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

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

發布時間: 2021-01-22 12:38:03

❶ 簡述赤壁之戰的故事內容

公元208年,曹操帶著20萬大軍向南進軍,劉備回到湖北武昌,但軍差區區兩萬多人,在的計謀下,他打算與孫權一同聯手抵抗曹操。但明眼人就可看出來,雙方人數的懸殊,但是曹操麾下有七八萬是剛剛投降的荊州士兵,是作為主力的作戰水軍,但是其真心需要待查。而北方士兵恰恰最大的弱項就是水戰,那麼就得從這個弱點下手。

當晚,曹操下令將戰船用鐵鎖鎖在一起,方便北方士兵作戰,而諸葛亮和計劃用火攻,那天晚上真的是天時地利人和,颳起了東南風,周瑜安排旗下士兵假裝投降曹操,帶十艘滿載灌油的柴草船向曹操駛去。當接近時,一起點火,熊熊火焰燃燒,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又因為船鎖在一起,情急之下又不能散開,只能任由烈火燃燒,燒盡士氣。

就這樣,雙方懸殊的差距卻就這樣成功。

(1)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後續

孫權親率大軍北攻合肥,卻中計退兵;周瑜等亦進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對峙,周瑜另遣甘寧襲取夷陵,曹仁也分兵圍攻。甘寧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呂蒙之計,留凌統守後,自己就與呂蒙前往解救,甘寧之圍解決後,即引到北岸。

吳軍先鋒先包圍前來迎戰的曹仁部將牛金,後來反被曹仁兩次突入救出自軍。後雙方剋期大戰。周瑜親自跨馬上陣,卻被流矢射中右脅,頗為重傷,於是退還。後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吳陣。周瑜便起來,案行軍營,激揚吏士,曹仁於是退回。

另一方面,劉備於是上表劉琦為荊州刺史,南下荊州南部,包括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投降,拔擢諸葛亮負責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孫權仼命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冮夏太守,全柔為桂陽太守。而周瑜則分公安給劉備屯駐。

❷ 赤壁之戰主要內容

戰爭伊始,曹操的軍隊首先從江陵順流東下,在赤壁與孫劉聯軍相遇。初次交戰,曹軍失利,只好退到長江北岸,周瑜率領的聯軍則駐守南岸。

這時已是寒冬,北風勁吹,曹操的部隊發生了疫病,軍士們原本就不善水戰,生病之後更難適應江面顛簸,哀聲遍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曹操不知是自己想的,還是聽取了別人的建議,下令將所有的大小艦船都連鎖在一起,企圖打造成一個江上航空母艦。

周瑜部將黃蓋見有機可乘,便獻計主張火攻。周瑜然其計,於是黃蓋假稱向曹操投降,率領10艘艦船,趁著強勁的東南風,駛向曹營。在距離曹營不到二里的時候,黃蓋等人突然將船上的柴草點燃,沖入曹操艦陣。

一時間,曹操大營火光沖天,曹操戰艦因連接在一起,來不及四散逃走,就在這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接著,周瑜趁機引兵攻入曹營,曹軍有的被燒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殺死,全線崩潰。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遭受大敗,只好留下曹仁守衛江陵,樂進守衛襄陽,自己則率主力退回北方。後來因為江陵受到孫劉聯軍的攻擊,曹操便命曹仁放棄江陵,退守襄陽、樊城一帶。至此,曹操對南方的進攻態勢被完全瓦解。

(2)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赤壁之戰發生於建安十三年(208)十二月,地點在今湖北省赤壁市,作戰雙方為曹操大軍與孫劉聯軍。曹操軍隊號稱有百萬之眾,實際上只有20餘萬。其中從中原帶來的軍隊約有15萬,這部分人歷經軍閥混戰,戰鬥力很強,可惜只善於陸戰,不善於在南方的江河湖汊作戰。

曹操的水軍主要由原劉表的水軍整編過來,有七八萬人,戰鬥力還行吧,就是士氣不高,對曹操心懷疑慮。孫劉聯軍共計5萬人,人數上雖遠不如曹軍,但都非常熟悉南方的水戰,且鬥志高昂。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對於這場戰爭,《三國演義》曾進行過濃墨重彩的描述,並流傳下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像「舌戰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蔣干盜書」「闞澤獻書」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❸ 赤壁之戰的主要內容

當時曹操為了北士卒不習慣坐船,於是將艦船首尾連接起來,人馬於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將黃蓋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長期相持。曹軍正把戰船連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擊敗曹軍。」

於是,選取蒙沖戰船十艘,裝上干荻和枯柴,在里邊澆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邊插上旌旗,預先備好快艇,系在船尾。黃蓋先派人送信給曹操,謊稱打算投降。當時東南風正急,黃蓋將士艘戰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時升起船帆,其餘的船在後依次前進。

