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體現共同富裕的格言

體現共同富裕的格言

發布時間: 2021-02-01 09:13:15

❶ 談談你對共同富裕的看法

寫作思路:可以說一下共同富裕是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我們黨堅定不移的目標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追求,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去創造。

正文: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中國人多地廣,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後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共同富裕是共同和富裕兩個方面的有機統一。共同用以說明富裕實現的范圍,它是相對於私有制所導致的兩極分化現象而言的;富裕則是用來表徵生活豐裕的程度,它是相對於貧窮而言的。共同富裕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之上的普遍富裕。

在共同富裕這個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擁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財富的佔有方式,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集中體現。共同富裕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方面的特質,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

共同富裕的動態過程性,也是由人類追求富裕生活的無止境性決定的。對未來的嚮往和憧憬,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不竭動力。人類的歷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部追求富裕的歷史。所謂理想,在當下是實現低層次的共同富裕,在將來就是追求高層次的共同富裕。只要人類還在,理想就不會湮滅,對富裕的嚮往和追求就不會停止。

縱觀六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共同富裕已經成為我們黨堅定不移的目標和全國人民的共同願望和追求。經過幾代領導人的實踐和探索,共同富裕的目標越來越清晰,共同富裕的道路越來越寬廣。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按照已經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共同富裕的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❷ 談談你對共同富裕的理解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縮小兩極分化,限制既得利益集團壟斷社會資源。

參考馬克思「歷史與道德界限」、「絕對貧困化與相對貧困化」等論述,結合中國目前生產力發展階段、改革進行狀況和社會文明程度,可以把共同富裕的口號具體化為以下3個目標:

1、消除貧困。

按聯合國規定的貧困線標准,盡快消除絕對貧困化現象。目前絕對貧困人口居住地區自然條件過於惡劣,可通過整治國土與移民相結合的規劃,幫助他們出來,通過挖湖治水建立新的小城鎮,通過自己的勞動,改變基本的生活狀態。

2、改善民生。

使大多數人從小康生活逐步提高。不能認為改革30多年只有兩極分化,沒有共同富裕。計劃經濟30年在民生方面實行低標準的平均主義,共同貧窮成為改革的起點。產能過剩,產品供大於求,消費者地位是高的,這都是群眾性的消費高潮,怎能說沒有共同富裕?社會中間階層的發展壯大,是共同富裕最重要的標志。

3、縮小兩極分化,限制既得利益集團壟斷社會資源。

在絕對貧困逐步消除,大多數人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中國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基尼系數擴大到0.46,如包括灰色收入,可能還要擴大10個以上百分點,中國已成為世界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主要是極少數人暴富所致。

(2)體現共同富裕的格言擴展閱讀:

共同富裕就現實經濟社會意義而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是改革成功的標准之一。鄧小平講要社會主義共同富裕,不要資本主義兩極分化。他在1994年兩次指出:如果出現兩極分化,說明改革失敗。這位「總設計師」所說的「讓少數人先富起來」有明確的前提,就是依靠勤奮勞動和正當經營,合法致富。現在看來,他似乎對權力與資本結合形成權貴資本主義、造成社會兩極分化估計不足。

消除特殊利益集團,僅用「共同富裕」的經濟口號予以對抗,追求收入和財產平等遠遠不夠,需要進行全面改革,限制官員特權,防止極少數寡頭壟斷國家經濟命脈和政治社會生活。因此,打擊腐敗,控制權力和權力資本化,才是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措施。

❸ 共同富裕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深刻領會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應著重把握以下要點:
一是認清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什麼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結合上賦予共同富裕以科學的內涵。在共同富裕這個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擁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財富的佔有方式,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集中體現。共同富裕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方面的特質,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
二是明確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們既不能離開共同富裕講發展生產力,離開了就會導致兩極分化;也不能離開發展生產力講共同富裕,離開了就會導致共同貧困。可見,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兩極分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三是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鄧小平同志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多數地區和多數人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的戰略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怎樣把握時機用好這項大政策?鄧小平同志又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在達到小康時實施先富帶後富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歸結起來,主要包含四個層次:一個總目標———實現共同富裕;一項大政策———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發展;一條主渠道———先富起來的地區和人幫助後富的地區和人,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一個大原則———把握適當的力度和時機,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和調節貧富懸殊問題。
http://rdcwh.qing.gov.cn/jggw/jggw2.nsf//?OpenDocument

關於中國實現共同富裕的幾個步驟 記得曾經有人提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在實現所謂的共同富裕,現在,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目的達到,接下來,該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卻久久不見下文。

