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退避三舍是誰的故事

退避三舍是誰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07:53:11

❶ 退避三舍的故事介紹 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誰

退避三舍的故事

主人公:晉文公(重耳)

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一些大臣,向敵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願意發兵打敵人。有人對周襄王說:「現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敵人,別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發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 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把敵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 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盪盪去救宋國。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麼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裡。他不顧前後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晉軍佔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迴國。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踐音jiàn)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霸主。這就是「城濮之戰」。

❷ 有誰知道退避三舍的故事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准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鑒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沖突。

「退避三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使用得非常廣泛的,晚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我說姊姊不過,只好退避三舍了。」

❸ 退避三舍的主角是誰人

退避三舍的主角是春秋晉公子重耳。

解釋: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3)退避三舍是誰的故事擴展閱讀:

退避三舍典故

公元前632年4月1日,春秋歷史上第一場爭霸戰爆發。驕傲自負的楚帥成得臣不顧楚王的反對,率領楚、鄭、許、陳、蔡五國聯軍,氣勢洶洶,有如暴風驟雨般一路北上,尋找晉、齊、秦、宋四國聯軍主力決戰,雙方在曹都陶丘附近擺開陣勢,戰爭一觸即發。

這是「華夏」與「蠻夷」自春秋時代以來第一次最大規模的正面對決,捲入戰爭的國家,共計至少有九國軍隊,兵力超過二十餘萬,戰車超過兩千乘。在此之前的大戰,如商湯滅夏、武王伐紂、宣王伐夷,也最多隻有數萬人而已。

但這一次,整個中華大地上幾乎所有的中等級別以上的諸侯國,全都參戰了!天下霸業的歸屬,就在此一戰!然而眼看雙方就要大打出手,晉、齊、秦、宋四國聯軍突然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撤退了,而且一退就是足足九十里。

這次撤退,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退避三舍」。(古代計量,一「舍」為三十里地)

❹ 退避三捨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成語出處和典故
重耳逃亡在楚
春秋時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晉文公)逃亡在楚國時,楚王收納了他,楚王問他將來怎樣報答自己。重耳說,如果將來晉楚交兵,「退避三舍」。
晉楚在城濮交戰
後來晉楚在城濮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把軍隊撤九十里。
故事介紹
晉文公即位以後,整頓內政,發展生產,把晉國治理得漸漸強盛起來。他也想能像齊桓公那樣,做個中原的霸主。
這時候,正好周朝的天子周襄王派人來討救兵。周襄王有個異母兄弟叫太叔帶,聯合了一些大臣,向狄國借兵,奪了王位。周襄王帶著幾十個隨從逃到鄭國。他發出命令,要求各國諸侯護送他回洛邑去。列國諸侯有派人去慰問天子的,也有送食物去的,可就是沒有人願意發兵打狄人。
有人對周襄王說:「現在諸侯當中,只有秦、晉兩國有力量打退狄人,別人恐怕不中用。」襄王才打發使者去請晉文公護送他回朝。晉文公馬上發兵往東打過去,把狄人打敗,又殺了太叔帶和他那一幫人,護送天子回到京城。過了兩年,又有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來討救兵,說楚國派大將成得臣率領楚、陳、蔡、鄭、許五國兵馬攻打宋國。大臣們都說:「楚國老是欺負中原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難的國家,建立霸業,這可是時候啦。」

