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發布時間: 2021-01-17 18:37:13

1. 這些歌曲的音部如果是女高音的話,是花腔,抒情還是戲劇

《抄habanera》抒情女中音,《caro nome》花腔女襲高音,《largo al factotum》抒情男中音,《O mio babino caro》抒情女高音,《nessun dorma》戲劇男高音,《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麼美》抒情女高音,《Les oiseaux dans la charmille》花腔女高音,《瑪依拉變奏曲》花腔女高音,《苗嶺的早晨》抒情花腔女高音,《pace pace mio dio》戲劇女高音
如果是女高音的話只需要變換一下名稱就行了!但是前提:「男生聲部和女中音聲部堅決不許在歌劇中換聲部!」

2. 奧芬巴赫創作的輕歌劇有哪些特點

奧芬巴赫(1819~1880)是法國作曲家、指揮家、提琴家,原籍德國。畢業於巴黎音樂院後回,曾任喜歌答劇院樂隊大提琴手、法蘭西劇院指揮。從1853年起從事輕歌劇的創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輕歌劇約90部之多。1858年他創作的輕歌劇《天堂與地獄》曾連演288場而不衰,以至他的輕歌劇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風靡一時。他的輕歌劇具有輕快的風格、強烈的社會諷刺意義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寫法國當時社會風俗的同時,揭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統治下的法國上層社會的腐敗墮落,反映了當時巴黎市民社會的風氣。三幕帶有序幕和尾聲的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謝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於1877~1880年(未完,後由作曲家吉羅整理完成)。該劇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樞密官克萊斯波爾》等三個故事編劇。情節以霍夫曼生前的三個戀愛故事為主線展開,以法國當時流行的音調為素材,並具有浪漫主義抒情歌劇的色彩,表現了對理想追求和最終理想的幻滅。其中最著名的唱段為《船歌》、《木偶之歌》等。

3. 談談音樂作品

關於音樂眾說紛紜,但很少說到要害處。在我看來,語言文字代替不了音樂,也說明不了音樂。如果可能,我們就不需要音樂了。人們常常抱怨說,音樂太含混模糊,耳邊聽著音樂腦子卻不清楚該想些什麼;反之,語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但對於我,情況卻恰恰相反,不僅是就一段完整的談話而言,即便是只言片語也是這樣。語言,在我看來,是含混的,模糊的,容易誤解的;而真正的音樂卻能將千百種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勝過語言。那些我所喜愛的音樂向我表述的思想,不是因為太含糊而不能訴諸語言,相反,是因為太明確而不能化為語言。並且,我發現,試圖以文字表述這些思想,會有正確的地方,但同時在所有的文字中,他們又不可能加以正確地表達。
如果你問我,我落筆的時候,腦海里在想些什麼,我會說,就是歌曲的本身。如果我腦海里偶然出現了某些詞句,可以作為這些歌曲中某一首的歌詞,我也決不想告訴任何人。因為同樣的詞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意義是不同的,只有歌曲才能說出同樣的東西,才能在這個人或另一個人心中喚起同樣的情感,而這一情感,對於不同的人,是不能用同樣的語言文字來表述的。

4. 奧芬巴赫創作的輕歌劇有哪些特點

奧芬巴赫(1819~1880)是法國作曲家、指揮家、提琴家,原籍德國。畢業於巴黎音樂院後專,曾任喜歌劇院樂隊大提琴屬手、法蘭西劇院指揮。從1853年起從事輕歌劇的創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輕歌劇約90部之多。1858年他創作的輕歌劇《天堂與地獄》曾連演288場而不衰,以至他的輕歌劇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風靡一時。他的輕歌劇具有輕快的風格、強烈的社會諷刺意義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寫法國當時社會風俗的同時,揭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統治下的法國上層社會的腐敗墮落,反映了當時巴黎市民社會的風氣。三幕帶有序幕和尾聲的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謝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於1877~1880年(未完,後由作曲家吉羅整理完成)。該劇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樞密官克萊斯波爾》等三個故事編劇。情節以霍夫曼生前的三個戀愛故事為主線展開,以法國當時流行的音調為素材,並具有浪漫主義抒情歌劇的色彩,表現了對理想追求和最終理想的幻滅。其中最著名的唱段為《船歌》、《木偶之歌》等。

