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掩耳盜鈴是歷史故事嗎

掩耳盜鈴是歷史故事嗎

發布時間: 2021-01-14 06:59:54

成語故事寓言神話歷史

愚公移山的解釋

成語拼音yú gōng yí shān

成語解釋比喻做事有十分堅強的毅力和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

成語出處《列子 湯問》記載:愚公家門前有兩大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兩座山終究會鑿平。

成語簡拼YGYS

成語注音ㄩˊ ㄍㄨㄥ 一ˊ ㄕㄢ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成語字數四字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成語年代近代成語

成語正音愚,不能讀作「yū」。

成語辨形愚,不能寫作「禹」。

近義詞鍥而不舍、持之以恆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成語例子在現代化建設中,我們要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

英語翻譯the Foolish old Man who removed the macntains

俄語翻譯горы свернуть <преодолеть все препятствия>

成語謎語最大的意志

成語故事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㈡ 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出類拔瘁、程門立雪、掩耳盜鈴、塞翁失馬都屬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嗎

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出類拔瘁、程門立雪、掩耳盜鈴、塞翁失馬都屬於歷史故事的成語嗎?
不是, 亡羊補牢、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塞翁失馬都屬於寓言故事的成語。

㈢ 銀耳盜鈴是歷史故事還是神話故事或者是一寓言故事

掩耳盜鈴。 不是 銀耳盜鈴。
掩耳盜鈴是寓言故事。不是神話故事。

㈣ 掩耳盜鈴是出自於歷史故事還是神話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
鍾聲是客觀存在,不因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萬物也都是客觀存在版,不因為你閉上了眼權睛就不復存在或者改變了形狀.這則寓言故事雖然簡短,但卻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客觀存在的現實不正視、不研究,採取閉目塞聽的態度,這是自欺欺人,終究會自食苦果的.

滿意請採納

㈤ 掩耳盜鈴和亡羊補牢,坐井觀天是不是歷史故事的成語

坐井觀不是歷史故事的成語,指的是廣闊的天空。

㈥ 守株待兔 驚弓之鳥 刻舟求劍 坐井觀天 完璧歸趙 掩耳盜鈴 狐假虎威 亡羊補牢 負荊請罪 圍魏救趙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 坐井觀天 掩耳盜鈴 狐假虎威 亡羊補牢
歷史故事:驚弓之鳥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圍魏救趙

㈦ 按要求填成語: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毛遂自薦 哪些是寓言故事,哪些是歷史故事

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 是寓言故事
毛遂自薦 是歷史故事

㈧ 指鹿為馬、開天闢地、掩耳盜鈴、唇亡齒寒、精衛填海、女媧補天黔驢技窮是歷史故事、寓言故事還是神話故事

指鹿為馬:歷史故事!
指鹿為馬一詞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相傳趙高試圖要謀朝篡位,為了試驗朝廷中有哪些大臣順從他的意願,特地呈上一隻鹿給秦二世,並說這是馬。秦二世不信,趙高便借故問各位大臣。不敢逆趙高意的大臣都說是馬,而敢於反對趙高的人則說是鹿。後來說是鹿的大臣都被趙高用各種手段害死了。指鹿為馬的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便用指鹿為馬形容一個人是非不分,顛倒黑白。

開天闢地:神話故事!
「開天闢地」這個成語來源於徐整《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這說的就是古時候流傳著的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

掩耳盜鈴:歷史故事!
原為盜鍾掩耳,為一中國成語,偷鍾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比喻自己欺騙自己,通常是比喻自欺欺人的意思。出自《呂氏春秋·自知》里的一則寓言故事,原文為盜鍾,後來鍾演變成為鈴,掩耳盜鍾反而不常用了。近義詞: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唇亡齒寒:歷史故事!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反之,嘴唇無齒則一無是處。比喻利害相關。

精衛填海:神話故事!
《山海經》記敘的一則故事,說的是中國上古時期一種叫精衛的鳥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經》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襲來,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晉代詩人陶淵明寫詩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來人們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按既定的目標堅毅不拔地奮斗到底。《精衛填海》也是38集大型古裝神話劇的名字。

女媧補天:神話故事!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了,他氣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黔驢技窮:歷史故事+寓言故事
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驢》。是一個用來比喻有限的一點技能也已經用完了的貶義詞,現在多用於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無德無才的人。本詞現用途廣泛,多在各大新聞報紙中出現,以來諷刺批判用。

㈨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㈩ 聞雞起舞 亡羊補牢 卧薪嘗膽 守株待兔 唇亡齒寒 掩耳盜鈴 完璧歸趙 杞人憂天 歷史故事: 寓言故事:

歷史故事:聞雞起舞,卧薪嘗膽,唇亡齒寒,完璧歸趙,
寓言故事:亡羊補牢,守株待兔,掩耳盜鈴,杞人憂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