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陳世美的故事

陳世美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8 22:45:55

① 陳世美是哪個朝代的人,關於他的故事是否真實

1、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並影響傳統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

2、關於他的故事是虛構的。

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湖廣均州人氏,今湖北丹江口人)恩愛和諧。十年苦讀,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宋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祺半夜追殺。

韓祺不忍下手只好自盡以求義,秦香蓮反被誤為兇手入獄。在陳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蓮被發配邊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殺她,幸為展昭所救。包拯欲治陳世美之罪卻苦無實證。陳世美假意接秦香蓮回駙馬府,又以二子逼迫秦香蓮在休書上蓋印。

展昭至陳世美家鄉尋得人證祺朋家夫婦,途中祺大娘死於殺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證物證,欲定駙馬之罪,公主與太後皆趕至阻擋,但包拯終不讓步將陳世美送上龍頭鍘。

(1)陳世美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陳世美歷史原型的傳言

不少人經過「考證」,說陳世美其實是清朝順治年間的進士陳年穀(號熟美),是被冤枉的,還說陳年穀的兩位同學報復誣陷,把陳熟美編成了戲曲中的陳世美。說來也巧,陳熟美和劇中的陳世美都是「均州人氏」。

在清朝之前的明朝,萬曆年間有一位自稱錢塘散人的安遇時,留下了一本書叫《包公案百家公案》,那時的書里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就有了均州人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子兒女的故事,和豫劇《包青天》劇情的前半截極為相似。

② 包青天與陳世美的故事是什麼,講一講

陳世美在高中狀元後拋棄了結發妻子秦香蓮和一雙兒女,娶了公主做了駙馬。秦香專蓮失去丈夫,沒有了生屬活依靠,便上京尋夫,找到了已是駙馬的陳世美,無奈利慾熏心的陳世美不願放棄高官厚祿,竟痛下殺手要滅口,企圖隱藏曾經娶親生子的事實,於是秦香蓮就將他告到開封府,包大人不畏強權,御貓勇擒駙馬,終將駙馬送到了龍頭鍘下。
呵呵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③ 陳世美的故事有哪些

清代官員陳世美,據傳為戲劇《鍘美案》中陳世美的原型。
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均州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游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事跡
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日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陞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世人看法
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關於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世人疑問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清代陳世美怎麼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臭名昭著,但從現在搜集的大量素材來看,《鍘美案》確屬戲劇舞台上的歷史「冤案」。
傳言
據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
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台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台露頭,趕緊溜到後台。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台下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台接著往下唱。」
「包公」說:「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台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麼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
黑臉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唱到他將陳世美一鍘,台下歡呼起來。從那以後,小戲《秦香蓮抱琵琶》就變成大戲《鍘美案》了。

④ 鍘美案主要內容 要求詳細

京劇 宋朝年間,秦香蓮的丈夫陳士美進京赴考,一去三年,杏無音訊。值年大荒,公婆相繼餓死,香蓮葬了雙親,攜領一對兒女遠涉千里進京尋找丈夫。在京城的旅館里,秦香蓮驚聞丈夫早已中了狀元,當了駙馬,便闖入駙馬府。

香蓮見到陳士美,訴說當初陳士美如何許下諾言: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夫妻恩愛,地久天長。可是陳士美為貪圖自己的榮華富貴,狠心拋棄賢妻,甚至把香蓮攆了出去。秦香蓮悲憤交加,正巧當朝丞相王延齡路過,香蓮攔轎喊冤。王丞相聞此冤情,仗義相助。

次日,正值陳士美的生日,王丞相讓香蓮借機扮作賣唱女,用家鄉曲調編些歌詞,用以感動陳士美。香蓮在堂前,彈奏一曲琵琶詞,哀惋凄側,鐵石心腸也為之落淚,但禽獸不如的陳士美,聽罷不僅無動於衷,反而要打香蓮。

王丞相見情不足以說服陳士美,便把自己的摺扇交給香蓮,支持她到開封府告狀。香蓮母子三人前往開封府途中,露宿一處野廟,陳士美派武官韓琪跟蹤追至,舉刀便要將香蓮母子三口殺之滅口。香蓮驚問,素不相識何仇何怨,她泣不成聲哭訴自己的不幸遭遇。

