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馬雲學英語的故事

馬雲學英語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20 06:40:22

① 馬雲什麼時候開始學英語的用了多長的時間把英語學好的

馬雲英語專業出身,只要你想學,時間不過是個數字,英語是看自己的一個熱愛回程度,和語感把握答與培養,當今的英語絕不再是僅僅用於考試之中,更多的我認為莫過於平時的使用當中。很多的工作會讓你使用到英語交流,當然一些IT領域之類更是需要一個很好的閱讀能力。
總之,不要拿時間當擋箭牌或衡量自己是否要去學它,問問自己有沒有毅力,需不需要去學它,不論決定如何請跟著心走。

② 馬雲是怎麼學習英語的,使得自己的英語水平爐火純青

http://ke..com/view/16360.htm自己看吧

③ 馬雲小時候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發呢

為了一個夢想,為了心中那份創業的夢想,不甘於平庸,不甘於碌碌無為,看準了互聯網這一商機,勇於從大學辭職進行創業.現在的年輕人應從中學會許多精神內涵.

1964年9月10日出生於杭州

1964年--1982年 18歲以前的馬雲,從小學到高中,個性堅強,經常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很少為自己打架,都為別人打架」。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馬雲的頑皮、打鬥自然影響了其學習,在整個學生階段他成績都不是太好,僅僅處於中上水平。不過馬雲從12歲起就開始學習英語。沒有家學淵源,父母連ABC都不會,只是由於自己喜歡。1979年剛改革開放那陣兒,到杭州旅遊的外國人多起來,馬雲一有機會就在街上逮著人家開練。就這樣,沒有出過一天國,馬雲練就了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而且結識了許多外國朋友,這對他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不平凡的少年

12歲時,我對學習英語產生了興趣。每天早上,不管刮風下雨,我都要騎車40分鍾,到杭州西湖旁的一個小旅館去學英語,這一學就是8年。那時,中國已經逐漸對外開放,許多外國遊人到杭州旅遊觀光。我經常為他們充當免費導游,帶他們四處瀏覽的同時練習英語,這8年的學習深深改變了我。外國遊客帶給我的知識和從老師、書本學到的很不一樣,我開始比大多數人更具全球化的視野。

1982年 18歲,馬雲高中畢業,參加第一次高考,結果數學才考了1分,高考落榜

1983年 19歲,第一次落榜後馬雲就參加了工作,當過秘書,也做過搬運工作,踩著三輪車幫人家把書刊扎在一起,25本成一包,踩10公里路通過火車轉發到其他地方。後來看了一部路遙寫的《人生》的小說,改變了馬雲的想法,讓他決定重新參加高考而且一定要上大學。可惜,第二次參加高考,還是落榜了,數學才考了19分。

1984年 20歲,馬雲堅持自己的想法,繼續努力,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最後參加第三次高考,功夫不負有心人,這次終於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外語系外語外貿專業的專科,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另外,這次高考馬雲的數學考了89分,有些出人意料。

1985年 21歲,大一下學期,馬雲在一位過去在西湖邊學英語時認識的外國朋友的幫助下去了一趟澳大利亞,這是馬雲第一次走出國門。[來源於錄音資料]

1986-1988 大學學習階段,除了繼續學習英語,馬雲還把許多精力轉到學生工作上,不僅順利當選為學校學生會主席,還再接再厲登上了杭州市學聯主席的位置。在這期間,馬雲不僅結識了日後成為其夫人的張英,還結識了一大批朋友,這裡面有些人後來成為馬雲創業時的事業夥伴和重要助手。

1988年 24歲,馬雲大學畢業,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教英文(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成為杭州師范學院當年所有500名畢業生中唯一能去大學教書的人,其他人都去了中學教書。

1988年--1991年 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生涯,期間還發起了西湖邊的第一個英語角。

1991年 27歲,馬雲和朋友成立了海博翻譯社,這是一段必須要注意的歷史,因為這是馬雲第一次進入商海,其對海博翻譯社經營管理的經驗必定會對馬雲以後的企業經營產生重要的影響。

