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奏始皇的故事

奏始皇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16 10:03:29

Ⅰ 有關秦始皇的歷史故事

1、十二金人,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防止人民反抗而盡收天下之兵所鑄成之十二個大銅人像。據傳是秦始皇用來防止金屬流通,收集天下金屬所鑄,也有傳說是秦皇用大禹九鼎所鑄。

2、結識外星人,據史書記載,秦始皇時期與天外之民有過接觸,從他們那裡學來了鉻金屬鍍到青銅劍上的鑄造技術。

3、大怒湘君,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4、熒惑守心,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5、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

「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1)奏始皇的故事擴展閱讀:

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又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等仙人蹤跡,後來又使韓佟、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葯。對於秦始皇這種行為,也有儒生表示勸諫的,博士齊人淳於越建議始皇仍實行分封宗室子弟為諸侯的政策,始皇交給臣下討論。

丞相李斯反對。李斯的奏議促成了秦始皇帝下令焚書禁書,規定史書非秦紀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論》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準保存者,醫葯卜筮種樹之書。若願學法令,則以吏為師。

Ⅱ 查一下秦始皇的一些小故事

創立「皇帝」尊號

公元前246年,13歲的嬴政登基稱王。那時正處於戰國末年,秦國實力最強,已具備統一東方六國的條件。秦王嬴政最初即位時,國政由相國呂不韋把持。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結束了諸侯爭霸的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王嬴政統一全國後,把國都定於咸陽,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三皇五帝還要大,是開天闢地以來最偉大的人物,所以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能與他的功績相符,並能流傳後世。於是他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宣布子孫稱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代代承襲。

治理天下穩固江山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適應統治的需要,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廢除商、周以來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軍政大權集於一身。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
當時各國的度量衡、貨幣和文字都不一樣。秦始皇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制度把度量衡、貨幣和文字統一起來。當時這樣做,主要是為了便於徵收租賦,推行法令,但對於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客觀上起了重大的積極作用。
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匈奴,在戰國時逐漸強大起來,建立了奴隸制政權。匈奴貴族常南下侵擾,掠奪人口牲畜。秦始皇派大將蒙恬擊敗匈奴,奪回河套一帶廣大地區,把內地人民遷移到那裡居住。為阻止匈奴貴族南侵,秦始皇又征發幾十萬勞動人民,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方的長城連接起來,再向東、西延長,這就是著名的萬里長城。
為了強化專制統治,秦始皇在執政時,嚴刑峻法、橫征暴斂,在統一六國之後,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五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記功,炫耀聲威。
為求長生不老葯,又派方士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至東海求神仙,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當行至沙丘時,秦始病死,宦官趙高勾結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偽造遺詔立胡亥為太子,並賜扶蘇死。

修築萬里長城
戰國長城一般都比較短小,小國的長城數百里,大國的長城最長3000餘里。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他來到渤海之濱的碣石,派遣燕人盧生到大海中去找尋傳說中的仙人羨門、高誓,希望求取長生不老的方法。結果,當他巡視完北部邊境後,盧生從海外
歸來,帶回的圖書上卻說:「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一想,這「胡」當然就是北方的匈奴了,馬上派遣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上進攻匈奴。第二年,繼續作戰,一直把匈奴逐出河套,趕到陰山以北。將這一片地方新設立了44個縣,修建了邊塞,並開始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延袤萬余里。
秦始皇死後,其子胡亥設計害死了長子扶蘇奪得帝位,稱二世皇帝。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派往漁陽(北京密雲一帶)長城戍邊的農民900人,屯駐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遇到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前行。秦律規定,不能在規定的期限內到達戍守地點的人將一律斬首。
戍卒中擔任屯長的陳勝、吳廣商議道:「今天逃跑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為國事而起義吧!」於是,揭竿而起,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秦王朝。
這時人們才知道,「滅秦者胡也」中所說的「胡」,並不是指胡人,而是秦二世胡亥!秦始皇靜心經營的萬里長城並沒有給秦王朝帶來安全與永恆,恰恰是要去守衛長城的農民滅了秦。
但是萬里長城並非無用之物,在客觀上它還是發揮了保衛中原的重要作用。
自古以來,對秦始皇的評價褒貶不一。但縱觀其一生,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實為中國歷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功不可沒。

Ⅲ 有關秦始皇的故事

1、有一次秦始皇出巡時,在湘山祠遇到大風,幾乎不能渡河。秦始皇問博士(當時的一種官職)說:「湘君是什麼神?」

博士回答說:「聽說是堯的女兒,舜的妻子,埋葬在這里。」秦始皇對這個湘君非常生氣,認為是在故意與他作對,就派人把湘山上的樹全部砍光。因為當地是紅土,湘山也變成了紅色的禿山。

2、秦始皇晚年想長生,召了一批方士術士為他煉丹治膳。這可急壞了方士術士們,他們清楚,盡管說得天花亂墜,但真正要煉取長生的葯食並不可能。有一天,秦始皇見他們天天給自己進食的金丹沒有效果,發了脾氣,要殺方士術士們。

領頭的徐福一看急了,連忙跪下,說,陛下,不是金丹沒有效果,金丹丸要和翡翠環配著食用,請陛下息怒,即日給陛下奉上翡翠環。秦始皇見這么說,權且放了眾人,令午膳獻上翡翠環。秦始皇走後,眾人又喜又憂,喜的是今天過了一道生死關,憂的是,哪裡弄可以食用的翡翠環?

