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中國名菜的故事

中國名菜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9 02:17:25

A. 中國菜名典故

西湖蒓菜湯
據《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又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後人稱思鄉之情為「蒓鱸之思」,可見蒓菜之迷人。蒓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清洌爽口。乾隆游江南,也必嘗蒓菜湯,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蒓時值艷陽天」之誦。

沛公狗肉
漢高祖劉邦在家鄉沛縣嗜食狗肉,故此得名。以狗肉、甲魚與酒、蔥、姜、硝腌漬後,加酒、糖、鹽、醬油、八角、花椒及水燜制,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此菜至今仍是徐州地區的名饌。

奶汁肥王魚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鳳台縣境內峽山口一帶數十里長的水域里,為魚中上品。西漢淮南王劉安喜食肥王魚,一次劉宴眾大臣,因人多魚少,廚師以其它魚混充,被劉安識破,大發雷霆:「吾一日不能無肥王,」可見肥王魚受寵之程度了。後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帶民間,並以奶汁雞湯煨煮,成為徽菜一絕。

龍井蝦仁
傳說,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有關。一次乾隆下江南遊杭州,他身著便服,遨遊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讓坐泡茶。茶用新採的龍井,炭火燒制的山泉所沏,乾隆飲到如此香馥味醇的好茶,喜出望外,便想要帶一點回去品嘗,可又不好開口,更不願暴露身份,便趁村姑不注意,抓了一把,藏於便服內的龍袍里。待雨過天晴告別村姑,繼續遊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腸飢,在西湖邊一家小酒肆入座,點了幾個菜,其中一隻是炒蝦仁。點好菜後他忽然想起帶來的龍井茶葉,便想泡來解渴。於是他一邊叫店小二,一邊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時見乾隆的龍袍,嚇了一跳,趕緊跑進廚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蝦仁,一聽聖上駕到,極為恐慌,忙中出錯,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蔥段撒在炒好的蝦仁中。誰知這盤菜端到乾隆面前,清香撲鼻,嘗了一口,頓覺鮮嫩可口,再看盤中之菜,只見龍井翠綠欲滴,蝦仁白嫩晶瑩,禁不住連聲稱贊,「好菜!好菜!」
從此這盤忙中出錯的菜,經數代烹調高手不斷總結完善,正式定名為龍井蝦仁,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饌佳餚。

鼎湖上素
又稱鼎湖羅漢齋。用香菇、草菇、銀耳、榆耳、桂花耳、竹蓀、鮮蓮子、白菌、銀針(綠豆芽)、筍等,蒸、焯、炒、味而成。特點是色彩典雅,層次分明,鮮嫩滑爽,清香適口。廣東製作最為出名。
相傳位於今廣州西門中山六路的西園酒家,敬奉高僧佛院齋門的名菜是十八羅漢齋。有一次,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慶雲大師來廣州六榕寺,曾到西園酒家吃過羅漢齋,知道羅漢齋雖由竹蓀、發菜、冬菇、草菇、蘑菇、榆耳、銀耳、桂花耳、黃耳、湘蓮子、佛手果、炸麵筋、筍肉、銀針、菜心等主料烹制而成,但質味欠佳,遂提出了與上述用料相似的材料,但烹制細節有所變更,試制後為西園廚師所採納,定名為鼎湖上素。

九轉大腸
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首創,此樓燒制的大腸下料狠,用料全,先煮熟焯過,後炸,再燒,出勺入鍋反復多次,直到燒煨至熟。有一次「九華樓」店主杜某請客,席間有一道「燒大腸」,品味後客人們紛紛稱道,有說甜,有說酸,有說辣,有說咸,座中有一文人提議,為答謝主人之盛意,贈名為「九轉大腸」,贊美廚師技藝高超和製做此菜用料齊全、工序復雜,口味多變的特點。此菜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為山東的傳統風味菜。

孔府一品鍋
一品鍋之名源於孔府,是由皇帝賜名的一款孔府名菜,其後代承襲衍聖公,在明、清兩代封爵為「當朝一品」官銜。乾隆皇帝賜孔府《滿漢全席》銀餐具中最大的一件,稱當朝一品鍋。另外還有一種圓形不分隔的一口鍋,名曰 「 鍾鼎一口品鍋 」 。後來的一品鍋,因放入的鍋料不同,又有燕菜一品鍋、魚翅一品鍋、海參一品鍋、什錦、素鍋等。

