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自然哲理英國價格

自然哲理英國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2-06 15:21:21

㈠ 呼吸和自然哲理洗面奶哪個好

潔面類的產品我通常是買便宜大碗的,日系的會備一支,因為日系的清潔力很強,適合北京起大風沙的時候在外面奔波一天之後使用。除此之外,還會備上一兩種溫和的潔面。之前在寫空瓶記的時候就說過,一個潔面產品,我們重點要先看它的表面活性劑,起作用的是它,決定此潔面優劣的也是它。自然哲理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歐美品牌,成分天然,訴求明確。這個大塊頭潔面更是開瓶之後的心頭好。人家叫一步到位,說是卸妝也可以,深潔也可以。因為年紀大了,受不了日系那種洗完臉皮膚都咯吱咯吱響的洗感了,這種無泡的潔面我接受起來並不困難。一般像我這樣不化妝最多塗個隔離或防曬的人用它的話也還真的是方便的很。用法么,我如果出門的話難免皮膚會臟一些,回家後,干手干臉先按摩一次,壓半泵就足夠足夠了,你不知道這泵是有多大啊我靠,大塊頭果然實誠……說回潔面本身,我覺得它的延展性特別好,按摩兩分鍾以後還會垂直按壓幾下臉頰,借著那種粘著力,幫助清潔皮膚。然後用溫水洗掉,再按半下,濕著洗一次就清潔溜溜了。話說,哲理的這個潔面質地很好,流動又不稀薄,很有存在感,濕手濕臉塗上去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有水的存在而變的一下就散開,嘖,是個自我意識強烈的產品嘛(*^▽^*)。至於它的味道么,是有點奇怪,但也不至於難聞到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而且味道挺淡的。粗略的看一下成分,你會知道這是個蠻值得購入的東西,尤其對懶的卸隔離防曬卻又覺得不卸不安心的那類糾結星人。英文全稱:Philosophy-puritymadesimple,one-stepfacialcleanser(圖不太清楚,湊合看吧嘻嘻)幾個表面活性劑雖然都不是氨基酸系的,但是也同樣選擇了溫和低刺激的表活,並不遜色。植物添加成分很豐富,這個表格裡面的解釋並不全對,那個大馬士革blabla和斑點XX草油,明顯並不是香料,雖然它們倆都有香味,但一個是起到保濕作用的,另一個,是起到抗菌消炎同時調節水油平衡作用的。╮( ̄▽ ̄")╭另外啊有個亮點,斑點老鶴草油,這其實就是天竺葵啦。。o(*≥▽≤)ツ┏━┓[拍桌狂笑!]歸納一下的話就是這樣:【植物精油成分】斑點老鶴草油(平衡水油)、白芒花籽油(保濕滋潤)、檀香油(鎮靜收斂)【植物萃取成分】愈蒼木(抗氧化)、大馬士革玫瑰(保濕,滋潤)、玫瑰草(保濕)、葯鼠尾草(不是普通的鼠尾草,這個起到的是強效抗氧化作用)、洋甘菊(鎮靜、消炎)、野胡蘿卜(收斂)、胡椒(提神(>_<)被這個成分踩到笑點了)當然每種產品都有缺點,這個如果一定要說點負面的話,可能就是加了色素挺不招人待見,但是考慮到前面的成分如此令人心生喜悅,我也就原諒了最後那個色素了,大塊頭在味道上已經不招人愛了,想加點顏色賣個萌,我們就善良的表示一下體諒吧。至於那個三乙醇胺,它單看是個刺激成分,可是放在這里只是個緩沖劑,中和PH值的罷了,不必大驚小怪的,沒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來調整PH值,那它才真的要變成刺激性產品了。最後,哲理這個潔面,啊,這么大一。。。。。。一桶╮( ̄▽ ̄")╭我想我用半年都沒問題了,作為一個整日浸淫在「有大包裝絕不買小包裝有院裝絕不訂客裝」指導方針中的小農意識極其嚴重的青年婦女,我表示,這個價格還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劃算的,但是同樣,做為一個用東西速度超慢中樣都能當正裝的速度來用的死費勁星人,我表示……好TM發愁啊看著這一瓶子潔。面。乳。o(TヘTo)

㈡ 美國本科哲學系排名

美、德四個世界一流大學哲學系比較分析
2007-4-6 21:47:19 teiler 閱讀次

--------------------------------------------------------------------------------

現在,美國、德國、英國與法國依然是世界哲學大國,世界上一流大學哲學系的絕大多數集中在這幾個國家。中國大學的哲學系體制與英、法大學的體制有較大的差異,而與美國與德國的較為接近,尤其在構成形式、師資等方面與美國的十分接近。美國大學一流的哲學系基本上代表了當代世界分析傳統的哲學領域的最高水平,而德國大學的一流哲學系代表了歐洲理性主義及其他傳統哲學領域的最高水平。因此,本文將選擇美國大學哲學系三個,德國大學系一個,從教師構成、研究領域、課程設置三個方面予以分析,揭示世界一流大學哲學系的基本特點,以及每個哲學系的獨特之處,並以此為對照比較分析北大哲學系的現在水平,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美國大學的三個哲學系,兩個選自近幾年全美哲學系排名一、二的哲學系,即紐約大學哲學系和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另一個則選擇具有悠久傳統,曾長期為美國乃至世界哲學研究重鎮的哈佛大學哲學系。德國大學哲學系各有風格,本文選擇歷史最悠久,力量最雄厚,在世界哲學界具有相當重要影響的蒂賓根大學哲學系。

一. 紐約大學哲學系

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哲學系,在1998-2000全美哲學系排名錄上名列榜首,1997-1998排名榜上名列第二,是近十年來美國最優秀的哲學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哲學系之一。
1. 師資:
1) 高級職稱比例高:全系共十六位教師,其中十三位教授,一位副教授,兩位助理教授。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87%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80%強。
2) 教授大多是世界一流哲學家或專業領域內的世界一流學者,比如德沃金(Ronald Dworkin),內格爾(Thomas Nagel)是當今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其他的正教授也大都是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代表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並建立了自己原創性的學說或理論,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4) 在現代分析哲學的主要領域內,該系教授基本上都處於領先的地位。
5) 值得注意的是,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該系重點研究如下領域:
1)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全美排名第一 ;
2) 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ve Science),全美排名第二;
3) 規范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全美排名第二;
4) 政治哲學 (Politic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二;
5) 應用倫理學及社會哲學(Applied Moral, Political & Soci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二;
6) 法律哲學(Philosophy of Law),全美排名第一;
7) 邏輯學(Logic),全美排名第二;
8) 形而上學(Metaphysics),全美排名第二;
9)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第三;
10) 認識論(Epistemology),全美排名第六;
11) 元倫理學(Metaethics)全美排名第六。

