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2 19:23:14

❶ 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裡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麼,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麼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鮑出,字文芳,是後漢時新豐人,天生魁偉,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夥強盜把他母親劫走。鮑出聞訊後,怒發沖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顧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殺了十幾個賊人,終於追上了劫掠他母親的強盜,遠遠看見母親和鄰居老嫗被綁在一起。 他大吼一聲,奮力上前。眾賊見他來勢兇猛,銳不可擋,嚇得四散逃命。鮑出顧不上追敵,徑直跑上前來,叩頭請罪。跪著給母親和鄰居老人解開綁繩,將她們解放回家。 後來戰亂紛起,他就侍奉母親到南陽避難。賊亂平定,其母思歸故鄉。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轎難行,鮑出思慮再三,就編了一個竹籠,請母親坐在籠中,將她背回家鄉。

❷ 孝敬父母的故事還有哪些

孝感動天 舜, 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內,史稱虞舜。容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❸ 有那些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01孝感動天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盤古、三皇和五帝都是我國傳說中的人物,舜就是五帝之一,他寬厚仁慈、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歷來被尊為「二十四孝」之首。
舜是瞽瞍的兒子,他是個至孝的人,舜的父母非常愚頑,繼弟也十分狂妄。他們待舜都很不好,三番五次地設計害他。使舜感到萬分傷心,總是在到田間勞作時向—上天哭訴,惱恨自己不能使父母歡慰。舜的寬宏大度終於感動了父母和弟弟,他們覺悟了。從此,一家人和和睦睦。
歷來說將舜的孝道加以誇大和宣揚,說他在歷山耕種莊稼的時候,有大象幫他犁地,百鳥幫他播種。他的孝行美德竟然感動了上蒼,當時的皇帝堯經過長期的考察,確認舜治民有為、治家有方,具有崇高的品質和才幹,於是派他的九個兒子幫助他,並將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為妻,還放心地讓他攝行天子之政。後來,堯帝放心地讓出天子之位,舜當了國君。元代郭居敬詩曰: 隊隊春耕象,紛紛耕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02親嘗湯葯
西漢時期的漢文帝劉恆,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從小便奉行孝道,他被封為代王時,生母薄太後跟隨他住在一起。劉恆與母親感情深厚,傾心地侍奉她,盡力讓她感到快樂和滿足。
然而薄太後身體虛弱,常患病,連續三年都卧病在床。三年裡,漢文帝每日勤理朝政,下朝後便衣不解帶地陪伴在薄太後病床前,給太後煎好的湯葯嘗葯,他總要親自嘗過才放心地讓母親服用,唯恐葯餌失調。那些日子裡,漢文帝往往通宵達旦陪伴在母親身邊,整日整夜的沒法合眼。三年後,母親的身體終於康復,他卻由於操勞過度累倒了。漢文帝的仁義和孝順感動天下人,加上他治國有方,國家一派興旺景象,並與後來的漢景帝一起開創了歷史上「文景之治」的繁榮時代。

03嚙指痛心
周朝有個名叫曾參的人,字子輿,侍奉父母極盡孝道。父親去世後,更加細心周到地服侍著年邁的母親。
有一天,曾參正在山裡打柴,家裡突然來了一個客人,母親無力招待,一時手足無措,巴望著曾參快點回家,又總不見他的身影。她焦急萬分,情急之下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常言道: 「十指連心,母子是命。」正奮力砍柴的曾參忽然心痛難忍,想念起家裡的母親,背起柴薪飛奔回家。
一進家門,只見母親坐著呆望門外,忙跪問有什麼事情。母親告訴他: 「剛才家裡來了客人,我沒辦法接待,急了咬自己的手指以引起你的注意,讓你早點回來,你快去招待客人吧。」
後來,曾參跟隨孔子游學到楚國,一天又忽地心痛起來,於是急忙告辭老師回家,問母親有什麼事情。母親說:「我思念你心切,又不知你什麼時候回來,又愁又急,無可奈何之中又咬了手指,不料你果然回來了,這樣我的心也就寬慰了。」曾參羞愧難當,自此終日侍奉在母親身邊,不再外出遠游。

