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成語學文言

成語學文言

發布時間: 2021-01-10 19:10:52

『壹』 如何通過成語學習文言文

肝膽相照gāndǎnxiāngzhào
[釋義] 形容對人忠誠;用真心相待。肝膽:比喻真版誠的心。
[語出權] 宋·文天祥《文山全集·六·與陳察院文龍書》:「所恃知己;肝膽相照;臨書不憚傾倒。」
[正音] 照;不能讀作「zhāo」;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 肝;不能寫作「甘」。
[近義] 披肝瀝膽
[反義] 鉤心斗角 爾虞我詐
[用法] 多用於真誠相處;極為信賴的同志、朋友之間;有時也用於組織之間。一般作謂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披肝瀝膽」都形容對人忠誠。但~中的「相」字;偏重在相互之間;「披肝瀝膽」偏重指個人對集體、對人民、對黨、對祖國的忠誠。
[例句] 英雄豪傑之間的交往貴在~;榮辱與共。
[英譯] showthedeepestsincerity

『貳』 文言快易通:從成語學古漢語.1

自知之明
指了解自己的情況,對自己有正確的估計。
齊威王當上國王專後整天只知道吃屬喝玩樂,喜歡聽別人彈琴。鄒忌攜琴前去拜見齊威王,就是光說不彈,並把不彈琴的道理與治國聯系起來,使齊威王明白治國的道理,齊威王任命鄒忌為相國。鄒忌以自身形象影響齊威王有自知之明
誨人不倦
教導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孔子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新鄭之病,他們不得不在當地住了幾月,弟子樊遲問孔子怎樣干農活。孔子心裡不高興,一反誨人不倦的習慣,承認不如老農。樊遲只好向當地農民請教,終於種出了葫蘆、扁豆等
一刀兩斷
一刀兩斷的意思是:一刀斬為兩段。比喻堅決斷絕關系。、
西漢初年,韓信被封為齊王之後,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威脅劉家天下,就找樊噲共商計策。樊噲自鳴得意,連誇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而保主公劉邦的,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

『叄』 成語在文言文學習中的作用

利用成語學習文言文,效果頗佳。其好處有三:
一曰咬文嚼字,透析成語;
二曰溫故知新,落實文言;
三曰融會訓練,提高效率。

『肆』 是關於學習的故事(古文,還要有成語)

1、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該典出自《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來源了。
2、頭懸梁,錐刺股
出處:《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太平御覽》卷三百六十三引《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故事:
漢朝時儒學大師孫敬小時候讀書十分刻苦,經常讀到深夜,因為怕自己睡著,就把頭發用繩子系在屋樑上,每當自己昏昏欲睡,頭垂到一定的時候頭發就會被拉得很痛,從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於是他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是蘇秦「刺股」的故事。
3、鑿壁借光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翻譯: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讓光照在書上來讀。
故事:西漢時期,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4、囊螢映雪
【釋義】囊螢:晉代車胤少時家貧,夏天以練囊裝螢火蟲照明讀書;映雪:晉代孫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讀書。形容家境貧窮,勤學苦讀。
成語出處:「囊螢」典出《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映雪」則出自《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伍』 成語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妙用

