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故事
我看了下,比較難,大都是零散的,建議你可以找找相關論壇什麼的看看有沒有,是在抱歉了哈,就看了這個
印地安人的祖先得自中國人的傳說,而有了「Gung Ho」的生活智慧。融合了印地安人克服天然條件而體會出來的生存法則,延伸而成為「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賦」,再運用到企業管理上,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勘稱一絕。
這些法則早已成為印地安人的智慧,師法這些智慧,以自然為師,讓我們免去了體驗這些方法的時間,輕易地拿來運用到管理上。
中國人的「Gong HO」,到底是廣東話還是福建話,實在也無從考究,大意是彼此的承諾與共識的達成,類似「講好」、「共好」的意思。各民族都有生活體驗出來的智慧,彼此學習,再從中增加擴大而形成新的智慧,「共好」的思想精髓就是這種師法大自然,演繹而成的一種全新而深隧的管理智慧。
不僅是現在,遠古時代的人們就早以師法自然,以大自然為偉大的導師。從植物的生長凋謝到再生,讓我們了解世事多變,唯有掌握現在盡其在我;同樣,動物亦可為師。「共好」的故事,以三種動物告訴人們企業管理的方式,要讓人們學習松鼠的精神,因為松鼠不是為別人或企業工作,而是為自己;要學海狸的方法,單位的主管要讓員工有充分的自我發揮的空間,主管只需設定好要做的目
標和標准;企業中每個人都要學習的是野雁那種互相鼓勵,不斷給對方發自內心喝彩的方法。
共好的故事,講述了新上任的總經理佩姬,在企業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信任優秀的部門主管安迪,跟隨安迪學習共好的精神,從而拯救了一家面臨倒閉的公司,並重新創造了一批高績效和高生產力的員工。
「共好的故事,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賦。」從字面上,我想大多數人也都和佩姬女士一樣,不知所以。但只要進入本故事的世界,每個人都會感受到這個「共好」的智慧。
窗外,一朵紅玫瑰在陽光下格外鮮艷。看完這本書,我盯著窗外閉眼沉思了好一會,讓整個故事像電影一樣在我的腦海中重映,仍可以感受到那種深深的感動------對於共好這樣一種神奇力量的感動。
為了和讀者共享,特把這個不尋常的故事附上。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哲理。尤其重要的是透過這個故事,讓我們重新再思考,企業經營的根本在哪裡?
於5S管理(二)共好的故事,野鴨的天賦
共好的故事寫在故事開始前
老莫利斯告訴我,決定任命我為華頓二廠的總經理,當時我確實被興奮蒙蔽了一陣。我,佩姬.辛克萊雨,高級主管界的明日之星。我曾經指出了老莫利斯新策略有個致命的缺陷,我以為他已經諒解了我。他當然是不太高興,不過他承認那確實是個問題,公司因此剩下一百萬美圓;我以為華盛頓二廠是他給我的獎勵,可我馬上就知道---我被算計了。這間工廠是我們整個企業中運營最糟的,但我以前從沒想到,實際狀況會有這么可怕,六個月,最多一年,這間工廠一定
逃不過關門大吉的命運,就此消失!而我將隨之灰飛煙滅,成為華盛頓二廠完美的替罪羔羊。
抵達華盛頓二廠的第一天很那熬,一切毫無頭緒。下班很早,我決定好好散一次步。我沿著河邊信步前進,沒什麼特定目的地,只是隨走隨逛,任思緒飄散。前面有一條長椅,我朝長椅走進,心想自己還沒有什麼整頓工廠的良方,我知道自己學習速度快,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正面因素,問題是,我連該從那
里下手都還弄不清楚。佛祖說,學生准備好時,老師自然會出現。
