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勵志語錄 » 佛號的語錄

佛號的語錄

發布時間: 2021-01-28 16:53:01

A. 佛教名句經典語錄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B. 佛理詩,或者佛家經典語錄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三昧經)

2、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3、我若多嗔及怨結者,十方現在諸佛世尊皆應見我,當作是念:雲何此人慾求菩提而生嗔恚及以怨結?此愚痴人,以嗔恨故,於自諸苦不能解脫,何由能救一切眾生?(華嚴經修慈分)

4、迦葉白佛:我等從今,當於一切眾生生世尊想。若生輕心,則為自傷。佛言:善哉快論。(首楞嚴三昧經依寶王論節文)

5、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梵網經)

6、離貪嫉者能凈心中貪欲雲翳,猶如夜月,眾星圍繞。(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7、生死不斷絕,貪欲嗜味故,養怨入丘冢,虛受諸辛苦。(大寶積經富樓那會)

8、是身如掣電,類乾闥婆城,雲何於他人,數生於喜怒?(諸法集要經)

9、嗔恚之害則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佛遺教經)

10、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憂畏,觸事有餘,常無不足。(佛遺教經)

11、身語意業不造惡,不惱世間諸有情,正念觀知欲境空,無益之苦當遠離。(有部律周利槃陀伽尊者,三月不能誦得,即此伽陀也)

12、名譽及利養,愚人所愛樂,能損害善法,如劍斬人頭。(有部律)

13、世間色聲香味觸,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智者大師)

14、嗔是失佛法之根本,墜惡道之因緣,法樂之冤家,善心之大賊,種種惡口之府藏。(智者大師)

15、凡夫學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誹。諦觀少言說,人重德能成,遠眾近靜處,端坐正思惟。但自觀身行,口勿說他短,結舌少論量,默然心柔軟。無知若聾盲,內智懷實寶,頭陀樂閑靜,對修離懈惰。(道宣律師)

16、處眾處獨,宜韜宜晦,若啞若聾,如痴如醉,埋光埋名,養智養慧,隨動隨靜,忘內忘外。(翠嚴禪師)

17、我且問你,忽然臨命終時,你將何抵敵生死?須是閑時辦得下,忙時得用,多少省力。休待臨渴掘井,做手腳不迭,前路茫茫,胡鑽亂撞。苦哉苦哉。(黃檗襌師)

18、鼻有墨點,對鏡惡墨,但揩於鏡,其可得耶?好惡是非,對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於境,其可得耶?洗分別之鼻墨,則一鏡圓凈矣。萬境咸真矣。執石成寶矣。眾生即佛矣。(飛錫法師)

19、修行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但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專煉心,常搜己過,那得工夫管他家屋裡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動。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聖像坐在堂中,終日無人亦如此。旛蓋簇擁香花供養亦如此。贊嘆亦如此。毀謗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無事,時時刻刻體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處。(盤山禪師)

20、元無我人,為誰貪嗔?(圭峰法師)

21、報緣虛幻,不可強為。浮世幾何,隨家豐儉。苦樂逆順,道在其中。動靜寒溫,自愧自悔。(佛眼禪師)

22、學道人逐日但將檢點他人底工夫,常自檢點,道業無有不辦,或喜或怒或靜或鬧,皆是檢點時節。(大慧襌師)

23、化人問幻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禪師)

24、千峰頂上一茅屋,老僧半間雲半間,昨夜雲隨風雨去,到頭不似老僧閑。(歸宗芝庵襌師)

25、過去事已過去了,未來不必預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時梔子香。(石屋襌師)

26、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雲峰襌師)

27、瑣瑣含生營營來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紛紛狂鬧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盪,竟何所之?夢中復夢,長夜冥冥,執虛為實,曾無覺日,不有出世之大覺大聖,其孰與而覺之歟?(仁潮禪師)

28、縱宿業深厚,不能頓斷,當方便制抑,自勸自心。(妙禪師)

29、放開懷抱,看破世間,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蓮池大師)

30、達宿緣之自致,了萬境之如空,而成敗利鈍,興味蕭然矣。(蓮池大師)

31、伊庵權禪師用功甚銳。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過,未知來日工夫如何?師在眾,不與人交一言。(蓮池大師)