還是徐福多謀,對膳師耳語了幾句,午膳竟然給秦始皇真的獻上了一道「翡翠環」。所謂翡翠環,實際是一道用瓠子和蝦子做的菜,翡翠言其色,蝦環言其形,用翠綠的瓠子切成圓片,中間挖空成環,蝦仁套入環中。

這道菜雖然沒有用真正的翡翠,但秦始皇見其形色可愛,倒也沒有計較。待到細細品嘗之後,更覺得神清氣爽,從此天天要吃,此菜竟然由此成了千古名饌。

3、公元前227年,荊軻受燕國太子丹命,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與秦舞陽一起,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

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嬴政繞柱子而走,荊軻緊追不舍。嬴政拔劍來斗荊軻。荊軻匕首相迎,此二人你來我往,你砍我擋。

兩人酣戰20回合之處,嬴政大喝一聲,一劍朝荊軻砍去,荊軻措手不及,被砍翻在地,嬴政復上,一腳踏在荊軻胸脯上說:「認識寡人的寶劍嗎?荊軻連忙喊道:「陛下饒命!」嬴政揮劍斬下其頭顱,嘆道:「可惜你非我大秦子民,否則必是寡人身邊的好劍客!」

4、秦始皇跑馬修金堤,傳說金堤是秦始皇修的。秦始皇剛統一中國,就提出「南修金堤擋黃水,北修長城攔大兵。」那時候,黃河年年在濮陽一帶決堤成災。

秦始皇下旨要在黃河漲水前,修一條黃河大堤,取名「金堤」。然而,在哪兒修呢?秦始皇騎上馬,叫監工大臣跟著,馬跑到哪裡,就修到哪裡。他沿著黃河跑了二百多里,馬蹄印就成了修金堤的線路。

5、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統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所謂「封」,是指築土壇祭天。所謂「禪」,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

由於長期不舉行這種活動,大臣們都不知道儀式該怎樣進行,於是秦始皇把儒生召來詢問。儒生們眾說紛紜。秦始皇聽了覺得難以實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辟車道,到泰山頂上立了碑,舉行封禮。之後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

Ⅳ 關於秦始皇的故事

1、熒惑守心

熒惑守心指的是一種天文現象,「熒惑」是指火星,由於火星熒熒似火,行蹤捉摸不定,因此古代稱它為「熒惑」。但火星被認為是戰爭、死亡的代表。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時期,就出現了,史書記載有顆隕星墜落在東郡,落地後變為石塊,老百姓有人在那塊石頭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土地分。」

始皇聽說了,就派御史前去挨家查問,沒有人認罪,於是把居住在那塊石頭周圍的人全部抓來殺了,焚毀了那塊隕石。

2、今年祖龍死

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深秋的一天,秦始皇還在迅游,前面忽然出現一個陌生人,攔住馬車。這人手裡拿了一塊玉璧,不聲不響地塞給使者。

使者狐疑接過,未及開口,對方就搶先說了一句話:「今年祖龍死」!擲地有聲。使者嚇得夠戧。「今年祖龍死。」祖,就是始祖,人之先;龍,君之象。

意思是說今年秦始皇要死。陌生人撂下這句石頭般冷硬的話,掉臉兒飛快走掉,使者回過神再想找,人早已不知去向。

3、荊軻刺秦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即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派荊軻作為使者,攜帶夾有匕首的燕國督亢(今河北易縣、涿縣、固安一帶)地圖連同秦國逃亡到燕國的敗將樊於期的首級。

以請求「舉國為內臣」的名義去朝見秦王嬴政。以便行刺秦王,挽救燕國。荊軻臨行前,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行。

高漸離擊築,荊軻和之,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表達了自己義無反顧的精神。大家聽了非常傷感,皆垂淚涕泣。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前往秦國都城咸陽。

至秦國都城咸陽後,荊軻持送厚禮給秦王的寵臣蒙嘉。由蒙嘉進言:「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

恐懼不敢自陳,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於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聽後非常高興,乃朝服設九賓,在咸陽宮朝堂上召見燕國使節。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的那種陣式,不由得害怕的發起抖來,臉色蒼白。使秦國群臣大為驚詫。

荊軻只得對秦王說道:「北方蠻夷粗野之人,從未沒見過如此大的場面,未免有些害怕,請大王諒解。」王政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直到圖窮匕現。

當荊軻右手拿起匕首,左手抓住嬴政的袖子正要說話。秦王此時大驚,出於本能反應,起身掙脫開了荊軻,荊軻抓著的袖子被扯斷。秦王想將佩劍拔出,但劍太長,心裡又著急,劍沒有拔出來。

