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魚牛的故事的啟示

魚牛的故事的啟示

發布時間: 2021-01-21 11:29:59

Ⅰ 教育心理學案例 魚牛的故事

一口不深的井裡,住著一條魚和一隻青蛙。它們倆是好朋友,都想出去看看專。青蛙除了坐井屬觀天,還經常跳到井外,去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魚十分羨慕,請求青蛙講一講井外的新鮮事。

青蛙在外面周遊的一番回來了,它告訴魚:「外面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東西。比如說牛吧,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只彎彎的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塊,肚子的下面長著四隻粗壯的腿……」小魚聽著聽著,這時,在它的腦海里,出現的「魚牛」的形象。

(1)魚牛的故事的啟示擴展閱讀:

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這些作用往往相互交織在一起,具體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探索人類心理是21世紀重要的學科之一,教育心理學從教育的角度去研究心理規律,將補充和擴展心理學理論。隨著人們對教育重要性的喚醒,逐漸也關注到教育學中還有很多規律需要完善,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將有助於這些規律的完善。

Ⅱ 舉例說明教學過程中「魚牛」現象給教育帶來的影響

《魚牛的故事》
從前,有一條魚和一隻青蛙,一起在一口井裡生活了很長時間。有一天,青蛙跳出了井,來到了岸上,它東看看,西看看,覺得一切都是那樣的新鮮。這時,它看到前方不遠處有一頭牛,就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回到井裡後,它向魚描述自己在岸上看到的事物,介紹的最具體的就是牛了: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個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點,長著四隻粗壯的腿,還有大大的乳房。魚邊聽邊把牛的樣子畫了下來,但它畫的仍然和魚的模樣一樣,一個大大的魚身子, 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點,長著四隻粗壯的腿,頭上長著兩個犄角,還有大大的乳房,嘴裡吃著青草……

這是「建構主義」中「魚牛」的故事。由此,可以想到有關教育方面的五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學習是怎樣實現的?
從畫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結論是,學習是學習主體的自我建構。無論青蛙如何仔細地觀察、詳細的描述,都不能代替小魚對「奶牛」形象的建構,小魚的「奶牛」形象只能通過自己獲得。它對教育實踐的啟示意義在於:學習必須通過學習者自己的主觀努力才能實現,要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追求,根本出發點在於激發學生的主觀努力,促進學生自主建構。
第二個問題:小魚對「奶牛」的形象是怎樣建構的?
是根據小魚自己的經驗建構的。小魚生活在池塘里,沒有其它動物的形象,沒有看見奶牛,它的經驗就是自己同類的形象,所以,當它聽了青蛙對奶牛一些形象的描述「有兩只腳,四條腿,吃草,身上有花紋」以後,就在小魚身體基礎上,建構了「魚牛」的形象。實際上,每個人的學習都建立在自己經驗的基礎上,教學就是基於經驗、改組經驗、提升經驗。沒有經驗的基礎,學生很難完成建構。借用喬納森對建構主義理論作如下解釋:建構主義認為實在無非是人們的心中之物,是學習者自己構造了實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經驗解釋實在。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由自自己的思維構造的,不存在誰比誰的世界更真實的問題。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與情景的交互作用過程中自行建構的,因而學生應該處於中心地位,教師是學習的幫助者。它對教學的重要啟示在於:教學能否找到原有經驗的起點,實際上是教學能否成功的關鍵。所以,奧蘇貝爾曾說:「如果我不得不將教育心理學還原成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會說,影響學習的最主要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狀況進行教學。
第三個問題:教學需要什麼?
從「魚牛」的故事可以看出:教學需要交流,需要學生發言。如果小魚不說出來,不畫出來,青蛙知道小魚的「魚牛」嗎?肯定不會。建構主義有「問題情境、會話、協商、意義建構」四個要素,會話實際上就是要求建構者拋出自己的理解和建構,大家在協商和碰撞中完成意義建構。教學實踐中,也需要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需要學生把自己問題拋出來,可是很多時候教師沒有這份耐心,不給學生機會,或者對學生的錯誤建構冷嘲熱諷,消極的評價使學生閉口不言,這樣,老師根本不知道學生的問題和困惑,學生似懂非懂,教師糊里糊塗,教學質量必然大打折扣。
第四個問題:教師的作用何在?
教師的作用在於有價值地引導。一方面要看到學生意見的獨特性和價值,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學生是不成熟的人,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還很有限,而且他們的思路和建構方法也需要發展,因此,必須重視教師作用的發揮。課堂教學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有價值的引導方面。學生接不接受,能接受多少,都與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有很大關系,只有那些為學生所深刻感悟領會的東西才能真正融入到學生的知識體系當中。教師更多的不應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應該努力的是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建構自己對於知識的理解,只有他們自己建構的東西才能真正轉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知識是無法傳遞的。
第五個問題:怎樣避免錯誤的建構?
避免錯誤的建構,應盡可能讓學生到現場,獲得直接經驗。打開學生的眼界,讓他們像青蛙一樣,走出自己的小天地,依靠自己的體驗去獲取知識。正像池塘中的小魚一樣,跳出水面,有直接的感受,效果遠遠超過青蛙的仔細描述。這就是加強教學直觀性的意義和價值。
「魚牛」的故事的啟示:
☆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主動建構)。
☆了解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提取中的結構性知識和非結構性知識)。
☆了解每個學生的需要(每個年齡階段的不同需要,同一年齡階段不同學生的需要,同一學生在不同情境下的需要)。

Ⅲ 編青蛙和魚的故事

不能離開水,只好讓青蛙獨自走了。這天青蛙回來了。青蛙告訴它,外面有許多新奇有趣的東西。「比如說牛吧,」青蛙說,「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只彎彎的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著黑白相間的斑塊,長著四隻粗壯的腿……」這時,在魚的腦海里,出現的「牛」的形象是----魚牛:在魚的身體上,加上了它聽到的牛的特徵。對於魚來說這種結果是合理的,它根據從青蛙那裡得到關於牛的部分信息,並將該信息與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相結合,構建出了「魚牛」的形象。但對於青蛙來說,魚理解的牛根本不是它所要表述的牛,或者說魚認識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
看完這個故事,我不由得開始反思自己:日常教學中我是否也如那隻青蛙?如果說魚比喻學生,青蛙比喻教師的話,那牛就是教學內容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只顧著傳授教學內容,讓學生自主構建其認知世界,而忘了要讓學生真正親身的去感受呢?思考著,得到了幾個啟示:
首先,不要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受者。我們不能一味地將孩子作為一個容器,簡單地將知識傾注進去,我們要考慮到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指向,尊重孩子的意願。正如魚一樣,它不是簡單地接受青蛙所灌輸給它的概念,它在建構牛的概念時,融入了自己的理解,雖然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牛,但至少是魚認知層面上的牛。
其次,創設的情景應符合實際。我們現在經常提倡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孩子在情境中學習,但如果失去情境的真實性和生活性,那也就失卻了創設情境本身的意義所在。
最後,教師的教並不等同於學生的認識。從故事中我們可以得知,青蛙講的和魚所理解的牛並不是一回事。其實這種狀況也存在於我們的教學中:課堂上教師講得眉飛色舞,孩子在下面卻聽得雲里霧里,不知其所然。因此我們更要清楚,我們的教並不等於孩子的學,並不是我們教了孩子就必須理解,必須學會。我們要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哪怕是錯誤的,因為孩子正是在這種試誤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成長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