3. 課程:
該系課程分為兩個層次,即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一個學期開設10門左右研究生課程,17門左右本科生課程;除了入門性課程,所開課程幾乎都是該系實力領域的課程,並且由該領域一流教授主持。
該系最有特色的課程是博士課程,第一,它重視哲學寫作與研究的強化訓練,設有專門的寫作課程;第二,強調學習哲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從事哲學研究,因此所有課程的內容幾乎都在當前的重點研究的范圍之內;第三,系裡的重點課程,往往有多名教師共同主持。第四,學生可以選修與紐約大學合作辦學的其他大學的課程。這種特色使得該系在培養哲學家方面成績斐然。

二.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

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哲學系一向是美國最優秀的哲學系,多年來一直在全美哲學系排名榜上名列前茅。在1997-1998全美哲學系排名錄上名列第一,1998-2000排名上名列第二。

1. 師資:
該系師資構成與水平與紐約大學哲學系有很多類似之處,具體的差別僅在於領先的專業領域的不同。具體情況如下:
1) 高級職稱比例高:全系共17位教師,其中12位教授,1位副教授,4位助理教授。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76%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70%強。此外常年還有若干訪問教授。
2) 教授大多是世界一流哲學家或專業領域內的世界一流學者,比如劉易斯(David Lewis),約翰斯頓(Mark Johnston)和羅森(Gideon Rosen),都是當今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其他的正教授也大都專業領域內的一流專家,代表著世界領先的水平。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並建立了自己原創性的學說或理論,因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
4) 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也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重點研究領域與水平如下:
1) 形而上學( Metaphysics)),全美排名第一;
2)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全美排名第三;
3) 心靈哲學與認知科學(Philosophy of Mind and Cognitive Science),全美排名第七;
4) 元倫理學(Metaethics),全美排名第二;
5) 應用倫理學與社會哲學(Applied Moral, Political & Soci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六;
6) 科學哲學( Philosophy of Science),全美排名第二;
7) 邏輯(Logic ),全美排名第二;
8) 認識論(Epistemology),全美排名第六;
9) 古代哲學(Ancient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一;
10) 康德研究(Kant),全美排名第六;
11)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排名第一;
12) 決策論(Decision Theory/Rational Choice Theory),全美排名第一。

3. 課程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課程分為本科生課程與研究生課程,前者是講授課,後者是討論課。該系總共開設40餘門本科生課程,每學期大約開10門左右;研究生課程50餘門,每學期大約開8門左右。
該系的課程與研究一樣,既重視當代哲學基本問題與理論,亦重視哲學史。這樣,該系的課程體系既注意為學生打下扎實而完備的基礎,又直接引導學生進入哲學研究。該系課程的另一個特色就是在古典哲學,政治哲學與科學哲學等專業強調跨系課程的修習。另一個特色就是,某一個專業的課程,可以由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在同一專業的獨立研究來替代。在近三十年之內,該系在培養年青一代哲學家方面的成績,是其他哲學系無可比肩的。

三. 哈佛大學哲學系

哈佛大學哲學系是一個歷史名系,不僅曾有許多世界一流的哲學家在此任教,而且培養了無數傑出的哲學家。近幾年該系在全美哲學系排名一直徘徊於第六名,並有下降的趨勢,主要原因是幾位大師級的教授,如奎因(W. V. Quine),羅爾斯(John Rawls),古德曼(Nelson Goodman)退休與過世,並長期未能聘到優秀的哲學家。

1.師資
1) 高級職稱比例高:該系現有13名教師,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名, 助理教授4名。高級職稱佔全系教師69%強,教授佔全系教師比例61%強。
2) 該系曾有哲學大師雲集的歷史,現在尚有普特南(Hilary Putnam),諾齊克(Robert Nozick)等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以及專業領域的一流學者。值得一提的是,該系有兩位年青教師被認為有望成為哲學界新一代的領袖人物。
3) 該系教授大都從事哲學基本問題,即基礎理論的研究,但近年來,在基礎理論領域少有原創性的教授出現。這也是該系水平不斷滑坡的重要原因。
4) 在現代分析哲學某些領域內,該系教授處於領先地位。
5) 與前面兩個哲學系相同,該系最傑出的教授,一般從事幾個領域的研究並保持世界領先水平。

2.研究領域與水平
該系雖然屬於分析哲學傳統,但重視哲學史的研究。近年來,它在一些基礎領域(或稱"核心"領域)的研究水平由於教師的變化而明顯下降,但仍在不少領域居於一流水平。
1) 形而上學(metaphysics);
2) 語言哲學(Philosophy of Language);
3) 心靈哲學(Philosophy of Mind);
4) 邏輯 (Logic),全美排名第八;
5) 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
6) 數學哲學(Philosophy of Math),全美排名第二;
7) 政治哲學(Political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三;
8) 規范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全美排名第一;
9) 倫理學史(History of Ethics),全美排名第一;
10) 康德研究(Kant),全美排名第一;
11) 藝術哲學與美學(Philosophy of Art/Aesthetics),全美排名第二;
12) 分析哲學史(Hi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全美排名第一。

3. 課程
該系具有較為完備和合理的課程體系,課程共有三種類型,也就是三個層次。第一類是導論課程(Introctory Courses),為本科新生設計和開設;第二類中級課程(Mid-level Courses),為已有初步哲學知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設計和開設;第三類研究生討論課程(Graate Seminars),主要為研究生設計和開設,也向本科生開放,但需得到任課教師的同意。
導論課程主要介紹形而上學、認識論的問題,現代與古代哲學導論,以及其他專業領域的導論課程和基礎性課程。
中級課程大部分是講授課,少數是初級討論課(低於研究生討論課)。中級課程構成了本科生的課程主體:分為如下四個門類:
1. 哲學史(History of Philosophy)。這個門類主要講授哲學史上的主要哲學家個人思想體系,比如像論述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康德的課程每年都開,此外每年都要開設一門關於某個唯理論哲學家的課程,,一門關於某個經驗論哲學家的課程。這個門類課程也包括時或開設的斷代史。該系也開設道德哲學史一類學科史的課程。
2.當代形而上學與認識論(Contemporary Metaphysics and Epistemology)。這個門類包含了相當廣泛而各異的的課程:語言哲學、心靈哲學、行為哲學、科學哲學、邏輯與數學哲學、形而上學與知識論。課程內容及題目依照課題研究方式而不同,比如,"心靈哲學"和"認識論",又如"真理與必然性",或者"維特根斯坦後期哲學"。
3.邏輯(Logic):這個門類的課程是為以哲學為主業的學生而開設的,它要求哲學本科生在其學業初期就修習邏輯導論課程,從而為學習與研究現代哲學准備技術的與概念的基礎。
4.道德哲學、政治哲學和美學(Moral Philosoph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這個門類的課程一般也稱作價值理論課程(value theory),課程除了道德哲學、政治哲學與美學之外,還有上述學科的歷史。這個門類的課程非常強調直接討論相關的當代問題。
該系每個學期一般開設2、3門導論課程,10-15門中級課程,6門左右研究生討論課,一年大約12門。

