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盧德銘的故事

盧德銘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4 05:46:05

①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小故事

1.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2.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5.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② 井岡山革命故事的700字作文

毛委員挑糧在井岡
井岡山是個山多田少, 紅軍來到井岡山後,人口激增,糧食不夠吃,軍民用糧主要靠山下寧岡供給。因此,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經常上寧岡運糧,毛委員和朱軍長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和戰士們一道上寧岡運糧。至今, 毛委員挑米的故事還在井岡山傳播,毛澤東,朱德挑糧走過的小路也是井岡山的一大勝跡。其實毛主席挑糧的故事還有一個並不廣為人知,這就是毛主席在高灘的挑糧故事。
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暴動遭受重大挫折。在瀏陽文家市召開的前委會上,毛澤東決定放棄進攻長沙,退往萍鄉等地。但他們行至萍鄉蘆溪時,行軍路線被敵人偵悉,致使第三團在白泥嶺遭萍鄉駐敵突襲,死傷500餘人,出師未捷,損兵折將,使革命軍士氣低落,悲觀的情緒充斥在這支工農革命軍隊伍中,特別中不少知識分子和舊軍隊出身的人,認為失敗似乎已成定局,紛紛不辭而別。有些沒有骨氣的共產黨員也在這時走上了叛變的道路。,使得蘆溪白泥嶺一戰後的部隊由1000多人一下銳減到700餘人。此時,大家心情很沉重。特別是盧德銘的陣亡,官兵們都十分悲慟,毛澤東更是心痛不已。因為盧德銘生前在秋收起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上,曾給予他很大的支持。毛澤東所率領的工農革命軍陷入了空前的困境。9月25日,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翻過高步嶺進入蓮萍交界之高洲鄉。途中遇到青年農民王萬榮,王珠幾,通過他倆介紹部隊找到村裡黨組織負責人王佐和王任,王佐將工農革命軍從雜溪接到了蓮花的高洲鄉高灘村。
到達高灘村後,毛委員要求部隊全部停留在村口不得進村,讓王佐和王任先進村向村民們宣傳工農革命軍不拉夫不擾民,大家不要驚慌,然後才引部隊進駐高灘。時屆中午,毛委員等部隊領導人急著向王佐他們了解了當地黨組織和革命斗爭的情況都趕不上吃飯,誰知王佐才剛開始匯報,就聽見外面士兵大聲的喧嘩。原來部隊經過休整後在村裡里長房祠前休息吃中飯。可開飯時炊事員抬出的竟是一甑黑糊糊的薯絲。雖然連日的急行軍讓戰士們都已是飢腸轆轆了,可士兵們都吃慣了白米飯,揭開甑蓋見裡面盡是黑糊糊的,一粒米飯也沒有,都不敢盛。毛委員見狀,隨手拿了個粗瓷飯碗,滿滿地盛了一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了一碗又添一碗,大家見毛委員帶了頭,也就紛紛拿起碗來盛薯絲吃。戰士小王忍不住地問:「毛委員,這黑糊糊的薯絲我吞都吞不下,你怎麼吃得這樣甜?」毛委員一邊用筷子扒了扒碗里的薯絲,一邊用低沉的語調,一板一眼地說:「小兄弟,在山裡吃碗薯絲好不容易啊!要挖土、做畦、打秧、栽薯、鋤草、施肥,還要牽幾次藤;薯大了挖回家趁晴天刨絲、洗粉、曬絲。薯絲幹了還要交租納捐,留下的就不多了。有一年這里遭旱,薯乾死了,老百姓沒有吃,只得摘樹葉、野藤充飢。前邊那家房東的妻子,就是為了一勺薯絲被劣紳一腳踢死了。我們紅軍是為窮苦老百姓打天下的,想到這些苦事,我覺得有薯絲吃就是蠻不錯了,所以我吃起來就象摻了糖一樣甜。」聽到毛委員這樣一講,大家吃起來也特別香。
當天下午,略作修整的紅軍戰士們又投入了一場熱火朝天的戰斗中,為村民們收割水稻。碰到了驚慌失措的村民們,戰士們都笑容可掬的說出這樣一句話:「好甜的薯絲。」而在這熱火朝天的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加高興的人,那就是毛委員,他親自出馬將第一擔糧食挑了出來給了村長。本來夠全村老幼忙碌半個月的的工作在一天下午的工夫就完成了,毛委員也整整挑了一下午的糧食,可是他興致不減的站在祠前台階上給村民們發表了演說。
聽說是毛委員要講話,人們都使勁鼓掌,巴掌都拍紅了還是不停。「各位父老鄉親、各位大嬸大嫂、各位兄弟姐妹:我們工農紅軍是共產黨領導下為工農打天下的軍隊。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倒土豪劣紳,推翻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建立蘇維埃政權,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
大家看看今天我們的生活吧,青壯年都讓反動派拉了壯丁,還有反動派無數的苛捐雜稅鄉丁谷、灶頭谷、學谷、豬頭谷、公耕超產谷、壯丁谷、屠宰稅、使用營業牌照稅、契稅、土地稅、、、、、我們還不進來反抗我們嗎?
讓人們真正當家作主靠幾個人,幾百人都是不得的,要靠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一盞燈籠照不亮,千盞燈籠合在一起才亮堂堂。鄉親們,你們都來支持紅軍,父老鄉親,只要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的革命是一定會成功的!」
這正是,毛委員挑糧在高灘,紅軍傳統不能忘。

