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孔圉成語

孔圉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5 17:50:44

A. 關於學習的成語故事

不恥下問
[bù
chǐ
xià
wèn]
[釋義]
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成語故事
原文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遵奉他為天生的最有學問的「聖人」。然而孔子認為:「余非生而知之者,(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問:『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知禮也。'」
太廟,是國君的祖廟。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誰說『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來到太廟,什麼事都要問。'」(鄒,當時縣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十里西鄒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鄒縣的縣官,所以當時有人管孔子叫「鄒人之子」,意即鄒縣縣官的兒子。)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答道:「我對於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B. 心什麼誠什麼成語

心悅誠服xīnyuèchéngfú
[釋義] 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專指真誠地服氣或服從。悅:愉快;誠屬:真心。
[語出] 《孟子·公孫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為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正音] 服;不能讀作「fù」。
[辨形] 悅;不能寫作「樂」。
[近義] 心甘情願 心服口服
[反義] 口服心不服
[用法] 用作褒義。多用來形容真心服從或佩服人和事。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五體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體投地」是用來形容這種動作的;強調佩服的程度深;有時帶有詼諧和諷刺的意味;~則含有「樂意」的意思;強調真心真意;不虛假。

C. 關於讀書的成語

關於讀書的成語:鑿壁偷光、囊螢映雪、手不釋卷、博覽群書、學富五車
1、鑿壁偷光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釋義:匡衡,字稚圭,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廢寢忘食、懸梁刺股、囊螢映雪
【反義詞】目不識丁、不學無術、胸無點墨
2、囊螢映雪
【解釋】:原是車胤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孫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奮苦學的故事。後形容刻苦攻讀。
【出自】: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一折:「雖無汗馬眠霜苦,曾受囊螢映雪勞。」
雖然沒有受過在戰場上拼搏,睡卧於霜雪之中的苦累,但是也接受過用口袋裝螢火蟲來照書本,刻苦攻讀書的苦。
【近義詞】囊螢積雪、裹足取暖、囊螢照雪
【反義詞】不思進取
3、手不釋卷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自】:魯迅《而已集·讀書雜談》:「凡嗜好的讀書,能夠手不釋卷的原因也就是這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開卷有益、好學不倦、愛不釋手、百讀不厭、手不釋書、學而不厭、孜孜不倦、臨池學書、手不輟卷
【反義詞】不學無術
4、博覽群書
【解釋】:博:廣泛。廣泛地閱讀各種書。形容讀書很多。
【出自】:唐朝令狐德棻《周書·庾信傳》:「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也。幼而聰敏絕倫,博覽群書,尤善《春秋左氏傳》。」
釋義:庾信,字子山,南陽新野人,小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並且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特別喜歡讀《春秋左氏傳》。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學識淵博的人
【近義詞】學富五車、博聞強記、博學多才、博學強記、才高八斗、博聞強識
【反義詞】目不識丁、不學無術、才疏學淺、一無所知
5、學富五車
【解釋】:五車:指五車書。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出自】:戰國莊子《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
釋義:惠施的方術很多,本事很大,他讀的書要五輛車拉。
【示例】: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含褒義
【近義詞】博大精深、真才實學、五車腹笥、學貫中西

D. 不恥下問這個成語里的主角是誰

是 孔圉。
成語典故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歷代封建統治者都遵奉他為天生的最有學問的「聖人」。然而孔子認為:「余非生而知之者,(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問:『孰謂鄒人之子知禮乎?入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知禮也。'」
太廟,是國君的祖廟。孔子去太廟參加魯國國君祭祖的典禮。他一進太廟,就向人問這問那,幾乎每一件事都問到了。當時有人譏笑他:「誰說『鄒人之子,懂得禮儀?來到太廟,什麼事都要問。'」(鄒,當時縣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南十里西鄒集。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做過鄒縣的縣官,所以當時有人管孔子叫「鄒人之子」,意即鄒縣縣官的兒子。)孔子聽到人們對他的議論,答道:「我對於不明白的事,每事必問,這恰恰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問題很簡單,以他的地位或學問應該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聰敏好學,非常謙虛。孔圉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人學習和發揚他的好學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孔子有個學生名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並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好,不應得到那麼高的評價。於是去問孔子:憑什麼賜給孔圉『文』的稱號?孔子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聰明靈活,而且經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請教,一點兒也不感到羞恥。[3] 不恥下問:指不以向學問或職位較低的人請教為恥。
《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E. 有個人拜他為師的成語