如果說拉開貧富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第一價段,那麼現在就應該是進入調節貧富之間差距的第二價段了。

該如何調節,應從大的方面著手,即是全民性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醫療問題,首先實現看病不用錢,現在外國,有些國家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按中國現在的情況,如果多加重視,可在20年內達到,如不重視,50年內也不可能達到。可以逐步的進行不用錢,先從大的著手,如全社會性的,像之前的非典,今次的禽流感,這些都是社會的共同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怎可叫個人負起社會的責任呢?然後就是各種疫苗的接種應也不用錢,還有就是各種傳染病,如愛滋病,乙肝,肺結核等,然後在到要大花錢的病,如白血病啊,癌症之類,一個人又如何付得起這天價的醫療費呢?之後才是小病之類。雖然中國有向這方面發展的跡象,但目標不明顯,沒有政略指導,只是在瞎走亂走,沒有比較明確的時間表。

2、教育問題,實現全民教育不用錢,你有能力讀,就給你讀,全部有國家支付,現在才九年義務教育,而且說是免學費,應連書本費等什麼費都要免了,做到真真的免費,現在的書本費太貴了,絕對的高於造價,說明還有人利用書本費來賺錢,這是不可容忍的,一個國家的教育,竟還有人來賺這種缺德的錢,而且要從九年到十二年,再到大學,如果中國保持這樣的經濟增長率,也是在20年內可達到。

3。養老問題,每個達到法定離職年齡的人,都應享受養老費,無論是誰,有沒有交養老保險的人,都應該有。有交的按國家規定發給,沒交的,按當地最低生活標准發。這個問題也應在20年內可實現。

以上是調節價段的幾個主要問題,等以上都達到,才能實施下一個價段。下一個價段,簡稱砍尾巴,也就是逐漸的消除貧困人口,主要有:

1。失業問題,一切沒有工作的人,都可以在政府中領取當地最低消費的救助金,等找到工作後,再償還,這樣就可以解決那些連基本生活都過不下去的人了,預計30年內可實現。

2。逐步的將各行各業的工資拉平,國家進行統一標准,如非技術工的一個小時規定是多少,或一天是多少,白領的一個小時是多少,這樣就可以逐步的縮小各行各業的差距,不過將是個漫長的歲月,不可操之過急,到完全拉平工資可能要60到80年後。

3。真正的實現共同富裕,但那是永遠也不可能,我們只能不斷的把最低層人的的收入一路一路的提上去,只能在漸斷的縮小差距,這是我們唯一能做的,直到中國,不應該是世界不再需要錢為止,達到所謂的按需分配,這不是一個國家達到共同富裕就行,只有世界大同,才能真正的實現共同富裕,如果不出第三世界大戰,如果世界按現這種和平發展下去,也話在200年後,可以看到共同富裕,不過那太遙遠,還是實事求是的好,先解決我們有身之年可辦到的事好。
http://blog.sina.com.cn/u/46e0e471010002hi

❹ 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的關系

社會和諧必須有賴於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富裕

社會和諧有賴於社會結構的協調,社會結構合理與否是影響乃至決定這個國家或地區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指標。社會結構一般包括人口結構、家庭結構、就業結構、城鄉結構、地區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等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階層結構。社會階層結構一般都應和經濟發展結構相適應,有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就應有什麼樣的社會階層結構。現代化社會既要有現代化的經濟結構,也要有現代化的社會階層結構。公認的一個事實是,現代化社會的階層結構一般都是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形」社會結構。社會中處於優勢地位非常富有的階層和處於底層的貧窮弱勢的人口規模都比較少而社會中間階層的人口規模為大多數或較大多數,這樣的社會,才是比較穩定健康,也就是和諧社會。

原因何在?因為社會結構的協調有賴於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協調,而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協調又有賴於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富裕。沒有全體人民的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沒有社會各階層之間利益的合理調整和良性互動,沒有社會各基層的共同富裕,就沒有什麼和諧社會可言。「橄欖形」社會結構就是一個社會各階層基本上達到共同富裕的社會結構。

在社會主義社會中,我們已經建立了新的社會制度,提供了實現公平和正義的和諧的社會保證。但在事實上,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是在西方現代化模式的示範效應下打開序幕的,西方現代化過程中經常看到的只注重效率而忽視平等、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沖突與局部不和諧現象在我們這里也能經常見到。如果在當代中國仍然存在著基於社會權力、社會資源的佔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地位以及富裕程度之間的巨大不平等,那麼,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不協調也就始終存在著。社會各階層之間的不協調是引發各種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的社會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最大難題。