四.蒂賓根大學哲學系

蒂賓根大學哲學系是德國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大的哲學系之一,在世界哲學界素有重要影響。德國雖然沒有哲學系的排名,但該系公認是名列前茅的哲學系。

1. 師資
德國大學教師制度不僅具有明顯的等級區別,而且也十分復雜。略去其極為復雜的區別,可將其教師的職別簡單地分為教授、編外教授(一般認為相當於美國的副教授)和其他教師(絕大多數只有幾年合同的短期教師)。
1) 高級職稱比例大:該系共有大學教授8人,編外教授5人;此外還有合作大學教授6人 。
2) 該系多數教授都是專業領域內的世界知名學者,並且同時從事幾個領域內的研究工作;
3) 大多數哲學家從事歐洲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基礎理論研究,但同時也研究英美分析哲學傳統的基礎問題和哲學史的研究。哲學與哲學史的研究往往是合而為一的。

2. 研究領域與水平
1)本體論;
2)認識論;
4) 邏輯學與哲學邏輯;
5) 古典哲學(希臘哲學研究具世界一流水平);
6) 德國唯心主義(世界一流水平);
7) 法國哲學研究(世界一流水平);
8) 解釋學;
9) 現代經驗主義及其問題;
10) 結構主義與新結構主義;
11) 道德哲學;
12) 應用倫理學(主要是科學倫理學,跨學科的綜合性研究,具有世界性影響);
13) 政治哲學(世界一流水平);
14) 美學;
15) 現代性理論;
16) 主體性研究。

3. 課程
該系課程設置極具特色,不僅課程內容極為廣泛,而且層次分明,類型多樣,適應不同類型與程度學生的需要。
1)講授課(Vorlesungen)有兩個目的,其一是教授系統地闡述自己的學說,研究成果,其二是為初學者系統地介紹某一理論、學說等。
2)導論課(Einführungsveranstaltung)為初學者學習哲學提供入門指導。
3)初級討論課(Proseminare)與討論課(Seminare)和高級討論課(Oberseminare)只有程度和要求上的區別,都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閱讀研究課。在所有這些課程中,討論課要佔到所有課程的50%左右。
4)專題討論課(Kolloquien)是一種頗為特殊的課程形式:其內容可以是討論博士生正在寫作的論文題目,也可以由學生與教師約定,或由教師確定。主持的教師也從一位至數位不等。課程的形式就是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直接討論與駁難。美國一些著名大學也採用這種形式。
5)工作小組(Arbeitskreise:)是為特定的學習計劃而開設的課程。
該系每學期平均開出討論課和其他高級課程28門左右,討論課以下程度課程28門左右 。

五. 分析與比較
1.師資
1)就我們所見到的情況而論,美國大學正教授與副教授之間並沒有一定的比例;只要夠格,擁有終生職位的教師可以都是教授。所以在一流哲學系教授往往占絕對多數,因為它可以聘請到最優秀的人材。這一點是我們所應當十分注意的。德國大學哲學系裡佔主導地位的也是大學教授,即正教授。
2) a)教師絕大多數是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的原創性的哲學家,這是他們能夠成為一流哲學家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因。b)一流哲學家,尤其身為學界領袖的哲學教授往往從事幾個基礎領域的研究,從而能夠達到博大精深的程度,有利於原創性思想的產生。中國哲學系應合理設置從事基礎理論研究和跨專業研究的教授職位。
3) 一流哲學系在具備良好制度的前提之下,都是通過直接聘請一流教授(或者具有一流教授潛質的青年教師)而提升自己的地位的,所以人材競爭與網羅對保持一流水平至關重要。
2.研究與研究領域
1) 一流哲學系水平的最重要標志,就是在基礎理論與基本問題等領域,不僅具有強大的研究實力,而且具有建立和提出原創性思想、學說與理論的領袖人物。
2) 學術評價體制的規范化對於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課程
從以上四個系的情況來看,討論課(seminar)應當成為哲學系課程形式的主體。這種類型的課程有如下幾個優點:第一,著重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第二,有助於引導學生直接從事理論研究;第三,促使學生大量閱讀原著,拓寬知識與理論基礎;第四,教學相長,學生與教師的平等討論,對教師研究的深入與全面大有促進作用。第五,教師可以將最新的研究進展及時地提供給學生與其他參加者,並且得到最切近的批評。但要開好討論課有一個前提,就是教師和學生都必須在課前投入足夠的時間,做好充分的准備。那種(教師和學生)事先不作充分准備、上課時東拉西扯、缺乏學術內容和理論深度的討論課應該排除

㈢ 求英國大學master by research和master of philosophy的區別

MRes 是research-based 的taught programme,跟來MSc差不多,是一自年制的。
MPhil 屬於research programme,是一個research degree,跟PhD銜接比較好,一般兩年制。
申請的時候,MRes有比較明確的Course Title, 跟一般MSc申請一樣。而MPhil需要跟supervisor溝通,看看他的研究方向是不是適合你,名額也比較少。

hope it helps :)