創立翻譯社的初衷,馬雲說,「因為自己英文那時候不錯,有很多人想找我做翻譯,但我白天要上課,沒時間去做翻譯,我的很多老師退休以後在家裡沒事干,工資又少,所以我想成立一個翻譯社,作為中介一樣。那時候沒有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總覺得做這件事情挺好的。然後也是一個夢想,我覺得這個翻譯社是有前景的,可以成為杭州市最大也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個翻譯社」

翻譯社成立後,第一個月的全部收入700元,但光是房租就2400,虧空很大。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到義烏到廣州去進貨,翻譯社開始賣禮品、賣鮮花,賺來的錢養翻譯社,養了三年,到94年才開始持平,95年才開始賺錢。以後盈利逐漸增多,到後來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翻譯社。

1991年--1994年 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書,同時經營海博翻譯社,晚上還教夜校。

1994年 30歲,馬雲成為杭州十大傑出青年教師,還當上了學校外辦主任,算是事業上比較輝煌的一年,可是馬雲在這一年想得最多的卻是准備離開學校,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30歲了,要去做一家公司,不管做什麼公司,只要有一個行業就一定跳下去。那麼應該選擇哪個行業?

我想這一年的時間馬雲都在進行選擇,到94年的年底,一個偶然的機會讓馬雲第一次聽說了互聯網這個當時極為稀奇的東西。馬雲回憶到,「因為94年年底我在電子工業學院除了教書之外還做外辦主任,我們有個外籍教師叫bill(音),是西雅圖的,他那一年寒假,12月份回去過聖誕節,聖誕節過後最後一個禮拜回杭州,他就跟我講網上如何如何,其實他對於網路也是一竅不通的。聽著雖然我也聽不懂,因為我也不是搞電腦的,但是我還是覺得挺有意思。他講的很激動,我聽得也是很激動。」

馬雲這一年都在做辭職下海的准備,想選擇一個好的行業去做,但好像也沒有什麼結果。

1995年初,馬雲還不到31歲,這個時候馬雲有了一次到美國的機會。馬雲回憶到,「當時是這樣的,杭州到阜陽正在修高速公路,美國有一個投資者。他跟杭州市政府,杭州市交通局談判了一年了,但是錢永遠沒有到位。雙方認為談判中間翻譯有問題,那麼就請我做翻譯。我的專業是英文,對於國外的情況比較了解。所以雙方都相信我,請我中間做協調,但是在協調的過程中,發現中間的關系非常復雜。簡直就是一部好萊塢的片子,特別是後來我到了美國被黑社會追殺,我現在的箱子還在好萊塢呢。特別復雜的一個故事。」

這段去美國的離奇故事,是馬雲在錄音中親口講的,真假我們無法辨別,因為除了這段錄音資料,在馬雲其他的采訪記錄中他都沒有談起這段離奇的經歷。不過,這次去美國的機會讓馬雲第一次接觸了互聯網,讓他94年苦苦進行的選擇有了答案,改變了馬雲以後的人生道路,算是馬雲人生的一次重大轉折。

馬雲30歲前的年譜就到此為止。寫完這段年譜以後,就像身臨其境地走過一段他人的歷史,其中有幾點讓自己感觸很深。

1、青年馬雲的蛻變

看這段歷史,感覺最深的就是馬雲的蛻變過程,從小時候成績平平又好勇鬥狠到大學時的優秀學生到工作後成為本行業的十大傑出青年教師。整個過程馬雲越來越優秀,那麼這個蛻變是如何發生的?

馬雲在小學、中學階段頑皮,好打架,在1982年參加高考第一次落榜後也沒有多大改變。那時的馬雲,沒有什麼理想,落榜後像大多數人一樣開始參加工作,進入社會。但是,後來有一本書卻改變了馬雲的思想。這本書就是路遙寫的《人生》,此書在那個時代影響了許多人。可惜我沒怎麼看過,僅僅只是有些了解。我們無法猜到這本書的那個地方打動了馬雲,是高加林的悲劇經歷還是人生本來的變幻莫測?,最後讓馬雲決定一定要上大學。有了這個決定,馬雲開始了艱苦的復讀經歷,經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在1984年走進了大學的校門。那個年代大學生絕對是天之驕子,進了大學門就算是個人人生的重大轉折,未來前景一片光明。這一切的發生就是因為出現了一個引導者---那本路遙的書,這個引導者改變了馬雲的思想,進而改變了馬雲的人生之路。