04百里負米
春秋時的卞州人仲由,字子路,小時候家裡非常窮,他侍奉父母卻是極盡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竭盡所能讓父母吃好穿好,而自己往往只隨便吃些粗糧。有一次,家裡沒有糧食吃了,卞州的糧價卻一路飛漲,家裡僅剩的那些錢已無法維持下去。子路聽說百里之外的某地糧價較低,便不分晝夜地親自趕往那裡買了米,扛著回家。看著父母又能吃上香噴噴的米飯,他心裡樂滋茲的。
兩位老人過世後,子路游學到南方,得到楚王的重用。每次外出隨從的車子都有上百輛,座位上的墊子鋪得特別厚,每次宴飲都是豐盛的佳餚,在當時聲勢極為煊赫。子路卻一點也不高興,面對著自己擁有的一切往往黯然神傷,嘆息著對人說:「我現在雖然高貴了,可我的父母在哪裡?雖然我還想吃粗糧,還想像當年一樣肩扛米袋步行百里回家,可是這一切都沒有機會了。」
把你
05蘆衣順母
東周時期的閔損,字子騫,是孔子的學生,他的德行與顏淵並稱,但他的孝悌更為人所稱頌。
閔損早年即喪母,後來,父親娶了後母,後母又生了兩個弟弟。後母很不喜歡閔損,經常在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挑撥他們父子倆的關系。寒冷的冬天來了,後母給兩位弟弟縫制了厚厚的棉衣,給閔損做的棉衣里塞的卻是蘆花,不能禦寒。閔損常常冷得蜷作一團,但他什麼也不說。一天,父親要外出了,讓閔損給他駕馭車馬。凜冽的寒風呼呼地刮過,閔損哆哆嗦嗦的,連僵繩都握不住了,掉到了地上。父親大怒,舉起手裡的鞭子便抽打他。哪知閔損的棉衣布料是那樣的單薄,父親只幾下便將它抽爛了,裡面的蘆花露了出來,父親怔住了,才明白了一切。
回到家,父親便想休了後母,閔損忙跪下來對父親說: 「有母親在,只有我一個人受凍,如果母親走了,兩個弟弟也只有單衣穿,這樣我們三個都會受凍的。請求父親讓母親留下來吧!」後母聽說了此事,非常感動,羞愧於自己以前的言行,從此視閔損如同己出。

06鹿乳奉親
郯子是我國東周時期郯國這個小國家的國君,他的孝名遠近傳播。
他的父母已年邁,都患了很嚴重的眼疾,為此,郯子非常焦急,為了救治父母的病他想方設法四處求醫。
他聽醫生說,治這種病最好的辦法是食用鹿乳。但是,鹿乳在市場上不能買到,到哪兒去找?即使到深山裡去找,鹿見到人,早—遛煙兒逃走了!怎麼辦呢?郯子冥思苦想,終於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化了裝,找來—張鹿皮披在身上,還在頭上安了假角,然後趴在地上左蹦右跳的,遠遠看去,極像一頭頑皮的小鹿。郯子就這樣扮成小鹿,學著鹿走路的樣子,學著鹿「呦呦」的叫,騙取鹿的信任,混進了鹿群中,取母鹿的乳汁給父母親治病。
一次,他忽然發現林中有一支箭對准自己,頓時意識到,那是獵人的箭,獵人並不知道他是「一隻假鹿」。慌忙中他趕緊站起來,迎著利箭大喊「別射!別射!我是人!」獵人被郯子的孝心孝行深深地感動了,竟然表示以後再也不射殺鹿。
07戲綵娛親
老萊子是東周時期楚國人,年已七十多歲了。雖然已經到了古稀之年,老萊子待父母仍如小孩子一樣滿腔赤誠,事事體貼入微,關心備至。為了讓父母生活得快樂和開心,他千方百計逗老人發笑。因怕引起老人家傷心,在他們面前,他從不說自己已老,更不在父母面前提「老」字。他還常穿著多彩的花衣,裝成小兒蹦跳歡舞的樣子,引父母嬉笑,使他們覺得自己也年輕了,可以說用心十分良苦。一次,他端著水上堂,假裝跌倒了,躺在地上學著嬰兒嗚嗚嬌哭的樣子,兩位老人慌忙去扶他,他卻一下子跳起來,父母明白了他的用意,都樂了。
孟子說: 「人孝之人終身仰慕父母。」楚人老萊子就是這樣的大孝之人。有人言稱老萊子為取樂父母有過分做作之嫌,某不以為然,實在因為他一片至純孝心使然。俗語說: 「笑一笑,十年少:惱一惱,老一老。」父母年紀大了,怎麼當得起憂愁、煩惱,老萊子正是深諳了這點,才做出了一些看似「做作」的舉動。