㈣ philosophy自然哲理潔面開瓶記の當我們洗臉時我們在談什麼

潔面類的產品我通常是買便宜大碗的,日系的會備一支,因為日系的清潔力很強,適合北京起大風沙的時候在外面奔波一天之後使用。除此之外,還會備上一兩種溫和的潔面。之前在寫空瓶記的時候就說過,一個潔面產品,我們重點要先看它的表面活性劑,起作用的是它,決定此潔面優劣的也是它。
自然哲理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歐美品牌,成分天然,訴求明確。這個大塊頭潔面更是開瓶之後的心頭好。人家叫一步到位,說是卸妝也可以,深潔也可以。因為年紀大了,受不了日系那種洗完臉皮膚都咯吱咯吱響的洗感了,這種無泡的潔面我接受起來並不困難。一般像我這樣不化妝最多塗個隔離或防曬的人用它的話也還真的是方便的很。
用法么,我如果出門的話難免皮膚會臟一些,回家後,干手干臉先按摩一次,壓半泵就足夠足夠了,你不知道這泵是有多大啊我靠,大塊頭果然實誠……說回潔面本身,我覺得它的延展性特別好,按摩兩分鍾以後還會垂直按壓幾下臉頰,借著那種粘著力,幫助清潔皮膚。然後用溫水洗掉,再按半下,濕著洗一次就清潔溜溜了。話說,哲理的這個潔面質地很好,流動又不稀薄,很有存在感,濕手濕臉塗上去的時候也不會因為有水的存在而變的一下就散開,嘖,是個自我意識強烈的產品嘛(*^▽^*)。至於它的味道么,是有點奇怪,但也不至於難聞到令人無法忍受的地步,而且味道挺淡的。
粗略的看一下成分,你會知道這是個蠻值得購入的東西,尤其對懶的卸隔離防曬卻又覺得不卸不安心的那類糾結星人。
英文全稱:Philosophy - purity made simple, one-step facial cleanser(圖不太清楚,湊合看吧嘻嘻)
幾個表面活性劑雖然都不是氨基酸系的,但是也同樣選擇了溫和低刺激的表活,並不遜色。植物添加成分很豐富,這個表格裡面的解釋並不全對,那個大馬士革blabla和斑點XX草油,明顯並不是香料,雖然它們倆都有香味,但一個是起到保濕作用的,另一個,是起到抗菌消炎同時調節水油平衡作用的。╮( ̄▽ ̄")╭
另外啊有個亮點,斑點老鶴草油,這其實就是天竺葵啦。。o(*≥▽≤)ツ┏━┓[拍桌狂笑!]
歸納一下的話就是這樣:
【植物精油成分】斑點老鶴草油(平衡水油)、白芒花籽油(保濕滋潤)、檀香油(鎮靜收斂)
【植物萃取成分】愈蒼木(抗氧化)、大馬士革玫瑰(保濕,滋潤)、玫瑰草(保濕)、葯鼠尾草(不是普通的鼠尾草,這個起到的是強效抗氧化作用)、洋甘菊(鎮靜、消炎)、野胡蘿卜(收斂)、胡椒(提神(>_<)被這個成分踩到笑點了)
當然每種產品都有缺點,這個如果一定要說點負面的話,可能就是加了色素挺不招人待見,但是考慮到前面的成分如此令人心生喜悅,我也就原諒了最後那個色素了,大塊頭在味道上已經不招人愛了,想加點顏色賣個萌,我們就善良的表示一下體諒吧。至於那個三乙醇胺,它單看是個刺激成分,可是放在這里只是個緩沖劑,中和PH值的罷了,不必大驚小怪的,沒有這樣的東西存在來調整PH值,那它才真的要變成刺激性產品了。
最後,哲理這個潔面,啊,這么大一。。。。。。一桶╮( ̄▽ ̄")╭我想我用半年都沒問題了,作為一個整日浸淫在「有大包裝絕不買小包裝有院裝絕不訂客裝」指導方針中的小農意識極其嚴重的青年婦女,我表示,這個價格還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劃算的,但是同樣,做為一個用東西速度超慢中樣都能當正裝的速度來用的死費勁星人,我表示……好TM發愁啊看著這一瓶子潔。面。乳。o(TヘTo)

㈤ 世界三大哲學系是哪三大

1、中國哲學

「哲學」一詞源於古希臘文,由「愛」和「智慧」兩個單片語成。由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首先使用。後來,哲學一詞在世界各國得到廣泛的認同和使用。

漢語里的「哲學」一詞出自日本學者西周在《百一新論》中的對「philosophy」的翻譯,直到1902年中國人才在《新民叢報》的一篇文章里將「哲學」一詞以回溯的方式應用於中國思想。1950年代起,中國的學術研究受前蘇聯影響,對思想史的研究,都套用「哲學」一詞。

」哲學「是研究人類的思想和對社會、萬物、宇宙的認知的社會意識形態注重啟迪智慧,引起人思維上的升華。

西方注重實踐,因此產生了近代物理學,並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國注重思想,因此產生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哲學。

2、西方哲學

西方哲學(Western Philosophy)屬於哲學(Phil)的一個分支,古希臘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是歐洲乃至西方哲學的故鄉。古希臘哲學的最早流派米利都學派約產生於公元前7或前6世紀,在此之前,古希臘哲學也有一個漫長的孕育時期。

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古希臘哲學的前提是古希臘神話。古希臘神話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傳說兩部分。在最古老的神話中,講到了天地的開辟、眾神的誕生、人類的起源等。在古希臘人的想像中,神具有人的形象和人的感情。

神和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是永生不死的,他們比人更高大、更有力量,而且主宰著人間的禍福和命運。奧林匹斯山的12個主要的神實際上就是自然力的化身。

3、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已具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印度哲學的發展可分為三個基本時期:

古代時期(從公元前第一千年初到公元頭幾個世紀)、中世紀時期(中世紀早期,10—12世紀和中世紀晚期,17—18世紀)、近代(包括現代)。

印度哲學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提出和探討了很多問題:

世界的起源和發展、物質和精神的本源、靈魂和肉體的關系、物質運動的形式、時空的實在性、人類認識的能力和途徑、思維的辯證發展、語言邏輯與實在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解決社會苦難的方法等,內容十分豐富,對世界影響巨大。

(5)自然哲理英國價格擴展閱讀:

印度哲學的特點:

1、印度哲學的大部分體系都是以古代的吠陀經典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或者以它為理論指導,或者是以它為理論出發點。

2、印度思想不滿足於單純的解釋世界,不滿足於為認知而認知,它們都帶有一種強烈的實用主義傾向:希望能夠為人民提供一種正確的人生指南和獲得解脫之道。

3、印度哲學家都輕視純粹的理性認知,他們強調「真理存在於理性之外」,真理是不可言說的,只有通過直覺才能把握真理。

4、印度哲學家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他們的那種氣度非凡的寬容性。

5、印度哲學傾向於鄙視塵世生活和超越現實人生。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中國哲學

網路-西方哲學

網路-印度哲學

㈥ mackintosh-philosophy中文名稱

MACKINTOSH PHILOSOPHY是英國代表性老字型大小品牌MACKINTOSH 的二線品牌。在繼承一流的製作工藝和古典時代風格的基礎上,融入現代風格,發展成為完整的時裝品牌。
據查暫時沒有中文名字