32、畏寒時欲夏,苦熱復思冬,妄想能消滅,安身處處同。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蓮池大師)

33、人之過惡深重者,亦有效驗。或心神昏塞轉頭即忘;或無事而常煩惱;或見君子而赧然消沮;或聞正論而不樂;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夢顛倒;甚則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類此,即須奮發,舍舊圖新,幸勿自誤!(袁了凡)

34、只『強順人情,勉就世故。』八個字,誤卻你一生大事。道業未成,無常至速!急宜斂跡韜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誤!(西方確指)

35、深潛不露,是名持戒,若浮於外,未久必敗。有口若啞,有耳若聾,絕群離俗,其道乃崇。(西方確指)

36、種種惡逆境界,盡情看作真實受益之處。名利、聲色、飲食、衣服、贊譽、供養種種順情境界,盡情看作毒葯毒箭(蕅益大師)

37、將身心世界全體放下,作一超方特達之觀。(蕅益大師)

38、善友罕逢,惡緣偏盛,非咬釘嚼鐵,刻骨鏤心,何以自拔哉?(蕅益大師)

39、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師)

40、勿貪世間文字詩詞而礙正法!勿逐慳、貪、嫉妒、我慢,鄙覆習氣,而自毀傷!(蕅益大師)

41、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一味痴呆,深自慚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蕅益大師)

42、籬菊數莖隨上下,無心整理任他黃,後先不與時花競,自吐霜中一段香。(誦帚襌師)

43、從今以後,願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隱過日,今生不敢復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44、幸賴善緣得聞法要,此千生萬劫轉凡成聖之時。尚復徘徊歧路,乍前乍卻,則更歷千生萬劫,亦如是而止耳!況輾轉淪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45、輪轉生死中,無須臾少息,猶復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與菩薩為之痛心而慘目也。(彭二林)

46、汝信心頗深,但好張羅及好游、好結交,實為修行一大障,祈沉潛杜默,則其益無量。戒之!(印光大師)

47、汝是何等根機,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紛擾,久則或致失心。(印光大師)

48、當主敬存誠,於二六時中,不使有一念虛浮怠忽之相,及與世人酬酢,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印光大師)

49、直須將一個死字掛到額顱上。(印光大師)

50、若善男子、善女人,聞說凈土法門,心生悲喜,身毛為豎如拔出者。當知此人,此過去宿命已作佛道來也。(無量清凈平等覺經依迦才凈土論引文)

51、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浮,無可樂者!(無量壽經)

52、無憂惱處,我當往生,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觀無量壽佛經)

53、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善導大師)

54、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嗔恚,願生阿彌陀。若人如恆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凈土。(諸法無行經)

55、生宏律范,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靈芝元照律師)

56、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於凈土決定往生。(王龍舒)

57、人生能有幾時?電光眨眼便過!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撥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時工夫,修一時凈業;由他命終,我之盤纏預辦,前程穩當了也。若不如此,後悔難追!(天如禪師)

58、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賊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願脫苦輪。(天如襌師)

59、於此土聲色諸境,作地獄想、苦海想、火宅想。諸寶物作苦具想。飲食衣服,如膿血鐵皮想。(妙什襌師)

60、此界釋迦已滅,彌勒未生,賢聖隱伏。眾生奔波苦海,猶失父之兒,若不以極樂願王為歸,誰為救護?(妙什襌師)

61、聞教便行,奚待更勸?(妙什襌師)

62、惟名聞利養,甜愛軟賊,及嗔心嗔火;雖有佛力,不能救焉!行者當深加精進,以攘卻之!(妙什襌師)

63、又復當護人心,勿使誇嫌,動用自若;息世雜善,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捐棄伎能,惟求往生。(妙什禪師)

64、娑婆有一愛之不輕,則臨終為此愛所牽;矧多愛乎?極樂有一念之不一,則臨終為此念所轉;矧多念乎?(幽溪法師)

65、若生恩愛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凈土?遠離此愛。若生嗔恚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凈土?得離此嗔。若受苦時,當念凈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凈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凈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師)

66、如何說得娑婆苦?苦事紛紛等蝟毛!(西齋禪師)

67、當屏人獨處,自辦道業,以設像為師,經論為侶。(袁宏道)

68、五濁惡世,寒熱苦惱,穢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袁宏道)

