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鄭人買履的哲理

鄭人買履的哲理

發布時間: 2021-01-29 02:03:33

A. 鄭人買履和邯鄲學步各反映了什麼哲學原理

《鄭人買履》反映了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的哲學原理。

《邯鄲學步》反映了一味模仿別人,不僅學不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掉的哲學原理。

春秋·莊子《邯鄲學步》原文:

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譯文: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有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美,於是不顧路途遙遠,來到邯鄲學習當地人走路的姿勢。結果,他不僅沒有學到邯鄲人走路的姿勢,還把自己原來走路的姿勢也忘記了,最後只好爬著回去。

戰國·韓非《鄭人買履》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一些書上寫「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1)鄭人買履的哲理擴展閱讀

《鄭人買履》寫作背景:

韓非生於周赧王三十五年(約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漢族,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

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中國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這個鄭國人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而且連鞋子也買不到,成為了笑柄。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只懂死守教條而不懂變通,沒有頭腦的人可能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的確是有的,而且並不少。

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書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書本上寫到的,他就相信,書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書本上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容易碰壁。

韓非出身韓國宗室,約公元前280年出生於戰國末期韓國的都城新鄭。當時六國戰亂紛飛,為了躲避戰亂,韓非一家只好逃到了駐馬店的一個村落中。作為王族子弟的韓非從小立志要干一番大事業,振興家族,富強韓國,因此,小小年紀就單獨一人周遊列國,一路上努力地學習各家的思想。

韓非在國家政體方面主張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韓非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韓非還繼承了荀子關於封建專制的一些思想,並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從而成為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倡導者。

B. 鄭人買履的典故反應了什麼哲學道理

鄭人復買履,先秦時代漢制族寓言故事。既是一個成語,又是一個典故,更是一則寓言。說的是鄭國人因過於相信「尺度」,造成買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鄭人拘泥於教條的心理,依賴數據的習慣。常比喻做事死板,不會變通的人。它告訴人們,遇事要實事求是,要會靈活變通,不要死守教條。

C. 鄭人買履,按圖索驥是同一哲學原理嗎

都是用第二性的東西去衡量檢驗第一性的東西。顛倒了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D. 韓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1、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

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任何東西都無法穿破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3、諱疾忌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葯,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4、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5、三人成虎: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么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斷是非。」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E.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自行矛盾》、《鄭人買履》、《智子疑鄰》、《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1、《自行矛盾》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

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2、《鄭人買履》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3、《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牆被毀壞。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

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寓意:在給別人提意見時要注意與別人的親疏關系,如果與別人的關系較好,並且此人心胸寬廣,則可提意見。

4、《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

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

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寓意: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

5、《宋人酤酒》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賣酒很公平,對待顧客十分小心恭敬,釀制的酒也很好喝,賣酒的標幟掛得很高很顯眼,然而酒就是賣不出去。

酒都發酸了,他感到很奇怪,於是去問他所熟識的鄰居長者楊倩。楊倩說:「你家的狗很兇猛吧?」賣酒的說:「狗兇猛,為什麼酒就賣不出去呢?」

楊倩說:「因為人們害怕它呀!有人讓小孩帶著錢,提著酒壺去買酒,狗就迎面撲上來去咬他,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賣不出去的原因。」

國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懷著治國之術,想要用它使大國的君王明察起來;有的大臣就是惡犬,迎面撲來咬他們。這就是國君所以受蒙蔽,受挾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領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要善於找出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對症下葯,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非子

F. 鄭人買履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鄭人買履,是出自《韓非子》的一個成語,同時它也是一則寓言故事。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他在家裡事先測量好了自己腳的尺碼,並將之寫在了紙上。

到了集市上,在賣鞋的店鋪里挑選好了鞋子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竟然忘了帶上尺碼了。於是他放下鞋子,急匆匆地趕回家去拿尺碼。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場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這時候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直接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G. 按圖索驥鄭人買履紙上談兵等成語故事包含什麼樣的哲學道理

這三個成語都是諷刺一個人,遇事不懂得變通,只會空談理論知識,而不能根據不同情況做出不同的應變。

H. 鄭人買履和邯鄲學步各反映了什麼哲學原理

鄭人買履
【原文】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寓意】
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理論點擊】
諷刺了那些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客觀實際採取靈活對策的人。
【評點】
這個鄭國人犯了教條主義的錯誤。他只相信量腳得到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不僅鬧出了大笑話,連鞋子也買不到。而現實生活中,買鞋子只相信腳碼而不相信腳的事,也許是不會有的吧?但類似這樣的人,倒確是有的。有的人,說話、辦事、想問題,只從本本出發,不從實際出發;本本上寫得有的,他就相信,本本上沒有寫但實際上存在著的,他就不相信。在這種人看來,只有本本上寫的才是真理,沒寫上的就不是真理。這樣,思想當然就要僵化,行動就要碰壁。
邯鄲學步
【解
釋】
邯鄲:地名,在河北省;步:步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