荊軻向秦王撲來,秦王環柱逃避,荊軻緊追秦王。旁邊雖有許多人,但是都手無寸鐵;而殿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定,沒有秦王召令是不準上殿的,官員中有個侍醫夏無且。

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因為荊軻揚要起手來擋避這個葯袋,而使他分了神。這時,一邊的大臣對著秦王喊道「大王背負著劍鞘,背負著就能拔出來了」。

秦王抓住剛才夏無且製造的機會,將劍負於背拔出,剎那間斬斷了荊軻左股,荊軻因傷栽倒到地上,勉強坐起,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擲去,擊中桐柱,擦出火花。

嬴政再用劍砍他,荊軻用手去接,五個手指應聲而落。荊軻自知大事未成,倚柱而笑,對秦王說:「事情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為我想活捉你的。

一定要你同我們訂下條約來回報太子啊。」此時,侍從的武士已受秦王命令,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而秦舞陽也被侍從的武士砍殺於朝堂的台階下。

4、秦始皇跑馬修金堤

當時正修著萬里長城,天下的青壯男人都被征派走了。修堤監工大臣費盡吃奶的勁,也沒找來多少能乾的人。後來沒法,把那些老老小小的百姓,女人也都強征硬派,逼著到了黃河邊。

開工的時候,正是三冬嚴寒。多年的戰亂,把老百姓們折騰得一貧如洗,個個穿著薄衣,又凍又餓,加上活重,「咕咕」「咚咚」地躺倒了許多人。

監工大臣看著百姓們怪可憐,就由著民工們慢慢地磨著幹活。一冬一春過去了,大堤沒增長多少。秦始皇聽說堤修得很慢,下旨殺了監工大臣,又換個新監工大臣。

這個大臣見前任被殺,一上任脖子就發麻。他白天思,夜裡想,一定得如期交差。他在州州縣縣,村村鎮鎮,都貼出告示,要每家每戶都必須出人去修金堤,不去就抓。

結果那些白發蒼蒼的老人,躺在床上哼哼叫的病人,上著學的頑童,剛生了娃娃的婦女,都被抓去修堤。修堤工地上,挖土、抬筐、打夯,活重得很,每天都有人累死。

監工大臣沒明沒夜地催著快乾!快乾!堤一天天見長了,高了。修堤的人一天天黑了,瘦了。汛期快到了,秦始皇又下了聖旨,十天要全部完工,聖旨一到,嚇壞了監工大臣。

別說十天,再拖一個月也難完工呀!他想早晚是個死,就冒死送上奏章。說十天實難修好金堤。秦始皇看過奏章,本要再殺這個監工大臣,又一想光殺也不是個辦法。

天下人還會罵自己殘暴哩。但他仍不改限期,並說十天頭上他要來察看大堤。這一下更害苦了修堤的老百姓。每天日夜干,不能歇緩;沒幾天,堤上累死的人一堆堆一片片。

十天期限到了,秦始皇騎著馬來了,問監工大臣:「金堤完工了嗎?」監工大臣顫顫驚驚地說:「因沒有土,還有幾處沒有填平。」

秦始皇說:「我騎馬從西向東看看堤修的怎麼樣。我的馬回來時,金堤要全部修好填平。不然,小心你的頭。」秦始皇對監工大臣說完,騎上馬,一鞭打下,馬向東咴咴地跑了。

監工大臣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個辦法。下令把死人填在不平的地方,上邊蓋些土,就省好些土了。屍體填完了,堤還填不平。監工大臣又下令把病著的,不能動的民工也要填進去。

頓時堤上齊哭亂叫,百姓們誰也不願動手。監工大臣就命士兵下手。堤上哭的哭,喊的喊,士兵們生拖硬拽,把許多活生生的人也填進堤中,蓋上了土。

秦始皇騎馬很快跑了回來。平坦坦光溜溜的金堤一眼望不到頭。他剛過去,老百姓都咬牙切齒地罵個不停。因此,百姓又稱為此堤為秦皇堤。

5、秦始皇封禪泰山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領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70人,到泰山去舉行封禪大典。封禪是古代統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所謂「封」,是指築土壇祭天。

所謂「禪」,是指祭地,即在泰山下小山的平地上祭地。由於長期不舉行這種活動,大臣們都不知道儀式該怎樣進行,於是秦始皇把儒生召來詢問。儒生們眾說紛紜。

秦始皇聽了覺得難以實施,便斥退儒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開辟車道,到泰山頂上立了碑,舉行封禮。之後又到附近的梁父山行了禪禮。

