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幼兒成語故事

幼兒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6:18:56

Ⅰ 幼兒園成語故事有哪些

拔苗助長

【故事】


拔苗助長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將苗拔起,
幫助它生長。
比喻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
強求速
成,結果反而把事情弄糟。

這個成語來源於《孟子
.
公孫丑上》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
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孟子》
是一部儒家經典,
記載了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孟軻的政治活動、
政治學說和哲
學倫理教育思想。
這部書中有個故事十分有名:
宋國有一個農夫,
他擔心自己田裡的禾苗長
不高,就天天到田邊去看。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禾苗好象一點兒也沒有往上長。他在田邊焦急地轉來轉去,
自言自語地說:我得想辦法幫助它們生長。

一天,
他終於想出了辦法,
急忙奔到田裡,
把禾苗一棵棵地拔,
從早上一直忙到太陽落
山,弄得精疲力盡。

他回到家裡,十分疲勞,氣喘吁吁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力氣總算沒白費,我幫禾
苗都長高了一大截。

他的兒子聽了,急忙跑到田裡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孟軻借用這個故事向他的學生們說明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主觀地急躁冒進,
就會
把事情弄糟。

百聞不如一見

【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漢書
.
趙充國傳》
,充國曰: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渝度,臣願馳
至金城,圖上方略。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集群臣計議,詢問誰
願領兵前去拒敵。

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
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

Ⅱ 簡短的幼兒成語故事八篇

成語一《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在東漢末年,朝政的大權落在了董卓的手上。董卓這個人驕橫跋扈,出入宮廷敢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小,人民又少。即使有很多的工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Ⅲ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文字

幼兒成語故事大全

驚弓之鳥

戰國時期,魏國有一個叫更羸的射箭能內手。

有一天容,更羸與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見有一隻鳥從頭頂上飛過。

更羸對魏王說:「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飛著的鳥射下來。」

「射箭能達到這樣的功夫?」魏王問。

更羸說道:「可以。」

說話間,有雁從東方飛來。當雁飛近時,只見更羸舉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隨著「咚」的一聲響,正飛著的大雁就從半空中掉了下來。

魏王看到後大吃一驚,連聲說:「真有這樣的事情!」於是,好奇地問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將空中飛著的雁射下來的。更羸對魏王解釋說:「其實也沒什麼,我猜測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你怎麼知道這只大雁受過箭傷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更羸繼續對魏王說:「這只大雁飛得慢,叫得悲。」魏王還是一臉茫然。 更羸接著講:「飛得慢是因為它身上的箭傷在作痛,叫得悲是因為它離開同伴已很久了。傷口在作痛,還沒有好,它心裡又害怕。當聽到弓弦聲響後,害怕再次被箭射中,於是就拚命往高處飛。一使勁,本來未愈的傷口又裂開了,疼痛難忍,再也飛不動了,就從空中掉了下來。」

成語「驚弓之鳥」便由此而來。 ——《戰國策·楚策四》

Ⅳ 幼兒園里的成語故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自慚形穢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 在城裡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 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 「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 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 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
走到街上。 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 幾乎哄動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 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
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贊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 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 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Ⅳ 有什麼幼兒的成語故事

成語一《杞人憂天》

從前在杞國,有一個膽子很小,而且有點神經質的人,他常會想到一些奇怪的問題,而讓人覺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過晚飯以後,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門前程量,並且自言自語的說:「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來,那該怎麼辦呢?我們豈不是無路可逃,而將活活地被壓死,這不就太冤枉了嗎?」

從此以後,他幾乎每天為這個問題發愁、煩惱,朋友見他終日精神恍惚,臉色憔悴,都很替他擔心,但是,當大家知道原因後,都跑來勸他說:「老兄啊!你何必為這件事自尋煩惱呢?天空怎麼會塌下來呢?在說即使真的塌下來,那也不是你一個人憂慮發愁就可以解決的啊,想開點吧!」