5. 花腔女高音經典曲目都有哪些

花腔女高音經典曲目有:《魔笛》、《拉美莫爾的露琪亞》、《霍夫曼回的故事》等等。

高音也是很容易產生悲劇感的音區。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劇魅影》里女主角被魅影帶入鏡中世界的唱段,相當驚艷。

其他的圈子的話,在acg圈有一位大手子音樂人叫梶浦由記,曾為很多經典作品做過配樂。推薦給題主《第七天堂》,由kalafina演唱,非常具有悲劇色彩的一首歌。




6. 義大利歌劇代表作人物

奧芬巴赫

雅克·奧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出生在德國,原姓埃伯斯特,後以原居住地奧芬巴赫為姓。他父親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揮,並成為奧芬巴赫的音樂啟蒙老師。1833年,父親送24歲的奧芬巴赫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此後他便定居於此。奧芬巴赫曾從阿萊維學習過作曲。他擔任過巴黎喜歌劇院的演奏員、法蘭西歌劇院指揮,創辦了巴黎人的輕歌劇院。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移居到義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國參加世界博覽會,並作訪問演出。 1880年,奧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練期間去世。

奧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輕歌劇,直19世紀中葉,他在20多年裡創作了近100部輕歌劇,這些作品在巴黎盛極一時。奧芬巴赫於1853年寫成了第一部喜歌劇《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創作的《奧菲歐在地獄》在巴黎喜歌劇院動上演,該劇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奧芬巴赫將其改編得面目全非,當局指責這部作品褻瀆了古代文學,影射政府。但觀眾卻很買帳,票房直線上升,這使作為劇院經理的奧芬巴赫喜大於憂。

奧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劇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劇院動上演後很受觀眾歡迎。這部喜歌劇有三個獨立的故事組合而成,講述了霍夫曼與三位女子的愛情遭遇,情節滑稽、怪誕。劇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麗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優美動聽。

奧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劇還有《美麗的海倫》(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蓋羅爾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麗肖爾》(1868年)等。

奧芬巴赫是法國輕歌劇的奠基人和傑出的代表。他面向大眾,把舞台劇的傳統,喜歌劇的形式,巴黎林蔭略的活報演出與城市民謠相結合。他的曲調貫穿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情調,廣泛採用生活舞蹈,如華爾茲,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節奏。他的輕歌劇充滿嘲笑與諷刺的內容:帝國的當權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敗。但也有迎合權貴口味的一面,娛樂性強,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現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藝術所以能在第二帝國存在的原因。奧芬巴赫的音樂對奧地利的蘇佩、施特勞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萊哈爾以及現代的美國音樂劇都有影響。

托瑪和他的喜歌劇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瑪(l811-1896年),托瑪出生於音樂家庭,托馬幼年隨其父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7歲進巴黎音樂學院,1832年21歲的托瑪獲羅馬大獎。從1837年開始創作了歌劇第一部喜歌劇《雙層梯》,曾獲柏遼茲的贊賞,很快獲得成功。1849年即以《總督》占上當時喜歌劇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後連續出現一些敗筆之作,最後新創作的時期才來到。毫無疑問地,那是受古諾《浮土德》的刺激。從這樣的體驗而於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瑪之名留傳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此劇則獲得空前的成功。隨後的半年間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劇的法語劇本,是由巴畢耶和卡雷共同執筆。這兩位當時頗負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劇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國》是直接從原作的詩翻譯的。它是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改編,劇情梗概是:到處賣藝的吉普賽女藝人迷娘,與富有的大學生威廉相愛。而劇團的老演員洛塔里奧對迷娘也懷有好感,他為了阻撓這對年輕人的愛情,竟企圖燒死迷娘。威廉計劃把迷娘帶回自己的故鄉義大利,並為她賣一座豪華城堡。而這座城堡喚醒了洛塔里奧的回憶,他便是城堡原來的主人,而迷娘則是他的女兒。最後,父女相認,迷娘和威廉終成眷屬。它的音樂體現了托瑪旋律優美動聽,感情纏綿的風格。這部喜歌劇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個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婭》、迷娘和洛塔里奧的二重唱《輕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觀眾歡迎的喜歌劇,在19世紀的後30年裡,它上演了1000多場,並始終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過了一年多後,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的五幕歌劇《哈姆雷特》再獲佳評。這部作品除了音樂創作相當成功外,還是第一部把薩克斯管引進樂隊的歌劇。《迷娘》和《哈姆雷特》這兩部作品顯然都和古諾有關。也由於這兩劇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諾擔任巴黎音樂院長。托馬一生作有20部歌劇,他的作品旋律優美,抒情性與戲劇性有機結合,富有傳奇色彩,但在表現上缺乏應有的深度。