B. 歷史典故中國菜拜託各位大神

中國菜名稱典故 中國菜名稱典故中國菜源遠流長,眾多風味佳饌均為歷代名廚所創,由於深受食者喜愛與推崇而流傳至今。人們根據歷史的傳說編寫了很多這些菜名的起由與故事,因而流傳了許多燴灸人口的中國菜典故。 神仙鴨子 這是孔府的一個傳統名菜,相傳始於孔子七十四代孫孔繁坡時期,在孔繁坡任山西同 州知府時,府內廚師以鴨子出骨,加調料入碗加蓋,上籠蒸制而成,肉質酥爛,香氣濃郁,滋味鮮美,孔繁坡品嘗後,覺得此菜製法與眾不同,上籠蒸制以點香三炷燒盡為度,滋味鮃美美勝於它菜,故取名為神仙鴨子。 佛跳牆 福建名菜,現已成為閩菜中居首位的傳統名菜,閩菜中的佛跳牆是由海參,鮑魚,干貝,魚翅,雞,豬蹄筋,羊肘,鴿蛋等18種原料用酒壇煨制而成。特點是味道鮮醇,質地軟嫩,入口即化,食後余香顯著。 清代,福州官錢局宴請布政使周蓮,席間一道菜是用幾種海產品及雞,鴨,羊肘,蹄爪,鴿蛋等煨制而成,極為可口。周蓮命衙廚鄭春發學習仿製,鄭登門求教後,並改進工藝,多用海鮮,使此菜愈加鮮美。後來鄭春發辭去衙,開辦聚春園菜館,在一次文人聚會時送上此菜,初名福壽全,乍一啟封,濃香奪壇而出,食者紛紛叫好,有人即興賦詩雲。「壇啟葷菜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遂由眾人公議將此菜改名佛跳牆。百餘年來風靡省內外,享譽港澳。 麻婆豆腐 四川傳統名菜,始創於清同冶初年,當時成都北郊萬福橋有一陳興盛飯鋪,主廚掌灶的是店主陳春富之妻陳劉氏。她用鮮豆腐,牛肉末,辣椒、花椒、豆瓣醬等燒制而成。她烹制的豆腐,麻、辣、燙、嫩,味美可口,十分受人歡迎,人們越吃越上癮,名聲漸傳開,因她臉上有幾顆麻子,故傳稱為麻婆豆腐。從此名揚全國。 叫化雞 江蘇常熟名菜,又稱黃泥煨雞。相傳明末清初時,常熟虞山麓有一叫化偶得一雞,苦無炊具、調料,無奈,宰殺去臟後,帶毛塗泥,放入柴火堆中煨烤,熟後敲去泥殼,雞毛隨殼而脫,香氣四溢。適逢隱居在虞山的大學士錢牧齋路過,試嘗,覺其味獨特,歸家命其家人稍加調味如法炮製,更感鮮美。此後,遂成為名菜,並一直流傳至今。 回鍋肉 四川名菜,又稱熬鍋肉,傳說這道菜是從前四川人初一、十五打牙祭(改善生活)的當家菜。當時做法多是先白煮,再爆炒。清末時成都有位姓凌的翰林,因宦途失意退隱家居,潛心研究烹飪。他將原煮後炒的回鍋肉改為先將豬肉去腥碼味,以隔水容器密封的方法蒸熟後再煎炒成菜。因為早蒸至熟,減少了可溶性蛋白質的損失,保持了肉質的濃郁鮮香,原味不失,色澤紅亮。自此,名噪錦城的早蒸回鍋肉便流傳開來。 白煮肉 北京傳統名菜,此菜創始於明末的滿族,約有 300多年歷史,清入關後從宮中傳入民間。北京「砂鍋居」飯庄製作此菜最為著名。傳說,清乾隆六年(1741),砂鍋居初建時,用一口直徑 133厘米的大砂鍋煮肉,每天只進一口豬,以出售白肉為主,由於生意興隆,午前便賣完,摘掉幌子,午後歇業,於是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一句歇後語:「砂鍋居的幌子——過午不候」。 開水白菜 四川傳統名菜。「開水白菜」原系川菜名廚黃敬臨在清宮御膳房時創制。後來黃敬臨將此菜製法帶回四川,廣為流傳。30多年前,川菜大師羅國榮調來北京飯店掌廚,又將「開水白菜」的烹調技術帶回北京,從而成為北京飯店高檔筵席上的一味佳餚,「開水白菜」烹制不易,其關鍵在於吊湯,湯要味濃而清,清如開水一般,成菜乍看如清水泡著幾棵白菜心,一星油花也不見,但吃在嘴裡,卻清香爽口,鮮美異常。 