有沖突就要控制沖突。在階級對抗社會中,人民所追求的以公平和正義為基礎的合作與互利的和諧,事實上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為了實現這種和諧,必須實行社會革命,以對抗的方法推翻舊的社會制度,建立新的社會制度。在社會主義制度中,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只是局部的不和諧,而不是社會整體的不和諧。解決局部的不和諧的方法和手段,不可能採取階級對抗社會中的一方採取暴力的手段壓制另一方的手段和方法,應該盡可能選擇協同,而決不可能選擇對抗。西方社會沖突理論曾提出「安全閥」的概念,主張把沖突控制在一定限度內,維護社會的穩定。這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差異的發展不超越「安全閥」,那它就不會產生沖突,危害社會的穩定。而一旦超越了「安全閥」,差異就會轉化為沖突,就會威脅社會的和諧。把沖突控制在「安全閥」之內的選擇,就是要逐步消除基於社會權力、社會資源的佔有和分配所形成的社會地位和富裕程度的巨大不平等,實現各階層之間的共同富裕。因為這種選擇涉及到了每個社會成員的切身利益,關繫到人民大眾和諧理想能否實現的重大問題。如果我們不致力於解決這種不平等,不致力於實現社會各階層的共同富裕,不致力於消除引發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的社會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一句空話。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在我國現階段,整合社會階層關系,主要就是整合我國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關系,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也就是要正確調整好、正確處理好社會各階層之間的利益關系,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

二、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決定了共同富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實際上,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由於共同富裕是與社會的和諧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從這一意義上說,社會各階層之間走上和諧是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本質特徵展開的必然結果,也是這一本質特徵的客觀要求,更是這一本質特徵的題中應有之義。

什麼是社會主義?從價值論的視閾來考察,社會主義應該是以社會的整體發展為自己的價值本位,這是相對於以資本的個體佔有為本質特徵的資本主義來講的。它是在對資本主義給人類文明帶來的貧富差別和不和諧現象的批判中以及對資本主義的揚棄中,並以理論、運動和制度形態所體現出來的對資本主義的超越、對理想社會的探索和對人類文明的終極關懷。社會主義精神就是追求和諧。[1]而最能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對和諧追求的先決條件就是共同富裕。

盧梭曾經說過:「按照賢明的洛克的格言:在沒有私有制的地方是不會有不公正的。現代社會存在不平等是必然的」。在洛克看來,私有制的存在是人類不公正的根源。但他又說:「我們可以斷言,在自然狀態中,不平等幾乎是不存在的。由於人類能力的發展和人類智慧的進步,不平等才獲得了它的力量並成長起來;由於私有制和法律的建立,不平等終於變得根深蒂固而成為合法的了。此外,我們還可以斷言,僅為實在法所認可的精神上的不平等,每當它與生理上的不平等不相稱時,便與自然法相抵觸。這種不相稱充分決定了我們對流行於一切文明民族之中的那種不平等應持什麼看法。因為,一個孩子命令著老年人,一個傻子指導著聰明人,一小撮人擁有許多剩餘的東西,而大量的飢民則缺乏生活必需品,這顯然是違反自然法的,無論人們給不平等下什麼樣的定義。」[2]盧梭在這里主要是批判私有制的弊端的,但是他也指出絕對平等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即使在自然狀態下也是這樣。

雖然和作為資產階級思想家盧梭的出發點和目的不同,但是,馬克思恩格斯把公正放在一定的歷史長河裡,放在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行考察是毫無疑義的。恩格斯指出:「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只有在共產主義制度下才可能實現;而這樣的制度是正義所要求的。」[3] 「平等的觀念,無論以資產階級的形式出現,還是以無產階級的形式出現,本身都是歷史的產物。」[4]這就是說,平等是與一定的經濟關系以及由此決定的社會結構密切相連的。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把公正放在一定的歷史長河裡,放在基於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進行考察,但是有一點要特別值得注意:他們對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說,他們對社會主義精神對於和諧追求的這一先決條件從來沒有放過。他們曾講過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之間「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先是單個國家實行)的基礎上組織生產」。[5]但與此同時,他們又強調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為了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也就是說,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是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礎,正如高度發達的生產力是共同富裕的物質前提一樣。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馬克思就指出,在新社會制度中,生產將以所有人的富裕為目的。這就說明了,馬克思恩格斯總是把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消滅剝削當作未來和諧社會的根本條件。就是說,只有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才談得上構建和諧社會。