我慢慢走進長椅時,一名身材高佻的男子出現了,就是他----安迪,第一次告訴我有關「共好」的故事。我被共好的神奇力量深深的打動了。在安迪幫助下,我們通過實施共好,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
我們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達成安迪所謂的共好,後來又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引起全國的注意,踏上白宮的玫瑰花園。
我不想假裝說其中的過程很難,也不想吹噓說我們在前進的過程中完全沒有失敗,但整個過程的確有趣。
安迪也很享受在工廠里推動共好的過程。事實上,他第一次心臟病發後,我才發現他因為沒有好好的照顧自己,患有糖尿病,「小姐」,他笑著說:「如果早知道你會出現,而且我們可以這樣愉快地在華頓二號廠推動共好,那我早就好好照顧自己了。」
最棒的是,全廠的人都共享我們的成功。分紅制度滿足了每個人對現金的需求,每位員工也都盡可能的,對彼此發出積極或消極的鼓勵或喝彩。
我喜歡擊敗老莫利斯的感覺,能見到總統更是令我極端與興奮,但我最感喜悅的,還是在換班時間到廠門口,看著共好隊員從裡面走出來,想著多年前,一切就從安迪停在這里的摩托車開始。現在所有的共好隊員回家時,頭都抬的高高的,他們做的工作都很重要,每個人對達成任務的方式,都有積極的貢獻,而
且他們知道,公司和同事對他們的努力與成功都很欣賞。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賦。共好! 「共好」的核心思想與5S完美結合-第五節 5S之間的
關系 「共好」的核心思想與5S完美結合-第四節 野雁的天賦 「共好」的核心思想與5S完美結合-種下思想,收獲行動種下行動,收獲習慣種下習慣,收獲品格種下品格,收獲命運
第四節 野雁的天賦
安迪在船頭劃槳,讓獨木舟迅速的朝沼澤中心前進,兩旁的蘆葦依序分開,劃過獨木舟船緣,燈心草秋來已成熟的種子一碰就爆裂開來,順著水流消失無蹤,只留下棕色的花冠,獨自捧著一塊塊白色的班駁;蘆葦間偶有受驚而起的黑鳥,展開紅色的羽翼一閃而逝,我們進入沼澤深處後,只見一團迷霧彌漫在清冷的空氣中,籠罩著溫度較高的湖水。
再往前水草分布漸稀,我們來到一片開闊的水域,一個池塘連著另一個池塘,岸邊的植物忽疏忽密,令人很難判斷何處才是真正的池邊,池塘的形狀也就
顯得格外不規則。安迪把獨木舟劃進開闊的水面,開始在水面上布下假野雁作為誘餌,那些加野雁是他祖父刻的,不過刻得沒有那麼詳細。
放好了假野雁後,安迪又把獨木舟劃進蘆葦從中。誘餌高高的草葉與燈心草,我們還是看得見那些誘餌,每個誘餌都靠繩子與本身的輕微重量為之定位。「二十年前,這片沼澤一度消失無蹤,整個幹掉,後來野鴨協會的人來了,花了將近一百萬,才讓這片沼澤恢復本來面貌。」安迪說著整個人滑進獨木舟船底,只把頭撐起,靠在座位的救生筏上。
「安迪,我來猜猜看吧!你接著要休息一下,留我一個人看野雁,對不對?」「答對了!」安迪笑著說,「不過這次你的任務很簡單,野雁的數量比松鼠或海狸都要多得多,而且野雁的天賦到處都是,我看我們很快就會有自己的野雁,不過你不用等,就像我剛說的,野雁的天賦到處都是。」
「現在這里也有嗎?」我問這話時,一群鳴聲宏亮的野雁,正好從頭頂高高飛過。「當然了,」安迪笑著說,「野雁的天賦可以為松鼠的精神與海狸的方式點燃熱情的火花。」
熱情!一想到可以為共好的過程注入熱情,我馬上迫不及待地搜尋起野雁的蹤跡,這時又一個大大的V字飛過我們頭頂,高度比上一群野雁低得多,他們一定是看到了我們放的假野雁,因為他們還來不及繼續向前飛,就兜個轉彎回來,再度飛過我們頭頂。「他們為什麼不停下來呢?是不是他們不喜歡祖父做的誘餌啊?」我嘲弄安迪。「誰知道呢?說不定他們比較喜歡塑膠做的誘餌吧!」
那群野雁彷彿想要表達抗議,又從另一個方向轉著彎,朝我們飛來。這次他們直接在我們面前降落,翅膀急急前撲做剎車,平攤的鵝掌向前伸出,貼向水
面,就在臨水前那幾秒鍾的短暫間隙里,翅膀倏的收起,身子墮向水面,濺起一灘水花,然後整個身子忽然停住。