東安子雞 唐玄宗開元年間,有客商趕路,入夜飢餓,在路邊小飯店用餐。店主老嫗因無菜可供,捉來童子雞現殺現烹。那子雞經過蔥、姜、蒜、辣調味,香油爆炒,再噴以酒、醋、鹽燜燒,紅油油、亮閃閃,鮮香軟嫩。客人吃得贊不絕口,到處宣傳此菜絕妙。從此小店專營此菜,名噪遠近,競傳千年,成為湖南名菜。 西湖蒓菜湯 據《晉書.張翰傳》:張翰在洛陽做官,「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蒓羹、鱸魚膾」,又曰:「人生貴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後人稱思鄉之情為「蒓鱸之思」,可見蒓菜之迷人。蒓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清洌爽口。乾隆游江南,也必嘗蒓菜湯,有「花滿蘇堤抑滿煙,采蒓時值艷陽天」之誦。 沛公狗肉 漢高祖劉邦在家鄉沛縣嗜食狗肉,故此得名。以狗肉、甲魚與酒、蔥、姜、硝腌漬後,加酒、糖、鹽、醬油、八角、花椒及水燜制,狗肉酥爛腴香,甲魚軟嫩鮮美。此菜至今仍是徐州地區的名饌。 奶汁肥王魚 肥王魚又稱淮王魚、回王魚,國內罕見,產於安徵鳳台縣境內峽山口一帶數十里長的水域里,為魚中上品。西漢淮南王劉安喜食肥王魚,一次劉宴眾大臣,因人多魚少,廚師以其它魚混充,被劉安識破,大發雷霆:「吾一日不能無肥王,」可見肥王魚受寵之程度了。後此菜流入蚌埠、合肥一帶民間,並以奶汁雞湯煨煮,成為徽菜一絕。 龍井蝦仁 傳說,龍井蝦仁與乾隆皇帝有關。一次乾隆下江南遊杭州,他身著便服,遨遊西湖。時值清明,當他來到龍井茶鄉時,天忽下大雨,只得就近在一位村姑家避雨,村姑好客,讓坐泡茶。茶用新採的龍井,炭火燒制的山泉所沏,乾隆飲到如此香馥味醇的好茶,喜出望外,便想要帶一點回去品嘗,可又不好開口,更不願暴露身份,便趁村姑不注意,抓了一把,藏於便服內的龍袍里。待雨過天晴告別村姑,繼續遊山玩水,直到日落,口渴腸飢,在西湖邊一家小酒肆入座,點了幾個菜,其中一隻是炒蝦仁。點好菜後他忽然想起帶來的龍井茶葉,便想泡來解渴。於是他一邊叫店小二,一邊撩起便服取茶。小二接茶時見乾隆的龍袍,嚇了一跳,趕緊跑進廚房面告掌勺的店主。店主正在炒蝦仁,一聽聖上駕到,極為恐慌,忙中出錯,竟將小二拿進來的龍井茶葉當蔥段撒在炒好的蝦仁中。誰知這盤菜端到乾隆面前,清香撲鼻,嘗了一口,頓覺鮮嫩可口,再看盤中之菜,只見龍井翠綠欲滴,蝦仁白嫩晶瑩,禁不住連聲稱贊,「好菜!好菜!」 從此這盤忙中出錯的菜,經數代烹調高手不斷總結完善,正式定名為龍井蝦仁,成為聞名遐邇的美饌佳餚。 鼎湖上素 又稱鼎湖羅漢齋。用香菇、草菇、銀耳、榆耳、桂花耳、竹蓀、鮮蓮子、白菌、銀針(綠豆芽)、筍等,蒸、焯、炒、味而成。特點是色彩典雅,層次分明,鮮嫩滑爽,清香適口。廣東製作最為出名。 相傳位於今廣州西門中山六路的西園酒家,敬奉高僧佛院齋門的名菜是十八羅漢齋。有一次,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慶雲大師來廣州六榕寺,曾到西園酒家吃過羅漢齋,知道羅漢齋雖由竹蓀、發菜、冬菇、草菇、蘑菇、榆耳、銀耳、桂花耳、黃耳、湘蓮子、佛手果、炸麵筋、筍肉、銀針、菜心等主料烹制而成,但質味欠佳,遂提出了與上述用料相似的材料,但烹制細節有所變更,試制後為西園廚師所採納,定名為鼎湖上素。 