③ 毛主席有些戰爭的故事

時間一九二七年十月到一九二九年一月 兵力 六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位於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一九二七年十月由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開創的。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兩軍會合後,組成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後改稱中國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紅四軍軍委書記。五月,湘贛邊界召開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毛澤東任書記的***湘贛邊界特委。會後,成立了袁文才為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毛澤東任特委書記後,由陳毅擔任紅四軍軍委書記。十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後,譚震林任邊界特委書記。十一月,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重新組織黨的前委(此前,前委於三月被取消),毛澤東任書記。同月,紅四軍第六次黨代表大會後,朱德任軍委書記。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會剿」,根據地得到擴大,全盛時期包括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兩縣一小部,遂川縣北部和酃縣東南部。同年十二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一九二九年一月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後,留下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堅持井岡山的斗爭。
中國紅軍第四軍
朱毛領導的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928年4月,南昌首義之後,朱德、陳毅率領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在井岡山會師。根據湘南特委的決定,「朱毛兩部合編為第四軍」。1928年5月25日改稱為紅軍第4軍。
按照湘南特委指定,4軍由「朱任軍長,毛任為《黨代表,朱部編為第10師,毛部編為第*師,湘南各縣農軍編入兩師中。朱兼10師師長,宛希先任黨代表;毛兼第*師師長,何挺穎任黨代表;另立一教導大隊,陳毅任大隊長。」兩個師下轄六個團:10師轄28團、29團、30團;11師轄31團、32團、33團。全軍兵力約萬人,槍三千。不久,成立紅軍12師,陳毅改任師長。5月底,由來陽、郴縣、資興、永興的游擊隊編成的30團、33團相繼回原地,井岡山之紅4軍只剩下軍部和四個直轄團,即28團,團長王爾琢,黨代表何長工;29團,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後叛變);31團,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32團,團長袁文才,副團長王佐,黨代表陳東日,全軍共6000餘人。
在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紅4軍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進剿」和「會剿」,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例,積累了寶貴的根據地建設、政權建設的經驗。
1929年1月,紅4軍主力下井岡山,在向贛南閩西進軍途中,部隊改編為縱隊,建立了政治部組織.先後有毛澤東、劉安恭、李任予、陳毅等擔任軍政治部主任。此後紅4軍同當地人民武裝轉戰贛、閩、粵,粉碎「三省會剿」,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同年12月,在福建上杭抗古田村,召開了中國***紅軍第4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系統地總結了紅4軍建黨建軍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1930年春,以紅4軍為基礎,擴編為紅軍第三軍團。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崇陽、通城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並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④ 毛澤東的革命戰爭故事