㈦ 英國的Master of Philosophy學位是什麼學位和國內的Master of Arts有什麼區別

1、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哲學碩士,是攻讀PhD(哲學博士)期間,因為研究進度不達標、考核不合格或其他原因中途肄業而被頒發的學位。表明該學生接受了PhD的訓練,但是沒有達到PhD的水平。

MPhil也可以作為獨立的學位申請。在這種情況下,順利讀完MPhil的學生可以直接跳入PhD的最後一年,如果研究出色則直接授予PhD學位。

2、Master of Arts (MA) 文學碩士,泛指藝術,人文等相關學科碩士學位。

主要區別:

1、碩士類型不同:

(1)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哲學碩士,屬於研究型碩士(postgraate research (PGR) programs)。

(2)Master of Arts (MA) 文學碩士,屬於授課型碩士taught postgraate (PGT) courses

2、攻讀年限不同:

(1)攻讀Master of Philosophy(MPhil)哲學碩士需要兩年時間。

(2)、攻讀Master of Arts (MA) 文學碩士僅需一年時間。

(7)自然哲理英國價格擴展閱讀:

英國一年制碩士:

英國一年制碩士是指英國的一年碩士制度,英國的碩士分兩種,一種是授課式(Taught master』s),一種是研究式(Research master』s)

要給大家介紹一下英國的Postgraate certificate courses (PgCert) 和Postgraate diploma courses(PgDip),前者就是大家所知的研究生,歸國後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國外學歷學位認證,獲得碩士學位。

後者是研究生文憑,通常為期為9個月,包括碩士課程的授課內容,但不包括期末論文,中國教育部不予進行學歷認證,但有些文憑課程結束後可轉為碩士學位課程,需要一些條件(比如完成論文)。

授課型碩士一般學制在一年之內(當然也有例外,比如EXTER有九個月的課程,部分學校的部分專業有兩年的課程比如UAL),包括課堂講授,專題討論,考試及連續性評估。該學位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而是為學生步入職場做准備。

與此相對,研究型碩士一般是兩年,為那些已具有學士學位,想發展自己科研能力的學生提供機會,學生通常在一位導師的指導下,自己選定研究課題並開展研究,因些獨立鑽研能力對於攻讀研究式課程的同學非常重要。

這兩種碩士的區別其實從字面就可以看出。授課式碩士授予的學位一般是MA,Msc,LLM, MEng等,而研究型碩士的學位一般為MPhil或者MRes。

㈧ 在西方,Philosophy Doctorate(哲學博士)包含工學博士嗎

不包含,工程科學的博士畢業生有特別的學銜,常稱為工程學博士 (D. Eng.)。

哲學博士的擁有人並不一定修讀「哲學」。所謂哲學博士,是指擁有人對其知識范疇的理論、內容及發展等都具有相當的認識,能獨立進行研究,並在該范疇內對學術界有所建樹。因此,哲學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學科的博士畢業生。

惟部分學科的博士畢業生通常有特別的學銜,例如工程科學的博士畢業生常稱為工程學博士 (D. Eng.), 教育學的博士畢業生常稱為教育博士(Ed.D) 等。

較特別的是法律博士 (Doctor of Jurispredence/Juris Doctor, J.D.) 通常是已擁有其他學科學士學位的法學學生的基本學位而並非高級學銜。

另外,文學博士(Doctor of Letters, D. Litt.)通常屬於榮譽性質,擁有人通常是已擁有另一個博士學位的學者。


(8)自然哲理英國價格擴展閱讀:

在大部分情況下,入讀博士課程者須先獲得碩士資歷。然而,部分成績突出的學士學位持有人亦可直接入讀博士課程。學界近年興起一種新的「碩博連讀」課程,學士畢業生可直接入讀這類課程,在課程初段合格後可先取碩士學位,並在此後直接繼續攻讀博士課程。

從西方學術史看,科學是哲學的衍生物。後來,科學獨立為與哲學並行的學科。科學與哲學有互動關系。科學產生知識,哲學產生思想。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現代西方哲學中有科學哲學,是專門研究有關科學的理論。

這種理論研究了科學的歷史,為科學總結了許多理論模型,但這也只是解釋了科學,並不是可以指導科學。哲學是人類了解世界的一種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來的一門學問。

參考資料:網路-哲學博士

㈨ 護膚品自然哲理在英國哪有賣(給個具體地址)