Ⅳ 秦始皇的故事【100字左右】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嬴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皇上答應了他。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然後乘船沿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zhǔ,煮),經過丹陽,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水波凶險,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過。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在那裡刻石立碑,頌揚秦朝的功德。
始皇返回,途經吳地,從江乘縣渡江。沿海岸北上,到達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尋找仙葯,好幾年也沒找到,花費錢財很多,害怕遭受責罰,就欺騙說:「蓬萊仙葯可以找到,但常被大鯊魚困擾,所以無法到達,希望皇上派善於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鯊魚就用裝有機關可以連續發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夢與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好象人。請占夢的博士給圓夢,博士說:「水神本來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魚蛟龍做偵探。現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卻出現這種惡神,應當除掉它,然後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於是命令入海的人攜帶捕大魚的工具,親自帶著有機關的弓弩去等侯大魚出來以便射它。從琅邪向北直到榮成山,都不曾遇見。到達之罘的時候,遇見了大魚,射死了一條。接著又沿海向西進發。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車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逝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製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布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wēn,溫)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簽。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里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少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

Ⅵ 古代秦始皇的故事

秦始皇焚書坑儒,為此而落得個罵名千古.可他尊敬老師的故事卻鮮為人知.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6年後,即公元前215年的秋天,他第四次出巡時發生的事.當時,秦始皇在文武群臣的護衛下,乘著車輦,浩浩盪盪地從碣石向東北的仙島前進.隨著均勻的馬蹄聲,秦始皇不覺沉入對往事的追憶中:回想起自己幼年的老師,彷彿他就在眼前,雖說嚴厲,可令人欽敬難忘.我嬴政能有今日,其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呢.那位威嚴的老人,第一次授課講的就是舜爺賜給我們家的姓.他先分別講了"亡,口,月,女,凡",然後再合成一個"嬴"字.第二天就要背寫."老師,這字太難寫了.""什麼 一個嬴字就難住了 將來秦國要*你去治理,難事多著哩,能知難而不進嗎 "說著就舉起了荊條棍……可惜自己已多年沒見過這位老師,聽說他老人家已經去世了.突然,車停了.前衛奏道:仙島離此不遠,請萬歲乘馬.於是,秦始皇換乘了心愛的大白馬.過不多時,便到了島上.始皇環視渤海,胸襟萬里,豪氣昂然,更加思緒萬千.待到他低頭察看眼前,卻忽然下馬,撩衣跪拜起來.隨從的大臣們見此情景,莫名其妙,也只好跟著參拜.等皇帝站起身來,大臣李斯才問他為何參拜.秦始皇深情地說:"眾位卿家,此島所生荊條,正是朕幼年在邯鄲時老師所用的荊條,朕見荊條,如見恩師,怎能不拜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島稱為秦皇島.

秦王政兼並了六國,結束了戰國割據的局面,統一了中國。他覺得自己的功績比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五帝還要大,不能再用「王」的稱號,應該用一個更加尊貴的稱號才配得上他的功績,就決定採用了「皇帝」的稱號。他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就自稱是始皇帝。他還規定:子孫接替他皇位的按照次序排列,第二代叫二世皇帝,第三代叫三世皇帝,這樣一代一代傳下去,一直傳到千世萬世。
全國統一了,該怎樣來治理這樣大的國家呢?
在一次朝會上,丞相王綰(音wān)等對秦始皇說:「現在諸侯剛剛消滅,特別是燕、楚、齊三國離咸陽很遠,不在那裡封幾個王不行,請皇上把幾位皇子封到那裡去。」
秦始皇要大臣議論一下,許多大臣都贊成王綰的意見,只有李斯反對。他說:「周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封了不少諸侯。到後來,像冤家一樣互相殘殺,周天子也沒法禁止。可見分封的辦法不好,不如在全國設立郡縣。」
李斯的意見正合秦始皇的心意。他決定廢除分封的辦法,改用郡縣制,把全國分為三十六個郡,郡下面再分縣。
郡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命。國家的政事,不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據說秦始皇每天看下面送來的奏章,要看一百二十一斤(那時的奏章都是刻在竹簡上的),不看完不休息。可見他的權力是多麼集中了。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向來是沒有統一的制度的,就拿交通來說,各地的車輛大小就不一樣,因此車道也有寬有窄。國家統一了,車輛要在不同的車道上行走,多不方便。從那時候起,規定車輛上兩個輪子的距離一律改為六尺,使車輪的軌道相同。這樣,全國各地車輛往來就方便了。這叫做「車同軌」。
在秦始皇統一中原之前,列國的文字也很不統一。就是一樣的文字,也有好幾種寫法。從那時候起,採用了比較方便的書法,規定了統一的文字。這樣,各地的文化交流也方便多了。這叫做「書同文」。
各地交通便利,商業也發達起來,但是原來列國的尺寸、升斗、斤兩的標准全不一樣。從那時候起,又規定了全國用統一的度、量、衡制。這樣,各地的買賣交換也沒有困難了。
秦始皇正在從事國內的改革,沒想到北方的匈奴打了進來。匈奴本來是我國北部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戰國後期,匈奴貴族趁北方的燕國、趙國衰落,一步步向南侵犯,把黃河河套一帶大片土地奪了過去。秦始皇統一中原以後,就派大將蒙恬(音tián)帶領三十萬大軍去抵抗,把河套一帶地區都收了回來,設置了四十四個縣。
為了防禦匈奴的侵犯,秦始皇又徵用民夫,把原來燕、趙、秦三國北方的城牆連接起來,又新造了不少城牆。這樣從西面的臨洮(今甘肅岷縣)到東面的遼東(今遼寧遼陽西北),連成一條萬里長城。這座舉世聞名的古建築,一直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古老悠久文明的象徵。
後來,秦始皇又派出大軍五十萬人,平定南方,添設了三個郡;第二年,蒙恬打敗了匈奴,又添了一個郡。這樣,全國總共有四十個郡。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因為開辟了國土,在咸陽宮里舉行了一個慶祝宴會,許多大臣都贊頌秦始皇統一國家的功績。博士淳於越卻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廢除,他認為不按照古代的規矩辦事是行不通的。
這時候,李斯已經做了丞相。秦始皇要聽聽他的意見。
李斯說:「現在天下已經安定,法令統一。但是有一批讀書人不學現在,卻去學古代,對國家大事亂發議論,在百姓中製造混亂。如果不加禁止,會影響朝廷的威信。」
秦始皇採用了李斯的主張,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醫葯、種樹等書籍以外,凡是有私藏《詩》、《書》、百家言論的書籍,一概交出來燒掉;誰要是再私下談論這類書,辦死罪;
誰要是拿古代的制度來批評現在,滿門抄斬。
第二年,有兩個方士(一種用求神仙、煉仙丹騙錢的人)叫做盧生、侯生,在背後議論秦始皇的不是。秦始皇得知這個情況,派人去抓他們,他們早已逃跑了。
秦始皇大為惱火,再一查,又發現咸陽有一些儒生也一起議論過他。秦始皇把那些儒生抓來審問。儒生經不起拷打,又東拉西扯地供出一大批人來。秦始皇下令,把那些犯禁嚴重的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都埋了,其餘犯禁的就流放到邊境去。
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焚書坑儒」事件。
秦始皇正在火頭上,大臣們誰也不敢勸他。他的大兒子扶蘇認為這樣處置儒生太嚴厲,勸諫他不要這樣做。這一來,觸怒了秦始皇,命令扶蘇離開咸陽,到北方去和蒙恬一起守邊疆。

