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無完卵成語
❶ 覆巢之下無完卵是什麼意思 成語
覆巢之來下無完卵,字面意思是鳥自巢既已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
【出處】「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
【譯文】孔融被捕時,朝廷內外非常驚恐,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像原來那樣在玩琢釘的游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孔融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鳥巢傾覆了,怎麼可能有完整的蛋?」不久,抓捕他們的人也來了。故以覆巢之下無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物的整體被毀滅,其中的個體也無以保全。
❷ 源自覆巢無完卵的成語
覆巢無完卵_成語解釋
【拼音】: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釋義】: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內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容大禍,無一倖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倖存。
【出處】:《戰國策·趙策四》:「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碢騏驎不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❸ 覆巢無完卵的成語比喻
唇亡齒寒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無完卵」、「巢覆卵破」等。漢朝陸賈的《新語·輔政》中有這樣的論述:「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世說新語·言語》中有如下的記載:「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漢獻帝時,曹操獨攬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備、孫權,孔融(孔子後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裡發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後,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並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並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的游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孔融也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麼用?」結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後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覆巢無完卵」、「巢覆卵破」等。漢朝陸賈的《新語·輔政》中有這樣的論述:「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世說新語·言語》中有如下的記載:「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漢獻帝時,曹操獨攬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次,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備、孫權,孔融(孔子後代)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聽,孔融便在背地裡發了幾句牢騷。御史大夫郄慮平時與孔融不睦,得知這個情況後,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報告,並挑撥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禰衡對您無理謾罵,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將孔融全家抓起來一並處死。 孔融被捕時,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個個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卻在那兒玩琢釘的游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家人以為孩子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們趕快逃跑。孔融也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爸爸,你不要懇求了,他們不會放過我們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懇求有什麼用?」結果,兩個孩子從容不迫地和父親一起被抓去處死。 後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❹ 出自覆巢之下無完卵的成語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釋源:《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內,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容,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❺ 覆巢無完卵的成語
覆巢無完卵_成語解釋
【拼音】:fù cháo wú wán luǎn
【釋義】:覆:翻倒。翻倒的鳥窩里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倖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倖存。
【出處】:《戰國策·趙策四》:「臣聞之:有覆巢毀卵而鳳皇不翔,刳胎焚夭碢騏驎不至。」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
❻ 出自《覆巢無完卵》中的成語是什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❼ 覆巢之下無完卵是什麼意思 成語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抄
釋源:襲《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說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❽ 覆巢無完卵成語比喻意
覆巢無完抄卵成語比喻襲意是: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倖免。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倖存。
這個成語出自以下故事:孔融被捕時,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游戲,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孔融對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懇求說:「我希望罪責僅限於自己一身,這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他們的生命?」兩個孩子慢慢地走進來說:「爸爸,難道你見過傾覆了的鳥巢中還有完整的蛋嗎?」不久,抓捕他們的人也到來了。
❾ 覆巢之下無完卵是什麼意思成語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原文
孔融被收專,中屬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譯文
孔融被捕時,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大兒子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仍然像原來那樣在玩琢釘的游戲,完全沒有一點惶恐的樣子。孔融懇求前來執行逮捕任務的使者說:「我希望只加罪於我本人,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不久(拘捕兩個兒子的) 差役也到了。
❿ 巜覆巢無完卵》現在衍生了一個成語是什麼
覆巢無完卵
【原文】
——《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專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zhuó屬)釘戲,了無遽(jù)容。融謂使者曰:「冀(jì)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fǒu)?」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fù)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xuán)亦收至。
說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人們用來比喻滅門大禍,無一倖免;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譯文】
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於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