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8:48:00

A.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資料

孫臏,戰國時期齊國阿(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人。生卒年代 不詳,大約活動於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吳起 之後,與商鞅、孟軻同時。

孫臏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司馬遷說:「孫 武既死,後百餘歲有孫臏。……臏亦孫武之後世子孫也。」作為將 門之後,又生當戰亂紛爭的環境,孫臏很早就立下了獻身戎馬事 業的決心。

孫臏早年曾與龐涓一起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他勤奮攻讀,刻 苦鑽研,加上天資聰明,很快便獲得了較豐富的軍事學知識,未 出茅廬便顯示出超人的軍事才華,以致引起了與他同窗共讀的龐 涓的嫉妒。

後來,龐涓受魏惠王的聘請,出任魏國的大將和軍師,、雖然 春風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孫臏,就深感不安。因此,龐涓 就秘密派人去把孫臏請到魏國來,假意推薦給魏惠王,實際上企 圖加害於他。孫臏到了魏國,做了一個無名無權的客卿。這時,龐 涓便加緊進行陷害孫臏的陰謀活動。他先派人偽裝受孫臏表兄的 委託,勸孫臏返齊。待騙得孫臏的親筆復信後,加以塗改,隨即 向魏王誣告孫臏私通齊國。魏王為之大怒,下令處死孫臏。龐涓 為了竊取孫臏的兵法著作,又當著孫臏的面假意向魏王求情。結 果「斷其兩足而黥之」。後來,孫臏從一個使者口裡得知內情,才 恍然大悟,便燒掉正為龐涓撰寫的兵法竹簡,裝瘋賣傻,尋找逃 出虎口的機會。

有一天,齊國大夫淳於髡出使魏國。孫臏設法偷偷地會見了 他,向他訴說了自己在魏國的悲慘遭遇。淳於髡知道孫臏是個有 才能的人,就秘密地把他藏在車中,帶回齊國。從此改變了孫臏 的厄運。

孫臏回到齊國,先隱居在齊將田忌幕下。田忌發現他是個精 通兵法、足智多謀的人,所以很器重他。當時齊國的國君威王很 喜歡賽馬,時常同貴族們賽馬賭輸贏,而且下的賭注很大。田忌 家裡也養了不少好馬,但是每次比賽,總是輸。有一次,孫臏去 看賽馬。他看到田忌雖然每場都輸了,但就馬而論,雙方卻相差, 並不太大。於是,他就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您只管下大賭注好 了,我有辦法使您得勝。」到了下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就下了三千 兩黃金的大賭注,每場賭一千兩。臨賽前,孫臏教田忌說:「這次 您以下等馬去跟齊王上等馬比賽,用上等馬去跟齊王中等馬比賽, 用中等馬去跟齊王下等馬比賽,肯定可以取勝。」三場賽完,田忌 果然以二勝一負贏了齊王。當田忌把此次取勝的原因告訴威王後, 威王立即召見孫臏。齊威王與孫臏談起兵法,孫臏果然講得頭頭 是道,對答如流。於是威王便任用他做了齊國的軍師。

孫臏當了齊國軍師,他的抱負和才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大顯 身手的第一次戰爭是桂陵之戰。

戰國初年,魏文侯任用李悝,實行變法,富國強兵。用其變 法在諸侯國中最早,故首先稱雄中原。當時齊、趙也是兩個較大 的國家,不願仰魏國之鼻息。於是齊、趙在共同抗魏的旗幟下聯 合了起來。

公元前354年,趙國出兵攻打衛國,迫使衛國入朝。衛原是 魏的屬國,於是魏國就出兵攻打趙國,並且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 鄲。趙國危如累卵,於是派使臣求救於齊。齊威王想以孫臏為將, 率軍救趙。孫臏以「刑餘之人不可」的理由拒絕了。於是威王以 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率八萬大軍伐魏。開始,田忌想直撲 邯鄲,攻打魏軍。孫臏認為不可,他說:「夫解雜亂紛糾者不控卷, 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今梁趙相攻, 輕兵銳卒必竭於外,老弱疲於內。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據其街 路,沖其方虛,彼必釋趙而自救。是我一舉解趙之圍而收弊於魏 也。」田忌依計而行,率領齊軍,浩浩盪盪,向大梁進軍。齊軍同 進攻襄陵的衛、宋聯軍互相呼應,形成了兩面夾攻大梁的形勢。大 梁告急,龐涓果然率軍回救大梁。魏軍長途跋涉,弄得人困馬乏, 個個疲勞不堪。當他們經過桂陵(今山東菏澤縣東北)時,遭到 齊軍的伏擊,魏軍大敗。從而創造了中國戰爭史上「圍魏救趙」的 光輝戰例。
參考資料:網路

