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書法勵志故事

書法勵志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7 22:19:21

❶ 王羲之刻苦練字的故事

王羲之從 7 歲開始,成天起早貪黑地練字。11 歲那年,他想去父親的房間 找點字帖繼續練字,發現父親的枕邊有幾本書,於是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那 是本叫《筆論》的書,內容是教人寫字時如何運筆。王羲之一翻開書,就忍不住 開始記錄那些執筆運筆的技巧, 他讀得愛不釋手,不知不覺把書帶出了父親的房 間來讀。他按照《筆論》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入迷 了。過了一段時間,他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的比較,確實有些變化。 一天,王羲之在讀《筆論》時被父親發現了。父親王曠看見兒子讀得入迷的 書竟是自己珍藏的《筆論》 ,很詫異地問道: 「你能讀懂這樣高深的書嗎?」王羲 之答道: 「書非讀不能懂,孩兒雖然一知半解,但還是能受到教育的。 」父親聽後 把《筆論》送給了王羲之,得到書後的他練得更加勤奮,更加認真,更加投入。 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竟然連頭都沒 有抬起來看一下, 專心致志地邊看字帖邊練字。書童最後不得不去請他的母親來 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時,只見羲之手裡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 弄得滿嘴烏黑。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 字怎麼寫才好, 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 母親看到這情景, 憋不住笑著說: 「羲 之,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 正是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練字,王羲之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❷ 拔苗助長 成語故事 勵志成語,書法字體,字體設

有個急性子的宋國人,日夜盼望稻田裡的稻子快些長大。可是,稻子是要內慢慢長的,不能照容他想的那樣長的那麼快。
有一天,他想出了一個妙計:下得田去,把每棵稻子都從土裡拔高了一些。
「好累啊!辛辛苦苦幹了一整天!不過,田裡的稻子倒是都長高好些了。」
他的兒子聽說田裡的稻子長高了好些,連忙跑到田裡去看。可是,糟糕得很,田裡的稻 苗的葉子,都開始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不要急,有些事情急是急不來的,因為那些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就像大家說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樣!

❸ 書法家的勵志小故事

王羲之年少的時候,為了寫好書法,每天都不停的勤練,每當寫完了字,就在門前的那口水池裡洗毛筆、硯台。時間一久,池水都變成黑的了,因此,當時的人稱那口水池為「墨池」。有次,王羲之聚精會神的在練字,都忘了吃飯,他母親就叫家僮給他端了一盤熱騰騰的饃饃和一碟醬。家僮幾次催他趁熱快吃,王羲之都只隨便的應了幾聲:「好啦!就吃!」。頭也不轉的又提起筆來揮灑。家僮沒有辦法,只得去稟告夫人。 不料當王夫人到書房時,卻見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個蘸著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還嚼得津津有味,而且嘴角盡是黑黑的。母親又急又疼的把他手中的饃饃搶下,問他饃饃味道如何,他點頭說:「很好,很好!就是這醬味道有點苦!」夫人又好氣又好笑:「傻兒子!墨汁怎麼可以當醬呢?」 看到王羲之學書法如此專注、刻苦,母親無奈的搖搖頭,自然也十分高興,王羲之的書法將來必定有很高的成就。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麼來練字呢?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於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

❹ 柳公權勵志練字的故事

柳公權小時候字寫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師和父親的批評。他虛心聽取他們的教誨,經過一年的勤學苦練,他寫的字進步很大,受到老師的表揚。表揚的次數多了,柳公權也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寫大楷比賽。他很快地寫好了一篇,滿以為穩拿冠軍,臉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賣豆腐的老人見柳公權這么不謙虛,想給他潑點涼水,走過去對他說:「華原城裡,有個人用腳寫字,寫得比你還要好。」柳公權聽了有點不服氣,第二天一大早就趕到華原城。他親眼看到那位無臂老人用左腳壓住鋪在地上的紙,用右腳夾住毛筆,龍飛鳳舞地寫對聯,寫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靜下來想想,覺得自己那麼一點成績真算不得什麼。他誠懇地對那位無臂老人說:「柳公權願拜您為師,請老師告訴學生寫字的秘訣。」無臂老人沉思片刻,給他寫了四句話:「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老人解釋說:「這就是我寫字的秘訣。我用腳寫字,已經練了50多個年頭。我磨墨練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寫完字就在半畝大的池塘里洗硯,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還差得遠呢!」柳公權牢牢記住老人的話。從此以後,他更加勤奮地練字。他搜集了許多古代書法家的字,反復琢磨,吸取各家的長處。他經常登門拜訪當時的書法名家,向他們虛心求教。他還時常請同學、親友、陌生人指出自己書法上的不足之處。柳公權在書法領域不知滿足地刻苦鑽研,終於成為當時著名的書法家。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
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柳公權是我國著名的大書法家。他的字寫得清峻挺拔,為後世學者欽敬臨習。他為什麼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上面的短文就回答了這個問題。開始,他自以為字寫得出眾,揮筆大寫「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幾個字,可見其驕傲之態。然而,當老人有意諷刺柳公權的字像他擔子里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時,柳公權氣憤至極,「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驕傲之情,溢於言表。而當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話激他時,柳公權雖然沒有「火冒三丈」。但從他「第二天,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的行動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氣,這是三寫柳公權的驕傲。柳公權進了華京城,看到的是「一個沒有雙臂的黑瘦老頭」「揮灑自如地寫對聯」,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於是,他目瞪口呆,「『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為師,這里一「驚」一「跪」一「求」充分表現了柳公權思想的轉變,「驕傲」之氣一掃而空。當老人告訴柳公權寫字的「秘訣」後,他恍然大悟,「從此發奮練字」,終於成了一代名家。

