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梗概

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梗概

發布時間: 2021-01-08 11:42:47

❶ 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的故事情節概述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裡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著接受了他,說:「好吧。」
孟嘗君身邊的辦事人員因為孟嘗君看不起他,便拿粗劣的飯菜給他吃。過了不久,馮諼靠著柱子彈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吃飯沒有魚。」辦事人員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魚吃,按照門下的食客那樣對待。」過了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出門沒有車。」辦事人都笑話他,並把這情況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給他准備車,按照門下坐車的客人一樣對待。」於是馮諼乘著他的車,舉著他的劍,去拜訪他的朋友,說道:「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看待了。」這以後不久,馮諼又彈著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回去吧!(在這里)沒有辦法養家!」辦事人員都厭惡他,認為他一味貪求不知滿足。孟嘗君問道:「馮先生有父母嗎?」答道「有個老母親。」孟嘗君派人給她吃的用的,不讓她缺少什麼。於是馮諼再也不唱歌了。
後來孟嘗君出了一個通告,詢問家裡的食客們:「誰熟悉會計工作,能替我到薛邑去收債么?」馮諼(在通告上)簽名,寫道:「我能。」孟嘗君看了感到奇怪,說:「這(簽名的)是誰呀?」左右辦事人說:「就是唱那『長劍啊,回去吧』的人。」孟嘗君笑著說:「客人果真有才能啊,我對不起他,以前不曾接見他。」便特意把馮諼請來接見他,向他道歉說:「我被一些瑣事搞得很疲勞,被憂患纏得心煩意亂,生性又懦弱愚笨,陷在國事家事之中,(不得脫身與先生見面),得罪了先生。先生不以(我對您的簡慢)為羞辱,還有意替我到薛邑去收債么?」馮諼說:「願意(替您)做這件事。」於是准備車馬,收拾行李,載著借契出發。告辭的時候,馮諼問:「債款收齊了,用它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說:「看我家裡缺少的東西(就買些回來)。」
馮諼趕著車到了薛邑,派官吏召集應該還債的老百姓都來核對借契。借契全核對過了,(馮諼)站起來,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債款賜給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們歡呼萬歲。
馮諼一直不停地趕車回到齊國(都城),大清早就求見孟嘗君。孟嘗君對他回得這么快感到奇怪,穿戴整齊來接見他,說:「借款收齊了嗎?怎麼回得這么快呀?」答道:「收完了。」問:「用它買了什麼回來?」馮諼說:「您說『看我家所缺少的』,我私自考慮,您宮里堆積著珍寶,獵狗和駿馬充滿了牲口圈,美女站滿了堂下,您家所缺少的只是『義』罷了。我私自用債款給您買了義。」孟嘗君問:「買義是怎麼回事?」答道:「現在您有個小小的薛,不把那裡的人民看做自己的子女,撫育愛護他們,反而趁機用商人的手段在他們身上謀取私利。我私自假託您的命令,把債款送給了老百姓,隨即燒了那些借契,老百姓高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給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用先王的臣子作我的臣子。」孟嘗君便到他的封地薛邑去。離那裡還差一百里路,老百姓就扶老攜幼,在路上迎接他。孟嘗君回頭看著馮諼說:「先生給我買義的道理,今天才算見到了。」馮諼說:「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僅能避免死亡。現在您只有一個洞穴,還不能墊高枕頭睡大覺呀。請讓我替您再鑿兩個洞穴。」
孟嘗君給馮諼五十輛車,五百斤金。往西到梁國去游說。(馮諼)對梁惠王說:「齊國把它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諸侯國來,諸侯國中首先迎接他的,就會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把相位空出來,讓原來的相做上將軍,派遣使者帶一千斤黃金,一百輛車,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到齊國,提醒孟嘗君說:「一千金,是很厚重的聘禮,(出動)一百輛車,是顯赫的使節。齊國該聽說這情況了。」魏國的使者往返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不去。
齊王聽到這些情況,君臣都驚慌害怕起來,就派遣太傅送一千斤黃金、兩輛彩車、一把佩劍(給孟嘗君)。封好書信向孟嘗君道歉說:「我很倒霉,遭受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那些逢迎討好的臣子所迷惑,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希望您能顧念先王的宗廟,姑且回來統率全國人民吧!」
馮諼提醒孟嘗君說:「希望您向齊王請來先王傳下的祭器,在薛地建立宗廟。」宗廟建成了,馮諼回來報告孟嘗君說:「三個洞穴都已鑿成了,您可以暫且高枕而卧,安心享樂了!」
孟嘗君做了幾十年相,沒有一點禍患,都是(由於)馮諼的計謀啊