注重成語在文言文教學中的妙用,寓教於樂,讓文言文教學由「 首怕」變為 「 首愛」。如果以一般中學生耳熟能詳的成語為切入點,利用成語中豐富的文言知識,來導入或融入文言文教學,或許能寓教於樂從而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使學生循序漸進、化難為易、由已知輕松自覺地去探求未知,既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質量,又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順應終身學習的要求。
比如學〈論語〉十則,如果能從通俗易懂的成語入手, 了解孔子的七情六慾, 看看孔子的喜怒哀樂,來增強對孔子思想的理解認識。 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精髓的成語 (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為人師表 、 溫故知新、 實事求是、舉一反三),形容孔子的成語 ( 韋編三絕:孔子年老時,回家鄉編書和講學,工作挺忙的,但仍堅持學習。 有一次,他得到一部《 周易》。這是一部最難懂的古書。孔子決心要讀懂弄通。他把幾十斤重的 《 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來二遍,三遍,因為讀的遍數多了把串聯竹木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多次,換了多次新帶子。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編為一句成語,叫做 「 韋編三絕」,以此形容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由此,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或合作性學習去歸納收集 《 孟子》中的成語( 緣木求魚 杯水車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棄 一暴十寒 與人為善 赤子之心 當務之急 知人論世 出類拔萃 捨生取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成語在古詩鑒賞中也可以妙用。古詩鑒賞中抓成語典故把握主旨情感李商隱《 錦瑟》也可以從頷聯 「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 中提煉寓言典故 ( 成語 「 莊周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表現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 成語「 望帝啼鵑」常指悲哀凄慘的啼哭。 )把握全詩感情基調從而去推想與錦瑟的關聯。 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

『陸』 有哪些成語可以幫助學習文言文

其實要學習文言文,你可以去查一些資料。比如古文有些字意,與我們現代字意思不一樣。比如:走在古代是跑……
學習文言文,他們應該會給你現代文,你結合現代文,來理解字、詞、句的意思。

『柒』 巧借成語學文言 初中語文

謎底抄:一鳴驚人【成語】: 一鳴驚人【拼音】: yī míng jīng rén 【解釋】: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出處】: 《韓非子·喻老》:「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舉例造句】: 一鳴驚人,實在是出乎意外。 【近義詞】: 一舉成名、一步登天、名滿天下【反義詞】: 身敗名裂、臭名遠揚、丟人現眼【歇後語】: 立春響雷;半夜裡放炮【燈謎】: 最大的叫聲【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人的表現

『捌』 文言文成語學習兩不誤,收獲不止一點點

1、學習文言實詞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文言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在文專言文中,實詞的數量屬比虛詞多得多,學習文言文,最應該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實詞的詞義,只有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的意義,對文言詞語方面的知識有了一定的積淀,才有可能比較順利地閱讀文言文。學習文言實詞,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2、注意區別古今詞義的異同。 漢語從右代發展到今天,詞義不斷演變,其中一些基本詞彙和一般詞彙中極少一部分的意義,古今意義沒有什麼變化,這類詞對於我們學習文言文不會造成什麼困難。...
3、注意區分古今漢語中的單音詞和復音詞。 現代漢語中復音詞占絕大多數,而文言中則以單音詞為主,因此,我們在文言文閱讀中,不要把文言中的雙音節詞誤認為是現代漢語中的雙音詞。例如,「非常之觀,常在於險處」(《游褒禪山》)中的「非常」,古義是兩個詞:不同一般。而今義則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

『玖』 實詞,通假字,成語典故,一篇全搞定,學好文言文

因字數限制,你可以上網路文庫搜一下
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部分系統復習
(邢台二中 方毅)
一、《考綱》要求掌握的常見的18個文言虛詞: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二、教材中常見的17個文言虛詞:
安、但、耳、夫、蓋、故、或、即、既、然、遂、惟、已、矣、猶、哉
三、文言虛詞題例:
1、而
(1)連詞 1>表並列 今譯為:而且、又 。例釋: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過秦論》註:並列關系連詞兩側的詞語可以調換,調換後語意不發生變化。
2>表修飾 今譯為:著、地。 例釋: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游》
3>表順承 今譯為:就、才。 例釋: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4>表假設 今譯為:如果、假使。例釋: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5>表轉折 今譯為:卻、但。 例釋: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荀子·勸學》
6>表因果 今譯為:因而、所以 例釋: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勸學》
7>表方位 今譯為:以 例釋:三代而下,有學而不問。《問說》由孔子而來,至今百有餘歲《孟子》
(2)音節助詞 不譯 例釋: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論語》
(3)語氣詞 用在句尾 今譯為:啊、吧 例釋: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4)比況詞 今譯為:如、像、似 例釋: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新序》
(5)代詞 1>第二人稱 今譯為:你(們)、你(們)的 例釋:呂後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2>近指 今譯為:此、這樣 例釋: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東南飛》
(6)通「能」 今譯為:能夠、才能 例釋:行柔而剛,用弱而強 《淮南子·原道訓》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亦

