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耍龍的故事

耍龍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4 10:37:20

❶ 關於龍的故事(具體)

1.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2.鎖龍井

明朝時候有一個新官上任,聽說著名的禹王瑣蛟井就在此地,沒來得及換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師爺提醒怕把帽子掉進井裡,縣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頭去看,只見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響動,隱隱有龍嘯和大浪的聲音。師爺趕快搶過官帽拉起縣官老爺就走。井裡才慢慢平靜下來了。

3.吉林鎖龍潭

傳說1943年日本人在那個地方修水庫,在潭底挖到了龍骨,龍的下頜骨有小簸箕大,某人得到了一塊,說是和普通的骨頭差不多,不過很有神效,傷口出血了,把骨頭研成末抹上一點立刻血就止住了而且連一點疤痕也沒有,把龍骨研成末在水碗邊抹上一圈,再向碗里倒水。即使水高出碗口幾寸,水也不會從碗里流淌出去,只能看到水在碗上滴溜溜的打轉。

4.東海龍公主

一日,龍王大怒,要淹了舟山島,說是舟山的漁民殺他水族千萬,要用舟山人民的血來祭奠亡去的水族!東海龍公主若水百般阻攔,龍王依然一意孤行,說著,便施法將潮水迅速上漲,若水見這情形,立刻變作一條龍,向天空躍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潮水,最終還是倒下了,在她閉上眼的最後一刻,頓時金光四射,若水不見了,但是,在她倒下的地方,出現了一株光彩奪目、鮮艷靚麗的迎春花!人們頓時明白,是若水用自己生命換取了成千上萬舟山人民的生命!而龍王也為了自己的過錯內疚。

5.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高超。

有一天,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❷ 古代龍的故事和傳說

1、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

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

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2、化龍

從前,有一對母子,母親生病卧床不起,兒子只有幾歲。為了生活,兒子只能去給地主家割草喂牛。那時很多人都養牛,草不好割,兒子走了很多地方,可背簍里一根草都沒有。

兒子繼續哭著往前走。突然,兒子發現一個墳頭上長了一塊綠綠蔥蔥的草,他高興的撲了過去,割的草裝滿了一背簍。於是,他和母親第一天的口糧有了。

第二天,他又出去找草,可眼看天又要黑了,還是一根草都沒有,兒子帶著希望又到了昨天割草的墳頭,不料那裡又長滿了青草。從那以後,兒子天天去墳頭割草,以此母子生存了下來。

地主家的管家很奇怪,大人一天都很難割到草,他一個小孩怎麼每天都能割到這么鮮嫩的青草呢。於是管家有一天跟蹤了小孩,發現了他的秘密。管家拿了鋤頭,將墳頭的草連根挖起。小孩割不到草,母子兩又要餓肚子了。

小孩在墳頭哭得好傷心,邊哭邊用鐮刀扒管家挖過的地方。突然,一顆斑鳩蛋大小的透明珠子跑了出來。小孩只有帶著這顆珠子傷心的回家。

母親明白了原委。怕管家發現了這顆珠子,於是將珠子放在只有幾顆米的米缸里,不料第二天,母親發現米缸滿了。母親試了好幾次,又把珠子放在錢罐里,第二天錢罐滿了。母子兩靠這顆珠子又活了下來。

地主家的管家又奇怪了,母子兩都沒幹活,怎麼活的好好的呢,於是他天天去偷看母子兩,終於又發現了他們的秘密。管家將這個秘密告訴了地主,地主帶著人去逼母子交出珠子。兒子將珠子藏在嘴裡,一不小心將珠子吞進了肚子。

兒子感覺很難受,想喝水,喝了一缸又一缸,還想喝。沒辦法,母親只有叫兒子去河裡喝。兒子走到河邊,變成了人頭龍身。母親明白了,兒子吃的是龍珠,要變成龍了。只有揮淚送別兒子,兒子一步一回頭叩別母親,於是在河邊留下了二十四攤。終於,兒子化身成龍,游向了大海。

3、畫龍點睛

揚州有一奇人畫畫十分了得,官員楊明韓找他為自己畫一幅龍,作為皇上的生日賀禮,但是奇人的畫的龍在點了眼睛後竟然活了,於是官員在皇上面前再次讓奇人為龍點睛,龍再次活了,但是畫上留下了墳墓,奇人說自己全家被楊明韓害死,皇帝賜死了那官員。從此再不見那奇人的蹤影。

4、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5、大水沖了龍王廟

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地,菜地緊挨著一座廟。廟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這天,他倆閑聊時,老頭神秘地對老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都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

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那口水井不遠處藏了起來。整整盯了一夜,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飛出一隻像鵝似的怪物。

只見他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隻怪物又飛入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已全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裡都是這樣。

老和尚練過武術,第四天夜裡,他帶了把寶劍,等那隻怪物剛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隻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入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前也是一片汪洋。

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那怪物交戰。戰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了原形。原來它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了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想在凡間做些好事。

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後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

❸ 關於龍的故事和傳說

1.湖南省安化青龍洞,傳說裡面鎖了一條犯了天條的青龍,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干糧,手電筒等物品,從洞口探險,看到了盤在洞壁上狀若一條大青龍的石鍾乳。這是首次發現。後來測量,安化青龍洞的溶洞長達35公里、被稱為我國溶洞長度之最。

2.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

(3)耍龍的故事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龍是中華民族所敬奉的圖騰,是吉祥雄偉的象徵。龍的普通級別類型是有兩個杈角、蛇身、四足、鱗片、腥味濃烈,非標准類型還有獨角龍等。

龍的原型有「新中國龍」化石里的美麗瓦窯龍,有雙角。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中國歷代正史記載的龍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傳說文獻更是龐大。古代最著名話題有三國時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觀龍並令畫工當場繪像且令文臣對此吟詩作賦。有的地方還傳說天擊惡龍的故事。龍的傳說是中國民間一個文化倉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的傳說