❷ 請用自己的話陳述《馮諼客孟嘗君》的基本內容。

主要內容:記敘了馮諼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而進行的種種政治外交活動(焚券市義,謀復相位,在薛建立宗廟),表現馮諼的政治識見和卓越才能——善於利用矛盾以解決矛盾。也反映出齊國統治集團內部和齊、魏等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馮諼客孟嘗君》選是西漢劉向所作。

原文節選:

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孟嘗君曰:「客何好?」曰:「客無好也。」曰:「客何能?」曰:「客無能也。」孟嘗君笑而受之曰:「諾。」

譯文:

齊國有個名叫馮諼的人,窮得沒法養活自己,託人請求孟嘗君,說他願意在孟嘗君家裡當個食客。孟嘗君問:「客人有什麼愛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愛好。」又問:「客人有什麼才能?」回答說:「他沒有什麼才能。」孟嘗君笑著接受了他,說:「好吧。」

(2)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全文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尤其用以虛引實,欲出先沒的技巧步步誘入,使人物性格突出有加,不失為寫人物形象的一篇名作。

本文的特色是通過變化的情節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馮諼的藏才不露,初試鋒芒到大顯身手與孟嘗君的輕視、重視、存疑和折服互為襯托對比,情節也是波瀾重生,引人入勝。在寫作上,本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戲劇沖突、有細節描繪,初具傳記的特徵,開後世史書「列傳」的先河。

文章最後一句寫孟嘗君為相數十年,未遇絲毫災禍,是靠的馮諼的計策。以對馮諼才能的肯定和孟嘗君的受益作結,完整自然。

先抑後揚、先貶後褒的反襯技巧,更起到了鳴則驚人的效果,平添了很多馮諼大智若愚的不凡形象。

謀篇之妙是本篇又一景觀。不是直敘其才,而是曲曲九轉之後,方入勝景,增強了歷史散文的戲劇性。

❸ 馮諼客孟嘗君的文集簡介

《戰國策》是中抄國古襲代的一部歷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國語》是第一部)又稱《國策》。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約12萬字。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漸離以築擊秦始皇。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著作之一。

❹ 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概括

記敘了馮諼為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而進行的種種政治外交活動(焚券市義,謀復相位,在薛建立宗廟),表現馮諼的政治識見和卓越才能——善於利用矛盾以解決矛盾。也反映出齊國統治集團內部和齊、魏等諸侯國之間的矛盾。

這是《戰國策》的又一名篇。屬《戰國策·齊策四》。戰國時期,列國紛爭,宗法制度遭到破壞,諸侯國王和貴族等領主勢力受到削弱,他們迫切需要大量的擁護者和謀劃者,於是王侯將相爭相養士,從而出現了「士」這一特殊階層。

這段時期,風行養士(食客)之風,尤以四大公子為甚。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及呂不韋等。這些士大多是能辯善謀,有一定的政治見解,或有一技之長,甚至身懷絕技者。

「食客三千」已經成了那個時代的特點。士階層,是當時的特殊階層,有著一定的社會勢力。他們依附於君主,不斷地獻計獻策,為他們擴大政治影響,鞏固權位。

這人中,龍蛇混存,既有雞鳴狗盜之徒,也不乏有非凡膽識的人才,本文主角馮諼就屬後者。文中即通過馮諼展現了戰國時代士的才乾和智慧,也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政治面貌。



(4)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文章最後一句寫孟嘗君為相數十年,未遇絲毫災禍,是靠的馮諼的計策。以對馮諼才能的肯定和孟嘗君的受益作結,完整自然。先抑後揚、先貶後褒的反襯技巧,更起到了鳴則驚人的效果,平添了很多馮諼大智若愚的不凡形象。

謀篇之妙是本篇又一景觀。不是直敘其才,而是曲曲九轉之後,方入勝景,增強了歷史散文的戲劇性。全文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尤其用以虛引實,欲出先沒的技巧步步誘入,使人物性格突出有加,不失為寫人物形象的一篇名作。

本文的特色是通過變化的情節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馮諼的藏才不露,初試鋒芒到大顯身手與孟嘗君的輕視、重視、存疑和折服互為襯托對比,情節也是波瀾重生,引人入勝。在寫作上,本文有人物、有故事、有情節、有戲劇沖突、有細節描繪,初具傳記的特徵,開後世史書「列傳」的先河。