毛澤東遺物中的三個故事
湖南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里,有無數毛澤東生前用過的物品,其中的三件物品,收音機、診療證、小轎車的來歷,頗為有趣。
延安時期用過的收音機
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不久,紅軍在一次戰斗中繳獲了一部美製軍用收音機。但這種收音機太大太重,攜帶極為不便。後來,有關部門決定分配給毛澤東使用,以便他能及時收聽新聞,掌握時局。
1946年,蔣介石挑起全面內戰,瘋狂地進攻解放區。毛澤東主動放棄延安,開始艱苦卓絕的陝北大轉戰。撤離時,毛澤東有許多日用品都被迫丟棄了,這部笨重的收音機及相當多的書籍他堅決不同意丟下。
建國初期,毛澤東還用這部收音機收聽過時事新聞。隨著科技事業的不斷進步,這部二三十年代水平的收音機無論在式樣上還是在功能上都已不合時宜了。毛澤東只好同意換台新的。
北京醫院第151號診療證
北京醫院作為中南海的定點醫院後,為了保證首長們的安全和治療期間的休息,只能謝絕一般平民百姓求醫。老百姓的意見傳到了毛澤東的耳朵里,毛澤東批評北京醫院是「老爺醫院」。毛澤東的話對有關部門觸動很大。當中共中央辦公廳接到北京醫院的辦證通知後,立即造具花名冊,呈送一寸免冠照片,為中南海所有人員申辦了「北京醫院診療證」。不久,中南海里的許多人拿到了這種棕色硬皮封面的診療證。
然而,有關部門這時才發現,具體經辦人員並未為毛澤東辦理。他們立即去攝影師那裡要了毛澤東的一寸相片,前往北京醫院為毛澤東補辦了一個診療證。補證時,工作人員沒像平時那樣使用諸如「李德勝」(毛主席在解放戰爭時期用過的化名)之類的名字,而是直接寫上「毛澤東」3個字。因為證件是補辦的,毛澤東此次證件的編號是「機字第151號」。
「吉斯」和「吉姆」小轎車
在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陳列著一部毛澤東五六十年代乘坐過的蘇聯「吉姆」牌轎車,這部轎車還是斯大林贈送給毛澤東的禮物呢!
1949年毛澤東率領代表團訪蘇。一列裝滿山東大白菜、大蘿卜、大蔥、蘋果等物品的火車也整裝待發,運往邊境。毛澤東還親自起草電函,指示將從江西、湖南征調的湘綉、瓷器、茶葉、竹筍、辣椒等土特產品運往蘇聯,這些土特產品裝滿了一個車皮。斯大林准備了厚禮回贈毛澤東,其中就有「斯大林汽車製造廠」生產的高級小轎車。
在國產「紅旗」高級轎車問世前,毛澤東一直使用斯大林送給他的兩部轎車。其中,留在北京的那部是防彈「吉斯」,送到湖南的這部是灰色「吉姆」。