九轉大腸 此菜是清朝光緒初年,由濟南「九華樓」首創,此樓燒制的大腸下料狠,用料全,先煮熟焯過,後炸,再燒,出勺入鍋反復多次,直到燒煨至熟。有一次「九華樓」店主杜某請客,席間有一道「燒大腸」,品味後客人們紛紛稱道,有說甜,有說酸,有說辣,有說咸,座中有一文人提議,為答謝主人之盛意,贈名為「九轉大腸」,贊美廚師技藝高超和製做此菜用料齊全、工序復雜,口味多變的特點。此菜色澤紅潤,大腸軟嫩,兼有酸、甜、香、辣、咸五味,為山東的傳統風味菜。 孔府一品鍋 一品鍋之名源於孔府,是由皇帝賜名的一款孔府名菜,其後代承襲衍聖公,在明、清兩代封爵為「當朝一品」官銜。乾隆皇帝賜孔府《滿漢全席》銀餐具中最大的一件,稱當朝一品鍋。另外還有一種圓形不分隔的一口鍋,名曰 「 鍾鼎一口品鍋 」 。後來的一品鍋,因放入的鍋料不同,又有燕菜一品鍋、魚翅一品鍋、海參一品鍋、什錦、素鍋等。 紅燒大裙翅 魚翅是鯊魚鰭的干製品。大裙翅取自大鯊魚的全鰭。粵菜的大裙翅分作三圍,魚背近頭部的前鰭稱頭圍;近尾部的後鰭稱二圍;尾端的尾鰭稱三圍。裙翅是魚翅中之上品。在高級海味中,魚翅入饌的是最晚的。明代劉若愚的<明宮史>有記,但較含糊「先帝最喜用炙蛤蜊、炒鮮蝦、田雞腿及筍雞脯。又海參、鰒魚、鯊魚筋、肥雞、豬蹄共燴一處,名曰『三事』恆喜用焉。」這里所說的鯊魚筋,可能就是魚翅。<潛確類書>里也有類似記載「湖鯊青色,背上有沙鰭。泡去外皮,有絲作膾,瑩若銀絲。」清代,袁枚以其正名列入 <隨園食單.海鮮單>,此後一直身價百倍,而登大賓之筵,享譽內外。清光緒拔貢南海人鬍子晉著有<廣州竹枝詞>雲「由來好食廣州稱。菜式家家別樣矜。魚翅干燒銀六十,人人休說貴聯升。」並附註雲「干燒魚翅每貴碗六十元。聯升在(廣州)西門衛邊街,乃著名之老酒樓,然近日如南關之南園,西關之漠觴,惠愛路之玉醪春,亦膾人口也。」本世紀三十年代,廣州大三元酒家以紅燒大裙翅聞名,售價也達六十大洋。主制此菜的名師吳鑾乃有翅王之稱。 詩禮銀杏 這是孔府最早的上等名菜之一,相傳孔府詩禮堂是孔子都他兒子孔鯉學詩學禮的地方,到了寧代,此處長出了兩棵銀杏,孔府廚師取用這里出產的白果出殼做成菜餚,供學者食用,培增興味,故取名為詩禮銀杏。 八仙過海鬧羅漢 八仙過海鬧羅漢是孔府喜慶壽宴時的第一道名菜,從漢初到清末,歷代的許多皇帝都親臨曲阜孔府祭祀孔子,其中乾隆皇帝就去過七次,至於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前往朝拜者更為眾多,因而孔府設宴招待十分頻繁,孔宴聞名四海,八仙過海鬧羅漢,便是孔府名菜之一,它選料齊全,製作精細,口味豐富,盛器別致,該菜取用魚翅、海參、鮑魚、魚骨、魚肚、蝦、雞、蘆筍、火腿等十幾種原料為主,以雞作為「羅漢」,其中八種主料為「八仙」,故名為八仙過海鬧羅漢此菜一上席隨即開鑼唱戲,一面品嘗美味,一面聽戲,十分熱鬧。 一卵孵雙鳳 一卵孵雙鳳又名西瓜雞,為孔府名廚首創,用西瓜制菜始於清宮,孔府此菜是用西瓜和雛雞加干貝、口蘑等配料烹制而成,其口味清鮮,營養豐富,頗有特色,孔令貽品嘗後極為先贊賞,便問廚師此菜何名?廚師答西瓜雞,孔令貽認為該菜製法別致,滋味鮮美,但名稱不雅,後來他就將此菜更名為一卵孵雙鳳,即以西瓜為卵,兩雞為鳳,從此該菜便成為孔府菜中的上品。