「真是不可思議啊!這些野雁好大!」我剛向安迪說完這話,就擔心說話的聲音會不會把他們赫走。那些野雁似乎毫不在意,不過我才動動身子,想調整一下坐姿,那些野雁就整個飛起來,瞬間凌空而去,升空時所有的野雁都開始鳴叫,吵雜的聲音遠勝過搖滾音樂。「好大的聲音!」我說。
「這些聲音是不小,不過這些野雁有個很重要的訊息要傳遞給你,他們比松鼠或海狸都遠要高明的多。」
「這比尖峰時刻的高速公路還要吵!」我發出不可思議的贊嘆。 「野雁的天賦,」安迪說,我此時應該猜出他話里的意思的,可是我沒有。安迪又給了我一次機會。「你想想看,這些野雁在叫什麼?他們在對誰叫?」
「對彼此叫嗎?」我試探著問。
「答對了,那他們為什麼要叫呢?」
我深思良久。我猜他們一定想傳遞某種訊息,不過此時我對安迪已經有足夠的了解,知道他一定會接著問:「什麼訊息?」
松鼠喋喋不休是為了罵人,海狸用尾巴拍打水面是為了警告同伴。接下來的
十分鍾里,又有好幾群野雁凌空而過,一面發出宏亮的叫聲,我在思索中得到一個結論:這些野雁不像松鼠,看到什麼都喋喋叫罵,他們一定是在彼此說話,而且他們鳴叫的頻率很高,因此也不可能像海狸那樣,是在對同伴提出警告;如果那是在警告的話,有些東西應該改變,可是他們的飛行模式似乎並未受到叫聲的影響。他們從我們施放誘餌的地方起飛時,確會發出挖心掏肺的宏亮叫聲,但他們降落時也同樣高叫不已。
我同時還注意到,領頭的野雁偶爾會刻意放慢速度,讓所有野雁跟在另一隻領袖後面形成V字,不過這種現象跟他們的叫聲好象也沒有什麼關系。
「安迪,他們一定是在傳遞某種訊息,不過那種訊息不是警告,也和更換領頭者沒有什麼關系。」
「如果那不是警告,那和警告相反的是什麼?」
我想了一分鍾。「說一切狀況良好?」
「比這個更好,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
「說一切都很棒?好極了?再好不過?」
「一點都不錯,」安迪說,「他們是在彼此鼓勵。你聽聽看。」
我側耳傾聽,安迪說的對,他們是在發出鼓勵的聲浪,彼此鼓舞。我高中時擔任過拉拉隊隊長,因此對鼓勵人的聲調十分熟悉,野雁的叫聲不但熱情十足,而且足以給人精神鼓舞。
「這里,」安迪說著把手伸進剛剛放誘餌的那個帆布袋裡,這次他拿出一隻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加拿大野雁,我很快把野雁反過來,果然,拯救華頓的第三個秘訣就在那裡,這可能也是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個:
野雁的天賦:互相鼓舞
我坐在那裡,為野雁的天賦驚訝得說不出話來。這個道理如此簡單,如此明顯,卻又如此有力!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安迪,假如我們原始鼓舞別人……假如我們開始發出鼓歷……假如我們真的朝這個方向努力去做----讓別人知道他們有多好……」我沒把結果說出來,好象所有的字眼都不夠強烈有力,無法形容我想表達的意思。
安迪很清楚我想說什麼。「你說的不錯。松鼠的精神與海狸的方式就像是火花,野雁的天賦則是潑在火花上面的石油!」
「我是太遲鈍了還是怎麼著?那些部門經理到成品部門去參觀時,你手下的隊員不是一再敘說那些美好的事情嗎?那麼多的鼓舞喝彩:從銷售記錄到慶生會、到你常常過去稱贊他的表現十分良好!而我居然完全沒有意識到!一切就近在眼前,而我居然視而不見!」
「我當時就在想,你會不會看出來?」安迪一面笑著說,一面把獨木舟劃出蘆葦從去撿那些假野雁。「還好你當時沒有發覺,那實在是太快了;野雁的天賦具有無比的力量,只要一接觸就一發不可收拾,祖父傳下來的這些教訓或許看起來很簡單,但是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內化吸收,要先摩擦出火花,才能用野雁的天賦煽起大火,再說你到這里還能直接取法野雁,相信這樣學到的課程你永遠也不會忘記。」