曹操軍中的官兵都走出營來站著觀看,指著船,說黃蓋來投降了。離曹軍還有二里多遠,那十艘船同時點火,火烈風猛,船像箭一樣向前飛駛,把曹軍戰船全部燒光,火勢還蔓延到曹軍設在陸地上的營寨。頃刻間,濃煙烈火,遮天蔽日,曹軍人馬燒死和淹死的不計其數。

周瑜等率領輕裝的精銳戰士緊隨在後,鼓聲震天,奮勇向前,曹軍大敗。曹操率軍從華容道步行撤退,遇到泥濘,道路不通,天又颳起大風。

曹操讓所有老弱殘兵背草鋪在路上,騎兵才勉強通過。老弱殘兵被人馬所踐踏,陷在泥中,死了很多。周瑜、劉備軍隊水陸並進,一直尾隨追擊,但已經來不及。

此戰中曹軍傷亡過半,曹操回到江陵後,恐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治所江陵),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孫劉聯軍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3)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原因分析: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隊悉數開赴赤壁了。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❹ 求三國演義赤壁之戰後的故事概括

赤壁之戰以後,三國鼎立的局勢形成。天府之國西蜀自然就進入了三巨頭的眼簾。可以說西蜀的命運是註定的,就是劉璋守不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這其中有很多原因:
1、西蜀內部
劉璋暗弱,張松獻圖,法正獻計。張松巧舌如簧,說服劉璋請神入蜀,於是皇叔堂而皇之趁虛而入。張松建議讓劉備入蜀這是有預謀的,在張松准備獻圖給曹操時,曹操由於他其貌不揚,待他很輕慢,誰又想張松也是一時名士,很是有些恃才傲物的。這樣劉同學撿了個大便宜。其實劉璋也是有自己的算盤的,漢中張魯反叛未平,正好讓劉備領兵攻打,以劉備之雄才和手下的謀略,盪平張魯易如反掌。打擊了張魯劉備就駐守漢中作為西蜀的北屏障,和西蜀唇齒相依,可以御敵曹操。
2、於劉備集團。劉備入蜀,廣布仁德,收買人心。待時機成熟再一舉拿下西蜀。起先劉備裝的很像回事,龐統獻計,不從;法正獻計,不從;最後找了個茬子,一鼓作氣打的劉璋找不到北了。
3、於孫權集團。這孩子先想讓劉備充當馬前卒,想聯劉取蜀,意思是讓老劉打先頭部隊,劉備的謀士殷通就認為不可,我們先打打下了還好,不成功不就成三夾板了嗎?這娃娃是想把咱放在火上烤啊!孫權地處江東,要取蜀走南水路要借道曹操,阿瞞是不會答應的;走北路要過劉備的防區,這孫子不講信用,讓我別取,自己倒先幹上了!

❺ 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的故事梗概,大概100字—150字左右

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抄、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❻ 簡述「赤壁之戰」的故事

戰爭日期:公元208年七月~公元208年十二月 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於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敗曹操軍隊,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著名戰役。
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後,作玄武池訓練水兵,並對可能動亂的關中地區採取措施,隨即於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萬南征荊州(約今湖北、湖南),欲一統南北。時孫權已自江東統軍攻克夏口(今武漢境),打開了西入荊州的門戶,正相機吞並荊、益州(治成都),再向北發展;而依附荊州牧劉表的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亮為謀士,以其隆中對策,制定先佔荊、益,聯合孫權,進圖中原的策略,並在樊城大練水陸軍。勞師、水土不服、短於水戰等弱點,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孫權不顧主降派張昭等反對,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率3萬精銳水兵,與劉備合軍共約5萬,溯江水而上,進駐夏口。
曹操乘勝取江陵後,又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仍統本部兵,鎮守漢川(今江漢平原)。益州牧劉璋也遣兵給曹操補軍,開始向朝廷交納貢賦。曹操更加驕傲輕敵,不聽謀臣賈詡暫緩東下的勸告,送信恐嚇孫權,聲稱要決戰吳地。冬,親統軍順長江水陸並進。
孫劉聯軍在夏口部署後,溯江迎擊曹軍,遇於赤壁。曹軍步騎面對大江,失去威勢,新改編及荊州新附水兵,戰鬥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戰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烏林(今湖北洪湖境),與聯軍隔江對峙。
曹操下令將戰船相連,減弱了風浪顛簸,利於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緊演練,待機攻戰。周瑜鑒於敵眾己寡,久持不利,決意尋機速戰。部將黃蓋針對曹軍「連環船」的弱點,建議火攻,得到贊許。黃蓋立即遣人送偽降書給曹操,隨後帶船數十艘出發,前面10艘滿載浸油的乾柴草,以布二、後漢統一的契機和不充分條件。直在進步,所以曹操不能在建安十三年完成統一。直到魏晉時期,黃河流域的完全恢復和發展使中國的重心回到黃河流域,於是完成統一」。
這個說法當然是有道理的,但我們仔細想想,曹操從擁立漢帝到赤壁之戰,十三個年頭,實行屯田也有十個年頭了,雖然在建安五年之前黃河流域的經濟是崩潰的,但曹操用十餘年以說在赤壁戰前,黃河流域仍然是全國的重心所在,曹操之所以沒有完成統一,還是因為水軍和荊州問題。
曹操在玄武池僅僅訓練了半年水軍,這個層次的水軍戰鬥力對付以漢水為依託的荊州軍是可以的,但面對以長江為依託的吳軍,就相形見絀了,所以曹操才會在赤壁吃個大虧。
總之,大形勢曹操是有利的,主動權在他手裡,就看他如何選擇了。遺憾的是,這位逐鹿中原、大破袁紹、橫掃塞外、最有希望結束後漢亂世的強人,最終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以錯誤的方式與敵人展開了戰斗,於是那些不充分條件逐次爆發,他最終沒能越過長江。