B. 孫臏的小故事 具體些

田忌賽馬,用下等馬對上等,上等對中等,中等對下等,三局兩勝。
被龐涓陷害,入獄被挖掉雙膝蓋,裝瘋出逃。
圍魏救趙,
減灶騙龐涓

C. 關於孫臏的故事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託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 孫臏故里
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弟的蓋世才能,終於把惠王說動,請師弟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兄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砍掉了孫臏雙腳,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癒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孫臏墓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蚩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採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只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遂接連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怎麼辦好?」孫臏說:「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採納。一年後,當魏韓兩軍交戰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才決定派兵出戰,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 戰役之初,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長驅直入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魏國的都城大梁。時過不久,孫臏得知龐涓回師都城的稟 《孫臏兵法》木犢
報,便對田忌說:「魏軍一向自恃驍勇,現急於同我軍決戰。我們要抓住這個心理,誘使他們上當。」田忌說:「軍師的意思是……」孫臏介面道:「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隨後,孫臏如此這般地對田忌敘說一遍。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本土,傳令抓住齊軍主力,與其決一雌雄。不料,齊軍不肯交戰,稍一接觸即向東退去。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見狀高興,得意地說道:「我早知道齊國的士兵都是膽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於是,傳下將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輕騎追擊的探報,高興地對眾人說:「龐涓的末日到了!」這時,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道的地方。馬陵道處於兩座高山之間,樹多林密,山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是一個伏擊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 在樹幹上面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1萬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裡只要看見樹達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說話間已到傍晚,龐涓率領的魏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道。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後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了。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後續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馬陵大捷後,孫臏名聲大昭。 但時任齊國相國的鄒忌,曾多次諷諫齊威王。鄒忌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卻心胸狹窄,私心極重。齊對魏兩次大戰之前,他都堅決反對出兵。待田忌、孫臏凱旋之時,他心中的醋意可想而知。 隨著孫臏、田忌威望的提高,鄒忌擔心自己的相位不穩,因此欲除掉田忌、孫臏而後快。 可能因為孫臏是個殘疾人,同鄒忌爭奪相位的可能性不大,所以鄒忌將目標首先對准了風頭甚勁的田忌。 馬陵之戰結束不久,鄒忌便找來親信謀劃如何除掉田忌。其親信公孫閱出了個主意:「公何不令人操十金卜於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乎不吉乎?』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之卜者,驗其辭於王之所。」 鄒忌聞計大喜,便派人到市中找賣卜者算卦,揚言是田忌派他去算的,要算算田忌如果要謀反,是吉還是凶。鄒忌則隨後派人將此人抓獲,送到齊威王那裡。 齊威王這時年紀大了,有點老糊塗了。他本來就對田忌手握重兵心有疑懼,聽了鄒忌的話,遂相信田忌有謀反的意圖。而這時田忌正率兵在外,於是齊威王遣使召田忌回臨淄,准備等田忌回到臨淄後再審問此事。 孫臏此時也在田忌軍中。他對齊國的政局及鄒忌、田忌之間的矛盾洞若觀火,及見齊威王無緣無故忽然派人來召田忌回臨淄,感覺齊威王一定是聽信了鄒忌的諂言,認為田忌如果回到臨淄,將凶多吉少。 田忌在孫臏最艱難的時候曾助其一臂之力,而且長期以來,二人合作得非常好,孫臏實在不忍田忌自投羅網,乃提醒田忌說,齊王一定聽信了鄒忌的諂言,千萬不要自己貿然回臨淄。