一群野雁彷彿聽到我們的談話,正好還在這時從我們頭上掠過,一面發出宏亮的叫聲。
「這些野雁每年要飛行好幾萬英尺,光是一天內就可以飛越好幾百英里的距離,真是人世間的一大奇觀,而他們就靠隨時不斷的互相鼓舞來達到目的地。」
安迪把誘餌收近袋子的同時,我看著天上另一群成V字形成的野雁飛過,倏然有了另一個新發現。
「安迪,所有的野雁都在叫,他們不是只有領頭的野雁在叫,而是所有的野雁都在叫,不一定只有經理或主管才能鼓勵手下的隊員,對不對?我們可以讓每個人互相鼓舞。」「當然了,」安迪說。「野雁的天賦是要送給每個人的,我的祖父曾說過:野雁的天賦:是上帝的禮物。我們用以彼此贈與。」
我們穿過蘆葦叢回到沼澤邊緣,把獨木舟拖上岸的同時,我又看到許多成V字形的黑色野雁,以波濤起伏的形式從各個方向劃過藍天,歡欣喜悅的鳴叫聲響徹雲霄,那是他們獻給彼此的禮物。這禮物一定是上帝的賜予,我想,多麼美麗的景象!
「現在我明白,你為什麼說野雁的天賦可以為松鼠的精神和海狸的方式添上熱情。」
㈡ 盡忠盡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方觀承千里探親
清朝乾隆年間,安徽桐城的方觀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親的故事,至今被人們傳為美談。
方觀承的祖父、父親都曾做過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獄使其祖父、父親因一朋友寫了一書而被株連,流放到黑龍江充軍服役,其家產也被沒收充公。年幼的方觀承兄弟無依無靠,只得到寺廟中暫棲其身。
在寺廟中,方觀承兄弟含淚度日,備嘗艱辛,但方觀承最想念的還是祖父和父親。他鼓足勇氣,向長老提出請求,允許他倆前往邊疆探望長輩。長老念及二人年幼,盡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極力勸阻。
方觀承則懇求說:「祖父、父親遙在天涯,對家中親人望眼欲穿,我們若能前往,定會增添些許慰藉。為給二老一點安慰,我們即使受點折磨,遭受點艱難,也在所不辭。請長老思准,讓我們啟程。」方家兄弟的義舉,感動了長老,長老送其路費,含淚目送他們踏上探親路程。
一路上,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飢挨餓,攙扶相行,衣破成條,腳生老繭。幾個月後,他們終於見到了二老。四人抱頭痛哭之後,祖父、父親心中為自己有這樣的孝順後代頓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倫之樂之中。
2、曾國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國藩的家書中寫道,「父母大人金福萬安……阿膠兩斤,高麗參半斤……」,託人帶回湖南老家,以略盡人子之孝。
曾國藩後來出將入相,位極人臣,這些東西當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還是個翰林院編修,是個窮京官,弄到這些東西並不容易。
特別是在他的家書中,將阿膠與高麗參並列,而且阿膠位居高麗參之上,可見當時社會風尚,以阿膠為難得的滋補上品,甚至比名滿天下的高麗參還難得。後來曾國藩的家書中,屢屢出現寄贈阿膠的字句,阿膠成為曾國藩為父母盡孝的最好方式。
3、許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許世友未到10歲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更加辛勤勞動。一天,許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親迎著寒風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陣心酸,流出了眼淚,心疼地跪在地上對母親說:「娘,俺曉得你最疼俺,俺這一輩子不管有沒有出息,一定盡心奉養您!」