08賣身葬父
漢朝時董永,幼時喪母,隨同父親一起生活。家裡雖然很窮,但董永特別孝順,父子倆相依為命,互親互愛,日子倒也過得和美。無奈天有不測風雲,老父一病不起,盍然逝去。董永傷心萬分,哭得死去活來。更難辦的事情還在後頭,為了醫治父親的病,家裡已一貧如洗,甚至連給父親買棺材的錢都沒有,怎樣安葬老人家?如何盡人子之孝?後來,他實在無計可施,決定賣身葬父。
—個富翁憐惜他,又見他誠實憨厚,便買下他。董永用賣身所得錢給父親辦了喪事。然後在父親墓前搭了一問草棚,虔誠地為父親守孝。三年孝滿,他便履行賣身契約,到富翁家當長工抵債。
他正行至—棵老槐樹下,遇到了一名女子,她主動要求嫁給董永為妻,並與他一同去富翁家抵債。富翁告訴他們,若能織出三百匹細絹,才可讓董永贖身回家。那女子心靈手巧,一個月後便將細絹織成,得以提前償債贖身。董永帶著妻子高高興興地回家,誰知剛到他們初次相識的老槐樹下,妻子便辭別董永,凌空飛去。
09刻木事親
東漢時期的丁蘭,很小的時候,父母雙親相繼病故,成了一個孤兒。丁蘭在苦水中泡大,領略了人生的各種酸甜苦辣,常晝思夜想,深切懷念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他用木頭雕刻了父母的形象,供奉於廳堂,作為一種安慰和寄託。平日里,他像侍奉活著的父母一樣,畢恭畢敬、虔誠孝順。凡事都與木像商量,出門必向木像辭別,回家必向木像請安,一日三餐,都是先敬木像之後,自己才與妻子動筷子。時間長了,丁蘭視木像如親生父母,感情異常深厚。
可是他的妻子便不這樣想了,因為她從來就沒有見過公婆,不知道怎樣盡婦道。丈夫這般痴心地侍奉兩個木像使她大惑不解,日子久了,對木像也就就不像以往那樣恭敬了。一天,丁蘭又出了家門。他的妻子閑得無聊,便用一根針去戳木像的手指,邊戳邊開玩笑地問木像疼不疼。說來也怪,那木像的手指竟是濕漉漉的,像是在流血。丁蘭回來後,看到木像似有無限悲哀和委屈,眼裡垂淚,酸楚無語。他趕緊洵問妻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妻子坦白相告。丁蘭極其生氣,一
氣之下將妻子休掉了。
10行佣供母
後漢時期有一位叫江革的人,從小便失去了父親,獨自與母親住在一起,相依為命。
時逢亂世,戰爭逼迫得人們到處逃難,江革背著母親也加入了逃難者的行列。他們一路顛沛流離。盜賊見他身強力壯,想將他劫去,強迫他去服勞役。江革哭著哀告,訴說自己老母尚在,無人奉養,請求他們放他一條生路。盜賊見他這樣孝順,也起了惻隱之心,不忍殺他。
後來,江革輾轉到江蘇邳縣,生活越發困頓,甚至連雙鞋都沒有,如何奉養母親?他來到·個富裕人家當傭人,每天天不亮便開始擔水、劈柴、燒火、做飯、牧馬放牛,不分晝夜地幹活。江革將掙來的錢全部用來給母親添置各種物什,母親所需的樣樣齊備了,他卻捨不得將錢花在自己身上。
11懷橘遺親
後漢時期的陸績,是當時的天文學家。他自小受父親高風亮節的熏陶,深懂忠義孝悌之道。
陸績聰明伶俐,酷愛讀書,博學多識,人稱「神童」,頗有名氣。六歲那年,他去九江拜見大名鼎鼎的袁術,一點也不怯場。袁術提的問題,他侃侃而談,不卑不亢。袁術驚嘆小陸績的才學,破例地給他賜坐,還命人端來一盤桔子。那桔子圓圓的,大大的,皮色金黃,肉肥汁多,味道極美。陸績悄悄地往懷里塞了兩個,在場的人誰也沒有注意到。
—席長談,袁術對小陸績的才華華非常滿意。當他向袁術拜別時,懷中的桔子滴溜溜滾到了地上。袁術開始嚇了一大跳,以為那是什麼「秘密武器」,待看清那不過是桔子時,不禁哈哈大笑:「陸績呀陸績,今天你是我的貴客,怎麼還偷桔子呢?」陸績不慌不忙,跪地答到:「我母親愛吃桔子,您的桔子太好吃了,我想拿回家去給母親嘗個新鮮。」他振振有辭,神色自若,一點也不顯得難堪。因為在他心目中,母親是偉大而神聖的,兒子孝順母親,天經地義,沒行什麼見不得人的。袁術聽了陸績的回答,驚奇不己,意識到陸績將來肯定是個不同凡響的人物。後來,果真如此。