韓琪聽罷十分同情,讓香蓮母子快些離開。但韓琪因無法交差,便自刎而死。香蓮驚見,悲憤至極,收起沾滿鮮血的鋼刀,直奔開封府告狀。包拯接到狀紙,便派武官王朝去傳請陳士美,陳士美不請自來,反告王朝殺了韓琪。包拯傳秦香蓮出庭作證,陳士美拔劍刺向香蓮,包拯見人證物證俱在,便將陳士美押人大牢。

事後,公主和國太怒氣沖沖地來到開封府要人。公堂上,國太對香蓮施加壓力,奪走她的兒女。香蓮誓不屈服,擊鼓鳴冤。包拯左右為難,說:「這是紋銀300兩,拿回家去度飢寒,教子南學把書念,千萬你讀書莫做官,你爹爹倒把這高官做,害得你一家不團圓。」

說罷拿出300兩紋銀,勸香蓮另謀生路。香蓮氣憤地唱出:「香蓮下堂淚不幹,300兩銀子把丈夫換,從今後我屈死也不喊冤,人言包拯是鐵面,卻原來是官官相護有牽連。」

包拯聽罷,猛然摘下烏紗帽,毅然決定將貪戀榮華富貴、殺妻滅子的陳士美,判以死刑,當場開鍘。包拯怒斬陳士美,使正義得以伸張,香蓮得到伸冤,陳士美也得到應有的下場。

(4)陳世美的故事擴展閱讀:

現代的鍘美案和包公百家公案的區別如下:

1、包公案里陳世美沒有做駙馬。

2、秦氏不叫秦香蓮。

3、陳世美「久貪爵祿,不念妻子」兩年未回家,秦氏帶兩個孩子尋夫,在陳世美過壽的時候扮作彈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為其獻琵琶曲,陳羞臉難藏散席後把秦氏抓來棒打一番趕出城去,覺得秦氏行為「羞殺陳門概族人」

派驃騎將軍趙伯純趕到白虎山下一劍殺之,要接瑛哥、東妹回府,兩個孩子不回。鍘美案里是韓琪追殺秦香蓮母子至破廟,見秦香蓮母子可憐不忍殺害又無法交差自殺。

4、神仙覺得秦氏死的冤,喚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屍首,不可損壞。化作法師黃道空教給瑛哥、東妹武藝。後鬧海盜的時候天子張榜尋賢,瑛哥、東妹平海盜被封官。封瑛哥為中軍都督,封東妹為右軍先鋒夫人,封母親秦氏為鎮國老夫人,父陳世美為鎮國公。

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親的時候,秦氏還魂要報當年被殺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擬決世美罪名稟報天子,即差張千、李萬去拿陳世美、趙伯純到庭鞫問、拷打一番。世美俯首無語,一直實招。拯擬世美配遼東軍,趙伯純配雲南軍。鍘美案里是秦香蓮到開封府狀告當朝駙馬殺妻滅子,被龍頭鍘所鍘。

⑤ 陳世美的故事

人,演出被迫停止。世人看法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關於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世人疑問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清代陳世美怎麼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臭名昭著,但從現在搜集的大量素材來看,《鍘美案》確屬戲劇舞台上的歷史「冤案」。傳言據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個戲班子演《秦香蓮抱琵琶》,看戲的人格外多,他們嫌戲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沒辦法,只好在正戲前頭加個《陳州放糧》的短戲。戲唱到中午,陳世美的家將韓琪受命追殺秦香蓮,又放走秦香蓮,韓琪自刎,秦香蓮拉著兒女倒在血泊中……又是到此煞戲了。看戲的不肯走,大家齊聲吼:「殺了陳世美!」磚頭瓦塊齊向戲台上打來。掌班的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亂轉,不敢在前台露頭,趕緊溜到後台。這時,唱《陳州放糧》的「包公」還未下裝,他問:「台下怎麼啦?出了什麼事?」掌班的一見「包公」,忽然靈機一動,計上心來,推著他說:「快,快到前台接著往下唱。」「包公」說:「你急糊塗啦!我在宋朝,陳世美在清朝,相隔幾百年,咋能同台唱戲?」「哎呀,事到這般時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說,「陳世美那麼大的駙馬官,誰敢殺他?只有你『包黑子』鐵面無私可以把他鍘了,給老百姓出出氣,就算煞戲了。」黑臉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帶著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一班人馬上場了。唱到他將陳世美一鍘,台下歡呼起來。從那以後,小戲《秦香蓮抱琵琶》就變成大戲《鍘美案》了。