❺ 《馮諼客孟嘗君》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馮諼客孟嘗君》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馮諼的人,他因為專貧窮已經快活不下去了,於是屬他便來到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的門前,說自己想當他的食客。孟嘗君就問他了:你有什麼愛好嗎?」他說沒有。孟嘗君又問:「你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嗎?」他還是回答沒有。孟嘗君一聽就覺得有點好笑,一個什麼才能都沒的人也敢來我家?當時處於自己的仁德,他還是答應了馮諼的請求。

❻ 《馮諼客孟嘗君》講了哪三個故事

第一抄個故事(第1、2、3、4、5自然段),寫馮諼為孟嘗君「焚券市義」,即第一窟。

第二個故事(第7、8自然段),寫馮諼為孟嘗君設計留相位,即第二窟。

第三個故事(第8、9自然段)馮諼為孟嘗君經營第三窟,「薛立宗廟」。

(6)馮諼客孟嘗君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作品背景

這是《戰國策》的又一名篇。屬《戰國策·齊策四》。戰國時期,列國紛爭,宗法制度遭到破壞,諸侯國王和貴族等領主勢力受到削弱,他們迫切需要大量的擁護者和謀劃者,於是王侯將相爭相養士,從而出現了「士」這一特殊階層。

這段時期,風行養士(食客)之風,尤以四大公子為甚。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及呂不韋等。這些士大多是能辯善謀,有一定的政治見解,或有一技之長,甚至身懷絕技者。

「食客三千」已經成了那個時代的特點。士階層,是當時的特殊階層,有著一定的社會勢力。他們依附於君主,不斷地獻計獻策,為他們擴大政治影響,鞏固權位。這人中,龍蛇混存,既有雞鳴狗盜之徒,也不乏有非凡膽識的人才,本文主角馮諼就屬後者。文中即通過馮諼展現了戰國時代士的才乾和智慧,也反映了那個時期的政治面貌。

❼ 《馮諼客孟嘗君》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馮諼客孟嘗君抄》講的是這襲樣一個故事: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個叫馮諼的人,他因為貧窮已經快活不下去了,於是他便來到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的門前,說自己想當他的食客。孟嘗君就問他了:你有什麼愛好嗎?」他說沒有。孟嘗君又問:「你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嗎?」他還是回答沒有。孟嘗君一聽就覺得有點好笑,一個什麼才能都沒的人也敢來我家?當時處於自己的仁德,他還是答應了馮諼的請求。