12埋兒奉母
漢朝有一個人叫郭巨,非常貧窮。雖然這樣,但他仍然很孝順,誠心誠意地侍奉母親,妻子受他影響,對待婆婆也一片愛心,夫妻倆總是節衣縮食地讓母親吃飽穿暖。
他們有—個三歲的兒子,每次吃飯的時候,母親都偷偷地從自己的碗里拔出一部分給這個小孫孫吃,小傢伙二三口便將奶奶撥給門己的飯吃光了。郭巨看著這令人心縮的一幕,對妻子說:「家裡太窮,本來就沒法供養好母親,可是兒子不懂事,還要分吃母親的食品,長此下去,母親怎麼支撐得住呢?我想,咱們將兒子埋掉,就沒人分吃母親的飯食了,這樣老人家興許能多活幾年。你我年輕,日後可以再生養,母親萬—有個三長兩短,如何是好?」妻子拗不過他,無奈之下忍痛答應。
郭巨抱著兒子往外走,心如刀割,為了孝敬母親,這是不得已而為之啊。他找到一塊地,揮起鋤頭挖坑,要將兒子埋在此地。誰知,當他挖到三尺深的地方,忽然挖出一個陶罐,打開一看,裡面裝滿了沉甸甸、亮閃閃的黃金,每—塊黃金上還鑄有字跡,寫的是:「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可奪。」他大喜過望,沒想到門己的一片孝心竟然感動上天。從此,他和妻子對母親更加孝順,並決心用虔誠的孝心和恭敬的孝行來回報上天的賜予。
13扇枕溫衾
後漢時期的黃香,自小便是在父母的鍾愛下度過的。可是當他九歲的時候,慈愛的母親突然染病身亡。黃香一時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於是,日夜思念母親,形容日見憔悴。因母親不在,黃香小小年紀就得操持家務。非但如此,他還恭敬地侍奉父親,極盡孝道,天天給父親做飯、洗衣,千方百計也要讓父親吃好穿暖。
夏天天氣格外炎熱,為了能讓父親睡個安穩覺,每次父親睡覺前,小黃香都用扇子為父親將枕席扇涼:寒冷的冬天,他總是先鑽進被子,用自己的身體給父親暖熱被褥,隨後才叫父親上床歇息。太守劉護得知他的孝行,非常驚訝,對他進行了表彰,並將他樹為榜樣,號召全郡守的兒童都來向他學習。後來,他的事跡被編入《三字經》中,供後人作為啟蒙時期的學習資料。