⑥ 的故事跟陳世美的故事很像,為什麼薛平貴和陳世美的

這個問題問得好。明明兩本小說的男主做了類似的事,為什麼一個被褒一個被貶呢? 這就關繫到了小說的創作年代和小說的受眾。
王寶釧和薛平貴的故事創作年代由來已久,王寶釧本身就是一個不真實的、沒有血肉的、按封建禮教捏造出來的人物形象。因為拋了個綉球,就與父親翻臉,寧願死也要嫁這個陌生人薛平貴,這倒也罷了,算它存在著「隱喻」意味;最不可理喻的是,足足等了十八年,等來的卻是一場羞辱,調戲,考驗,明明是不相信她能夠清清白白地「守」得住這漫長歲月。王寶釧不是個活生生的人,而是一塊石頭,一塊「望夫石」,中國的男性中心社會所需要的一個文化符號。 猜測古代都是一些窮書生在看小說,於是整天YY,美麗,善良,富有,聰慧,專一,溫柔的公主千金甚至仙女啊···為了窮書生,窮農民,窮奴隸死去活來,視高富帥如糞土。什麼牛郎織女,西廂記,董永和七仙女,牡丹亭······這與現代的一些小說,韓劇中高富帥的男主人公放著一票富家千金,白富美不要,卻偏偏對丑小鴨般沒什麼出彩的女主愛得死去活來何其相像~都沒什麼邏輯,但偏偏有受眾。
至於陳世美就是冤假錯案了。。陳世美確有其人,清代人,但是人家是忠臣,清官,人家夫妻感情好得很。陳是湖北人,有個老同學想找他開個後門,但被陳拒絕了,於是這個老同學陰險的寫了陳世美拋妻棄子的戲,還到處演,這樣一傳十,十傳百,硬是把個好人污衊成了個歷史罪人,真冤。 據說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就這一句話,人家有意去抹黑他,還能讓他風評好的了?當然他在戲里就是個渣渣,不過要不是這樣他又怎麼能留名千古呢。

⑦ 歷史+陳世美的真相。我要真實的,不能是野史

陳世美在中國是負心男人的代名詞,因在中國戲劇中的大量表現而使陳世美故事在中國廣泛流傳。中國史書中
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清初游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

在貴州為官時,同鄉同學來投,謀取官職,他多次接待,並勸以刻苦攻讀以求仕進。後因來投者日多,難於應付,乃囑總管家一律謝絕。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同窗胡夢蝶,昔日與他進京赴考時,曾以錢財相助,因遭總管家回絕,頓生報復之心,遂將社會上一些陞官發財、忘恩負義而拋妻滅子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編成戲劇《秦香蓮》,在陝西、河南等地演出。相傳清末一河南劇團到均州演出此戲時,陳的一個後人看了,氣得當場吐血,陳世美第八代孫還組織家族眾人,當場砸了該劇團衣箱,並毆打演員死傷數人,演出被迫停止。

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關於陳世美的冤情便在海內外傳播開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⑧ 陳世美的故事是真實的嗎

陳世美的故事不是真實的。陳世美是小說中杜撰出來的人物。

陳世美的形象最早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在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中陳世美故事得以完善定版。

並影響傳統戲曲《秦香蓮》(又名《鍘美案》)。陳世美在劇中是忘恩負義、拋妻棄子的反面人物,最後被包拯所斬,也因此在後世成為負心人的代名詞。

丹江口市的童德倫老人為解開陳世美之謎,花費了數十年心血,他認為:陳世美在歷史上實確有其人,當地民間傳說和1992年在丹江口市發現的有關陳世美的碑文記載。

陳世美都是為官清廉、剛直不阿、體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強加在他身上的所謂嫌貧愛富、殺妻滅子之事,乃系嫉賢妒能之輩所為。因此,均縣有「北門街不唱陳世美,秦家樓不唱秦香蓮」的俗話。

(8)陳世美的故事擴展閱讀:

根據童德倫的考證,這出戲是這樣編成的:清順治十五年,陳熟美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與胡夢蝶從均州到京都找陳熟美求官,被陳熟美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