❹ 龍的小故事

龍的故事

早已討厭過著隱居生活的龍們終於驟集在一起,召開一個關於龍的前途的討論會。
「我覺得咱們不能再隱居下去了,應該向世界公開我們身份。」一條年輕的龍首先發言。
「可是,隱居是老祖宗定下的規矩,咱們怎麼能隨便更改呀?」一條上了年紀的龍眉頭緊皺。
「那怎麼辦?難道要咱們世世代代都過著這種生活?我可受不了。」又有龍發表見解。
「就是,同樣是動物,你們看,熊貓、老虎、還有狼,他們都能光明正大的活在世界上,多好呀!哪像咱們......唉!」
「大概老祖宗是怕咱們受到傷害,才立下這樣的規矩吧。」
「不管怎麼說,我反對過著這種隱居的生活!」
「你反對也沒用,規矩是老祖宗立下的。」老龍說。
「規矩是死的,咱們龍可是活的!」年輕的龍冒出了這么一句。
「要不,這樣吧,咱們通過投票來決定要不要繼續過著隱居的生活,怎麼樣?」有龍提議。
龍們都沒意見。
於是,經過投票,反對隱居的票數一舉擊敗了贊成隱居的票數。
龍們決定向世界公開身份。
整個寂寞已久的龍家族頓時沸騰起來。

當龍們出現在街頭上時,人類都被嚇壞了,他們紛紛抱頭鼠竄,全世界進入了緊張狀態。
「怎麼回事?」一臉茫然的龍們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的場面。
「人類是不是害怕咱們?」一條龍猜測。
「這怎麼可能?他們不是自稱是『龍的傳人』嗎?」另一條龍這么說。
「龍的傳人?是什麼意思?」一條頭腦比較簡單的龍不解。
「就是說人類是咱們的後代!」一條見多識廣的龍解釋。
「人類是咱們的後代?」
「沒錯,聽說過去的皇帝都歡喜拿咱們龍當標志呢。」
「那他們怎麼一見到咱們,就嚇得亂跑?」
「大概人類是在歡迎咱吧。」
「這么歡迎咱們?」
「也許人類的歡迎儀式就是這樣。」
恍然大悟的龍們得意了。
人類對龍們動用了導彈。
然而,導彈根本就傷害不了龍們。
「人類還挺講禮貌,居然放鞭炮歡迎咱們!」把導彈誤以為是鞭炮的龍們陶醉了。
數百架飛機吊著大網撲向了龍們。
毫無防備的龍們被一張張大網牢牢地套住了。
人類歡呼起來。