14拾葚異器
東漢時期的蔡順,年幼時便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地把他拉扯成人。他對母親非常孝順,常說:「即使肝腦塗地,也報答不了母親的養育之恩。」當時,恰逢王莽起兵,烽火四起,天下生靈慘遭塗炭。又遇到災荒,地里糧食欠收,人們都沒法吃飽肚子。總不能讓娘親餓肚子吧,蔡順非常著急,起早貪黑到處找吃的,然而當時那種境地,談何容易。他只好去挖野菜、剝樹皮,煮熟搗爛了給母親吃。看著年邁的母親吞咽得那麼艱難,他難過得心如刀絞。
一次,蔡順在一處偏僻的地方意外地發現了一棵桑樹,樹上結滿了桑葚。桑葚有紅有黑,蔡順嘗了嘗,發現紅的味道酸澀,黑的則甘甜無比。他喜出望外,拚命地採集,又用不同的器皿分別盛裝著。這時,一個赤眉軍正好路過,看到蔡順正忙碌著,便和顏悅色地問他采葚干什麼?蔡順樂呵呵地說: 「吃呀!那邊黑甜的給母親吃,這邊紅澀的給自己吃。」這個赤眉軍一聽,敬佩蔡順是個孝子,又憐憫他們的處境,當下慷慨解囊,送給他一條牛腿、二斗白米。蔡順千恩萬謝,帶著採摘的桑葚和赤眉兵送的東西回家了。

15湧泉躍鯉
西漢時期廣漢的姜詩很孝敬母親,他的妻子龐氏勤勞篤厚,對待婆婆尤其恭敬孝順。薑母喜歡飲用沱江的水,龐氏便常常到江邊打水給婆婆喝,而沱江離他們家六七里遠,這樣龐氏每天都得往返十幾里路,但她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有一天狂風暴雨肆虐,天氣十分惡劣。龐氏仍如往常一樣前往沱江擔水。但風雨實在太大,瘦小的龐氏如何受得了,於是昏倒在江邊。好不容易才醒過來,又趕忙提起桶,重新打了江水往回趕。因為回家太晚,婆婆卻有點不通情理,責罵了她,但她毫無怨言,反而侍奉得更殷勤了。婆婆終於意識到自己的不是,從此一家人更加恩愛和睦。
婆婆還有一個愛好,她特愛吃魚,並要人陪著,聲稱那樣吃才有味道。夫婦倆盡力滿足老人的嗜好,每天都燒魚給母親吃,並請來鄰家的老大娘陪著她一塊兒吃。三五天無所謂,時間長了可就麻煩了,龐氏每天又要擔水,又要燒魚,忙都忙不過來,而且還要經常買魚,經濟也承受不了,可又不敢怠慢母親,這可怎麼辦呢?
說來也就奇了,正當他們一籌莫展時,他們家屋後突然冒出了—股泉水來,泉水如同沱江水一樣清澈、甘甜,而且每天清晨,泉水裡一定會冒出兩條大鯉魚,活蹦亂跳的。夫妻倆高興極了,每天用新鮮的泉水和鮮嫩的鯉魚孝敬母親,不敢有絲毫鬆懈。

