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內涵哲理

內涵哲理

發布時間: 2020-12-19 08:48:05

『壹』 有哪些富有內涵,哲理的話

「如果抄以微粒來看待世界,襲那麼一切都是定數,或許在你看來很偶然的事情,那也不過是無數微粒運作下的必然。而那些所謂的抗爭了命運、改變了命運,本身又何嘗不是命運。
——摘自正在追的連載中的小說《今與昔的文明之決》作者是個8萬字常斷更的大混蛋……
他的那本書很不錯……我喜歡

『貳』 內涵句子哲理

1. 眼淚終究流不成海洋,人總要不斷成長。

2. 聽說你順產了小子,不順產難道還內是逆子容嗎

3. 有的人活了一輩子,卻沒有真正活過完整的一天!因為他們不是追憶過去,就是期許未來,從來沒有活在當下。

4. 一個有靈魂的女人,才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一個有信仰的女人,才是一個有能量的女人。可以暫時茫然,但不自怨自艾,可以一時感慨,但不一直沉迷。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經歷。

5. 偉人所達到並保持著的高處,並不是一飛就到的,而是他們在同伴們都睡著的時候,一步步艱辛地向上攀爬的。

6. 迷茫總是一時的,選擇的道路一直走下去,才是一世的。

7. 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回家取點錢來捧個錢場。

8. 生活真他(和諧)媽好玩,因為生活老他(和諧)媽玩我。

『叄』 什麼是哲學內涵

哲學基本問題是物質和意識,存在和精神的關系問題。
這一問題有兩個方面,
1,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水嶺。
2,意識對物質是否有能動的反作用。如果認為意識不能正確反映物質,不能對其產生反作用,那麼就是機械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如果不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也認為意識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那麼就是辯證唯物主義。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由恩格斯最先明確提出的,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一著作中,他提出了如下著名論斷,「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恩格斯的論斷是對人類幾千年的認識史、哲學史的概括和總結。他在闡釋這一問題時回顧了思維與存在關系的演變史,說明它貫穿於人類幾千年的認識史、哲學史的始終,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的具體展開,首先顯示的是哲學的時代性內涵。遠古時代是它的「萌芽形式」,表現為夢與肉體、「靈魂對外部世界的關系」,「靈魂不死的觀念」、「萬物有靈的觀念」反映的就是原始人處理思維與存在關系所達到的水準。古希臘羅馬時代是它的「樸素形式」,表現為對世界的本原、基質是「原初物質」還是理念的思考。中世紀的經院哲學也是它的一種表現形式,即神與世界的關系問題,經院哲學內部唯名論與實在論之間關於個別與一般關系的爭論是在神學外衣下對這一問題的解決。到近代思維與存在關系的解決獲得了它的「完全形式」,即主要探究「精神對自然界的關系問題」。恩格斯集中論述了近代哲學與哲學基本問題的關系。
一般認為,在西方哲學的發展史上,出現了兩次大的「轉向」,第一次是從古代哲學到近代哲學的「認識論轉向」,第二次是從近代哲學到現代哲學的「實踐轉向」和「語言轉向」。這兩次「轉向」,就其理論內涵而言,都是轉換了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的理解。