龍們愣住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人類竟然會用這種方式來歡迎他們的祖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龍們惑然。
「咱們應該派一個代表去向人類問個明白。」老龍提議。
那條年輕的龍成了龍們的代表。
「我們是龍——也就是你們人類的祖先,你們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龍代表質問人類。
「你們是龍?」一位畫家使用懷疑的目光打量著龍們。
「是呀。」龍代表肯定。
「你別蒙人了,龍怎麼會是你們這個樣子?」畫家不信。
「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龍代表認真的說。
「就算你們真的是龍,可你們一點也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龍,就不能算是龍了。」
「你們想像中的龍?那是什麼樣子呀?」龍代表反問。
畫家拿來一幅龍的畫像。
「這畫上的龍一點也不像我們呀!」
「就是,咱們那有角呀!」
「你看,他們還把身子畫得那麼長,真夠難看的!」
「可不是嘛......」
龍們七嘴八舌。
「這就是你們想像中的龍?」龍們覺得好笑。
「沒錯。」畫家點頭。
「你們以前又沒見過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是什麼模樣?」
「我們認為龍就應該是這個樣子。」
「可我們才是真正的龍呀!」
「要我們承認你們是龍,除非你們長得跟畫里的龍一樣。」
龍們嘆息,他們沒想到自己還不如畫像上的龍。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龍們決定再度隱居。
大網難不住龍們,他們輕輕一掙扎,大網頓時裂開了。
龍再次在人間消失。
龍王輸棋
東海有一個著名的乘山漁場,黃魚、鯧魚、帶魚、烏賊,一年四季也捕不完。傳說很早
以前,這裏海水混濁,魚蝦零落。孤島荒礁,根本成不了漁場。
到後來,島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紀,下棋贏了神仙,才使家鄉改變了面
貌,有了生機。
這個奇特的孩子名叫陳棋,從小愛下棋,不論是到海邊趕潮,還是上山砍柴,總要跟小
夥伴們殺上幾盤。他白天講下棋,晚上夢下棋,天長日久,下棋的本領越來越大。大夥送他
一個美號:東海棋怪。誰知七傳八傳,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耳朵里去了。
原來敖廣也是個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學過棋藝。除了天上南北兩斗,還未遇過敵手。他
想:小小漁童敢稱「東海棋怪」,把我堂堂龍王放到哪裡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氣,搖身一變,變作一個漁夫,逕自來到乘山找陳棋。
傍晚,乘山島的海灘邊,東一堆,西一堆,擺了好幾個棋攤。敖廣東瞧瞧西看看,只見
奕棋的有粗擴豪放的漁翁,有愣頭愣腦的捕魚人,有傻里傻氣的小漁童,也不知哪個是「東
海模怪」。不遠處,他看到五、六個漁童簇在一塊岩石上奕棋,想必那個「棋怪」也在其
中,於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觀望。眼看一個漁童將要輸了,忍不住比手劃腳起來:
「出車,快出車!」
誰知惹惱了那些漁童,七嘴八舌指責起來:
「下棋的規矩你懂不懂?誰叫你多嘴啦!」
敖廣冷笑看說:「再不出車,這局棋就完了!」
這時,出來了一個粗眉大眼的漁童,笑謎謎的對敖廣說:「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來
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廣見漁童相貌不俗,便問:「你莫非就是什麼棋怪?」
「我明陳棋。剛才聽老大叔說,這盤棋不出車就是輸了?」
敖廣正想找陳棋較量,便介面道:
「正是,不信我們可以就這個殘局來試一試。」
說完,兩人便對奕起來。陳棋一不出車,一不下士,就是用一隻拐腳馬,一走兩走,把
敖廣逼人了絕路。老龍王額頭出汗,眼睛也紅了。
陳棋站起來說:
「不用解了,你輸了!」
「再來一局,三局定勝負!」
「這位老大叔。」陳棋笑笑說:「你下棋的本領我已經有數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廣見陳棋這樣藐視他,不覺火冒三丈:
「什麼?你知道我是誰嗎?我是東海龍王!」
說著,一抹臉現了本相,兩根金色的龍須高高翹起,七??八角的頭顱煞是嚇人。
陳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輸了,你大王臉上無光。」
敖廣又氣又惱,搖著頭叫道:
「小漁童,你別吹牛!若是輸給你,我情願向乘山島年年進獻魚鮮!」
「說話算數!」
「當然算數!」
「好!」
陳棋同龍王擺開了棋局。龍王求勝心切,用「當頭炮」發起猛攻。誰知陳棋沉看應戰,
沒幾看,就把龍王的一隻車吃掉了。龍王一陣心慌,陣腳大亂,連連失子,很快就被「將」
死了。龍王又輸了一局,還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戰,這一回他改變戰術,穩扎穩打,步步為
營,每一隻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龍王終究不是陳棋的對手,眼看又是失子。龍王急了,伸
手來搶:
「不行,不行,這看棋不算數!」
「呵!」觀棋的漁童拍手起鬧:
「龍王賴棋,龍王賴棋。耍賴變烏龜!」
龍王臉色血紅:全想如再輸一盤,那就得年年進獻魚鮮。真要是這樣,到底有點心痛。
想來想去,只得到師父那裡去討救兵。便開言道:
「陳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來。」
說完驚起祥雲騰空而去。不到一頓飯工夫,龍王就把蓬萊仙島的南斗仙翁請來了。南斗
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飄飄然降落雲頭,從寬大的袖籠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樹雕成的特大
棋盤。盤內棋子黃白兩色,黃的是金,白的是銀,晶瑩透亮,像天上燦爛的群星。龍王有了
師父壯膽,頓時來了神,有意在陳棋和眾漁童面前擺威風,命兩條小金龍把棋盤高高頂在頭
上,他自己龍頭一擺,一下子變得像小山一樣高,說起話來聲音像打雷:
「小陳棋,你還敢與大王比試嗎?」
陳棋笑笑說:
「龍王,你別逞強,等我來打敗你!」
說完,領著小夥伴們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這才剛夠撩著那副大棋盤。
棋戰重新開始。敖廣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藝大進。陳棋也使出平生本領,奮勇搏
敵。這盤棋殺得好不熱鬧,但聞得棋盤上硝煙滾滾,殺聲陣陣;
雙方躍馬跳卒,車攻炮轟,你來我往,難解難分。一局棋從申時下到卯時,還不見勝負。
這時,南斗在旁邊出了一個點子,敖廣走了三隻妙棋,漁童們也暗暗著慌,私下裡七嘴
八舌亂了陣。敖廣翻看白眼,好不得意,只管緊緊催促:
「小陳棋,你還有啥高招?快快服輸罷!」
可是陳棋依然面不改色,托看腮幫子凝思了一會,就從容不迫的下了起來。
七走八走,誰也沒料到陳棋的一匹馬深入敵方偷吃了一隻象,接看挺車向前,一個「悶
攻將」把龍王「將」煞了。龍王目瞪口呆,氣急敗壞,欲擺棋重來。南斗卻拍了拍高高的額
頭,咬看龍王的耳朵說:
「罷了,這著棋是當年北斗走贏我的一步絕招!怪不得前幾天聽北斗說,他的棋盤里少
了一隻棋,原來跑到這里來了。」
龍王的龍眼瞪得滾圓:
「啊!陳棋是北斗棋盤上的一隻棋?」
南斗點點頭說:
「走吧!走吧!我們不是它的對手。」
龍王實在太懊喪了!氣哼哼的把棋盤一掀,跟看南斗走了。
那盤棋連棋帶盤骨碌碌一古腦兒掉進東海。因為是仙山玉樹做成的,到底有點仙氣,滾
到東海里,就變成了星羅棋布的小島。
東海龍王輸了棋,只得兌現諾言,年年進獻魚鮮。從此,乘山洋海水澄清,魚群興旺,
一座座島嶼都成了漁民保養生息的好地方。
龍外孫
東海漁民很喜愛打扮自己的漁船,船舷兩側都畫著漂亮的圖案,唯獨在船屁股上面的是
條海泥鰍,這是啥道理呢?這里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東海龍宮有條敲更魚,生得相貌醜陋,黑不溜丟。他經年累月在龍宮里敲更報
時。眼看龍子龍孫成雙配對,生兒育女,他卻是年過三十,光棍一條。一年到頭,抱著個冷
鑼,在龍宮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宮大院間走著走著……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
禁熱淚盈眶,他一邊敲更,一邊唱起悲涼的五更調。他唱的是自己凄慘的心情,言詞真實,
曲調哀傷,催人淚下。有一天晚上,皎潔的月亮像龍女手上的玉鐲懸掛高空,照得宮院里似
同白晝。這時,悲涼的敲更聲從遠處傳來,驚動了深居高樓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雖有沉魚
落雁之貌,閉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寵於龍王,連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齡已到婚配
之期,還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離珠樓,從不與外界接觸。寂寞、孤獨、悲涼,一齊充
塞著她的心胸。每當她聽到那冷落的更聲、凄涼的曲調,心裡常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似乎
敲更魚嘆詠的五更調,正是自己心頭想要吐出來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種好奇心、同情
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樣。剛巧,這一個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樓的陽台上賞月,
同敲更魚打了個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魚一眼,就躲進珠樓去了,敲更魚卻像拋了
錨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裡。敲更魚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難道一陣風把月亮里的嫦
娥吹下海來了?還是天上的仙女到龍宮里採珠來了?他也偷看過一些美麗的龍女公主,卻沒
有一個能與她比美。
他想,這龍女也許還會在珠樓上再次出現,就一直獃獃地抬著頭,朝陽台望著。望呀望
呀,一更過去了,龍女還是沒有出來。難道真的是天上婦娥回到月宮里去了?眼看五更將
近,他只得抱著更鑼,快快地離開了珠樓,到大潮元帥府去報潮。
從此,敲更魚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樓下面來探望。地想,總有一天龍女會再次露
面。三個月過去了,龍女還沒有露面。這是什麼緣故呢?敲更魚神思昏昏,百思不解。還是
彈塗魚消息靈通,跑來告訴他,說是龍女賞月,被人知道了,報告龍王,龍顏大怒,呵責龍
母,並將彩珠公主軟禁起來。敲更魚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燈芯草,
不久就鬱郁悶悶地死了。臨終,他向好朋友彈塗魚傾訴了心事。他說:「生不能再見公主一
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彈塗魚把它的??體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樓
下,彈塗魚依照他的心願做了。
說也怪,過了不久,葬敲更魚的地方居然長出一棵大海樹來。樹乾的顏色好像鐵樹,枝
干挺拔猶如翠竹,這樹一個勁兒往上長,不到半個月,枝頭碰著了珠樓的窗口。一天晚上,
海樹突然開花了。樹頂的那一朵特別大,花瓣似黑玉,香氣襲人,十里外都聞得到。一陣陣
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盪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採摘此花,
用嘴細細的嚼著。花葉似仙霞般甜蜜。嚼著嚼著,不知不覺把整個花朵吃到肚裡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懷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這件事被龍宮聽聞,一陣風似地傳揚開
來,傳到了龍王爺的耳朵里。龍王爺是個暴君,當然不能容忍這種醜事。他氣勢洶洶地提著
魚腸劍來到珠樓,彩珠公主嚇得嘴唇發白,抱著大肚子直發抖。龍王爺越看越氣,舉劍欲
刺,這時,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傳出聲音:「別殺!別殺!我自己出來!」
說著,從公主口裡飛出一朵青雲,青雲里翻騰著一條似龍非龍、似魚非魚的小東西,這
就是海泥鰍。海泥鰍皮膚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張嘴,噴出滿嘴污泥,把個好端端的珠樓
弄得一塌糊塗。龍王爺急忙命令各路兵將捉拿,可是海泥鰍光滑似油,誰也捉不住他。正當
蟹將軍舉著雙戰前來敲打時,他卻啪答一聲跳進了龍王爺的耳朵里,從耳朵里又竄到了龍王
爺的肚子里,在那龍王爺肚裡亂咬亂扯起來,咬得龍王哇哇直叫。龍王乃是金枝玉葉,怎經
得起這番折騰。沒奈何,只得向他討饒:
「我的外孫兒呀!你別在我肚裡鬥了,請你快快出來,本王封你當油袍將軍,管轄東海
魚草的魚皇帝!」
海泥鰍這才從龍王鼻孔里鑽出來。從此以後,在東海里不論是穿鱗袍的有鱗魚,還是穿
油袍的無鱗魚,都要讓他三分。哪怕是最凶惡的大魚,見到他也要急忙迴避,不敢擾亂,都
怕他鑽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這個緣故,東海漁民都喜歡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畫一
條海泥鰍,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