C. 一道菜,一個故事,中國名菜傳說,你知道多少

中國菜經歷了四五千年的發展歷史,種類之繁多,文化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一流,各個地方風味中,名菜有數千種之多。它們選料考究、製作精細、風味各異,講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協調統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當時,張九齡的家鄉遭水災,父母背井離鄉,不知音信。舉行婚禮那天,張九齡正巧得知父母的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張九齡高興之餘,
便叫廚師烹制一道吉祥的菜餚,以示慶賀。

菜端上來一看,是四個炸透蒸熟並澆以湯汁的大丸子。張九齡詢問其意,聰明的廚師答道:「此菜為四圓。一喜,老爺頭榜題名;二喜,成家完婚;三喜,做了乘龍快婿;四喜,合家團圓。」

張九齡聽了哈哈大笑,連連稱許,又說道:「四圓不如四喜響亮好聽,乾脆叫它四喜丸子吧。」

自此以後,逢有結婚等重大喜慶之事,宴席上必備四喜丸子。

D. 一道菜,一個故事,中國名菜傳說,你知道多少

有一個很經典的相聲段子名叫《珍珠翡翠白玉湯》,不論是否相聲迷,我想大多數人都版聽過這個段子。內容講權的是起義中期朱元璋在落難一個破廟時生了重病,一個要飯的叫化子看他可憐把自己白天要的剩飯和了點泔水打入一塊餿豆腐,煮熟,然後在湯里灑了點在街上揀回來的爛白菜幫子。叫化子把這么一碗熱騰騰的湯湯水水端給朱元璋吃,並且給這碗湯起了個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湯,後朱病癒。做了皇帝後,山珍海味吃膩了,想起了珍珠翡翠白玉湯,於是花重金請到當初的叫化子重做當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湯。
不知道這個故事來自野史還是後人創作編劇。近來經常想起,很有意思。

E. 一道菜,一個故事,中國名菜傳說,你知道多少

在這里比目魚說一下著名川菜「宮保雞丁」的來歷。在都江堰治理水患有功的丁寶楨原籍貴州,清咸豐年間進士,曾任山東巡撫,後任四川總督。他一向很喜歡吃辣椒與豬肉、雞肉爆炒的菜餚,據說在山東任職時,他就命家廚製作「醬爆雞丁」等菜,很合胃口,但那時此菜還未出名。調任四川總督後,每遇宴客,他都讓家廚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雞肉炒制雞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歡迎。後來他由於戍邊御敵有功被朝廷封為「太子少保」,人稱「丁宮保」,其家廚烹制的炒雞丁,也被稱為「宮保雞丁」。

下面比目魚來介紹一下宮保雞丁的做法。

所需食材:

雞脯肉300克,花生米100克,生薑,小蔥,料酒,豆瓣醬,澱粉,陳醋,白糖。

做法:

1、把雞脯肉清洗干凈,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丁放到碗里,加上一些食鹽、料酒和澱粉,把肉丁給攪拌均勻,腌制20分鍾。


小貼士:

1、一直要用大火來炒,不能炒太長時間,否則雞丁不嫩不好吃。

2、喜歡吃麻辣的可以多放點花椒和干辣椒。

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贊,關注小編,每日分享美食知識,做菜技藝,美食問題。

F. 中國十大名菜的故事

網路一下啊

G. 你知道哪些關於中國菜的故事

蘇東坡在杭州做官時,組織民工在西湖築了一道堤。能使四周的田地不怕澇,不愁旱.莊稼連年豐收。著實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為了感謝蘇東坡.那年過春節,城裡男女老少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東坡盛情難卻,便收下了豬肉。叫人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按民工的花名冊,挨家挨戶把肉分送給他們過年。老百姓看到蘇東坡不忘民工,越發愛戴他,把他送來的肉叫「東坡肉」。吃起來更覺味道鮮美。

H. 誰知道幾道中國名菜的起源故事

湖北名菜——東坡肉的來歷

I. 你知道哪些關於中國菜的故事

當時濰縣趕集的農民吃不上熱飯,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鐵鍋,為路人煮菜熱飯,因鍋回無蓋,人們便稱之為「朝答天鍋」。鍋內煮著豬下貨、肉丸子、豆腐乾等。湯沸肉爛,顧客圍鍋而坐,由掌鍋師傅舀上熱湯,加點香菜和醬油等,並備有薄面餅,隨意自用。然後,根據顧客要求,把腸、肚等切碎,放在餅上,捏上細鹽,捲成火筒狀,送到顧客手中。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