69、問:人不信凈土,恐只是本來福薄?答:此言甚是!(蓮池大師)

70、餘下劣凡夫,安分守愚,平生所務,惟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今老矣!倘有問者,必以此答。(蓮池大師)

71、當生大歡喜,切勿懷憂惱,萬緣俱放下,但一心念佛。往生極樂國,上品蓮花生,見佛悟無生,還來度一切。(蓮池大師)

72、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計輕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彈指歸安養,閻浮不可留。(蕅益大師)

73、歸命大慈父,早出娑婆關。(蕅益大師)

74、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凈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可不珍重乎?是日已過,命亦隨減,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可不愛惜乎?茍知精神之可珍重,則不浪用,則念念執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薰修凈業。(徹悟禪師)

75、悲哉眾生!慾念未除,道根日壞。佛之視汝,將何以堪?(彭二林)

76、子等歸向極樂,全須打得一副全鐵心腸,外不為六塵所染;內不為七情所錮;污泥中便有蓮花出現也。(彭二林)

77、蓮花種子,榮悴由人。時不相待,珍重!珍重!(彭二林)

78、上品見佛速,下品見佛遲,雖有遲速異,終無退轉時。參禪病著相,念佛貴斷疑,實實有凈土,實實有蓮池。(張守約)

79、念阿彌陀佛,正覺圓滿之名;觀極樂世界,清凈庄嚴之相;如此滯著,只怕未能切實;果能切實,則世間種種幻化妄緣,自當遠離。(悟開禪師)

80、隨忙隨閑,不離彌陀名號,順境逆境,不忘往生西方(印光法師。以下悉同)

81、誠與恭敬,實為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之極妙秘訣。

82、業障重、貪嗔盛、體弱、心怯、但能一心念佛,久之自可諸疾咸愈。

83、佛固不見棄於罪人,當承玆行以往生耳。

84、須信娑婆實實是苦,極樂實實是樂,深信佛言,了無疑惑。

85、應發切實誓願,願離娑婆苦,願得極樂樂。其願之切,當如墮廁坑之急求出離;又如系牢獄之切念家鄉;己力不能自出,必求有大勢力者提拔令出。

86、業識未消,三昧未成,縱談理性,終成畫餅。

87、入理深談,且緩數年!

88、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裕!不學他法,又有何憾?

89、汝雖於凈土法門,頗生信心;然猶有好高騖勝之念頭,未能放下,而未肯以愚夫愚婦自命。

90、其有平日自命通宗通教,視凈土若穢物,恐其污己者;臨終多是手忙腳亂,呼爺叫娘。

91、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

92、今見好心出家在家四眾,多是好高騖遠,不肯認真專修凈業,總由宿世善根淺薄,今生未遇通人。

93、當今之時,其世道局勢,有如安卧積薪之上,其下已發烈火,尚猶悠忽度日,不專志求救於一句佛號,其知見之淺近甚矣。

94、心跳惡夢,乃宿世惡業所現之兆。然現境雖有善惡,轉變在乎自己,惡業現而專心念佛,則惡因緣為善因緣。

95、當恪守凈宗列祖成規,持齋念佛,改惡修善,知因識果,植福培德,以企現生消除業障,臨終正念往生,庶不虛此一生,及親為如來弟子耳。

96、但當志心念佛,以消舊業,斷不可起煩躁心,怨天尤人。

97、具縛凡夫,若無貧窮疾病等苦,將日賓士於聲色名利之場而莫之能已。誰肯於得意烜赫之時,回首作未來沉溺之想乎?

98、欲得佛法實益,須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則消一分罪業,增一分福慧。

99、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100、末法眾生,無論有善根無善根,皆當決定專修凈土;善根有,固宜努力,無,尤當篤培。

101、汝須自知好歹,修行要各盡其分,潛修默契方可,急急改過攝心念佛。

C. 佛教的一些經典語句

色即是空

放下抄屠刀,立地成佛

我佛慈悲

《心經》

觀自在菩薩,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是諸法空相: 不生不滅, 不垢不凈, 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
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 乃至無老死, 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心無罣礙; 無罣礙故, 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盤。

三世諸佛,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密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D. 佛經的經典語句~~~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心經>

