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李四光的故事50字

李四光的故事50字

發布時間: 2021-01-27 06:28:45

① 李四光的故事30字

自幼就讀於其父李卓侯執教的私塾。14歲那年李仲揆告別父母,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高等小學堂,在填寫報名單時,他誤將姓名欄當成年齡欄,寫下了「十四」兩個字,隨即靈機一動將「十」改成「李」,後面又加了個「光」字,變改名為李四光,從此便以「李四光」傳名於世。


生平

李四光的祖父李正范,在縣學讀過書,以在鄉間設私塾為生。父親李康爵(1862-1922),字卓侯,也是私塾先生。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十三歲(1902年冬)赴武昌求學小學報名時誤將年齡十四填入姓名一欄,增添幾筆遂改成李四光,取「光被四表」之意,而以仲揆為字。光緒三十年五月1904年赴日本留學,同年參加同盟會,先後在東京弘文學院、大阪高等工業學校學習,選學「舶用機關」。

1911年畢業回中國。1911年9月到京師參加「海歸」考試,以最優等成績獲賞「工科進士」。1913年赴英國伯明翰大學先學采礦,後轉學地質學,1918年5月,他以《中國之地質》的優秀論文獲得了自然科學碩士學位,接著到歐洲大陸做地質考察。

1919年獲碩士學位。同年回中國,任北京大學地質系教授兼系主任。

後再赴英國深造,1927年獲伯明翰大學博士學位,同年回中國。1931年3月30日,特派西陲學術考察團理事會理事。1932年9月1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33年4月20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36年3月28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

1939年5月30日,派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42年5月19日,連任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董事。1928年7月至1938年4月任國立武漢大學建築籌備委員長,後在南京參與創建中央研究院,並任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直至1948年。

同年,獲任為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數理科學組)院士。1932年曾出任國立中央大學代理校長。

1949年後,歷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全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質部部長。1952年籌建北京地質學院。1954年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5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首任主席。

1971年4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1)李四光的故事50字擴展閱讀:

學術貢獻

1、對中國北部䗴類化石及其地層意義的研究是中國最早進行的䗴類及石炭二疊系研究。其創立的「䗴」字,用來翻譯Fusulinid(一種早已滅絕的有孔蟲,屬於原生動物),為現在的中國古生物學界所沿用。

2、提出了華東第四紀冰川存在的理論。

3、運用地質力學對地殼運動及其與礦產分布的規律的研究,創建「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的概念。

4、預測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存有石油,後大慶、勝利等油田的發現證實其預測。但是對於這一點,在學術界一直有爭論,如黃汲清認為是他的大地構造理論指導了大慶油田的發現。

② 李四光資料 40-50字左右 越少越好

李四光(1889-1971),原名仲揆,黃岡(今團風)縣回龍山香爐灣人。著名地質學家 。1902年入武昌高等小學堂 ,1904年選送日本弘文學院留學。1906年加入同盟會,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0年回國,次年被清廷授予"工科進士"。不久參加武昌起義 ,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 。1913年赴英國柏明翰大學學習采礦和地質,1918年獲自然科學碩士學西半球。

1920年被選為中國地質學會副會長兼國立京師圖書館副館長。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29年被英國倫敦地質學會選為國外會員,任中國地質學會會長。1930年任北京大學地質系主任 , 1931年被柏明翰大授予自然科學博士學位。

1934年應邀赴英國伯翰、劍橋等大學講學,1936年回國,繼續進行地質考究研究工作 。1946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48年赴黃國參加第18屆國際地質年會,在得知新中國即將成立的消息後,沖破國民黨反動派的阻撓,輾轉回到北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地質部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古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世界科協副主席 、中國地質學會理事長等職。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當選為第一至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會國政協第二至第四屆副主席,中共九大中央委員。在古生物蜓科分類方面有重大貢獻,在 冰川學方面確定了中國數次冰川時期的活動證據 ,特別是奠定了第四紀冰川地質 學基礎。在地質學理論上創立了地質力學,運用地質力學理論 ,指出我國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兩湖地區蘊藏有豐富的石油,為我國石油資源的開發作出了貢獻。

