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屏古文勵志
古文中勵志的經典句子有:
1、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3、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軾《望江南·超然台作》
4、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李賀《南園十三首·其五》
5、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黃櫱禪師《上堂開示頌》
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7、嗚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陸游《金錯刀行》
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9、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杜荀鶴《小松》
10、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1、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勸學詩》
13、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鄭燮《竹石》
14、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6、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國殤》
1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1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
19、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戴叔倫《塞上曲二首·其二》
20、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Ⅱ 求勵志鎖屏!!!!字糊的不要
魔秀桌面
Ⅲ 求一句霸氣十足的古文勵志文字
淡泊以抄明志,寧靜以致遠。
十年寒窗百日苦練何人健步登金榜;
一腔熱血萬丈豪情我輩英才奪桂冠。
十年磨劍爭分奪秒礪志凌絕頂;
今朝競渡你追我趕破浪展雄風。
同甘共苦拼搏從此時;
風雨兼程成敗在今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Ⅳ 要100句經典勵志文言文語錄高級一點的,,帶上翻譯,,必採納!!
古文經典勵志名句
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舉成名。——司馬遷
2、去留無意,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漫隨天外雲卷雲舒。——《幽窗小記》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4、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5、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徵列傳》
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
7、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
9、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左傳》
1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
11、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國演義》
12、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1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
1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16、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9、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0、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劉鶚
21、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3、君子憂道不憂貧。——孔丘
24、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26、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
27、丹青不知老將至,貧賤於我如浮雲。——杜甫
28、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2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30、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3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34、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35、操千曲爾後曉聲,觀千劍爾後識器。——劉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古文經典勵志名言
1、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盡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2、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3、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5、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6、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0、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11、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Ⅳ 勵志的古文語句
1、寧為玉碎來,不為瓦全。
2、人生自古誰無自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4、有志者,事竟成。
5、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01、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舊唐書
0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
03、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資治通鑒》
04、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0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06、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07、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
0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
0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
Ⅵ 求一句霸氣十足的古文勵志文字 本人讀高中了,壓力挺大的,特求一古文勉勵自己~
淡泊以明志,寧靜復以致制遠.
十年寒窗百日苦練何人健步登金榜;
一腔熱血萬丈豪情我輩英才奪桂冠.
十年磨劍爭分奪秒礪志凌絕頂;
今朝競渡你追我趕破浪展雄風.
同甘共苦拼搏從此時;
風雨兼程成敗在今年.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Ⅶ 唯美傷感和經典勵志的古文句子有哪些
唯美傷感
1、筆生花,淺痕暗,書素墨,帶箋妝,眼眸含淚,笑靨冷殘,輕斟淺醉,慰一生滄桑,搖晃舟楫,泛舟湖上,一蓑蒼煙,獨釣寒江逸雪,層層漣漪,漸次散去,虛弱的筆,仍舊為你,填補斷句殘章,殘斷的甲,依然為你爭分天下,銹跡斑斑的戟,在血雨腥風中,傾塌誰不可一世的童話。
2、烏雲蔽月,人跡蹤絕,說不出如斯寂寞。
3、醉知酒濃,醒知夢空,原來看殘花凋盡也是一種痛。是誰在你的墓前,葬下了一生的諾言?紅塵畫卷,畫得誰的生死之戀?最後只能守著那不變的容顏,一守就是一千年。看櫻花滿天,悲傷流轉,卻掩不住斑駁流年。燃盡的風華,為誰化作了彼岸花?誰撫我一絲秀發,誰欠我一生代價。
4、人生如茶,靜心以對。對錯無辜,緣由前生。認得清,放下是聰明。看不透,一場夢無痕。不雨花猶落,無風絮自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
5、獨倚樓台淚兮兮,七夕獨語愛戀伊。不問君可到白頭,但求一世無別離。詞,易傷;酒,易醉。澀澀的淚水,甜甜的笑容。只是花落七夕夜,折疊成戲。浮傷一瞬,淡忘一季。空有回憶,打亂沉寂。笑容不見,落寞萬千。思華年,恍然如夢。亦如流水,一去不返。不泣離別,不訴終殤。
6、當寂寞染上了傷感的底色,夜色又怎忍耐著沉默,你的錯,我的過,暗了明月,秋風有點瑟,怎不惹人淚落。奈何橋上的一撇,揮不去的是誰的緣孽,而我縱使心有相思之弦,幾經輪回的周折,故事在嘆,城外早已兵荒馬亂,而此時的你,又在輕挽誰的臂彎。
經典勵志
1、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耿弇傳》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3、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史記。陳涉世家》
4、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
5、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Ⅷ 古文勵志名篇
1、有志者事竟成。——《後漢書》
2、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4、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
5、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6、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7、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羅大經
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9、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增廣賢文》
10、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1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2、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石玉昆
1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14、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
15、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
16、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
1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18、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20、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荀子》
21、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林則徐
22、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蘇軾
2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曹雪芹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2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2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2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29、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格言聯璧》
30、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
Ⅸ 勵志古文
蘇軾的《留侯論》
古之所謂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夫子房受書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隱君子者出而試之。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且其意不在書。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以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鮮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為魁梧奇偉,而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不稱其志氣。嗚呼!此其所以為子房歟!