Ⅶ 有關奏始皇陵及兵馬俑的傳說

秦始皇兵馬俑的傳說
在中國的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的一支軍隊,他們黑衣如鐵、迅捷如風,他們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他們令天下為之喪膽,為之變色。他們被稱為虎狼之師。但事實上,他們比餓虎更加兇猛,比狼群更加團結。他們的軍歌里唱道:「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他們的事跡在千百年後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他們留給我們的啟示永遠都如夜空中的星星一般閃閃發光。
1991年1月17日凌晨,代號「沙漠風暴」的海灣戰爭爆發。戰爭初期,美國人動用導彈和飛機,以近乎瘋狂的地毯式轟炸壓制住對手,在短短幾天內就摧毀了伊拉克人精心構築的軍事和心理的雙重防線。之後,迅猛快捷的裝甲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開入科威特,一舉將薩達姆的軍隊驅逐回老家。
全世界都驚呆了,他們還從來沒有見過以空襲為主要作戰方式的戰爭。世界驚呼,海灣戰爭開創了人類戰爭史的新紀元。此時,在遙遠的東方,一座巨大的穹頂形建築里,一群古老的陶俑正在竊竊冷笑。他們龐大的軍陣所構築起的,正是這樣一種作戰體系:先用強勁、密集而且持續的弓弩壓制住對手,騎兵迅速從兩翼包抄,撕開對手的防線,然後由步兵長驅直入,完成那封喉的致命一擊。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強弓換成了導彈,硬弩換成了飛機,戰馬換成了坦克,刀劍換成了機槍……但隱藏在現象背後的規律卻沒有改變,隱藏在進步背後的人慾沒有改變,隱藏在文明背後的殘忍沒有改變。從西安火車站乘306路公共汽車向東30公里,便是聞名天下的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兩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軍隊就靜靜的佇立在這里,靜靜的聆聽著後人的評說。在各種各樣的評說中,有這樣幾位來自大洋彼岸的人的話語尤為引人注目:
「世界上已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雅克·希拉克如此說。
「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奇跡。」基辛格如此說。
「這才是真正的奇跡,全世界人民都應該到這里看一看。」蒙代爾如此說。
兵馬俑們默默的站著,一如他們兩千年來一直做的那樣。他們知道,其實他們什麼也不用說,時間已經說明了一切。他們證明了他們的英勇,證明了那個時代的奢華,證明了人類所能達到的智慧,也證明了人性的慾望與貪婪。
二、復活的軍團
我們去參觀兵馬俑的時候,正值雨過天晴。幾萬名遊客踏著濕潤的青磚和我們走在一起。宏偉的秦兵馬俑館側倚著秀麗的驪山東麓,裡面戍衛著大秦帝國的最後一支近衛軍。而今的兵馬俑館早已建設世界級的展覽館,高大明亮的一號坑裡光線充足,可以供遊人隨意拍照。二號坑裡的發掘工作仍在繼續,遊人可以親眼目睹考古工作人員的操作過程。今天,兵馬俑不僅僅是研究秦朝歷史的一個窗口,更成為一部軍事科學的活教材。據說美國軍界每年都要派遣一支考察團來參觀兵馬俑,以期從中找出其雄霸天下的戰略戰術。隨著文物保護工作的越來越細致,遊人們已沒有機會再下到坑底,去和兵馬俑做近距離的接觸了,好在體會兵馬俑並不在於空間的距離,而在於心靈的感知。我站在俑坑前,除了能感受到一絲震撼外,還能隱約品味到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淡淡的悲涼與滄桑。兩千年前的那個早上,當最後一塊木板蓋下來的時候,唯一的一線陽光也斷絕了。隔著木板,頭上有人在走來走去,不斷傳來塵土撒下的聲音。周圍一片漆黑,混濁的空氣里彌漫著一股刺鼻的土屑的味道。人類的聲音越來越遠,越來越輕,直到完全消失,只留下無盡的黑暗,無盡的孤單,無盡的寂寞,連著曾經無盡的榮耀,一起陷入了無盡的等待。一支豪華的,英勇的,讓天下為之喪膽的無敵之師,在完成了他們的歷史使命之後,以這種方式,陪著他們已經下世的君主,陪著他們行將下世的帝國,一起走入了歷史的塵封,期盼著遙遠的未來那一聲清脆的鋤聲。走在這支龐大的軍陣旁邊,如果側耳傾聽,他們低沉的呼吸和呢喃的低語仍然清晰可聞。雖然他們效忠的帝國早已逝去,但是他們卻存在了下來,忠誠的履行著自己的義務,任憑時光從耳邊箭一樣的掠過。我們有理由相信,當年的工匠們在燒制這個軍團的時候,一定在堅信他們是活著的,而且一定在堅信他們可以永遠的活下去。有人說兵馬俑的像貌可能來自於真實的秦軍將士,但我卻以為,兵馬俑的像貌應該來自於製作他們的工匠本身,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顯出如此生動的表情,擁有如此鮮活的生命,散發如此迷人的魅力。
三、豪華的儀仗