晚年對地震地質和開發利用地下熱能等新領域進行了有成效的研究。1971年4月29日在北京病逝。

③ 李四光的英雄事跡有哪些50字左右

有如下兩個: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學。12月,李四光結識了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經介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並獲孫中山贊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④ 關於李四光的愛國故事

李四光(1889?971)地質學家。湖北黃岡人。字仲揆。早年加入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9年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獲碩士學位。1920年回國。曾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從事古生物學、冰川學和地質力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建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中科院地學部委員、中國科協主席,第二至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主張用力學研究地殼現象、探索地殼運動與礦產分布的規律,把各種構造形跡看作是地應力活動的結果,從而創立了「構造體系」的基本理論。用此理論分析中國東部地質構造特點,認為新華夏構造體系的三個沉降帶具有大面積儲油層。在地震地質工作方面,主張在研究地質構造活動性的基礎上觀測地應力的變化,為實現地震預報指明了方向。著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國地質學家,地質力學的創始人。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黃岡縣的四龍山鎮。因為他是父親的第二個兒子,所以,父親給他起名叫李仲揆。

少年時的李仲揆,刻苦學習,成績一直優秀。1902年,14歲的李仲揆聽說省城辦了一所官費的高等小學堂,凡是學習好的都可以去報考;特別是聽說那裡不學「四書五經」,而是教授國文、算學,成績優秀者還能出國留學。因此,李仲揆終於說服了父母,帶著借來的幾個盤費,徒步到省城報考。

李仲揆辦理了報考手續,買了一張報名單。是由於太興奮,太緊張?還是沒見過世面?李仲揆提筆在姓名欄中端端正正寫下了「十四」二字,而不是「李仲揆」。

「糟糕!」他差點叫起來,「怎麼能把年齡當成自己的名字呢!」

無論怎樣後悔,也已經晚了。重新買一張報名單吧,身上剩下的錢已經不多了,何況還要住宿、吃飯。

李仲揆雙眼注視著「十四」二字,一簇思維的火花在幼小的頭腦中迸發出來。他重新提起筆,把「十」字改成「李」字,然而,這「四」字與「仲」字的筆劃和字形卻相差太大,確實是難以改成。難道還能改叫「李四」不行!不真成了人們平時說到不相乾的人而代用的「張三」、「李四」了嗎!

第一次離家出門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急得鼻子尖都滲出了汗珠。忽然,眼睛一亮,瞥見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刻著「光報四表」四個大字,李仲揆急中生智,在「四」字的下面,加上了一個「光」字.

「李四光」!李仲揆端詳著自己起的新名字,心裡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好!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前途大有希望!

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南路高等小學堂。從此,李四光便「取代」了李仲揆。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光照四方!

年輕的李四光,曾被派往日本學造船,派往英國改學地質,取得了地質學碩士學位。他不為國外優厚的待遇和工作所動,學成後毅然回國了。

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為祖國贏得的第一榮譽,就是發現了中國內地有第四紀冰川遺跡,以大量的實據,推翻了那些國內外學術權威認為在中國不存在第四紀冰川的理論,為我國進行地質研究,奠定了真實可靠的理論基礎。

李四光熱愛地質科學,從事科學研究,一向是一絲不苟,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嚴格的,連走路,也要學生練好基本功。他經常對學生說,搞地質經常到野外去工作,腳步就是測量土地、計算岩石的尺子,要求邁出的每一步的距離都要相等,並且要記住自己每一步的步長。

李四光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養成了一個習慣,走路不緊不慢,步子大小相等,邁一步就是0.85米。不論到哪兒,他彷彿老在度量距離。