許世友16歲那年,誤傷了一個地主的兒子,地主勾結官府到處追捕他。一年後,許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親面前,喊了一聲:「娘,俺走後,讓您老受苦了!」
許世友投身革命斗爭之後,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曾幾次抄他的家,許世友的母親被迫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外鄉。一次在行軍路上,許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討的母親和妹妹,難過得淚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親的面前,泣不成聲:「娘,孩兒不孝,連累您老人家無處安身……」
4、包拯辭官盡孝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不僅辦案公正無私,還十分孝順。
公元1027年,包拯憑借自己的才學考中進士,被授任為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這本是一件好事,可包拯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原來,建昌縣離包拯家很遠,他的父母年紀大了,經受不住長途跋涉,沒有辦法與他一同前往,但他又不忍心離開父母,所以非常苦惱。
最後,包拯只好上書請求皇上,讓他安排自己到離家近的地方任職。皇上被包拯的孝心感動了,就任命他在離家不遠的和州任監稅官,專門掌管錢糧稅收。
包拯一接到任命,就立刻回家告訴父母,希望父母能夠與他一起前往和州。父母捨不得生活了幾十年的地方,說什麼也不肯離開,但是一想到兒子要離家到外地做官,他們又忍不住傷心難過。包拯看在眼裡,既心疼,又著急。
晚上,包拯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家裡又只有自己一個孩子,到底該怎麼辦呢?他想來想去,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最後只好再次上書,請求辭去官職,專心留在家裡侍奉父母。
包拯每天盡心盡力,無微不至地照顧父母。幾年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了。他也沒有馬上離開,而是在父母的墳墓旁搭了一間草廬,為父母守喪。
5、介子推——盡忠盡孝,堅貞不屈
早年重耳出亡時,先是父親獻公追殺,後是兄弟晉惠公追殺。重耳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據《韓詩外傳》,有一年逃到衛國,一個叫做頭須(一作里鳧須)的隨從偷光了重耳的資糧,逃入深山。重耳無糧,飢餓難忍。
當向田夫乞討,可不但沒要來飯,反被農夫們用土塊當成飯戲謔了一番。後來重耳都快餓暈過去了,為了讓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溝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塊,與採摘來的野菜同煮成湯給重耳。
當重耳吃後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時,重耳大受感動,聲稱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報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難之時,介子推能如此肝腦塗地,忠心耿耿,實屬難能可貴。
㈢ 歷史上既盡忠又盡孝的名人故事
盡忠盡孝的名人故事有:
一、明永樂年間,李時勉做侍讀時,奉皇上的命令,陳述十五件事,其中十四件都被皇上應允執行。明成祖去世,仁宗繼位,改元洪熙。李時勉上疏談論當時的政事,與皇上意見發生了對抗,皇上發怒,命武士用金瓜(衛士所用的武器,頂端為瓜形,飾以黃金)捶打他十八下,拖出金殿,降為御史。後來又因說話議事與聖旨意思相背逆,被下到錦衣衛獄中。開初,他的肋骨被金瓜打斷了,到挨棍子時,斷了的肋骨一下子自己又接上了,一個月後傷就好了。第二年,明宣宗繼位,追究他抵忤仁宗的事情,下令叫士兵給他帶上枷鎖押到大殿上當面拷問。才一會兒,又命令王指揮到獄中去把他綁到西市斬首。王指揮由皇宮端西門出去時,他已被綁著進了皇宮端東門,所以沒有碰見。他被拉上殿後,皇上問他為什麼忤觸仁宗。李時勉把當時上疏所陳述的事由一條一條背了出來。說到第六件事時,伏在地上不說了。皇上一再追問,他回答說:『天子威風太大了,我無法詳細回憶。』皇上笑了笑說:『這件事的確是不好說的,諫稿還在嗎?』他回答說:『燒了。』皇上說:『真是個忠臣啊!』命令衛士把他的枷鎖取了,恢復了他的官職。
二、明景泰年間,章綸作儀制郎(禮部官員)因改換太子的事向皇上進言,獲罪下獄,在獄中囚禁時間長了,頭上長了虱子,癢得難受,很想有把篦子篦一下。忽然,有一群雀鳥共銜一樣東西墜落在院子里。他拿起來一看,是一把新作的帶有牙邊的篦子。章公感謝神靈的賞賜。把篦子小心地珍藏起來。一天下大雨,章綸移到乾的地方去睡,他剛挪開一間床那麼寬的地方,牆轟的一聲就倒塌了。如果他不移動一下,就壓死在牆下了。
三、明朝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謀反。他謊稱家中的井裡湧出美酒,請皇上去觀賞。胡家的府第在西華門附近,守西華門的內使雲奇知道了胡的陰謀。他奔跑著沖向皇帝的儀仗隊,拉著皇帝的馬勒子要想報告那裡的情況,由於緊張,氣太急,一時說不出話來,皇帝怪罪他太不恭敬。左右隨從就把他拉下去一陣亂打。雲奇的右臂已被打斷了,臨死前,始終豎著一跟指頭,指著胡賊的府第,一直不肯收回去。皇上明白了他的意思,登上城樓往下俯看,看見胡惟庸府第內,屏障圍幕間,有刀槍戈矛,兵丁埋伏了好幾層,馬上派人把胡惟庸捉拿了。胡惟庸的黨羽都伏罪而被誅殺。皇帝想召見雲奇時,他已死了。皇上非常悼念他,追封官爵,賜厚葬,並派六戶人春秋兩次祭祀時,為他掃墓祭奠。
四、李善是南陽李元的家奴。由於瘟役,李元一家都死了,只留下一個兒子名叫李續。生下來才只有十天,奴僕們私下商量,要殺掉李續,瓜分他的產業。李善暗地裡背著李續逃到山中。他親自喂養,他的乳房竟生出了乳汁。李續還是幼孩,李善凡事都跪著向他稟告。到孩子十歲時,李善和他一齊出山到縣上去狀告了那些奴僕們。縣令鍾離意,把那些奴僕全部抓來殺了。皇上因為李善的義舉召他到朝中做官。拜他為太子舍人。後來又升遷日南去作太守。李善從李元墳墓經過時,一里以外就脫掉官服,穿起從前的衣服,拿起鋤頭到墳前除草,跪拜痛哭,非常哀傷。又親自做菜去祭奠。祭拜時,他哭著說:『老爺、太太,李善來了。』住了幾天才走。後來他又升任九江太守。李續也做了河間府從官。
五、元朝末年,大明的部隊攻克燕京。元朝的大臣危素和黃□約定以死殉國。黃□投井而死,危素逃到報恩寺,也想投井。一個和尚把他拉住,說:『你一死,國家的歷史也就斷了。』因此危素未死。明太祖朱元璋仍然任命他當大學士。皇上雖然因他才學好,把他當作顧問,但心中卻很鄙薄他的人品,有時竟叫他『危狗』。有一天,皇上到東閣查看,危素走過來,他的鞋子發出『咄咄咄』的響聲,一直響到門簾裡面。皇上問是誰,他回答說:『是老臣危素。』皇上說:是你么?我還以為是文天祥來了呢!』危素十分恐懼,嚇得周身是汗。皇上說:『危素!你如果真是元朝的老臣,為什麼不到和州去守余闕的廟去呢?』原來余闕十分忠於元朝,因不投降陳友諒而死了,明太祖贊揚他的氣節,為他修廟祭祀他,所以派危素去做廟里燒香的人,讓他於心有愧。不到一年,危素就因憂愁而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