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王維的相思故事

王維的相思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6 10:58:31

Ⅰ 表達瀟灑的詩句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李白《山中與幽人對酌》

李白和他的朋友在山中飲酒,一杯一杯又一杯,喝的終於醉意上來了,李白突然冒出來這一句:老兄我喝高了,要去卧床高睡,你且回去吧,明天還要喝的話,把你的琴抱過來,隨便給我彈幾首曲子。哈哈,多麼的瀟灑愜意。

二、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陽歌》

李白在襄陽城中,又喝的醉如泥,襄陽城的小朋友看到了,攔著他爭相嬉笑唱歌,這又怎麼樣呢?我李白還是我李白,我且瀟灑去,管他們呢。

玉山自倒,看看我李白多麼瀟灑,那自信可是滿滿的。就連那清風與明月,我也不用花一分錢就能得到,多愜意呀!這就是玉樹臨風英俊瀟灑的李白。

三、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看看,這就是李白,連做夢都夢的這么瀟灑,《夢游天姥吟留別》整篇都是李白瑰麗的想像,我且瀟灑出遊去,諸君要問我何時能回來,我也不知道呀。暫且就把那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之間,想要出遊了,就騎著他訪遍名山大川。這生活,兩個字,瀟灑!三個字,太瀟灑!!

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李白《俠客行》

李白的《俠客行》整篇都很瀟灑,此句尤甚。據說李白年輕的時候劍術高超,曾與人比武,還殺死過人,這句雖然寫的是信陵君、侯贏、朱亥竊符救趙之事,何嘗不是寫的自己呢?一個瀟灑劍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五、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李白《江上吟》

杜甫說李白寫詩「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雖然這兩句已經高度評價了李白,但卻沒寫出李白的瀟灑,最能為李白代言的還是他自己:「興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凌滄洲」,這才是最瀟灑的李白。

Ⅱ 王維為什麼寫相思寫作背景是什麼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即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采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Ⅲ 關於王維的有趣故事 以及他的《相思》的賞析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他的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他長於各種詩體,善寫多種體裁。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中的傑作多為七言古詩,而田園詩中的精品多為五言律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所以又被稱為「詩佛」。王維廣為流傳的佳作有許多是五絕:短短二十個字,說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總也說不盡的思緒、情懷和哲理。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館》、《山中》、《相思》以及《雜詩(其二)》等等。他精於繪畫,善寫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叢竹等。其筆力雄壯,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暈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遠之景,被後人推為「南宗」之祖,又被尊為文人畫之第一人。曾繪《輞川圖》,山谷鬱郁盤盤,雲水飛動。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早年喪父,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居士,這對他後來一生吃齋修佛影響極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則從另一面對他看淡人生、堅定佛心起到了促進作用:他21歲時舉進士,作大樂丞,因戲子們跳黃獅子舞獲罪而牽連到他,把他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安史之亂時他被安祿山拘囚,被迫接受偽職,亂平之後又因此下獄;一年後肅宗無罪釋放他,此後幾年中一路遷升到尚書右丞的大官,不過那時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紅塵了。

他一生中有許多時候是在隱居中度過的。他在十八歲前就曾隱居。公元729年隱居淇上,後移到嵩山隱居,並且是解官歸隱,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遺;公元741-745年,他又隱居於終南山;到公元748年,他買下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便一直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為安祿山所拘。根據他的詩,他在四十歲左右就已經有修道心了。在晚年時他主要住在城裡,家中經常養著十幾個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來就焚香獨坐,潛心修禪。

隱居中他經常登山拜寺、求道問禪,對隱居山林十分嚮往。有時沿著羊腸險道,曲折盤旋地向上攀登,奇峰指天、頭上怪石搖搖欲墜;瀑布鳴泉吼聲如雷、噴涌而出;與山中禪師同行會碰到撿栗子的猴子,回家時與松間築巢的仙鶴打個照面;走過的小橋是將就倒下的大樹架成的,住處的柵欄就用大樹上垂下的藤蔓隨手拴起來就成了;回得家來,石門一閉,安心打坐,等到下次再開石門一看,門外的青草又長好深了!有時攀到很高的山上,在深深的竹林後面是居住的石洞,晚上萬籟俱寂時聽到遙遠的山泉淙淙的流水;從下面看,這里已是高入雲霞的地方,而自己現在卻在這里枕席安眠,這真讓人覺得暫時地留宿實在不滿足,而想要從今後永遠駐留此地了。有時游到一些山寺,猛虎會和人友好相處,猴子能學人打坐參禪,這時真能讓人感到佛國在眼前而人世變得遙遠而漂渺,並對自己官場生活感到自慚而希望終身在這里研修佛理了。