李四光搞科研,每天總是要到街上路燈通明時分,才騎著自行車回家;愛人總是焦急地等待著他回來吃飯。繁忙時,李四光連回家吃飯也忘了,愛人等急了,只得派女兒去叫他。一天,為撰寫一篇學術論文,竟忘記天晚該回家了。他正在凝神思考時,偶爾抬眼,瞅見一個小女孩靜悄悄地站在桌邊,他未加理會,又低頭繼續寫作,並輕聲催道:「你是誰家的小姑娘啊?天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媽媽該等著急啦!」這時,只聽見小女孩埋怨說:「爸爸,媽媽不是等我著急,是等你在著急哪!」李四光聽到孩子叫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小女孩是自己的女兒李林。他不由得笑出聲來,忙答道:「這就回家,這就回家。」

李四光晚年仍極大地關注地震研究。他經常分析大量的觀察資料,還冒著動脈瘤破裂的危險,多次深入實地考察地震的預兆。逝世的前一天,他還懇切地對醫生說:「只要再給我半年時間,地震預報的探索工作就會看到結果的。」

1971年5月2日,周恩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

1971年4月29日凌晨,李四光的動脈瘤破裂,被送進北京醫院搶救。周恩來得知後,立即派自己的保健醫生趕到醫院,一直守護在手術室旁,隨時將李四光的病情和搶救措施向周恩來報告,直到李四光停止呼吸。

由於當時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國務院辦公廳的主要軍代表說,中央決定追悼會上一律不致悼詞,有關負責同志就沒有安排准備悼詞。

5月2日,周恩來趕來參加追悼會,發現沒有準備悼詞,非常生氣,嚴厲批評有關負責同志。周恩來沉痛地當場宣讀李四光女兒李林寫給他的信,以此代致悼詞。李林在信中反映了她父親生前對祖國地質科學工作的關注和希望,以及今後開發利用地熱、加強地震預報研究、發展地質力學所提出的建議。周恩來在講話中,高度評價李四光在地質科學上的傑出成就和對我國地質事業的重大貢獻,稱贊「李四光同志是一位卓越的科學家」。

⑤ 李四光的小故事50字

1、1904年5月,李四光赴日本留學。12月,李四光結識了在東京法政大學學習的近代民主革命家宋教仁,經介紹又認識在東京京西大學工藝化學的馬君武。此時,他接受了更多的民主革命思想,開始走上革命道路。並毅然將盤在頭上的長辮子剪掉,表明自己站在革命的一邊。

2、1907年,入大阪高等工業學校船用機關科,學習造船機械,宣統二年畢業。因其在日本受了帶有漢民族主義的反滿革命思想的影響,成為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中年齡最小的會員,以「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己任。並獲孫中山贊譽,送其八個字:「努力向學,蔚為國用。」

3、1949年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請擔任政協委員,然而做好回國准備時卻被倫敦的朋友(凌叔華、陳源夫婦)告知,國民黨政府駐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開發表聲明拒絕接受政協委員職務,否則將被扣留。

李四光當機立斷,隻身離開倫敦來到法國。兩星期之後,夫婦二人在巴塞爾買了從義大利開往香港的船票,於1949年12月啟程秘密回國,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終於到了北京。

4、1923年,李四光提出了蜓科鑒定方法,創立了十項標准,將蜓科主要特性,用若干曲線表示出來,使之既有定性概念,也有定量概念,並可以減少文字描述的繁瑣,從而提高了鑒定的標准性科學性。

這十條標准,一直被中國及其他國家蜓科學者所採用。李四光用這個方法,鑒定了大量的化石標本,寫成了他的第一部科學巨著《中國北方之蜓科》,獲得了伯明翰大學的科學博士學位。

5、李四光早就預見到新中國的國防和經濟建設需要鈾礦資源。1949年回國時,他從英國帶回了一台伽馬儀,為中國後來尋找鈾礦發揮了重要作用。1955年1月,召開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研究發展原子能事業的問題,在這次會議上,李四光和劉傑、錢三強一起做了工作匯報。

李四光多次聽取找鈾隊伍匯報、指導工作。他根據地質力學理論,對找鈾前景持樂觀態度,指出:「一是要找富集帶,二是要便於開采。……在我國主要是在幾個東西帶上。」實踐證實了李四光的預測,尤其南嶺帶的一些鈾礦床以規模大、品位高、易開采著稱全國。

