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革命軍人的故事

革命軍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4 16:02:36

㈠ 劉伯承的故事(簡單敘述)

從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戰爭起,劉伯承就威名遠揚。他以一個舊軍隊名將的身份毅然投身於革命,被朱德贊譽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正是這種傳統的美德與革命求新精神結合,為黨的軍事工作特別是其中的教育訓練起到了奠基作用。韜略凝國粹

青史記殊榮劉帥伯承,古名將風。精於兵法,兼擅詞工。平生百戰,傷殘遍身。昔年壽誕,賀詩如叢。葉帥此律,可贊一生:

太行游擊費糾纏,

撐住平遼半壁山。

遍體彈痕余隻眼,

壽君高唱凱歌旋。

細柳營中寂不嘩,

槍垣炮堵即吾家。

將軍五十人稱健,

斬得倭酋不自誇。

生平

■豐都戰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鑽入,從右眼飛出。德醫為他施手術共割74刀,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從蘇聯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歸國後,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內領導將他比作古代的兵聖孫子

■在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不得不表揚劉伯承智計過人;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挺身隊」,深入根據地,偷襲八路軍總部並欲刺殺劉伯承等

劉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於四川省開縣農村。因父親是個務農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劉伯承從小就被督促讀書練字,後靠族親資助入縣城高等小學堂。15歲時父亡家貧,劉伯承回家務農,還到鎮上賣字。1912年,他到重慶考入軍政府將校學堂,畢業後被分配到川軍當司務長、排長,此後因善於用兵在戰火中職務不斷提升。在豐都戰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鑽入,又從右眼飛出。德醫診所為他施手術共割74刀,他以當年關公刮骨之氣概忍受。那個傲慢的日耳曼軍醫手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劉伯承雖被稱為川軍名將,卻痛感舊軍隊和官場黑暗,經同鄉共產黨員吳玉章啟發,他離川到北京等地同趙世炎等結交,接受了馬列主義,於1926年4月加入共產黨。順瀘起義失敗後,他東下武漢,拒絕國民黨要人的拉攏。這時,周恩來要到南昌組織起義,他對劉伯承傾慕已久,剛剛相見便邀他作為軍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義時,劉伯承任統轄全軍的參謀團參謀長,從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建軍史上第一位總參謀長。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後,劉伯承轉赴蘇聯,先入高級步兵學校,又入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回國後到上海,劉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內領導還將他比作古代的兵聖孫子。1932年,劉伯承進入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大革命時辦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長徵到達貴州時,中央又要他復任總參謀長。進入四川後,他因熟悉當地情況,率先遣隊行動,搶渡金沙江,又與彝民首領歃血結盟,保證全軍安全通過,接著又去指揮搶渡大渡河。

抗戰開始後,劉伯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率部挺進太行山。在創建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斗爭中,他與日寇作戰時因地設伏,屢創殲滅戰的奇跡。蔣介石在1938年洛陽的軍事會議上也不得不表揚說,劉伯承智計過人,不愧是軍事家。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敢死的「挺身隊」,深入根據地,偷襲八路軍總部並欲刺殺劉伯承等,劉伯承卻以「敵進我進」的態度與之周旋。別人勸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說:「自打從軍起,我就做好了准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解放戰爭中,他與鄧小平一同率軍挺進中原,決戰淮海,進軍大西南,在全國五大戰略區中擔負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後,劉伯承請辭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當軍委問他是否想任總參謀長時,他說,年紀大了,總長已當過四次了,還是去辦學校、當教書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於南京成立了軍事學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後受到不正確的批判。他自稱是一名「殘廢軍人」、「編外參謀」,潛心研究如何保衛國家安全。

60年代中後期,劉伯承身體日衰。1972年,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口授信件,對戰略問題提出看法。後來他失去思維能力。1986年病逝。

背景

■當蘇聯軍事網路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卻被他改為「革命軍人」

■解放後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劉伯承卻認為這里是文化遺跡,軍隊不應佔用

劉伯承不願別人稱他為軍事家。當蘇聯軍事網路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被他改為「革命軍人」。這不僅是出於謙虛,而且更在於他深知革命與軍人兩者結合的意義。

回顧劉伯承走過的道路,與朱德、葉挺有近似之處,即同樣出身於中國近代受壓迫的農家,為改變自身、家庭和國家的命運走上投軍之路,並接受清朝「新政」後開辦的講武堂的教育。然而,這些依照德國、日本模式建立的軍校,並不能改變中國落後挨打和腐敗內亂的面貌,從這里畢業的軍官大都成為軍閥的工具。劉伯承與他川軍中的同事最後分道揚鑣,選擇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並把自己的軍事才能奉獻出來,才創造了戰史上的輝煌。

在將星燦爛的近代戰爭史上,劉伯承是把國外先進軍事科學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的典範。他特別注重翻譯外國軍事書籍,同時也珍愛中國的優良傳統。1950年,中央軍委決定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劉伯承卻認為這里有文化遺跡,軍隊不應佔用,最後選擇了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的舊址。

故事

■劉伯承打仗善於總結,南昌起義失利後他到了蘇聯,馬上總結出四項弱點和八條行動錯誤

■當他率勇士們星夜兼程奪下瀘定橋後,無比激動地上去連跺三腳

自古猛將往往出自伍卒。劉伯承軍校畢業後當排長打第一仗,見對方是烏合之眾的土匪,就下令沖鋒並帶頭猛撲上去。上司雖表揚其勇敢,他卻自認「有勇無謀,沒有打好」。此後,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總結。南昌起義失利後,他到了蘇聯,馬上總結出四項弱點和八條行動錯誤。