晉文公早就看出,要當上中原霸主,就得打敗楚國。他就擴充隊伍,建立了三個軍,浩浩盪盪去救宋國。
公元前632年,晉軍打下了歸附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把兩國國君都俘虜了。
楚成王本來並不想同晉文公交戰,聽到晉國出兵,立刻派人下命令叫成得臣退兵。可是成得臣以為宋國遲早可以拿下來,不肯半途而廢。他派部將去對楚成王說:「我雖然不敢說一定打勝仗,也要拼一個死活。」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力歸成得臣指揮。
成得臣先派人通知晉軍,要他們釋放衛、曹兩國國君。晉文公卻暗地通知這兩國國君,答應恢復他們的君位,但是要他們先跟楚國斷交。曹、衛兩國真的按晉文公的意思辦了。
成得臣本想救這兩個國家,不料他們倒先來跟楚國絕交。這一來,真氣得他雙腳直跳。他嚷著說:「這分明是重耳這個老賊逼他們做的。」他立即下令,催動全軍趕到晉軍駐扎的地方去。
楚軍一進軍,晉文公立刻命令往後撤。晉軍中有些將士可想不開啦,說:「我們的統帥是國君,對方帶兵的是臣子,哪有國君讓臣子的理兒?」
狐偃解釋說:「打仗先要憑個理,理直氣就壯。當初楚王曾經幫助過主公,主公在楚王面前答應過:要是兩國交戰,晉國情願退避三舍。今天後撤,就是為了實現這個諾言啊。要是我們對楚國失了信,那麼我們就理虧了。我們退了兵,如果他們還不罷休,步步進逼,那就是他們輸了理,我們再跟他們交手還不遲。」
晉軍一口氣後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布置好了陣勢。
楚國有些將軍見晉軍後撤,想停止進攻。可是成得臣卻不答應,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晉軍遙遙相對。
成得臣還派人向晉文公下戰書,措詞十分傲慢。晉文公也派人回答說:「貴國的恩惠,我們從來都不敢忘記,所以退讓到這兒。現在既然你們不肯諒解,那麼只好在戰場上比個高低啦。」
大戰展開了。才一交手,晉國的將軍用兩面大旗,指揮軍隊向後敗退。他們還在戰車後面拖著伐下的樹枝,戰車後退時,地下揚起一陣陣的塵土,顯出十分慌亂的模樣。
成得臣一向驕傲自大,不把晉人放在眼裡。他不顧前後地直追上去,正中了晉軍的埋伏。晉軍的中軍精銳,猛沖過來,把成得臣的軍隊攔腰切斷。原來假裝敗退的晉軍又回過頭來,前後夾擊,把楚軍殺得七零八落。

晉文公連忙下令,吩咐將士們只要把楚軍趕跑就是了,不再追殺。成得臣帶了敗兵殘將回到半路上,草木皆兵,心驚膽戰,自己覺得沒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殺了。
晉軍佔領了楚國營地。把楚軍遺棄下來的糧食吃了三天,才凱旋迴國。
晉國打敗楚國的消息傳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認為晉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還親自到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踐音jiàn)慰勞晉軍。晉文公趁此機會,在踐土給天子造了一座新宮,還約了各國諸侯開個大會,訂立盟約。這樣,晉文公就當上了中原的第三個霸主。
這就是著名的「城濮之戰」。

❺ 有關退避三舍的故事

起源來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源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准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鑒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沖突。

❻ 退避三舍是什麼時期的故事

退避三舍是春秋時期的故事。

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原文:

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

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

譯文:

晉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

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

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

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

(6)退避三舍是誰的故事擴展閱讀:

退避三舍背景:

起初,晉國內亂,公子重耳出逃。他到了楚國時,楚成王熱情招待他。閑談中,成王問他: 「你將來如回到晉國做國君時,如何來酬謝我?」

重耳說: 「像財寶這些東西,你們楚國均有的,如果我真能得返晉國,做了晉君,若我們兩國不幸要打仗的話,那我就退避你三舍。」後來,重耳在秦國的幫助下,果真回到了晉國。

做了國君,史稱晉文公。之後,楚國發兵進攻宋國,宋國派人向晉國求救。文公因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開眾將商量,看如何救宋 。當時情況是:想向楚國去說情。

怕楚國不肯,如和楚去打仗,自己也不大願意,而且又怕齊、秦不贊成,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先答應宋國,並說明原因,叫他先和齊、秦聯系,請齊、秦與楚交涉,送些禮物給齊、秦。