除了上述各種原因促使王維走向禪門以外,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種啟發和促進的力量:有時中夜獨坐冥思,想到雙鬢漸白、不復轉青,縱有黃金萬兩也無可奈何,不免悲從中來,終於悟到只有學道,跳出輪回才有希望。有時回顧自己好象不久前還是紅光滿面的青年,現在牙壞色衰,一下子白發就爬上了頭;不僅如此,一生中經歷的傷情往事也都一齊湧上心頭,這種身心的雙重煎熬,除了佛門勤修,又到哪裡去解除得了啊!

有了堅定的道心、精勤的修為,再回頭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觀了:人生有病無非是執著愛恨而起,自覺貧窮而生抱怨,那是因為有了貪欲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戀這貧病交加的人世,對生死流轉、六道輪回不厭不煩,殊不知人來世間就是動了凡心的原因。人的這些顛倒妄念如毒龍纏縛著自己不能解脫,只有修習禪定才能制伏這些妄念。修道人看破這些理後自然就安貧樂道了。而且隨著心性的提高,與常人的苦樂觀也不同了,常常因為寂靜中有所悟而高興,這就逐漸和常人有了距離。

王維在自己的詩中還談到一些修煉的具體事情:他喜歡看得道高僧的傳記故事,有時看修煉辟穀的方法;他把手杖頭雕刻成斑鳩的樣子,把烏龜殼用來墊在床腳底下;沒有事時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隱居山中時,他們一群人一起來誦禪,與一人打禪又有不同樂趣。在嵩山隱居時,他還有過閉關修行的經驗。
行惡如磨刀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修善似春園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不知不覺,天長日久,王維已經修到了「眼界無染,心空不迷」的極高境地。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並不看重。他對於自己在詩畫上的極高成就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道:我多世以來都是詩文的專家,而前一世是個畫家,由於這些老習慣沒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發現了。修煉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為奇的;他的解釋不但合情理,也和現代西方輪回研究的規律十分吻合。
賞析:
詩中有兩個關鍵字眼,一個是「相思」,一個是「君」。這兩個詞的外延都十分寬廣。「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個」。「相思」具有對象性和專一性,情有所專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種特殊的深摯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這一詞語內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無論什麼人都會即刻想到男女之愛或與這類感情相通的友誼。似乎愈到後世,內涵愈向前一義凝聚。所有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體內容的前提。

這首詩的表達方式是很別致的。一個晴朗的秋天,詩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見那一顆顆紅得透亮、晶瑩如珠的紅豆結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兒倏然化作眼前的紅豆.猶如她就立在眼前。一個「勸」字充滿深情,「相思」一語加一表程度的副詞「最」,更是情深意長。本來是詩人懷人。詩人卻遙囑對方「采擷紅豆」,不說人相思。而說「此物最相思」,無限的懷念,感慨,都在這用字的輕重上。「勸」,「最」一經同「君」、「相思」組合,詩人內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達出來。正是這一表達方式,使讀者受到深深的打動,由此產生聯想,從而把詩的境界變作讀詩人的主觀境界。