16聞雷泣墓
三國時魏國的王裒,小小年紀便懂得敬重、孝順父母。他的父親王儀因正直敢言,被驕橫跋扈的晉王司馬昭無辜殺害。小王裒在母親的撫育下漸漸長大,他將全部的愛心和孝心放到了母親身上。除了親自照料母親的飲食起居,他還常陪她說話,逗她開心,以解除老人精神上的孤獨和凄苦。母親病了,他日夜侍候在床前,衣不解帶地喂湯喂葯。母親生性害怕打雷。每當下雨打雷的時候,他便將門窗關得嚴嚴實實的,拉著她的手,絕不離開半步。
多少年以後,王裒的母親久病不治,溘然長逝。他悲痛萬分,將父母合葬一處,虔誠恭謹地守喪盡孝,每天早晚,都到墓前祭奠。他惦記著母親怕雷的事情,每當刮風下雨的天氣,一聽到轟隆降的雷聲,便狂奔到父母的墓地,跪拜著哭訴說: 「兒子王裒在此,母親您—千萬別怕!」 王裒對父母的感情可謂至深至厚,每當讀到《詩經·蓼莪》這—篇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兩句時,他都會反復頌讀,禁不住淚如雨下,悲不能自已。

17乳姑不怠
唐朝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齡大,牙齒都脫落了,吃東西很不方便。祖母唐夫人(即崔唐氏)很有孝心。每天,她總是第一個起床,幫婆婆穿衣服,替婆婆洗臉、梳頭。接著,她小心翼翼地將婆婆攙扶到廳堂坐下,一口一口地喂婆婆喝奶。她婆婆除了喝奶,根本無法吃其它食物,但在唐氏的精心侍奉下,幾年來身體一直都很健康。
一天長孫夫人因年事過高而卧病不起了。她知道自己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全家老小召集到病床前,拉著唐氏的手說: 「我沒有什麼能報答媳婦你的恩德,只願你的兒媳婦、孫媳婦也都會像你一樣,恭敬孝順,我就心滿意足了。」
後來,崔山南榮華富貴,同樣侍奉祖母和婆婆,盡心盡力,無可挑剔。正如長孫夫人所說的那樣,這家人的幾代子孫,孝心孝行一個勝過一個,賢名流芳百世。

18卧冰求鯉
晉朝初年,有個孝子官至太保,爵封睢陵公,尊寵之極。其人便是以「卧冰求鯉」著稱的王祥。
王祥,字休徵,他出世後不久,生母不幸病故,父親娶了繼母朱氏。朱氏是個很壞的女人,她三番五次地在父親面前說王祥的壞話,父親受她影響,漸漸對王祥也產生了成見。王祥失去了父愛,在家中的地位也一落千丈了。
然而,王祥生性至孝,對父母的偏心和不公從無一句怨言。他想,不管怎樣,一家人都應該親親密密和和睦睦才對。因此,無論父母怎麼對他,他待父母仍一如既往地恭敬孝順,精心侍候。
一年冬天,朱氏突然想吃鮮魚。當時正值隆冬,天寒地凍的,所有河流湖泊都結了厚厚的冰,到哪兒去弄鮮魚呀?王祥為了使繼母滿足,不顧寒冷,毅然來到河邊,脫去外衣,躺倒在冰上,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融化那堅硬厚實的冰塊。他身下的冰漸漸融化了,他已凍得麻木不堪。這時,出現了奇跡:只聽「撲撲」兩聲響,冰面自動裂開了一條縫,往外蹦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捉住鯉魚,別提心裡多高興了。他趕緊回家,給後母做了一頓鮮美可口的鯉魚湯。看著後娘吃得津津有味的,他心裡感到莫大的寬慰和幸福。

19恣蚊飽血
吳猛是晉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從小就非常孝順父母。吳猛家裡很貧窮,床榻上沒有蚊帳。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覺。
八歲的吳猛心疼勞累了一天的父母,為了讓他們睡個踏實覺,他想了一個辦法。每到晚上,吳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細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吳猛卻任蚊子叮咬吸血,一點也不驅趕。
吳猛認為蚊子吸飽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會去叮咬父母,八歲孩童的這種想法真是可笑,卻讓人笑不出來。雖然其法不可取,但只有對父母愛到極點,才會有「痴傻」的行為,這是一顆多麼純凈的童心啊!

