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憂的成語
1. 關於憂的成語有哪些
一:憂心如焚[ yōu xīn rú fén ]
1. 【解釋】:如焚:像火燒一樣。心裡愁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憂慮焦急。
2. 【出自】:《詩經·小雅·節南山》:「憂心如焚,不敢戲談。」(意思:心裡愁得象火燒一樣,談笑游戲。)
3. 【示例】:尤其是他一口飯不吃,使老媽媽憂心如焚。魏巍《東方》第四部第二十章
二:憂心忡忡[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
1. 【解釋】: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
2.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嗎?難道一班士大夫都不為國事憂心忡忡么?」
3. 【示例】:為了白天的事,他憂心忡忡,輾轉反側。
三:無憂無慮[ wú yōu wú lǜ ]
1. 【解釋】: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2. 【出自】: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二折:「我做了個草庵中無憂無慮的僧家。」
3. 【示例】:有個梳長辮的圓臉姑娘邊走邊跳,邊跳邊唱,無憂無慮,笑臉像一朵出水芙蓉。
四:杞人憂天[ qǐ rén yōu tiān ]
1. 【解釋】:杞: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杞縣一帶。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2. 【出自】:《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意思:古代杞國有個人擔心天會塌、地會陷,自己無處存身,便食不下咽,寢不安席。)
3. 【示例】:杞人憂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勵幫助他們克服恐懼。
五:憂國憂民[ yōu guó yōu mín ]
1. 【解釋】: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
2. 【出自】:《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願得士以治之。」(意思:寡人憂國憂民,心底里就盼望聘得賢士來治理好齊國。)
3. 【示例】:岳飛一生精忠報國,赤膽忠心,憂國憂民,青史留名。
2. 四字成語 ( )以忘憂
樂以忘憂
3. 含忘憂的四字詞語
含忘憂的四字詞語 :
憂國忘身、
樂以忘憂、
憂國忘私、
憂國忘家
4. 成語:()以忘憂
樂
5. 成語 ( )以忘憂
樂以忘憂 由於快樂而忘記了憂愁。
6. 成語XX忘憂(與花有關)
萱草忘憂,萱草,花的顏色或紅或黃,又稱喧草,即忘憂草
7. 成語什麼以忘憂
樂以忘憂,漢語成語。拼音: lè yǐ wàng yōu釋義:1、因樂於道而忘記憂愁。
8. 關於忘憂的詩詞有哪些
1、《行路難·贈君以丹棘忘憂之草》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贈君以丹棘忘憂之草,青棠專合歡之花,
馬瑙遊仙之夢屬枕,龍綜辟寒之寶紗。
天河未翻月未落,夜長如年引春酌。
昔人安在空城郭,今夕不飲何時樂。
2、《忘憂堂》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磴道循城近,垣牆佔地幽。
軒窗誰指畫,硯席我優游。
不許簿書到,恐為圖史羞。
此心元自適,何處欲忘憂。
3、《忘憂花》
年代: 唐 作者: 吳融
繁紅落盡始凄涼,直道忘憂也未忘。
數朵殷紅似春在,春愁特此系人腸。
4、《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歲雲暮,須早計,要褐裘。故鄉歸去千里,佳處輒遲留。我醉歌時君和,醉倒須君扶我,惟酒可忘憂。一任劉玄德,相對卧高樓。
5、《鷓鴣天·戲彩堂深翠幕張》
年代: 宋 作者: 向子諲
戲彩堂深翠幕張。南颸特地作微涼。葵花向日枝枝似,萱草忘憂日日長。門有慶,福無疆。老人星與酒生光。殷勤更假天吳手,傾瀉西江入壽觴。
9. 關於忘憂的成語
關於忘憂的成語 :
憂國忘身、
樂以忘憂、
憂國忘私、
憂國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