⑥ 李四光的名人故事二十字

[李四光的故事]
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寫出國護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時候,家裡很窮,兄弟姐妹7人,爺爺又卧床不起。父親是教書先生,收入微薄,媽媽一人種田,日子很艱難。李四光排行老二,年歲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時看到媽媽一人幹活,心裡難過,就千方百計幫助媽媽幹活。天剛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裝得滿滿的;上山砍柴,總要挑得滿滿的才回家。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後來,李四光獨自一人來到武昌,報考官辦小學堂。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學堂,他勤奮攻讀,刻苦鑽研,成為小學堂一位優等生。14歲那年,他被學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學期間,他對地質學發生了興趣,立志探索地質構造的奧秘。
幾十年來,他在地質構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質力學的構造理論,並用這個理論去尋找石油天然氣資源、礦產,預測地震,開發地熱,在中國地質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⑦ 名人李四光小時候有趣的故事五十字左右

  1. 李四光是湖北黃岡人,原名李仲揆。14歲那年,因他學業優秀,被保送去日本學習。在填回寫出國護答照時,他把年齡「十四」誤填入姓名欄里。怎麼辦?李仲揆靈機一動,把「十」加幾筆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氣了;又在後面加了一個「光」字。從此,他開始叫「李四光」。

  2. 李四光從小愛動腦。他幫媽媽舂米,用腳踩踏板,人小踩不動,他動腦筋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當腳往下踩時,同時用手使勁拉繩子,這樣石杵就動起來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夥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鬧取樂,半天只能采幾節斷藕帶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幹,他先順葉踩到藕,再用腳小心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後依著它生長的方向一點點把泥踩去,收獲一根根完整的鮮藕。

⑧ 達爾文.摩爾根.魯班.李四光.的故事50字

  1. 有次,達爾文在一個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一樣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邁動著緩慢的腳步,突然一腳踩空, 從城垛上跌了下來。這時候, 達爾文的神智非常清醒,頭腦還在思考。他回憶說:「在這場突如其來的、跌下來的一剎那間, 在我頭腦中閃過念頭的數目卻是驚人的多。這一切,好像和生理學家們所提出的每個念頭需要可觀時間的說法,是不相符的。」這場虛驚竟成了他一次難得的實驗了。

  2.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1866年出生於肯塔基州的列剋星敦,他的叔叔是美國南北戰爭時南方聯邦軍的著名將領,在美國南方聲譽很高,因此摩爾根一家在當地也頗受左鄰右舍敬重。不過摩爾根在他的一生中很少提到那位名聲顯赫的叔叔,這一方面是因為叔叔並沒有給他的家庭帶來經濟上的幫助,摩爾根的父親在內戰後受南方戰敗的影響,一直未能謀得一官半職改善家境;另一方面摩爾根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覺得上輩人的輝煌與他沒多少關系,他很小就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例如捕蝴蝶、偷鳥蛋和往家裡撿化石和礦物標本等等。在他父親和母親的家族中,出過富商、軍人、外交官、律師,摩爾根以前的家譜中惟獨沒有科學家。借用現在的遺傳學術語,摩爾根可以算是家中的「突變」產物。

  3. 一天,魯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尋找木料,突然腳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叢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滲出血來。
    「怎麼這不起眼的茅草這么鋒利呢?」他忘記了傷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細細端詳,發現小草葉子邊緣長著許多鋒利的小齒。他用這些密密的小齒在手背上輕輕一劃,居然割開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 也用帶有許多小鋸齒的工具來鋸樹木,不就可以很快地把木頭鋸開了嗎?那肯定比用斧頭砍要省力多了。
    於是,魯班請鐵匠師傅打制了幾十根邊緣上帶有鋒利的小鋸齒的鐵片,拿到山上去做實驗。果然,很快就把樹木鋸斷了。
    魯班給這種新發明的工具起了一個名字,叫做「鋸」。

