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紅歌短故事

紅歌短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6 17:48:04

① 紅歌故事

沂蒙六姐妹的故事
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戰爭年代在沂蒙老區涌現出的一個女英雄群體,她們居住在蒙陰縣野店鎮煙庄村,分別是:張玉梅、伊廷珍、楊桂英、伊淑英、冀貞蘭、公方蓮。目前還有三位健在(公芳蓮、楊桂英、冀貞蘭現已去世)。 由山東省臨沂市委宣傳部與山東電影製片廠等聯合攝制的影片《沂蒙六姐妹》演繹了這些支前模範的英雄事跡。

在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淮海戰役中,特別是孟良崮戰役期間,沂蒙六姐妹不分晝夜,在村幹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線的情況下,主動挑起村裡擁軍支前重擔,發動全村男女老幼,為部隊當向導、送彈葯、送糧草、烙煎餅、洗軍衣、做軍鞋、護理傷病員等,戰役期間,六姐妹和她們的鄉親們一天只吃一頓飯,整天忙碌著,操勞著,每天來回20多里山路。據不完全統計,在孟良崮戰役期間,她們帶領全村為部隊烙煎餅15萬斤,籌集軍馬草料3萬斤,洗軍衣8000多件,做軍鞋500多雙,捐贈雞蛋450多個,運柴火1700多斤,停下來還要為戰士唱歌,搞宣傳,鼓舞士氣。沂蒙六姐妹為戰役的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
1947年6月10日,當時的《魯中大眾》發表了題為《婦女支前擁軍樣樣好》的文章,報導了她們的模範事跡,稱贊她們崇高的革命獻身精神,稱她們為「沂蒙六姐妹」。
建國後,六姐妹把對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化做新時期愛黨愛軍的實際行動,積極投入到新時期雙擁共建活動中去。每逢「八一」等節日,在縣人武部、駐蒙武警中隊,總能看到六姐妹和官兵共度節日的動人情景,姐妹們把精心縫制的鞋墊送到戰士們手中,眼中充滿了關注的目光。六姐妹先後上北京天安門國旗護衛隊、下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走出去矢志不渝地擁軍,又譜寫了新篇章,在社會主義新時期繼續為黨、為國家作出了新貢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高度評價「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中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她們揮然題詞「沂蒙六姐妹,擁軍情永不忘」。

② 「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四位一體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改病句

①「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四位一體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新格局的局面正版在我市形成,創權作和發送紅色簡訊已蔚然成風。②巴渝文化、紅岩文化,都是創作紅色簡訊的源流,而激勵重慶人創作就是激發重慶人對自身文化的認同。③通過開展發送紅色簡訊,我們可以④在發展文化和傳承文化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重慶市民的素質。

(l)第①處詞語贅余,應刪去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處搭配不當,應將__________改為___________。

(3)第③處成分殘缺,應在句末添加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④處語序不當,應調整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年重慶市中考試題)

答案:(1)第①處刪去「的局面」或刪去「格局的」(只刪「格局」也可)。(2)第②處應將「源流」改為「源泉」。(3)第③處應在句末添加「的活動」。(4)第④處應將「發展」和「傳承」調換位置。

③ 紅色經典故事有哪些

1、當鄧小平同志走上政治舞台的時候,中華民族正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的志士仁人在黑暗中苦苦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最後,一批中國的先進分子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決定走俄國人的路,向社會主義方向前進。鄧小平同志是其中的一員。他自少年時代起就立志匡扶社稷,救國救民。

1920年,他赴法國勤工儉學,親身體驗了工人階級受壓迫受剝削的苦難處境,耳聞目睹了西方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的欺凌和壓迫,「工業救國」的幻想變成泡影。

這驅使他閱讀了大量宣傳馬列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的書刊,確立了共產主義信仰,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此後,他為實現崇高理想而一往無前、矢志不移。

在舊中國這樣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共產黨人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沒有現成的答案,必須在實踐中開辟自己的道路。鄧小平同志堅定支持毛澤東同志領導我們黨開辟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他始終堅持正確路線,土地革命時期,由於執行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正確路線,被批判為江西羅明路線的頭子;抗日戰爭時期,較早提出毛澤東思想即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事業要以毛澤東思想作指導;解放戰爭時期,提出重要建議,為新解放區農村工作政策轉變作出貢獻,受到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肯定和稱贊。