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在他的家裡,牆上畫著龍,柱子上雕著龍,穿的 蓋的上面都綉著龍。天上的真龍聽說葉公喜歡龍,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長長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頭探進窗戶里張望。葉公看到天上的真龍後,嚇得魂飛膽破,臉色 都變色了,急忙躲起來。原來,葉公喜歡的不是真龍,而是那些畫的、綉的、刻的 假龍。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
龍的詞語:
筆走龍蛇 藏龍卧虎 車水馬龍 成龍配套 乘龍佳婿 乘龍快婿 打鳳撈龍 得婿如龍 二龍戲珠 風虎雲龍 伏虎降龍 伏龍鳳雛 龜龍鱗鳳 龜龍片甲 虎鬥龍爭 虎踞龍盤 虎卧龍跳 虎穴龍潭 畫龍點睛 活龍活現 驥子龍文 蛟龍得水 矯若驚龍 來龍去脈 老態龍鍾麟鳳龜龍 龍飛鳳舞 龍鳳呈祥 龍肝豹胎 龍肝鳳腦 龍肝鳳髓 龍駒鳳雛 龍馬精神 龍鳴獅吼 龍盤虎踞龍蟠鳳逸 龍蟠虎踞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生九子 龍潭虎窟 龍潭虎穴 龍騰虎躍 龍跳虎卧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龍行虎步 龍血玄黃 龍鳴虎嘯 龍躍鳳鳴 龍章鳳姿 龍爭虎鬥 攀龍附鳳 盤龍之癖 炮鳳烹龍 配套成龍 烹龍炮鳳 暴腮龍門 喬龍畫虎 群龍無首 人中之龍 生龍活虎 屍居龍見 痛飲黃龍 屠龍之技 土龍芻狗 望子成龍 卧虎藏龍 匣里龍吟 降龍伏虎 葯店飛龍 葉公好龍 一龍一蛇 一龍一豬 一世龍門 游雲驚龍 魚龍混雜 魚龍曼衍 元龍高卧 元龍豪氣 雲龍風虎
龍的詩詞: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當年雙檜是雙童,相對無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蒼龍。」(蘇軾《塔前古檜》)。

❺ 關於龍的故事

三戲海龍王

東海洋上有個島,島上有個村莊叫魯家村。很早以前,這個村子裡住著十幾戶姓魯的莊稼人。他們種著一些依海傍山的碗頭地,在海里捉些沙蟹魚蝦,勉強過著日子。島上天旱少雨,人們只好殺豬宰羊,到村外的龍王廟去求雨。倘若龍王高興,賜一點雨水,種田人方能得到一點好收成。這樣年年供豬獻羊,也把人們鬧苦了。這一年又遇大旱,人們生活不下去,便陸續離鄉背井,外出謀生,最後只剩下魯大一家。

魯大夫婦倆有兩個兒子。老婆說:

「魯大呀!山上的草根也焦了,樹皮也軟了,我們還是逃命去吧!」

「不!我想想辦法。」魯大說:「馬上要開春下種了,季節不能錯過。」

第二天,魯大來到龍王廟,只見廟堂坍了一個屋角。端坐在上的海龍王,頭面身腰布滿蜿蛛網,供桌也破了,當中有一個像頭一般大的洞。魯大走到龍王像跟前,作了個揖說:

「龍王呀!只怪你不通人情,弄得如今門庭冷落,香火全無,連個掃掃地、揮憚灰塵的人也沒有。要是你能下一場大雨,讓我今年秋天豐收,我許你一場大戲。你不稀罕人家用全豬全羊供你,我就供你一個活人頭,你看好不好?如好,我們一言為定,今朝就降雨。」