1932年10月,在江西寧都召開的中共蘇區中央局會議上,毛澤東受到「左」傾錯誤領導的打擊,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的職務,僅任中央臨時政府蘇維埃主席,前往長汀養病。當時毛澤東在中央蘇區最好的醫院———汀州福音醫院住了三四個月之久,這是毛澤東7次到長汀中停留最久的一次,並在長汀留下許多故事,也和一口「老古井」結下了情緣。
老古井就在長汀卧龍山山腳,清澈見底的水井,旁邊就是福音醫院休養所。「知道嗎,這井可有故事了。」一位正在挑水的老人告訴我們,在療養期間,毛澤東每天早上都和周圍群眾一起到老古井取水洗臉、洗衣服。當他發現老古井因長年沒有清洗,水有些臟時,他親自帶領警衛員下井掏污泥,清除青苔,把老古井清洗得乾乾凈凈。水干凈了,來打水的群眾越來越多,毛澤東常在老古井旁和群眾聊天,了解社情民意。通過一個多月的社會調查,毛澤東發現汀州蘇維埃政府只注重擴大紅軍,而忽略了群眾的生活疾苦等問題,他不顧身體有病,在福音醫院休養所的卧室里,秉燈夜燭起草了著名的《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1962年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七千人大會」。大會期間,毛澤東主席特意向福建省委書記葉飛打聽汀州老古井現在還有沒有水,葉飛詢問了長汀縣政府後回復毛澤東:長汀老古井不但有水,而且周圍群眾還在使用這口井。毛澤東聽後欣慰地笑了。
長征途中主席讓士兵騎他的馬
就在毛澤東長汀養病期間,參加紅軍不久的上杭縣官莊鄉人蘭映林認識了毛澤東。長征前夕,他在瑞金集結時再次見到了毛澤東。當時,由於「左」傾錯誤路線的排斥,毛澤東失去了紅軍的領導權。上世紀60年代曾任福建省檢察院副檢察長的蘭映林,接受采訪時描述道,見面後,他直率地對毛澤東說:「主席,聽說有人要打倒你。沒有關系,我豁出去了,誰要打倒你,我跟他拼!」毛澤東則對他說:「小鬼,不要胡說。我知道你這個小鬼,膽子很大喲!」
在長征途中的湘江血戰中,蘭映林左大腿中彈受傷。毛澤東知道他負傷後,考慮到他行動不便,准備給他一些錢,將他留在當地的山區養傷。他堅決不肯,對毛澤東說:「我已經讀過4個月的詩書了,不想讀了。我要跟著部隊走。」拄著棍子行軍的他始終沒有掉隊。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很欣賞他這股頑強勁,有時讓他騎他們的馬,有時跟他一起走,還經常叫上他一塊吃飯。
蘭映林回憶說,盡管長征時他只有十六七歲,盡管萬里征途困難重重,但因為一直跟在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的身邊,時刻得到他們的關心和照顧,他並沒有覺得怎麼苦,這也許正好應了毛澤東的詩詞「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時間一九二七年十月到一九二九年一月 兵力 六千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位於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的羅霄山脈中段,是一九二七年十月由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開創的。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陳毅等率領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軍到達井岡山。兩軍會合後,組成了工農革命軍第四軍(隨後改稱中國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紅四軍軍委書記。五月,湘贛邊界召開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成立了毛澤東任書記的***湘贛邊界特委。會後,成立了袁文才為主席的湘贛邊界蘇維埃政府。毛澤東任特委書記後,由陳毅擔任紅四軍軍委書記。十月,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後,譚震林任邊界特委書記。十一月,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重新組織黨的前委(此前,前委於三月被取消),毛澤東任書記。同月,紅四軍第六次黨代表大會後,朱德任軍委書記。紅軍粉碎了敵人的多次「會剿」,根據地得到擴大,全盛時期包括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兩縣一小部,遂川縣北部和酃縣東南部。同年十二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五軍主力到達井岡山,與紅四軍會師。一九二九年一月紅四軍主力向贛南、閩西進軍後,留下紅五軍和紅四軍三十二團,堅持井岡山的斗爭。
中國紅軍第四軍
朱毛領導的井岡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1928年4月,南昌首義之後,朱德、陳毅率領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第1師在井岡山會師。根據湘南特委的決定,「朱毛兩部合編為第四軍」。1928年5月25日改稱為紅軍第4軍。
按照湘南特委指定,4軍由「朱任軍長,毛任為《黨代表,朱部編為第10師,毛部編為第*師,湘南各縣農軍編入兩師中。朱兼10師師長,宛希先任黨代表;毛兼第*師師長,何挺穎任黨代表;另立一教導大隊,陳毅任大隊長。」兩個師下轄六個團:10師轄28團、29團、30團;11師轄31團、32團、33團。全軍兵力約萬人,槍三千。不久,成立紅軍12師,陳毅改任師長。5月底,由來陽、郴縣、資興、永興的游擊隊編成的30團、33團相繼回原地,井岡山之紅4軍只剩下軍部和四個直轄團,即28團,團長王爾琢,黨代表何長工;29團,團長胡少海,黨代表龔楚(後叛變);31團,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32團,團長袁文才,副團長王佐,黨代表陳東日,全軍共6000餘人。