情急之下,他建議田忌率軍回臨淄驅逐鄒忌,說:「若是,則齊君可正,成侯鄒忌可走。不然,將軍不得入於齊矣。」 孫臏此言,實是要田忌舉兵「清君側」。與其成為鄒忌案板上的肉,不如孤注一擲,與鄒忌一決高低,這樣,倒還可能死中求生、反敗為勝。 田忌對孫臏早已佩服得五體投地,對他言聽計從。他依孫臏之言,率兵攻打臨淄。但鄒忌也不是等閑之輩,早已作好了守城准備,田忌攻城不勝,眼見各地勤王之兵大集,只好棄軍逃亡到了楚國。 而孫臏於田忌攻臨淄之時就已不知去向. 傳說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招收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 孫臏的老師孫臏之師乃戰國時代曠世之奇才鬼穀子也。鬼穀子名王禪,又名王詡,戰國時代衛國人,長於持身養性和縱橫術、精通兵法、武術、奇門八卦,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世稱王禪老祖。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鬼穀子
孫臏、龐涓顯赫一時的人物,俱拜在鬼穀子門下,世稱鬼穀子先生。相傳他曾隨太上老君學習道學。而他自己亦著有不少關於行軍兵法、道術、占卜、相人相宅。甚至為一個國事相其形氣而知其興亡盛衰。隨他學藝的弟子蘇秦、張儀就隨他學縱橫之術,結果蘇秦為六國大封相,而張儀更用遠交近攻的方法,使秦國能統一天下。至於孫臏的兵法,後世皆稱孫臏兵法。 鬼穀子先師常年隱居雲夢山並在此教徒授藝。傳說中他的徒弟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毛遂、徐福、甘茂、司馬錯、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蒯通、黃石、李牧、尉繚、李斯等,商鞅在李悝死後也曾師從鬼穀子。 鬼穀子先師從衣、食、住、行、醫等、了家理財、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兵書戰策、兵器發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養生教子等等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鬼穀子先師據傳說是為個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說是個難駕馭之人。他的書籍流傳甚少,多為抄譯。冶銅煉鐵、鎢鐵鑄劍、過目不忘、貧富均化、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利用空氣動力的人,熱氣球等! 鬼穀子先師,有如此超人的本領,道家說他是上天一位神祗。法力高強,因當時世局混亂。所以上天派他下凡,傳授兵法道法,奇辯之學,以創造奇才。鬼穀子先師,為諸子百家中的縱橫家的始祖,亦為道家的諸位先師之一。後世流傳有不少鬼穀子兵法、道法、奇門遁甲等學,博大精深,非深研,不能窺其奇奧。 鬼穀子先師,因為道術精通,流於後世亦包括易占之學。後世以易占,星相來為生者,發覺供奉鬼穀子先師的話,給人算命看相,准確程度可以大大提高,故此後代以星相為業者,皆以鬼穀子先師為本業的守護神,誠心供奉。
孫臏之墓
雲蒙山位於肥城市孫伯鎮東塢村,海拔340米。孫臏墓位於修真觀的西側,三面環山,南面敞開,明堂廣大,南側深矮,群山似封,若閉中間,水土深厚,後面有崖可依。如今墳墓雖被野草淹沒,石碑也不知去向,但孫臏墓的位置不能不讓人稱奇,實為一塊風水寶地。前來祭拜者絡繹不絕。據傳戰國時期,汶陽田為齊魯必爭之地,時局動盪,戰事不斷,民不聊生。窮苦出身、彪悍勇猛的袁達、柳木兄弟二人趁機揭竿而起,在齊魯邊界蠍子城佔山為王。孫臏向齊威王建議,欲勸其投降,收其為徒。但見此山九蠍擺尾黑風口,二虎把門守山關,地勢險要,不宜強攻。孫臏決定圍而不攻,並將前面東虎山、西虎山改叫東塢山、西塢山;正南的東廣山改叫雞山,取雞降蠍子之意。待到冬天,城內缺糧少草,士氣低落時,孫臏在雞鳴山指揮大軍,一鼓作氣,攻下城池,活捉了袁達、柳木兩位英雄好漢,收為弟子,教授兵法。從此孫臏在蠍子城隱居下來,直到病逝。袁、柳二人將其厚葬,建起孫臏陵墓,後演變為孫伯陵,墓地附近的村莊改叫孫伯,以紀念孫臏這位流傳千古的軍事家。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雲蒙山山形地貌奇特,常給人「山窮水復、柳暗花明」之感,加之植被茂盛,花鮮草艷,珍稀植物繁多,數不勝數,孫臏之墓概況(14張)又與九山、護魯山、岱陽觀相連,置身其中,吐故納新,盪氣回腸,頓有沁人心脾、神清氣爽之感。雲蒙山山體植被茂盛,樹密林豐,古書上描寫到「來到雲蒙,定睛觀看,但見那叢崖怪石、肖壁奇峰、滿山前瑤草瓊芝,四下里禽飛鶴舞,澗畔密結薜籮,沿堤叢生花竹,雖然坐在逍遙地,半是蓬萊小洞天。」年已耄耋的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國學大師、學界泰斗、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欣然題詞:「北方植物王國雲蒙山」。 相傳鬼谷因母生前酷愛檀樹,名字又叫王瑞檀,所以凡上山弟子要栽一棵青檀作為紀念,如今青檀樹已成為雲蒙山一寶,鬼谷所栽的千年青檀更是枝繁葉茂。孫龐檀相傳是孫臏和龐涓兩人死後,玉皇大帝怕他們的靈魂再相爭斗,便點化他們為兩棵同根的青檀樹,這就是雲蒙山上的孫龐檀。孫龐檀是雲蒙山白雲庵西側的兩棵古青檀樹,龐涓化作的青檀,自知己錯,低頭無語,羞於對人,稱無頭檀。孫臏檀,雖歪腳扭腰為殘疾之身,卻浩然正氣,一派君子形象。兩棵檀樹一脈相連,葉鎖枝纏。清朝有一獨善居士,留下謁詩,讓人深思,謁孫臏檀曰:「尋師陌路入一門,爭功骨肉自相拼。歷盡人間紛爭事,化作檀樹警後人。」看龐涓檀有感:「求學同窗手足情,貪心一動起紛爭。縱使地府重言好,人間千古留罵名。」今有好事者題曰:「兩檀本是一根生,應念雲蒙同窗情。孫龐故事代代傳,驚醒世人莫踐行。」此外還有蘇秦檀、張儀檀、龍鳳檀、子孫檀等等數以百計,在北方實屬罕見。
編輯本段孫臏 壯志不泯
孫臏戰國時期的齊國,在遠離齊都臨淄的一個偏僻山村裡,晚年的孫臏深居簡出,潛心於軍事理論的研究和著述。時值深秋時節,這一天,孫臏從堆滿簡牘的幾案上抬起頭,望著窗外瑟瑟的秋 孫臏畫像