魯大說完就回家准備農具去了。

龍王廟內,這天當值的是蟹精。他聽了魯大一番話不敢延遲,忙回水晶宮向龍王稟告。龍王捋著龍須沉吟起來:豬羊雞鴨,山珍海味,我樣樣都吃過,這新鮮的活人頭,倒值得一嘗。況且這幾年弄得我廟宇不整,香火不續,合該趁此機會興旺起來。於是招來風婆、雷公,帶了蝦兵蟹將到魯家村來布雨。

再說魯大回到家中整理農具。將近中午,一聲驚雷,頓時大雨直潑而來。這雨勢,好似東海潮漲萬頃浪,天河決口水傾瀉。

雨過天晴,魯大忙著耕耘播種。龍王為了嘗人頭味道,也暗中幫忙,叫蝦兵蟹將在魯大田中施肥除蟲。禾苗日竄夜長,到收獲季節,稻穀一片金黃,如碎金鋪滿地。魯大則忙著收割,整場翻曬。龍王穩穩地等著人頭上供。

直到大年三十,魯大才拿了一把掃帚來到龍王廟。龍王見他空手而來,心裡正疑惑,只見魯大作揖道:

「龍王呀!我們有約在先,我許你一場大戲,一個活人頭,今天我帶來了,請先看戲,再吃人頭。」

說罷,便手執掃帚,在廟內手舞足蹈,前翻後滾地著實戲鬧了一番,弄得廟內塵土飛揚。龍王正想發怒,轉而一想:算了,可能他請不到戲班子,胡亂代替。還是等著嘗人頭吧!

魯大舞畢,便丟開掃帚,笑嘻嘻來到供桌前面說道:

「現在請龍王吃人頭!」

說著,便趴到供桌下面,把頭從供桌的破洞里鑽出來。龍王見供桌上突然冒出一顆人頭,好不驚奇,想吃,又不知如何下手。四面一看,連把刀子也不見,想想只有用手撕。就伸出一雙枯瘦如柴、指甲三寸長的龍爪,向魯大的頭抓去。魯大一見,忙著把頭一縮,笑謎謎地從桌底下鑽了出來:

「龍王啊:你戲也看了,頭也嘗了。我呢!願也還了。我們互不虧欠,望來年再照顧照
顧。」
說完,拿起掃帚,揚長而去。把龍王氣得龍眼圓睜,龍須倒豎:
「好你個窮小子,膽敢捉弄大王,還想要我來年照顧呢?我要你顆粒無收,才解我心頭之恨。」

他吩咐蟹精:

「到來年,魯大的田裡只准其長根,不使其結果。」

第二年,魯大剛巧腫了蕃薯,多虧蟹精盡力,蕃薯長得似大腿。龍王聞聽魯大又獲豐收,便叫蟹精下次只准肥葉不使其壯根開花。可巧魯大在這次種了大白菜,那蟹精又把大白菜養得像小谷籮一般。

龍王兩次報復未逞反被魯大得了許多好處,氣得暴跳如雷。旁邊走出龜丞相稟道:

「大王要報仇不難,只消派一個小卒前去把魯大捉來,豈不省事。」

龍王一聽,拍案叫對,忙把蟹將叫來如此這般吩咐一番,打發他起程。

再說魯家村這一年,已是另一番景象,外出的鄉親們都已陸續回鄉。魯大家裡雖不富裕,卻也粗茶淡飯,過得下去。這蟹精來到魯大門前時,魯大夫婦正在廚房裡商量家務。只聽見魯大說:

「……叫阿大提蟹去,煮熟後好當菜吃。」

魯大的意思是明大兒子下海去捉沙蟹,蟹精聽了卻大吃一驚:

「不好!我還未進門,他們都已得知,作了准備。」

嚇得他連竄帶爬,逃回水晶宮,把經過加油添醋地向龍王稟告一番,說魯大是個神人,未卜先知,早有準備,要不是自己逃得快,恐怕早已沒命了。

龍王聞言,將信將疑。龜丞相在旁說:

「大王不必著惱,下官陪同大王親自前去,便知分曉。」

傍晚,龍王與龜丞相出了海面,將身子隱去,來到魯家村。龜丞相道:

「大王,我從前門進去,你從後門而入,這樣魯大就插翅難逃了。」

這時,魯大剛耕田回來,把從田溝里捉到的一隻烏龜扔給門前玩耍的孩子,自己進屋准備吃晚飯。正准備吃飯,一位鄰居在門外高叫著:

「魯大叔,你家門口的大黃(牛)跑了!」

原來是栓在後門口的大黃牛掙斷牛繩跑了。魯大一聽,連忙朝門口叫道:

「阿大,把烏龜交給阿小,快拿根繩來,跟我出後門抓「大黃」去。」

前面烏龜丞相一聽,魯大要把自己交給阿小來管,還要到後門去捉大王,暗想還是溜之大吉。後門的龍王一聽,前門的烏龜已被捉住交給阿小,魯大和阿大拿著繩子來後門捉拿自己,嚇得顧不得龜丞相的死活,沒命地逃回龍宮去了。

龍王和龜丞相在海邊相遇,兩人相互埋怨,暗中又各自慶幸。

從此,龍王再也不敢與魯大為難了,魯家村收成也一年比一年好起來。

❻ 有關龍的傳說故事有哪些

1、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2、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樑、柱子、門窗及所有傢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綉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後,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3、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

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6)耍龍的故事擴展閱讀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龍的傳說等龍文化非常豐富。

龍的形象最基本的特點是「九似」,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而這些已經是晚期發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雜。

中國古代民間神話傳說中可見於中國經典中的生物,在現實中無法找到實體,但其形象的組成物源於現實,起到祛邪、避災、祈福的作用。

在中華,龍文化、龍的傳說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互主體觀的訴求;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中國龍文化內涵豐富,從性質和內涵來看,龍文化可分為三大類型:宗教龍、政治龍和藝術龍。

宗教龍即把龍當作聖物或神靈來崇拜,把龍視為主宰雨水之神或保護神等。政治龍是統治階級利用人們普遍崇拜龍的心理,把帝王說成是龍神的化身,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用以維護統治。