在紅軍中,他雖是參謀長,卻總在第一線指揮,並結合實地考察提出辦法。搶渡大渡河時,他親自站在河岸上組織炮火掩護並調配部隊。在安順場以一條小船搶渡成功後,他又計算以現有渡船全軍需一個月才能過河,必須再奪北面的瀘定橋。當他率勇士們星夜兼程奪下此橋後,無比激動地上去連跺三腳說:「瀘定橋啊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進入抗日前線後,面對狡猾又兇悍的日軍,劉伯承注意勘察戰場設巧計。神頭嶺伏擊戰前,司令部按地圖先是確定在嶺上埋伏,打嶺下公路上通過之敵。劉伯承親自去看地形,發現公路實際是在嶺上,連說:「粗枝大葉可要害死人啊!」他及時改變了設伏方案,一戰殲滅了鬼子1000多人。劉伯承也注意學習日軍的長處,百團大戰中關家堖一戰後,他馬上去看敵人陣地,發現鬼子臨時挖的「貓耳洞」對防炮很有用,便推廣到各部隊。國內盛傳劉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實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於擅長動腦並深入實踐,這也正?

㈡ 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50字

劉胡蘭烈士於1932年出生於山西汶水縣,雲周西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劉胡蘭從小就受到革命教育。她最先學會的幾個字是「毛主席萬歲,共產黨萬歲」。她積極參加抗戰工作,還組織了婦女參戰隊,為黨,為人民做了大量工作。1946年7月盤踞在汶水的閻匪軍狗急跳牆,風狂反撲,襲擊了雲周西鄉村。劉胡蘭同志不幸被捕,在敵人面前,她英勇頑強,堅貞不屈。她跨過了戰友的遺體,踏著烈士的血跡從容來到軋刀前,振臂高呼,「鄉親們,敵人的末日不遠了,新中國就要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萬歲。」劉胡蘭同志犧牲時,年僅15歲。劉胡蘭同志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毛主席為劉胡蘭烈士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高度贊揚了劉胡蘭同志偉大而光榮的一生,她沒有死,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董存瑞烈士
董存瑞烈士1929年10月出生於河北懷來縣南山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在黨的培養下參加了黨領導的各種抗日活動。1945年董存瑞參加了八路軍,他工作積極、做戰勇敢,先後立過四次大功,得過三枚獎章。1946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城的戰斗中董存瑞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開導火線,與敵人同歸於盡,為勝利開辟了道路。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子董存瑞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們要學習英雄精神,沿著英雄的道路奮勇前進。
黃繼光烈士
黃繼光烈士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50年美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1951年20歲的黃繼光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上甘嶺戰役中,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射口,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道路,黃繼光同志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㈢ 劉伯承的故事

劉伯承 智計過人一軍神

國防大學教授 徐焰

1937年,劉伯承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師長

從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戰爭起,劉伯承就威名遠揚。他以一個舊軍隊名將的身份毅然投身於革命,被朱德贊譽具有仁、信、智、勇、嚴的軍人品質,有古名將風。正是這種傳統的美德與革命求新精神結合,為黨的軍事工作特別是其中的教育訓練起到了奠基作用。韜略凝國粹

青史記殊榮劉帥伯承,古名將風。精於兵法,兼擅詞工。平生百戰,傷殘遍身。昔年壽誕,賀詩如叢。葉帥此律,可贊一生:

太行游擊費糾纏,

撐住平遼半壁山。

遍體彈痕余隻眼,

壽君高唱凱歌旋。

細柳營中寂不嘩,

槍垣炮堵即吾家。

將軍五十人稱健,

斬得倭酋不自誇。

生平

■豐都戰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鑽入,從右眼飛出。德醫為他施手術共割74刀,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從蘇聯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歸國後,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內領導將他比作古代的兵聖孫子

■在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

■抗日戰爭中,蔣介石不得不表揚劉伯承智計過人;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挺身隊」,深入根據地,偷襲八路軍總部並欲刺殺劉伯承等

劉伯承,原名明昭,字伯承,1892年出生於四川省開縣農村。因父親是個務農兼教私塾的「泥腿文人」,劉伯承從小就被督促讀書練字,後靠族親資助入縣城高等小學堂。15歲時父亡家貧,劉伯承回家務農,還到鎮上賣字。1912年,他到重慶考入軍政府將校學堂,畢業後被分配到川軍當司務長、排長,此後因善於用兵在戰火中職務不斷提升。在豐都戰斗中,一顆子彈從他的右太陽穴鑽入,又從右眼飛出。德醫診所為他施手術共割74刀,他以當年關公刮骨之氣概忍受。那個傲慢的日耳曼軍醫手術後稱贊他是「軍神」。

劉伯承雖被稱為川軍名將,卻痛感舊軍隊和官場黑暗,經同鄉共產黨員吳玉章啟發,他離川到北京等地同趙世炎等結交,接受了馬列主義,於1926年4月加入共產黨。順瀘起義失敗後,他東下武漢,拒絕國民黨要人的拉攏。這時,周恩來要到南昌組織起義,他對劉伯承傾慕已久,剛剛相見便邀他作為軍事助手。1927年8月1日起義時,劉伯承任統轄全軍的參謀團參謀長,從而成為中國共產黨建軍史上第一位總參謀長。