為什麼只有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才談得上構建和諧社會,這還是由社會主義精神的內在特質所決定的。如上所說,資本主義是以資本的個體佔有為價值本位,對資本個體最大化的追求必然導致人們富裕程度的巨大差別和社會的裂變。社會主義是以社會的整體發展為價值本位,其精神是追求和諧,而最能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對和諧追求的標志就是公有制。在生產資料公有制條件下,勞動人民才能從總體上保持平等的經濟地位、平等的社會地位和平等的人格,用列寧的話來說,「全體公民在同整個社會的生產資料的關繫上處於同等的地位,這就是說,全體公民同樣可以利用公有的生產資料、公有的土地、公有的工廠等進行勞動。」[6]這就排除了個人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無償地佔有他人剩餘勞動產品的可能,從而為消滅壓迫、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進而為形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奠定了基礎。所以,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是實現共同富裕、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前提條件。

但是,在現實的社會主義社會里,和諧關系並不會自然而然地出現。比起以往的階級社會,現實的社會主義社會是公平得多的社會,但它脫胎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既面臨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又要為消除舊社會殘留的以及由於自身的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原因產生的不公平現象付出極其艱苦的努力。對於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基礎上進入社會主義的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在社會發展中,由於能力等因素必然會造就富裕程度的不同。問題在於這種由於能力等因素必然會造就的富裕程度的不同並不能否定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和價值目標就是實現共同富裕,問題在於這種富裕的不同的程度和限度,以及我們所制定的的政策和制度如何來限制這種差別或兩極分化。

總之,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消滅了許多不公平現象,特別是消滅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這種最大的不公平現象的社會,但又是一個仍有一些不公平現象有待克服和消除的社會。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只是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要使其成為現實,還需要通過艱苦的工作,要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決出現的矛盾,消除不和諧因素。但是,所有這一切,並不妨礙黨和政府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共同富裕目標,通過制定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形成的社會規范和社會價值體系所體現出的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價值原則。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價值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平,實現社會和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是社會主義,特點是中國特色。離開中國特色談社會主義,現實的社會主義體制必然會走向僵化;離開社會主義談中國特色,中國特色也就遠離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價值目標,或者變成了名義上的社會主義實質上的資本主義。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消除兩極分化,實現共同富裕,維護社會公正,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根本要求和價值目標。作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著探索性貢獻的毛澤東始終是把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他在1957年發表的《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分析了社會主義社會各階級、階層、社會集團之間的現實關系,揭示了社會存在的各種矛盾並提出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等思想。毛澤東所揭示的這些人民內部矛盾是一個廣泛的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歸根結底,它是一個利益分配和調適問題,實質上是關於共同富裕和公平問題。

最能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根本要求和價值目標的是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開創者,鄧小平說過,我們為社會主義而奮斗,不但因為社會主義有條件比資本主義更快地發展社會生產力,而且因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消除資本主義和其它剝削制度所必然產生的種種貪婪、腐敗和不公正現象。對什麼是社會主義的本質,鄧小平的經典表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7]我們是不是應該這樣理解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物質前提,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是必由途徑,達到共同富裕是最終目標。只有這三個方面的任務全面實現了,社會公平問題才能得到根本性解決。

問題是,今天學界有人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核心。鄧小平確有很多關於「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8]「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的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9]的言論,但是我們切勿忘記,鄧小平從來就是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共同富裕聯系在一起,他談的最多的還是共同富裕問題。「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10]「走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要逐步實現共同富裕。」[11] 「只有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擺脫貧窮的問題。」[12]就是晚年他也仍然在關心共同富裕這個問題,總怕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捅亂子。從總體上看,鄧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是:第一,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或長期兩極分化,那就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生的資產階級,我們就真的走了邪路了;第二,共同富裕是合法富裕,富裕的前提是勤勞致富、合法致富,不是非法致富,更不能用以權謀私的手段去致富;第三,要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和分配政策改革調整,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所得,調節過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第四,如果不堅持共同富裕,生產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發展;第五,共同富裕是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局部地區的共同富裕,「社會主義的目的就是要全國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兩極分化。」[13]可以說,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鄧小平的社會主義本質論是最大的亮點,是帶有根本性的,而共同富裕論又應該是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的核心。它重塑了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旗幟鮮明地把社會主義和其它剝削社會的目的根本區別開來了,講清楚了在發展生產力以後成果到底歸誰享有的問題。

歸納起來,在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里,對於「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來說,「解放與發展生產力」是手段和途徑,而對「共同富裕」來說,「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也只是手段和途徑。只有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同消滅剝削和消除兩極分化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共同富裕這一最終目標。我們可以這樣比喻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論的整體思維特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堅固的根;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漫天枝葉;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則是通向根和枝葉的堅實的軀干。[14]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與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都是達到共同富裕的手段。