藝術龍就是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對龍的敬仰和崇拜,即以雕刻、塑造、繪畫、舞蹈、神話傳說、競技活動等方式表現龍。

中國龍文化傳入東南亞要比日本早的多,因而顯得更具原始文化的特性。越南、泰國、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的龍鳳藝術,明顯具有中國長江文化系的特徵。龍的頭大,有些像獅子或牛,腹粗,尾大,足小。

這種龍的形象在這一地區的建築、服飾、雕刻,以及龍舟、龍舞和龍燈等民俗活動中,隨處可見。長江以南有星羅棋布的江河湖泊。龍舟文化甚為發達。指揮龍舟競渡的銅鼓飾有龍鳳等吉祥動物圖案。東南亞的銅鼓藝術源於中國。

滇系和粵系銅鼓藝術的差別也見之於東南亞,成為長江龍鳳文化的地方演變體。從古代文化史的角度看,東南亞龍文化是長江文化系,特別是苗蠻文化向南的伸延。

❼ 關於龍的故事

關於龍的故事:

一、唐玄宗與龍

唐玄宗在未登基時,曾經在興慶宮的池中放養了一條龍。等到他即位時,興慶宮池中有一條小龍游到宮外的御溝水中,它奇狀蜿蜒,負騰逸之狀。宮中的男男女女,沒有不出來看的。

後來唐玄宗幸游西蜀,出發前夕,那條龍從池中躍然升空,駕著白雲,橫亘千里,朝西南方向飛去。周圍的文臣武士,都看到了這壯觀的景象。等到玄宗行至嘉陵江,登上船要過江時,看見那條小龍緊貼在船的一側前進,侍臣們全都目睹了這一幕。

玄宗感動得熱淚盈眶,對左右的侍臣們說:「這是我興慶池裡的那條龍啊!」於是玄宗命人把酒灑到江中,親自禱告,龍才從水中奮鱗振鬣而去。

二、黑河的龍

北庭西北的沙州,有一條河叫黑河。這河深可以擺船,河水常泛濫,沖毀房舍,淹沒原野。因此西北的莊稼全都淹沒了,田地荒廢,不能耕種。當地的居民也都遠走他鄉,以逃避被淹的禍患。那些在北庭沙州做官的,都要先准備供品,到河邊認真祭司禱告一番,然後才能審理政事。

不然就會淫雨連連,一下就是幾個月,或者大水猛漲,沖淹城邑。唐開元年中,南陽張嵩奉詔到北庭做都護。他來到北庭境內,並且召集到郊外迎接他的官吏們詢問此事。有的說:「黑河裡有一條大龍,專愛吃羊、牛、狗、豬什麼的,它往往興風作浪漂在水上,看著人們是怎樣在河邊祭司。

我知道已經很久了。」張嵩於是就命令准備祭司用的牛羊豬狗及甘甜的飲料,在河邊布置宴席,秘密召集左右人等,手執弓箭埋伏在兩側。張嵩率領著僚屬們排列在河岸上,恭恭敬敬,嚴肅地等著。不多時,有一條一百尺左右長的龍從水中躍出水面,又迅速地來到河岸上。它的目光象火,射向岸上的人們。

離人還有大約幾十步遠的時候,張嵩就命令弓箭手們把弓拉滿。那龍果然來到宴席前,它的身體漸漸變短,身長只有幾尺。它正要吃還未來得及吃的時候,張嵩命令開弓放箭。一時間萬箭齊發,而龍無法抵禦,中箭而死。龍死後,里中人都來觀看,嘩然若市。

張嵩為自己為民除害而高興,就把死龍獻給了皇上。皇上表揚他做事果斷,讓人把龍的舌頭割下來,裝進小匣子里,賜給他。而且,他的子孫世襲為沙州的刺史,至今被稱為「龍舌張氏」。

三、龍骨

唐咸通年末年,舒州刺史孔威進獻一具龍骨,並且有表奏描述這件事。表奏說:舒州所屬的桐城縣善政鄉有一百姓叫胡舉,有條青龍斗死在他家的院子里。當時是四月,院子里還有養蠶用的蠶箔。忽然間雲雷暴起,只聽到雲中有打鬥觸碰的聲音,血就像下雨一樣,灑落到養蠶用的蠶箔上。

那血不污染蠶箔,漸漸集中凝結,可以拾起來放到手掌上。不一會兒,人感到刺骨般冷痛。一開始,一條龍尾巴拖在地上,圍繞著一桶泔水,然後又騰飛鑽進雲里。等到下雨,下的全是泔水。龍死了之後,把它剖開,發現它的咽喉處有一個大瘡。

龍身長十多尺,龍的身和尾巴各佔一半。尾巴又細又薄。鱗鬣就像魚鱗。只有須子有兩丈長。它的腳有紅色的膜樣物蒙著。兩只角各有兩丈長。當時派大雲倉使指揮人馬把死龍送往舒州。因為龍肉很重,不能整個搬運,就把它割成幾十段,運載到州府。

四、貧士與龍

在灌口白沙,有一座太山府君廟。每逢春三月時,蜀人會前去燒香祭奠,也就成了各個州醫卜之人的集會。當時有一人,身著打了許多補丁的衣服,容貌憔悴,也往廟那邊走。眾人都沒把他放在眼裡。他走到江邊時,眾人正在樹蔭下休息,這位貧士也就在石頭上坐下。

坐了一會兒,他對眾人說:「這條江里有條龍在睡覺。」大家都不回應他。旁邊有個老翁說:「何以見得?」貧士說:「我見過。」大家說:「我們見一見,如何?」貧士說:「也不難。」他脫掉外衣跳進水裡,抱著一條睡著的龍出到水面,腥味特別大,那條龍深閉兩目,龍爪龍牙龍鱗龍尾全都完好。

雲霧頓時聚攏上來,風起水涌。眾人都吃驚地站了起來,遠遠地向這位貧士行禮,稱他是聖人。貧士放下懷里的睡龍,讓它沉入水底,他撿起地上的衣服搭在肩上就走,對著眾人說:「你們各位都以看病占卜為職業,救人疾急,知人吉凶,也差不多是在行道。千萬不要見到貧寒的人就輕視侮辱他們!」