南昌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失敗後,劉伯承轉赴蘇聯,先入高級步兵學校,又入最高軍事學府伏龍芝軍事學院。1930年回國後到上海,劉伯承立即被中央任命為軍委參謀長,黨內領導還將他比作古代的兵聖孫子。1932年,劉伯承進入江西瑞金。毛澤東希望他像大革命時辦黃埔軍校那樣,辦一個「紅埔」。長徵到達貴州時,中央又要他復任總參謀長。進入四川後,他因熟悉當地情況,率先遣隊行動,搶渡金沙江,又與彝民首領歃血結盟,保證全軍安全通過,接著又去指揮搶渡大渡河。

抗戰開始後,劉伯承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率部挺進太行山。在創建晉冀魯豫根據地的斗爭中,他與日寇作戰時因地設伏,屢創殲滅戰的奇跡。蔣介石在1938年洛陽的軍事會議上也不得不表揚說,劉伯承智計過人,不愧是軍事家。日本第一軍專門組織敢死的「挺身隊」,深入根據地,偷襲八路軍總部並欲刺殺劉伯承等,劉伯承卻以「敵進我進」的態度與之周旋。別人勸他注意安全,他不在乎地說:「自打從軍起,我就做好了准備。路死路埋,溝死溝埋,狗吃了得個肉棺材。」解放戰爭中,他與鄧小平一同率軍挺進中原,決戰淮海,進軍大西南,在全國五大戰略區中擔負了打苦仗的重任。

解放後,劉伯承請辭西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當軍委問他是否想任總參謀長時,他說,年紀大了,總長已當過四次了,還是去辦學校、當教書先生吧!

1951年年初,在他主持下於南京成立了軍事學院。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後受到不正確的批判。他自稱是一名「殘廢軍人」、「編外參謀」,潛心研究如何保衛國家安全。

60年代中後期,劉伯承身體日衰。1972年,他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仍口授信件,對戰略問題提出看法。後來他失去思維能力。1986年病逝。

背景

■當蘇聯軍事網路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卻被他改為「革命軍人」

■解放後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劉伯承卻認為這里是文化遺跡,軍隊不應佔用

劉伯承不願別人稱他為軍事家。當蘇聯軍事網路全書要稱他為「軍事家」時,被他改為「革命軍人」。這不僅是出於謙虛,而且更在於他深知革命與軍人兩者結合的意義。

回顧劉伯承走過的道路,與朱德、葉挺有近似之處,即同樣出身於中國近代受壓迫的農家,為改變自身、家庭和國家的命運走上投軍之路,並接受清朝「新政」後開辦的講武堂的教育。然而,這些依照德國、日本模式建立的軍校,並不能改變中國落後挨打和腐敗內亂的面貌,從這里畢業的軍官大都成為軍閥的工具。劉伯承與他川軍中的同事最後分道揚鑣,選擇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並把自己的軍事才能奉獻出來,才創造了戰史上的輝煌。

在將星燦爛的近代戰爭史上,劉伯承是把國外先進軍事科學與中國特色相結合的典範。他特別注重翻譯外國軍事書籍,同時也珍愛中國的優良傳統。1950年,中央軍委決定籌建陸軍大學時,有人認為圓明園遺址的地理位置最佳。劉伯承卻認為這里有文化遺跡,軍隊不應佔用,最後選擇了南京國民黨中央軍校的舊址。

故事

■劉伯承打仗善於總結,南昌起義失利後他到了蘇聯,馬上總結出四項弱點和八條行動錯誤

■當他率勇士們星夜兼程奪下瀘定橋後,無比激動地上去連跺三腳

自古猛將往往出自伍卒。劉伯承軍校畢業後當排長打第一仗,見對方是烏合之眾的土匪,就下令沖鋒並帶頭猛撲上去。上司雖表揚其勇敢,他卻自認「有勇無謀,沒有打好」。此後,他每打一仗都要思考,都要總結。南昌起義失利後,他到了蘇聯,馬上總結出四項弱點和八條行動錯誤。

在紅軍中,他雖是參謀長,卻總在第一線指揮,並結合實地考察提出辦法。搶渡大渡河時,他親自站在河岸上組織炮火掩護並調配部隊。在安順場以一條小船搶渡成功後,他又計算以現有渡船全軍需一個月才能過河,必須再奪北面的瀘定橋。當他率勇士們星夜兼程奪下此橋後,無比激動地上去連跺三腳說:「瀘定橋啊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

進入抗日前線後,面對狡猾又兇悍的日軍,劉伯承注意勘察戰場設巧計。神頭嶺伏擊戰前,司令部按地圖先是確定在嶺上埋伏,打嶺下公路上通過之敵。劉伯承親自去看地形,發現公路實際是在嶺上,連說:「粗枝大葉可要害死人啊!」他及時改變了設伏方案,一戰殲滅了鬼子1000多人。劉伯承也注意學習日軍的長處,百團大戰中關家堖一戰後,他馬上去看敵人陣地,發現鬼子臨時挖的「貓耳洞」對防炮很有用,便推廣到各部隊。國內盛傳劉伯承是「武神投胎」,其實他打仗巧的原因恰恰在於擅長動腦並深入實踐,這也正是革命軍隊一向提倡的勇敢加智慧的結果。