在井岡山根據地的斗爭中,紅4軍多次粉碎了國民黨軍的「進剿」和「會剿」,創造了許多輝煌的戰例,積累了寶貴的根據地建設、政權建設的經驗。
1929年1月,紅4軍主力下井岡山,在向贛南閩西進軍途中,部隊改編為縱隊,建立了政治部組織.先後有毛澤東、劉安恭、李任予、陳毅等擔任軍政治部主任。此後紅4軍同當地人民武裝轉戰贛、閩、粵,粉碎「三省會剿」,開辟了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同年12月,在福建上杭抗古田村,召開了中國***紅軍第4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系統地總結了紅4軍建黨建軍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原則。1930年春,以紅4軍為基礎,擴編為紅軍第三軍團。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叛變革命,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7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漢口召開了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在共產黨力量較強、工農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湖北、江西、廣東4個省舉行秋收暴動,徹底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在湘鄂贛邊區組織秋收起義。8月12日,由共產黨員盧德銘任團長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和平江工農義勇隊到達修水縣城,並與8月下旬抵修城的崇陽、通城農民自衛軍在本縣山口統編成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余灑度、余賁民任正副師長,下設4個團,1、4團駐修水,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任總指揮,總指揮機關設在縣城,修水地方黨組織積極配合,發展武裝,組織群眾支持起義軍。師部參謀長何長工、副官楊立三,根據前敵委員會指示,在修水設計並製作了「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軍旗和臂章。「秋收時節暮雲沉,霹靂一聲暴動」。9月9日,震撼世界的秋收起義首先在修水爆發,起義部隊在修水縣城舉起義旗,向長沙挺進。途經渣津,與收編的邱國軒4團匯合,並攻克了敵盤踞的朱陂廠,在進攻長壽金坪受挫後,返回修水台庄,後接毛澤東指示,揮師瀏陽文家市,與2團和3團會合後,跟隨毛澤東踏上前往井岡山的道路。
八七會議結束後,毛澤東作為中央特派員回到湖南。8月18日,在長沙市郊沈家大屋召開改組後的湖南省委第一次會議,討論制定秋收起義計劃,成立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9月初,毛澤東在江西安源張家灣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秋收起義具體部署。參加起義的主力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沒有趕上參加南昌起義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瀏陽的農軍、鄂南崇陽和通城的部分農民武裝、安源煤礦的工人武裝等,共約5000人,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二、三團。起義前又收編一部分原黔軍武裝為第四團。盧德銘(原警衛團團長、共產黨員)任起義軍總指揮,余灑度(共產黨員,後叛變投敵)任師長。起義的目標是奪取長沙。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向長沙進擊,先後佔領醴陵、瀏陽縣城和平江的龍門廠、瀏陽的白沙、東門市等地。由於當時革命形勢已處於低潮,敵強我弱,加上群眾缺乏作戰經驗,起義軍某些指揮員指揮失當,新收編的第四團在戰斗中又臨陣叛變,致使起義軍受到嚴重挫折。9月14日,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19日晚,在文家市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決定起義軍撤離湘東地區,進入江西,沿羅霄山脈南移,以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在向南進軍途中,處境十分困難,在江西省萍鄉縣蘆溪又遭到敵人的伏擊,總指揮盧德銘犧牲。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10月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即井岡山地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秋收起義與南昌起義比較,最明顯的特點在於:它不僅是軍隊的行動,而且有數量眾多的工農武裝參加,並公開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次起義雖然在開始時也是以攻佔大城市為目標,但在起義遭到嚴重挫折後,及時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起義部隊在農村中從小到大地開展游擊戰爭,為後來各地工農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大規模發展奠定了基礎。

