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維的小故事
㈠ 誰有思維訓練的小故事範文
一.
相傳有一位學士,素不信佛,擬作《無佛論》。夜深猶在對燈構思,其妻問:「相公何不就寢?」學士答擬作《無佛論》。其妻曰:「既無矣,論個甚麼?」學士於是大悟。
二.
印地安酋長說:上帝給了每個人一杯水,你從裡面飲入生活。
生活確實就是一杯白開水,杯子的華麗與否顯示了一個人的貧與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對任何人都一樣。你可以加入糖,也可以加入鹽,甚至可以加一點點毒葯,只要你能承受。
加糖、加鹽、加別的什麼,這就是你生活的權利。
純凈的水,緩緩地從生命的陶罐里注入杯子,這是你生活的開始。
往杯子里加水,適可而止,因為杯子的容量有限。
啜飲的時候,你要慢慢體味,水喝光了,杯子就空了。
三.
一條小魚向一位魚王問道:「我常聽人說起海的事情,可是海是什麼?它在哪裡?」
魚王解釋說:「你不但在海里居住,在海里活動,而且還把生命放在海里。海在你裡面,也在你外面,並且,你生於海,終歸於海。海包圍著你,就像你自己的身體。」
生活是海。
你是魚。
四.
精神與物質
甲和乙都是搞科研的,業余時間,甲喜歡抽煙,乙喜歡讀文學書。甲是一個很隨和的人,乙循規蹈矩而驕傲。乙看不起甲。
乙勸甲讀書,甲笑笑,繼續抽他的煙。乙勸過甲很多次。
最後,甲說話了:假如我勸你抽煙,你怎麼樣?
乙:抽煙有損健康,我不抽。
甲:看書也有損健康、視力和神經。你為什麼還要讀?
乙:讀書我快樂。
甲:抽煙我也快樂。
乙:精神上的快樂高尚於物質上的快樂。
甲嘆息一聲:這么多年的書你白讀了。
乙轉身就去,如避瘟疫。
五.
天堂與人間
都想進入天堂。天堂里過的是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
如果你現在就開始過一種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你豈不是用不著進天堂?或者說,你將為此而慣於在天堂里生活?
此生的苦修與來世的快樂,此生的快樂與來世的苦修,事實上都是一回事——假如有此生與來世的話。
六.
感覺與道德
我看見一個老人坐在樹蔭下,看著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每一個少女飄過,老人的臉上就掠過一陣幸福而恬然的神采。
我問他是否還有什麼心虛的感覺?
老人呵呵一笑,講了如下一席道理:
你們年輕人還有著心虛的感覺,因為你們覺得這不道德。但是,感覺是無所謂道德與不道德的,只有心才能判定道德。只要你心無邪念,發乎情止乎禮,看看,又有什麼關系?
你去公園賞花,不會想到把花摘下來。
你欣賞一幅仕女畫,你也不會想到是否認識她,或者怎麼去結識她。
既然如此,你為什麼就不能坦然地看一個漂亮的女子呢?
「她們真美麗啊!」老人喃喃地說。
七.
虛懷以待
南隱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禪師,他的一杯茶的故事常常為人所津津樂道並予以啟發。有一天,一位大學教授特地來向南隱問禪,南隱以茶水招待,他將茶水注入這個訪客的杯中,杯滿之後他還繼續注入,這位教授眼睜睜地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終於說道:「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倒了。」 你的心就像這只杯子一樣,時面裝滿了你自己的看法和主張,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南隱意味深長地說。
南隱禪師教導的把自己的杯子倒空,不僅佛學的禪義,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心太滿,什麼東西都進不去,心不滿,才能有足夠的裝填空間。滿招損,謙受益更是古賢留給後人一句可以午年護身的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