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成語
1.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全文譯文
全文: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
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白話譯文:
孔融被害時,他的女兒七歲,男孩九歲,因年幼得以保全。寄在別人家中。二子下棋,孔融被捕,不為之動。左右的人說:「父親被逮捕,不起,為什麼?」答說:「哪裡有巢毀壞了卵不破的呢?」主人有給肉汁的,男孩口渴喝了。
女孩說:「今天這樣的禍,難道能夠久活,還要知道肉味嗎?」哥哥號哭而止飲。有人對曹操說了,於是決定都殺掉。等到捉拿的人到,女孩對哥哥說:「如果死者有知,得見父母,難道不是我們最大的願望!」於是引頸就刑,面色不變,沒有人不為之悲傷的。
出處:出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
(1)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成語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曹操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周公。"曹操不明白,後來問孔融這出於何經何典。孔融答說:"按現在的事情量一量,想當然而已。"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討烏桓,孔融又譏笑他說:"大將軍(曹操)遠征,蕭條海外,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可以一並討伐啊!"當時,飢荒戰亂,曹操上表請禁酒,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認為不要禁酒,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孔融看到曹操奸雄詭詐,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了曹操。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建諸侯。曹操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更加害怕他。
然而,因為孔融名重天下,表面上裝著容忍,暗中卻嫉忌他的議論,怕其阻抗自己的大業。山陽人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曹操又寫信故意挑撥二人,孔融也回信相對。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加上郗慮的誣陷,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於208年9月26日將孔融處死,並株連全家,孔融時年五十六歲。
2. 出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的成語及他的比喻義
覆巢無完卵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回喻一人答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3. 出自「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語是什麼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又作「覆巢之下,安有完版卵」、「覆巢權無完卵」、「巢覆卵破」等。漢朝陸賈的《新語·輔政》中有這樣的論述:「秦以刑罰為巢,故有覆巢卵破之患。」《世說新語·言語》中有如下的記載:「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4. 有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語
覆巢之下豈有完卵本身就可以是成語
也可以是巢覆卵破
釋源:《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內,中外惶怖。容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說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參考資料:
摘自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
5.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成語和比喻義
後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語用,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讀音:fù cháo zhī xià ,yān yǒu wán luǎn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白話釋義:孔融被捕,朝廷內外都很驚恐。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才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孩子依舊在玩琢釘戲,一點也沒有恐懼的樣子。孔融對前來逮捕他的差使說:「希望懲罰只限於我自己,兩個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 」這時,兒子從容地上前說:「父親難道看見過打翻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的蛋嗎」隨即,來拘捕兩個兒子的差使也到了。
(5)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成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城門魚殃、根株牽連
1、城門魚殃
讀音:chéng mén yú yāng
解釋:城門失火,大家都到護城河取水,水用完了,魚也死了。比喻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或禍害。
出處:明·李東陽《尹公墓誌銘》:「城門魚殃,昆崗玉碎。」
白話釋義:因受連累而遭到損失,美好的事物遭遇不幸。
2、根株牽連
讀音:gēn zhū qiān lián
解釋:指一方有禍,另一方如同根與株一般不可避免地受到牽累。
出處:《新唐書·李德裕傳贊》:「根株牽連,賢智播奔,而王室亦衰。」
白話釋義:根株牽連,賢人智士紛紛棄逃,王室就衰敗了。
6.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是誰說的成語 又是在什麼時候說的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編輯
比喻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對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要從容地面對它。不能亂了陣腳的意思。
作品名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作品別名
巢覆卵破
創作年代
南朝
作品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
文學體裁
筆記小說
作 者
劉義慶等 編
7.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什麼成語
覆巢之下豈有復完卵本身就可制以是成語 也可以是巢覆卵破
釋源:《世說新語·言語》:「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日:『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說解: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字面意思是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一人罹禍,全家老少不得倖免。據《魏氏春秋》記載:「(孔)融對孫權使有汕謗之言,坐棄市。」臨事,他的子女無動於衷。原來二人預料必被株連,故以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為喻。後也泛指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參考資料: 摘自趙西堯等著《三國文化概覽》
8.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是誰說的成語 又是在什麼時候說的
覆巢之下安有來完卵
編輯
比喻自整體遭殃,個體(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對必然要發生的事情,要從容地面對它。不能亂了陣腳的意思。
作品名稱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作品別名
巢覆卵破
創作年代
南朝
作品出處
《世說新語·言語》
文學體裁
筆記小說
作
者
劉義慶等
編
9. 出自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的成語及他的比喻義
覆巢之下無完卵,比喻滅門之禍,無一倖免。
讀音:fù cháo zhī xià wú wán luǎn
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 被收,中外惶怖。時 融 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 融 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白話釋義:孔融被逮捕,朝廷內外非常驚恐。當時孔融的兩個兒子大的九歲,小的八歲。兩個兒子仍然在玩琢釘游戲,一點惶恐的樣子都沒有。孔融對使者說:「罪責可以僅限於自己一身,兩個兒子可以保全性命嗎?」他的兒子從容地進言說:「父親難道見過傾覆的鳥巢下面還有完整不碎的鳥蛋嗎?」不一會兒逮捕他們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9)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成語擴展閱讀
近義詞:滿門抄斬、覆巢毀卵
1、滿門抄斬
讀音:mǎn mén chāo zhǎn
解釋:投沒財產,殺戮全家。
出處:魯迅 《吶喊·葯》:「 夏三爺 真是乖角兒,要是他不告官,連他滿門抄斬。」
2、覆巢毀卵
讀音:fù cháo huǐ luǎn
解釋:翻倒了鳥窩,打破了鳥蛋。比喻整體毀滅了,各部分都不復存在。
出處:《戰國策》,「有覆巢毀卵,而鳳凰不翔。」
白話釋義:翻倒了鳥窩,打破了鳥蛋,鳳凰也不會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