Ⅳ 關於王維有趣的事情

王維(公元700—761),字摩詰,盛唐大詩人、大畫家兼音樂家。他的詩體物精微,狀寫傳神,清新脫俗,藝術上極見功力,風格上獨成一家。他長於各種詩體,善寫多種體裁。他和李欣、高適、岑參以及王昌齡一起合稱王李高岑,是邊塞詩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稱王孟,又是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邊塞詩中的傑作多為七言古詩,而田園詩中的精品多為五言律詩。至於「禪詩」,他更是古今獨步,所以又被稱為「詩佛」。王維廣為流傳的佳作有許多是五絕:短短二十個字,說出了千百年來人們總也說不盡的思緒、情懷和哲理。其中比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館》、《山中》、《相思》以及《雜詩(其二)》等等。他精於繪畫,善寫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叢竹等。其筆力雄壯,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暈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遠之景,被後人推為「南宗」之祖,又被尊為文人畫之第一人。曾繪《輞川圖》,山谷鬱郁盤盤,雲水飛動。北宋蘇軾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早年喪父,母親是虔誠的佛教居士,這對他後來一生吃齋修佛影響極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則從另一面對他看淡人生、堅定佛心起到了促進作用:他21歲時舉進士,作大樂丞,因戲子們跳黃獅子舞獲罪而牽連到他,把他貶為濟州司倉參軍;安史之亂時他被安祿山拘囚,被迫接受偽職,亂平之後又因此下獄;一年後肅宗無罪釋放他,此後幾年中一路遷升到尚書右丞的大官,不過那時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紅塵了。

他一生中有許多時候是在隱居中度過的。他在十八歲前就曾隱居。公元729年隱居淇上,後移到嵩山隱居,並且是解官歸隱,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遺;公元741-745年,他又隱居於終南山;到公元748年,他買下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便一直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為安祿山所拘。根據他的詩,他在四十歲左右就已經有修道心了。在晚年時他主要住在城裡,家中經常養著十幾個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來就焚香獨坐,潛心修禪。

隱居中他經常登山拜寺、求道問禪,對隱居山林十分嚮往。有時沿著羊腸險道,曲折盤旋地向上攀登,奇峰指天、頭上怪石搖搖欲墜;瀑布鳴泉吼聲如雷、噴涌而出;與山中禪師同行會碰到撿栗子的猴子,回家時與松間築巢的仙鶴打個照面;走過的小橋是將就倒下的大樹架成的,住處的柵欄就用大樹上垂下的藤蔓隨手拴起來就成了;回得家來,石門一閉,安心打坐,等到下次再開石門一看,門外的青草又長好深了!有時攀到很高的山上,在深深的竹林後面是居住的石洞,晚上萬籟俱寂時聽到遙遠的山泉淙淙的流水;從下面看,這里已是高入雲霞的地方,而自己現在卻在這里枕席安眠,這真讓人覺得暫時地留宿實在不滿足,而想要從今後永遠駐留此地了。有時游到一些山寺,猛虎會和人友好相處,猴子能學人打坐參禪,這時真能讓人感到佛國在眼前而人世變得遙遠而漂渺,並對自己官場生活感到自慚而希望終身在這里研修佛理了。

除了上述各種原因促使王維走向禪門以外,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種啟發和促進的力量:有時中夜獨坐冥思,想到雙鬢漸白、不復轉青,縱有黃金萬兩也無可奈何,不免悲從中來,終於悟到只有學道,跳出輪回才有希望。有時回顧自己好象不久前還是紅光滿面的青年,現在牙壞色衰,一下子白發就爬上了頭;不僅如此,一生中經歷的傷情往事也都一齊湧上心頭,這種身心的雙重煎熬,除了佛門勤修,又到哪裡去解除得了啊!

有了堅定的道心、精勤的修為,再回頭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觀了:人生有病無非是執著愛恨而起,自覺貧窮而生抱怨,那是因為有了貪欲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戀這貧病交加的人世,對生死流轉、六道輪回不厭不煩,殊不知人來世間就是動了凡心的原因。人的這些顛倒妄念如毒龍纏縛著自己不能解脫,只有修習禪定才能制伏這些妄念。修道人看破這些理後自然就安貧樂道了。而且隨著心性的提高,與常人的苦樂觀也不同了,常常因為寂靜中有所悟而高興,這就逐漸和常人有了距離。

王維在自己的詩中還談到一些修煉的具體事情:他喜歡看得道高僧的傳記故事,有時看修煉辟穀的方法;他把手杖頭雕刻成斑鳩的樣子,把烏龜殼用來墊在床腳底下;沒有事時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隱居山中時,他們一群人一起來誦禪,與一人打禪又有不同樂趣。在嵩山隱居時,他還有過閉關修行的經驗。
行惡如磨刀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修善似春園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不知不覺,天長日久,王維已經修到了「眼界無染,心空不迷」的極高境地。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並不看重。他對於自己在詩畫上的極高成就只是輕描淡寫地解釋道:我多世以來都是詩文的專家,而前一世是個畫家,由於這些老習慣沒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發現了。修煉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為奇的;他的解釋不但合情理,也和現代西方輪回研究的規律十分吻合。
賞析:
詩中有兩個關鍵字眼,一個是「相思」,一個是「君」。這兩個詞的外延都十分寬廣。「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個」。「相思」具有對象性和專一性,情有所專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種特殊的深摯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這一詞語內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無論什麼人都會即刻想到男女之愛或與這類感情相通的友誼。似乎愈到後世,內涵愈向前一義凝聚。所有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體內容的前提。