公元前218年,大秦王朝始皇帝二十九年,河南博浪沙。一支浩浩盪盪的車隊正行進在一條狹長幽深的山谷里。四下里一片寂靜,只有微風和馬鈴的細響。衛戎車隊的士兵一個個神情肅穆,姿態威嚴,鮮亮的鎧甲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讓人一看便知都是帝國里最訓練有素的精銳。為車隊開道的是兩輛黑色的馬車,飾著斑斕的金銀飾物和五彩的花紋。前面的一輛名叫立車,御手和乘人都站在車上;後面一輛名叫安車,有一間御車,御手坐在前御室,乘人坐在左右兩側開窗,後部留一單扇門的主室。兩車分別控御著四匹驃肥體壯的駿馬,馬的額頭上都戴著光彩奪目的金銀絡頭,聳起的鬃毛在塵風中烈烈飄揚。突然,空中傳來了異樣的聲音,像冬夜刺骨的寒風掠過破損的窗欞,像飢餓難耐的猛獸拼盡全力的沖刺,像曠野里冤魂發出的悲憤吶喊。來不及等衛兵們做出反應,一個碩大的黑影從天上直撲了下來,正砸在車隊中央的一輛飾滿金銀與珠玉的六馬銅車上,「轟」的一聲巨響,跟著是金屬刺耳的撕裂聲、馬兒凄厲的悲鳴聲、木轅沉悶的斷裂聲、傷者痛苦的哀號聲、女人驚恐的尖叫聲……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在山谷中久久回盪不絕。彌散的塵土轉瞬間吞噬了整個車隊。血,像一條巨大而醜陋的蚯蚓,在地上緩緩蠕動。整個車隊亂成一團,士兵們高舉著長矛在塵土中跑來跑去,大聲的咒罵著,叫喊著,徒勞的搜尋著襲擊者的蹤跡,像一群沒頭的蒼蠅。後面的車輛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仍在奮力向前擠,與前面退回來的車輛猛烈的撞擊著,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聲響。許許多多穿著宮廷禮服的人從各自的車里跑出來,臉上布滿了驚悸與慌亂。山坡上,兩張被汗水浸透了的臉上掛滿了掩飾不住的興奮。他們剛剛完成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把皇帝給弄死了。很快,天下將重新大亂,群雄將蜂擁並起。現在他們要做的是,在士兵發現他們之前用最快的速度溜掉。然而,皇帝根本就沒在那輛車里。接下來,盛怒的皇帝發布了全國通緝令,全國上下大索十日,無數家庭為此妻離子散,無數無辜平民被趕往驪山的皇陵工地。但兩名刺客卻像空氣一般消失了。這次可以被稱為「博浪沙事件」的行刺行動作為大秦帝國短暫歷史中的一件大事,被後來的史家詳詳細細的記入了歷史。又過了若干年,這次行動的主謀,那個被迫改名張良的年輕後生,成為了漢王朝的「開國三輔」之一,位極人臣。史書記載,晚年的他,沉穩,堅毅,飄逸超俗,滿腹經綸,歷盡磨難的他已經不再迷戀少年時的沖動、冒險和個人英雄主義。而作為受害人與倖存者的始皇帝嬴政,此時早已連同他豪華的帝國和車隊一起,被埋入了驪山下幾百米深的陵墓里了。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兩千年彈指一揮間。1980年10月,一個消息在秦陵發掘現場不脛而走:不得了,秦陵里挖出了銅車馬,那可是秦始皇五次東巡用過的東西啊!銅車馬,大秦帝國政治、經濟、科技、藝術的集大成者。它們雍榮華貴,富麗堂皇。當年,正是這兩輛車子的原型為秦始皇綿延不絕的車隊充當先鋒。自從它們從1980年出土以來,引來了多少驚異的目光和由衷的贊嘆,然而在這些目光和贊嘆的背後,又有多少人了解那些發生在它們身上故事呢!就是銅車馬引導的那支車隊,曾經既引來了劉邦情不自禁的的羨慕:「大丈夫當如是也」,也引來了項羽不屑一顧的狂傲:「彼可取而代之」。從此,兩個個性鮮明的靈魂為了各自的誓言踏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歷史也因此被推進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軌道。而這兩段個性鮮明的話則被鄭重的記入了史書,成為了銅車馬有案可籍的最早評語。張良呢!他沒有語言留下來,當時的情形也不允許他有話留下。但我相信,他當時的目光一定是激動而興奮的,如同獵隼看到了倉皇的野兔,猛虎看到了戰栗的綿羊。也許他的手會隨著他的心跳而劇烈顫抖,就像大地正在隨著眼前龐大的車隊而顫抖那樣。如今,銅車馬早已不再賓士,它們靜靜的佇立在玻璃櫥窗里,成為了這個民族智慧與勇氣的象徵。但是它們仍在全神貫注的聆聽,聆聽著我們驚異的贊美,聆聽著它們的君王揚鞭啟程的號令。
四、秦皇的悲哀
在兵馬俑以西一千五百米處,便是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安身之所。那小山一樣的壘土屹立在坦盪的關中大地上,背靠驪山,前臨渭水,孤傲的審視著這片曾臣服於他腳下的世界。秦陵,高七十五米,周長四里有餘。它的下面埋藏著一個豪華的神話世界。那裡有水銀匯成的江海,那裡有寶石鑲嵌的星辰,那裡有金玉堆就的宮牆,那裡有人魚熬煉的燈油,那裡窮盡了千千萬萬能工巧匠的想像力,那裡回盪著大秦王朝最驚天動地的壯志雄心。那裡是那段短暫歷史的見證,是那個奢華年代所能製造出所有奇跡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個。今天的人們只需花費十幾元人民幣便可登上陵頂,迎著從驪山吹來的蕭瑟的冷風,讓目光穿越秦川大地,隨思想去感悟那位逝去的君王。