他始終堅決貫徹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從領導百色起義到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從率領一二九師轉戰太行山到創建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從指揮上黨戰役、邯鄲戰役到千里躍進大別山,從領導淮海戰役到指揮渡江戰役,從率軍進軍大西南到參加領導和平解放西藏。

總是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站在革命軍事斗爭的最前沿,在戰略全局中的關鍵位置立下赫赫戰功。他以超人的膽識和卓著的戰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2、粉碎「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後,中國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在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下,鄧小平同志再次復出。

十年內亂造成的災難性後果、中國發展落後的狀況和當時的國際形勢,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起落,引起了他的全面反思,最集中的一個問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他指出:「我們的經驗教訓有許多條,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搞清楚這個問題。」

他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巨大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領導撥亂反正,推動改革開放,對這個問題作出了科學回答,領導我們黨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鄧小平同志從撥亂反正入手,推動歷史的偉大轉折。他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嚴峻局面,在千頭萬緒中首先抓住端正思想路線這一決定性環節,強調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旗幟鮮明地反對「兩個凡是」的錯誤觀點,支持和領導開展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在他指導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確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現了黨在政治路線上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

這次全會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他領導我們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經驗,以一個偉大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的眼界和胸懷,堅持科學地評價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實踐和理論,同時堅決頂住否定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的錯誤思潮。

他親自領導和推動各條戰線撥亂反正的全面展開,平反了一系列冤假錯案,妥善解決了大量遺留的歷史問題,使中國終於從「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亂局面中擺脫出來,為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行全面改革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

鄧小平同志著眼於對時代、形勢發展的新認識,發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響亮的號召,領導我們黨成功地走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

他深刻揭示社會主義的本質;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確立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正確認識我國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根本任務,制定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發展戰略,分階段、有步驟地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勇敢地打開對外開放的大門。

提出「一國兩制」構想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打開外交工作新局面;強調加強黨的領導必須改善黨的領導,聚精會神抓黨的建設,引領黨和國家走在時代潮流的前面,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建設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內國際發生政治風波,中國再次面臨著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並發表重要談話,科學總結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實踐和經驗,從理論上深刻地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

以此為標志,中國更加堅定地邁開了改革開放的步伐,更加堅定地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

3、「小蘿卜頭」六歲那年,特務們才勉強同意,讓他上學,由一位叫黃顯聲的伯伯教他讀書。「小蘿卜頭」很愛學習,他還利用和黃伯伯學習的機會,為監獄里的黨組織傳遞情報.

就在革命勝利前夕,他的美好願望連同他那年僅九歲的幼小生命和爸爸、媽媽一起被國民黨反動派殘忍的殺害了.重慶解放後,小蘿卜頭宋振中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是共和國、乃至世界上最小的烈士,他的英名將永遠被後人銘記。

4、雷鋒出差去安東,去參加沈陽部隊工程兵軍事體育訓練隊。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從撫順一上火車,他看到列車員很忙,就動手幹了起來。擦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給旅客倒水,幫助婦女抱孩子,給老年人找座位,接送背大行李包的旅客。

這些事情做完了,他又拿出隨身帶的報紙,給不認識字的旅客念報,宣傳黨的政策。一直忙到沈陽。到沈陽車站換車的時候,他發現檢票口吵吵嚷嚷圍了一群人,近前一看,原來是一個中年婦女沒有車票,硬要上車。

人越圍越多,把路都堵住了。雷鋒上前拉過那位大嫂說:「你沒有票,怎麼硬要上車呢?」那大嫂急得滿頭汗地解釋說:「同志,我不是沒車票,我是從山東老家到吉林看我丈夫的,不知啥時候,把車票和錢都丟了。」

雷鋒聽她說的是真情實話,就說:「別著急,跟我來。」他領著大嫂到售票處,用自己的津貼費補了一張車票,塞到她手裡說:「快上車吧,車快開了。」那大嫂說:「同志,你叫什麼名字,哪個單位的,我好給你把錢寄去。」雷鋒笑道:「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就轉身走了。那位大嫂走上車廂還感動得眼淚汪汪的向他招手。

