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誠信待人的故事

誠信待人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16:21:04

1. 誠信的小故事,大約50字。

答:抄誠信的小故事
一、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二、孟信不賣病牛
古代,有個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罷免了官職以後,家裡很窮,甚至連吃的東西都沒有了。一天,家裡人趁孟信外出把家裡僅有的一頭病牛賣了,來換糧食。孟信回家後發現病牛被賣了,就把家裡人打了一頓,還去把病牛要了回來,他對買主說這是病牛,沒什麼用處了,這樣的病牛不能賣給你。

2. 誠信待人受到人們贊揚的故事

與誠信同行——讀歷史故事《濫竽充數》的現代感悟
公元前310年,發生在齊宣王大殿的濫竽充數的故事讓我們熟知了南郭先生其人其事。這一歷史故事情節的現代版雷同演繹不時出現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於是可謂典型的「三無」人員(無技能證、無上崗證、無用工證明)的南郭先生的故事再次引起了世人的爭議。「濫竽充數」是告誡我們:要踏踏實實的,任何的弄虛作假都是要被揭穿的。回過頭來直擊現代人的內心,就此故事更深刻的感受在於我們對「誠信」意識的探討與回歸。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誠實、守信一直是華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這種優秀文化熏陶了我們幾千年。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中華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沖擊和滌盪,人們突然發現,在有些人的體現中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就連被稱為凈土的校園,考試作弊、欺騙老師家長等不誠信的現象也在部分同學身上突顯,屢有發生。
前些時候,有朋友告訴我這樣一幕,說自己在求學路上為了減輕部分經濟壓力原本是想向銀行尋求支持,但卻遭遇了尷尬,理由是大學生貸款出現了不誠信現象,拖欠貸款甚至就是不還。我校2007年4月3日的《學生工作》報,隨想長廊——校園話筒之「為什麼作弊屢禁不止」論壇里,我們還聽到了關於考試作弊問題探討的種種聲音:「作弊是為了害怕無顏見爹」、「別人作弊,我自己不作弊就覺得有點虧」、「出於義氣而作弊」、「成績太重要都因一考定終身」、「課程太多,學了就我忘」、「應該設計一種平時不學習就肯定過不了的考試方式」……種種心態的揭示向我們展示了作弊者種種矛盾戰勝理智的「魔鬼」心理。用當時某些評論者的話說:這其實就是一個「誠信」的問題,其實每個人作弊的時候都知道作弊不對,可沒有人在乎,這就是對「誠信」的淡漠……
我們立足校園曾經被認為的「凈土」來感悟我們的「時代驕子」昔日的榮耀,有識之士在此高呼:我們的誠信發生了危機,我們的傳統美德哪裡去了?面對種種情境,我們很有必要來反思誠信的重要意義,來倡導誠實守信的學風:在我們的殿堂里,誠信學理想,誠信學道德,誠信學文化,誠信學紀律。
專家指出:「誠信」是一種人的內心狀態。誠——誠懇,誠實,不弄虛作假;信——信用,信任,不欺詐坑弱,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講信用。二者緊密結合體現了現代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間相互關系的基本道德要求,有著特殊的社會普適性和重要性。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上,我們不乏誠信的典型人物和故事。
「濫竽充數」是反面史實正面效應;華盛頓與小櫻桃樹的故事、元代宋濂冒寒還書的故事……這些正面故事的直接感化讓我們看到了一種閃光的品質:誠信,也正是這種品質最終成就了他們的不朽!
龍永圖先生(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原中國經貿部副部長)在2001年APEC會議上講到一則這樣的故事:一個七八歲的瑞士小南孩在一家超市的廁所里很久了還不出來,他媽媽急了,一個記者剛好碰到他,記者替媽媽進去找,發現小南孩滿頭大汗在修抽水馬桶,想把馬桶沖干凈。記者問男孩:你媽媽在外面急了,干嗎還不出去?男孩說:馬桶沒有沖干凈怎麼可以走呢?龍永圖把小男孩的這種責任感稱之為誠信意識,從細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觀念。
蔣樹聲先生(南京大學校長)也曾經講述過他親身經歷的兩個故事:1979年,他被公派赴英國留學。一次,一個朋友邀他開車到郊外野餐。雖然風光秀麗的郊外別無他人,這位朋友還是將野餐所有的垃圾都用自己隨身攜帶的塑料袋裝好,放到車上帶會市區處理。又一次,他在一個公交車站等車,因為自己坐在一邊讀報,公交車來了沒有發覺。忽然他聽到有人招呼自己:「車來了」。抬頭一看,原來排在自己後面的人一個也沒上車。將垃圾帶回市區處理的朋友他不這樣做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公交車站的候車者也都與他素不相識。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們誠實守信,信守自己對環境、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或者用蔣樹聲先生的話說:這種誠信升華的結果就是道德的完善。