這首詩的表達方式是很別致的。一個晴朗的秋天,詩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見那一顆顆紅得透亮、晶瑩如珠的紅豆結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兒倏然化作眼前的紅豆.猶如她就立在眼前。一個「勸」字充滿深情,「相思」一語加一表程度的副詞「最」,更是情深意長。本來是詩人懷人。詩人卻遙囑對方「采擷紅豆」,不說人相思。而說「此物最相思」,無限的懷念,感慨,都在這用字的輕重上。「勸」,「最」一經同「君」、「相思」組合,詩人內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達出來。正是這一表達方式,使讀者受到深深的打動,由此產生聯想,從而把詩的境界變作讀詩人的主觀境界。

Ⅳ 王維的詩紅豆故事

「紅豆生南國」出自王維《江上贈李龜年》。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
相思(紅豆)
作者: 唐 王維
紅豆①生南國②,
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註解】
①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②指江陰紅豆樹,又名顧山紅豆樹。位於江蘇省江陰市顧山鎮,為南朝梁太子蕭統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
紅豆樹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採摘一些紅豆,它最能夠引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像;接著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范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里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著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采擷」似乎是說:「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里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說: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蘊。
全詩洋溢著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Ⅵ 愛情可以切割嗎

見證愛情,分享浪漫。 居住在雲南昭通、大關、宜良、永善等縣的苗族青年男女,常常以花帶和抄帶作為愛情的信物。苗家姑娘和小夥子結識後雙方有了感情,姑娘通常送給小夥子一根用紅、白、黑等色線編織成的花帶,其長約三尺,寬約一寸,上綉山花圖案。這花帶的寓意是「千里姻緣一線牽」。這時小夥子也得加贈姑娘一根由自己母親或姐妹親手織就的線吊子。男女定情時,女方要送男方一個信物。信物是一根長五尺寬約一尺左右的抄帶。對方此時回贈一把梳和一個圓鏡,用以表示願終身相愛、白頭到老。 少數民族有其特有的愛情信物,而如今愛情信物越來越廣、奇特,唯一。相戀的愛人們可將自己手中的愛情信物展示出來,讓大家共同欣賞、見證你們的愛情,共同分享浪漫。 我國向有紅豆寄相思之說,自詩人王維《相思》詩後,此說更沿用不絕。但「紅豆」究竟為何物,不少文人為此爭論不休。郭沫若曾為此專程到南方去考察,最後在廣東鼎河山考證到它名「海紅豆」;又稱小實孔雀樹,樹高可達二十餘米,夏日滿樹銀花,秋季果熟,其種子自然躍出果殼,呈朱紅,形似跳動的心臟,堅不可摧。實際上,在我國大陸的貴州,台灣南部地區都產有相思樹。 也許就因為它的形與質象徵著愛情的堅貞不移,才有了許多關於相思紅豆的古老傳說。我最喜歡下面這個版本:戰國時期,宋康王霸佔了韓憑之妻,恩愛至深的韓憑夫婦因此雙雙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將二人分葬。十日後兩個墳頭各長出一棵大樹,樹枝相擁,樹根相抱。人們為了紀念這段忠貞愛情,將此樹叫做相思樹,將其果實叫做相思紅豆。紅豆呈心形,顏色鮮紅,沒有雜色,上有心型紋路。其豆不碎、不破、久存不蛀不腐、色澤永保晶瑩。就像韓憑夫婦矢志不渝的愛情。 