❼ 概括寫一下赤壁之戰的故事(100字)

赤壁之戰簡介來:東漢建安十三年,孫權源、劉備聯軍在長江赤壁一帶,大敗曹操軍隊的一次決戰。曹操敗袁紹、破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後,於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揮師南下,欲先滅劉表,再順長江東進,擊敗孫權,以統一天下。九月,曹軍進佔新野,時劉表已死,其子劉琮不戰而降。依附劉表屯兵樊城的劉備倉促率軍民南撤。曹操收編劉表部眾,號稱八十萬大軍向長江推進。劉備在長被曹軍大敗後,於退軍途中派諸葛亮赴柴桑會見孫權,說服孫權結盟抗曹。
孫權命周瑜為主將,程普為副,率三萬精銳水軍,聯合屯駐樊口的劉備軍,共約五萬人溯長江西進,迎擊曹軍。十一月,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赤壁決戰,曹操在有利形勢下,輕敵自負,指揮失誤,終致戰敗。孫權、劉備在強敵進逼關頭,結盟抗戰,揚水戰之長,巧用火攻,終以弱勝強。此戰為日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奠定了基礎。

❽ 三國演義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100字

官渡之戰以後復,曹操吞並袁制紹地盤,實力大增欲統一中國,挾大勝之威揮兵八十萬南下,荊州不戰而降,江東岌岌可危。江夏劉備派遣諸葛亮前往東吳,諸葛亮東吳舌戰群儒,說服孫權,孫劉結盟共同抗曹。
周瑜掛帥,孫劉聯軍在赤壁與曹軍對峙,曹操將戰船首尾相連,結為一體,以利演練水軍,伺機攻戰。周瑜採納部將黃蓋所獻火攻計,並令其致書曹操詐降,曹操中計。黃蓋擇時率蒙沖斗艦乘風駛入曹軍水寨縱火。曹軍船陣被燒,火勢延及岸上營寨,孫劉聯軍乘勢出擊,曹軍死傷過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將軍曹仁固守江陵。聯軍乘勝擴張戰果,孫劉兩軍分佔荊州要地。

❾ 火燒赤壁的故事梗概!

公元208年,曹操揮軍100多萬南下,意欲掃平當前最後兩個軍閥——劉備、孫權,孫劉慌亂不已,最後決定兩家聯盟,共退曹軍。

龐統巧獻連環計,將曹操戰船連為一片,於是諸葛亮先是利用地利草船借箭,再是利用天時巧借東風,黃蓋假降乘機舉起烈火。

火燒赤壁,燃燒了曹操所有戰船,並將曹操巧封華容道,卻被關羽念及舊情而釋放,曹操雖未死,但挫其銳氣,毀其精銳,三足鼎立之勢便成。

(9)赤壁之戰的故事概括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借來東風,幫助周瑜火燒赤壁。

諸葛亮作為有名的術數家,天文地理知識無一不曉,諸葛亮由於家住赤壁不遠的南陽(今湖北襄陽附近),對赤壁一帶天氣氣候規律的認識,比曹、周兩人更深刻、更具體。

他知道「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的氣候規律,每年的十一月時期,節令正是冬至節令,在冬至這一天,因為一陽來復,原來以陰風西北風為主的江面,必定颳起以陽風為主的東南風,這是大自然的氣候規律。

諸葛亮天文地理知識無一不曉,「赤壁之戰」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這一氣候規律,設壇糊弄了周瑜,打敗了曹操,並且從此確立了劉備的地位。

❿ 赤壁之戰概括

赤壁之戰,是指東漢末年,孫權、劉備聯軍於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的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之一,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於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後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