您好,


您可以在官網直接購買,只要網上搜索關鍵詞就行。官網上也能找到零售店地址。

一下列的是在倫敦的。

㈩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怎麼樣

翻譯這些詞條是我們曾經的作業,發出來。本來應該發到「筆記」裡面去,但是不記得頁碼了——大二寫作業是多麼的不嚴謹啊! ----------- 伊曼努爾·康德(1724.4.22~1804)德國哲學家,批判哲學的創始人。康德出生於東普魯士的哥尼斯堡K02nigberg(現加里寧格勒),並在那裡接受了教育,他的父親是一位馬具商。大學畢業後數年,他擔任家庭教師;1755年他獲得碩士學位之後,開始作為無薪講師教授很多課程。康德早年的作品涉及物理與天文學:他的《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Allegemeine Naturgeschichte und Theorie der Himmels,1775,中譯為《宇宙發展史概論》,提出了星雲假說、天王星存在,討論了宇宙形成過程和外星智慧生命)預言了天王星的存在,這在1881年被赫歇耳證實。1770年他被任命為哥尼斯堡大學的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在那之後他進入了他最偉大的「批判時期」。他的生活規律得幾近滑稽:他從未離開過哥尼斯堡,也從未結婚。 萊布尼茨在很大程度上是康德的理論基礎來源,沃爾夫提煉了萊布尼茨的思想,將之結構化、公正化、系統化。沃爾夫相信人可以先天的認識到充足理由律(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和因此而建立的形而上學,雖然這種知識的性質曾被克魯修斯等人置疑。然而,普遍的觀點是「直覺」("intuition")使我們可以得到知識,而「直覺」由上帝確保,所以一切都沒什麼問題。(Descartes的觀點。他先是懷疑一切外部知識,但後來又發現心靈中有一個清楚明白的觀念,就是上帝。能造成這個觀念的原因肯定外在於我的心靈,所以上帝是實存的。既然上帝是實存的,那麼世界的真實性由此得到了保證。直觀的可靠性由上帝得到了保證。The security of intuition is justified by God.)在康德前批判時期作品《視靈者之夢》(Tr01ume eines Geisterseher,1766)(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部)中,康德認為克魯修斯和沃爾夫的思辯是無中生有的,就像史威登堡(Swedenborg)所作的精神幻想一樣。 批判哲學的第一步是《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De Mundi Sensibilis atque Intelligibilis Forma et Principiis,1770 )——他的學位答辯論文。在這里,康德第一次提出了這個觀點,即我們能具有對時間和空間的先天知識,只是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心靈施加在經驗上的形式(見「哥白尼革命」詞條)。「空間是一個心靈自然本性的永恆法則流溢出來的先驗圖式,為了將一切被感知到的外部事物調和一致。」《論文》宣布了他在接下來的十年中將要研究的問題:空間和時間的先驗圖式的主觀根源,以及由其(主觀根源)造成的作為其本身的事物(物自身)和對我們顯現的事物的區別,和經驗與思考的區分。 《純粹理性批判》(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1781[A Edition, B Edition在1787年出版])將這幾個問題延伸至思考中使用到的所有范疇。它的目標是「劃定理性有效性的范圍,免除它所有無根據的要求,不使用專制的判定,而是通過它自身永恆不變的法則來做到這一點。」(第一版序言)為了回答它的指導問題(先天綜合判斷的知識如何可能?),這部作品的第一部分(從經驗中)分離出來了合法的范疇並予之以「先驗演繹」,表明經驗如果沒有它們(合法范疇)便不可能,從而確保它們客觀的合適性。康德重大步驟之一是指出了意識的統一預設了經驗的次序性,經驗通過與普遍必然法則相一致的方式相聯系。(先驗統覺。康德的「我思」Ich denke,區別於Descartes的Cogito[cogitare的第一人稱,經驗性質的「我思」],是一種先天的能力,一種形式能力,使我所做的事情統一在一起,一種形式上的統一。)正是這一部分成為了他試圖作出的對休謨留下的懷疑主義的歸納問題和因果關系的主觀性問題的回應。(康德的名言是:休謨將他從獨斷論的迷夢中驚醒。他在《未來形而上學導論》中這樣說,但實際上第一批判中休謨的影響微乎其微。)在確立了理性合適的權威和根源之後,在第一批判中叫做《先驗辯證論》的部分中,康德轉而開始研究理性在何處超出了限制,產生了為自然自身建立規則的獨斷形而上學,和時間和空間獨立秩序的建構和關於上帝的可知性。 第一批判是對隨後引起他關注的實踐理性的一個准備。在為批判哲學打好基礎後,他寫了《道德形而上學原理》(Grundlegung zur Metaphysik der Sitten,1785)和《實踐理性批判》(Kritik der praktischen Vernunft,1788)。康德說:「有兩樣東西,我們越是經常的努力反思它們,它們就越能在我們心中激起不斷滋長的贊美和敬畏之情:頭頂的燦爛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第二批判的「結論」。同樣的說法可見於克里索斯托[聖金口若望]和聖經詩篇第十九首。)他的倫理學建立在一個毫不妥協的探索上:探索一個道德的最高原理,一個具有理性權威的原理,統領而不是屈從於感情,對一切理性物有約束作用。每個行動都來源於一些主觀的原則或准則,而一個個體的道德價值完全取決於他行動的准則是否出於對道德律的尊重和遵守絕對命令的責任感。康德自己的檢驗清單中禁止以下行為:撒謊、自殺、反對現行政體的革命、自慰和把自己的頭發賣給假發製造者。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把康德的倫理學和他的路德宗信仰母體上分離開來一直是有爭議的。康德在道德價值方面所作的規定,因為他對責任感給予的關注,常常會顯得是在貶低通常意義上的人的美德,如樂善好施。但評論家們一直在嘗試去理解嚴格而苛刻的尊重律令的倫理學之後那個更加人道的康德。他的倫理學體系的其他成分包括自律和自我立法的能力與自由的聯系,和為了實踐所需去思考一個維持道德秩序的公正的上帝。 第三批判,《判斷力批判》(Kritik der Unteilskraft,1790)遇到了想讓美的判斷具有客觀性的困難,因為這樣的判斷並不依照一個定律,而是根據它所引起的主體性的愉悅感。康德將我們要求與他人達成一致的權利與天性的目的論或目標導向思想聯系起來,後者與當時的浪漫主義思想相一致,並得到了康德的充分論證。康德對於形而上學基礎和知識的關注並未消減,在這段時間他也寫了《自然科學的形而上學基礎》(Metaphysische Anfangsgründe der Naturwissenschaft,1786)。