古代青年男女把相思紅豆作為珍貴的愛情信物,相互饋贈。在今天,它仍然象徵著堅貞不渝的愛情,傳達著戀人間長久不變的諾言。 無論珠寶的潮流如何演變,鑽石的婚戒依然是二十世紀新娘最夢寐以求的愛情信物。目前,由戴比爾斯鑽石推廣中心舉辦的「愛的獻禮,世紀婚戒展」來到上海城隍珠寶等地,一批由15世紀流傳至今的古董鑽戒揭開神秘的面紗,不僅展現了不同歷史時期的鑽石加工工藝和造型,更令人們真正領略到鑽石的永恆與經典。 鑽石戒指第一次被用作婚約是在1477年,由奧地利的馬克西米連一世獻給法國勃良地的瑪麗公主作為訂婚禮物!但15世紀的鑽戒皆以鑽石的天然結晶體鑲制,也就是未經精密切割過的鑽石毛坯,因此,並不如今天經過琢磨的珠寶一樣閃耀,它呈八面體,像兩個底部相連的金字塔,一頭面朝上,造型含義如同金字塔一樣,把邪惡藏於地下,讓美好的愛情持久永恆!雖然當時鑽 石的光芒未能完全綻放,工匠們還是用了銀箔、黑、綠色雕成葉形花紋的琺琅及紅寶石來襯托鑽石的純白光芒,有情人把愛情詩句刻在戒環內互贈。 一直到16世紀,鑽石的磨光和切割才較為廣泛地被運用,並創造了一種新穎的雙環婚戒,戒指有兩個環,扇形般從底部的支點散開,合起來又是一枚完美無暇的戒指,正象徵了婚姻合二為一的意義,指環上還刻了「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的箴言,1525年,馬丁路德和加德林波娜結婚時,就佩戴了這種戒指。 踏入17世紀,戒指的款式又有了新的變化,有形狀如燃著火的心,插著愛神的箭,以及用一雙黃金雕刻成的小手捧著心狀鑽石造型的。結婚戒指多戴於大拇指上,但在婚禮時,人們仍按傳統戴在無名指上, 更有浪漫的傳說,即無名指的血脈直接引進心臟,即愛的所在地。 18世紀,切割工藝和鑲制工藝的進一步提高使鑽石更加璀璨,復雜花巧的裝飾成為時尚,有的鑽石鑲在托高的盾形座盤上並配以淺藍色的琺琅;有的戒指座托形似花瓶,樹葉是狹長的綠寶石,以鑽石鑲成的花朵顯得分外奪目;甚至還有在今天看來也頗有個性的字樣設計,每個綴滿寶石的 字母在指環上拼成贊美的詞語。愛的題詩也被挪到戒環外部,同時衍生出以整隻鑲了一圈碎小鑽石的戒指戴在同一手指上的婚戒之前,以免婚戒遺失的守護戒。 進入19世紀,非洲發現鑽礦,原先象徵身份的鑽石為越來越多的年輕愛侶鍾愛,著名的第凡尼鑲製法以六支幼小的白金爪緊扣鑽石,鑽石的瓣面閃光程度大大增加。在款式上蛇形的鑽戒十分流行,盤成圈狀的蛇形意味著天長地久,就連維多利亞女王都選擇它作為結婚鑽戒。另外心愛人的肖像也屢屢成為了鑽石包裹的核心。發展至二十世紀,人們終於計算出鑽石的標准打磨角度,一顆典型的圓鑽切割打磨成58個瓣面,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反射效果,並演繹成卵形、橄欖形、綠柱石形和梨形等,極富想像力的各 種優美浪漫的鑽戒層出不窮。在崇尚簡潔,追求自然生活意趣的今天,「單顆美鑽」成為最典雅的造型,鑽石已不再為皇室或富貴人家所獨享,普通人也極易擁有,作為永恆的愛情承諾。

Ⅶ 王維在寫《相思》時的背景

  1. 創作背景

    此詩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為懷念友人之作。據載,天寶末專年安史之亂時,李屬龜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詩,可證此詩為天寶年間所作。

  2.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3. 譯文

    紅豆樹生長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將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採摘一些紅豆,它最能夠引起人們的思念之情。

  4. 賞析

    此詩寫相思之情,卻全篇不離紅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關合相思之情。首句寫紅豆產地;次句以「發幾枝」一問,語極朴實,而又極富形象性,設問自然,則暗逗情懷;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點明其相思屬性,且用一「最」字推達極致,則「多采擷」的理由自見,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詩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語淺而情深,相傳當時即為人譜曲傳唱,流行江南。