20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的故事中,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扼虎救父的故事,講的卻是一個年僅14歲的少女,赤手空拳置老虎於死地,其事跡可歌可泣。
楊香是晉朝楊豐的女兒.她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父親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楊香是在苦難中長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親撫養自己不容易,既當爹又當娘,吃了很多苦頭。因此,她對父親非常孝順,可以說是關心備至,體貼入微。
楊香14歲這年,曾隨同父親楊豐去田裡割稻,忽然躥出一隻大老虎,撲向楊豐,一口將他叼住。楊香急壞了,一心只想著父親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與老虎的力量懸殊。好個楊香,只見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頭頸。任憑老虎怎麼掙扎,她一雙小手始終像一把鉗子,緊緊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終因喉嚨被卡,無法呼吸,癱倒在地上,他們父女才得以倖免遇難。

21哭竹生筍
晉朝的孟宗,很小的時候便失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拉扯大,且常教育他勤學苦讀。在母親的督促下,他終於學有所成。
孟宗非常孝敬母親。有一年,孟母突然病了,病情日益嚴重,飯食難以下咽,盂宗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孟母原本愛吃清新鮮嫩的竹筍,如今身在病中,跟孟宗嘮叨著,說想吃筍煮的羹湯之類的食物。可是,當時正值數九寒冬,萬木凋零,哪有鮮嫩的竹筍啊?孟宗無計可施,只好獨自跑到竹林里,然而目之所及處,只有一片焦黃。想到母親的病情,想到母親的心願,他不禁悲從中來,扶著竹子,放聲大哭。
或許孝心感動了天地;就在孟宗哀慟得難以自製的時候,竹林里出現了奇跡:在他的淚水飛灑之處,竟然破土冒出一顆顆竹筍來,尖尖的、綠綠的、毛絨絨的,還沾帶著露滴呢!孟宗喜出望外,馬上掘出幾棵竹筍抱回家,精心做成羹湯,端給母親喝。喝著熱乎乎的湯,孟母樂得眉開眼笑,病情也隨之好轉。

22嘗糞憂心
南朝齊國時期的庾黔婁,也是個至孝的人。
他在北齊擔任編政令,由於政績可嘉,被提拔為孱縣縣令。上任不到十天,忽然感到一陣心驚肉跳,冷汗直流,心想父子連心,莫不是家裡有什麼事了。當天他便辭官返程回家。
回到家裡,父親處於彌留之際,情況已明顯不好。庾黔婁悄悄向醫者詢問父親的病情安危。醫者說: 「現在還不能確定你父親的病況,但有一個較好的測試辦法,就是嘗嘗他糞便,如果是苦味,說明他病情好轉希望較大。」
庾黔婁生性孝順,不怕臟、不嫌臭,親口嘗了父親的糞便,發現味道有點甜滑,並不苦澀。想到醫者的話,他知道父親的病情加重了,心裡非常擔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病急亂投醫,趁著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悄悄跑到後院里,面對北斗星跪下,默默禱告上蒼,情願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父親的性命。