秦始皇,一個中國歷史上爭議最大的人物。他建立了空前的帝國,都不曾享受任何一位開國之君應有的贊譽與尊重;他不曾亡國,卻承受了比任何一位亡國之君更多的罵名與詆毀。他第一個在中國完成了統一,為其後兩千年間擁有雄才大略的人們提供了參考目標;他第一個創立了靠法律而非個人權威治理的制度,實現了幾代法家人的夢想,也為今天的我們創造了一個可以無限遐想的神話。他統一的文字使今天的我們可以方便的閱讀來自他那個時代的各種文獻,他統一的度量衡、路軌為經濟一體化掃除了最大的障礙。然而他的國家的壽命太短了,僅僅只存在了十五年,而且是用一種極不光彩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統治。他的兒子毀掉了他的事業,毀掉了他的制度,毀掉了他的夢想,也毀掉了他的聲譽。於是在後人眼裡,秦法成了最專蠻的法律,秦製成了最糟糕的制度,秦軍成了最兇殘的軍隊,秦始皇也成了最差勁的皇帝,成了歷代人君最典型的反面教材。他生前的一切行為都被無限上綱的加以貶低,他每一個細小的失誤都被無限誇張的加以擴大,甚至他的身世也被正史明文「規定」為私生子。秦始皇靜靜的躺在那座小山之下,無可辯駁,事實上,他也不需要任何辯駁。因為他沒有任何有利於自己的證據,可他偏偏又是一個法家,他已經習慣於用證據說話。他創立的規章典籍連同他焚書時專門保存在國家圖書館里的孤本,全被一個叫項羽的江東蠻夫焚燒殆盡,火一直燒到了阿房宮,映紅天際的熊熊烈焰遠大過在他焚書時點燃的那次。他的子孫連同他的大臣們也都被殺死在咸陽的鬧市上,連同剛剛被活埋的十餘萬被俘秦軍將士,死者遠多於他所坑殺的四百餘名儒生。他陵墓上高大的建築被推倒,他修築的長城也在時光的流逝中崩塌毀壞,他的輊道上荒草叢生,他的刻石上歲月磨蝕……然而,他創立的制度卻奇跡般的保留了下來。
翻開歷史,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些細節:他主張的中央集權制為歷朝歷代所奉守,他創制的兩個詞語「皇帝」和「朕」為歷朝歷代所延用,他發明的宰相制一直到清代才從真正意義上被廢止,甚至連他的宮廷禮儀也被傳襲了下去,並被劉邦贊嘆道:「吾今日始知皇帝之貴」!更重要的是,他的後世們將他的法制思想加以揚棄,創造了一種全新的司法體制:陽儒陰法:儒家負責道德調整,法家負責階級斗爭。這種軟硬結合的體制時至今日仍在中國被行之有效的實施著。
拿破崙在談到自己在後人心目中的地位時說:「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打了40次勝仗,滑鐵盧之戰抹去了關於這一切的記憶,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記的,它將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秦始皇地下有知,也該為自己感到知足了吧!
五、歷史的反思
秦始皇的任法與濫用民力是無可置疑的,綿延的阿房,高大的秦陵,雄壯的秦俑,筆直的輊道,豪華的東巡,奢侈的封禪,厚實的長城……他的每一項政績都是以巨大的民力為代價的。在鐵器尚不普及的兩千年前,可以說,秦始皇已經把這個國家的油門踩到了極限。但這個國家居然在這種極限條件下運行了十幾年,如果一切順利,它還將繼續運轉下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一方面,秦始皇的駕駛技術的確高超,另一方面,他用強悍的法律為自己鋪就了一條高質量的高速公路。
事實上,到秦始皇統治時期,天下雖然經過了幾百年的諸侯混戰,但由於各國普遍重視生產和發展,整個社會的生產力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甚至,在秦始皇統一後的十幾年裡,社會財富還因為沒有動盪而有所增加。但是,隨著秦失其鹿,天下大亂,四年的楚漢相爭導致了社會財富的巨大流失。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秦朝的兵馬俑人高馬大,個個堪稱藝術精品,而比他晚死二十年的漢高祖劉邦的兵馬俑就只有一尺多高,而且形空猥瑣,縮手縮腳;此外,漢初連皇帝的馬車都找不到四匹一樣顏色的馬,而與之相對,僅僅以秦始皇開道車為原型鑄造的銅車馬卻是精美異常,令人稱絕。這其中的原因,與其說是讓秦王朝負責任,還不如客觀的說,是那場僅僅四年的戰爭給整個社會帶來的巨大的創傷。
人類社會需要的是和平,哪怕是苛政下的和平。
總的來說,我認為秦始皇並沒有太多應該被指責的地方,如果一定說有,那就是他畢竟犯了一個錯誤,一個足以令他遺恨千年的錯誤——他過高估計了自己駕駛的跑車的質量,也過高估計了繼任者的駕駛水平——他壓根就沒有考慮到繼任者的問題。而他的繼任者,非常遺憾,事實證明,那偏偏是一位十足的傻子和優秀的傀儡。因此,當他的繼任者妄圖用同他一樣的方式駕駛這輛飛車時,悲劇發生了。
這是秦始皇個人的悲哀,也是那個時代整個社會的悲哀。