■為體現平等,他確定各級職務後均加一「員」———「司令員」、「警衛員」、「公務員」、「炊事員」,沿用至今

■鄧小平曾說:「假如有人問伯承同志有無缺點呢?我想只有一個……」

30年代初,劉伯承從蘇聯回國,組織左權、葉劍英等人一起翻譯帶回的各種條令,同時為中國紅軍確定內部的稱呼。他在舊軍隊中多年,一向痛恨等級森嚴和對勤務人員的歧視。於是,他確定紅軍中的「司令」後面要加一個「員」,將舊稱呼「護兵」、「勤務兵」改稱「警衛員」、「公務員」,將「伙夫」改稱「炊事員」……這種稱謂沿用到今天。

在革命軍隊中,劉伯承一直職務很高,卻最看不慣別人搞特權。在江西根據地時,他看到共產國際顧問、德國人李德傲慢地在紅小鬼面前耍威風,嫌他們做飯的鍋擋路就一腳踢翻時,當面怒斥其為「帝國主義行為」。結果,李德到中央告狀,說這是「不尊重國際顧問」,使劉伯承一度被免職。

劉伯承在南京擔任軍事學院院長時,身為開國元勛卻自命為普通「教書先生」,帶頭發揚「三更燈火五更雞」的精神,自己備課和登台講課。在他迎來50歲誕辰時,鄧小平曾撰文這樣寫過他的特點———「假如有人問伯承同志有無缺點呢?我想只有一個,就是他的一生,除掉工作讀書之外,沒有一點娛樂生活。他沒有煙酒等不良嗜好,他不會下棋打球,閑時只有散散步、談談天。」

㈣ 求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故事案例

北京衛戍區某團四連官兵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的故事

No.1: 國家榮譽
不大的一塊訓練場,見證了715次為國爭光
一塊佔地不大的訓練場,在中國地圖上難以找到它的坐標。就是在這里,四連官兵不辱使命,715次為祖國和軍隊贏得榮譽。幾乎每個官兵手裡,都握有幾枚外軍將領贈予的徽章。
頭一次「上外事」,讓戰士楊文昊刻骨銘心。那是為烏拉圭國防部長一行演示反恐行動。槍聲如炒豆般響起,一番激烈「交火」,小楊作為「恐怖分子」被「擊斃」,倒在地上等待任務結束。
沒想到,他的左臂正好壓在槍管上。已打出百餘發空包彈的槍管滾燙,灼傷的疼痛陣陣鑽心,每一秒鍾都是煎熬,但小楊咬緊牙關一動不動,直到10分鍾後任務圓滿完成。
事後,軍醫心疼地埋怨他:「只要悄悄移開槍管,就不會被燙成這樣。
「那怎麼行?訓練場有同步視頻系統,外賓看得一清二楚。我一動,影響的不僅是演示效果,還有國家和軍隊的形象!」「國家」這個詞,在一名入伍不到10個月的列兵眼裡比天還高。
堅強意志是支柱,刻苦訓練是基礎。四連有個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輕武器精度射擊,20發子彈低於190環就算「事故」。官兵練習瞄準則有個習慣:在10環內畫一個小藍圈,作為「11環」。
2009年7月14日上午,突降大雨,迎接某國軍事代表團的外事表演照常進行。卧倒,水花四濺;瞄準,豆大的雨點模糊了準星。但厚厚的雨簾擋不住射手的視線,6項射擊課目項項優秀!
一直透過望遠鏡仔細觀察的代表團團長,起身走向滿身泥水的官兵。工作人員緊跟上前撐傘,被他拒絕了。驟雨中,他莊重地與42名射手一一握手……
采訪中,這樣的小故事,記者一連聽了幾十個。對他們追求卓越的動機尋根溯源,官兵說:「我們是國家代表隊!」
團政委張忠周告訴記者,四連從新戰士下連、新兵員調入、新幹部到任就開始培養「代表隊意識」。下連第一天,先參觀掛滿錦旗、獎狀的連隊榮譽室;上的第一堂課,是立足本職為國爭光;第一次參加外事表演,要面向國旗庄嚴宣誓……
不斷線的教育熏陶,讓官兵掂出了手中鋼槍的分量,忠誠於黨、報效國家的信念堅如磐石!

No.2: 軍隊形象
從容面對百餘記者,姜瑜誇贊「個個都是發言人」
2009年7月28日,團里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103位記者,扛著「長槍短炮」全方位參觀采訪。
一流的軍事表演、現代的生活設施、整潔的內務衛生,讓記者們大開眼界。應他們的要求,四連官兵接受了現場采訪。沒有主持人,沒有發言席,也沒有同聲傳譯,有的只是面對面的從容不迫與開放自信。
一位路透社的女記者張口便問:「你們的假想敵是誰?」「我們的使命是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為世界和平貢獻力量!」戰士陳昌盛的回答不疾不徐。
女記者調轉錄音筆,用英語問戰士李翔:「假如明天讓你上戰場,你會怎麼做?」「只要祖國需要,我將義無反顧!」李翔用英語作答。
女記者一連問了11個問題,大到軍隊改革,小到工資待遇,戰士們應對自如。
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姜瑜目睹了這一幕,高興地對國防部外事辦的同志說:迎外團官兵,個個都是發言人!
四連官兵的表現,反映出新一代中國軍人的素養。而這種素養的形成,決非一日之功。
學英語,黑板上每日更新,廣播里定期播放,每周一晚上是固定學習時間,全連21名大學生幹部、士兵輪流當教員;學禮儀,連隊定期組織軍事沙龍、外軍知識講座,駐地2名老師經常被請來輔導官兵涉外交往常識……
官兵良好的軍政素質和形象氣質,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南非廣播公司中國分社社長貝力甚至用「震撼」來形容他的感受。