古代哲學,它離開對人類意識及其與世界的相互關系 的認識論反省,單純的從世界對象世界本身去尋求世界的統一性,並直接的斷言世界本身,而沒有自覺到在這種斷言中所蘊含的「思維與存在的關系的問題」。因此,哲學的「古代」含義,是指尚未自覺的提出哲學基本問題而直接地尋求和斷言世界本身的哲學理論形態。
近代哲學,它之所以被稱為「認識論轉向」,是因為它以反省人類意識及其與世界的相互關系為出發點,在「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尋求二者的同一性。在這種認識論反省中,「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被「清楚的提了出來」,並使之「獲得了完全的意義」。具體的說,近代哲學主要是提出和研究了客觀世界與意識內容、意識內容與意識形式、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外延邏輯與內涵邏輯、知性思維與辯證思維、分析判斷與綜合判斷、思維規律與存在規律、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等一系列關於「思維與存在關系的問題」。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的德國古典哲學,又把這種「認識論轉向」發展為對「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的邏輯學反思,即以概念辯證運動的形式去描述思維和存在的規律層面的統一。因此,哲學的「近代」含義,是指自覺的提出哲學基本問題並從而尋求思維規律與存在規律統一的哲學理論形態。
現代哲學,它之所以被稱為「實踐轉向」和「語言轉向」,是因為它超越了近代認識論轉向的主觀與客觀的二元對立,從思維與存在統一的現實基礎(實踐)或文化中介(語言)出發,去回答和解決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馬克思的「實踐轉向」,以人的現實的存在方式——實踐活動及其歷史發展——為基礎去解決思維與存在、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問題;現代西方哲學的「語言轉向」,則是以人類歷史文化的「水庫」——語言——為出發點去反省思維與存在、人與世界之間的關系問題。具體的說,現代哲學主要是在「語言轉向」中探索了語言的社會性與個體性、語言的邏輯性與人文性、語言的歷史性與共時性、語言的人類性與民族性、語言的確定性與模糊性等矛盾,從而在語言文化的層面上凸現了傳統與現實、共性與個性、事實與價值、多樣與統一、自由與必然等哲學所關注的理論問題。因此,哲學的現代含義,是指以人的歷史性存在為中介去回答和解決哲學基本問題的哲學理論形態。它與傳統哲學(包括古代哲學和近代哲學)的根本區別,在於傳統哲學總是以「超歷史」 的方式去解決哲學問題,而現代哲學則是以「歷史的」方式去提出和回答哲學問題。
在哲學的「古代」、「近代」和「現代的理論形態的歷史轉換中,實現了哲學的提問方式和理論內涵的歷史性發展。古代哲學提出「萬物的同一性」問題,這既意味著人類試圖以某種最深層的統一性的存在來確定人類生活意義的最高支撐點,又意味著人類尚未達到從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去反省人類生活的意義。因此,這種哲學實質是表徵著人類從自在走向自為的過程。近代哲學提出「意識的同一性」問題,這既意味著人類以反省的認識去尋求人類生活的意義,又意味著人類是以超歷史的即抽象的觀念去看待存在的意義。這種哲學表徵著人類受「抽象」統治的自我意識。現代哲學提出「實踐的統一性」以及科學、語言、文化等的統一性問題,這既意味著人類從歷史的即現實的觀念去看待存在的意義,也意味著人類在多元文化中的意義的沖突與危機。這種哲學表徵著人類的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相融合的意識。
總之,哲學要從總體上研究人和世界的關系,要給人以智慧,教導人們善於處理自己和駕奴自己同外部世界的關系,首先就必須考察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系問題,並對這個問題作出明確回答。哲學的其它問題的展開哲學的理論體系的建立,都是以對這個問題的考察和回答為起點、為中心的。

