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要注意分寸的語錄
A. 關於分寸的名言
分寸即是指把握分寸,戒驕戒躁,謙虛謹慎,這類名言較多,下面列出部分:
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陳毅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魯迅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 葛洪
恃國家之大,矜民人之眾,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 魏相
放盪功不遂,滿盈身必災.—— 張詠
虛已者進德之基.—— 方孝孺
滿盈者,不損何為?慎之!慎之!—— 朱舜水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王陽明
不驕方能師人之長,而自成其學.—— 譚嗣同
人生至愚是惡聞已過,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 申居鄖
盛滿易為災,謙沖恆受福.—— 張廷玉
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老舍
昂著頭出征,夾著尾巴回家,是庸駑而又好戰的人的常態.—— 馮雪峰
我們不要把眼睛生在頭頂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腳踏壞了我們想得之於天上的東西.—— 馮雪峰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毛澤東
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 莎士比亞
凡過於把幸運之事歸功於自己的聰明和智謀的人多半是結局很不幸的.—— 培根
謙虛是不可缺少的品德.—— 孟德斯鳩
謹慎比大膽要有力量得多.—— 雨果
切忌浮誇鋪張.與其說得過分,不如說得不全.—— 列夫•托爾斯泰
謙遜可以使一個戰士更美麗.—— 奧斯特洛夫斯基
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近於偉大的時候.—— 泰戈爾
自負對任何藝術是一種毀滅.驕傲是可怕的不幸.—— 季米特洛夫
真正的謙虛只能是對虛榮心進行了深思以後的產物.—— 柏格森
將拒諫則英雄散,策不從則謀士叛.—— 黃石公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諸葛亮
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 呂坤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 魏徵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申居鄖
真正的虛心,是自己毫無成見,思想完全解放,不受任何束縛,對一切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具體分析情況對於任何方面反映的意見,都要加以考慮,不要聽不進去.—— 鄧拓
為了徹底防止和克服思想上不同程度的主觀主義成分,我們惟有要求自己,遇事都一定要保持真正的虛心.—— 鄧拓
B. 說話要注意分寸可以用什麼成語
謹言慎行jǐnyánshènxíng
[釋義] 謹:小心;慎:謹慎。小心謹慎地說話、做內事。
[語出] 《禮記·緇衣》:容「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正音] 慎;不能讀作「zhēn」。
[辨形] 謹;不能寫作「瑾」;慎;不能寫作「縝」。
[近義] 謹小慎微 小心謹慎
[反義] 胡作非為 為非作歹
[用法] 指人說話、辦事小心;謹慎的用語。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這不像是他說的話;他一向是一個~的人。
C. 怎麼把握說話的分寸
注意分寸1.說話時要認清自己的身份。任何人,在任何場合說話,都有自己的特定身份。這種身份,也就是自己當時的「角色地位」。舉例說,在自己家裡,對子女來說你是位父親,對老人來說你又成了兒子。對於小孩子,你可以這樣說:「在用杯子前一定要先看清裡面是不是干凈,懂嗎?」但是,同樣這句話,對老人去說顯然就不合適了。
2.說話中要適當考慮措辭。說話不是寫文章,不可能字斟句酌地來進行推敲,但也絕不是想怎樣說就怎樣說。尤其是在一些比較重要的交往中,實際上人們在將一句話說出口之前,主觀上還是經過一番考慮的。舉例說,在進行公務性的談話中,當需要提醒對方交貨不太准時時,使用「脫期」這個詞,顯然就要比使用「違約」一詞來得好。因為,「脫期」雖然也屬違約,但它把問題限制在一個時間的概念里;如果採用「違約」
這樣的說法,對方就會由此猜測是否你想中止合同,事情就較為嚴重了。所以,說話中適當考慮措辭也是很重要的。
3.說話要盡量客觀。有些人,在說話時有動不動誇大其詞的不良習慣,這樣,無論聽者或是被說到的人,就難免會對他產生一種鄙夷心理,認為這人說話有點不著邊際。比如,明明是一對男女青年在正常他說話,他可以把別人說成是在「嘁嘁喳喳沒個正經」;明明別人是在爭論問題,他又說成是「碰在一起就爭爭吵吵鬧個沒完」。像這樣信口開河的說話習慣,弄得不好,是很有可能會生出事端來的。
4.說話要具有善意。這里所說的善意,也就是與人為善。我們與別人說話的目的,在許多情況下是希望讓對方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因此,只要這個目的能夠達到,就沒有必要特意挑一些過頭的、刺耳的話來說。