No.3: 軍人使命
既為看更為戰,一場演習讓中將連呼「沒想到」
「四連的兵決不是花架子!」指導員李保剛向記者介紹,以獨臂射擊、左右開弓見長的「獨臂槍王」陳懷雨改了項;曾經的壓軸大戲頭開石碑、喉頂纓槍,換成了反恐處突;一個更為貼近實戰要求的軍事表演改革方案,呼之欲出……
表演場亮絕技,演習場展雄風。內蒙古草原深處,某軍事訓練基地,北京軍區組織對抗比武,四連一個摩步排與某集團軍一個機步排對壘。導演組給出預案:雙方各自從集結地域出發,快速機動5公里,完成5組對抗射擊。
不少人認為,這將是一場力量懸殊的對抗――四連首次在這種環境里參加對抗,而對方不但熟悉地形,武器裝備也先進得多。可結果讓人大跌眼鏡,5個回合下來,四連完勝!
時任北京軍區首長的一位中將連連感嘆:沒想到摩步排贏了機步排;沒想到警衛部隊戰鬥力這么強;沒想到一個鮮有機會參加演習的迎外連,表現得這么好!
「既為看更為練,當兵就要謀打贏。」四連官兵一直堅守這樣一個信條。
七班下士陳昭,壯壯實實,膚色黝黑,一口唐山腔。口音是從老家帶來的,可這身板膚色,都是在四連練成的――5公里武裝越野,他18分30秒跑完全程;5種槍族射擊、偵察兵攀登、400米障礙,7個課目他樣樣在全團頂呱呱。
2008年11月,陳昭代表北京軍區參加中央電視台「超級戰士」輕武器射擊比武,力壓群雄,一舉奪魁,還被評為「觀眾最喜愛的超級戰士」。
今年1月,陳昭又一路過關斬將,光榮地成為軍區偵察兵尖子集訓隊的一員。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一旦選上,我就能代表中國去斯洛伐克參加國際偵察兵比武了!」

No.4: 連隊傳統
只要當過四連的兵,就要輻射四連的精神
「連長,我又立了一個三等功!」不久前,四連連長張寶磊接到成都軍區某部中士王偉打來的報喜電話。
王偉曾是四連的兵。2007年5月,北京衛戍區一位首長調任成都軍區某集團軍主官。走馬上任時,他給衛戍區提了個請求:帶走4個四連的兵。王偉和其他3名戰友被選中,隨首長遠赴西南。兩年多來,一批「弟子」脫穎而出。
不但如此,王偉他們還放大著「代表隊意識」。2007年和2008年,他們先後參加了在中國昆明和印度貝爾高姆地區分別舉行的中印陸軍反恐聯合訓練,並與戰友一起受到了胡主席的親切接見!
無獨有偶。2006年的一天,呂梁軍分區向該團發出邀請,希望四連派兩名骨幹擔任「劉胡蘭班」的輕武器射擊教員。戰士尹桂友、沈煉剛應邀前往,軍分區司令員親自到車站迎接。
在兩個神槍手的悉心教授下,「劉胡蘭班」的女民兵們射擊水平和心理素質有了質的飛躍。兩個月後,她們在省軍區民兵大比武中勇奪金牌。
只要當過四連的兵,就要輻射四連的精神。退伍戰士蔡寅富白手起家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汶川地震後,當他得知武文斌烈士的父母住房困難時,立即出資20多萬元,修建了一棟二層樓房,讓烈士的家人在新房裡度過了2009年的春節。
今年3月20日,蔡寅富回四連「探親」時,動情地對官兵說:「無論將來走到哪裡,我們都要把四連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精神傳承好!」

㈤ 10個中國愛國主義英雄事跡

1、黃繼光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開始。10月19日夜,黃繼光所在的二營奉命反擊佔領597.9高地表面陣地之敵。當攻擊部隊受阻、傷亡較大時,已任營通訊員的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消滅敵人火力點。在戰友負傷犧牲、自己所攜彈葯用光的情況下,黃繼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軀堵住了敵人槍眼,為沖鋒部隊的勝利開辟了通路,犧牲時年僅22歲。

2、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

董存瑞挺身而出,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毅然決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3、馬立訓

馬立訓是八路軍著名的爆破英雄。抗日戰爭中,他共參加40餘次戰斗,完成爆破突擊任務20餘次。他苦練殺敵本領,不斷革新爆破技術,採用偷爆、飛爆、空爆、連環爆等爆破方式,炸死日偽軍500餘人,被譽為「爆破大王」。

1942年7月,在攻打岳家村日偽軍據點戰斗中,他和戰友總結爆破經驗,利用軍毯紮成炸葯包,用手榴彈引爆,炸掉據點,全殲守軍。同年8月,在山東泗水縣孫徐戰斗中,連續炸毀日偽軍4座碉堡,炸死日偽軍60餘人。