雷鋒從安東回來,又在沈陽轉車。他背起背包,過地下道時,看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拄著棍,背了個大包袱,很吃力地一步步邁著,雷鋒走上前去問道:「大娘,你到哪去?」老人上氣不接下氣地說:「俺從關內來,到撫順去看兒子呀!」

雷鋒一聽跟自己同路,立刻把大包袱接過來,手扶著老人說:「走,大娘,我送你到撫順。」老人高興地一口一個好孩子地誇他。進了車廂,他給大娘找了座位,自己就站在旁邊,掏出剛買來的麵包,塞了一個在大娘手裡,老大娘往外推著說:「孩子,俺不餓,你吃吧!」「別客氣,大娘,吃吧!先墊墊飢。」

「孩子,孩子」這親熱的稱呼,給了雷鋒很大的感觸,他覺得就像母親叫著自己小名似的那樣親切。他在老人身邊,和老人嘮開了家常。老人說,他兒子是工人,出來好幾年了。她是第一次來,還不知道住在什麼地方哩。

說著,掏出一封信,雷鋒接過一看,上面的地址他也不知道,但他知道老人找兒子的急切心情,就說:「大娘,你放心,我一定幫助你找到他。」雷鋒說到做到,到了撫順,背起老人的包袱,攙扶著老人,東打聽,西打聽,找了兩個多小時,才找到老人的兒子。

這些事後來被戰友們知道了。有人評論說:「嘿,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5、雷鋒關心群眾是一貫的。有一天,他正在部隊駐地附近擦洗汽車。突然陰雲聚擾,下起了雨。他連忙拉開帆布蓋車,一抬頭,發現公路上有個婦女帶著兩個孩子,懷里抱著個小的,手裡拉著個大的,肩上還背著個包袱,「叭嘰叭嘰」膛著泥水,在大雨中吃力地走著。

雷鋒跳下車來,迎上前去一打聽,原來她姓紀,從哈爾濱來,要到樟子溝去。她發愁地說:「兄弟呀,叫雨澆得,我都迷糊了,往哪走是正路呢?」

雷鋒聽了,看看她背這么大的包,還帶兩個孩子,天又快黑了,下著這么大的雨,怎麼走呀!就說:「大嫂,你在這里等等……。」他連忙跑回宿舍,拿來了自己的雨衣給紀大嫂披上,接過孩子來替她抱著,冒著風雨送她們回家。

一路上,那孩子冷得直打哆嗦,雷鋒又脫下了自己的衣服給孩子穿上,一直走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把她們送到家。紀大嫂感激地說:「兄弟,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的情意啊!」

雷鋒說:「軍民是一家,何必說這個……」風還在刮,雨還在下,天也黑了。紀大嫂和家裡人再三勸他宿下,等明天天晴了再走。雷鋒想:刮風下雨算什麼?一定得趕回部隊,明天還要照常出車呢!就辭別了他們,又渾身濕淋淋地冒著風雨連夜跑了回來。

④ 紅色經典故事

一、劉胡蘭的故事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葯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

他心裡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

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

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

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⑤ 紅歌背後的故事 急啊!!!!!!

紅歌《南泥灣》創作背後的故事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呀)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呀)地方……」紅色歌聲中的南泥灣,今天已成為紅色旅遊的一個誘人的景點。

1941年3月,八路軍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在南泥灣開展了大生產運動。紅歌《南泥灣》,成為抗日戰爭時期我軍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見證。

太平洋戰爭前後,由於日軍的封鎖和災荒,國民黨軍隊對陝甘寧邊區進行重兵包圍和封鎖等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遇到了抗戰以來最為嚴重的經濟困難。各抗日根據地出現了糧食、醫葯、棉布、子彈、食鹽以及其他日常用品奇缺的狀況。在陝甘寧邊區這個中共中央所在地和經濟落後的敵後抗日根據地總後方,一度到了幾乎沒有衣穿、沒有油吃、沒有紙用、沒有菜吃、沒有鞋襪穿、冬天沒有被蓋的嚴重地步。

為解決各根據地面臨的嚴重的經濟困難,中共中央早在1939年2月2日在延安就召開了生產動員大會,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盡管大家也在行動,不少人在駐地周圍的山坡、路旁、河灘等空地開荒種菜,還有的養雞、養鴨、養兔,但由於規模小、經營分散,效益不明顯。