仇、胡二人大為不滿,認為陳熟美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但是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懷恨而歸的仇夢麟和胡夢蝶走到河南南陽,正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

二人看到戲中所演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他們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

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熟美,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戲的內容不多,只是把名字換了一下,為掩人耳目,他們不敢用真名。

而是把陳熟美變成了陳世美,還把陳世美說成了駙馬。改編後的《琵琶記》在河南、陝西、湖北一帶的演出,引起了觀眾的同情和共鳴。

根據觀眾的願望,《琵琶記》後來又被改編成陳世美讓包青天給鍘了。於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繹」到了宋代,戲名也變成了《鍘美案》。

作為戲劇中的另一個主人公陳世美的妻子秦香蓮,童德倫先生認為,秦香蓮和陳世美都是戲劇人物,是藝術形象。她的生活原型真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氏。

她是陳熟美的第二個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根本沒有戲劇中所編的那些情節,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秦香蓮。

《丹江口文史資料》由湖北省丹江口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寫。在這部文史資料的第一輯里,一篇題名《陳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對陳年穀同窗學友編戲辱罵嘲弄之事。

也作了充分考證,主要事實與童德倫所述完全一致。陳年穀的第十代孫陳吉棋生活在武漢。78歲的陳吉棋說:「小的時候我見過我家的神龕上供奉的祖宗牌位,有陳一奇、陳年穀。

那時父親說,我祖父年輕的時候,河南有個劇團到我們縣上來演《鍘美案》,祖父四兄弟邀約了些親朋好友,到劇場砸了戲箱,打了演員,把劇團攆出了均縣,這出戲在我們縣再沒有演出過。」

⑨ 有誰可以告訴我陳世美的故事

陳世美的故事,家喻戶曉。戲劇中的陳世美是個不折不扣的壞男人,但現實生活中的陳世美不僅是一個好丈夫,還是一個為政清廉的好官。只因為官期間得罪了人,才被惡意醜化。所以,《鍘美案》的故事情節純屬虛構。
人物原型
明末清初的一位清官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是部群戲,在介紹劇情時一定要交代它的考據,因為這是一出絕對的編出來的戲。今天,「陳世美」幾乎成了忘恩負義的代名詞,但歷史上的陳世美非但不是壞人,還是一名廉政的清官,而且是明末清初的人,根本不是宋朝人,所以這部分內容一定要交代清楚。
陳世美原名陳年穀,號熟美,均州人,生於明代天啟五年,清順治八年考取舉人,順治十二年考取進士,後被任命為直隸饒陽知縣。任期滿三年後,吏部考核其政績最優,升任刑部主政、郎中。由於政績突出,陳年穀屢受順治皇帝重用,被封為貴州省思石道按察司副使兼布政司參政。康熙十年後,陳年穀升任戶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攜妻告老還鄉。陳年穀不僅在官場上一帆風順,其道德品質也沒有什麼污點,更沒有做出貪圖富貴,殺妻滅子之事。

故事由來

好男人遭到惡意醜化

陳年穀之所以被醜化,是因為清順治十五年,他的同窗好友仇夢麟、胡夢蝶從均州到京城找陳年穀求官,陳年穀對他們講明道理後婉言拒絕。仇、胡大為不滿,認為陳年穀在求學期間,他們曾接濟過他,現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負義,不念舊情。二人懷恨而歸,途中,在河南南陽遇上當地上演曲劇《琵琶記》。二人看到戲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負義之事,於是計上心來。他們不惜花費銀兩,請戲班子按自己的意願,把《琵琶記》的情節加以改造,把戲中忘恩負義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換成了他們怨恨的陳年穀,編造了一出他們認為賽過《琵琶記》的新戲,所以《鍘美案》也叫《賽琵琶》。
秦香蓮的生活原型名叫秦馨蓮,是均州六里坪秦家樓人。她是陳年穀的第二任妻子。夫妻相敬如賓,白頭偕老。根本沒有戲劇中所編的那些情節,編戲人為了掩人耳目,把秦馨蓮改成秦香蓮,把陳年穀化名陳世美,並把事件發生的時間改為宋朝,由此也為鐵面無私的包公添加了一項本不屬於他的「政績」。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