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自在語錄
Ⅰ 觀音菩薩有哪些經典名言
在佛教各種來菩薩像中源,觀音菩薩像的種形象眾多,大概與觀音有各種化身的說法有關。一般來說,當他作為『西方三尊」之一,與大勢至菩薩一起隨侍於阿彌陀佛像身邊時,這時的觀音菩薩頭戴寶冠,冠上有化阿彌陀佛像,其它形相及衣物裝飾則與別的菩薩像沒有顯著差別。
四觀音:如意觀音,右手持如意,象徵事事如意,立於蓮花上,安定人心。
持蓮觀音,兩手持蓮莖,內心世界園覺無礙,遠離慾望。
合掌觀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觀音合掌微笑敬禮,耐心傾聽,尊重他人
持經觀音,即聲聞觀音,聲聞是聞佛音教導而開悟,以其大願,引導眾生開大智慧。
密宗有:
十一面觀音、四臂觀音、六觀音、三十三觀音、提籃觀音、送子觀音、有馬頭觀音等
Ⅱ 佛語人生經典語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拓展資料:
佛語:佛之言說,與佛說、金口等同義。
依北本涅盤經卷三十五載,佛之所說有隨自意語、隨他意語、隨自他意語之三語。佛語法門經以無身無身行、無口無口行、無意無意行、非行非非行、非謗非不謗、不生不起、無想無處、無往無沒、非寂非行等為佛語。又佛教之專門語,亦稱為佛語。(長阿含卷十二清凈經、觀經疏散善義)
【經典佛語】
1.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與其說是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3.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
5.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學佛是對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給別人看的。
8.福報不夠的人,就會常常聽到是非;福報夠的人,從來就沒聽到過是非。
9.修行是點滴的工夫。
10.在順境中修行,永遠不能成佛。
11.你永遠要感謝給你逆境的眾生。
12.你隨時要認命,因為你是人。
13.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14.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的。
15.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恆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恆的。
16.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17.今日的執著,會造成通曉的後悔。
18.你可以擁有愛,但不要執著,因為分離是必然的。
19.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一定會後悔的地方上。
20.你什麼時候放下,什麼時候就沒有煩惱。
參考資料:網路-佛語
Ⅲ 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典語錄!拜託惹大家!
心經全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盤。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你要找的是不是「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一段語錄。
Ⅳ 佛經典語錄
下面是一些佛教的經典語錄:1,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內恰恰無。2,天上天容下,唯我獨尊,自觀自在,守本真心。3, 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4,眾生由其不達一真法界,只認識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別執著之病。5,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謂絕對沒有。6,眾生念念在虛妄之相上分別執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於妄相而起念也;或難知是假,任復念念不停,使虛妄相於心紛擾,故名曰妄念,言其虛妄之相隨念而起也。7,根身器界一切鏡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計較,徒增煩惱。8,一切處無心是凈;得凈之時不得作凈想,名無凈;得無凈時,亦不得作無凈想,是無無凈。(無凈無無凈,即是畢竟凈。)9,與外不染色聲等,與內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為證;得證之時不得作證想,名無證;得無證時,亦不得作無證想,是名無無證。(無證無無證,是名畢竟證。)10,若起精進心,是妄精進;若能心不妄,精進無有涯。
Ⅳ 贊揚觀世音菩薩的語句
1、觀世音學數,十二大誓誓深,苦海苦,救苦之聲,無寺不顯。
2、菩薩是聰明的和回困難的獎勵,清答潔和庄嚴的和艱巨的修復,32應該在塵殿,數億人改變閻浮,花蜜的瓶子是經常灑,白楊樹枝的手不是秋天,1000年應該祈求1000年,經常作為一個痛苦程度的船。
3、摩訶大菩提心燈也是如此;進入一切眾生的心中,百萬億都說不出,所有的煩惱,各種黑暗的障礙,都能擺脫。
4、最困難的事情是在艱難和流離中保持寬容和平靜的微笑;最可貴的是,在風雨中披散,也能保護人。
5、如果有這樣清凈的人,便是第一心菩薩。
6、觀音菩薩、文殊菩薩、藏王菩薩都是古代的佛,但他們是為了眾生而獻上菩薩的。
7、寺里的佛菩薩,都低著眼睛,因為他們不願見眾生,見眾生,見苦難,他們忍受不了,要出來拯救世界。
Ⅵ 有關觀音的名言名句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是回諸法空相,不生答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6)觀自在語錄擴展閱讀:
觀世音菩薩,佛教菩薩名,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新譯「觀自在」「觀世自在」,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西方三聖」之一。
佛教認為觀世音菩薩為大慈大悲的菩薩,遇難眾生只要誦念其名號,「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拯救解脫,故名。曾因唐代避諱太宗李世民名,去「世」字,略稱「觀音」。