  4. 1、李四光在上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就覺得他有很多天分。一天,上對對子的課時,老師出了一道題:獨角獸。同學們一見就蒙了,有說大馬蜂的,有的說是小壁虎,還有的說是大老虎。各樣說法莫衷一是。這時,李四光想了一會兒說比目魚,同學們鬨堂大笑,老師點了點頭。他的說法也不是沒道理,因為比是成對的意思,和獨相對。

⑨ 李四光的愛國事跡50字

四光的個人事跡: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在湖北出生,字仲拱,1910年7月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工業學校,1911年,出任湖北軍政府實業部長。

1928年1月,任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5月,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1951年4月,當選為世界科學工作者協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9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部長。

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58年9月,任中國科協主席,1969年4月,被選為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970年8月,任國務院科教組組長。

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並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早年對蜓科化石及其地層分層意義有精湛的研究。

提出了中國東部第四紀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邊緣學科地質力學和構造體系概念,建立了構造體系的概念,創建了地質力學學派。

提出新華夏構造體系三個沉降帶有廣闊找油遠景的認識,開創了活動構造研究與地應力觀測相結合的預報地震途徑,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因病逝世,享年82歲。

(9)李四光的故事50字擴展閱讀:

1949年秋,在海外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李四光沖破重重阻力,滿懷著惟圖國強、不謀己榮的愛國情懷,攜夫人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對於這樣的選擇,身邊的好多朋友感到不解,面對質疑,李四光堅定地回答我是炎黃子孫,理所當然地要把我所學的全部知識奉獻給我親愛的祖國。

現在,我的祖國和人民還在貧困中掙扎,我應當回去,用我所學到的本領去改變祖國的面貌。李四光歸國之時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百廢待興。

以李四光為首的地質學家們預見到,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大規模興起,我國地質科學也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培養相關人才的任務迫在眉睫。

1951年8月,由中國長春地質專科學校、山東大學地質礦產學系、東北工學院地質學系和物理學系合並組成的東北地質學院正式成立。

時任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的李四光兼任校長,在學校籌備期間,李四光數次往返於北京和長春,親自參與籌建工作。從此,地學在吉林這片土地上扎了根。

⑩ 李四光地質學家的感人故事不到五十字

20世紀30年代,李四光主持興建的武漢大學珞珈山新校區,凝結著他的教育救國理想。經過實地考察,李四光發現東湖之濱實乃辦學的上好寶地。

於是,在1928年11月,正式確定武昌東湖珞珈山一帶為國立武漢大學的新校址。李四光請美國工程師開爾斯來進行新校舍的規劃設計,歷經一載有餘,終於完成。

然而,武漢大學的興建歷程卻並非一帆風順,經過李四光、王世傑的多方奔走,終於解決了建校申請、修路遷墳、經費等問題。

1932年5月26日,武漢大學隆重地舉行了新校舍落成典禮。李四光作為教育部的代表表示祝賀,並為武大師生進行了學術講座。當他演講完畢,畢業紀念刊的編輯們希望他為紀念刊題詞,他拿起筆墨寫下了兩行大字:「用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求人生的出路」。

從此以後,他的「創造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一直在激勵武大師生不斷地博學慎思而篤行。李四光留下的莊重典雅、造型瑰麗的校舍建築群,不僅讓武漢大學贏得了「最美麗的大學校園」之美譽,其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亦鼓舞、引導著一代又一代的武大人不斷開拓進取。



(10)李四光的故事50字擴展閱讀:

李四光在舊社會走過的道路,盡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畢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高度,以及對祖國和人民做出的貢獻,在當代中國科技界、知識界,的確是一面旗幟,無愧於黨和人民給予的這個高度評價。

李四光先生作為革命先驅者敢於向舊事物挑戰的精神,作為教育家誨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為事業家從人民需要出發強烈的責任感,和作為一位地質學家在科學實踐中貫穿了前面所說的革命、育人、為人三者辯證統一的科學思想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地質學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樣,不僅留給我們許多還要去認識、去判斷、去解決的地質問題,而且也留給我們認識、判斷、解決的思想。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