可是,無論人家怎麼說,他都不相信,仍然時常為這個不必要的問題擔憂。後來的人就根據上面這個故事,引伸成「杞人憂天」這句成語,它的主要意義在喚醒人們不要為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而憂愁。它與「庸人自擾」的意義大致相同。

成語二《萬死不辭》

出處:《三國演義》第八回蟬曰:「近見大人兩眉愁鎖,必有國家大事,又不敢問。今晚又見行坐不安,因此興嘆,不想為大人窺見。倘有用妾之處,萬死不辭!」

釋義:意思是雖然有一萬次死也不推辭,表示願意拚死效勞。

故事:東漢末年,朝政大權落在董卓手中。董卓驕橫跋扈,出入宮廷用皇帝的儀仗,並讓弟弟、侄兒統率禁軍,把董氏宗族的人不論老小一律封為列侯。他還征二十五萬民夫為自己修築宮室,又從民間選來八百美女,納入宮內。

成語三《安居樂業》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老聃(「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稱)。

老子對當時的社會不滿,並反對當時政治革新,他懷念著遠古的社會,認為社會的發展給人們帶來了痛苦。他的理想社會是「小國寡民」的社會。他的「小國寡民」社會大概的樣子是: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多的器具,人們也不去用它。不讓人民用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隻,也無人去乘坐;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要使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上面的這段文字就是安居樂業的大概意思,這個成語來源於《老子》,原文是「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成語的意思是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成語四《拔山舉鼎》

「拔山舉鼎」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力強氣壯。

這個成語來源於《史記。項羽本紀》,籍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又:「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今騅(zhui)不逝。」

項羽,名籍,秦末下相人。少年時代,項羽不喜歡讀書寫字,改學擊劍,也不肯好好學。叔父項梁很生氣,項羽說:「學寫字只要能記記姓名就夠了。擊劍是對付個把人的,也不值得學,我要學習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於是教他兵法,他很高興,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認真鑽研。

據說,項羽二十二三歲時,身體魁梧,體力強壯,能把幾百斤重的鼎舉起來。

後來,項羽起兵反秦,接著又同劉邦爭奪天下,從24歲開始,奮戰了8年,最後被劉邦等包圍在垓下,終於自刎於烏江。

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項羽在營帳中對著愛妾虞姬和叫騅的名馬,慷慨高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成語五《安如泰山》

「安如泰山」這則成語來源於的《上書諫吳王》,原文是「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吳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很大,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很有才能的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其他的幾個諸侯准備叛亂。

枚乘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公元前154年,劉濞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

枚乘在此時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叛軍。吳王劉濞被殺。

成語六《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wu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叫,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之後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Ⅵ 適合幼兒聽的成語故事

幼兒園成語來故事
成語小故事《源拒諫飾非》
兒童成語故事《鞠躬盡瘁》
兒童成語故事《橘化為枳》
兒童成語故事《舉案齊眉》
兒童成語故事《舉措失當》
兒童成語故事《舉一反三》
兒童成語故事《井底之蛙》
兒童成語故事《九牛一毛》
兒童成語故事

Ⅶ 兒童成語故事100篇


兒童成語故事有:

1、病入膏肓

春秋時,晉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緩的名醫去診治。在緩還未到之前,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說﹔「來人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我們該逃往哪裡﹕「另一個回答說﹔」我們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們怎樣﹕」

緩到了之後,給晉公作了檢查,然後搖搖頭說﹔」你的病已發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葯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晉景公嘆了口氣,說﹔」緩是一位名不虛傳的醫生。」於是賞給了緩一筆厚禮,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果然病逝。

5、出奇制勝

戰國時,燕國國君昭王派大將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樂毅足智多謀,很快就打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只有即墨城和呂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選一個叫田單的人擔任守城指揮。這時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兒子惠王繼承了王位。

田單想,燕軍強大,光憑勇敢是難以取勝的。於是他就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撤換了樂毅。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

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

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燕軍驚恐萬狀,四處潰逃,齊軍大勝,收復失去的土地。 西漢司馬遷在他撰寫的《史記》中,認為田單的這次勝利,是軍事上出奇制勝的典範。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