傑出抒情作曲家古諾

進入19世紀的後半期,法國歌劇的抒情性加強,大歌劇逐漸衰弱,而適合現實生活的喜歌劇形式--可以夾帶對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簡潔的歌劇形式--與義大利風格結合,得到發展,它不僅用以表現喜劇性的內容,甚至可以表現悲劇性的內容。一批創作個性和美學觀念並不相同的作曲家們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國的抒情歌劇流派。古諾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夏爾·弗朗索瓦·古諾(1818-1893年),法國傑出的歌劇作曲家。古諾出生於巴黎,自幼隨母親學習音樂,向雷哈學習作曲。183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他的老師有阿萊維、勒絮爾、齊默爾等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學第二年,即獲得該院的音樂大獎--羅馬大獎的第二名,又過兩年,他以壓倒多數的選票榮膺羅馬大獎的第一名。1839年,獲獎後的古諾赴羅馬學習進修,並訪問了維也納、柏林、萊比錫等地,接觸到各國著名的音樂作品和音樂家。古諾於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奧菲翁合唱協會的指揮。1858年任職於巴黎抒情劇院,在那裡創作出了第一批歌劇。古諾最著名的歌劇是《浮士德》。這部典型的抒情歌劇作於 1859年,在巴黎抒情劇院上演,但演出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古諾用10年時間對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劇院再度公演,從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歌劇之一。成為抒情歌劇的第一部典範。在以後的8年裡,僅巴黎歌劇院就上演了1000場,而在20世紀頭10年中,它在德國共演出了3000多場。《浮士德》取材於歌德的同名戲劇,但故事情節與原作相去甚遠,只是採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瑪格麗特愛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樂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調,對瑪格麗特內心情感的描繪十分成功。她的詠嘆調《珠寶之歌》是一首旋律優美華麗,能夠充分表現花腔女高音才華的優秀歌曲。在重演時,古諾將原來的對白改為宣敘調,增加了法國人最愛看的芭蕾舞場面,更使這部作品熠熠生輝。

古諾其它主要的歌劇作品還有《薩福》(1851年)、《薩巴女王》(1862年)、《米雷葉》 (1864年)、《鴿子》(1866年)、《羅密歐與朱麗葉》(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舉家遷往倫敦避難,由於他成功地創作了歌劇《浮士德》而成為英國王室的貴賓。1874年,古諾回到法國,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薩莫拉的貢品》(1881年)等。

古諾是傑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寫過12部歌劇,除《浮士德》獲得過輝煌成功之外,《羅密歐與朱麗葉》(1867)也十分出色。古諾缺乏劇場感覺和經驗,盡管旋律優美,由於缺乏發展的動力和新鮮感,因而影響了歌劇應有的魅力。

威爾第的浪漫主義歌劇

羅西尼跨越兩個時代,即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代。威爾第則是完全屬於19世紀的藝術家。他出生於1813年,卒於1901年。19世紀是一個在人類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滿決定性的世紀。威爾第從1839年至1893年為舞台而創作,在這期間,他走過了19世紀浪漫主義的全部領域。