❽ 馮諼客孟嘗君講了一件什麼事

齊國有位名叫馮諼的人,生活貧困,養活不了自己,他讓人轉告孟嘗君,說願意到孟嘗君門下作食客。孟嘗君問:「馮諼有何愛好?」回答說:「沒有什麼愛好。」又問:「他有何才幹?」回答說:「沒什麼才能。」孟嘗君笑了笑,說道:「好吧。」就收留了馮諼。 那些手下的人因為孟嘗君看不起馮諼,所以只給粗茶談飯他吃。過了沒多久,馮諼靠著柱子,用手指彈著他的佩劍唱道:「長鋏啊,咱們還是回去吧,這兒沒有魚吃啊!」手下的人把這事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就照一般食客那樣給他吃吧。」又過了沒多久,馮諼又靠著柱子,彈著劍唱道:「長鋏啊,咱們還是回去吧,這兒出門連車也沒有!」左右的人都笑他,又把這話告訴了孟嘗君。孟嘗君說:「照別的門客那樣給他備車吧。」於是馮諼坐著車子,舉起寶劍去拜訪他的朋友,並且說道:「孟嘗君把我當客人一樣哩!」後來又過了些時,馮諼又彈起他的劍唱道:「長鋏啊,咱們還是回去吧,在這兒無法養家。」左右的人都很討厭他,認為這人貪心不足。孟嘗君知道後就問:「馮先生有親屬嗎?」回答說:「有位老母。」孟嘗君就派人供給馮謾母親的吃用,不使她感到缺乏。這樣,馮諼就不再唱丁。 後來,孟嘗君拿出記事的本子來詢問他的門客:「誰熟習會計的事?」馮諼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並簽上一個「能」字。孟嘗君見了名字感到很驚奇,問:「這是誰呀?」左右的人說:「就是唱那『長鋏歸來』的人。」孟嘗君笑道:「這位客人果真有才能,我虧待了他,還沒見過面呢!」他立即派人請馮諼來相見,當面賠禮道:「我被瑣事搞得精疲力竭,被憂慮攪得心煩意亂;加之我懦弱無能,整天埋在國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卻並不見怪,倒願意往薛地去為我收債,是嗎?」馮諼回答道:「願意去。」於是套好車馬,整治行裝,載上契約票據動身了。辭行的時候馮諼問:「債收完了,買什麼回來?」孟嘗君說:「您就看我家裡缺什麼吧。」 馮諼趕著車到薛,派官吏把該還債務的百姓找來核驗契據。核驗完畢後,他假託孟嘗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債款賞賜給欠債人,並當場把債券燒掉。百姓都高呼「萬歲」。 馮諼趕著車,馬不停蹄,直奔齊都,清晨就求見孟嘗君。馮諼回得如此迅速,孟嘗君感到很奇怪,立即穿好衣、戴好帽,去見他,問道:「債都收完了嗎?怎麼回得這么快?」馮諼說:「都收了。」「買什麼回來了?」孟嘗君問。馮諼回答道:「您曾說『看我家缺什麼』,我私下考慮您宮中積滿珍珠寶貝,外面馬房多的是獵狗、駿馬,後庭多的是美女,您家裡所缺的只不過是『仁義』罷了,所以我用債款為您買了『仁義』。」孟嘗君道:「買仁義是怎麼回事?」馮諼道:「現在您不過有塊小小的薛地,如果不撫愛百姓,視民如子,而用商賈之道向人民圖利,這怎行呢?因此我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債款賞賜給百姓,順便燒掉了契據,以至百姓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用來為您買義的方式啊。」孟嘗君聽後很不快地說:「嗯,先生,算了吧。」 過了一年,齊湣王對孟嘗君說:「我可不敢把先王的臣子當作我的臣子。」孟嘗君只好到他的領地薛去。還差百里未到,薛地的人民扶老攜幼,都在路旁迎接孟嘗君到來。孟嘗君見此情景,回頭看著馮諼道:「您為我買的『義』,今天才見到作用了。」 馮諼說:「狡猾機靈的兔子有三個洞才能免遭死患,現在您只有一個洞,還不能高枕無憂,請讓我再去為您挖兩個洞吧。」孟嘗君應允了,就給了五十輛車子,五百斤黃金。馮諼往西到了魏國,他對惠王說:「現在齊國把他的大臣孟嘗君放逐到國外去,哪位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國家富庶強盛。」於是惠王把相位空出來,把原來的相國調為上將軍,並派使者帶著千斤黃金,百輛車子去聘請孟嘗君。馮諼先趕車回去,告誡孟嘗君說:「黃金千斤,這是很重的聘禮了;百輛車子,這算顯貴的使臣了。齊國君臣大概聽說這事了吧。」魏國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嘗君堅決推辭而不去魏國. 齊湣王果然聽到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驚恐。於是連忙派太傅拿著千斤黃金,駕著兩百匹馬拉的繪有文採的車子,帶上一把佩劍,並向孟嘗君致書謝罪說:「由於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災禍,又被身邊阿諛逢迎的臣下包圍,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幫助的,但希望您顧念齊國先王的宗廟,暫且回國都來治理國事吧。」馮諼又告誡孟嘗君道:「希望你向齊王請求先王傳下來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廟。」(齊王果然照辦。)宗廟建成後,馮諼回報孟嘗君:「現在三個洞已經營造好,您可以高枕無憂了。」 孟嘗君在齊當了幾十年相國,沒有遭到絲毫禍患,這都是馮諼計謀的結果啊!

❾ 馮媛客孟嘗君三個故事情節的聯系聯系

《馮諼客孟嘗君》三個故事情節的聯系,體現在作者採用"欲揚先抑"的藝術手內法上。文章先寫馮諼容開始做門客時"無好無能",接著三彈劍鋏,讓人感覺他是一個貪得無厭的人物。這是抑。再寫他為孟嘗君燒券市義,出人意料。這是抑中有揚。最後,他利用諸侯間錯綜復雜的關系為孟嘗君"復鑿二窟",鞏固其在齊國的地位,顯示出他遠見卓識,富有智謀的才幹。這是揚。這樣寫,避免了文章的平鋪直敘,能夠引人入勝。

