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長征有關的故事
⑴ 長征有關資料與故事
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及其直屬部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主力紅軍組成野戰軍,開始進行戰略轉移,拉開萬里長征序幕。
中央紅軍踏上二萬五千里漫漫長征路,克服種種艱難險阻,同敵人進行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斗,爬雪山,過草地,付出了巨大犧牲。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紅軍長征宣告勝利結束。
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最初並沒有使用「長征」這個名稱。中央紅軍行動之初,所確定的行動目標是到湘鄂西地區與紅2紅6軍團會合,然後實施反攻,打破國民黨軍「圍剿」,恢復中央蘇區。
因此,當時所使用的名稱是「長途行軍與戰斗」、「遠征」、「轉移」或「戰略轉移」,而在中革軍委與紅軍總部機關所發布的命令、指示中則稱之為「西征」、「突圍」。
這些名稱,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 5月中央紅軍經過彝民區。此時,距離中央紅軍離開江西中央蘇區已經有七個多月的時間了。
(1)和長征有關的故事擴展閱讀:
長征期間的重大事件介紹:
1、遵義會議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
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解決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會議。
這次會議初步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湘江戰役
湘江戰役在國民黨方面稱作全州戰役,是關系中央紅軍生死存亡的一戰。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五晝夜。
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
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部隊指戰員和中央機關人員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征
⑵ 有關「紅軍長征」的詩或故事有哪些
1《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現代 : 毛澤東
漫天皆白,
雪裡行軍情更迫。
頭上高山,
風卷紅旗版過大關。
此行何處?權
贛江風雪迷漫處。
命令昨頒,
十萬工農下吉安。
2《憶秦娥·婁山關》現代 : 毛澤東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3、《十六字令三首》現代 : 毛澤東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4、《西江月·井岡山》現代 : 毛澤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5、《七律·長征》現代 : 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