不恥下問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釋】樂於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褒義。形容虛心求教。一般作主語、謂語、賓語。

【正音】問;不能讀作「wén」。

【辨形】恥;不能寫作「尺」。

【近義詞】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反義詞】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例句】當幹部的要~;到下面去虛心聽取意見;了解問題。

【英譯】

【成語故事】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聖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麼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F. 關於勵志成語故事大全

1、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 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2、卧薪嘗膽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3、破釜沉舟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4、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5、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G. 歷史成語大全

《半途而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上就停了下來﹔比喻做事沒有恆心,有始無終。】
從前,有個讀書人叫羊子,離家去遠方拜師求學,可是過了一年就回來了。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見丈夫回來,便問﹕」你完成學業了嗎﹖」羊子回答說﹕」沒有。我非常想念你,所以回來看看。」
妻子一聽,很生氣,就拿了一把剪刀對羊子說﹕」你看,這用繭做成的絲線,由織布機一絲一線地編織起來,日積月累才能織出成匹的絹布。現在我如果把它剪斷,豈不是前功盡棄,白費了時日﹗你出外求學也是這樣,知識要日積月累,假如學到半途而停止,不是和剪斷絲線一樣嗎﹖」羊子聽了妻子的話很感動,於是重新出外求學,一去七年,直到完成學業才回來。
出自《列子》
問題﹕為了追求學問而同家人分居七年﹐你認為這樣作值得嗎﹖理智嗎﹖
《杯弓蛇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牆上的弓在酒杯里的影子當做一條蛇。比喻由疑心引起恐懼。例:他上過這次當以後,就杯弓蛇影,對誰都不相信了。】
從前有一個叫樂廣的人。有一次,他請一位好朋友來家中喝酒。可是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麼心事,不一會,便告別回家了。
這個朋友回家以後,就生病了。看了醫生,吃了葯,都沒有用。樂廣聽到這個消息,就去看望這個朋友,問他怎麼會生病的。朋友吞吞吐吐地說﹕」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時候,我彷佛看見酒杯里有一條小蛇在動,我喝了那杯酒,心裡非常害怕回到家裡就得病了。
樂廣聽了,感到很奇怪。他回到家中,檢查了原來喝酒的地方,發現牆上掛著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條小蛇。於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請來,當場作了試驗給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癒。
問題﹕這個朋友的病﹐按照現代的醫學理論﹐算什麼病﹖
《鞭長莫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鞭子再長,也打不到(馬肚子上)﹔比喻力量所不能做到的事。例﹕他雖然很替自己的朋友擔心﹐可是相隔萬里﹐實在是鞭長莫及﹐幫不上忙。】
公元前594年,楚國攻打宋國。宋文公派大夫樂嬰去晉國求援。晉景公召集大臣商議,准備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勸阻說﹕」我們不能出兵。古話說﹕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我們哪裡管得著楚國的事呢﹖不如暫不出兵,且等楚國國勢衰退以後再說吧。」
晉景公聽了伯宗的話,就另外派了一位大夫到宋國去安慰一番,並沒有援助宋國。
出自《左傳》
問題﹕設想一下鞭子為什麼打不到馬肚子﹖
《賓至如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例﹕這個賓館的服務質量很好﹐旅客們都感到賓至如歸﹐非常贊賞。】