❿ 求一篇3000字的大學語文馮諼客孟嘗君讀後感或者故事

讀《馮諼客孟嘗君》有感
從《馮諼客孟嘗君》也不難看出,馮諼作為一個普通的門客,漸漸得到孟嘗君的重視和厚待,可以看出戰國時期社會「重士」的風氣興盛。後來孟嘗君叫他去收債,馮諼卻召集百姓毀掉債券,回來就跟孟嘗君說為他買了「義」。後來孟嘗君真的感到為他買了「義」,以民為本方能得到民心。也正是「重士」和「以民為本」讓孟嘗君安穩地做了幾十年的相國。

一、戰國「重士」的時代風氣

孟嘗君利用豐厚的財產招賢納士,在諸侯之間享有重士、愛士、養士、用士的盛贊。他熱情好客,平等待人,不分貴賤、國別。當然孟嘗君的門客並非全是雞嗚狗盜之徒,也確有富於政治遠見和才能的人。馮諼就是其中的一個。孟嘗君把馮諼安排在三等門客里,給予普通食客的待遇,吃粗茶談飯。過了十幾天,馮諼倚著柱子,彈著自己帶來的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這里沒有魚吃。」總管告訴孟嘗君,孟嘗君說:「就給他魚吃吧,給他二等門客的待遇。」過了一段時間,馮諼仍彈著寶劍唱道:「長劍啊!我們回去吧!這里沒有車子坐。」孟嘗君又給了他車子,給他一等門客的待遇。這就是「重士」的經典表現!

當時,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無論在戰國早期魏國的「西河之學」,或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謖下學宮,還是戰國晚期呂不韋以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所實行的學術政策都是寬容的。各諸侯或大夫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早在春秋時期就開始有「重士」的社會現象,比如齊桓公設庭燎招士。齊桓公當政的時候,士的階層開始活躍於政治舞台上,他們既有文化知識,又有統治才能,其中不乏濟世安邦的人才。具有敏銳政治眼光的齊桓公率先注意到這一新動向,意識到霸業能否實現,關鍵在於能否招攬到天下的人才,能否得到新興的士階層的支持,於是在管仲的輔佐下,採取種種措施,招士養士。

到了戰國,「重士」風氣更是興盛。由於戰國諸侯對「士」的寬容政策,「士」就好象自由的鳥那樣,可以「擇木而棲」,從而促進了各國的人才流動。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不吝珍珠重寶,禮賢下士,求賢若渴,各國賢士也賓隨而至,養士多達幾千人。其中齊國的孟嘗君養士最為著名。孟嘗君繼承父業後,就大興土木,修蓋房子,招待天下豪傑。只要投奔他的,他全者收留。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當時齊國經濟發達、政治開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齊國君王給予士人的優厚物質待遇。比如號稱「稷下之冠」的淳於髡有功於齊,被貴列上卿;孟子被列為客卿;荀子則是「三為祭酒」、「最為老師」。[1]於是,吸引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學派匯集稷下。劉向《別錄》記載說:「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稷下學士是為田齊君王們的政治需要,製造輿論、設計藍圖、擬定典章制度。同時,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學者利用齊國提供的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潛心研討,互相爭鳴,取長補短,豐富和發展了各自學派的學說,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大融合。在學術自由的環境中,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這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能真實地反映了戰國縱橫家之世的時代風貌和時代精神的要數《戰國策》了,其從天子公卿諸侯君臣轉換到新興的知識階層──「士」身上來,把戰國策士赤裸裸的反叛傳統、追求功名富貴和競爭奮發、朝氣蓬勃的精神面貌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整個戰國時代,是「士」人縱橫馳騁於政治舞台的時代。據《戰國策齊策》記載:燕國攻打齊國,險些滅亡齊國。閔王出逃被殺。田單力挽狂瀾,據守即墨城,反擊燕軍,收復失地,後來擁立太子庸為襄王,田單自己做了相國。《戰國策齊策》還記載:貂勃常誹謗田單是小人。田單卻把他舉薦給齊襄王,倆人成了莫逆之交。這就是「襄王尊田單」的故事,「重士」的風氣可想而知。由於當時「重士」風氣興盛,社會流行還「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意識。在封建社會里,士能如此,不失為一種美德,是值得稱頌的。但是封建社會是家天下,所以統治者與士的關系只能是知與被知、利用與被利用的關系。