23棄官尋母
宋朝時有一個名叫朱壽昌的人,也是個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劉氏,原來是他父親的小妾,正妻妒忌她有了小孩,設了一個計謀將她趕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離,五十年未能相見。
五十年來,朱壽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母親,每到一地為官,他都要四處查找老人家的蹤跡。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談何容易。宋神宗當朝的時候,他再也沒有心思做官了,決定辭掉官職去尋找母親。臨行時,他告知家人自己的決定,發誓說:「找不到母親,我今生今世絕不回家!」這一次,他將尋母的重點放在秦地(今陝西)。後來,歷盡千辛萬苦的他,終於在同州(今陝西大荔縣)尋找到了自己的母親。當時劉氏已經七十多歲了。
朱壽昌棄官尋母的孝行,在當時社會引起轟動。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蘇軾等人都賦詩作文大加贊揚。常言道: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朱壽昌一片真誠的孝母之心,終於使得五十年後母子團聚,不但可賀,而且可敬。
24滌親溺器

宋朝時期,中國文壇活躍著一個傑出的人物。他既是著名的詩人、詞人,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為「宋四家」之一。他還擔任朝廷要職,宋元祐年間,他已官居太史,一時間顯貴聞名天下。但人們未必知道他是一個大孝子,他就是黃庭堅。。
黃庭堅家有老母,他侍奉母親始終盡心竭力、極盡誠摯。按理說,黃府侍婢眾多,料理老母親的生活自是不用他親自動手。但是,每天下朝後,黃庭堅都先探望母親,親自侍茶奉水。最難得的足每天晚上他都要親門為母親涮洗便盆,從不假手他人,春夏秋冬從未間斷過。

❹ 孝敬父母的故事有哪些

孝敬父母,並不是說的,而是要做的。至於怎麼去做,你得看你父母的需要。
順便問一下,你今年多大了?難道孝敬父母還要問別人嗎?

❺ 孝順父母的小故事有哪些

自己回憶一下,應該會想起很多比如,生日,還有各種節日是怎麼做的,送的什麼禮物。

❻ 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孝感動天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❼ 古今中外,關於孝順的故事有哪些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抄
孫思邈為雙親治病
孔子
孔融讓梨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祖國和人民。

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在全社會造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這是我們新時代學生的責任。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❽ 古今中外有哪些孝敬父母的故事,請列舉

1、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2、董永少年喪母,與父親董公相依為命。年齡稍微長大一點後就下田勞動來贍養父親。董永因為家裡貧窮經常幫人做工謀生。農活忙的時候,他常用小車推著多病的父親到田頭樹蔭下,邊做農活邊照應董公,鄰里鄉親都誇他是個大孝子。

後來,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貧困,無錢安葬父親,於是就到西溪鎮上大財主曹長者家賣身為奴,得錢葬父。

3、包拯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他在宋仁宗天聖五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4、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的時候,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只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裡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

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陳毅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母親欣慰地笑了。

5、閻元明從小就孝順父母,是遠近聞名的孝子。太和五年,閻元明被任命為北隋郡太守,元明因為赴任遠離家鄉,不能奉養母親,甚是悲痛。母親也很捨不得元明離開自己到外地就任,日夜落淚,以致失明。元明強忍悲痛向皇帝上書,請求歸家侍奉母親,皇帝准許元明回家侍養母親。

母親得知皇帝准許元明回家養親,眼睛馬上就復明了。母子二人情深至切,以致如此。後來,刺史呂壽恩把元明的事情上奏皇上,皇帝下詔州郡,下令表彰元明孝行,並准他母親頤養天年之後再出仕。母親故去,服喪過後,元明依然悲傷,每逢忌日都慟哭不止,鄰居都很為他感動。

❾ 古代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有哪些呢

可以參考二十四孝故事。下面選幾個供參考。

1.卧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並不養他,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總是讓他打掃牛棚。父母生病,他忙著照顧父母,連衣帶都來不及解。一年冬天,繼母朱氏生病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於冰上,忽然間冰化開,從裂縫處躍出兩條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繼母又想吃烤黃雀,但是黃雀很難抓,在王祥擔心之時,忽然有數十隻黃雀飛進他捕鳥的網中,他大喜,旋即又用來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