春秋時,鄭國子產奉鄭簡公之命,出訪晉國。晉平公擺出大國架子,沒有迎接他。子產就命令隨行人員把晉國的賓館圍牆拆掉,把車馬開進去。晉國大夫士文伯責備子產說﹕」我國為保證諸侯來賓的安全,所以修了賓館,築了高牆。現在你們把牆拆了,來賓的安全由誰負責﹖」子產回答說﹕」我們鄭國小,所以要按時前來進貢。這次貴國國君沒有空閑接見我們。我們帶來的禮物既不敢冒昧獻上,又不敢讓這些禮物日曬夜露。我聽說從前晉文公做盟主時,接待諸侯來賓並不這樣。那時賓館寬敞漂亮,諸侯來了,像到家裡一樣。而今,你們的離宮寬廣,賓館卻像奴隸住的小屋,門口窄小,連車子都進不去﹔客人來了不知什麼時候才能被接見。這不是有意叫我們為難嗎﹗」
士文伯回去向晉平公報告。晉平公自知理虧,便向子產認錯道歉,並立刻下令興工,重修賓館。
問題﹕戰國時期的外交活動有什麼特點﹖
《病入膏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與膏肓(gao1huang1,膈膜)之間的病﹔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例﹕這個國家的政治腐敗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時,晉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國請醫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緩的名醫去診治。在緩還未到之前,晉景公做了個夢,夢見兩個小孩在談話。一個說﹕「來人是個醫術高明的醫生,恐怕要傷害我們,我們該逃往哪裡﹖「另一個回答說﹕」我們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們怎樣﹖」緩到了之後,給晉公作了檢查,然後搖搖頭說﹕」你的病已發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辦法不行,用針剌也剌不到患處,服湯葯力達不到,實在是無法醫治了。」晉景公嘆了口氣,說﹕」緩是一位名不虛傳的醫生。」於是賞給了緩一筆厚禮,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果然病逝。
問題﹕這篇故事中提到了那些中醫的醫療手段﹖
《伯樂識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樂能夠識別馬。比喻善於識別和發現真正的人才。例:這個公司的主管善於使用人才,大家都稱贊他伯樂識馬。】
伯樂是傳說中的相馬(horse-judging)專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馬拖著沉重的車子,在彎曲的山路上艱難地走著。它的尾巴下垂著,蹄子磨破了,滿身都是汗水,樣子十分可憐。伯樂卻一眼就認出這是一匹千里馬。他替這匹馬沒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難過,就撲到馬身上傷心地哭了,又脫下自己的衣服,蓋在老馬身上。老馬也低下頭來,靠在伯樂身上,仰起頭大聲叫喚,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問題﹕你認為人和動物之間能交流感情嗎﹖
《不恥下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可恥﹔形容謙虛好學。例﹕一個人只要不恥下問﹐就能從別人那裡學到很多東西。】
春秋時,衛國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稱為「文」,孔子的學生子夏問孔子道﹕」孔圉天資聰明而又勤奮好學,他不認為向地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請教,是件羞恥的事,所以他死後給他這個稱號。」
出自《論語》
問題﹕你還知道那些關於孔子的故事﹖
《出爾反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怎樣對待你﹔現在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例﹕一個出爾反爾的人得不到別人的信任。】
戰國時,鄒國同魯國打仗,鄒國打敗了。鄒穆公對孟子說﹕」這次戰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卻沒有一個去援救的,這些百姓實在可恨極了。殺了他們吧,殺不了那麼多﹔不殺吧,他們又是那樣可惡。你看,該怎麼辦才好呢﹖」
孟子回答說﹕」在飢荒的歲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餓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倉里堆滿了糧食,庫房裡堆滿了財物。你的官吏也不來報告,這是官吏們不關心人民疾苦的表現。曾子曾經說過﹕『當心啊﹗當心啊﹗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怎樣對待你。』你們平時不管百姓死活,遇到機會,他們自然要報復。您不要責怪他們吧﹗如果做國君的愛護百姓,百姓就會愛護他,並且願意為他出力,甚至犧牲生命。」
出自《孟子》
問題﹕」爾」在」出爾反爾」中是什麼意思﹖
《出奇制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出奇計以取得勝利﹔比喻用別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對手。例﹕波斯灣戰爭中美國軍隊出奇制勝﹐很快取得了勝利。】