而晉先出兵伐曹、衛,把曹、衛滅掉,將他們的土地分一些給宋,以補宋人的損失。楚成王見晉欲去救宋,便叫其大將子玉不要去逼近晉師,和晉師打仗。

說晉侯在外面逃亡了十九年,才回到了晉國,什麼危險他都經歷過,人情世故他都明白,此是天意所決定的,像這樣的人是不能和他打仗的,告誡子玉要知難而退。

可是這個子玉卻不肯聽,仍要和晉人打仗,於是派人向成王求戰,說:「我不敢說一定要立功,只是想堵一堵那些說閑話人的嘴。成王聽了不大高興,就給他比較少的部隊。

此後,子玉便派使者對晉人說,你們如放了曹、衛的國君,我們也就釋宋之圍。晉人聽了以後,一面將楚使者抓起來,一面私下對曹、衛說,許他們復國,並使曹、衛告絕於楚。

子玉聽了非常生氣,就帶兵進逼晉師,晉文公便叫晉師向後退卻,為此,一些將領很不滿,說我們是國君率領隊伍,他們是臣子作帥,現在君避臣,不是太丟臉了嗎?

而狐偃說: 「出兵要理直,氣才會杜盛的。理虧氣就會衰。我們國君曾受過楚君的恩惠,也曾說過要退三舍以避之。若我們忘恩失信,那就是理虧,他們就理直,士氣就會高。

如果我們退了以後,他們仍不撤兵,那就是他們理虧。」於是退了三舍(九十里)。沒想到,子玉竟然追了上去,於是,戰爭開始了。

兩軍交戰:

四月六日,晉軍在城濮嚴陣以待楚軍。子玉狂傲聲稱:"日必無晉矣。"當兩軍接觸之時,晉下軍佐胥臣率所部用虎皮蒙在馬身上,首先沖擊楚右翼的陳、蔡軍,陳、蔡軍驚駭逃散,楚右軍潰敗。

楚子玉、子上見右軍潰敗,怒火中燒,加強對晉中軍和上軍的攻勢。晉右翼上軍狐毛設將、佐二面旗幟,令二旗後退,引誘楚軍。晉下軍欒枝所部也以車輛曳樹枝賓士而偽裝後退。

楚子玉以為晉右翼敗退,令楚左軍追擊,所以對陳、蔡及右翼軍潰敗並未理會。楚左軍追擊晉上軍時,側翼暴露,晉先軫、郤溱率中軍攔腰截擊,狐毛、狐偃率上軍夾攻楚左軍。

楚左軍潰敗。楚子玉見左、右軍皆敗,遂下令中軍停止進攻,得以不敗。子玉率殘兵退出戰場,晉軍進占楚軍營地,休整三日後,勝利班師。

❼ 退避三舍成語故事講的是誰與誰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成語「退避三舍」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

❽ 晉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內訊,逃出了晉容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說:「美女待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說:「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么說,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❾ 退避三舍這個成語 講的是誰的故事

出處:春秋晉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禮遇重耳,並問:「公子若反晉國回,則何以答報不穀?」重耳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軍行三十里。後重耳返國執政, 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果「退三舍以辟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

所以是春秋晉公子重耳。

❿ 退避三舍的故事

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到楚國發生的一則故事:晉公子重耳逃版亡到楚國,楚成王在接權待他時問,你如果回到晉國的話,將怎樣報答我?重耳說,楚國遍地是人傑,到處物產豐饒,比晉國富多了,我拿什麼報答您呢?楚成王又說,那你還是報答一下我吧。重耳說,若以您的賢明,讓我回國,以後如果晉楚會師中原,交起戰來,我將率兵後退九十里地,如果您認為這樣還不足以報答,我將只好與您戰斗下去!聽了重耳的話,楚成王認為重耳很了不起,老天一定會讓他復興晉國,違反天意是要闖大禍的。於是以禮相待,並把重耳送到了秦國。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在晉楚城濮之戰中他果然率兵退避了九十里。(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三舍」即九十里)雖然晉楚城濮之戰時的真實情況是:晉國對於楚國的行軍迅速不及准備戰陣,為了避免失敗,晉軍不得不後撤,以每天退一舍計,等於是退了三舍。鑒於有些軍吏表示異議,晉大夫狐偃對晉軍說:這是大王先前允諾了要用來報答楚王的。對此,後世多信以為真,人們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還是用「退避三舍」來比喻對人讓步或有所迴避,以避免沖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