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有關趙括的成語

有關趙括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0 11:24:33

A. 與趙括相關的成語

紙上談兵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近義詞: 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 反義詞: 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解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處: 老舍《四世同堂》:「書生只喜歡紙上談兵,只說而不去實行。」

成語故事
公元前264年,秦國攻打韓國,沿著黃河北岸向東挺進,兩年後(公元前262年),把韓國與其北方領土上黨郡隔開。上黨郡郡守,向趙國投降。趙國接收了上黨郡。

秦國當然不願已到手的土地被別人搶去,兩年後(公元前260年),向上黨進攻,等到趙國大將廉頗率援軍到達時,上黨已經陷落。而秦軍仍銳不可當地向趙國進攻,廉頗節節失利,最後退到長平關(山西高平),構築營壘,堅守不出。廉頗認為秦軍遠來,一定不能持久,他將等到秦軍撤退時,再行出擊。秦國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頗,就不可能殲滅趙軍。

秦國派人在趙國首都邯鄲(河北邯鄲)散布流言說:「廉頗太老了,已經喪失了銳氣,所以屢戰屢敗。他自知不是秦國的對手,已成為一個懦夫,不敢出戰。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只要趙括不出來當統帥,秦國一定贏。」趙王聽信流言了把廉頗免職,任命趙括繼任。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有絕頂的聰明和口才,自以為他的軍事才能天下無雙。趙奢在世時,父子間談論兵法,父親往往被兒子駁得啞口無言。有人說:「將門虎子,真是不錯。」但趙奢不以為然地說:「戰爭是關乎生死的大事,他說起來如此輕松,一旦擔任大將,必定失敗。」

所以當趙括被任命為總司令後,老母立刻上書給趙王說:「趙括不是大將之才,請不要派遣。」趙王以為老母謙讓,老母說:「他父親領兵時,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部下。命令發布的當天,就住進軍營,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過問家事。遇到困難,必定徵求大家意見,從不敢自以為是。可是趙括剛被任命為總司令就威風凜凜,軍營之中,沒有人敢對他仰視。賞賜給他的財物,全運回家。他父親死時曾一再囑咐,無論如何,不可讓趙括作大將。」趙王還是不肯改變任命,老母請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萬一喪師辱國,但求赦免我們全家。」趙王允許。

秦王得到趙括當大將的消息後,任命各國最畏懼的白起作大將。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趙括恐懼,不敢出戰,那就捕捉不到趙軍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斬首。



趙括就任之後,撤除防禦工事,親自率領精銳,採取突破戰術向秦軍最弱的營壘進攻,白起下令退卻。趙括突破秦軍陣地之後,仍保持猛烈的攻勢以擴大戰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後派出部隊切斷趙括的退路。於是趙國的大軍被分割為二,趙括和精銳部隊被隔在前方,留守的軍隊仍在長平關陣地。接著白起又切斷趙軍的糧道,趙軍糧食開始短缺。

趙括發動數次最猛烈的攻擊,希望沖出包圍圈,但全部失敗。趙括那些說起來頭頭是道的軍事理論,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頗的辦法,改攻為守,等待援兵。可是現在的形勢改變,兵力既被分開,糧草又盡,守已不可能。趙括勉強支持了四十六天,彈盡糧絕被迫作最後的沖刺,分兵四隊,輪流突圍,但還是失敗, 自己也死在亂箭之下。趙軍還剩有四十萬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這四十萬降卒,進入長平關附近一個深谷中,把深谷兩端堵塞。預先埋伏在山頂上的秦軍,拋下土石,四十萬人全被活埋。趙國從此沒落。

把趙括打仗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一敗塗地的事歸納成了一個成語「紙上談兵」。這個成語指只懂理論卻不會實際應用。

趙括的父母為何知道趙括不是將才呢?趙奢身經百戰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趙括毫不謹慎所以知他領兵必敗,想來趙括不謹慎冒進輕敵這一點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國也不會挑趙括做對手。趙母不懂軍事,但卻從趙括不能和下屬同甘共苦這一小處知道兒子不是將才。看來將才必是知兵法,慎對敵,拘小節之人。趙王察人不明,臨陣換將,不聽規勸,終致大敗,可謂咎由自取。

白起濫殺降卒,幾年之後被秦王賜死,不得善終,真是惡有惡報。在民間傳說里白起現在還在地獄里受苦呢。

B. 關於趙括的成語

趙括:紙上談兵 目中無人 臨敵易將
孫臏:刑餘之人
劉備:三顧茅廬 先禮後兵
諸葛專亮:伏龍鳳雛
廉頗:負荊屬請罪
趙高:指鹿為馬
周瑜:顧曲周郎
張僧繇:畫龍點睛
樓主僧字打錯,讓我郁悶了一下.答案不唯一,用漢語寶典的成語詞典模塊找出來的.
請勿抄襲,否則堅決投訴到底!

C. 關於趙括的成語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內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容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例 句
人們十分討厭那些只會~,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D. 與趙括有關的成語是什麼

紙上談兵(趙括)

[釋義]在紙上談論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空談。
[語出]清?曹雪芹《紅樓夢》:「現有這樣詩人在此;卻天天去紙上談兵。」
[近義]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飢望梅止渴
[反義]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偏正式。

[例句]人們十分討厭那些只會~;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的人。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做,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縣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E. 有關趙括的成語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言過其實 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也叫馬服子,其父為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

F. 趙括有關的成語

關於趙括的,
紙上談兵,
就是這個成語!

G. 關於趙括用兵的故事歷史上有一個成語是什麼

紙上談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釋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回,不能解答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H. 關於趙括的成語

誇誇其談,紙上談兵,言過其實

趙括
戰國時期趙國的將領。也叫馬服子,專其父為趙國名屬將馬服君趙奢。
年幼時在其父趙奢的影響下熟讀兵書、能言善辯,卻無實戰經驗。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國中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上任後便改守為攻,在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動引兵出擊,被秦軍包圍。期間曾組織多次突圍,但均不成功。在被圍46天後,趙括在突圍時被秦軍射殺,40餘萬趙兵只得投降,後被秦將白起全部坑殺。此役為著名的長平之戰。
趙括因戰敗而斷送40餘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其事跡成為成語「紙上談兵」。

I. 與趙括有關的成語故事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版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權.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J. 有關趙括的成語都有什麼

【漢語文字】紙上談兵
【漢語拼音】zhǐ shang tán bīng
詞語解釋】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內不聯系實際情容況,空發議論。指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問題。
【字詞解釋】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
【成語性質】貶義詞。
【詞語出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成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貿然進攻,結果被秦軍打敗。
(註:現今經常用於形容長平之戰失利的趙括,但是戰國時無紙,何以談的上「紙上談兵」?本成語也不在史記原句中,查找該詞句的話,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現過該詞,據說是現代的某些書上聲稱是對趙括的形容造成的影響,因此成語出處存疑)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