『肆』 尋求一句非常經典很有哲理很有內涵的話~

1錢不是問題,問題是沒錢
2喝醉了我誰也不服,我就扶牆
3我就像一隻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
4大師兄,你知道嗎?二師兄的肉現在比師傅的都貴了
5如果多吃魚可以補腦讓人變聰明的話,那麼你至少得吃一對兒鯨魚6.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7青春就像衛生紙,看著挺多得,用著用著就不夠了
8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才能讓人看出來
9我身邊的朋友們啊,你們快點出名吧,這樣我的回憶錄就可以暢銷了
10同事去見客戶,可能是緊張,一開口便是:「劉先生你好,請問你貴姓啊?」汗啊
11一女同學黑了些,她男友又太白了些,有天宿舍里得毒舌天後突然對她冒出一句:「你們這樣不行,你們會生出斑馬來的
12老娘一向視帥哥與金錢如糞土,而他們也一直是這樣看我的
13不要和我比懶,我懶得和你比
14我不是個隨便的人 我隨便起來不是人
15上帝說,要有光,我說我反對,從此世界上有了黑暗
16今天心情不好.我只有四句話想說.包括這句和前面的兩句.我的話說完了
17做人就要做一個徘徊在牛A和牛C之間的人
18我的大名叫上帝,小名叫耶穌,英文名God, 法號是如來
19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弔死,要在附近幾棵樹上多死幾次試試
20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21農夫三拳有點疼
22其實我一直很受人歡迎的:小時候的我人見人愛,如今的我人賤人愛
23不怕虎一樣的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24走自己的路,讓別人打車去吧
25老鼠扛刀,滿街找貓
26隻要功夫深,拉屎也認真
27中國人誰跑的最快?是曹操(非劉翔)。因為說曹操曹操到
思想有多遠,你就給我滾多遠
.只有在火車站大排長龍時,才能真正意識到自己是「龍的傳人」。
.有情人終成家屬
.春天來了,一群大雁正向北飛,一會兒排成B字型,一會兒排成T字型..
在哪裡跌倒 就在哪裡躺下
.老虎不發威 你當我是HELLO KITTY!
.驢是的念來過倒~