戰國時,燕國國君昭王派大將樂毅率兵攻打齊國。樂毅足智多謀,很快就打下了齊國的七十多個城。只有即墨城和呂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選一個叫田單的人擔任守城指揮。這時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兒子惠王繼承了王位。田單想,燕軍強大,光憑勇敢是難以取勝的。於是他就派人到燕國,散布樂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後,非常生氣,撤換了樂毅。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燕軍驚恐萬狀,四處潰逃,齊軍大勝,收復失去的土地。
西漢司馬遷在他撰寫的《史記》中,認為田單的這次勝利,是軍事上出奇制勝的典範。
出自《史記》
問題﹕說一個你知道的出奇制勝的故事。
《唇亡齒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嘴唇沒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比喻利害關系十分密切。例﹕這兩個盟國互相依靠﹐有著唇亡齒寒的利害關系。】
晉國舉兵攻打號國,但晉軍要開往號國必須通過虞國的國境。於是,晉國的國君獻公用美玉和駿馬,做為禮物,送給虞國,要求借路。
虞王身邊的一位臣子宮子奇勸虞王說﹕」不要答應他們﹗虞國和號國好像嘴唇和牙齒一樣,互相關聯著。嘴唇沒有了,牙齒豈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號國,號國滅亡了,我們虞國也會跟著被滅掉。」
虞王不聽,接受了晉國的禮物,同意晉軍通過。晉軍攻取了號國之後﹐回國的路上又把虞國也順便滅掉了。虞公被俘,美玉和駿馬,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裡。
出自《左傳》
問題﹕晉國的消滅虞國﹐是不是正義的﹖
《從容不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鎮靜。例﹕他的演說從容不迫﹐有聲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戰國時,哲學家莊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橋上觀魚。莊子說﹕」看魚在水裡從容不迫地游盪,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問﹕」你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莊子反問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總不是魚,不可能知道魚的快樂卻是無疑的。」最後,莊子解釋說﹕」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可見你已經知道我是曉得魚的快樂的。至於我為什麼知道,那是因為我到了濠水橋上,看見魚在水中悠遊,所以覺得魚很快樂。」
出自《莊子》
問題﹕你覺得他們兩個誰更有道理﹖莊子還是惠子﹖
《大材小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的材料用在小處﹔比喻使用不適當,造成浪費。例﹕他是一個驕傲的人﹐老是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傑出的詞人辛棄疾(1140-1207),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議出兵北伐收復被金國佔領的土地。由於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擠,他的主張始終未被採納。1201年,當辛棄疾在紹興任職時,宋朝皇帝下令召見他。他的朋友,另一位愛國詩人陸游(1125-1210)認為這是辛棄疾向皇帝當面陳述主張的好機會,於是寫了一首詩贈給他,詩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嘆」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從來都是可悲的事情。陸游惋惜辛棄疾雖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無法施展。
問題﹕知道了大材小用的意思﹐請猜一猜小材大用的意思。
《大公無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考慮公家的利益而沒有自私的打算。例:這個人非常大公無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歡迎。】
春秋時期,晉國的國王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現在正需要一個縣長,你看派誰去當比較合適﹖」祁黃羊說﹕」解狐很合適。他一定能夠作個好縣長。」晉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黃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問﹕」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推薦他呢﹖」祁黃羊說﹕」您只問我誰能夠勝任,並沒有問誰是我的仇人呀﹗」於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陽當縣長了。解狐果然成了一個出色的縣長。