Ⅷ 秦始皇的故事

三十七年(前210)十月癸丑日,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嬴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皇上答應了他。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然後乘船沿長江而下,觀覽籍柯,渡過海渚(zhǔ,煮),經過丹陽,到達錢塘。到浙江邊上的時候,水波凶險,就向西走了一百二十里,從江面狹窄的地方渡過。登上會稽山,祭祀大禹,遙望南海。在那裡刻石立碑,頌揚秦朝的功德。
始皇返回,途經吳地,從江乘縣渡江。沿海岸北上,到達琅邪。方士徐市等人入海尋找仙葯,好幾年也沒找到,花費錢財很多,害怕遭受責罰,就欺騙說:「蓬萊仙葯可以找到,但常被大鯊魚困擾,所以無法到達,希望皇上派善於射箭的人一起去,遇到大鯊魚就用裝有機關可以連續發射的弓弩射它。」始皇作夢與海神交戰,海神的形狀好象人。請占夢的博士給圓夢,博士說:「水神本來是看不到的,它用大魚蛟龍做偵探。現在皇上祭祀周到恭敬,卻出現這種惡神,應當除掉它,然後真正的善神就可以找到了。」於是命令入海的人攜帶捕大魚的工具,親自帶著有機關的弓弩去等侯大魚出來以便射它。從琅邪向北直到榮成山,都不曾遇見。到達之罘的時候,遇見了大魚,射死了一條。接著又沿海向西進發。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車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在今河北省邢台市)逝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製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布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wēn,溫)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簽。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里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
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少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