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差成語
A. 形容「用了什麼辦法,但沒有什麼效果」的成語有哪些
草木之人(cǎo mù zhī rén):像草木一樣無用的人。舊時農民的謙稱,也指大家對農回民的蔑稱。
造句:答我是個草木之人,你不必重用。
2.棄如弁髦(qì rú biàn máo):弁:黑布冠;髦:垂發。古時貴族子弟行加冠禮,先用黑布冠把垂發束好,三次加冠後就丟棄不用了。比喻毫不可惜地扔掉無用的東西。
造句:對於當過幾年差的舊軍政人員,只要留下來的,我們就應該棄如弁髦,給他們一定的出路。
3.蟠木朽株(pán mù xiǔ zhū):株:樹根。盤曲之木,朽爛的根。比喻無用之材。
造句:他的弟弟真是蟠木朽株。
4.白磨嘴皮(bái mó zuǐ pí):指說了一些無用的話,不能說動對方。
造句:給他說了一下午道理,他都沒有聽,真是白磨嘴皮。
5.牛溲馬勃(niú sōu mǎ bó):牛溲:牛尿,一說車前草,利小便;馬勃:可治瘡。比喻一般人認為無用的東西,在懂得其性能的人手裡可成為有用的物品。
造句:「三青團」為了招募團員,實行拉夫辦法,牛溲馬勃,一概收羅。
B. 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用什麼成語
1、事與願違[ shì yǔ yuàn wéi ] :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出 處:三版國·嵇康《幽憤》:「事與權願違;遘茲淹留。」
C. 形容效果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有:百舉百全、百治百效、東施效顰、行之有效 、卓有成效。
1、百舉百全 [ bǎ jǔ bǎi quán ]
解釋: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應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出自:西普 陳壽《三國志·魏志·郭嘉傳》:「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譯文:每次行動都能完成其事,那可以建功立業了。
2、百治百效[ bǎi zhì bǎi xiào ]
解釋:效:效果,功用。形容醫術高明,效果很好。
出自: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一回:「來了一個搖串鈴的道士,說是曾受異人傳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3、東施效顰 [ dōng shī xiào pín ]
解釋: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了,不但不為新奇,而且更是可厭。
4、行之有效 [ xíng zhī yǒu xiào ]
解釋:實行起來有成效:這是~的辦法。
出自:晉·張華《博物志·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論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雲……武帝行之有效。」
譯文:皇甫隆遇見青牛道士;姓封君達名;他的評論養生法就可以使用;大概是說……武帝行之有效。」
5、卓有成效 [ zhuó yǒu chéng xiào ]
解釋:有顯著的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出自: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譯文:如果巡視訪求勸諭著有成效的;政府准備禮物親自來到他的房子里;重加獎勵。
D. 形容「作用不大,效果不明顯」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作用不大,效果不明顯」的成語有:杯水車薪
杯水車薪,讀音:bēi shuǐ chē xīn
釋義: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薪:柴草的意思。
出處:《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械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於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譯文:孟子說:「仁勝過不仁,就像水可以滅火一樣。但如今奉行仁道的人,就像用一杯水去滅一車柴草所燃燒的大火一樣;滅不了,沒說是水不能夠滅火。
復句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指力量小不能解決問題。
近義詞:杯水救薪、無濟於事、粥少僧多、於事無補、徒勞無功
例句:我們捐出的這點財物對災區人民來說雖然只是杯水車薪,但它表達了我們的一份心意。
成語典故:
從前,有個樵夫砍柴回家,天氣炎熱,他推了滿滿的一車柴草來到一家茶館門前。在屋裡剛坐下喝了一會茶,就聽見外面有人高喊:「不好了,救火啊!柴車著火了!」
樵夫立即起身,端起茶杯就沖了出去。他把茶杯里的水向燃燒的柴車潑去,然後再跑回去,盛了滿滿一杯水,想要滅火,但再跑出去時,柴草已化成灰燼。
(4)效果差成語擴展閱讀
杯水車薪的反義詞:立竿見影、卓有成效
1、立竿見影
讀英:lì gān jiàn yǐng
釋義:指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比喻行事能馬上看到效果或付出能馬上得到收獲。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下:「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譯文:在陽光下豎起竹竿,立刻就看到了竹竿的影子,在山谷里呼叫聲音立馬傳遍。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賓語;比喻事物見效快。
近義詞:馬到成功、立見成效、卓有成效、吹糠見米
反義詞:曠日持久、勞而無功
例句: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便可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2、卓有成效
讀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
釋義:形容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辦事方式很有效果。
出處:明·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訪勸諭著有成效者,縣官備禮親造其廬,重加獎勵。」
譯文:如果巡訪勸諭著有成效的人,縣官備禮品親自到家拜訪,並重加獎勵。
近義詞:立竿見影、行之有效、效果顯著
反義詞:無濟於事、杯水車薪、勞而無功
用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包含褒義。
例句:我們要奮發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完成上級交給我們的任務。
E. 形容作用不大,效果不明顯的成語有哪些
無濟於事
毫無建樹
收效甚微
毫無起色
依然如故
F. 形容十分努力卻毫無效果的成語有哪些
1.明珠暗投
【拼音】:míng zhū àn tóu
2.勞而無功
【拼音】:láo ér wú gōng
3.懷才不遇
【拼音】:huái cái bū yù
4.徒勞無益
【拼音】:tú láo wú yì
5.敝鼓喪豚
【拼音】:bì gǔ sàng tún
G. 形容太刻意做好反而效果做出來差的成語
欲蓋彌彰行嗎?
欲速則不達……呵呵,有點意思,但不夠貼切
H. 比喻費力卻沒有效果的成語有哪些
事倍功抄半
敵力角氣
勞而無功襲
徒勞往返
十不得一
I. 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用什麼成語
一、可以復用成語:事與願違制。
1、成語解釋:事實與願望相反。指原來打算做的事沒能做到。
2、詞性:貶義詞。
3、用法:一般作謂語、定語。多用來形容事情不稱心。
4、結構:主謂式。
5、近義詞:大失所望、適得其反。
6、反義詞:得心應手、如願以償、萬事亨通。
二、出處
1、語出晉代嵇康的《幽憤詩》:「事與願違,遘茲淹留」。
意思是:現實中發生的事情與自己的意願相違背,遇到此事我逗留下來。因為當時時代背景的現實殘酷,無法比擬「北游的鳴雁」那般自由,那般灑脫,嵇康不得不逗留下來。
2、願:意願。違:違背。遘:動詞,遇到。茲:指示代詞,這個。淹留:動詞,羈留;逗留。
J. 形容效果很差的詞語
事倍功半,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