過了一些日子,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適合擔任這個職位﹖」祁黃羊說﹕」祁午很適合這個職務。」平公又奇怪起來,問﹕」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祁黃羊回答說﹕」您只問我誰適合,並沒有問誰是我的兒子呀﹗所以我推薦了他。」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果然也成了一個很出色的法官。
孔子聽到了這兩件事情,十分欣賞,說﹕」祁黃羊推薦人,完全拿品德和才能做標准,不因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薦,也不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怕別人議論就不推薦。像祁黃羊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公無私啊﹗」
問題和練習﹕一個人對自己的朋友和敵人﹐哪一個更容易了解﹖
《膽大如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膽像斗一樣大﹔比喻做事大膽。例﹕這人很大膽﹐但是不夠細心。】
三國時期,蜀國的姜維膽量很大,也有才幹,得到軍師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為征西將軍,並且竭力培植他。諸葛亮死後,蜀國的兵馬就由他統率,任蜀國的大將軍。他繼承諸葛亮的遺志,多次領兵攻打魏國,都沒有取勝。後來魏國征伐蜀國,蜀國寡不敵眾,遭到慘敗,後主劉禪投降。
不久,魏國的鍾會陰謀叛變魏王,姜維認為時機已到,便假意與鍾會勾結,企圖趁機恢復蜀國。不料事機敗露,姜維被魏兵所殺。魏兵剖開他的肚子,發現姜維的膽像斗一般大。
出自《三國志》
問題和練習﹕根據大膽如斗這個成語﹐可以知道中國古代人把膽看成什麼樣的器官﹖猜一猜「膽量﹑膽小﹑膽子」的意思。從字典里找一找和」膽」的這個意思有關的﹐包含」膽」字的其它表達。
《道聽途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路上聽來的話﹔一般泛指相信沒有根據的傳聞。例﹕某些報紙喜歡刊登一些道聽途說的新聞來吸引讀者。】
從前,有叫艾子和毛空的兩個人。有一次,毛空告訴艾子說﹕」有一隻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艾子不信,毛空說﹕」可能是兩只鴨子生的。」艾子還是不信,毛空又說﹕」大概是三隻鴨子生的。」就這樣,最後一直增加到十隻鴨子,艾子還是不信。
過了一會兒,毛空又告訴艾子說﹕」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肉,長三十丈,寬二十丈。」艾子不信,毛空說﹕」是二十丈長。」艾子還是不信,毛空又說﹕」是十丈長。」
最後艾子問毛空﹕」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肉掉到什麼地方﹖」毛空回答說﹕」我都是在路上聽別人這么講的。」艾子轉身對著在一起的學生說﹕」你們可不能像他這樣道聽途說啊﹗」
出自《艾子外語》
問題和練習﹕毛空為什麼不斷增加鴨子的數量﹖
《得過且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勉強過得下去,就過一天算一天﹔比喻做事敷衍塞責﹐沒有長遠的計劃。例﹕他在學習上得過且過﹐只要及格就滿意了。】
傳說,五台山上有一種鳥叫寒號鳥,有四隻腳,兩扇肉翅。每當盛夏季節,它的身上長滿了五彩燦爛的羽毛,因此自鳴得意地叫﹕」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等到深秋,它的羽毛全脫落了,像剛出殼的幼鳥一樣,在寒風中瑟索發抖。它無可奈何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天氣轉暖,寒號鳥又繼續跳著叫著,忘卻了冬天的威脅。
問題和練習﹕鳳凰是怎樣的一種鳥﹖
《得隴望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了隴這個地方,就想再得到蜀這個地方。形容貪得無厭。例﹕現代人太強調對物質的追求﹐得隴望蜀﹐永遠沒有滿足的一天。】
東漢初年,劉秀派兵攻打隴地(今天甘肅省東部)和蜀地(今天四川省中西部),他給部下的信中說道」這兩個地區得到了,我們就可以控制整個西部地區。所以我們不應該得到隴地就知足,要進一步考慮收取蜀地。」
出自《三國志》
問題和練習﹕」得隴望蜀」是表示有雄心還是貪心﹖
《得意揚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興自滿的樣子。例﹕他最近幾天得意揚揚﹐大概是買股票發了財。】
春秋時,晏子做齊國宰相的時候,有一天,坐著馬車出門去。馬車正好從馬夫的家門前經過。馬夫的妻子從門縫里看見她的丈夫,很得意地坐在車子的大傘下,揮著鞭子。
