》 - 【始祖】:不詳[2]

C. 李贄:明朝第一思想犯中的精彩語句

李贄(1527~1602),漢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員、思想家、文學家,中古自由學版派鼻祖,泰州學派的一權代宗師。初姓林,名載贄,後改姓李,名贄,字宏甫,號卓吾,別號溫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舉人,不應會試。歷共城知縣、國子監博士,萬曆中為姚安知府。旋棄官,寄寓黃安、麻城。在麻城講學時,從者數千人,中雜婦女,晚年往來南北兩京等地,被誣,下獄,自刎死。他在社會價值導向方面,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符合明中後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要求。李贄著有《焚書》、《續焚書》、《藏書》等。
【獨坐】
有客開青眼,無人問落花。
暖風熏細草,涼月照晴沙。
客久翻疑夢,朋來不憶家。
琴書猶未整,獨坐送晚霞.
【系中八絕·老病初蘇】
名山大壑登臨遍,獨此垣中未入門。
病間始知身在系,幾回白日幾黃昏。
【石潭即事其四】
若為追歡悅世人,空勞皮骨損精神。
年來寂寞從人謾,只有疏狂一老身

D. 易氏族譜的名人名言

36

會昌年間參加進士考試,開始發榜時居第二,有人議論不公平,於
是又進行復試,易重以狀元及第。由於已離家六年,他即寫了《寄
宜陽兄弟》一詩寄回家,有「內庭再考稱文異,聖主宣名獎藝奇。
故里仙才若相問,一春攀得兩重枝」句。官至大理評事。後因做官
到上高,便在那裡定居安家。

通經處士;

釋褐狀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說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時就以聰明出類拔萃,
十六七歲就博通《易》、《書》、《詩》,號稱「三經處士」。在
鄉間教書,遠近跟從他學習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聯說
南宋寧鄉人易祓,
字彥章,
號山齋,
淳熙年間狀元,
官至禮部尚書。
著有《周禮周易總義》、《山齋集》等。釋褐,脫去百姓的布衣換
上官服。

一時師表;

三經處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易翼之知長壽縣,
與上官不合而歸隱,
為一時師表。
下聯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詩》、《書》,人稱「三經
處士」。

六言通用聯

純孝先生望重;

37

工詩狀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慶,以蔭為奉禮郎,知臨淮縣,宋太
宗時升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時稱「純孝先生」,守孝父墓側而
產紫芝。下聯典指宋代長沙人易祓,淳熙年間進士第一,後官至南
宋禮部尚書,著述甚豐。

七言通用聯

周易講義留芳遠;

性理精微播譽長。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清代康熙間諸生易貞言,字內美,湘鄉人。有《周易
講義》等。下聯典指清代學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間舉鴻博,名
動京師。有《性理精微》等。

三經處士傳名遠;

二栗禮郎享譽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學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
易、書、詩,號「三經處士」。有《中洲文集》。下聯典指宋代上
高人易延慶事典。

德行稱產芝孝子;

詩詞為釋褐狀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38

上聯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慶事典。
下聯典指宋代長沙人易祓事
典。

八言以上通用聯

德行稱產芝之孝子;

詩詞為釋褐之狀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慶事典。
下聯典指宋代長沙人易祓事
典。

一點丹心,當年鄂瀦成忠鬼;

千秋浩氣,今日宜陽作正神。

——御賜瀏陽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聯

釋褐本先聲,遐溯名元理學;

產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易氏宗祠聯。上聯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聯典指北宋易
延慶事典。

十、歷史

宋《百家姓》易氏位居
339
姓(
40
)。
1982
年全國人口普查統
計,在諸多姓氏中,李姓為最多,占漢族的
7.9%
,人數超過
1
億。
占漢族的
1%
以上的
19
大姓依次是李、王、張、劉、楊、陳、趙、黃、
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而易氏為
93
位,
人口不多。

39

第六次人口普查姓氏排名
92
,總人口
228



0.19%
易立姓開宗歷史悠久,故必經歷過盛衰。人口和人才是體現盛
衰的重要標志。

唐代以前,易氏譜已無存,史籍也少記載,正史只有《晉書》

36

42
)中,提到易愷和易揣兩將,易雄列傳(
43
)。不過由易
水遷郡望太原和濟陽,再遷江東。其後此數地易氏卻無所聞,已體
現幾度盛衰。

漢代後定居長沙郡,部分再遷江西和鄂東,迄今已逾千載。繁
衍不斷。晚唐時僅宜春郡,就有狀元易重和四位進士,可知其盛。

宋代湘、贛兩地仍有些名人。

元代因異族統治和戰亂影響,又呈衰勢。尤其是元末徐壽輝、
陳友諒反元興漢,易姓受到嚴重摧殘。據《明史徐壽輝傳》(
44

記載,徐壽輝為羅田人,從事販布,元末盜起,以妖術與麻城鄒普
勝聚眾為亂,至正
11
年(公元
1351
年)以蘄(浠)水為都稱帝,國
號天完,建元治平,連陷湖北,江西諸郡縣,並遠及杭州,翌年為
元軍打敗,遷都漢陽,為丞相倪文俊所控制。

公元
1357
年沔陽(今湖北仙桃)漁家子陳友諒投徐軍。逮文俊
麾下,後乘釁殺文俊,並挾持徐,
1358
年陷安慶,破龍興、瑞州,
亂及江南(鄂、贛、皖、蘇等省)。後設計拘徐壽輝。進駐南京采
石磯,擊死徐。
1360
年即皇帝位,改元大義。解放前,我在武昌黃
鶴樓蛇山西麓見到過「大漢皇帝陳友諒墓」碑。徐陳為亂,首當其
沖的鄂東和贛中北(宜春一帶)和長江下游,正是易姓久居之地,
40

E. 晉代的名人

竹林七賢,中國第一帥哥潘安,太後賈南風,武帝司馬炎,白痴皇帝司馬衷,大將桓溫,書法家王羲之,田園詩人陶淵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