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滿天下的故事
『壹』 桃李滿天下故事
桃李滿天下故事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http://ke..com/view/61375.htm?fr=ala0_1_1
『貳』 桃李滿天下這個典故是怎樣來的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桃李滿天下」的「桃李」,出自西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
春秋時,魏國大臣子質,得勢時提拔了一批專門投其所好恭維奉承他的人,後來子質獲罪逃到北方,遇見故友簡子,傷感地說他遇難無人幫助,今後再也不培養人了。上述《韓詩外傳》上的那段話,就是簡子回答子質的。
意思是:
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會感恩報德。這就如同栽培桃李的人,夏天可以在樹下乘涼,秋天可以吃到甘甜的果實;而種植蒺藜的人,夏天不能採到它的葉子,秋天只能被荊棘所刺。關鍵在於所栽培的是什麼樹。
你所種的都是些蒺藜,提拔的全是阿諛奉承之徒,他們怎麼會幫你呢?所以君子培養人才一定要像栽樹一樣先選擇好對象然後精心培育。
簡子用生動的比喻批評了子質不識人的錯誤。後來人們就把培養人才叫做「樹人」,把培養提拔的優秀。
(2)桃李滿天下的故事擴展閱讀:
出處:
一代神探狄仁傑不僅會斷案,還門生眾多,也是桃李滿園。武則天在位時,他曾先後舉薦張柬之、姚崇、顏范、敬暉等數十人,後來這些人也都成了當朝的名臣。
《資治通鑒·唐紀·則天後久視元年》中曾記載時人對此感慨已不:「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天下「桃李」都出自狄公您的門下了啊!
同樣的,唐代詩人白居易也曾創作《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一詩,誇贊令公裴度桃李滿天下的美名:「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令公您已經「桃李滿天下」,哪還用得著在門前屋後種花呢?
『叄』 桃李滿天下成語故事
桃李滿天下 [táo lǐ mǎn tiān xià]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褒義
出 處
唐·白居易《春和令公綠野堂種花》:「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
例 句
1. 張老師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大半輩子,如今早已是~了。
近反義詞
近義詞 遍布天涯
典 故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為「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八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公元700年,九十三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眾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為什麼這么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
『肆』 桃李滿天下的故事100字左右。急需。
桃李滿天下的故事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武則天奪權執政,她為了鞏固政權,對外招賢專納士,網路人才。宰屬相狄仁傑,為人正直,心地無私,深受武則天的信任,他推薦幾十名人才都受重用,有人對狄仁傑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典故】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資治通鑒·唐紀·武後久視元年》
【釋義】桃李:指培養的後輩或所教的學生。比喻學生很多,各地都有。
『伍』 桃李滿天下喻教師的典故
「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指的是桃李樹。
『陸』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是什麼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版方一舊相識家裡躲避權。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為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梁。他們為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樹。
子質到各國游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為!」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黎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這句成語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
指的是桃李樹。
『柒』 桃李滿天下的典故是什麼,簡單概括
你好,怎麼說呢。首先回答你,「桃李滿天下」的「桃李」,出自西漢韓嬰《內韓詩外傳容》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後種。」
春秋時,魏國大臣子質,得勢時提拔了一批專門投其所好恭維奉承他的人,後來子質獲罪逃到北方,遇見故友簡子,傷感地說他遇難無人幫助,今後再也不培養人了。上述《韓詩外傳》上的那段話,就是簡子回答子質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捌』 桃李滿天下典故簡單概括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為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回方一舊相識家答里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糊口。
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為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為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里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著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為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於是有了桃李滿天下之說。
(8)桃李滿天下的故事擴展閱讀:
後續相關的故事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
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為國家效力,不是為私,是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