這部作品討論運動、物質和質量的性質,並表達了對一種場的理論的支持,該理論在十九世紀的物理學中很有影響力。之後的作品有《論理性范圍內的信仰》(Die Religion innerhalb der Grenzen der blo08en Vernunft,1793),這部作品讓康德因抵制普魯士弗雷德里克·威廉二世的宗教審查而陷入麻煩之中,《永久和平論》(Zum ewigen Frieden,1795);《道德形而上學》(Die Metaphysik der Sitten,1797,常被分為兩部分:《權利形而上學原理》和《道德形而上學原理》)。 閱讀康德是一件出名的難事,他對繁瑣的系統化和晦澀的術語的偏愛使之難上加難。但除去這個不談,他無疑被公認為近三百年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對統治十八世紀的感覺經驗主義作了決定性的打破,但又沒有退回一種站不住腳的理性主義。當大家拒絕了他對先天的信心和他唯心主義的體系時,說全部現代認識論、形而上學甚至倫理學都受到他的建樹的影響,並不為過。 ------------------------ 黑格爾,格奧爾格·威廉·弗雷德里希(1770~1831)德國哲學家。他生於斯圖加特,在圖賓根上大學,在那裡他的同學包括謝林和詩人荷爾德林。在做了一段時間的家庭教師以後,他在1801年憑《論行星軌道》一文(對這篇文章最後一章的誤解使得有人錯誤地認為黑格爾自認為可以先天的證明太陽系有七大行星)取得教師資格證以後,他以無薪哲學講師的身分前往耶拿。在耶拿他與謝林一起進行《哲學評論雜志》的編輯工作,他為這本雜志寫了很多文章,這期間他寫作了自己的第一部主要著作——《精神現象學》。1805年,他被提升為大學教授,但隨後即因為拿破崙戰爭被迫離開耶拿,成為了一份報紙的編輯,從1807年開始在紐倫堡文科中學任校長。在這期間他出版了兩卷本的《邏輯學》。1816年,他成為了海德堡大學的哲學教授,在那裡他寫出了《哲學科學網路全書綱要》。兩年之後,他接任費希特的柏林大學教授職位,從此進入了他最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時期。他的《法哲學原理》在1821年出版,很多學生上課的筆記也被收集成冊。黑格爾著作的權威版本(斯圖加特,1927~30)有二十卷之多。黑格爾使得很多外國學生慕名來到柏林大學,並對19世紀德國哲學產生了無可比擬的影響。他的哲學也很大的影響了馬克思、恩格斯和英國的絕對唯心主義,雖然他在英美哲學的名聲時有貶抑,他仍然是很多思想家的關注焦點。 黑格爾的體系——或曰世界觀——的奠基石是自由的概念。在這里,自由不是被理解為簡單的去滿足某些特殊偏好的特權,而是一種具有活生生的自我意識並完全合乎理性組織的社會共同體和國家所具有的一種很難得到的條件(這種自由,並不是像波普等人指控的那樣,是一種極權主義的辯護或「強權即真理」的教條,因為黑格爾要求一種符合非常嚴格的條件的理性的國家,包括它全體公民的理性意識的認同)。令人驚訝的是,黑格爾認為歷史可以被看成是向自由的進展:在這里黑格爾按照他那個時代的精神,表達了一種對進步和歷史目的的信心,而不是把歷史看成是變化多端的隨意性;但是這種觀點也順帶的為所有社會和政治運動提供了一種危險的令人沉醉的典範,使他們可以自以為站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對黑格爾來說,只有一種合適的知識論需要這樣的進步。黑格爾很欣賞懷疑論,認為其是一種崇敬理性自由的運動。但由於他自己的哲學起始於康德對懷疑主義的回應開始,他在《精神現象學》一書中圖示了意識的所有可能性發展,一直發展到這一刻才停止了,即對於現象的自覺意識出現了,對於實在自身的自覺意識也出現了,實在自身不僅僅與對於絕對的知識相同一而且與「精神」認識到自己的精神活動相同一。雖然這種被欲求的目標含混不清,《精神現象學》包含了非常精彩的關於自我意識的精微本性的分析,尤其是它對他人的認同的依賴性。這樣一來,單獨的「心靈」相對於眾多心靈的浮現就要被自我意識的社會性所證明。黑格爾認為,要在我自己的眼中擁有價值,我必須先在別人的眼中獲得價值,有一種說法是,這種觀點形成了他之後的社會哲學的基礎。除了他的社會哲學和政治哲學以外,黑格爾留給我們的另一個重要思想就是他關於邏輯的構想。黑格爾對於邏輯的態度是很復雜的,一方面是歷史,另一個與之相恆的方面是思想或精神,這意味著世界的不和諧或「矛盾」是思想的矛盾的例證。對於現實的事物也有可能包含矛盾,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使得矛盾成為真實,在這一點上黑格爾的態度是很多爭論的話題。 -------------------- 尼采(1844~1900)弗雷德里希 出生於普魯士。他出生後四年,他做路德宗牧師的父親死於精神錯亂,於是尼採的童年是與他的母親、妹妹、祖母和兩個終身未嫁的姑母一起度過的。1858年他進入了寄宿學校。此後,盡管身體很差,他還是進入了波恩大學學習神學和古典語文學,後轉至萊比錫大學,在那裡他受到康德、叔本華和作曲家瓦格納的影響。1868年他因病提前結束了在軍隊的一年服役,但他過人的才智使他在1869年被任命為巴塞爾大學語文學研究教授,盡管那時他只有24歲,且沒有通常要求的正式的資格認證(萊比錫大學免去考試和論文而愉快的授予他博士學位)。尼採的第一部著作《從音樂精神中的悲劇的誕生》(1872,英譯作《悲劇的誕生》)提出了希臘生活和思想中著名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之分。這本書還是對叔本華的佛教式的安命順從的一個挑戰,因為創造出對於酒神式驚狂的日神式回應不是冷漠而被動的,而是積極主動並具有英雄氣概的。尼采接下來的著作是寫於1873到1876年的四篇「不合時宜的思考」(分別為《懺悔者和作家大衛·施特勞斯》《歷史對於人生的利弊》《教育家叔本華》《瓦格納在拜羅伊特》)。這其中的最後一個尤為重要,因為它標志著尼采與作曲家瓦格納的關系破裂。這部分是因為瓦格納的民族主義和反猶主義,部分是因為尼采認為歌劇《帕西法》中充斥著沉悶的基督教色彩,部分也是因為瓦格納不滿尼采對法國啟蒙運動的不認真的態度。1879年,尼采因長期身體不適辭去大學教職,靠一小筆退休金生活並將餘生全部用來寫作。《人的,太人的》(1878~80)是這些格言是著作中的第一部,其後有《混合的意見與格言》(1879),《漫遊者和他的影子》(1880)。《朝霞:道德偏見之反思》(1881)和《快樂的知識》(1882)開始探索自我、統治、理性和權力的關系和追逐權力的那位苦行者和殉道者的自我否定提供真正力量的無意識奮斗的顯露。這段時間中,尼采與盧·莎樂美的關系緊張,《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是這個感情危機的恢復的信號。這部作品經常被視為尼採的代表作。其後還有《超越善惡》(1887,亦作《善惡之彼岸》)、《道德的譜系》(1887)和其它一些次要的作品。1889年,尼採在都靈的街上看到一匹馬被鞭打,不堪忍受而精神崩潰,在臨床診斷的精神病中度過餘生。