二、「以民為本」的時代風氣

《馮諼客孟嘗君》一文講到,後來馮諼為孟嘗君追債,反而把從百姓收集起來的債券銷毀掉,回來就跟孟嘗君說:「我用債券給你買回了『義』啊!」孟嘗君聽了,雖也覺得有點道理,但是很不滿意。現在既然木已成舟,也只得無可奈何地哼了一聲說:「先生,你算了吧。」過了一年,齊閔王覺得孟嘗君權力太大,又聽信了一些讒言,就罷了他的官。這時候,孟嘗君的三千門客大都離開了他,只有馮諼等少數人跟著他。他們一起跟著孟嘗君驅車往薛地走去,當他們走到離薛城還有100多里路的時候,只見薛城的老百姓扶老攜幼地夾道歡迎他們。孟嘗君看到這動人的場面,連忙回過頭來對身後的馮諼說:「這是你給我買來的民啊!我今日才見到了。」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就是「以民為本」的經典表現!。

以民為本,就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眾是國家、社會的根本;民眾生活穩定了,國家才能安寧。從歷史的發展看,以民為本的重民思想萌生於西周,勃起於春秋戰國,先秦時期的許多思想家、政治家如周公、管子、老子、孔子、荀子、墨子等都先後有過不同論述,孟子更是提出「民為貴」的卓越見解和輕刑薄稅、制民以產、聽政於國人、與民同樂等具體措施,把傳統重民思想推向高峰。

最早提出的「以人為本」的是管仲,齊國諸子都是管仲的信徒,自然都是人本主義者。管子十分重視和肯定人的價值,主張「十年樹木,終身樹人」。管子認為,人在萬物中是最有價值的,比起糧食、樹木這些有用之物來,人的價值最高;不重視人的社會地位的提高,不以人為「本」,則「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殘而國亡」[2]。因而要求執政者盡可能滿足人民謀求生存的願望和要求,多給人民以實惠。只有做到愛民、利民、富民、惠民,政順民心,令合民意,才能實現政通人和、長治久安的政治目的。孔子的仁學思想體系,就是在民本思想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仁者愛人」,是對人本主義的最高概括。「民貴君輕」是對人本主義的一種激進的注腳。

「以民為本」這一強音在戰國時期的大改革家商鞅那裡找到了雄勁的音符,「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荀子的《富國篇》則提出了以大力發展社會生產促進社會財富迅速增長保證人民豐衣足食為目的,如何對國民經濟進行管理的整套方針和方法。主張富國要與富民並舉,提倡「上下俱富」[3],強調「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使天下必有餘,而上不憂不足」[4]。

孟子則強調仁政管理,其關鍵在於得民,而得民的根本則是得民心:「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5]儒家學說實質上是一種感化人心的哲學,強調關心人、尊重人,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調動人的積極性,顯示了濃厚的人本論的色彩。孟子對君臣關系的論述,也不是一味地強調「忠君」,而要求互相尊重。他對齊宣王說:「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6]這也體現了孟子重視人格平等的超俗品格。

孟子在中國政治思想史上首先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7]的輝煌命題,將「民」的重要性置於國家的象徵--社稷和君主的地位之上。這是民本主義發展到戰國時代極激進的口號。人民是國家君主存在的根本,統治者必須為民謀福利,否則便可變置江山社稷和帝王君主。民心民意是衡量統治者政治得失和是否發動戰爭的標准。孟子也從夏桀、商紂喪權**的歷史教訓中得出結論:」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主張實施仁政,反復強調社會的管理者要「輕刑薄稅,制民以產」。[8]他反對殘酷的剝奪、不義的征討,抨擊「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為也」的極端利已主義。

也正因為這樣的風氣,戰國歷代開明君主、有識之士都把愛民、利民作為治國之道。民心向背,決定興亡。民心的得失向背,同國家的治亂盛衰息息相關,水能推舟,也能覆舟。也正如荀子所說的「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以民為本,就要求人與人的和諧:儒家的仁愛、墨家的兼愛,都肯定我與他人同類,主張人與人之間應當相愛。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強調「人和」是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荀子的「人生不能無群」、「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強調要使群居生活免於紛爭,趨於強勝,人們就必須各守職分而彼此和睦;只要社會各階層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夠實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

綜上所述,從《馮諼客孟嘗君》,我們也不難看出,「重士」和「以民為本」已經風魔整個戰國時期,同時也正因為這兩個時代風氣,各個諸侯國迎來了學術的繁榮昌盛和社會的國泰民安。「尊重知識分子」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對於今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來說,具有深遠的積極意義。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