E. 發些佛教的經典語錄給我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並無樹,明鏡亦無台,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註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後,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恆。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1.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為。 2.一個人的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3.生氣,就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原諒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4.未必錢多樂便多,財多累己招麻煩。清貧樂道真自在,無牽無掛樂逍遙。 5.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能受苦乃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欲進步需思退步,若著手先慮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應有餘步。持黃金未為珍貴,知安樂放值千斤。事臨頭三思為妙,怒上心忍為最高。切勿貪以外之財,知足者人心常樂。若能以此去處事,一生平安樂逍遙。 6.處事不必求功,無過便是功。為人不必感德,無怨便是德。 7.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 8.人之心胸,多欲則窄,寡慾則寬。 9.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10.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1.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 二.行善 12.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為至,福已遠離。 13.把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點,把自己的理性升華到最高點,就是聖人。 15.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練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鞭打你的人,因為他消除了你的業障。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 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感激所有使你堅定成就的人。 16.真正的布施,就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著,通通放下。 17.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8.學佛,就是在學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覺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思想,見解。 19.聖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20.凡夫轉境不轉心,聖人轉心不轉境。 21.知「因果」即知進退。知佛法,即得開心果。 22.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23.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24.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25.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26.印光大師法語: 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閑談不論人非。 行住坐卧,穿衣吃飯,從朝至暮,從暮至朝,一句佛號,不令間斷。或小聲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別念;若或妄念一起,當下就要教他消滅。常生慚愧心及懺悔心,縱有修持,總覺我工夫很淺,不自矜誇。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樣子,不看壞樣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說修行,決定可生西方極樂世界。 27.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28.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智慧,辦事以盡力為有功。 29.萬事得成於忍,與其能辯,不如能忍。 30.惡是犁頭,善是泥,善人常被惡人欺,鐵打的犁頭年年壞,未見田中換爛泥。。 31.寒山問拾得:世人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我當如何處之?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32.凡夫迷失於當下,後悔於過去,聖人覺悟於當下,解脫於未來。 33.情生智隔。 34.羅馬人凱撒大帝,威震歐,亞,非三大陸,臨終告訴侍者說:請把我的雙手放在棺材外面,讓世人看看,偉大的如我凱撒者也,死後也是兩手空空。 35.人世間的艱難與困苦,就是一種考驗。 36.人如果有正確的信仰,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走的路就不會出差錯了。 37.有智慧的人能夠舍,能舍就能得,能得無限的快樂;不能舍就會有失,失去了心境的安寧。 38.同樣是過一輩子,慾望大的人得花很大的力氣才能滿足需求;而慾望淡薄的人,少欲,少煩惱,也能夠安穩地度過一生。 39.人如果不能知足就永遠都在煩惱中。 40.生命里最難能可貴的,就是生活得平常。 41.你成功時最危險的敵人,是你自己的傲慢心。 42.不耗時間批評別人,多花時間改善自己。 43.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身第一方。 44.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以至勿談人隱私,勿論人是非,其功德皆是無量 45.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爭來的是假的,修來的擦是真的。 46.如果有人犯下錯誤,我們要學會去關懷他,寬恕他,以及以身作則地去感化他,而不是去發脾氣,發怒討厭和打擊他。否則我們就與他一樣,同樣是無知的人,因為我們也犯下了無知的錯誤。 47.三餐常思農民苦,日用莫忘眾生恩。 48.布施不是有錢人的專利品,而好似一份虔誠的慈悲心。 49.做該做的事是智慧,做不該做的事是愚痴。 50.不爭的人才能看清事實;要知道,普天之下,並沒有一個真正的贏家。 51.只有經得起忍耐,才有辦法在人世間生存的更自在。 52.真正用該的人,應當能夠智慧地忍受最難堪的侮辱。 53.忍辱治嗔恚,懂得涵容就是有福之人。 54.小事不做,難成大事。小氣不忍,則壞大事。 55.事不三思終有悔,人能百忍自無憂。 56.人之謗我者,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者,與其能防不如能化。 57.要批評別人時,首先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58.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靠後。 59.為自己找借口的人,永遠不會進步。 60.站在半路,比走到目標更辛苦。 61.不知足的人,即使再富有,也是有個窮人;因為他總有貪心,「貪」字無厭,就變成「貧」了。 62.有求皆苦,無欲則甜。 63.春天才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百年渾是戲一場,死後空持手一雙。 64.人的憂悲苦樂,皆建立在一個有「我」的觀念之中。 65.弘一大師《生命之愛》----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護兒牛舐犢,雞為守雛身不離,鱔因愛子常揣縮。人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開他眷屬,畜生哀痛盡如人,只差有淚不能哭 好不怕多