Ⅶ 關於觀音菩薩的詩句
1、詠柳 唐代:韓偓
褭雨拖風不自持,全身無力向人垂。
玉纖折得遙相贈,便似觀音手裡時。
譯文
系著雨拖著風的柳樹難以保持自己的形態,全身無力,向人傾垂。把這纖細如玉的柳枝折下贈給在遠方的人,它就像觀音手裡玉凈瓶中的柳枝一樣珍貴。
2、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宋代:蘇軾
蠶欲老,麥半黃,前山後山雨浪浪。
農夫輟耒女廢筐,白衣仙人在高堂。
譯文
夏蠶快要老去,麥子已經半黃,山前山後大雨如注濺濺作響。農夫停止耕作農女無法採桑,白衣仙人空自坐在高堂。
3、葉居士施直裰求頌 宋代:釋慧空
廣南葉順居士,施我褐紬直裰。比之七斤布衫,這個猶難提掇。
天寒雪落便披,日暖風和即脫。脫著畢竟是誰,慚愧觀音菩薩。
(7)觀自在語錄擴展閱讀: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此詩作於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正是王安石大行新法的時候。蘇軾對新法取保守態度,對新法的弊端強烈不滿,對官吏漠視百姓深為痛恨,對人民的生活疾苦十分關注,因而常在詩中諷世論政,希望「有補於國」。
作者在杭任職兩年多,見到當地百姓一直受著水旱蝗災的嚴重侵害,而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如泥塑木雕的神像一樣,受著百姓供養,卻對造成夏收時節男廢耕女廢織的水澇災情毫不關心,有感創作此詩。
Ⅷ 金剛經禪語錄金剛經經典禪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佛家禪語: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虛空無掛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睹人青眼少,問路白雲頭。
佛家禪語:記住家和萬事興,無須終日口不停;愛護家庭如愛己,不妨坦白與忠誠;一點笑容最可愛,家裡立時見光明;忍耐任由風雨過守得雲開見月明
佛家禪語:「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小魚被熊捕到,求其放生,並稱幾年後自動送上門,熊說它不會為大而無望的機會拋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過著現在才是擁有人生
佛家禪語:眾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荊棘,手被劃破。禪師:荊棘習慣依附別物,你卻依附它,當然自討苦吃,別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禪語: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會覺得痛苦,何不把苦當磨練?
佛家禪語:一僧得意的對獨園和尚說:心、佛、眾生皆空,無悟、無施、無受。獨園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獨園:一切皆空,哪來如此大火?
佛家禪語:《傳心頌》: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佛家禪語:貪淫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死,除三得道。《法句經》釋義:貪婪淫亂使人衰老,憤怒使人患病,痴迷會奪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諦
佛家禪語:禪師講經:大鳥怕小鳥從窩里掉下來,每天都把窩移低一點,災難也因此發生,人們把小鳥都捉走了。過度的溺愛是害不是愛。
佛家禪語:慧者須臾頃,親近於智人,能速解達摩,如第三者嘗湯味。愚人不覺知,與自仇敵行;造作諸惡業,受定眾苦果。
佛家禪語:恐懼不會產生智慧,只有恬靜的心境才會盛開智慧的蓮花。私慾使人患得患失,私慾使人身不由己。
佛家禪語:蓮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飄四海,一生若能服務於大眾,那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種罪過。
佛家禪語:1、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2、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佛家禪語:一佛名為「大無畏」,其渡人也,曰「施無畏」。無畏有五,曰:無死畏,無惡名畏,無不活畏,無惡道畏,乃至無大眾威德畏。
佛家禪語: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恆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麼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佛家禪語: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佛家禪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安定,環境優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捨,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佛家禪語:問:心是什麼?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佛家禪語:《頌投子答月圓未圓》:圓缺曾伸問老翁,石龜銜子引清風。咋朝木馬潭中過,踏出金烏半夜紅。--投子義青。
佛家禪語:禪有四行:有求皆苦,無求乃樂,打破執著,是「無所求行」,讓自己從苦海解脫出來,用法凈之理作指導,是「稱法行」。
佛家禪語:僧人:雁過長空,影沉寒水,雁無遺蹤之意,水無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禪意?禪師:蘆花兩岸雪,江水一天秋。
阿彌陀佛
Ⅸ 菩薩保佑的語句
1、我拜龍頭觀音,願你一生無憂;我拜圓光觀音,願你一生無難;我拜楊柳觀音,願內你一生無災;我拜水月觀音,容願你一生富貴;我拜蓮卧觀音,願你一生安康。
2、觀音出家月,願觀音的楊柳枝拂去你的一切苦難,讓你一生離苦得樂;觀音的甘露沐浴你的心靈,願你心如止水無憂愁;祝你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