馬夫回到家裡,他的妻子就要和他離婚。馬夫摸不著頭腦,就問﹕」你到底為什麼要跟我離婚呢﹖」她說﹕」晏子做了齊國的宰相,在各國都有名望。今天我看見他,低頭坐在車上,他的態度是那麼地謙虛。但是你呢,你只是他的馬夫,就這么得意揚揚,神氣活現,自以為了不起,所以我不願再跟你一同生活了。」
從此之後,馬夫就改變了態度,變得很謙虛。晏子看見他的態度和以前大不相同,就問他是什麼緣故。他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晏子,晏子覺得他能夠這樣快地改變態度,是很好的,後來就推薦他做了官吏。
出自《晏子春秋》
問題和練習﹕晏子為什麼提拔自己的馬夫去做官﹖
《點石成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石頭點化成黃金﹔比喻將一般的東西變化成珍貴的東西。例﹕垃圾經過適當處理﹐也可以點石成金﹐製造出許多有用的東西。】
晉代,有個叫許遜的人,曾當過旌陽縣令,時常裝鬼弄神,施符作法,如同仙人一般,老百姓稱他為」許真君」。
有一次,他看到百姓繳不上租稅,就動了惻隱之心,用法術把石頭點化成金子,替百姓上繳了拖欠的租稅。
出自《神仙傳》
問題和練習﹕希臘神話中有沒有點石成金的故事﹖
《東山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從東山再出來,比喻隱居後再出來任職或失敗後卷土重來。例﹕在政治上﹐東山再起的事情是很多的。】
東晉時,有個名叫謝安的人,年輕時就很有才氣,名聲很大。朝廷屢次召他做官,他都回絕了。他隱居在會稽的東山,經常與王義之等人遊山玩水,寫詩做文。
後來,征西大將軍桓溫請謝安作司馬,他不得已才答應出山任職,此時,他已經四十多歲了。在謝安出征的時候,朝中文武百官都來送行,有人同他開玩笑說﹕」你過去高卧東山,多次違背朝廷旨意,不肯出來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來了。」謝安聽了,很不好意思。
問題和練習﹕謝安在東山幹些什麼事情﹖
《對牛彈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著牛演奏琴曲﹔比喻對蠢人講高深的道理,也用來譏笑人講話不看對像。例﹕現代科學證實﹐對牛彈琴可以提高牛奶的產量。】
從前,有個音樂家,叫公明儀,有一天他正在彈琴,看見旁邊有頭牛在吃草。他想,我來彈幾支曲子讓它聽聽吧。他先彈了一支高深的樂曲。可是那牛毫不理會,仍然自顧吃草。公明儀想,牛怎能欣賞這種高深的樂曲呢?於是,他又重新彈了一支曲子。這支曲子彈得一會兒像蚊子叫,一會兒像牛犢叫。這頭牛才搖起尾巴,豎起耳朵,留心地聽起來。
出自《弘明集》
問題和練習﹕」對牛彈琴」的用法在古代和現代有什麼不同﹖
《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多越好。例﹕維生素C也不是多多益善﹐吃得太多也有副作用。】
韓信是漢高祖劉邦手下的一員大將,可是劉邦對他並不信任,韓信對劉邦也頗為不滿。後來,劉邦借口韓信陰謀造反,把他軟禁了起來。
有一次,劉邦和韓信談論各個將領的才能,劉邦問﹕」像我這樣的人,能夠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您不過能帶領十萬兵罷了。」劉邦又問﹕」那麼你又能帶多少兵呢﹖」韓信說﹕」我么,越多越好。」劉邦哈哈大笑,說﹕」既然你帶兵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軟禁了呢﹖」韓信說﹕」您雖然不能帶兵,但善於駕權將領,這就是我被您軟禁的道理﹗」
出自《史記》
問題和練習﹕用」越…越…」造句
《返老還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老年返回到童年,形容由衰老恢復青春。例﹕據說這種葯能夠返老還童﹐所以銷路好極了。】
西漢時,淮南王劉安一心求仙學道,尋找長生不老術。一天,有八個白發老人求見,說有」卻老之術」,願意當面奉獻。侍衛通報後,劉安說﹕」他們自己都已老成這個樣子,哪來什麼卻老之術,分明是欺騙,不見﹗」八個老者聽說後,把自己變為八個小娃娃,笑道﹕」淮南王嫌我們年老,這樣總可以了吧﹗」
問題和練習﹕說一說你聽說過的能夠使人返老還童的現代醫學發明。
《刮目相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個人,改變舊的看法。例﹕戰爭徹底改變了他對人生的看法﹐我們對他必須刮目相看了。】
三國時,吳國著名大將呂蒙,幼年時家境貧困,沒有讀過書。吳國國君孫權曾勸呂蒙要好好學習。可是呂蒙說﹕」軍隊里事情太多,沒有時間讀書。」孫權說﹕」過去許多著名的軍事家,都是在戎馬忙亂之中刻苦讀書的,你也可以堅持自學啊。」
呂蒙從此發憤讀書,進步很快。都督魯肅,平素對呂蒙有些輕視,後來,經人勸說後,才勉強去拜訪呂蒙。呂蒙熱情招待他,並問魯肅此次去新駐地對防守有何打算﹖魯肅滿不在乎。隨口答應道﹕」尚未考慮,到時候看著辦吧。」呂蒙批評了魯肅對待職務不嚴肅的態度,同時獻計五條,當場提筆寫出。魯肅頓時改變態度,撫摸著他的背,親切地說﹕」我一直認為你能武不能文,現在學識如此淵博,你已經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呂蒙笑道﹕」人們三天不見,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況隔了這么久呢﹗」
出自《三國志》
問題和練習﹕呂蒙年輕時為什麼沒有能夠讀書﹖