威爾第的歌劇作品洋溢著熾熱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義大利浪漫主義歌劇的高峰。他的歌劇中的合唱被改編成愛國歌曲,在義大利國家統一運動中表達著自由與獨立精神。威爾第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和舞台效果的處理,但有時也因其太過標新立異,導致不能通過當時的檢查。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於義大利北部帕爾瑪公國布塞托市的小鎮隆科萊。父母經營著一家兼做雜貨鋪的小飯館。他們沉默寡言、憂郁孤僻的性格,遺傳給了威爾第,並成為他一生中的「種子」性格。威爾第出生時,帕爾馬正遭到奧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們想趕走拿破崙的軍隊(19世紀早期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時間不是遭受拿破崙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趕走拿破崙的人的侵略,總歸是脫不了拿破崙的干係)。由於當地條件和家庭經濟狀況所限,威爾第沒有學習音樂的良好環境。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對音樂的愛好。 1925年, 12歲的威爾第開始做管風琴師。威爾第的父母希望擴大孩子的音樂視野,於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裡住在另一個名叫安東尼奧·巴雷奇的食品雜貨商家中,安東尼奧·巴雷奇掌管著當地的音樂會社。年輕的威爾第很快就為該城的樂隊寫起進行曲和其它音樂,不過更多是寫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歡的女兒瑪格麗塔彈奏用的鋼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爾第從布塞托音樂學校畢業。他選擇音樂作為其終身職業,並嘗試創作了幾部協奏曲,他為在布塞托劇院上演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寫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轟動。此間,巴雷奇為威爾第的成名立業,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支持和資助。這種支持和父愛般的關懷,一直持續到他逝世。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登陸我們的網站,查詢全國各大城市最新、熱門演出信息
具體請點擊:http://www.chinaticket.com ^_^

7. 輕歌劇作曲家奧芬巴赫的生平經歷是怎樣的以及他在輕歌劇領域上做出了哪些貢獻

奧芬巴赫(1819~1880)是法國作曲家、指揮家、提琴家,原籍德國。畢業專於巴黎音樂院後屬,曾任喜歌劇院樂隊大提琴手、法蘭西劇院指揮。從1853年起從事輕歌劇的創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輕歌劇約90部之多。1858年他創作的輕歌劇《天堂與地獄》曾連演288場而不衰,以至他的輕歌劇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風靡一時。他的輕歌劇具有輕快的風格、強烈的社會諷刺意義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寫法國當時社會風俗的同時,揭露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統治下的法國上層社會的腐敗墮落,反映了當時巴黎市民社會的風氣。三幕帶有序幕和尾聲的輕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謝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於1877~1880年(未完,後由作曲家吉羅整理完成)。該劇根據德國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樞密官克萊斯波爾》等3個故事編劇。情節以霍夫曼生前的3個戀愛故事為主線展開,以法國當時流行的音調為素材,並具有浪漫主義抒情歌劇的色彩,表現了對理想追求和最終理想的幻滅。其中最著名的唱段為《船歌》《木偶之歌》等。

8. 急問:19世紀義大利歌劇有哪7位歌劇作曲家

19世紀下半葉的歌劇——法國喜歌劇

在梅耶貝爾以後的一個時期里,在意、德歌劇的沖擊下,法國大歌劇出現頹勢。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國人喜愛的喜歌劇仍保持著發展的勢頭,並從19世紀中葉開始,逐漸出現兩個分支,即以流行曲調為主的諷刺性輕歌劇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為題材的抒情歌劇。喜歌劇成為19世紀下半葉法國歌劇的主流,這一時期的法國歌劇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劇的作曲家。奧芬巴赫和托瑪便是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

奧芬巴赫

雅克·奧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出生在德國,原姓埃伯斯特,後以原居住地奧芬巴赫為姓。他父親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揮,並成為奧芬巴赫的音樂啟蒙老師。1833年,父親送24歲的奧芬巴赫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此後他便定居於此。奧芬巴赫曾從阿萊維學習過作曲。他擔任過巴黎喜歌劇院的演奏員、法蘭西歌劇院指揮,創辦了巴黎人的輕歌劇院。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他移居到義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國參加世界博覽會,並作訪問演出。 1880年,奧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練期間去世。

奧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輕歌劇,直19世紀中葉,他在20多年裡創作了近100部輕歌劇,這些作品在巴黎盛極一時。奧芬巴赫於1853年寫成了第一部喜歌劇《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創作的《奧菲歐在地獄》在巴黎喜歌劇院動上演,該劇取材於古希臘神話,奧芬巴赫將其改編得面目全非,當局指責這部作品褻瀆了古代文學,影射政府。但觀眾卻很買帳,票房直線上升,這使作為劇院經理的奧芬巴赫喜大於憂。

奧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劇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劇院動上演後很受觀眾歡迎。這部喜歌劇有三個獨立的故事組合而成,講述了霍夫曼與三位女子的愛情遭遇,情節滑稽、怪誕。劇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麗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優美動聽。