『伍』 哲學的內涵

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版本源的問題。權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屬於二元論。
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一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於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為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陸』 人生的內涵哲理

人生為了來你我他(她源)!為了體驗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為了弄明白人為了什麼而活著?為了實現自身的理想、追求、目標、慾望以及價值。活得很辛苦、好累好累因為社會很不公平,活著很無奈傷心難過要哭泣,找到事做,就不無聊是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如此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人生一切重要、只要努力就精彩!不要和別人攀比,這樣你會活的很輕松遇到任何事情要樂觀對待保持一顆平常心。只要謹記: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有奇跡人生難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頭陽光總在風雨後!

『柒』 圍城具有哪些哲理內涵!!!注意!是哲理內涵!

第一,深刻的思想:生活描寫層面、文化反省層面、哲理思索層面
錢鍾書的《圍城》是意蘊豐厚的長篇小說。其所表現在生活內涵,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思索及其獨特構築的 「藝術世界」,並不是讀者所能一目瞭然的,需要反復琢磨,深入體味。小說基本採用了寫實的手法,總體結構是象徵的,是很有「現代派」味道的寓意小說。其豐厚的意蘊,須用「剝竹筍」的讀法,一層一層深入探究。
第一層,如該書出版序言中所說,是「寫現代中國某一部分社會,某一類人物」。具體講,就是對抗戰時期古老中國城鄉世態世相的描寫,包括對內地農村原始、落後、閉塞狀況的揭示,對教育界、知識界腐敗現象的諷刺。
小說寫方鴻漸、孫柔嘉等赴內地求職時長途旅行所見,以人物的遭遇體驗為線索,將閉塞鄉鎮中種種骯臟污穢都「倒弄」出來,如「歐亞大旅社」的「蚤虱大會」,鷹潭小飯館賣的風干肉上載蠕載裊的蟲蛆,以嘲弄的筆觸勾勒種種民風世俗,給人的印象很深。這樣描寫,並非獵奇,自然也都映現著當時的社會情狀。
小說還用較多的篇幅寫「三閭大學」的烏煙瘴氣,校當局不擇手段爭官弄權,教職員拉幫結派爾虞我詐,方鴻漸在亂麻一團的恩怨糾葛中左右不是,疲憊不堪。這些描寫揭露了教育界潰流的膿血來看社會的癰疽。
小說意蘊的第一層面是生活描寫層面,作者客觀而尖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國社會生活的某些落後景緻、停滯的氣氛以及種種醜陋的世態世相。這部小說「反映」了特定時期社會生活矛盾,揭示抗戰時期教育界的腐朽,批判站在時代大潮之外的知識分子的空虛、苦悶,具有「認識」歷史的價值。
第二個意蘊層面即「文化反省層面」。《圍城》從「反英雄」角度寫知識分子主人公,其「視點」在中國現代文學同類題材作品中顯示出獨特性:不只是揭露「新儒林」的弱點,或探求知識者的道路,而企圖以寫「新儒林」來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反省。作者的著眼點在於對傳統文化的批判,而且並非像五四以來許多作家所已經做過的那樣,通過刻畫舊式知識分子的形象去完成這種反省、批判,而是從「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通過對一批留學生或「高級」知識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實現這種反省與批判。