❺ 關於書法家的小故事,50字左右

1、掘墓偷藝

鍾繇是東漢末年人,他對於書法學習十分的執著熱衷,幾乎已經到達痴狂的地步。據說他以前在抱犢山讀書,為了練習好書法,將山中的石頭、樹木都寫成了黑色。有一次,他和曹操、韋誕等人談論書法用筆,因為興致濃厚,以致於睡前還不斷的心摹手畫,竟然將被子給劃破了幾個洞。

韋誕也是當時一位書法家,據說他手頭東漢大書法家蔡邕的「筆論」,因此他的書法水平十分高,當時人都推崇他的書法,認為是當朝第一書法家。鍾繇想向韋誕借閱這本「筆論」,但韋誕就是不肯,三番五次的拒絕,鍾繇氣得捶胸嘔血,幸虧曹操用五靈丹救了他一命。等到韋誕過世後,鍾繇便派人從墳墓中挖出那本書,反覆研究,最後了解用筆的奧妙。

2、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必須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到達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必須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到達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原先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樣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

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明白是怎樣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這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3、鄭板橋學書法

清朝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自幼酷愛書法,古代著名書法家各種書體他都臨摹,經過一番苦練,最後和前人寫得幾乎一模一樣,能夠亂真了。但是大家對他的字並不怎樣欣賞,他自己也很著急,比以前學得更加勤奮,練得更加刻苦了。

一個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涼,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就寫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氣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麼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晚上睡覺時,鄭板橋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體,寫字也各有各的字體,本來就不一樣嘛。

我為什麼老是學著別人的字體,而不走自己的路,寫自己的體呢即使學得和別人一樣,也但是是別人的字體,沒有創新,沒有自己的風格,又有什麼意思從此,他取各家之長,融會貫通,以隸書與篆、草、行、楷相雜,用作畫的方法寫字,最後構成了雅俗共賞、受人喜愛的「六分半書」,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亂石鋪街體」,成了清代享有盛譽的著名書畫家。

4、侍郎行者

唐開元時,有一位名為徐安貞的人,作官時因怕事被牽累,逃隱到山裡。因病聲啞不能言語。數年之後,某佛寺要選擅長書法的人,為寺廟的樑柱書寫楹聯。徐安貞不留意跨過放置在地上的樑柱,犯了大忌。廟中住持很生氣,用手杖打他的背,他趕緊用手在地上寫道:「我雖不能說話,但學過大字書法,期望能讓我試試看」。

結果,姑且讓他一試之生,廟里的僧眾都心悅誠服,心甘情願地請他全部書寫,而不計較他的過錯。

5、皇帝練字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

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❻ 書法常用勵志四字詞語推薦

推薦以下七個四字成語: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天道酬勤、龍馬精神、海納百川、惠風和暢、寧靜致遠

❼ 求二十四史里的名人勵志故事

二十四史里的名人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聖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的書法家。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王獻之家有一隻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於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古代名人勵志故事:《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❽ 有沒有關於王羲之小時候的勵志小故事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回,雖已不錯,答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❾ 古代或近代的大書法家的勵志故事!!!!!!!!!!!!!!1

魏晉書家——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於一個書法世家的門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導;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當時的書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後人尊為書聖。

王羲之七歲那年,拜女書法家衛鑠為師學習書法。王羲之臨摹衛書一直到十二歲,雖已不錯,但自己卻總是覺得不滿意。因常聽老師講歷代書法家勤學苦練的故事,使他對東漢「草聖」張芝的書法產生了欽羨之情,並決心以張芝的「臨池」故事來激勵自己。