奧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劇還有《美麗的海倫》(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蓋羅爾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麗肖爾》(1868年)等。

奧芬巴赫是法國輕歌劇的奠基人和傑出的代表。他面向大眾,把舞台劇的傳統,喜歌劇的形式,巴黎林蔭略的活報演出與城市民謠相結合。他的曲調貫穿著大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情調,廣泛採用生活舞蹈,如華爾茲,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節奏。他的輕歌劇充滿嘲笑與諷刺的內容:帝國的當權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敗。但也有迎合權貴口味的一面,娛樂性強,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現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藝術所以能在第二帝國存在的原因。奧芬巴赫的音樂對奧地利的蘇佩、施特勞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萊哈爾以及現代的美國音樂劇都有影響。

托瑪和他的喜歌劇

夏爾·路易·昂布魯瓦茨·托瑪(l811-1896年),托瑪出生於音樂家庭,托馬幼年隨其父學習小提琴和鋼琴,17歲進巴黎音樂學院,1832年21歲的托瑪獲羅馬大獎。從1837年開始創作了歌劇第一部喜歌劇《雙層梯》,曾獲柏遼茲的贊賞,很快獲得成功。1849年即以《總督》占上當時喜歌劇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後連續出現一些敗筆之作,最後新創作的時期才來到。毫無疑問地,那是受古諾《浮土德》的刺激。從這樣的體驗而於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瑪之名留傳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劇院首演,此劇則獲得空前的成功。隨後的半年間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劇的法語劇本,是由巴畢耶和卡雷共同執筆。這兩位當時頗負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劇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國》是直接從原作的詩翻譯的。它是根據歌德的小說(威廉·邁斯特的學習年代)改編,劇情梗概是:到處賣藝的吉普賽女藝人迷娘,與富有的大學生威廉相愛。而劇團的老演員洛塔里奧對迷娘也懷有好感,他為了阻撓這對年輕人的愛情,竟企圖燒死迷娘。威廉計劃把迷娘帶回自己的故鄉義大利,並為她賣一座豪華城堡。而這座城堡喚醒了洛塔里奧的回憶,他便是城堡原來的主人,而迷娘則是他的女兒。最後,父女相認,迷娘和威廉終成眷屬。它的音樂體現了托瑪旋律優美動聽,感情纏綿的風格。這部喜歌劇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個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婭》、迷娘和洛塔里奧的二重唱《輕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觀眾歡迎的喜歌劇,在19世紀的後30年裡,它上演了1000多場,並始終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過了一年多後,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於巴黎喜歌劇院的五幕歌劇《哈姆雷特》再獲佳評。這部作品除了音樂創作相當成功外,還是第一部把薩克斯管引進樂隊的歌劇。《迷娘》和《哈姆雷特》這兩部作品顯然都和古諾有關。也由於這兩劇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諾擔任巴黎音樂院長。托馬一生作有20部歌劇,他的作品旋律優美,抒情性與戲劇性有機結合,富有傳奇色彩,但在表現上缺乏應有的深度。

傑出抒情作曲家古諾

進入19世紀的後半期,法國歌劇的抒情性加強,大歌劇逐漸衰弱,而適合現實生活的喜歌劇形式--可以夾帶對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簡潔的歌劇形式--與義大利風格結合,得到發展,它不僅用以表現喜劇性的內容,甚至可以表現悲劇性的內容。一批創作個性和美學觀念並不相同的作曲家們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國的抒情歌劇流派。古諾即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夏爾·弗朗索瓦·古諾(1818-1893年),法國傑出的歌劇作曲家。古諾出生於巴黎,自幼隨母親學習音樂,向雷哈學習作曲。1836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他的老師有阿萊維、勒絮爾、齊默爾等當時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學第二年,即獲得該院的音樂大獎--羅馬大獎的第二名,又過兩年,他以壓倒多數的選票榮膺羅馬大獎的第一名。1839年,獲獎後的古諾赴羅馬學習進修,並訪問了維也納、柏林、萊比錫等地,接觸到各國著名的音樂作品和音樂家。古諾於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奧菲翁合唱協會的指揮。1858年任職於巴黎抒情劇院,在那裡創作出了第一批歌劇。古諾最著名的歌劇是《浮士德》。這部典型的抒情歌劇作於 1859年,在巴黎抒情劇院上演,但演出效果並不理想。於是,古諾用10年時間對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劇院再度公演,從此成為最受人們歡迎的歌劇之一。成為抒情歌劇的第一部典範。在以後的8年裡,僅巴黎歌劇院就上演了1000場,而在20世紀頭10年中,它在德國共演出了3000多場。《浮士德》取材於歌德的同名戲劇,但故事情節與原作相去甚遠,只是採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瑪格麗特愛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樂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調,對瑪格麗特內心情感的描繪十分成功。她的詠嘆調《珠寶之歌》是一首旋律優美華麗,能夠充分表現花腔女高音才華的優秀歌曲。在重演時,古諾將原來的對白改為宣敘調,增加了法國人最愛看的芭蕾舞場面,更使這部作品熠熠生輝。