1944年5月,在攻打山東平邑縣龐庄日軍據點戰斗中,他炸開第一道障礙後,利用有利地形,又主動炸開據點門樓,部隊得以迅速通過突破口向縱深發展。在魯南天井汪圍殲日偽軍的戰斗中,部隊被一座10米高的四層碉堡的密集火力壓制,他奮勇沖上去,炸毀碉堡,為部隊進攻掃除了障礙。

4、林則徐

1839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查禁鴉片起,至1840年10月清廷革林則徐兩廣總督職止,林則徐在廣州主持禁煙抗英軍事斗爭共19個月。5月18日,實用了34天,共收繳煙土19187箱,又2119袋,總重量1188127公斤。

6月3日,歷時23天的虎門銷煙,在林則徐的指揮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決不屈服於侵略的決心。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

5、楊根思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咸鏡南道美軍戰斗中,時任志願軍某部連長的楊根思,奉命帶1個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圍1071.1高地東南小高嶺,負責切斷美軍南逃退路。29日,號稱「王牌」軍的美軍陸戰第1師開始向小高嶺進攻,猛烈的炮火將大部工事摧毀,他帶領全排迅速搶修工事。

激戰中,美軍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對小高嶺實施狂轟濫炸,隨後發起集團沖鋒。當投完手榴彈,射出最後一顆子彈,陣地上只剩他和兩名傷員時,又有40多名美軍爬近山頂。危急關頭,他抱起僅有的一包炸葯,拉燃導火索,縱身沖向敵群,與爬上陣地的美軍同歸於盡,英勇捐軀。

6、趙一曼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5年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狠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7、梁士英

1948年9月,梁士英參加解放錦州作戰,被派到尖刀連8連2排5班當戰斗組長。10月14日上午,總攻錦州的戰鬥打響了。梁士英首先登城,一個人用十幾顆手榴彈擊退了一個連的敵人反撲。在這關鍵時刻,梁士英提起爆破筒,冒著密集的子彈,將拉開導火索的爆破筒塞進碉堡里,正當他轉身離開時,爆破筒又被敵人推了出來。

梁士英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身軀死死地頂住了就要爆炸的爆破筒。隨著「轟」的一聲巨響,敵堡被炸毀,梁士英壯烈犧牲,年僅26歲。戰後,師黨委給梁士英追記三大功,授予「特等功臣」光榮稱號。錦州市人民政府將錦州西北門改稱「士英門」,將惠安街改稱「士英街」,以永遠紀念這位不朽的英雄,偉大的戰士。

8、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9、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刑前,監斬官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文天祥慷概就義,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10、邱少雲

邱少雲出生於四川銅梁,1952年10月,為打擊盤踞在上甘嶺的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被選派參加潛伏部隊,並擔任了發起沖擊後掃除障礙的爆破任務。12日上午,敵機向其所在的潛伏區進行低空掃射,並投擲燃燒彈。飛迸的燃燒液燃遍他全身。

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邱少雲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他雙手深深地插進泥土裡,身體緊緊地貼著地面,直至壯烈犧牲。邱少雲犧牲後,被部隊黨委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追記特等功,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㈥ 強軍故事會之新一代革命軍人的樣子演講稿,要求一千五百字左右,例子可以根據身邊的軍人樣子來寫,不要大

堅定理想信念 獻身強軍實踐

(一)信念是我黨我軍百折不撓、執著奮斗的力量源泉。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過去我們黨無論怎樣弱小,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一直有強大的戰鬥力,因為我們有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並強調:「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這都是我們的真正優勢。」

一代代共產黨人, 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威武不屈、前仆後繼,就是因為他們有堅貞不渝、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紅軍長征兩萬五千里,出發時有8.6萬人,到達陝北時僅剩6500人,一路上有超過16.6萬人犧牲或失散,平均每行進1公里,就有4名戰士倒下再也起不來!

戰爭年代是這樣,在和平時期,崇高而堅定的理想信念,仍然是激勵我們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強大動力。

在我國西北邊陲帕米爾高原的紅其拉甫哨所,那裡空氣中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可官兵們卻有一句響當當的口號:「我們缺氧氣但不缺精神!」為什麼我們的邊防官兵面對艱苦,默默堅守,艱苦創業,執著奮斗呢?就是因為他們心中始終裝著黨和人民的重託,具有獻身國防事業的堅定信念。

(二)信念是人生奮發進取、建功立業的不竭動力。1835年,17歲的卡爾·馬克思在他的畢業論文中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

周恩來同志從小就有「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遠大抱負,並決心以「面壁十年圖破壁」的精神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正是胸懷這樣的遠大理想信念,他們從未放棄對真理的追求,戰勝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為人類進步事業做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

(三)信念是豐富人生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重要保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活得有價值,活得有意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有意義的人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他認為人活得充實才有意義。

前幾年,有一部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主人公許三多文化程度不高,但對生活始終充滿激情,堅守著「人活著就是要做有意義的事」的信條。組織上把他分到沒有人願意去的三連五班看守坦克訓練場,沒事做時,他就一個人練習走正步、修路。

後來,他所在的七連奉命整編,連隊只留他一個人看守營房,他堅持每天出操、跑步、練體能。正是他始終堅守信念,才成為一代「兵王」,一名真正的軍人,他生命的價值也得到極大提升。

㈦ 關於長征革命戰士的故事

1.

