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粿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11:55:43
『壹』 潮汕紅桃粿的由來和歷史
1、由來:
楊育挺先生在《從紅桃粿解讀潮汕人的性崇拜》一文中說提到紅桃粿或多或少內涵著原始的生殖崇拜,以及富含著夫妻恩情、思念情人這種廣義上的性崇拜。面頭粿形似女性乳房,在澄海東里正月的祭祀活動中,剛結婚的新人常會供奉面頭粿,以祈求生兒育女。
在濠江鳳崗媽的祭祀活動中,也有個非常有名的「紅桃粿求丁」風俗,紅桃粿的出現,儼然是男性生殖器崇拜的一個代表符號。
2、歷史:
潮汕粿品歷史悠久,距今應該有500多年的歷史。紅桃粿因取桃果造型而得名。桃果象徵長壽,故制紅桃粿正反映祈福祈禱的願望。凡時年八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做紅桃粿,用以祭拜祖先神明。
紅桃粿在汕頭的心目中具有特殊的飲食和文化地位,每年的各個時節的大小節日的祭拜神明的活動總是少不了紅桃粿的身影,「壽桃」外形,認為寓意長壽、吉祥;紅色象徵興旺、喜慶,除了用此來祭拜神明祈求平安、幸福外,紅桃粿也因其美味而深受汕頭人的喜愛。
(1)桃粿的故事擴展閱讀
潮汕粿品中,以香脆的韭菜粿、晶瑩的無米粿、甜蜜的豆沙粿、富有野趣的鼠麴粿較為出名。
其中豆沙粿,多食於每年的農歷七月間。這時候,早稻歸倉,花生曬干,晚秧插完,於是農家主婦便用新米、新花生來製作「豆沙粿」。「豆沙粿」的形狀,由巧手的家庭主婦隨意捏造,有像一彎新月的,有像平底船的,有像玉兔、石榴的……形狀一般很小,只比火柴盒略大一點。
潮汕農村的主婦春節前多喜做鼠麴粿,且一次做很多,因為鼠麴粿不易變質,可以一直吃到元宵。鼠麴是一種野草,亦稱鼠耳草、佛耳草、米曲草、香茅、茸母等。它渾身毛絨絨,莖葉嫩小,頂端偶爾結幾個小花蕾。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