『拾』 巧用成語學習文言知識

巧用成語教學高中文言文

漢語成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象,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文化信息。漢語成語大多來自於古代文獻,是古典文獻中的精華部分,不僅濃縮了其中的文化信息,保留了文獻原有的語法規則和詞彙意義,而且在現在漢語中還被廣泛地運用,是溝通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橋梁,是了解中國古代文化和漢語知識的一個窗口,所以有人說成語是「古漢語的活化石」。依據這塊「化石」,我們不但可以了解和學習中華文化,還可以利用它來理解和掌握相關的古代漢語詞彙知識和語法知識
成語具有簡潔精闢、信息量大、易於記憶、便於提取等特點,易於引起學生的興趣,因而在幫助學生記憶和使用文言詞語意義和語法規則時,作為一種互相印證、拓展補充的教學輔助手段,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依據成語理解、掌握古今異義詞
成語保存了大量的鮮活的古漢語實詞,是學生記憶和推求文言詞語意義的最好的載體。對那些古今詞義差別較大的文言詞語,如果能較好地利用成語去記憶或推求其詞義,那麼許多難懂的文言語句就會迎刃而解。
如:1、方問國士,而及諸兄,是以尤之耳。2、動輒見尤,欲益反損。3、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三個句子中,「尤」是理解句意的難點,且古今意義差異較大。前兩句,可以依據成語「怨天尤人」推求出「尤」的意義是「責怪、歸罪」;第三句,從「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錯誤;效:仿效,效法;尤:過失。)中也可以推求其意義是「過失,過錯」。
再如:1.人亦不堪其憂,回亦不改其樂。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4.滿地黃花堆積、憔翠損,如今有誰堪摘?
這四例中,前兩句「堪」都是「經得住,能承受」的意思,今天也不常用,可聯系成語「疲憊不堪」、「狼狽不堪」來推求其意義;後兩句「堪」都是「能夠」的意思,與成語「不堪設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義相同。
當然,許多古今意義差異較大文言實詞或虛語還很多,大多都可藉助成語記住其含義。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哪裡)、巧言令色(令:好,討好)、毫釐不爽(差錯)、如期而至(期:約定)、乳臭未乾(臭:氣味)、舉國同慶(舉:全)、欲蓋彌彰 (彰:清楚、明白)、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不刊之論(刊:削除、更改刻錯的字)、防患未然(然:這樣)、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假借)、緣木求魚(緣:沿著、順著)、亡羊補牢(亡:丟失)等等。
二、利用成語來掌握古漢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
如「窮」、和「因」在古漢語意義非常豐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語中找到它們的意義,並藉以記憶。
窮:窮形盡相(盡致) 窮兵黷武(用盡)
窮凶極惡(極端) 日暮途窮(盡了)
窮鄉僻壤(貧窮) 窮奢極欲(極為)
窮追猛打(徹底) 窮當益堅(困窘)
窮山惡水(自然條件惡劣)
因:因噎廢食(因為) 因地制宜(憑借、依據)
因循守舊(沿襲) 前因後果(原因)
三、成語中含有大量的通假字,有助於理解和掌握古漢語中的通假字
如:水清石見(見同現),受益匪淺、匪夷所思(匪通非),撥亂反正(反同返),再接再厲(厲同礪),博聞強識(識通志,意思是記),待賈而沽(賈通價),一暴十寒(暴同曝),秀外惠中(惠同慧),短發文身(文同紋),華而不實(華同花),不亦說乎(說通悅),被發左衽(被通披),不敢旁騖(騖同務),將取固予(固同姑)等等。
四、成語中包含了凡乎所有的古漢語詞語法現象,是理解或掌握古漢語語法規則的最捷便的途徑
(一)成語中有大量的詞類活用現象,是學習和掌握這個古漢語難點的有效載體和途徑
1、名詞作狀語。如: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句中「狼」是古漢語的名詞作狀語,當理解為「象狼一樣」。這與成語「豕突狼奔」中「豕」和「狼」的用法完全一致,都是用在動詞前面,且不做主語。具有相同用法的成語還有:瓦釜雷鳴、川流不息、風餐露宿、狼吞虎咽、車載斗量、蠅營狗苟、烏合之眾、星羅棋布等。