方鴻漸這個「新儒林」中的代表人物,他那懦弱無能的品性,有點類似《北京人》中的善良「廢物」曾文清,某些方面又和《家》中的「老好人」覺新近似;但錢鍾書的批判也就凌厲斷然得多,幾乎不帶什麼惋惜。小說表現方鴻漸愛情婚姻問題時的那種優柔寡斷,對於事業和人生的軟弱被動和缺少進取,特別是已經成為他心理特徵的慵懶虛浮,得過且過,打骨子裡就是傳統文化中的惰性所鑄成的品格。方鴻漸雖然留過洋,在生活某些方式上和名份上很「新」,內里卻又很「舊」,也可以說是「新舊雜拌」,「舊」的成分起主要作用。這是個矛盾的角色。小說寫他一次又一次遭受生活的挫折,永遠那樣苦惱,那樣沒出息。這當然有時代社會方面的原因,但小說更著力顯示於人們的,是他那種懦弱性格的文化根由。方鴻漸對於封建秩序已經感到絕望,這從小說所寫的方鴻漸與其父母、岳父母的精神沖突中可以看到;但他對傳統文化的衰腐性還有許多留戀,或者說,傳統文化鑄就的他那種慵懶無能的性格,註定他只能當一個在現實社會中找不到位置,也不可能實現自己的價值的「多餘的人」。小說寫他這種本質上的「舊」勢必對外來文化,對富於競爭進取的現代精神,產生一種本能的抵制。方鴻漸盡管在國外呆了多年,追求的仍是封建紈絝子弟的慵懶的生活,頂多加上一些洋味的玩世荒唐的手段。小說以這樣一個已經為傳統文化衰腐性所銷蝕掉活力的「生命的空殼」作為主人公,而這個「空殼」的外表居然又塗抹上許多洋味的時髦的色彩,其立意是很深的;讀者大概會在中外文明的碰撞中來思考這樣一位矛盾的角色,從而引發對傳統文化深刻的反思。
方鴻漸畢竟是新舊交替時代的產物。《圍城》既要對傳統文化反省,就不能孤立地寫方鴻漸的命運,而必須同時揭示他所處的特定的環境。在那個「新儒林」的世界裡,歷史上文人常引為驕傲的種種傳統美德,諸如講求氣節,感時憂國等統統不見了,剩下的只有卑瑣,庸俗,虛偽,全是傳統文化的劣根在半殖民地土壤上新結出來的惡果。錢鍾書著重解剖這諸多精神惡果的一種——「崇洋」。
如果一個民族有較為健全的心態,自然會積極尋求與新進的世界文明對話,從外國先進的經驗中學習。但背著沉重的歷史包袱,近百年來又屢遭屈辱的老大中華,難得形成這種健全進取的社會心態,在與世界文明接觸的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一種自卑的「崇洋」心態。《圍城》對「新儒林」中「崇洋」心態的刻畫,是非常辛辣的。讀過此書的人大概都不會忘記那個為了顯示「精通西學」,竟偽稱為俄國老婆為「美國小姐」的假博士韓學愈(名字卻是「崇古」的);靠騙取外國名人通信而充當「世界知名」哲學家的江湖騙子褚慎明;還有那個訓起話來平均每分鍾一句半「兄弟在英國的時候」的部視學,等等,這些人物以「崇洋」業裝闊的心理,與魯迅筆下的阿Q是相通的。小說表面上是諷刺這些「崇洋」的心理行為,實際上卻又還是在挖傳統文明的劣根。
孫柔嘉對於方鴻漸來說是直接左右其生活道路的重要人物。作品一開頭寫她是那樣柔弱,天真,溫順,「怕生得一句話也不敢講」,真有某些西方人所艷羨的所謂「東方女性美」。可是與方鴻漸結婚以後,慢慢就磨煉成了另一副脾氣面孔,變得專橫、善妒、自私、刻薄,變著法子把握家政,制服男人。孫柔嘉雖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式女子,可也還是擺不脫傳統文化束縛,有許多舊式女子的弱點。孫柔嘉也是一個「非英雄」,並非壞人,作者不過是把她作為「新儒林」中的那類舊的因襲沉重的女性來寫的。小說寫孫柔嘉性格的變化,也還是為了發掘她身上所蘊藏著起根本作用的傳統文化的劣根。
這些五花八門的世態世相構成「新儒林」的生活圖景。「新儒林」中各色人物,其實都是古老文化受外來文明的沖擊而行將崩潰的歷史人物,是半殖民地文化土層上孳生起來的特殊的人群。
《圍城》試圖以對「新式」知識分子(特別是留學生群)的心態刻畫,來對傳統文化進行反省,這正是作品的深刻所在。「五四」以來新小說寫知識分子的很多,但《圍城》無論角度還是立意都與一般新小說不同。在「五四」時期,新小說多表現知識者對新生的追求,人道主義旗幟下所高唱的是個性解放的贊歌,這些作品的主人公不再是儒雅文弱的評論人,他們在氣質上往往都有一種青春期的熱情,所展示的姿態也幾乎就是反傳統的「英雄」。30年代,革命文學中的知識者更是凌厲的「鬥士」,盡管「政治化」使這些「英雄」的個性一般都顯得空乏。到40年代,特別是抗戰爭之後,知識分子題材小說中的「英雄」色彩就淡多了,作家們開始比較冷靜地回顧與探索他們所走的道路,作品普遍彌漫一種歷史的沉重感。《圍城》是40年代這種小說創作風氣中所形成的凝重深刻的一部。它不止於探索知識者的道路,而要更深入去反省知識者身上所體現出來的民族傳統文化的得失,或者說,通過知識者這一特殊的角度,從文化層次上把握民族的精神危機。《圍城》裡面有機的機智的諷刺,而這些諷刺所引起的辣痛,無不牽動著讀者的神經,逼使他們去思索、去尋找傳統文化的弊病。在《阿Q正傳》之後,像《圍城》這樣有深刻的文化反省意識的長篇小說並不多見。
這部長篇為什麼要以「圍城」為題呢?讀完這部小說,從這題旨入手反復來琢磨作者的立意,越過上述兩個層面的意蘊,進一步發現小說更深藏的含義——對人生現代人命運富於哲理思考的含義,這就是作為作品第三層面的「哲理思考意蘊」。