F. 我要些經典的佛經語句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世間上的法,都是短回暫不真的,答就像露泡夢電雲一般,應該如是看待。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
如果把佛純粹理解為物質現象,那你就已經不在正道上,無法見到真正的如來。(如來的真實體性,是諸佛的根本法身,法體無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一切形象現象,都虛幻不真。

以上出自《金剛經》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物質現象的本源是虛空,空與物質現象是相對的;物質現象沒有自性,一切體性為空的現象都帶有物質性;受、想、行、識這四蘊,也和色一樣。

以上出自《心經》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有眾生都是我過去父母,所以我們不殺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以上出自《梵網經》

G. 求經典的佛教名句。

十大經典佛抄家禪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說既是錯。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原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H. 佛家語錄經典語錄

一、盡己力,聽天命。無愧於心,不惑於情。順勢而為,隨遇而安。知錯就改,迷途知返。在喜歡自己的人身上用心,在不喜歡自己的人身上健忘。如此一生,甚好。

二、人生往往這樣,你以為的希望,其實是讓你陷得更深的絕望;而你認為無盡的絕望,在一拐角卻滿眼希望。

三、有緣而來,無緣而去。世上之事,就是這樣,該來的自然會來,不該來的盼也無用,求也無益。有緣,不推,無緣,不求。來的,歡迎,去的,目送。一切隨緣,順其自然。人世間的事情勉強終歸不能如意,強求勢必不會甜蜜。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心盡力做好自己,世事大抵如此,努力無悔,盡心無憾。

四、世間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你若要彩虹,就得學會寬容細雨。

五、若要快樂,就要隨和;若要幸福,就要隨緣。快樂是心的愉悅,幸福是心的滿足。別和他人爭吵,別和自己爭吵,別和命運爭吵。無計較之心,心常愉悅;盡心之餘,隨緣起止,隨遇而安,心常滿足。你隨和,愉悅的是自己的心;別人計較,苦悶的是他自己。一天的心情靠隨和,一生的幸福靠隨緣。

六、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遇到各種不同的選擇,人生就是無數選擇的結果。要想從容選擇,就必須學會放棄。

七、兩個人非常渴,喝同一口井水時,一個用金杯,一個用泥杯。前者覺得自己富貴,後者認為自己貧賤;前者得到了虛榮的滿足,後者陷入無謂的煩惱中。他們都忘了,自己需要的是「水」,而不是「盛水的杯」。我們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不要被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所煩惱。

八、給自己一個迂迴的空間,學會思索,學會等待,學會調整。人生,有很多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執著,更是回眸一笑的灑脫。

九、人生的一切不是算來的,而是善來的;不是求來的,而是修來的。胸襟的寬窄,決定命運的格局,你能包容多少,就能擁有多少。凡事看得開、想得透、拿得起、放得下,學會隱忍性情,懂得剋制慾望,退卻時理智,謙讓時大度,除卻雜念私心,少些攀比計較,才會隨緣自適。

十、世上沒有人能傷害你的心,也沒有人能治療你的心。唯有自己才能傷害自己,唯有自己才能治療自己。這就是佛陀所說的「自己是自己的救星,自己是自己的仇人」的道理。

十一、沒有不會淡的疤,沒有不會好的傷;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當初有些事,讓我們刻骨銘心;曾經有些人,令我們難以釋懷。我們一路走來,告別一段往事,走入下一段風景。路在延伸,風景在變幻,人生沒有不變的永恆。走遠了再回頭看,很多事已經模糊,很多人已經淡忘。

十二、願意吃虧的人,終究吃不了虧。吃虧多了,總有厚報。愛佔便宜的人,定是占不了便宜。贏了微利,卻失了大貴。再好的東西,也可能長久擁有,不必計一時回贈,莫如常懷憐憫之情,常施援助之愛,得到人心,他物不缺。莫要以為成敗無因,今天的苦果,是昨天所播之種;當下的付出,是明日的善報。