古諾其它主要的歌劇作品還有《薩福》(1851年)、《薩巴女王》(1862年)、《米雷葉》 (1864年)、《鴿子》(1866年)、《羅密歐與朱麗葉》(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後,舉家遷往倫敦避難,由於他成功地創作了歌劇《浮士德》而成為英國王室的貴賓。1874年,古諾回到法國,創作了一批優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薩莫拉的貢品》(1881年)等。

古諾是傑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寫過12部歌劇,除《浮士德》獲得過輝煌成功之外,《羅密歐與朱麗葉》(1867)也十分出色。古諾缺乏劇場感覺和經驗,盡管旋律優美,由於缺乏發展的動力和新鮮感,因而影響了歌劇應有的魅力。

19世紀下半葉的歌劇
浪漫主義歌劇在19世紀下半葉發展到了頂峰,在歐洲三個音樂大國中,都出現了世界級的傑出作曲家。

在義大利,威爾第使歌劇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並因此成為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最重要和最偉大的作曲家是德國的瓦格納。如果說他以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的話,那麼瓦格納是他們的集大成者。他對19世紀歌劇事業做出的貢獻,無論怎樣評價也不會過分。法國的古諾和比才雖然與瓦格納、威爾第不能相提並論,但他們的作品對世界產生的影響絕不能低估。特別是比才,由於在創作中表現出了自然主義的傾向,實際上成為浪漫主義終結和真實主義興起的接力者。

威爾第的浪漫主義歌劇

羅西尼跨越兩個時代,即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時代。威爾第則是完全屬於19世紀的藝術家。他出生於1813年,卒於1901年。19世紀是一個在人類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滿決定性的世紀。威爾第從1839年至1893年為舞台而創作,在這期間,他走過了19世紀浪漫主義的全部領域。

威爾第的歌劇作品洋溢著熾熱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義大利浪漫主義歌劇的高峰。他的歌劇中的合唱被改編成愛國歌曲,在義大利國家統一運動中表達著自由與獨立精神。威爾第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和舞台效果的處理,但有時也因其太過標新立異,導致不能通過當時的檢查。

朱塞佩·威爾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於義大利北部帕爾瑪公國布塞托市的小鎮隆科萊。父母經營著一家兼做雜貨鋪的小飯館。他們沉默寡言、憂郁孤僻的性格,遺傳給了威爾第,並成為他一生中的「種子」性格。威爾第出生時,帕爾馬正遭到奧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們想趕走拿破崙的軍隊(19世紀早期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時間不是遭受拿破崙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趕走拿破崙的人的侵略,總歸是脫不了拿破崙的干係)。由於當地條件和家庭經濟狀況所限,威爾第沒有學習音樂的良好環境。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對音樂的愛好。 1925年, 12歲的威爾第開始做管風琴師。威爾第的父母希望擴大孩子的音樂視野,於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裡住在另一個名叫安東尼奧·巴雷奇的食品雜貨商家中,安東尼奧·巴雷奇掌管著當地的音樂會社。年輕的威爾第很快就為該城的樂隊寫起進行曲和其它音樂,不過更多是寫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歡的女兒瑪格麗塔彈奏用的鋼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爾第從布塞托音樂學校畢業。他選擇音樂作為其終身職業,並嘗試創作了幾部協奏曲,他為在布塞托劇院上演的《塞維利亞的理發師》寫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轟動。此間,巴雷奇為威爾第的成名立業,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難能可貴的支持和資助。這種支持和父愛般的關懷,一直持續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爾第19歲