我們已經看到,由鄧小平設計,億萬中國人民正在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就是走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繼續深化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解決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問題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並把它從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追求開始轉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應有目標和基本原則及重大任務。特別是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我們黨以科學發展觀為根本指導,按照公平正義、民主法治、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正在通過建立社會利益關系的協調機制,運用政治、法律、經濟和行政等手段,妥善處理在新形勢、新條件下的人民內部的利益矛盾,化解社會沖突,使得社會各個階層人民都能共同富裕,和睦相處,使整個社會和諧。科學發展觀既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價值原則和本質屬性,同時又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它必將在實現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富裕並以此為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❺ 堅持走共同富裕之路體現了我國什麼發展思想和什麼發展理念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共享發展理念

❻ 為實現共同富裕我們應做哪些努力

深刻領會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應著重把握以下要點:
一是認清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什麼是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從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結合上賦予共同富裕以科學的內涵。在共同富裕這個概念中,「富裕」反映了社會對財富的擁有,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共同」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財富的佔有方式,是社會生產關系性質的集中體現。共同富裕包含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兩方面的特質,從質的規定性上確定了共同富裕的社會理想地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奮斗目標。
二是明確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表明:我們既不能離開共同富裕講發展生產力,離開了就會導致兩極分化;也不能離開發展生產力講共同富裕,離開了就會導致共同貧困。可見,共同富裕的實現前提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堅持社會主義,防止兩極分化,為實現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三是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途徑。鄧小平同志提出,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以帶動多數地區和多數人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個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的戰略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怎樣把握時機用好這項大政策?鄧小平同志又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在達到小康時實施先富帶後富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歸結起來,主要包含四個層次:一個總目標———實現共同富裕;一項大政策———順應經濟發展規律,允許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裕、先發展;一條主渠道———先富起來的地區和人幫助後富的地區和人,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一個大原則———把握適當的力度和時機,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和調節貧富懸殊問題。
4共同富裕是中華民族多少年多少代的夢想,是中國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追求的最終目標,鄧小平把共同富裕做為社會主義本質的重要內容,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❼ 共同富裕就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為什麼

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而不是同時同步富裕。同步富裕違背了事物發展規律。事物發展只能是由局部到整體,由量變到質變這樣一個過程。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是一個歷史漸進的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共同富裕不可能使所有的人完完全全在同一時間,同一空間,以同等速度一起達到同等程度的富裕,不是齊步走,齊步到終點式的富裕,而是允許有差別的富裕;不是每個社會成員都擁有同等財富,而是以承認合理的差別為基礎。

所以說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與平均主義是對立的,平均主義是一種小資產階級思潮,是空想社會主義思潮,與社會主義本質、目標背道而馳,共同富裕必然經歷先富後富才能達到共富,以非平均主義為前提的。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有承認差別,才能激勵人們不斷努力,創造更高的生產力,人民生活才能富裕,否則只能貧窮,而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所以平均主義不能體現社會主義本質。

而且歷史的經驗教訓證明平均主義只能導致共同貧窮,所以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鄧小平的先富後富理論使共同富裕由抽象的理想層面進入到具體的可操作層面,使共同富裕在共同貧窮的居面中找到了突破口,為共同富裕的實現找到了一條捷徑。



(7)體現共同富裕的格言擴展閱讀:

共同富裕的實現途徑:

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期,鄧小平同志就曾說過:「可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這個先富帶後富、實現共同富的戰略構想,是鄧小平同志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創新,是共同富裕思想的主要內容,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目標的一項大政策。

怎樣把握時機用好這項大政策,鄧小平同志又進一步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成為我國在達到小康時實施先富帶後富戰略的重要指導思想。

在分配中既要提倡奉獻精神,又要落實分配政策,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但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只有鼓勵一部分人。

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後富的,才能實現共同富裕。其中工業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途徑。

❽ 體現共同富裕的詩句

共同富裕屬於經濟學領域的概念,應該用經濟學方面的知識來定義專。富就是表示占屬有財產多,富裕表示擁有的金錢、物資、房屋、土地等等的數量多。貧困就是擁有的金錢、物資、房屋、土地等等的數量少。「共同富裕」不是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同一等級的富裕,不能說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的幫助後富的,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平均主義」就是平均消費生存資料,或者說是平均擁有生存資料,也就是平均擁有社會財富。其過分的追求了主觀的完全同步性。可見,「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義」的代名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