當然這只是一個開始,我認為讓馬雲日後越來越優秀的原因還是馬雲把他的興趣和學習、工作很緊密地結合了起來。馬雲12歲開始自學英語,長年堅持,可以說已成為他最大的興趣,通過學習英語,不僅為他以後的對外交往打下了堅實的語言基礎,還讓他結識了不少的外國朋友,更重要的是這成為他日後自信心的重要源泉。中學階段,馬雲的英語已經十分出色,但其他課程成績平平,導致他數次高考落榜。幾次落榜的陰影完全掩蓋了其英語的出色,對其自信心打擊也不小,如果當時沒有堅持繼續考大學,估計也就沒有現在的馬雲。還好,馬雲繼續堅持,終於進了大學,而且學習的專業還是其最大的興趣愛好--英語,此時的馬雲如魚得水,成績自然沒得說,我想信心也都爆棚了。馬雲畢業後的工作也是與其興趣相一致的英語教學,這更加能夠發揮出其特長,想不優秀都難了。馬雲從大學學習的專業到工作的內容都和他最大的興趣高度相關,從而不斷發揮其優勢,越來越優秀。馬雲這個蛻變經歷讓我想到,在2005年超級女聲成都賽區總決賽時,何潔問評委何炅,「自己覺得唱歌重要還是主持重要?」,何炅在回答中說起,自己在大學期間很平凡,和同齡人比一點也不出眾,畢業後當了老師,此後不斷找尋自己的優勢,不斷自信起來,自己也越來越出眾。其中唱歌和主持就是何炅自我發現的優勢,有了這些優勢才使何炅越發自信與出眾。最後何炅鼓勵選手們,發現自己的優勢,增強自己的自信,你們會越來越出色。

何炅的經歷和馬雲的經歷還真有些相似之處,說遠點,就是如果一個人想改變自己的人生,讓自己蛻變,第一就是一定要有一個引導者,他可能是一本書、一件事、一個人,藉此來改變你的思想。第二就是發掘你的興趣愛好,找尋自己的優勢,把它和你的工作、學習相結合,從而發揮出你的最大潛力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優秀,進而改變自己的人生。

2、性格決定命運

馬雲從小性格堅強、勇敢、不服輸。自己雖然個頭小,但打起架來卻不看對方塊頭大小,從不怕個頭大的,「因為我人小,所以人家不防你。所以你進攻要速度快。」這些打架的經歷和學問形成了馬雲性格中爭強好勝,不懼怕強者的因素,這些性格特點在馬雲以後的企業經營中都可以看出來,在創辦中國黃頁時,不怕和電信公司的直接競爭,在創辦阿里巴巴時,不怕已有的競爭者,最後做到全球最大的B2B網站,在創辦淘寶時,C2C市場已經有了一個絕對的強者易趣,但淘寶依然強勢進入,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成為易趣勢均力敵的市場對手。

馬雲說過自己小時候打架很少為自己,大多數都是為了朋友出手。可以看出馬雲極其重視朋友的感情,馬雲自己也說到,「這么多年,到現在為止,我覺得最最珍貴地是朋友的友情。我在每一次最困難的時候,都是朋友幫忙。小時候也一樣,所以我把朋友的友情看得很重。所以你出去的時候,有時候朋友受欺侮了,我好像一種莫名其妙地感覺,就覺得這個人怎麼可以這樣?」這種對朋友的態度讓馬雲擁有了一大批鐵桿朋友,這批朋友形成的龐大關系網成為日後馬雲創業時的重要資源,其中不少朋友還成了其創業團隊的重要成員。我想沒有這些性格特點,也就沒有現在的馬雲。