⑤ 秋收起義的時間,地點,人物,故事。

秋收起義的時間:1927年9月9日

秋收起義的地點: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

秋收起義的人物:毛澤東、盧德銘領導

秋收起義的故事:

1927年8月,共產黨領導的原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警衛團奉黨中央之命參加南昌起義,途中得知起義軍已退出南昌,便來到湘、鄂、贛三省交界的修水駐扎待命。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和開展土地革命的總方針。毛澤東在會上提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會議決定派毛澤東去湖南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和領導秋收起義。

1927年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參加起義的鐵路工人和農民,首先破壞了岳陽至黃沙街,長沙至株洲兩段鐵路,切斷了敵人的交通運輸。工農革命軍分別從修水、安源、銅鼓等地出發,第一團從江西修水出發,向長壽街進攻,1927年9月10日佔領了平江縣龍門廠。

這時混入起義部隊的邱國軒部乘機叛變。當第一團路過金坪攻打長壽街時、邱部突然襲擊,致使該團腹背受敵,損失200多人,步槍200多支,團長鍾文璋失蹤,被迫向瀏陽轉移。第二團在安源起義後,進攻萍鄉未克,西進攻佔了老關、醴陵,又北進佔領瀏陽。

由於部隊麻痹輕敵,第三團於1927年9月11日在銅鼓起義,勝利佔領了白沙鎮。

1927年9月14日,敵人兵分兩路包圍第三團,該團被迫向上坪撤退。毛澤東在瀏陽東鄉上坪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改變攻打長沙的計劃,命令第一、三團與第二團余部迅速到瀏陽文家市集中。

1927年9月16日,陷入優勢敵人的包圍,部隊被打散,部分突圍脫險,不少人犧牲。

1927年9月19日,各路起義部隊到達湖南省瀏陽縣文家市。當晚前敵委員會召開了會議。根據敵強我弱的形勢,會議改變了攻打長沙的計劃,決定保存實力,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中去堅持武裝斗爭,發展革命力量。

1927年9月20日上午,起義部隊1500餘人離開文家市向南進發。

1927年9月23日,起義部隊在江西萍鄉蘆溪鎮遭反動軍隊伏擊,損失數百人,總指揮盧德銘犧牲。

1927年9月25日,起義部隊冒雨攻克蓮花縣城。

1927年9月29日部隊到達江西省永新縣的三灣村時進行了改編(即三灣改編):由原來的一個師縮編為一個團;將黨的支部建立在連上;成立各級士兵委員會,實行民主管理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

1927年10月3日,起義部隊離開三灣村,開始向井岡山進軍。10月27日,起義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井岡山的茨坪,開創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5)盧德銘的故事擴展閱讀:

起義意義

第一,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共產黨提出的主張,「打倒列強、打倒軍閥」的口號,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的決策為人民群眾所擁護,所以,秋收起義發動後,各地的農民群眾廣泛響應,願意跟著共產黨,為窮人打天下。

第二,秋收起義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裝斗爭的嶄新認識。在革命遭受嚴重挫折之後,通過八七會議,中國共產黨糾正了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錯誤,把土地革命和武裝斗爭提上了工作日程。

在八一南昌起義之後,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在湘鄂粵贛四省舉行農民秋收暴動的決定。最後由中共中央特派員、湖南省委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實施的湘贛兩省農民秋收起義,就是共產黨人對武裝斗爭有了嶄新認識後的重大舉措。

第三,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偉大實踐。在八一南昌起義爆發以後,中國共產黨開始獨立領導革命武裝斗爭。在組織和部署秋收起義的過程中,中共中央要求這次暴動要「以農會為中心」,要「奪取一切政權於農民協會」。

第四,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勇於改正錯誤的重大舉措。

當蔣介石反革命勢力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日益膨脹,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內的斗爭愈演愈烈之時,陳獨秀受共產國際代表影響,以致在上海和武漢等地都發生強迫工人糾察隊交出槍支的事件。在農村,也限制農民革命,反對農民建立和掌握政權。

陳獨秀在右傾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以致在國民黨反動派叛變之時,共產黨沒有強有力的武裝力量加以制止。但是,中國共產黨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秋收起義等武裝起義就是典型的例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秋收起義