H. 求財富和勤奮的成語\故事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華羅庚)

天資的充分發揮和個人的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給我們開辟了一條到達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實現還要靠我們的辛勤勞動。(毛澤東)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天才就是勤奮,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如果這話不完全正確,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確的。(李卜克內西)

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高爾基)
子女中那種得不到遺產繼承權的幼子,常常會通過自身奮斗獲得好的發展。而坐享其成者,卻很少能成大業。 ——培根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鏟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戴爾·卡耐基

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魯迅

所謂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 ——德懷特

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 ——門捷列夫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奮。 ——愛迪生

天才的悲劇地於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 ——芥川龍之介

休息休息,腦子生銹。 ——德國諺語

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諺語

手懶的要受貧窮;手勤的,得到富足。 ——《聖經》

稱贊削弱了勤勉。 ——塞繆爾·約翰遜

我們越是忙越能強烈地感到我們是活著,越能意識到我們生命的存在。 ——康德

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為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他依然會受到褒獎。 ——尼采

無聊,對於道德家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人類的罪過半數以上都是源於對它的恐懼。 ——羅素

懶惰和貧窮永遠是丟臉的,所以每個人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對別人隱瞞財產,對自己隱瞞懶惰。 ——塞繆爾·約翰遜

攀登頂峰,這種奮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實人的心。人們必須相信,壘山不止就是幸福。 ——加繆

我年輕時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於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幹下去。 ——蕭伯納

如果我們以為只有野心和愛情這類強烈的激情才能抑制其他情感,那就錯了。懶惰盡管柔弱似水,卻常常把我們征服:它滲透進生活中一切目標和行為,蠶食和毀滅著激情和美德。 ——拉羅什富科

游手好閑的人最沒有空閑。 ——瑟蒂斯

對我來說,一件尚未實現的事,就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鞭策。 ——埃爾溫·懷特

光勤勞是不夠的,螞蟻也非常勤勞。你在勤勞些什麼呢?有兩種過錯是基本的,其他一切過錯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懶惰。 ——卡夫卡

盲目地一味勤奮的確能創造財富和榮耀,不過,許多高尚優雅的器官也同時被這唯其能創造財富和榮耀的美德給剝奪了。 ——尼采

除非一個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則他不可能從懶散、空閑中得到樂趣。 ——傑羅姆

懶人老是找不到給他乾的活。 ——沃維納格

懶散是一個母親,她有一個兒子:搶劫,還有一個女兒:飢餓。 ——雨果

我最害怕的莫過於閑散怠惰,沒事可干,無所作為,官能陷於麻痹狀態。身體閑置不用,精神就備感苦悶。 ——夏洛蒂·勃朗特

如果你很有天賦,勤勉會使天賦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會補足缺陷。 ——雷諾茲

勤奮是好運之母。 ——富蘭克林

懶惰行動得如此緩慢,貧窮很快就能超過它。 ——富蘭克林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瀾萬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義。 ——池田大作