3、海博翻譯社的經驗

馬雲經營翻譯社,最初只是認為搞這個東西有前景,沒有把賺錢放在第一位,結果虧了三年,不過三年後開始扭虧轉平並贏利,最後翻譯社越做越好。這段經營管理的經驗我想對馬雲以後的企業經驗產生了很大影響,至少讓他認識到自己看來有前景的東西,只要堅持搞,那怕虧幾年,最後總會成功的。這以後,他創立阿里巴巴,實行三年不贏利的戰略,再後來創立淘寶,也是喊出三年免費的口號,這些多多少少都是以前經驗的延續。當然馬雲之所以敢多次採用這種經營模式,除了以前的經驗,主要還是其富有遠見的眼光和企業未贏利時的資金籌措能力。

人人都會有那麼一段歷史,走過了也就算了,但有時回頭再看一看,還是會發現一些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 我們還會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更能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幫助我們健康的成長

④ 馬雲到教英語

眾所周知,馬雲不僅是互聯網商業界的大咖,他曾經還是一名英語教師,擁有一口令人羨慕的流利英語。某種程度而言,他出色的英語為他走向世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今天Nicole姐就帶大家看看,馬爸爸是如何搞定英語的。

學英語最忌諱的是「怕」

學英語最忌諱的就是一個「怕」字——怕丟臉不敢說,怕丟臉不敢大聲說。馬雲就是借著這種「厚臉皮」精神,借著不怕出醜的大無畏精神,一有機會就在街上逮著外國人開練英語。慢慢地,馬雲的英語口語讓所有的師生大跌眼鏡,有時候連老外都以為他是從美國回來的歸國小華僑。

而那時的馬雲便會向別人解釋,他從來沒出過國門。沒有出過一天國的馬雲,就這樣練就了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而且結識了許多的外國朋友。無論如何,馬雲的英語在那時是出了名的。甚至在馬雲上了大學之後的幾年時間里,他仍然每天一個人跑到賓館門口跟老外「對話」。

盡管這些類似「聞雞起舞」、「卧薪嘗膽」之類的故事拿到今天來說已無從考證,但馬雲多年的努力確實為其外語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學好英語首先必須跨過內心的恐懼,肯「丟臉」,肯「出錯」,在不斷的模仿和更正中去完成流利的交流。大家趕快跟緊馬爸爸的步伐,勇敢邁出第一步吧!

⑤ 馬雲的故事

1、圍棋

馬雲在大學時學下圍棋,曾以大排為賭注把外語系所有的男生殺了個遍,並因此喜歡上了戰略布局,中盤角逐,收官。 並且在大學畢業那年被浙江嵊州少體校一名5、6歲的棋童殺得「丟盔棄甲」。

2、花名

馬雲熱愛武俠文化,也把對金庸武俠小說中武俠英雄的痴迷,延伸到了公司文化層面:要求阿里巴巴每個員工都要有個「花名」,要出自武俠或玄幻小說中的正面角色。馬雲的辦公室叫「桃花島」,會議室叫「光明頂」,洗手間叫「聽雨軒」等。

3、教師工作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4、首次創業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准備創業。

1995年4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5、創立阿里

1999年3月,馬雲正式辭去公職,後來被稱為18羅漢的馬雲團隊回到杭州,湊夠50萬元人民幣開始了新一輪創業,開發阿里巴巴網站。

1999年4月15日,阿里巴巴網站正式上線。Invest AB副總裁蔡崇信聽說阿里巴巴後,飛赴杭州洽談投資,在和馬雲談了4天後,決定辭職加入阿里巴巴。

⑥ 求英語勵志故事

正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目標北大,只考上杭州師院;三年高考,一年數學成績1分,一年成績19分。大學畢業後,馬雲當了6年半的英語老師。期間,他成立了杭州首家外文翻譯社,用業余時間接了一些外貿單位的翻譯活。馬雲說,「我當年學英語,我沒有想

到後來英文幫了我的大忙。所以,做任何事情只要你喜歡,只要你認為對的,就可以去做。如果你思考問題功利性很強的話,肯定會遇到麻煩的。」

後來這位「杭州最棒的英語老師」因為英語好的原因,受浙江省交通廳委託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債沒討成,卻促成了他與互聯網的十年姻緣。