2、意動用法。如: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句中的「席」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可以理解為「把……當作睡席,這與成語「幕天席地」中的「幕」與「席」用法完全一樣,可以依據「幕天席地」來掌握和記憶。類似的成語還有:不恥下問(把……當作羞恥的事)、幸災樂禍(把……當作幸福、快樂的事)、草菅人命(把人命當作草菅)等。
3、名詞、形容詞用如動詞。如(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2)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句(1)其中的「事」,是名詞用如動詞,可解釋為「做事、做」與成語「無所事事」中的第一個「事」用法相同;句(2)中的「輕」是形容詞用如動詞,意思是「輕視、看輕」,與成語「輕身重義」里「輕」與「重」的用法又完全一致。具有這種用法的成語還有:春華秋實、不毛之地、不脛而走、不翼而飛、一鼓作氣、衣錦還鄉、厚古薄今、先禮後兵等。
4、使動用法。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句中的「辱」是典型的使動用法,解釋為「使……受辱」,可以用成語「喪權辱國」相印證來幫助理解和記憶。同樣,含有類似用法的成語還有:完璧歸趙、勞民傷財、驚天動地、禍國殃民、飛砂走石等等。
5、形容詞用如名詞。這種現象在古漢語中較常見,在成語當中也非常普遍。如:成述其異,宰不信。句中的「異」解釋為「特殊的本領」,是把形容詞用如名詞;成語「見異思遷」的「異」理解為「不同的事情」,同樣也是用如名詞。形容詞用如名詞的例子在成語中還有很多,如:駕輕就熟(輕巧的車;熟悉的路)、吐故納新(舊的、不好的;新的、好的)、憶苦思甜(苦艱的生活;甜美的生活)、乘堅策肥(堅固的車;肥壯的馬)、摧枯拉朽(枯朽的草木)。
(二)利用成語理解掌握古漢語特殊句式
成語中包含了所有的古漢語特殊句式,且短小而上口,便於記憶和提取。
1、倒裝句。(1)賓語前置句。古漢語中否定句或疑問句的代詞賓語一般要提前到謂語前面。如:城居者未之知也。大王來何操?這種現象在成語當中也同樣存在。如:時不我待、人莫予毒、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何去何從、何罪之有等。另外,古漢語中常見的用「是」字提前賓語的現象,在成語中也很常見,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唯才是舉等。(2)介詞結構後置句。這種古漢語中常見語法現象在成語中常常是以「於」、「以」等介詞及其賓語的後置為標志。如:重於泰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於世故、行成於思、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授人以柄、繩之以法等。
2、省略句。古漢語中成份省略的很多,成語中也存在,不過成語中以介詞省略和介詞賓語省略現象居多。如:不以(之)為然、不以(之)為奇、信(之)以為真、如坐(於)針氈、禍起(於)蕭牆、如坐(於)春風等。
3、判斷句。「……者,……也」或「……也」是古漢語中最常用的表判斷的句式,而成語中卻常用「乃」、「為」等虛詞來表判斷。如:勝敗乃兵家常事、識時務者為俊傑、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安身為樂、邦以民為本、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表肯定的判斷;人非草木、非親非故、答非所問等表否定的判斷。
4、被動句。表被動的成語通常以「見……於……」形式或「為」字等為標志,這與古漢語中的情況是一致的。如:見欺於人、見笑於大方之家、為我所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等。
利用成語教學文言文只是文言文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切不可以偏概全、本末倒置。要真正學好文言文還必須全面地認真研讀經典的文言篇目,那才是學好文言文的根本所在。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