9.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的問題

[%=@title%] [%=@count%]票 [[%=@percent%]%]

我是一個破碎的木偶
身上背負著太多的包袱回
我是一個破碎的木偶
身上的傷口數也數答不清
是啊
我是一個木偶
任人擺布
我是一個木偶
供人玩耍
我是一個木偶
沒有自己的思想
可是 現在
我變成了一個破碎的木偶
一個無人要無人愛的木偶

他們不懂我的悲傷
他們不了解我的痛苦
上帝啊 請寬恕他們

看啊
身上的傷口是他們賜予的
心中的裂痕是他們挖開的
眼中的淚水是他們製造的
哦 多偉大的人

我曾是一個木偶
或許美麗 或許可愛
現在我是一個破碎的木偶
或許依舊美麗 但並不可愛

我不能肯定有人還會愛我
但我
不會再輕易相信他們的愛了

也許有一天
你經過櫥窗前會發現一個破碎的木偶
請不要鄙視她
請不要去可憐她
更不要去愛她

因為鄙視會讓她受傷
可憐會讓她慚愧
而愛她
會讓她死去

然而也就因為愛
才使她成為這樣

如果你不能把握給她幸福 讓她快樂
那你沒有資格對她說愛

她與我皆是破碎的木偶
她便是我
真實的我

10. 劉珅的歌劇精靈

姓名 劉 珅
性別 男
生於 2000年11月
出生地 北京
特長 歌劇、鋼琴 劉珅出生於北京的一個音樂家庭,自幼喜愛音樂和戲劇,尤其是歌劇。他具有絕對音高的聽覺和很強的音樂記憶力,喜歡歌唱但至今從未學過聲樂演唱。
5歲開始學習鋼琴至今,師從鍾慧教授。
2005年開始參加戲劇和歌劇的演出。
2006年5月獲北京市「希望杯」鋼琴比賽優秀獎。
2007年正式登台獨唱,先後在保利劇院、北京音樂廳、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廳、國家大劇院音樂廳、北京中山音樂堂、紫金劇院、天津音樂廳、天津大劇院、南京文化中心、上海夏季音樂節音樂廳、深圳音樂廳等獨唱。曾與著名指揮家楊鴻年、余隆、呂嘉、胡詠言、俞峰、楊力等合作演出。
2007年10月在北京市「希望杯」鋼琴比賽中再度獲獎。2009年4月獲北京市第十三屆學生藝術節個人項目聲樂一等獎。
2009年4月和5月隨中國交響樂團附屬少年合唱團參加國家大劇院歌劇節中歌劇《托斯卡》、《卡門》和張藝謀執導的鳥巢版《圖蘭朵》的演出。
2010年和2011年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賈尼·斯基基》中飾演傑拉迪諾角色,在《山村女教師》中擔任兒童獨唱。曾參加的演出還有《仲夏夜之夢》(戲劇配樂)和歌劇《魔笛》、《蝴蝶夫人》等。 在中央電視台三套文藝頻道的大型現場直播晚會中演奏鋼琴曲《土耳其進行曲》。與6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兒童演員一起參加為慶祝建國六十周年而創作的童謠版《國家》MV的錄制。
2010年8月在首屆上海夏季音樂節中與指揮家余隆率領的中國愛樂樂團合作演出著名作曲家馬勒的《第四交響曲》,擔任第四樂章的獨唱(原為女高音而作),取得很大成功,獲得業內人士和媒體的高度稱贊和好評,這也是國內首次由童高音演繹這部高難度的作品。
2010年12月在中央音樂學院首屆國際管樂與打擊樂音樂節開幕音樂會上與單簧管演奏家范磊以及美國鋼琴家帕特合作,演出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現場實況錄像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2011年初先後應中央電視台《天生我才》、上海東方衛視《可凡傾聽》、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深圳電視台《達人春晚》、香港鳳凰電視台《魯豫有約》等欄目邀請錄制特別節目,展示其歌劇演唱的才華。中央電視台還專門為他錄制了專題片,講述其成長過程。
2011年分別在北京馬奈草地國際俱樂部和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辦《劉珅歌劇詠嘆調專場獨唱音樂會》。
2011年7月在中國首演英國著名作曲家約翰·布洛的早期歌劇《維納斯和安東尼斯》中飾演朱庇特,與江蘇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馬勒《第四交響曲》,11月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合作演出《建築上的天使》,12月與中央音樂學院樂隊學院合作演出《聖誕音樂會》、與深圳交響樂團合作演出《新年音樂會》。