風中紛紛飄落的枯葉,目光不由地轉到了那雙殘廢的雙腿上,昔日那些艱難坎坷、令人難以忘懷的歲月,彷彿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前。 孫臏,齊國阿地(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人。他的真實名字今已不可知,因為他曾遭受過臏刑(被去掉膝蓋骨),所以後人就稱他為孫臏。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孫臏是孫子的後代,孫子死後一百多年而有孫臏。 孫臏在青年時期,曾和魏人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這鬼穀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隱士,有通天徹地之才。他精通數學,日星象緯,占往察來,言無不驗;又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莫口難當;還精通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列兵,鬼神莫測。據說,他的弟子眾多,戰國時代著名兵家尉繚和縱橫家蘇秦、張儀等,都出於他的門下。孫臏為人淳樸厚道,謙虛謹慎,加上學習勤奮刻苦,頗得鬼穀子的器重。一天,鬼穀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宿,替我驅鼠。」這天夜裡,輪到孫臏值宿,鬼穀子將孫臏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13篇。當年你的祖先曾將它獻給吳王闔閭,闔閭用其策,大破楚軍。後閹閭惜此書,不欲廣傳於人,乃置於鐵櫃,藏於姑蘇台屋楹之內。自越兵焚台,此書不傳。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此書,親為註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並告誡道:「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於是,孫臏攜歸卧室,晝夜研習。3日之後即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穀子逐篇盤問,孫臏對答如流,一字不遺,並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發揮。鬼穀子很是驚訝,高興地 孫臏說:「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誰知,此事後被龐涓所知,龐涓對孫臏頓生嫉恨之心。此人本來就生性奸詐,嫉賢妒能,怎能容忍孫臏超過自己。然而,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曾與孫臏結為兄弟。一天,弟子們下山汲水,聽到路人傳說魏國厚幣招賢,訪求將相,龐涓心動,欲往魏應聘。鬼穀子見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龐涓下山去了。下山前與孫臏相約,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孫臏,同立功業,如若失言,當死於萬箭之下。孫臏感佩莫名,揮淚與其告別。 時值戰國中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爭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統天下。當時戰國七雄里頭要數魏國最強。魏惠王聽說有個自稱鬼穀子的弟子前來應聘,便欣然接見了他。龐涓拜見魏惠王,指畫敷陳,傾倒平生所學,惟恐不盡。魏惠王問道:「我們的東邊有齊國,西邊有秦國,南邊有楚國,北邊有韓國、趙國、燕國。周邊都是大國,我們怎麼能在列國之中站穩腳跟呢?」龐淚大誇海口:「大王要是讓我做將軍的話,我敢說,就是把他們滅了都不難,還用得著怕他們嗎?」要是辦不到,我情願受罰。」魏惠王很高興,便拜龐涓為大將,另兼軍師之職。他的兒子龐英、侄兒龐蔥、龐茅都當上了將軍。這一批「龐家將」整日操練兵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軍進攻較弱的衛、宋等國,屢屢獲勝,還擊退了前來進犯的齊國。一時間,龐涓名聲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龐涓了。 龐涓在魏國受到重用後,並沒有實現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後來魏惠王聽說孫臏很有才能,就讓龐涓寫信邀請,龐涓只得照辦。 孫臏接到龐涓的信後,感念龐涓的舉薦之恩,立即打點行裝奔赴魏國。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並盛情款待。然而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在魏惠王面前詆毀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老覺得對不起人家。 孫臏為了報答龐涓的恩情,他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筒上。 孫臏每天都忍痛拚命抄寫。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直到此時,孫臏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凄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盡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血恥。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嚎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人豬圈中,孫臏披發露面,倒身卧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始信其瘋。 後來,齊威王派辯土淳於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於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