D. 有什麼關於分寸的名言
你在兩個仇人之間說話要有分寸,以免他們和好後你將無地自容。(薩迪)
世事不可盡出於己意。那些稱俠道義、愛打抱不平者之流,往往愈是得意,便愈是容易失了分寸。原本似是為了助人,一旦慣扮英雄,便難免不會把這當英雄的利害放在前面。(張大春)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志,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周國平)
虛榮的確是一種弱點。至於傲慢,由於只是一種精神的優越感,人們一直都把他的分寸把握得很好。(簡·奧斯汀)
一盞黃黃舊舊的燈,時間在旁悶不吭聲,寂寞下手毫無分寸,不懂得輕重之分,沉默支撐躍過陌生,靜靜看著凌晨黃昏,你的身影,失去平衡慢慢下沉。(劉畊宏)
我甚至覺得舅舅的書也起了變化,這是更糟的、最糟的情形。我一直以為它們是死的。但現在裡面的一字一句——就像牆上的那些畫像——都跑了出來,而且充滿意義。我思緒混亂,說話也結結巴巴。我亂了分寸。(薩拉·沃特斯)
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過於計較的。如果把禮儀看得高於一切,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因此在語言交際中要善於找到一種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禮。這是最難又是最好的。(弗蘭西斯·培根)
別跟我說會注意分寸,你們之間的分寸我適應不了。(青衫落拓)
愛是一種天份,還是一種天真?我不多想,我不多問,讓愛忘了分寸,讓我奮不顧身!(五月天)
精神的偉大不表現為心高氣盛,而表現為有節制、有分寸。(蒙田)
我甚至覺得舅舅的書也起了變化,這是更糟的、最糟的情形。我一直以為它們是死的。但現在裡面的一字一句——就像牆上的那些畫像——都跑了出來,而且充滿意義。我思緒混亂,說話也結結巴巴。我亂了分寸。(薩拉·沃特斯)
禮儀是微妙的東西,它既是人類間交際不可或缺的,也是不可過於計較的。如果把禮儀看得高於一切,結果就會失去人與人真誠的信任。因此在語言交際中要善於找到一種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禮。這是最難又是最好的。(弗蘭西斯·培根)
你的痕跡還在我這,像塵埃沒有分寸,如影隨形著,狂妄刺痛著我。(林怡鳳)
談戀愛我自有分寸,不會影響學習!(李宮俊)
在語言交際中要善於找到一種分寸,使之既直爽又不失禮。這是最難的也是最好的。(弗蘭西斯·培根)
E. 暗示別人注意分寸的話
這種情況下你完全可以吃一些清熱的補水食物,好好的去提醒一下他吃完飯都是可以的。
F. 說話應該怎樣注意分寸的把握
沉著處事,將心比己,做事情之前好好考慮下他人的感受,做錯了事情要盡最大內努力容挽回。
當別人無端罵你的時候,也許是他碰巧心情不好,要學會體諒他人的不足
但別人故意傷害你的時候,不要急於報復,而是仔細分析一下事情的起因再定奪
玩鬧和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不要太過火,你覺得有趣,他人的心裡卻是無比創傷。所謂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自己碰到了一些小釘子和不愉快事情的時候,不要胡亂的發泄在別人身上,否則別人會覺得你很討厭!這時候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只是很小的事情,不要把它放得太大。真的很無奈的事情,那就一笑而過吧,太介懷的話會損失得更多!
這些都是做人處事應該學會的事情,難過的時候聽些輕音樂吧~做做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千萬不要聽些悲傷的音樂和想些不好的事情,那樣只會使你更難過。
G. 說話注意分寸的成語
謹言來慎行 [jǐn yán shèn xí自ng]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謹、慎:小心,慎重。言語行動小心謹慎。
出 處
《禮記·緇衣》:「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
H. 怎樣說話掌握分寸得體
1. 言語得體
言語既是交際心理現象,展現交際心理過程,就必須做到說話得體,恰如其分。任何誇大其版詞,或是不看對象,詞不達意,都會影響交際心理的展現,妨礙相互間的交流。例如怎樣稱呼別人,這中間就大有文章。兩人見面,第一個詞便是稱呼,它既是見面禮,也是進入交際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對方會感到親切、愉悅;稱呼不當,對方就會不快、慍怒。
2.言權語真誠
其實言語得體也是出於真誠,話說得恰到好處,不含虛假成分,能說不真嗎?然而真誠還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過於客套,過分地粉飾雕琢,失去心理的純真自然。繞彎過多,禮儀過分,反而給人「見外」的感覺,顯得不夠坦誠。
3.言語委婉
語言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由於談話的對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也沒有固定的模式。說話有時要直率,有時則要委婉,要視對象而定。直時不直,委婉時不委婉,同樣達不到交際效果。
I. 說話要注意分寸的語錄