眾人聽了,自感慚愧,並向貧士稱謝。大家又與他一同走了十餘里路,一眨眼他就不見了。

五、和尚與龍

南宋時有一位普庵和尚,他是一位有道高僧,後世尊稱他為「普庵祖師」。有一次,他於紹興二十六年(西元1156年)七月辦法會,因平時受益之信眾無數,故寺中香火鼎盛。而有些道士心存妒忌之心,故向總督府密報說普庵是妖僧,迷惑信眾。故總督大人指派巡司帶領數百名官差衛隊捉拿普庵。

當大隊人馬浩浩盪盪往佛寺出發的路途上,約於寺外數里處,忽然天下小雨,頃刻間黑雲漸興。此時只見一條長數里的巨龍出現,頭角崢嶸,神光顯現,在雲層中翻滾。而前來捉拿普庵的軍隊見此景像皆驚嚇震憾不已,後來帶頭的巡檢官跪地哀求懺悔後,立刻龍潛雨止。

於是大隊人馬又搬師回總督府,巡檢官向總督大人報告說:「普庵大師乃是聖僧,非妖僧也。」真正的修煉人都是有天龍八部護法的,無論出於什麼原因理由去迫害修煉人都是有罪的,護法神龍出現在雲中就是警告人們不要相信謊言去迫害修煉人,不要犯罪。

❽ 關於龍的寓言故事,要3個,簡單的

1、葉公好龍

葉公子高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延伸到了廳堂里。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魂飛魄散,一臉驚惶。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卻不是龍的東西罷了。

2、畫龍點睛

張僧繇是梁朝著名的畫師。有一次,皇帝命令他在金陵安樂寺的牆壁上畫龍。不一會兒,兩條栩栩如生的龍就出現在牆壁上了。這時皇帝發現這兩條龍都沒有眼睛,就問張僧繇這是為什麼。張僧繇回答說:「畫上眼睛的話,它們就會飛走的。」

大家不信,皇帝一定要他畫上眼睛,張僧繇只好給其中的一條龍點上了眼睛。霎時間,電閃雷鳴,那條龍真的飛走了。成語「畫龍點睛」比喻說話或做事關鍵部位處理得好,使整體效果更加傳神。

3、龍泣魚陽

戰國時期,魏王封一個能言善辯的宮女為龍陽君妃子,經常陪她釣魚,開始她看到魏王釣上魚十分高興。

後來就沒有笑聲。魏王問她如何?她哭著說:「大王不斷地釣魚,愛好隨之改變。美麗的女人想方設法接近你,我會像魚一樣被遺棄。」

4、屠龍之技

從前,有個人一心想學到一種出奇的本領。他聽說支離益會宰龍,心想:這可是世上罕見的本領。於是他就去拜支離益做老師。 他學呀學,學了整整三年,把家產都折騰光了,才把宰龍的本領學到手。可是本領學到手又有什麼用呢?天下根本沒有龍,他那絕妙的本領到哪兒去施展呢?

「屠龍之技」比喻毫無實際用途的本領。

5、擲杖成龍

傳說東漢費長房見一老翁掛著一把壺賣葯,然後就跳進壺里去。第二天,費去拜訪他,和他一起入壺,但見房屋華麗,酒菜也很好。費於是向老翁學道,後來騎著老翁所給的竹杖回家,投杖於葛陂,變成一條龍。

「擲杖成龍」後以之為典,借指還鄉。

❾ 有關龍的故事

一、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里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檯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里。

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二、畫龍點睛

南北朝時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畫家名叫張僧繇,他的繪畫技術很 高超。當時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廟,都讓他去作畫。

傳說,有一年,梁武帝要張僧繇為金陵的安樂寺作畫,在寺廟的牆壁上 畫四條金龍。他答應下來,僅用三天時間就畫好了。這些龍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簡直就像真龍一樣活靈活現。張僧繇畫好後,吸引很多人前去觀看,都稱贊畫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 當人們走近一點看,就會發現美中不足得是四條龍全都沒有眼睛。大家紛紛請求他,把龍得眼睛點上。張僧繇解釋說:「給龍點上眼珠並不難,但是點上了眼 珠這些龍會破壁飛走的。」大家聽後誰都不相信,認為他這樣解釋很荒唐,牆上的龍怎麼會飛走呢?

日子長了,很多人都以為他是在說謊。張僧繇被逼得沒有辦法,只好答應給龍「點睛」,但是他為了要讓廟中留下兩條白龍,只肯為另外兩條白龍點睛。這一天,在寺廟牆壁 前有很多人圍觀,張僧繇當著眾人的面,提起畫筆,輕輕地給兩條龍點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發生了,他點過第二條龍眼睛,過了一會兒,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四起,雷鳴電閃,在雷電之中,人們看見被「點睛」的兩條龍震破牆壁凌空而起,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飛向天空。

過了一會,雲散天晴,人們被嚇得目瞪口呆,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再看看牆上,只剩下了沒有被點上眼睛的兩條龍,而另外兩條被「點睛」的龍不知去向了。

三、鯉魚躍龍門

東海中一大群金背鯉魚白肚鯉魚,灰眼鯉魚,聽說禹王要挑選能躍上龍門的風流毓秀之才管護龍門,便成群結隊,沿黃河逆流而上。

還沒望見龍門的影子,那一條條灰服鯉魚便被黃河中的泥沙打得暈頭轉向,就拐過頭來,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又游回黃海。不幸,正碰上張著大口的魚鱉海怪,便嗚呼哀哉了。

但金背鯉魚和白肚鯉魚,擺成一字兒長蛇陣,輪流打前鋒,迎風擊浪,日夜兼程,終於游到了龍門腳下。它們把頭伸出水面,仰望龍門神采:只見那神奇的龍門兩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漢白玉柱。玉柱上雕著活靈活現的石龍。

龍身纏著玉柱,盤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頂。龍門中水浪滔天,銀亮的水珠飛濺到龍頭之上,—恰成「二龍戲珠」的奇異彩圖。背景是藍天白雲,映襯著龍門兩側的石刻對聯: 「長長長長長長長,朝朝朝朝朝朝朝」。這景色勝過那蓬萊仙境。