D.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

公元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7]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次年,趙國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鄒忌反對救援,而段干朋則建議齊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來疲勞魏軍,然後趁魏軍攻破邯鄲後救援趙國,這樣既救援了趙國,又同時削弱了魏、趙兩國。齊威王採納段干朋的建議,兵分兩路,一路齊軍圍攻魏國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孫臏率領救援趙國。

(4)孫臏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孫臏的傳說: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冬天,鬼穀子命令兩個徒弟孫臏、龐涓去找「無煙柴」。孫臏決心一定要找到「無煙柴」,而龐涓卻為人十分狡詐,借故不去找。孫臏找了好多天沒找到,忽然飛來一群烏鴉,一邊飛,一邊「哇喲」、「哇喲」地叫著。

孫臏一聽,「哇喲」、「哇喲」不就是「挖窯燒炭」嗎?於是他挖了個土窯,又在山上砍了一些木頭砍成一段一段的,裝入窯中。點火後,幾天功夫,就把一窯木炭燒成了。

他用火點燃一試,果然沒煙。「無煙柴」找到了。鬼穀子對孫臏十分滿意,而龐涓對孫臏也就更加忌恨了。從此,人們把孫臏尊為燒炭業的祖神。

鬼穀子為考驗孫臏、龐涓,假裝生了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有營養的東西,就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了豆漿,豆漿就成了豆腐(還有一個傳說是龐涓往豆漿里灑了泡尿)。

鬼穀子吃完豆腐後,誇獎了孫臏,要求孫臏再做點。龐涓十分嫉妒孫臏,偷偷的往鹽水裡加了點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從此以後,人們就把孫臏和龐涓供奉為豆腐業的祖師爺和保護神。