每個人都會說話,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說漂亮話,都能把握好說話的分寸。在這個世界上,有不同的人和事,也就有不同的說話方式,因此我們說話辦事都應小心謹慎。如果說話沒有分寸,張口即來,完全不考慮後果,那事情向什麼方向發展,就完全無法預料了。一個人若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學會說話把握好分寸,這樣做起事來才能得心應手,從而順利地實現自己希望達到的目標。這里要提醒大家,在與別人談話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禁忌:
1.避免談論他人健康狀況
如果一個人身染疾病,除了自己的親戚,大部分人都不希望他人談論自己的健康狀況。特別是那些患有嚴重疾病的人,更不希望自己成為談話的焦點對象。因此你與他人談話,特別是求人辦事時,問候對方身體健康狀況的語言,要盡量少說。
2.避免有爭議性的話題
在沒有弄清對方立場的情況下,應避免談到具有爭論性的敏感話題,否則會引起雙方抬杠或者僵持的狀況。
3.避免談論東西的價錢
一個人的話題若老是繞著「這值多少錢,那值多少錢」來說,便會令對方覺得你是個俗不可耐的人,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也會大打折扣。那麼日後交往自然不會那麼順利了。
人際交往中,一個人能說漂亮話是一種智慧和能力,需要不斷修煉。《墨子》中說:慎言知行。即人們在生活中,言行要謹慎小心。語言的表達,代表著心中所想。它的內容,可以是真實的,也可以是虛偽的。脫口而出後,可以引起良性健康的效果,也可以損害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就如同《聖經》中說:一個人由舌頭造成的失誤,要比他的雙腳所造成的多得多。
當然,說漂亮話也有另一個問題。在我們身邊,總有想要「出眾」而多言者,為了「語出驚人」結果反而「言多語失」。所以說,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敗與否並不在於他說了多少漂亮話,而在於他說的話對自己乃至對他人究竟起了什麼作用。因此,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和說話者的關系
心裡要明白和他能說到什麼份兒上,這點最重要。很多人便是不能把握住這一點,才造成很不好的結果。
2.平時培養准確表達的習慣
關鍵時候不能出錯。表達習慣是培養出來的,要是平時都不注意分寸,那關鍵時候就很難轉變。
3.和人說話時,要時刻注意對方的情緒和臉色
除了自己要注意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還必須注意對方的情緒,要根據對方情緒的變化,調整自己的說話策略。
古人說,「守口,少說、莫傳」為「仁者」。自古以來,人們都以「慎言」為持重,無論是「多語」還是「驚人語」都不受聖人所推崇。反倒是那些平常不大開口,一開口就條理分明、耐人尋味的人,才讓人打心底里佩服,因為這樣的人才是真正「會說話」的人。
J. 說話該如何把握分寸
1. 言語得體
言語既是交際心理現象,展現交際心理過程,就必須做到說話得體,恰如其分。任何誇大其詞,或是不看對象,詞不達意,都會影響交際心理的展現,妨礙相互間的交流。例如怎樣稱呼別人,這中間就大有文章。兩人見面,第一個詞便是稱呼,它既是見面禮,也是進入交際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對方會感到親切、愉悅;稱呼不當,對方就會不快、慍怒。
交際中言語也要注意分寸,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一句都不說,說到的程度應視對象和交際目標而定。贊美對方,說他如何才華出眾,聰明能幹,這些恰恰是他的不足之處,對方的心理如何,便可想而知了。例如某人好不容易才發表了一篇作品,這時你表示祝賀,說他「吃苦」,「有毅力」,「有一種頑強精神」,這都可以,但如果以此便誇獎他「作家」,他就感到你這是嘲弄、諷刺他了。兩人爭論問題,對方從全局考慮,作出某種讓步,使問題得以及時解決,這時你誠意地稱贊他說:「你的風格真高,實在難得!」這種贊美,往往適得其反。既是真誠地贊美別人,又何必加上一句「實在難得」呢!
2.言語真誠
其實言語得體也是出於真誠,話說得恰到好處,不含虛假成分,能說不真嗎?然而真誠還有它另外一面,那就是避免過於客套,過分地粉飾雕琢,失去心理的純真自然。繞彎過多,禮儀過分,反而給人「見外」的感覺,顯得不夠坦誠。
與人交際,謙遜禮讓是完全必要的,然而不分對象、不分場合,一味地「請」,「對不起」,未免有虛偽的嫌疑。比如說故人相聚,還過分客套,搞得別人難為情,這就很難說是真誠。這里缺少點什麼呢?缺少直率和坦誠!許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直抒胸臆的言語藝術,是怎麼樣,就怎麼說,還事物以真面目。直言不諱,是待人接物很重要的語言技巧。
3.言語委婉
語言的表達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由於談話的對象、目的和情境不同,語言表達方式也沒有固定的模式。說話有時要直率,有時則要委婉,要視對象而定。直時不直,委婉時不委婉,同樣達不到交際效果。
當然,言語委婉並不容易做到,它需要有高度的語言修養。如運用什麼語氣,採用哪一種句式,運用什麼言辭,以及「諱飾」、暗喻等,既要有高度的思想修養,也要有豐富的漢語知識。但用得好,批評的意見可以使對方聽得舒服,同樣的內容可以使對方樂意接受,而且在極大程度上,可以激起對方的興趣和熱情,其作用往往超過一般的直言快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