互聯網本來就是「舶來品」,馬雲流利的英語賦予他一張「國際通行證」,使得他有機會征服《福布斯》記者,早早登上了《福布斯》的封面;使得他可以結交楊致遠、孫正義甚至比爾柯林頓這樣的人物;使得他可以穿梭在達沃斯論壇,讓大家記住阿里巴巴。

這些都促成了馬雲的國際化視野,使他能弄來資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馬雲說,自己一直學習不好,但仍有得意之處,那就是英語。

在中學時期馬雲常常清晨跑到西湖邊找老外「聊天」;大學幾年他幾乎每天都一個人跑到賓館門口跟老外「對話」。馬雲說,自己學的雖是「山寨」英文,卻為以後創業創造了機會。英語好,他才能念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才能做英語老師,才有機會到美國接觸互聯網,也才有了後來的阿里巴巴。

創辦阿里巴巴之後,在國內土生土長的馬雲可以很輕松地向海外用戶作精彩演講,「水平絲毫不差於國內演講」。進入大學校園的馬雲還將往日打架的勁頭轉到學生工作上,不僅順利當選為學校學生會主席,還再接再厲登上了杭州市學聯主席的位置,對於一個二流高校學生來說,這幾乎是個奇跡。畢業之後,馬雲成了唯一到高校任教的本科畢業生。

如果亞運會、世乒賽和奧運會的冠軍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滿貫,那麼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項大滿貫。

——鄧亞萍

1997年退役進入清華大學,2001年拿下學士學位,同年9月進入英國諾丁漢大學,2002年12月12日,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專業攻讀博士學位。鄧亞萍用求學路上一路奮斗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世界冠軍求學的懸梁歲月……

清華:從寫26個英文字母開始

「臨近退役時,我便開始設計自己將來的路,有人認為運動員只能在自己熟悉的運動項目中繼續工作,而我就是要證明: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哪天我不當運動員了,我的新起點也就開始了。」鄧亞萍說。

「1996年底,我被薩老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我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論壇)和法語。然而,這時我的英語基礎幾乎是零,法語也是一竅不通。面對如此重要的工作崗位和自己外語水平的反差,我心裡急得火上房。」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結束後,鄧亞萍以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身份初進清華時,她的英文幾乎是一張白紙,既沒有英文的底子,更別說有口語交流的能力。

「懷著興奮而又忐忑的心情邁進清華大學。老師想看看我的水平——你寫出26個英文字母看看。我費了一陣心思總算寫了出來,看著一會兒大寫、一會兒小寫的字母,我有些不好意思——老師,就這個樣子了。但請老師放心,我一定努力!」

「上課時老師的講述對我而言無異於天書,我只能盡力一字不漏地聽著、記著,回到宿舍,再一點點翻字典,一點點硬啃硬記。我給自己制定了學習計劃:一切從零開始,堅持三個第一—從課本第一頁學起,從第一個字母、第一個單詞背起;一天必須保證14個小時的學習時間,每天5點准時起床,讀音標、背單詞、練聽力,直到正式上課;晚上整理講義,溫習功課,直到深夜12點。」由於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鄧亞萍幾乎完全取消了與朋友的聚會及無關緊要的社會活動,就連給父母打電話的次數也大大減少。為了提高自己的聽力和會話能力,她除了定期光顧語音室,還買來多功能復讀機。由於總是一邊聽磁帶,一邊跟著讀。同學們總是跟她開玩笑:「亞萍,你成天讀個不停,當心嘴唇磨出繭子呀!」「但我相信:沒有超人的付出,就不會有超人的成績。這也是我多年闖盪賽場的切身體驗。」

學習是緊張的,每天的課程都排得滿滿的。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周還要三次往返幾十里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疲勞程度可想而知。

「每天清晨起床時,我都會發現枕頭上有許多頭發,梳頭的時候也會有不少頭發脫落下來。對此我並不太在意,倒是教練和隊友見到我十分驚訝:『小鄧,你怎麼了?』我說:『沒什麼,可能是學習的用腦和打球的用腦不一樣吧。』」