戰地女傑:賀子珍的身體里嵌入17塊彈片

在悲壯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活躍著一群特殊身影,她們中有中央領導同志的夫人、有女幹部,也有普通女兵。飢餓、疾病、血戰、死亡,沒有什麼能阻擋住她們前進的腳步,這一群可親可敬的巾幗英雄在彌漫的硝煙中一路穿行。

作者常敬竹說,1995年冬天,他同作家董保存穿行在北京城區的大街小巷,苦苦尋找當年參加過長征的女紅軍。那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耗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他們依舊樂此不疲,因為每一個采訪對象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驚喜,一種久違的精神在召喚著他們、激勵著他們、感動著他們。

盡管,當年風華正茂、叱吒風雲的紅軍女戰士大多已經告別人世,而女紅軍留在漫漫征途上的那些美麗故事依然那樣盪氣回腸、動人心魄。

1935年4月初的一個晚上,女紅軍們剛拖著疲倦的身體趕到貴州盤縣附近的五里排,意想不到的情況出現了:一群敵機嗡嗡地叫著突然從山後飛過來,其中一架快速俯沖下來,一陣激烈的機槍子彈迎頭掃射,三枚炸彈投向休息營地。戰士們迅速趴在路坎下、田溝里、坡地上,高高低低的地勢把一些人遮蔽起來,但要命的是一些紅軍傷員躺在擔架上根本動不了。

賀子珍本來是隱蔽在路邊一道土坎下的,但她不顧個人安危爬出去疏散擔架,這時,一枚炸彈投了下來,在她身邊頓時騰起一股煙塵……

敵機飛走了,槍聲、爆炸聲停止了,硝煙和塵土漸漸消散開去。賀子珍的身體里嵌滿了彈片,鮮血把軍衣浸染得殷紅。

一場緊張的搶救開始了。警衛員騎馬去總衛生部請來李芝醫生,為賀子珍救治。李芝先為賀子珍打了一支止血針,然後做了全身檢查,發現在她的頭部、上身、四肢共有17塊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彈片,在沒有實施任何麻醉的情況下,手術開始了。賀子珍疼得渾身大汗淋漓,眼裡噙滿淚花,卻堅持一聲不吭。身體淺層的彈片終於被一塊塊取出,而深入體內的彈片卻難以取出,成為戰爭留給她的一份永久紀念。

2.
聽老紅軍講長征的故事
「年輕人,你難以理解我們這些老人面對浴血奮戰換來的太平盛世是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在九死一生的險境里我們始終不動搖,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的努力能換來今天的安定繁榮!」
7月23日20:00,記者見到了14歲參加紅軍、曾經三過草地、戎馬生涯半個世紀的老紅軍戰士,原濟南軍區副政委任思忠老人。這位83歲的老人的話匣子打開了,談起過去的崢嶸歲月,神情激動起來,雙唇有些顫抖……

15歲少年 率171人加入紅軍

1932年12月,紅四方面軍的主力到達川北,川東地下黨領導的游擊隊開始在達縣一帶活動。當時,因貧困輟學的任老正在家中幫助父親務農。

「黨的隊伍給了我思考的能力,我明白了為什麼窮人辛勞一生後代還要繼續受窮」,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給窮人指出一條活路,這在任老心中掀起了巨瀾。紅軍隊伍為貧苦農民作主,任老明白了,這是一支窮人的隊伍。

紅色家庭對他的影響至關重要。大哥早他加入游擊隊,但不久便在一次戰役中英勇犧牲,父親積極響應革命隊伍的號召,擔任村蘇維埃主席。這位老人在紅軍離開根據地的歲月里,被反動軍隊關進監獄,活活折磨致死,父親死後不久,母親也含恨離去,這一切,更堅定了任老參加革命的決心。

1933年是任老走上革命道路的關鍵年份。6月,任老參加了游擊小組,不久便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任老思想活躍,積極探討革命的道理,很快便成為游擊隊的中堅力量。紅軍主力佔領達縣後,他被選為區少年先鋒隊大隊長,15歲的少年成了171名紅小鬼的「頭領」,在他的帶領下,全隊172人集體加入了紅軍。

打「扇子隊」 少年軍人名聲大振

從游擊隊員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革命戰士,但四川強橫的反動軍閥勢力還是逼迫部隊流動開展革命工作。

1934年7月,任老時任四川省少先指揮部政教科長兼幹部連指導員。在四川西部丹巴地區開展工作。一天,當任老等人在一座3層小樓上開會時,反動軍閥的武裝突然沖到了樓里,與負責放哨的同志在樓梯上展開了激烈的槍戰。腳步聲密集急促,逐漸近了,留下來肯定是死,任老等三人跳窗逃生,一名同伴當場摔死,任老右臂支撐著地,上臂骨折後戳斷肋骨插進了胸腔,他忍痛與同伴鑽入夜幕迅速轉移。

但沒過多久,綳帶吊起傷臂的任老再次活躍於山間的村莊里。

革命者的工作激起了惡勢力的瘋狂反撲,在新塘壩地區,有一支500人左右的地主武裝,他們瘋狂襲擊革命者的工作隊,屠殺革命群眾,打仗時人人拿著一把扇子,妄稱是刀槍不入的神兵,當地群眾稱之為「扇子隊」。一天深夜,任老帶領幹部連在地方赤衛隊的配合下夜襲「扇子隊」。戰斗中,他被敵人刺刀捅傷,仍堅持參加戰斗。是役,扇子隊被全殲,少年軍為川陝根據地人民除了害,一戰成名。