《圍城》的情節既不浪漫,也沒有什麼驚險刺激的場面。甚至可以說有點瑣碎,並不像同時代其他長篇小說那樣吸引人。這部小說雖然其機智的嘲諷性的描寫也常使人在閱讀中忍俊不禁,然而其真正魅力似乎主要不在閱讀過程,而在讀完整本之後才產生。讀完全書,再將主人公方鴻漸所有的經歷簡化一下,那無非就是,他不斷地渴求沖出「圍城」,然而沖出之後又總是落入另一座「圍城」,就這樣,出城,進城;再出城,又再進城……永無止境。
回國的郵船與世隔絕,百無聊賴,自然如同「圍城」,對方鴻漸來說,到了上海就應該是走出郵船這個「圍城」;可是戰時的上海實際上是一座「圍城」,方鴻漸到上海之後職業無著,愛情又碰壁,這境況更如同「圍城」,因此他才不惜歷盡艱辛到內地,希望走出「圍城」;內地「三閭大學」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好,那時的勾心鬥角的環境又使他重陷「圍城」,於是他又渴求回上海,以擺脫「三閭大學」這座「圍城」;重回上海生活愈是困頓,方鴻漸又打算再次沖出上海這座「圍城」去重慶……小說結束了,讀者並不知道方鴻漸後來的情形,但依其生活的邏輯可以推見,他又進入另一座「圍城」,而且他可能永遠也擺脫不了「城」之困。
綜觀這部長篇的結構,如果要「歸納」出主人公的基本行動的「語法」,那就是:方鴻漸的行為=進城→出城→進城→出城……這就是說,方鴻漸永遠都不安分,永遠都不滿足,因而永遠都苦惱,因為他總想擺脫困境,卻處處都是困境,人生旅途中無處不是「圍城」。這一切對於這位懦弱的主人公來說,似乎始終是不自覺的。他完全處於一種盲目的狀況,幾乎是受某種本能的支配,或者更應該說,受「命運」的支配,永遠在尋求走向「圍城」,而事實上卻是不斷地從一座「圍城」進入另一座「圍城」。這進進出出,是盲目的行為,而且終究都是「無用功」。
《圍城》為什麼要安排這樣一個結構呢?
作總體分析,這結構帶總體象徵意味,寄寓著作者對人生更深的哲學思考,概括起來就是:人生處處是圍城。作品象徵地暗示於讀者:「城」外的人(局外人)總想沖進去,「城」里的人又總想逃出來,沖進逃出,永無止境。超越一點兒來看,無論沖擊,逃出,都是無謂的,人生終究不可能達到自己原來的意願,往往是你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又終非你所要的。人生就是這么一個可憐的「尋夢」。
這種讀完整部《圍城》後領悟到的結論,是否符合創作實際呢?細品本文,會發現這確就是作者的意圖,一種深入的哲理的思索。其實錢鍾書似乎也有點怕讀者不理解其象徵的寓意,所以多次借小說人物之口來點破這一「秘密」。《圍城》第三章寫方鴻漸和朋友們聚會吃飯,其中江湖騙子式的「學者」褚慎明在飯桌上大談婚姻「哲學」,他引用一句英國古話說:結婚彷彿金漆的鳥籠,籠子外面的鳥想住進去,籠內的鳥想飛出來;所以結了離,離了結,沒有了局。另一位朋友也補充說:法國也有這么一句話。不過,不說是鳥籠,說是被圍困的城堡Frtresse assiégéé,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
這些都是畫龍點睛之筆,將《圍城》的整體象徵含義「點」明了。值得注意的是,當江湖騙子褚慎明等人在大談「鳥籠」、「圍城」,似乎都對人生哲學有清醒體會時,唯獨方鴻漸「給酒擺布得失掉自製力,覺得另有一個自己離開了身子在說話」。細心的讀者會注意到,作者這樣寫「新儒林」各式人物的「醒」、「醉」狀態,也別有一番深意;這暗示著方鴻漸始終處在一種「無知」的狀態,被命運所播弄的人是這樣的盲目。如果讀者真正讀懂了這部小說對於人生哲理的思索,「悟」出了作者所企圖表現的現代人的日益失去主宰自我的自製力的落寞感,孤獨感,那麼就能強烈感受到作者所具有的特殊的諷刺力量。
從《圍城》第三層面的意蘊,也就是「哲理思索層面」來看,這部小說已經蘊含著類似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普遍出現的那種人生感受或宇宙意識,那種莫名的失望感與孤獨感,真有點看破紅塵的味道。在四十年代的中國文壇中出現這樣的作品,恐怕也可以說是透露著戰後社會心態的一個側面。這種有超越感的命題,在同時期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被表現得突出而充分,但在中國文學中卻鳳毛麟角。四五十年代的中國讀者幾乎忽略了《圍城》里的「哲理思索層面」的意蘊,人們那時畢竟熱衷於執著現實的作品。
直到當今,我們才越來越體會到《圍城》特有的藝術魅力。這魅力不光在妙喻珠聯的語言運動,甚至也不在對世態世相諧謔深刻的勾畫,主要是在其多層意蘊的象徵結構以及對人生社會的玄想深思。