「雖然都是一個『苦』字,但此時的我卻有不一樣的感受:以前當運動員,訓練累得實在動不了,只要一聽到加油聲,一咬牙,挺過來了;遇到了難題、關坎,教練一點撥,通了;比賽遇到困難,觀眾一陣吼聲,勁頭上來了,轉危為安。但讀書呢,常常要一個人孤零零面壁苦思,那種清苦、孤獨是另一種折磨,沒意志、沒恆心是堅持不下去的。」

為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幾位英語老師建議鄧亞萍到國外去學習一段時間,在他們的熱心幫助下,經清華大學和國家體育總局批准,1998年初,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為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

劍橋:每天凌晨5點起床攻讀

1998年2月26日鄧亞萍懷著復雜的心情,飛向劍橋。對她來說,這自然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但卻又是一個艱難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開學上課的日子,全班一共9個同學,教室不大,9張課桌椅向著黑板,擺成半圓形。老師先讓大家做自我介紹。接下來給每人發了兩張講義就開始講課,課堂上沒什麼紀律,講解方式也很隨意,老師一邊講課,同學們一邊七嘴八舌地搶著回答問題。我在雲山霧罩中上完了課。四五個星期過去了,每天十五、六個小時的付出,但收效並不大,英語水平的提高也不顯著。作為一個插班生要趕上其他同學困難太大。加上沒有教材,每次上課才能拿到老師發的講義,這種教學方法也很難讓我適應。」

「生活的環境也不盡如人意。到英國留學的留學生,多數都是住在學校所安排的英國人家裡,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國人家裡,一來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國的風俗民情,二來可以有更多的英語會話機會。但是我所居住的這個女房東家,距學校太遠,而且房費伙食費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鎊房租,還要交 100多英鎊飯費,兩項合起來每月的支出約合人民幣將近5000元。對於自費到英國上學的我來說,惜金和惜時同樣重要。」

「記得當我頭一次穿著防雨運動衣,騎著自行車到學校時,許多同學見了都大為不解:怎麼世界冠軍還騎自行車來上學?是啊,世界冠軍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換來的,它來之不易,我必須十分珍惜它。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困擾著我,我急切盼望能改變這種狀況。」

「剛到英國不久,我想往家寄點錢,然而到郵局拿了單子,卻不知如何填寫,郵局的人在單子上指指點點,我卻一臉茫然,我站在郵局前,兩眼發呆,我能怎麼辦?問誰去?問了,自己還是聽不懂,最後,只好悻悻而歸。」

「開學前,為了讓我熟悉一下環境,房東開車送我去學校轉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雖然買了輛自行車,卻找不到上學的路了,七拐八拐,趕到學校已經上課了。一向守時的我成了遲到生。我急得迸出幾個單詞解釋,然而解釋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現在都忘不了!」

鄧亞萍就讀的紐漢姆學院是隸屬劍橋大學的一所小學院,類似於國內的語言進修學院。這里的學生主要以外國留學生為主,而鄧亞萍是唯一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

「剛到劍橋的那段時間,我雖然比較刻苦,效果卻不明顯。我知道,這是因為自己的語言基礎還相當薄弱,要想在劍橋這個精英雲集的學府里站得住、學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學問與體育訓練一樣,沒有任何捷徑可尋,更不會有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兒,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為了趕功課,鄧亞萍起早貪黑,每天只睡幾小時。

「開始的一兩個月之內,根本聽不懂老師在上面講什麼,我把老師所有寫在黑板上的東西照抄一遍。回到家裡以後,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較單調,上課時間是四個半小時。下了課還有很多作業,吃飯對我來說好像都很費事,中午休息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帶去的三明治,然後看一會兒書。晚上經常吃的東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麵條加青菜、西紅柿和雞蛋。幾乎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才能睡覺。」

雖然基礎比其他同學差,她總是不甘心,想超過別人。這種好勝的心理後來才慢慢開始轉變:「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

回到清華,鄧亞萍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國球的歷史及發展》。從開題報告、到第一次提交論文、以至論文的最終修訂,鄧亞萍不僅每一項都達到標准,而且步步提前,趕在時間表前完成。

「我終於戴上了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我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詞。」