自力更生,這是抵抗國民黨封鎖的唯一出路。1940年,由秋至冬,朱德曾不知多少次到延安周邊地區實地勘察,其目的是為遭受敵軍經濟封鎖的陝甘寧邊區部隊物色一塊墾荒屯田的好場地。在一次座談會上,朱德說:「要發展農業,不開荒是不行的。我聽說延安南面有個南泥灣,是片好土地,可以開墾。」他提議派人去勘察一下。

1941年1月,延安隴東專區專員馬錫伍派劉宗義去南泥灣勘察。劉宗義不知南泥灣在哪裡,通過查找地圖才知道它位於延安東南約100里的地方。他做好准備之後立即出發,來到鹿縣(今富縣),縣長羅成德派了30名戰士,帶上兩挺輕機槍保護他前往。後來,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穿過一片原始森林,終於找到了南泥灣。經過勘察,發現這里土質肥沃、水源充足,有近萬畝土地可以開墾。

劉宗義回去之後,向朱德作了詳細匯報。朱德聽了非常高興,立即給中央軍委直屬炮兵團團長武亭寫了一封信,命令他立即派部隊去開墾南泥灣。武亭收到信後即組織軍委直屬炮兵團開進南泥灣。這是最早進入南泥灣的部隊。

當年的南泥灣墾區范圍包括延安、延長、甘泉、富縣、固臨等縣的部分地區。南泥灣方圓百里,溝壑縱橫,山巒重疊,三條大川組成一個「丫」字形,西邊為南蟠龍川,南邊為九龍泉,東邊為南陽府川。三川交會處叫陽灣,曾是南泥灣墾區政府所在地,也是當年大生產運動的中心地帶。

南泥灣是一片荒山野嶺,被老百姓稱之為「爛泥灣」,方圓幾十里荒無人煙、荊棘遍地、野獸成群。當年,最初的歌謠是:「南泥灣呀爛泥灣,荒山臭水黑泥灘。方圓百里山連山,只見梢林不見天。狼豹黃羊滿山竄,一片荒涼少人煙。」對於當時的延安八路軍來說,形勢的艱難逼迫他們要在這一片荒蕪、荊棘遍野之地上開辟出未來的希望。

一天,朱德把南泥灣考察的情況和准備調更多部隊進行屯墾的打算向毛澤東作了詳細匯報。毛澤東聽完,連聲稱贊:「這件事你朱老總抓得好,抓得好哇!」

當朱德提議調第一二○師三五九旅時,毛澤東當即表示同意,並補充說:「光有三五九旅不夠,我看延安的中央機關、軍委機關、學校和留守部隊,都要抽調人進去,還可以動員逃難到邊區的外地農民也進去,在那裡開荒種地,安家落戶。」

一天,朱德找到三五九旅旅長王震,向他傳達了中央的決定。王震表示堅決服從中央的指示。

1941年3月,三五九旅遵照毛主席「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指示,在王震的指揮下,開始分批從綏德警備區開赴南泥灣,開始了「背槍上戰場,荷鋤到田莊」的墾荒屯田。於是,朱德選中的第一塊「試驗田」——南泥灣,成為以三五九旅為主力的軍墾大軍拓荒之地,並創造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南泥灣精神。

1941年,三五九旅開荒第一年就種地11200畝,收獲糧食1200石,收獲蔬菜164.8萬斤,蔬菜自給率近八成;開挖窯洞1000餘孔,建房600餘間,為以後幾年的屯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42年時,三五九旅官兵生活已經開始有了改善,每人每月可以吃到2斤多肉,每天1斤半的蔬菜,而且會餐時可以吃到大米和雞鴨,全旅戰士穿上了新衣和鞋襪。

短短3年時間,昔日「爛泥灣」變成了「米糧川」、「好江南」,三五九旅因此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旗幟。有了南泥灣的收獲,抗戰乃至中國革命才度過了非常時期,紅色延安才走過了「寒冬」。

1943年,19歲的賀敬之被三五九旅廣大官兵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熱情所感動,一口氣便寫出這首《南泥灣》的歌詞:「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呀)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呀)地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沒(呀)人煙;如今的南泥灣,與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如(呀)今的南泥灣,與(呀)往年不一般;再不是舊模樣,是陝北的好江南。/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江南,是(呀)江南。又學習來又生產,三五九旅是模範;咱們走向前,鮮花送模範。」