⑥ 共產黨員的故事

永遠的豐碑:陳延年

永遠的豐碑:謝子長

永遠的豐碑:百色起義領導人韋拔群

永遠的豐碑:「人民的堅強戰士」李碩勛

永遠的豐碑:視死如歸 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壯士

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李兆麟

永遠的豐碑:「模範的革命軍人」——曹淵

「有名的工人運動的組織者」——郭亮

「共產黨人的好榜樣」━━彭雪楓

中國工農紅軍早期的傑出將領——許繼慎

永遠的豐碑:我黨年輕將才——盧德銘

永遠的豐碑:黃繼光式的英雄--許家朋

優秀黨員 革命烈士━━蔣先雲

永遠的豐碑:愛兵模範 殺敵英雄——王克勤

愛民模範━━歐陽海

紅軍優秀指揮員——王爾琢

寧都起義領導人——董振堂

永遠的豐碑:一不怕苦 二不怕死━━王傑

黨的宣傳活動家━━魏野疇

永遠的豐碑:王若飛

永遠的豐碑:江竹筠

永遠的豐碑:趙一曼

永遠的豐碑:李達

永遠的豐碑:雷鋒

永遠的豐碑:鄧中夏

永遠的豐碑:張太雷

永遠的豐碑:董存瑞

永遠的豐碑:瞿秋白

永遠的豐碑:趙世炎

永遠的豐碑:劉志丹

永遠的豐碑:楊根思

永遠的豐碑:留得豪情作楚囚——惲代英

永遠的豐碑:王盡美

永遠的豐碑:張聞天

永遠的豐碑:毛岸英

永遠的豐碑:毛岸英

永遠的豐碑:張聞天

領袖追悼的戰士——張思德

廣東農民王——彭湃

婦女先驅——向警予

民族之魂——楊靖宇

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左權

革命者典範:方誌敏

革命者典範:何叔衡

革命者典範:董必武

革命者光輝典範:李大釗

「五卅」先鋒:蔡和森

永遠的豐碑:陳延年

來源:新華網

1927年7月4日晚,國民黨反動軍警將一個年輕的革命者押赴刑場。面對敵人的屠刀,這位革命者昂首挺胸,視死如歸。敵人喝令他跪下,他巍然屹立,毫不理會。幾個敵人強把他按下去。但敵人剛一鬆手,這位革命者一躍而起。敵人惱羞成怒,再一次將他強按在地,以亂刀殘忍地將他砍死。這位壯烈犧牲的革命者就是陳延年。

陳延年,又名遐延,安徽懷寧人,陳獨秀長子,生於1898年。1915年,陳延年考入上海法語學校專攻法文,1917年考入震旦大學攻讀法科。1919年12月下旬,陳延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1年,陳延年屏棄原先信仰的無政府主義,轉而信仰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陳延年與趙世炎、周恩來一起創建旅歐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並擔任宣傳部長。同年秋,加入法國共產黨。不久,經中共中央正式承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4年10月,陳延年赴廣州工作,先後任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駐粵特派員、中共廣東區委秘書兼組織部長、中共廣東區委書記。1925年6月,陳延年和鄧中夏、蘇兆征等人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陳獨秀對國民黨右派採取妥協退讓的政策,陳延年堅決反對,表示雖然和陳獨秀是父子關系,「但我是共產黨員,我堅決反對妥協退讓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1927年4月,陳延年接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同月,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選他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7年6月,中共中央撤銷江浙區委,分別成立江蘇省委和浙江省委,陳延年任中共江蘇省委書記。6月26日,陳延年遭國民黨軍警逮捕。敵人為了得到上海中共黨組織的秘密,對陳延年用盡酷刑。但陳延年以鋼鐵般的意志,寧死不屈。敵人無計可施,遂將他殺害。陳延年犧牲時,年僅29歲。(完)