奮斗是萬物之父。 ——陶行知

奮斗這一件事是自有人類以來天天不息的。 ——孫中山

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倚賴兄弟和好友,借交遊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歌德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手不釋卷
發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釋 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出處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示例 閔象南老好觀書,年七十餘,每夜漏下二三十籌,~。(清·王晫《今世說·德行》)

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漢東海(漢郡名,今江蘇省邳縣以東至海,連山東省滋陽縣以東至海地區)人。他出身農家,祖父、父親世代都是農民。傳到匡衡,卻喜歡讀書。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同鄉有個富翁家中藏書很豐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卻不收分文工錢。富翁感到很奇怪,問匡衡為什麼?匡衡說:「我不想要工錢,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書都借給我讀,我可就很心滿意足了。」富翁聽了,被他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所深深感動,就答應了他的請求。從此,匡衡就有了極好的讀書機會。史書上說,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豐富的藏書,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奮努力,終於把他造就成為一位知識學問淵博的學者。當時的讀書人中甚至流傳著這么幾句口碑:「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沒有人能解說《詩經》,匡衡恰好來了;匡衡給大家解說了《詩經》的疑義,大家開心得都笑起來)。」可見他聲譽很高。當時,許多讀書人都拜他為師,跟他學習。

漢元帝的時候,張衡受推薦被朝廷任命為郎中,再升為博士,給事中。這時先後發生了日蝕和地震,漢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災殃警兆,就向大臣們咨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舉歷史事實說明天象只是一種大然的陰陽變化,禍福全在於人的作為,人類社會的風氣,更在於朝廷的教化倡導和影響。因而皇上應當裁減宮廷的費用,親近忠臣正人,疏遠佞臣小人,選拔賢材,開放方路接納忠諫,等等。漢遠帝很贊賞匡衡的見識,提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漢元帝龐愛傅昭儀和她的兒子定陶王超過了皇後和太子。匡衡對此提出了懇切的規勸,透徹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國家的禍亂。匡衡在朝廷中參議大政,引經據典,闡明法理道義,很受贊賞,由此升任為光祿勛、御史大夫,後來又升來丞相,封為樂安侯。

漢元帝時,宦官中書令石顯專權,排擠陷害賢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漢元帝去世之後,漢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譚聯手彈劾石顯,揭露他和黨羽的種種罪惡。石顯和爪牙都受到應有的懲辦。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認為,匡衡身為輔政大臣,早年不及時參奏揭發,卻阿諛曲從,沒有盡到責任,對他提出彈劾。匡衡也自感慚愧,一再請求辭職,後來終於因多佔封地的事被罷了官。

後人根據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語「鑿壁偷光」,形容勤奮好學。

蘇步青不放過一個錯標點——嚴謹治學,一絲不苟。

李白鐵杵磨針——堅持不懈,勤奮不已,學習自成。

李政道興趣廣泛——學有所長,廣泛涉獵,辨證統一
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映雪。

歐陽修「三上」(枕上、馬上、廁上)苦讀,爭分奪秒,珍惜光陰。

I. 1.位成語選擇主人公

班門弄斧抄( F) 一鳴驚人( D)
退避襲三舍( A.) 卧薪嘗膽(B )
不恥下問(E ) 孟母三遷(C )
A.重耳 B.勾踐 C.孟子
D.齊威王 E.孔圉(yǔ) F.魯班
孔圉是衛國大夫孔圉(yǔ),又稱孔文子。話說孔圉,虛心好學,在他去世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特別賜給他一個「文」的謚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孔子的學生子貢不服氣,問孔子:「憑什麼賜給孔圉『文』的謚號?」
孔子回答:「孔圉聰明又好學,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會大方而謙虛地請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請教,一點也不感到羞恥,所以用『文』作他的謚號」。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J. 關於啟示的成語

不學無術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又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進立下了不小的功勛。不學無術 劉詢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恥下問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