十三、人生也許就是從煩惱中走過,對與錯,得與失,一笑了之,悲喜皆忘,榮辱皆放。

十四、人生來就是孤獨的,不要奢望能夠依靠誰,哪怕是至親至愛。越是喧囂處,往往更孤獨。人生無處不修行,能在孤獨中心靜如水,才能在紛擾里安然無恙。

十五、生命中,有太多的事情身不由己,有太多的無奈心不得已。看不透的偽裝,正如猜不透的人心。弄不明的感情,正如讀不懂的心靈。與其多心,不如少根筋;與其紅了眼眶,不如笑著原諒。

十六、人之所以快樂,並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計較的少。樂觀的心態來自寬容,來自大度,來自善解人意,來自與世無爭。人生本就沒有完美,想通了,想開了就是完美。

十七、避免失望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寄希望於任何人、任何事。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心不動,則不痛。自己獨立、變得更強大才是正道。

十八、別讓人生,輸給了心情。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卻能左右人生的全部。心情好,什麼都好,心情不好,一切都亂了。我們常常不是輸給了別人,而是壞心情貶低了我們的形象,降低了我們的能力,擾亂了我們的思維,從而輸給了自己。控制好心情,生活才會處處祥和。好的心態塑造好心情,好心情塑造最出色的你。

十九、打開不一樣的窗,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擁有不一樣的視野,就會收獲不一樣的心境。人活一世,你能接納的、你能面對的、你能包容的、你能理解的、你能釋懷的,才是你真實的世界。所以說,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二十、人靜而後安,安而能後定,定而能後慧,慧而能後悟,悟而能後得。

二十一、人生在於修行,修行則在於領悟。刻意去找的東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萬物的來和去都有它的時間和地點。

二十二、放下執念,看淡得失,才能品嘗幸福。有些事,不想發生,卻不得不接受。有些人,不願失去,卻不得不放手。

二十三、人生一杯茶,空杯以對,空心相待,活世間的美好,忘生活的缺憾。

二十四、世間之事常常如此:經歷時疼痛不堪,數年後亦不過一場回憶,再難忘的瞬間也不過是一些支離破碎的殘駭。也許唯有繁華落盡時,我們生命的脈絡才清晰可辨,那些疼痛原本就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不能躲避,無法繞行;未來的某天,過往疼痛的感覺卻在不經意之中溫暖整個曾經。

I. 求經典佛家名言

未成抄佛果,先結善緣.

清珠投於濁水襲,濁水不得不清.
佛號放入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
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令一切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

月影松濤含道趣,花香鳥語透禪機.

人天福報非久計,苦海茫茫莫留連.

J. 有哪些佛家名言

佛說報恩孝親經句集要

知恩者,雖在生死,善根不壞;不知恩者,善根斷滅,是故,諸佛稱贊知恩報德者。(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善之極莫大於孝,惡之極不孝也。(忍辱經)
世若無佛,善事父母,事父母即是事佛也。(大集經)
凡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親,二親最上之神也。(四十二章經)
假令有人,一肩荷父,一肩擔母,盡事壽量而不暫舍,供給衣食醫葯,種種所需,猶未能報父母之深恩。(本事經)
佛言:若人於父母所,作少供養,獲福無量,少作不順,罪亦無量。(雜寶藏經)

有四種恩,甚為難報。何等為四?一者父,二者母,三者如來,四者說法法師。若有供養此四種人,得無量福。現在為人之所贊嘆,於未來世能得菩提。(正法念處經)
佛告諸比丘: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閻羅王五使經)死生之宜,各有其人。有人貪生,有人樂死。何人貪生?其人生世,愚痴幽冥,不知死已,後世更生。違佛遠法,不遭明師,殺盜淫欺,唯惡是從。如是之人,貪生畏死。何人樂死?遭遇明師,奉事三寶,改惡修善,孝養父母,敬事師長,和順妻子,奴婢眷屬,謙敬於人,如斯之人,惡生樂死。所以者何?善人死者,福應生天,受五欲樂。惡人死者,應入地獄,受無量苦。善人樂死,如囚出獄。惡人畏死,如囚入獄。(未曾有因緣經)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