基本上大家都贊同的是,在尼采死前的幾年和他死後的時間中,他的妹妹見監護人和護士,伊麗莎白·福斯特·尼采攪亂了尼采對德國理性生活影響的渠道。 在對19世紀的道德風氣(和其中殘留到現代的那些部分)的批判中,尼採的洞察和力量無人能及。他對無意識動機的探索促使弗洛伊德。眾所周知,尼采強調「權力意志」作為人性的基礎,當它被拒絕時的那種「怨恨」作為行動的基礎,依靠這種怨恨的宗教——如基督教——則使人性腐化墮落。可以逃脫這些的強有力的人類——「超人」——並不是日後法西斯主義的「金發野獸」,而是主宰了激情的人,從無意識的洪流中振作出來,在性格中有著創造的能力。尼採的自由精神通過對永恆輪回的積極態度中認出它們自己。他經常描繪有創造力的藝術家而不是軍事家來作為「超人」的典範,但令人不安的是他似乎無法譴責對別人施加強制力量的那些沒在籠子里關著的野獸。尼采不斷表現得對女人的厭惡對這個問題並無幫助,雖然在這方面他的層次豐富和充滿諷刺的作品種的表述不常是直截了當的。同樣的,他作品中的反猶主義也和以下元素取得了平衡:即同等強烈的對反猶主義的指責,和同等甚或更強的對那一時代的德國文化特徵的厭惡。 尼采對現在的影響不僅因為它對意志的頌揚,更是因為他對於現實性和事實的觀念的懷疑主義。特別是他提前宣告了後現代主義的許多核心宗旨:將世界看作「文本」的審美態度;對事實的拒絕;對本質的拒絕;對解釋的多樣性和碎片化的自我的贊揚;以及對理性的貶低和對政治的討論。這一切都有待在20世紀末被重新發現。尼採在作為文學家方面也使他的後來者難望項背,他的視角主義也在他常使用的文學技巧中取得共鳴,這些技巧有:幽默、反諷、誇張、格言、韻文、對話和戲仿。 ----------------------------- 海德格爾,馬丁(1889~1976) 德國存在主義者和社會批評家。海德格爾也許是20世紀最不合群的哲學家,他是許多(「大陸」)哲學家的公認的領導者和核心人物,對於其他(「分析的」)的思想家來說,他要麼是作為無意義的形而上學的一個典型代表,要麼是作為一個納粹主義的辯護者。海德格爾出生於巴登,在弗萊堡大學接受教育並受到胡塞爾的現象學傳統影響。1915年他開始在弗萊堡大學作無薪講師,1923年起在馬堡大學任教授,1928起在弗萊堡大學任教授。他最重要的著作《存在與時間》(1927,英譯本1962)為日後他所有著作中一直在探討的存在問題准備了空間。現代人失去了存在的「切近和遮蔽」;在世界中我們不再像原始人那樣像在熟悉的家中;再沒有真理被揭示出來;思想與存在分離,只有極少數有特權的的思想有希望可以重新把握住存在的統一。這些之中的許多主題,尤其是對於逃離形而上學回歸到與獨立自然的真正的共存的可能性,是德國浪漫主義常常提到的東西,但是海德格爾用一種重新抓住了20世紀的想像的辦法重新探討了它們。雖然亞里士多德使得關於存在的科學成為質詢的頂點和形而上學的恰當主題,關於存在的討論還是同樣的有些困難,所以有效的取代它的便是人們對於以下問題的自己的意識:即他們在世界中的位置,或者世界對於他們來說是什麼(他們的「此在」),這在後來就成為了主題。因此自由、在世界中的存在、不真實、憂懼、罪惡和命運都成為了主要的話題。然而,在它們成為存在主義的主要話題之前,它們都已經有了更加險惡的政治上的具體化:1933年海德格爾成為了弗萊堡大學的校長,他備受爭議的校長就職演說《大學在新帝國中的角色》呼籲德國在納粹黨的引領下,使自己成為第一個具有存在的力量的帝國。 在他後期著作中,海德格爾更加傾向於宿命論的歷史觀,有些時候他被看作是狄爾泰傳統的繼承人。海德格爾的持續影響至少在一部分上要歸於他對現代性和民主制度的批判,他將其與對於獨立於人類賦予之用途的自然的缺乏尊重聯系在一起。然而,他也被贊為實用主義的一員(尤其被羅蒂),還有更多的法國知識分子將它作為政治左翼的提倡者。當他寫道:「從形而上學角度來看,俄國和美國是相同的;同樣沉悶的科技狂熱,和同樣對於常人的無限制的組織化」(《形而上學導論》,1953),很容易忘記他對工業時代的大眾文化的輕蔑是來源於一種民族主義和保守的精英主義,而不是來自左翼或者平等主義的假象。 ------------------- 先天/後天 命題之間的一種區分。如果一個命題可以不通過現實世界中事件的詳細經過的經驗而被知道,它就是被先天的知道的。然而,有時候為了獲知一個先天命題中涉及的概念,也允許有一些經驗的成分在其中。如果一個命題不可先天的獲知,那麼它就是後天的。這個區分構成了認識論的基礎問題之一。先天命題這個范疇有非常大的爭議性,因為純粹的思維在沒有經驗的幫助下如何能夠產生知識是非常不明確的,而且經驗主義一直否認它有這種能力也是一個必須被考慮到的方面。和它似乎有關的兩大領域是邏輯學和數學。所以經驗主義者一般都在嘗試證明,它們要麼不是真實的有實質性的知識領域,要麼就是除去表面現象我們對這兩個領域的知識其實還是依賴於經驗的。前一條線索嘗試證明一切先天命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麼是微不足道的,要麼是分析的,要麼就只是符號問題或者語言慣例。而後一種方式與奎因有很大關系,他否認任何在被傳統認為是先天的命題和其他那些我們的整體世界觀中的牢固確立的信念之間的有意義的區別。(即「被傳統認為是先天的命題」就是「那些我們的整體世界觀中的牢固確立的信念」。邏輯命題構成了我們世界觀的一個基點。) 另外一個具有爭議性的范疇是先天概念,它是不能「來源於」經驗的概念,但是卻在任何有關於世界的思想中被預設:時間、實體、因果關系、數和自我都是這一類概念中的一部分。對這種概念的需求,和由它們所生發的客觀先天知識的性質,是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的中心議題。 ----------------------- 異化黑格爾、費爾巴哈和馬克思的哲學著作中一個關鍵的概念,在其後受唯心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的著作中也是如此。異化(德語Entfremng)意為某事物從另一事物上分離開來或變得陌生:當我無法理解或接受我自己時,我即是自我異化了的;當思想不能充分的反映實在時,它便與實在發生了異化;當我的慾望不真正是我自己的,而是從外而來並攻擊我時,我便與慾望發生了異化;我的勞動產品成為商品時,我便與它們發生了異化;如果我感到被社會所控,而不是作為社會單元的一分子參與創造它,我便與社會異化了。在黑格爾那裡,趨向絕對的過程是自我意識的成長,其本身即是一個「去異化」的過程,在那裡被分離的和被錯誤的對象化的通過自我創造和自我意識而重獲統一(雖然有限思維作為這種成長的手段在活動和在它們的物質和社會產品的對象化中自我異化)。在費爾巴哈那裡,正相反,絕對唯心主義者加在黑格爾主義的「異化」概念上的裝飾品被拋棄了。這個概念被自我異化所代替,即一個即將被我們自己的活動和產品和自我意識的恰當關系所克服的狀態。馬克思對這個詞的使用,被認為是前後期不甚一致的,他在早期是一個黑格爾主義者。但是無疑,他一直將這個概念與以下觀點相聯系:即只要社會的共產主義轉型尚未發生,人性就必然自我異化。見anomie(社會道德淪喪)、authenticity(真實性)、Dasein(定在)、false consciousness(虛假意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