25歲的作曲家馬可立即為其譜曲。全曲可分為對比性的兩個部分:前半部分曲調柔美委婉,後半部分歡快跳躍,最後採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結束全曲。

1943年2月5日,農歷正月初一,是中國人民傳統的春節。這天,延安魯迅藝術學校的秧歌隊來到南泥灣,向三五九旅的英雄們獻上新編的秧歌舞《挑花籃》,《南泥灣》是這個秧歌舞中的一段唱——歌曲旋律優美、抒情,歌唱南泥灣由荒涼變成「江南」,並熱情歌頌了開荒生產建立功勛的八路軍戰士。歌曲吸收了民間歌舞的音調和節奏,加上載歌載舞的表演形式,更加生動感人。

農歷正月初一一早,延安的群眾就敲鑼打鼓、扭起秧歌到棗園給毛主席等中央首長拜年。朱德特地從王家坪趕來,和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一起,同群眾坐在廣場上欣賞演出。成千上萬的人圍成一個大圈,秧歌隊在圈裡演唱:「陝北的好江南,鮮花開滿山,開(呀)滿山;學習那南泥灣,處處是江南,是(呀)江南……」毛澤東、朱德和群眾熱烈鼓掌。整個演出持續了3個多小時。

新中國成立後,《南泥灣》經歌唱家郭蘭英演唱,更是成為膾炙人口的名曲。1964年,這首歌曲被編入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

如今,聽著《南泥灣》這首旋律歡快的老歌,彷彿穿越70年的滄桑,讓人們回到了過去,回到了那個自力更生、拿起鋤頭、喊著號子、墾荒種地的如火如荼歲月……

⑥ 誰知道紅色故事和紅色歌曲還有經典古詩(注意,不要太長)

2009年1月16日。。。求經典愛國名句10句、經典愛國歌曲5首。。。經典愛國古詩詞5首陸游的《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
經典愛國古詩詞:

⑦ 劉洋的紅歌故事

劉洋是紅歌會十二強里唯一的女中音,這位來自山東淄博的女孩是一個執著的女孩,海選時,在湘鄂贛(南昌)唱區與冠軍失之交臂的她一路追隨紅歌會去石家莊,雖然再次敗北,但她仍堅持等待著復活。而她這一倔強的性格則來自於她多蹇的成長經歷。 人生不能預期,一場災難在劉洋12歲的時候降臨了。爸爸被查出患了絕症,雖然家裡全力以赴地給爸爸治病,但病魔仍然無情地奪走了爸爸。家裡的頂樑柱倒了,給爸爸治病讓一個原本富實的家庭負債累累,生活陷入了困境。不久後,媽媽又下崗了。沒有了收入來源,還要贍養當時年過七旬的姥姥,沒有了父親的小劉洋早早地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
沒事常在家唱兩曲的劉洋從小就被鄰居們稱為「音樂家」,成為一名優秀的歌手是劉洋從小的夢想。可是,沒有了經濟基礎,劉洋不能和別的孩子一樣,有著優越的學習條件,甚至有時還要因為生活而放棄理想。高三時,雖然劉洋的音樂老師再三強調免費教劉洋唱歌,讓劉洋爭取考取音樂學院,可是當劉洋看見媽媽為了給她買鋼琴而拿出一籮硬幣時,她放棄了在大學里實現自己夢想的機會,因為她再也不願意讓媽媽受苦了。 雖然不能象其他人一樣,可以在專業的大學里學習聲樂知識,但劉洋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走上社會後,劉洋堅持從事著與唱歌有關的工作,即使去酒吧里當駐場歌手,她也一直堅持著。
只是,生活的考驗一次又一次讓劉洋在現實和夢想中作出抉擇。身患高血壓的姥姥這時已經八十多了,體弱多病的媽媽一人支撐著這個家。一次,媽媽在家幹活時把手夾進了絞肉機,當劉洋接到電話時已經是凌晨三點,當時在濟南做駐場歌手的她只能放棄這份與夢想擦邊的職業。回到家中的劉洋,為了生活曾經做過房產經濟,也做過推銷員,但她最終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 一直把成為一名優秀的歌手當成自己夢想的劉洋從沒放棄過,她參加過很多比賽。回想起第一次比賽,劉洋很委屈。
那是山東省一家銀行主辦的一次小規模比賽,劉洋到街上買回一張VCD,因為家裡窮,沒有播放機,劉洋只能到姑姑家練習,可是,因為怕影響姑姑家人的休息,劉洋只能盡可能減少練習次數。然而到了比賽那天,主辦方的一次失誤——放碟時放錯了音道,卻讓劉洋只能面對失敗的結果,那天,劉洋是一路哭著回去的。 多年的拼搏讓劉洋有了堅強執著的性格,2007中國紅歌會海選一開賽,劉洋就直奔首個開賽的唱區——湘鄂贛(南昌)唱區,激烈的比賽中,劉洋只獲得了第二名,與冠軍失之交臂。但劉洋不甘心放棄紅歌會,在晉冀魯豫(石家莊)唱區中,她又參加了比賽,但結果仍是第二名。劉洋仍不甘心,她期待著復活。為了更多地學習實戰經驗,劉洋甚至在現場跑起了龍套,用另一種方式留在了賽場上,而最終觀眾投票讓劉洋再一次站在了紅歌會的舞台上。
劉洋告訴記者,紅歌會是個溫暖的大家庭,當她在突圍賽因為水土不服而生病時,是隊員們的幫助和組委會的關心讓她渡過難關,而最終站在了12強的舞台上。