『捌』 有哪些有哲理有深度有內涵的好句子

有深度的人生哲理句子大全
1. 低調,學會低調。因為高調應該屬於很需要高調的人或後,大部分後都不在這個范疇。
2. 如果你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3. 你不必和因果爭吵,因果從來就不會誤人。你也不必和命運爭吵,命運它是最公平的審判官。
4. 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幹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5. 惡口永遠不要出自於我們的口中,不管他有多壞,有多惡。你愈罵他,你的心就被污染了,你要想,他就是你的善知識。
6. 當你明天開始生活的時候,有人跟你爭執,你就讓他贏,這個贏跟輸,都只是文字的觀念罷了。當你讓對方贏,你並沒有損失什麼。所謂的贏,他有贏到什麼?得到什麼?所謂的輸,你又輸到什麼?失去什麼?
7. 如果我們放眼從累生歷劫去看,那麼一切的眾生,誰不曾做過我的父母兄弟姊妹親戚眷屬?誰不曾做過我的仇敵冤家?如果說有恩,個個與我有恩;如果說有冤,個個與我有冤。這樣子我們還有什麼恩怨親疏之別呢?再就智慧愚笨來說,人人有聰明的時候,也有愚痴的時候,聰明的人可能變愚痴,愚痴的人也可能變聰明。
8. 世界原本就不是屬於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
9. 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事物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醜陋可恨。
10. 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11. 有些人一輩子相處也只是個溫暖的陌路人,彼此點頭問好,互相關照幾句,此外,難有其他。有些人與人相識,亦可以是花開花落般淡漠平然,彼此長久的沒有交集,只是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存在。
12. 時間慢慢地流過去了,那些曾經鮮活的人,他們血流成河的哀傷,漸漸變成了戲文里的皮囊,單單的,薄薄的,哪個人都可以套到身上來演;書頁之間的黑白文字,輕薄,誰都可以談起。他們成了故事,成了神話。
13. 人生最可怕的是等待,最值得的也是等待。
14. 要過多少年,我們才能將激盪的感情收起,變得緘默從容,告別富於挑逗的美好,告別脆弱的精緻,告別無用的敏感?不再會遇到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而是變得茁壯,哪怕被誤認為是倔強。
15. 我們都得經歷一段努力閉嘴不抱怨的時光,才能熠熠生輝,才能去更酷的地方,成為更酷的人。
16. 當我們不能回頭的時候,我們只能繼續往前走。終於可以暫時地駐紮下來,我們是那群死人中的倖存者。應該感到慶幸的,可是我剩下的只有對你的思念和憂傷。它們浩浩如江水,我無力地沉淪其中。
17. 習慣了忍耐和等待,有一天明白,原來果斷更重要。
18. 不開心時,做個深呼吸,不過是糟糕的一天而已,又不是糟糕一輩子。
19. 很多人沒結婚,不是因為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婚姻很重要。
20. 當我們回歸心海深處,那片幽藍深靜中,我是鮫人,依然會為你落淚成珠。愛是滄海遺珠。
21. 人生的路上,也許我們不懼傷身,但我們害怕傷心,也許我們不怕問題,但我們害怕喪失信心。黑夜來臨,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黑暗,而是孤獨;寒風吹來,摧殘我們意志的不是冰冷,而是心靈。只要心有所屬,生活自有奇跡,人生活得就是一種心情,一種精神。
22. 不出現,不打擾,是我最後愛你的。
23. 如果感情是強求我寧願一輩子孑然一身。
24. 從一粒沙子看到一個世界,從一朵野花看到一個天堂。
25. 越是熟悉你的人,越知道捅哪裡會讓你痛。
26. 總有一個人,一直住在心底,卻告別在生活里。
27. 據說,你太愛一個人了,那個人就不會愛你了。
28. 人生如同一杯茶,只有漫漫地品味才能品出它的味道來;人生如同一首詩,只有反復地咀嚼才能讀出它的意韻來;人生如同一首歌,只有靜下心來才能聽出它的律動來。
29. 愛和愛過。多了一個字,卻隔了一個曾經。
30. 就算是放棄也要帶著傲氣。
31. 堅強的女人會哭,但不會認輸。
32. 哭,並不是因為脆弱,而是因為堅強得太久。
33. 突然覺得這句話挺霸道的:有誰喜歡我,告訴我,我追你。
34. 成熟的好處是以前得不到的現在不想要了。
35. 人生的道路是何其地漫長,在這漫長的人生道路之上,唯有不斷地求索才能真正地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36. 可不可以不要不理我躲避我,盡管我愛你而你不愛我。
37. 放棄並不需要花費多大的力氣,你真正需要的是把事情看通透了。
38. 我天真的以為不念不想不聽不見不看就是遺。
39. 人生,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我們自己去處理。不論有沒有人幫助,不管有沒有人幫忙,屬於自己的,再苦也得撐下去,再痛也得扛下去。
40. 回憶不過是孟婆素手熬制的一碗湯,那穿腸而過的新痕舊傷,可曾痛斷了誰人的肝腸?
有深度的人生哲理句子精選
1. 有些記憶就算是忘不掉,也要假裝記不起。
2. 世上最美的,莫過於從淚水中掙脫出來的那個微笑。
3. 不是每個夢都會實現,不是每個人都永遠不變。
4. 我不會對誰都善良,人心換人心,是人都懂得道理。
5. 原來,只要分開了的人,無論原來多麼熟悉,也會慢慢變得疏遠。
6.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人生在世,是要做點事情的,不然你就可惜了,所以人生就有了理想,有了拼搏,有了奮斗,有了追求,但同時也就有了彷徨,有了失落,有了孤寂,也有了遺憾!
7. 如果你走之前回一下頭。就會不舍我滿臉絕望的空洞。
8. 我曾給過你閉上眼睛捂起耳朵的信任。就算全世界都說你有錯。只要你否認。我就相信。
9. 人生,總有一些憂愁不快融入我們心中,總有一些傷

『玖』 求一個有哲理,內涵的笑話

一個小夥子到理發店理發,他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下店裡的顧客版說:「大約兩個權小時。」小夥子走了。
幾天後還是這個小夥子來理發,他一進門便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了一眼店裡排隊的顧客說:「大約三個小時。」小夥子走了。
一個星期後這個小夥子又來了,問:「理發得等多長時間?」理發師看到店裡已經滿是顧客說:「大約四個半小時。」小夥子走了。
理發師望著店裡的一個朋友說:「喂,比爾,跟著這傢伙,看他去哪兒。他總是來問他理發得等多長時間,可是卻從來沒有回來過。」
不大一會兒,比爾回到店裡,歇斯底里地笑著。理發師問:「他離開這兒去了哪兒?」比爾揚起頭,笑出眼淚還掛在眼角:「去了你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