⑦ 秋天的革命故事

秋收起義

(1927年毛、盧德銘領導的武裝起義)
編輯

秋收起義是1927年9月9日,由毛在湖南東部和江內西西部容領導的工農革命軍(即紅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是繼南昌起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又一次著名的武裝起義,是中共黨史軍史上的三大起義之一(另一個是1927年中共黨人發動反抗國民黨右派的起義——廣州起義)。1977年江西省在修水縣和銅鼓縣建立了秋收起義紀念館。1998年在萍鄉市建立了秋收起義廣場。

⑧ 愛國主義者的故事

鄧世昌
鄧世昌:「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鄧世昌(1849-) 原名永昌,字正卿。廣東番禺人。1867入馬尾船政後學堂駕駛班第一期學習,187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被船政大臣沈葆璋獎以五品軍功任命為「琛航」運船幫帶。次年任「海東雲」炮艦管帶,時值日本派兵侵犯台灣,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獲升千總。後調任「振威」炮艦管帶,代理「揚武」快船管駕,獲薦保守備,加都司銜。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鄧世昌犧牲後舉國震動,光緒帝垂淚撰聯「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並賜予鄧世昌「壯節公」謚號,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師昭忠祠,御筆親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鴻章在《奏請優恤大東溝海軍陣亡各員折》中為其表功,說:「……而鄧世昌、劉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沒者也」。清廷還賜給鄧母一塊用1.5公斤黃金製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撥給鄧家白銀10萬兩以示撫恤。鄧家用此款在原籍廣東番禺為鄧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鄧氏宗祠。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也於1899年在成山上為鄧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命名新式遠洋綜合訓練艦為「世昌」艦,以示紀念。
鄧世昌有三兒兩女,長子鄧浩洪,承襲世職,任職於廣東水師,1947年去世;次子鄧浩洋,青年早逝;三子鄧浩乾是遺腹子,曾在民國海軍部供過職,1969年逝於無錫。

關天培,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
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2.26),鴉片戰爭中抗英名將。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人。1803年(清嘉慶八年)中武秀才,授把總。後累升至參將。1826年(清道光六年),清政府初辦漕糧海運,關天培押糧船千餘艘平安至天津,旋升副將。次年,擢總兵。1832年春,署理江南提督。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赴任後,踏勘地理形勢,將虎門口的沙角、大角炮台改為信炮台;在上橫檔島一線,重建南山炮台(改名威遠),改建橫檔、鎮遠炮台,增建永安、鞏固炮台,控制東西水道;在虎門底,改建大虎山炮台。另鑄6000斤以上大炮40門,安置各炮台。同時抓緊訓練,制定春、秋操章程。1838年,在鎮遠、威遠炮台間增建靖遠炮台,首次安設西洋銅炮,並在橫檔東側水道架設排鏈兩道。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到粵禁煙,協助緝拿煙販,收繳鴉片,並指揮水師多次與英艦船交火。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欽差大臣琦善至廣東,一意主和,懈於防務。1841年1月7日,英方發動虎門之戰,企圖以武力迫使琦善屈服,出動艦船10餘艘,攻佔沙角、大角炮台。2月26日,英軍又以戰艦10艘、汽船3艘,配以登陸部隊,猛攻橫檔島一線6炮台。關天培於靖遠炮台督軍頑強抵抗,並親燃大炮對敵轟擊,負傷力戰殉國。其辦理廣東海防的奏摺公牘,輯為《籌海村集》。

徐悲鴻.(1895-1953),是兼采中西藝術之長的現代繪畫大師,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身農村,家境清貧。父親徐達章是個村塾教師,擅長花鳥,人物畫。徐悲鴻4歲開始在家塾中讀書,耳濡目染,自幼對繪畫發生興趣。9歲隨父學畫,10歲已能作父親的助手。農忙時,兼做耕作,貧苦的勞動生活,使他從小養成了勤勞,簡朴的作風和誠實正直的性格。他13歲時遇上大荒之年,隨父走江湖,依靠鬻字賣畫為生。17歲時,父親染上重病,家境每況愈下。八口之家的生活重擔,從此落到徐悲鴻的肩上。他在小學,中學任圖畫教師,也到上海等地靠賣畫為生。19歲時父親去世,家境愈加貧困。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