  5. 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

Ⅷ 中國古代詩詞有哪些常見的意象各有什麼含義

中國古詩詞常見意象分類:

1、植物類

(1)柳:柳者,留也。表達離別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2)梅:象徵堅強、不屈不撓的品格。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3)松:堅貞高潔。李白《贈書侍御黃裳》:「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4)竹:堅貞高雅、寧折不彎。鄭板橋《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5)菊:高潔隱逸,不慕名利。陶淵明《飲酒(其五)》:「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6)蓮:花中君子,莊重質朴、不嘩眾取寵。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麗堂皇。劉禹錫《賞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8)芭蕉:孤獨憂愁。李商隱《代贈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

(9)梧桐:孤獨憂愁,離情別緒。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10)紅豆:相思。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2、動物類

(1)杜鵑:懷念故鄉情感、抒寫離愁別恨。李白《蜀道難》:「又聞子規啼月夜,愁空山。」

(2)鷓鴣:遊子感懷,思念故鄉。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3)猿猴:別離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4)烏鴉:衰敗荒涼。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5)沙鷗:淡泊名利,閑適歸隱;漂泊無依,凄涼孤獨。杜甫《旅夜抒懷》:「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狗、雞:生活氣息,田園生活。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7)大雁:離愁別緒,傷時感懷。李清照《聲聲慢》:「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8)蟬:高潔品質,悲秋思緒。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貞,品格高尚。米芾《水調歌頭·中秋》:「砧聲送風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鳥:理想的寄託。李商隱《無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場所類

(1)長亭:依依惜別,離愁別緒。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2)欄桿:慷慨悲昂,憑吊懷遠。柳永《八聲甘州》:「倚欄桿處,正恁凝愁。」

(3)西樓:孤獨寂寞,思念故國親友。李煜《相見歡》:「無言獨上西口,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4)驛站:漂泊不定。陸游《卜運算元·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4、時節類

(1)清明、中秋、重陽:思親傷懷。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2)黃昏:寂寞愁苦。李清照《聲聲慢》:「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5、音樂類

(1)羌笛:邊塞徵人的思鄉之情。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梅花落》:旅人思鄉。李白《黃鶴樓聞笛》:「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後庭花》:靡靡之音,常用於諷刺當權者貪圖享樂。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4)關山月:征戍離別之情。王昌齡《從軍行二首》:「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5)搗衣聲:離愁別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8)王維的相思故事擴展閱讀:

意象是認知主體在接觸過的客觀事物後,根據感覺來源傳遞的表象信息,在思維空間中形成的有關認知客體的加工形象,在頭腦里留下的物理記憶痕跡和整體的結構關系。這個記憶痕跡就是感覺來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暫時連接關系。

單一意象的神經基礎是神經元簇(群組),意象是一種生理結構體,是一種有效信息的組合體,也可以是意象與意象之間的組合體。一組神經元簇相當於一組信息編碼體,與特定感覺信息表徵相對應(聯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載著相關感覺信息連接關系,是一種高級的信息載體。意象也是一種承載記憶的結構體,並非幻影。

意象是思維活動的基本單位,意象是用來指代事物,以喚起相對應的感覺,激發思維活動的漣漪。思維是基於意象單元的互動,記憶中的影象、文字、聲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體中用意象儲存的一種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體內部構建成的精神體,是思維的工具與元件。

形成意象的過程也是抽象的過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詞。

Ⅸ 相思的詩句古詩加拼音

我知道相思的詩句古詩加拼音如下:

  • 相思 王維(唐)

  •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 紅 豆生南國 ,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春來發幾枝 。

  • yuàn jūn ō cǎi xié

  • 願君多采擷 ,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 此物最相思。

  • 全詩翻譯:

  • 鮮紅渾圓的紅豆,生長在陽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開的季節,不知又生出多少?

  • 希望思念的人兒多多採集,小小紅豆引人相思。

Ⅹ 含有桃花的古詩詞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回映紅。答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崔護《
題都城南庄》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唐寅《桃花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癲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絕句漫興》
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袁枚《題桃樹》
千葉桃花勝百花,孤榮春軟駐年華。
楊憑《千葉桃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