⑦ 馬雲小時候免費給老外做導游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發

學習了英語,通過與老外交談發現書本和老師講的外國與老外說的不一版樣;學會了西方人的思權考問題的方式;因為他懂外語,避免了使用翻譯,他可以直接聽懂老外考慮事情的出發點,

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十二三歲的杭州男孩,天天凌晨5點就出門,然後騎車45分鍾到香格里拉飯店門口,等著那些外國人。不過他不是來看新鮮的,他希望能給這些外國遊客當導游,而且不收費。

不收費,但是有收獲——練習英語口語。這個瘦小的男孩,蹬著一輛破自行車,請老外在他的車後座上落座。老外坐上這樣的免費旅遊車,聽著小男孩用稚氣的英語介紹杭州名勝,不覺心生愛憐。有的老外第二年又來杭州入住香格里拉酒店,清晨起來看見門口還是站著這個小男孩,他們以為自己產生了幻覺,好像自己從沒離開過杭州一樣,要不,門口怎麼總是站著這個小男孩?第三年,老外又來了,不覺大驚:你還在這里?你這個小孩將來一定有出息!

2008年1月12日,在杭州大劇院舉行的「2007年度十大風雲浙商」的頒獎大會上,人們聽到了關於他的介紹:「他用一個源自神話的名字,創造了一個互聯網界的一個神話。」他就是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

⑧ 馬雲英語考五十九分的故事

1982年,陝西作家路遙來的小源說《人生》在《收獲》上發表。

有個瘦小的年輕人在杭州火車站的一個角落,一口氣把這篇小說讀完。

18歲的馬雲,那時剛剛從蹬三輪車的臨時工升格為收發信件的助理——仍舊是臨時工。

被文學作品鼓舞著,他認真參加了第二次高考,數學只得了19分。

一直到1983年,馬雲還在復習。

按照世俗的眼光,那幾年,馬雲就是最失敗的人:高復班怕影響升學率,不要他;從小夢想當兵,去應征,身高體重不夠;考警校,被拒絕;和小夥伴們一起去面試肯德基,20多個人全錄取了,只有他被拒絕。

只有英語還在給馬雲信心。

學校的英語課是語文老師教的,上午現學兩小時,下午就來教。馬雲覺得不行,自己帶上一群同學,早上5點在杭州香格里拉飯店門口集合,給老外當免費導游學英語。

一群老外「前仆後繼」,8年時間教出了一個不一樣的馬雲——盡管沒有出過國,他卻成了半個海歸。

1984年,馬雲考進杭州師范學院。英語課上他一開口就震驚了全班,老師不得不打斷他,好給其他同學留點發言時間

⑨ 誰給我講講馬雲的故事

一個頭腦愚鈍的孩子 馬雲從小就是一個傻孩子。小時候愛打架,打了無數次的架「沒有一次為自己,全是為了朋友」。「義氣,最講義氣」。打得縫過13針,挨過處分。被迫轉學杭州八中。由於家庭出身不好,家庭壓力大,父親脾氣火爆。馬雲在父親拳腳下長大,呆不住家卻特別愛交朋友。 他說:「我大愚若智,其實很笨,腦子這么小,只能一個一個想問題,你連提三個問題,我就消化不了。」從小,馬雲功課就不好,數學考過1分。只有英語特別好,原因竟然是:「爸爸罵我,我就用英語還口,他聽不懂,挺過癮,就學上了,越學越帶勁。」從13歲起,馬雲就騎著自行車帶著老外滿杭州跑。 從小到大,馬雲不僅沒有上過一流的大學,而且連小學、中學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兩次。數學31分。高考數學第一次考了1分。高考失敗,弱小的馬雲做起踩三輪車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在金華火車站撿到—本書,路遙的《人生》,這本書改變了這個傻孩子:「我要上大學。」 1984年馬雲幾番辛苦考入杭州師范學院(現杭州師范大學)外語系——是專科分數,離本科差5分,但本科沒招滿人,馬雲幸運地上了本科。 到了大學,因為他的英語太好了,總是班上前五名,閑得沒什麼事可做,馬雲就做學生會主席,廣交朋友。 大學畢業後,馬雲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教英語。1991年、馬雲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譯社(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結果第一個月收入是600元,房租是1500元。 大家動搖的時候,馬雲一個人背著個大麻袋去義烏,賣小禮品,賣鮮花,賣書,賣衣服,賣手電筒。「喏,看見那個大陶狗嗎?當年我就賣過它。」記者采訪馬雲時,他興奮的指著一個賣小玩意兒的人說道。 兩年馬雲就干成了這件傻事,不僅養活了翻譯社,組織了杭州第一個英語角,而且他是全院課程最多的老師。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譯社。「我當時認為一定會有需求,應該能成功。」

⑩ 馬雲不走尋常路的三個例子.