為了練好書法,他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跋山涉水四下鈐拓歷代碑刻,積累了大量的書法資料。他在書房內,院子里,大門邊甚至廁所的外面,都擺著凳子,安放好筆,墨,紙,硯,每想到一個結構好的字,就馬上寫到紙上。他在練字時,又凝眉苦思,以至廢寢忘食。

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麼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來人回去後,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於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在他身上出現的成語還不只這些,據說有一次,他把字寫在木板上,拿給刻字的人照著雕刻,這人用刀削木板,卻發現他的筆跡印到木板裡面有三分之深。這就是成語「入木三分」的由來。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書法,首推【蘭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時候的作品。

東晉有一個風俗,在每年陰歷得三月三日,人們必須去河邊玩一玩,以消除不祥,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蘭亭的河邊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詩。

作完了詩,大家把詩搜集起來,合成一本【蘭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這時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須筆,在蠶繭紙上,揮起筆來。這篇序文,就是後來名震千古的【蘭亭集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致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今人所見,皆為《蘭亭序》臨摹本。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很豐富,除《蘭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謝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時晴帖》、《樂毅論》、《黃庭經》等。其書法主要特點是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後人評曰:「飄若游雲,矯苔驚蛇」,王羲之的書法是極美的。

古代五位大書家

在中國幾千年書法史上,涌現了許許多多的書法家,晉代的王羲之,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和宋代的蘇軾是其中影響較大的五位大書法家。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山東臨沂人。他七歲開始跟隨衛夫人學習書法,以後游歷名山大川,廣集秦漢諸家書法之大成,形成了一種平和自然、奇逸豪放、含蓄有味的獨特風格,開創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書風。《蘭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王羲之在書法的發展進程中,有著承前啟後的作用,歷來被譽為「書聖」。
歐陽詢(557-641)字信本,湖南長沙人。他早年的書法,深得王羲之的筆意,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很有王羲之楷書的風味。歐陽詢還廣泛地學習北朝碑刻,同時吸取唐朝其他書家的長處,融會貫通,從而形成了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獨特風格,世稱「歐體」。歐體的最大特點是「險勁」,同時在險勁中求其平穩。好比懸崖峭壁上的高樓大廈,看來非常驚險,卻築得平穩堅固。
唐代另一位大書法家是顏真卿(709-785),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的書法剛健有力,氣勢雄健,充分顯示出一種不為魏晉書法所拘束的大但創新精神,這在唐代書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書法有一種端莊厚重、朴質博大之美,呈現出一種雍容大方、開闊雄壯的氣概。
顏真卿的書法,在魏晉之後開辟了一種新的境界,代表了唐代書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豐富了中國書法藝術,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寶塔感應碑》、《麻姑仙壇記》、《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爭座位》、《祭侄文摘》等。
唐代與顏真卿齊名的書法家是陝西耀縣人柳公權(778-865)。他也是唐朝書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王羲之的書法對柳公權早年影響很大,但柳公權也十分注重吸收隋唐以來的書法成就,從而逐漸創造出自己的健勁清瘦的風格。他的書法中,吸收顏體的成分較多,在用筆上強調骨力的美,但又有秀麗的韻味,在結構上講究工巧嚴密,但又不失開闊自然的特點。柳體與顏體相比,柳體在秀麗中見雄壯,而顏體則在雄壯中見秀麗,各具不同的特色,所以素有「顏筋柳骨」之稱。柳公杈的著名碑帖有:《玄秘塔》、《神策軍碑》等。
宋代的楷書雖比不下唐代,但行草還是出現了一種新的局面。俗話說:書法「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宋代書法的「尚意」,講求意態,注重個人思想感情的表達。蘇軾,正是這樣一位書法家。
蘇軾(1036-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學識淵博,既是文學家又是書畫家。他一生中最喜寫字,幾乎見到筆、紙就要寫,但又從來不喜歡別人向他求字。早年他對金石碑刻十分留心,晚年對顏真卿的書法特別推崇。但他自己的書法不專宗一家,而是在繼承多家成就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沉著、蒼勁、豪放的書法風格,達到了既不同於魏晉,也不同於唐代的美的境界。
蘇軾認為「書無常法」,但不是沒法可尋,而是不死守前人章法。他還主張要有見識,學識豐富,書法才有進益,否則會徒勞無功。他有句名言:「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意思是說:學習書法而無學識見解,專門摹仿,即使下的功夫再大,也不過徒有形式;只有讀書萬卷,心胸開闊,下筆才有神韻。蘇軾的著名碑帖有:《寒食詩》、《赤壁賦》、《中山松醪賦》、《洞庭春色賦》等。
http://..com/question/5399843.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