⑧ 紅歌有哪些 經典的

1 二月里來
2 南泥灣
3 東方紅抄
4 歌唱二小放牛郎
5 團結就是力量
6 誰不說俺家鄉好
7 紅梅贊
8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9咱們工人有力量!
10 歌唱祖國
11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
12 讓我們盪起雙槳
13 唱支山歌給黨聽
14 翻身農奴把歌唱
15 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
16 我愛你中國
17 跟著感覺走
18 好人一生平安
19 常回家看看
20龍的傳人
21 大中國
22朋友
23 阿里山的姑娘
24 好漢歌
25 燭光里的媽媽
26真心英雄
27在希望的田野上
28 我的中國心
29說句心裡話
30 萬里長城永不倒
31少年壯志不言愁
32咱當兵的人
33 五星紅旗
34春天的故事
35同一首歌
36 貴妃醉酒
37精忠報國
38鼓浪嶼海
39 明天會更好
40洪湖水浪打浪

⑨ 紅歌作家背後的故事

1934年春,上海影壇新成立了一家電通影片公司。這是一個由共產黨電影小組直接領導的左翼電影公司,由夏衍、田漢負責電影創作,司徒慧敏擔任攝影場主任,編導演陣容則由袁牧之、應雲衛、孫師毅、陳波兒、王人美、王瑩、吳印咸、聶耳、呂驥、賀綠汀等組成。「電通」的首部出品是袁牧之編劇,應雲衛導演的《桃李劫》,影片的主題歌《畢業歌》(田漢作詞,聶耳作曲)隨著電影的上映,很快成為當時最為流行的歌曲之一。田漢承擔了「電通」第二部影片《風雲兒女》的創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是田漢寫的。這首歌是電影主人公詩人辛白華寫的長詩《萬里長城》中的最後一節,田漢原本是想把這首主題歌寫得很長的,後因被捕而未能如願。田漢的原詩是這樣的:「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一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飛機大炮前進,前進,前進,前進!」跟後來影片中唱的僅有微小的出入,應該是作曲者聶耳因音樂的特性作了調整。聶耳到日本後,他又對曲譜作了修改。日本的一幫朋友們先聽為快,聶耳自己也很滿意。 1935年4月,身在日本的聶耳將曲譜定稿寄回上海,由孫師毅和司徒慧敏轉交給《風雲兒女》攝制組。三個月後聶耳不幸溺水遇難,年僅24歲,《義勇軍進行曲》也因此成了聶耳的絕唱。全國解放後,人民政協開會商討國歌,著名畫家徐悲鴻先生提出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這一提案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他們認為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義勇軍進行曲》中有「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之詞,恐怕不合適。徐悲鴻表示:這沒有什麼不合適,法國就有以戰斗性的《馬塞曲》作為國歌的先例。周恩來支持了他的意見,認為中國人民雖然獲得了解放,但以後還會有戰爭,有危難,應該居安思危。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即將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

求採納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