作品譯文
古時候被人稱作豪傑的志士,一定具有勝人的節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無法忍受的度量。有勇無謀的人被侮辱,一定會拔起劍,挺身上前搏鬥,這不足以被稱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傑氣概的人,遇到突發的情形毫不驚慌,當無故受到別人侮辱時,也不憤怒。這是因為他們胸懷極大的抱負,志向非常高遠。 張良被橋上老人授給兵書這件事,確實很古怪。但是,又怎麼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出來考驗張良呢?看那老人用以微微顯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聖賢相互提醒告誡的意義。一般人不明白,把那老人當作神仙,也太荒謬了。再說,橋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給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就大事)。 在韓國已滅亡時,秦國正很強盛,秦王政用刀鋸、油鍋對付天下的志士,那種住在家裡平白無故被抓去殺頭滅族的人,數也數不清。就是有孟賁、夏育那樣的勇士,沒有再施展本領的機會了。凡是執法過分嚴厲的君王,他的刀鋒是不好硬碰的,而他的末余之勢可以駕馭(連上句意思是:在鋒芒之勢上,是沒有可乘之機的)。張良壓不住他對秦王憤怒的情感,以他個人的力量,在一次狙擊中求得一時的痛快,在那時他沒有被捕被殺,那間隙連一根頭發也容納不下,也太危險了! 富貴人家的子弟,是不肯死在盜賊手裡的。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生命寶貴,死在盜賊手裡太不值得。張良有超過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作伊尹、姜尚那樣深謀遠慮之事,反而只學荊軻、聶政行刺的下策,僥幸所以沒有死掉,這必定是橋上老人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態度傲慢無理、言語粗惡的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方才可以憑借這點而成就大功業,所以到最後,老人說:「這個年幼的人可以教育了。」 楚莊王攻打鄭國,鄭襄公脫去上衣裸露身體、牽了羊來迎接。庄王說:「國君能夠對人謙讓,委屈自己,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和效力。」就此放棄對鄭國的進攻。越王勾踐在會稽陷於困境,他到吳國去做奴僕,好幾年都不懈怠。再說,有向人報仇的心願,卻不能做人下人的,是普通人的剛強而已。那老人,認為張良才智有餘,而擔心他的度量不夠,因此深深挫折他年輕人剛強銳利的脾氣,使他能忍得住小怨憤去成就遠大的謀略。為什麼這樣說呢?老人和張良並沒有平生的老交情,突然在郊野之間相遇,卻拿奴僕的低賤之事來讓張良做,張良很自然而不覺得怪異,這自然,秦始皇不能使他驚恐,項羽不能使他發怒。 看那漢高祖之所以成功,項羽之所以失敗,原因就在於一個能忍耐、一個不能忍耐罷了。項羽不能忍耐,因此戰爭中是百戰百勝,因此隨隨便使用他的刀鋒(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實力)。漢高祖能忍耐,保養那完整的刀鋒(把自己的精銳實力保養得很好,等待對方的衰弊),這是張良教他的。當淮陰侯韓信攻破齊國要自立為王,高祖為此發怒了,語氣臉色都顯露出來,從此可看出,他還有剛強不能忍耐的氣度,不是張良,誰能成全他? 司馬遷本來猜想張良的形貌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誰料到他的長相竟然像婦人女子,與他的志氣和度量不相稱。啊!這就是張良之所以成為張良吧(言外之意:正因為張良有能忍之大度,所以,盡管他狀貌如婦人,卻能成就大業,遠比外表魁梧的人奇偉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