一過草地 竹簽穿透他的腳掌

「年輕人,用語言表達不出長征真實場景,你根本不可能想像出當時有多麼艱苦」。任老對記者說。任老前段時間堅持每天收看電視連續劇《長征》,他看得比家裡每個人都專注,他為這部電視連續劇感動,但仍然對家人說,「有些苦他們拍不下來」。

任老頭上的三塊傷疤和腳弓部位所受的一次穿透傷都是在長征時留下的。說起長征開始後的第一次受傷,任老脫下鞋子,右腳背中央部位赫然有一塊大約三厘米見方的凹陷。

「紅四方面軍的長征路最長,三過草地,第一次過草地時,我的右腳便被反動軍隊布下的竹簽陣穿透了」。

那是一次夜間急行軍,前有堵截,後有追兵,任老帶著一支十幾人的隊伍迅速向阿壩前行。任老走在最前面,他小心地穿過反動軍隊布下的鐵絲網,突然腳心一陣劇痛,落在地上再也邁不動步子。戰友提來馬燈一看,一根近0.1米長的竹簽穿過了他的右腳腳掌,腳背上還露出長長一截。

受傷只是一瞬間,此後幾個月任老被傷腳折騰苦了。隊伍連續行軍,根本沒有機會停下來養傷。傷口化膿了,戰友便將紗布裁成窄長的細條,蘸了水穿過傷洞,來回扯動,清除裡面的膿血和息肉。每拉扯一下,都伴隨了鑽心的疼痛,但有什麼辦法,那是缺醫少葯環境中遏制進一步感染的惟一辦法。

「和平年代現在的年輕人誰還能忍受這樣的痛苦呢?」講到這里,任老喃喃地說。

二過草地 鬼門關口揀回性命

第二次過草地更險,任老一隻腳邁進了鬼門關。

1935年下半年,任老時任紅四方面軍總部教導團一連指導員。大軍從阿壩向綏靖方向進發。來到黑水河時,便橋已被毀掉,南岸則被土匪佔領。為保證主力部隊過河,任老和另外30名幹部戰士趁黑夜泅水渡河。時值隆冬,水流湍急,冰冷刺骨,成功游到對岸的只有8名。接下來就是一次令南岸敵軍魂飛魄散的突襲,大部分敵軍在睡夢中被擊斃,8人很快便佔領了橋頭堡,大部隊順利地搭起了便橋。

任老卻因此染上了重傷寒,紅軍缺醫少葯,食物的供應已經斷絕,他的病一步步惡化,常常昏迷不醒,戰友們便抬著他行軍。20天後,部隊走出草地,來到綏靖。此時任老長時間休克,戰友們都誤以為他已經死了,便把他放在了綏靖灘石崖下的山洞裡。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蘇醒過來,掙扎著爬向河邊喝水,十幾米的距離,任老竟爬了兩三個小時。當地居民郝老漢發現後將他救回了家。

郝老漢對待他就像親生兒子一樣,每天熬小米粥一口一口喂他。老漢膝下只有一個女兒,便想收他為兒子。但任老卻一心想要回到隊伍上,他每天搬小板凳坐在大門口,希望看到隊伍上的同志。兩個月後,任老的病基本痊癒了,他揮淚告別了郝老漢老兩口,找到了在該地區活動的金川省委,重回革命隊伍。

經歷這一次起死回生時,任老還不滿18歲。

1936年7月,任老的病全好了,就在此時,隊伍又從綏靖出師北上。任老帶著七八名比他還年輕的戰士在草原上行軍。一天夜裡,一位小戰士問任老,「科長,將來會是什麼樣子的?」「人人都生活得很幸福,不缺衣少食。」「那能實現嗎?」「肯定能」。

說起榮譽 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任老在和平年代練起了書法,每當朋友求字時他總忘不了蓋上一個章,或者是「長征戰士」,或者是「倖存者」。這是老人晚年給自己的定位。

戰爭年代,任老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驍將,他重視思想工作,善用攻心戰術,常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抗日戰爭勝利之初,任老率領隊伍在喀喇沁旗平叛,妥善運用了和平平叛的政策,打通了300公里承赤公路。此後,在攻打天津、廣西剿匪、援朝金城反擊戰等眾多戰役中,任老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老人被授予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獲一級紅星榮譽章。但說起榮譽,老人沒有太多言語。

「戰爭年代,我們身邊倒下了太多的好戰友,比起他們,我是一名倖存者,更是一個幸運者」,「我能夠親眼看到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實現就是最大的幸運,真正的榮譽歸於那些光榮獻身的烈士們。」

任老的家人介紹,任老每每想起自己身邊倒下的戰友,便非常難過。當年任老帶171人參加紅軍,但經歷歷次事件,解放後任老再沒能見到其中的任何一位。他忘不了1953年自己回鄉的那次經歷。當時,戰友的親人聽說他要回來了,站在路兩旁等待詢問親人的下落,任老騎馬走了30多公里山路,當久候鄉親們紛紛上前詢問時,老人的眼淚奪眶而出。

另一次,任老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找到了戰友的名字。

那是在援朝戰爭結束後,任老一家人路過南京,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前,老人找到了自己在延安時期老搭檔的名字:高波……就義前他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革命必勝。「見到」了老戰友,老人潸然淚下,與家人在紀念碑前長久靜默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