2011年5月26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為他組織了一場獨唱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一位只有10歲的小孩劉珅令人不可思議地連續演唱了14首歌劇詠嘆調,其中絕大多數作品都是業界公認的女高音最難的作品,沒有人敢把這些作品同時放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唱。從純技術層面上,他的聲樂技巧之高超、純熟、自然,聲音控制之精妙,令聲樂系的大教授們稱奇,令音樂學院的學生們驚訝、羨慕;而他的樂感與情感表現力也令許多大教授潸然淚下。
時至今日,沒有任何人教過劉珅唱歌。他演唱的所有作品都是他僅憑聽就學會了的。類似於莫扎特歌劇《魔笛》中夜後的詠嘆調《憤怒的火焰》這樣被稱為女高音試金石的超難作品,他聽上兩三篇,從語言到音高、節奏、音樂表現就全部記住了,並且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演唱了。其實6歲時,他就已經經常在各種場合演唱這首作品以及許多令專業歌唱家都難以企及的超難作品。他並不需要看譜,不管多難、多復雜的作品,聽兩三遍甚至一遍他就會背著唱了;他旁觀歌劇排練,不出一個星期,從聲樂到樂隊每一個聲部的音樂就都記住了;就連現代無調性的音樂作品,他看著譜一遍就能夠試唱下來,而第二遍再唱時就已經背下來了!劉珅的絕對音高感也令人驚奇,不需要任何參照,他張嘴就能夠唱出任何一個音,音高細毫不差,其精準程度令人驚訝。
十歲的劉珅,瘦瘦小小,個人演唱會一連唱了14首世界著名歌劇選曲多尼采蒂、浦塞爾、莫扎特、馬斯奈、奧芬巴赫、普契尼、威爾第……更難以置信的是,這一切都發生在音樂環境中的自然生成、無師自通。爸爸媽媽雖然從事音樂專業,但並沒有刻意給兒子制定目標。突然有一天,他們聽到兒子在哼唱一首詠嘆調,很奇怪:你怎麼會的?兒子答:那天我去看排練了啊——僅僅是一場排練,他就能記住!
逐漸地,兒子對歌劇情有獨鍾,只要聽了幾遍甚至一遍,就能分毫不差地全部背下來!他要聽CD,要看DVD,還懇求爸爸媽媽帶他到劇院去看歌劇——父母只好托關系找熟人,甚至穿上小皮鞋,因為兒子的身高達不到進劇院的標准。十歲,父母帶著他用了二十多天到歐洲各大劇院,這使他頗為興奮。他陶醉在歌劇中。他的媽媽湯瓊漸漸意識到「我現在對歌劇的了解已經沒有他多了。」 專輯名稱:歌劇精靈
發行時間:2011-12-01
流派:流行
所屬公司:京文唱片
01 我親愛的爸爸 - 勞萊塔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賈尼》·斯基基
02 晴朗的一天 - 蝴蝶夫人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蝴蝶夫人》
03 來到這遠離人煙的山谷 - 貝琳達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狄多與艾里亞斯》
04 誰能猜出多蕾塔的美夢 - 瑪格達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燕子》
05 復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燒 - 夜後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魔笛》
06 主人,你聽我說 - 柳兒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圖蘭朵》
07 木偶之歌 - 奧林匹亞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08 你們可知道 - 凱魯比諾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09 啊,滿園鮮花凋零 - 阿米娜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夢游女》
10 我心中充滿喜悅 - 阿米娜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夢游女》
11 為什麼?為什麼 - 薇奧列塔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茶花女》
12 為藝術,為愛情 - 托斯卡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托斯卡》
13 漫步街上 - 米賽塔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藝術家的生涯》
14 印度銀鈴之歌 - 拉克美的詠嘆調 選自歌劇《拉克美》
這張CD向全世界見證了在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個聲樂天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