3. 名人講誠信的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分析:「人無信不立。」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是一樣的,言而無信則自取滅亡。

二、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誠信待人者,才能被別人誠信相待。
三、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畫家、藝術家都是些感情真摯而豐富的人。他的不虛偽造作,講誠信,從不食言,真可謂畫品如人品。

四、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分析:人心是一筆無形資產,是一筆不可忽視的巨大財富。對於企業、商家而言,經營人心是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此事亦可看出鄭板橋的智慧與幽默。
五、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六、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恰好那座花園里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4. 誠信待人的故事

曾參教子無欺
約2500年以前,孔子的學生曾參教育子女十分嚴格,從來說話算數。一天,曾參的妻子准備去趕集,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母親勸說兒子別去趕集:"你要是不去,我回來就殺豬燉肉給你吃。"兒子聽母親這么一說,就不再鬧著去趕集了。曾參妻子回來,進門就看見
曾參正磨刀准備殺豬。
「我說殺豬燉肉,不過是哄哄孩子的。」
曾參反對妻子哄孩子的做法,「不能跟孩子開這種玩笑。如果這次欺騙了孩子,他就不信任你了,以後如何教育好他?」
妻子聽了這話,也覺得自己不對,便與曾參一起殺豬燉肉給孩子吃。
成信的品德要從小培養。曾參殺豬是以身作則地
教育兒子懂得做人要誠實守信,說到做到,言行一致。
卓恕交友守信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為人誠實,重信譽。他答應別人今天辦的事,決不拖到明天。
他與人約會,縱然遇到暴風驟雨,也守約必到,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
有一次,他要從建業(今南京)回老家上虞,特向好友諸葛恪辭行。
「你何時能回來呢?」
「我將於某日回來,那時再到府上看望您。」
到了歸期那天,諸葛恪准備了酒宴,還要請了許多客人,要與卓恕痛飲一番。客人們都到起了,酒宴也都備好了,但仍不見卓恕的身影。
「兩地相隔一千多里地,期間江湖阻隔,或許遇到什麼風險,很難准時回來。」客人們不免議論紛紛。
一會兒,只見卓恕風塵僕僕地趕來,諸葛恪高興地出門迎接。
在客人們贊揚卓恕的守約精神的熱烈氣氛中,酒宴如期舉行。
卓恕千里如期赴約,反映了他對朋友的高度負責精神。
誠信乃做人之本
鄭婕
近日,校園誠信問題不斷被提及,與此同時,有關學生考試作弊、學校弄虛作假的議論也不絕於耳。教育誠信、校園誠信成了教育自省的一個重要話題。
誠實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之一。然而,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受多元價值觀念的影響,失信成了社會道德領域突出的問題之一。為此學校對教師學生進行了廣泛的教育
學校提出了以培養「誠信師生」為目標,以「誠信教育、誠信管理、誠信服務」為經,以「誠信行為、誠信制度、誠信文化」為緯,以創建「誠信校園」為契機,深入開展誠信教育活動。誠信校園不光是學生誠信,而且也包括教師和校長的誠信。校長,要求廉潔奉公、奮發有為、坦誠待人、表裡如一、履約踐行、率先垂範;教師,要求遵紀守法、廉潔從教、敬業愛生、教人求真、勇於創新、與時俱進;學生,要求尊師敬長、遵章紀、誠實學習、誠實做事、自尊自律、學做真人。而且學校這學期還引入了信用管理,為教師和學生建立了誠信檔案,同時輔以污點消除制度,對學生偶爾犯的小錯誤,可以將功補過,並在檔案上消除,以體現管理上的人文關懷和寬容精神。"誠信教育"、"誠信管理"、"誠信服務"構成了誠信教育的重要內容。
在我國古代其實就有很多誠信的小故事。如曾參殺豬示誠信。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
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從集市上回來後,氣憤地對丈夫說:"我是哄兒子說著玩的,你怎麼就真把豬殺了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他不懂事,還沒有辨別能力,接觸到的是父母,所以什麼都跟父母學。你現在哄騙他,等於是在潛移默化地教他學會欺騙。再說,你現在欺騙了孩子,孩子以後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後還怎麼教育孩子?"
在我們的生活中,老師,家長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們講了許多誠信的小故事。誠實是一種作風,一種實在,一種可靠,它的內涵涉及到對世界是否可靠。誠摯,嚴謹的的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種准則的含義已超出了本身,而帶著光彩的人類理想和精神,正氣蘊在其中。
誠實的人會贏得友誼,信任,欽佩和尊重。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就要養成講真話,不欺騙,誠懇對人,說到做到的品德,將來到社會上才能立穩腳跟,受到別人歡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