一.

馬雲剛上初中,班裡來了一位教地理的美女教師,每個學生都喜歡她,馬雲也不例外。有一次,女老師在課堂上說,她在西湖邊碰到了一群外國人,外國人向她詢問杭州的旅遊景點,憑借自己的地理知識,女老師用英語對答如流,引來一片贊賞。

女老師把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們,並總結說:「同學們一定要學好地理,要不碰上外國人問你問題,你回答不出來,多丟中國人的臉啊。馬雲學英語的方法,和他的長相一樣,不走尋常路。

為了得到練口語的機會,十幾歲的馬雲跑到杭州外國人雲集的西湖和酒店前,給外國人當「野導游」。馬雲現在英語演講讓國人驚艷。

二.

海博翻譯社是馬雲最初的創業,這家杭州第一家翻譯社一開始就面臨窘境。第一個月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為了讓事業撐下去,馬雲只能把翻譯社的一半店面出租給別人。受盡了路人白眼,完全沒有高大上的翻譯公司范兒。

往好了說,馬雲可能通過這個過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販和銷售的艱辛,對今後創辦電商平台准備了經驗。但客觀的說,創業的事情真不適合玻璃心的人來干。對了,馬雲當時還是杭州電子工學院全校課程最多的老師之一,上面說的都是他的業余工作。

三.

中國黃頁是中國第一家黃頁網站,雖然是極其粗糙的一個網站。網站的建立緣於馬雲到美國的一次經歷。1995年初,馬雲參觀了西雅圖一個朋友的網路公司,親眼見識了互聯網的神奇,他馬上意識到互聯網在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馬上決定回國做互聯網。

創業開始,馬雲仍然沒有什麼錢,所有的家當也只有6000元。於是又變賣了海博翻譯社的辦公傢具,跟親戚朋友四處借錢,這才湊夠了80000元。再加上兩個朋友的投資,一共才10萬元。對於一家網路公司來說,區區10萬元,實在是太寒酸了。

很多人都說,做網路公司,沒個幾百萬上千萬是玩不轉的。又有人說,如今的環境跟馬雲創辦中國黃頁的時候截然不同了,那時10萬可以,現在肯定不行。我說,這全都是借口。說這樣的話的人,這輩子也不可能有什麼大的成就,因為他們眼裡看到的都是困難。

對於中國黃頁來說,創辦初期,資金也的確是最大的問題。由於開支大,業務又少,最凄慘的時候,公司銀行帳戶上只有200元現金。但是馬雲以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克服了種種困難,把營業額從0做到了幾百萬。

(10)馬雲學英語的故事擴展閱讀:

1988年,馬雲從杭州師范學院外國語系英語專業畢業,獲文學學士學位,之後被分配到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任英文及國際貿易講師。之後馬雲成為杭州市優秀青年教師,發起西湖邊上第一個英語角,開始在杭州翻譯界有名氣。

1992年,由於很多人來請馬雲做翻譯,馬雲成立海博翻譯社,請退休老師做翻譯。為生存下去,馬雲背著大麻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海博翻譯社開始賣鮮花,賣禮品,還曾經銷售過一年的醫葯,推銷對象上至大醫院,下至赤腳醫生。

1995年3月,馬雲從杭州電子工業學院辭職,自己拿出六、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萬多,湊足了2萬元准備創業。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商業公司杭州海博電腦服務有限公司成立。三名員工是馬雲、馬雲夫人張瑛和何一兵。

1995年5月,中國黃頁正式上線,馬雲開始從身邊的朋友做生意。此時,離中國能上Internet還有3個月。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