鯉魚們看罷美景,就向禹王報名應試。禹王一見大喜,說: 「魚龍本是同種生,躍上龍門便成龍。」鯉魚們一聽,立即鼓鰓搖尾,使盡平生氣力向上躍去,沒想到剛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來,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們並不灰心喪氣,而是日夜苦煉摔尾跳躍之功。

就這樣直練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躍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躍上那百丈龍門,還差得很遠。大禹見鯉魚們肯苦練過硬功夫,就點化它們說: 「好大一群魚!」

有條金背鯉魚聽了禹王的話大有所悟,對群魚說: 「禹王說: 『好大一群魚』,不是啟發我們要群策群力躍上龍門嗎?」群魚齊呼: 「多謝禹王!」鯉魚們高興得搖頭擺尾,一條條瞪眼、鼓鰓,用尾猛擊水面,只聽「膘膘」的擊水聲接連不斷。

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條為一條墊身,喘口氣兒,又是一躍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兩丈了,禹王用手扇過一陣清風,風促魚躍,眾魚一條接一條地躍上了它們日夜嚮往的龍門。卻說有條為眾魚喚氣墊身的金背鯉魚,跟看同伴們都躍上了龍門,惟獨自己還留在龍門腳下。

它尋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躍上龍門。恰巧黃河水正沖在龍門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濺幾十丈高,這金背鯉魚猛地竄出水面,躍上浪峰,又用尾猛擊浪尖,魚身一躍而起,沒想到竟躍到藍天白雲之間。一忽兒又輕飄飄地落在龍門之上,如同天龍下凡。

大禹一見,贊嘆不已,隨即在這條金背鯉魚頭上點了紅,一霎時,魚龍變化。金背鯉魚變成一條吉祥之物一黃金龍。大禹命黃金龍率領眾鯉魚管護龍門。

四、井龍故事

1999年,永昌縣電視台出了一檔反迷信的節目,因為:說法是:永昌縣附近的一個村有口井,已經幹了好久了,在一戶人家院子里,有一天井裡往外冒水,他們那有條河也有水了,人門感到奇怪,這戶人家的女人正好是經期,晚上去WC聽見井裡有動靜。

就過去看,一看不得了,一條龍在裡面,但是她不幹凈,龍走不了,第二天全村人都知道了,請了和尚道士念經,請龍走,請了一周才請走。後來永昌電視台知道了,過去采訪,結果遲了,龍走了。出了一檔反迷信的節目。希望馬小星去調查。

五、蠻龍歸正

據說,大禹治水有三樣法寶:一是伏羲給他的河圖、玉簡;二是天上的應龍,用尾巴劃地,給他指引方向,大禹沿著應龍劃尾的線路,領著民工開鑿河道,疏導洪水;三是大烏龜,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窪的地方。

有一天,一條全身烏黑的龍,在壩邊的洪水裡翻身打滾,興風作浪,還把大禹他們辛辛苦築起來的大壩弄倒了。應龍告訴禹王,這是一條蠻七蠻八的蠻龍,邪氣太重,歸不了正的。於是烏龜帶著大禹上了一座高山。

看見那條全身烏黑的巨龍,頭上長著一對雪白耀眼的龍角,正在嬉戲翻騰,不時掀起沖天的浪。大禹指揮它,它全然不理。大禹於是取出一塊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烏龜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為一塊斗大的巨石。

烏龜只把尾巴輕輕一揮,天空就劃出一道朦朧虹樣的弧線,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烏龍腦門頂上的兩只龍角之間。烏龍哈哈大笑說:"這塊小小的花石頭,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無時無刻不在膨脹變大。不一會,便把蠻龍的兩面三刀只龍角撐緊了,疼得它直搖頭。五彩息石一直不斷生長,最後終於把蠻龍制服了。從此,蠻龍成了大禹一個得力助手,聽候大禹調遣。

❿ 龍的傳說、故事。

1、畫龍點睛

傳說南朝梁畫家張僧繇畫龍不畫眼珠,說畫上眼珠就會變成真龍飛走。人們不信,要他畫上。結果他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珠,這兩條龍就飛走了。

2、龍化岩石

湖南省安化青龍洞,傳說裡面鎖了一條犯了天條的青龍,1998年9月該鎮7位農民自帶干糧,手電筒等物品,從洞口探險,看到了盤在洞壁上狀若一條大青龍的石鍾乳。

這是首次發現。後來測量,安化青龍洞的溶洞長達35公里、被稱為我國溶洞長度之最。

3、葉公好龍

春秋時,有位叫葉公的人非常喜歡龍。他家的屋樑上、柱子上和門窗上都雕刻著龍的圖案,牆上也繪著龍。

傳說天上的真龍知道此事後很受感動,專程到葉公家裡來,把頭從窗口伸進屋子裡,把尾巴橫在客堂上。葉公看到後,嚇得面無血色,魂不附體,抱頭就跑。原來他並不是真正喜歡龍。他愛的是假龍,怕的是真龍。

4、四海龍王

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青臉紅須為東,白發須為西,橘黃發須是南,黑發須者為北

龍分為天龍、地龍、海龍;所謂的四海龍王,實質上為四海龍王爺,並非真正龍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5、天帝與龍

龍須,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龍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傳說就是華夏民族的始祖——黃帝的化身。

在《史記·封禪書》中記載,黃帝和老百姓在首山採掘銅礦,把開采出來的銅鑄成一隻很大的銅鼎,放在荊山腳下。銅鼎鑄成時,有龍垂鬍髯下迎黃帝升天。

黃帝就騎到龍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還有妻兒也都紛紛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這時,龍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擠不上,一個個都抓著龍的胡須。

龍髯受不了重量而斷了,黃帝帶著的弓也被拉落下來,臣僚們只得抱著龍髯和弓號哭。黃帝升了天後便成為了天帝。

(10)耍龍的故事擴展閱讀

龍的來源:

龍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圖騰之一。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

數千年來,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並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圖騰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

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發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

其他民族原來信奉的圖騰的形象逐漸被吸收、被充實到龍的形象中去,因此龍的特徵愈來愈多,形象日益復雜和威武,龍成為了皇帝的代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