E. 誰知道有關孫臏的故事與資料

【生平故事】 孫臏 中國軍事家。戰國中期齊國人。少時孤苦,年長後從師鬼穀子學習《孫子兵法》,顯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不料,他卻因此遭人暗算…… 孫臏在從師鬼穀子學習兵法時,有一個師弟叫龐涓。龐涓的天資學業雖較好,但和孫臏差得很多,但他為人姦猾,善弄小權術,又輕易不被察覺。他與孫臏同學時,心裡很是嫉妒孫臏的才能,可在嘴上從未流露過,一再表示將來有了出頭之日,一定要舉薦師兄,同享富貴。心地善良的孫臏,與龐涓兄弟相稱,如同親兄弟一樣。 轉眼過去了幾年,孫臏、龐涓兩人,經過鬼穀子的精心調教,兵法、韜略大有長進。這時,傳來了魏惠王招賢納士的消息。本是魏國人的龐涓,覺得機會來了,決定下山應招。臨別時,他向孫臏保證,此行一旦順利,馬上引薦師兄下山,扶同做一番事業。孫臏自然深表謝意,囑咐他多加保重,兩人灑淚告別。 龐涓到魏國後又是送禮,又是託人說情,很快見到了魏惠王。龐涓畢竟也有些本領,很快得到了魏惠王的賞識,被封為將軍。隨後,龐涓指揮軍隊同衛國和宋國開戰,打了幾個勝仗後,龐涓成了魏國上下皆知的人物,從此更得魏惠王的寵信。 春風得意中的龐涓高興了好一陣子,又突然沉寂下來。原來他有了心病:論天下的用兵之法,除了孫臏之外沒人能趕上自己了。一想到孫臏,他心裡就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按照當初的諾言辦吧,就得把孫臏推薦給魏惠王,孫臏的聲名威望很快就會超過自己;不去履行當初的諾言吧,孫臏一旦去了別的國家,施展起來才能自己同樣不是對手。龐涓寢食不安,日夜思謀著對策。 一天,正在山上攻讀兵書的孫臏,接到龐涓差人秘密送來的一封信。信上龐涓先敘述了他在魏國受到的禮待重用。然後又說,他向魏惠王極力推薦了師兄的蓋世才能,到底把惠王說動,請師兄來魏國就任將軍之職。孫臏看了來信,想到自己就要有大顯身手的機會了,深覺自己的師弟挺講義氣,立即隨同來人趕往魏國的都城大梁。 孫臏來後,龐涓大擺筵席,盛情款待。幾天過去了,就是沒有魏惠王的消息,龐涓也不提此事。孫臏自然不便多問,只好耐心等待。 這天,孫臏閑得難受,找到一本書讀起來。忽然,屋外傳來一陣吵嚷聲,他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就已被闖進屋子的兵士捆綁起來,推推搡搡帶到一個地方。那裡的一個當官模樣的人,立即宣布孫臏犯有私通齊國之罪,奉魏惠王之命對其施以臏足、黥臉之刑。孫臏被這突如其來的事情驚呆了,隨即省悟過來,高聲為自己辯白。然而,一切都晚了,那些如狼似虎的兵士七手八腳扒去孫臏的衣褲,拔刀剜去了孫臏的兩個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刺上犯罪的標志。孫臏倒卧在血泊之中。 原來,這龐涓把孫臏騙來之後,即在魏惠王面前巧言誣陷,使孫臏遭此傷身之禍。龐涓以為,受刑後的孫臏成了一個殘疾人,他縱有天大的本事,也難以和自己較量了。 孫臏的傷口漸漸癒合,但他再也站不起來了,而且,還有人時時刻刻監視著他。他知道龐涓在陷害他,他恨得咬牙切齒,可老這樣也不行,總得想個脫身之法才是。不久,孫臏瘋了,他一會兒哭,一會兒笑,叫鬧個不停。送飯的人拿來吃的,他竟連碗帶飯扔出好遠。龐涓聽說了這些,並不相信孫臏會瘋,便叫人把他扔到豬圈去,又偷偷派人觀察。孫臏披頭散發地倒在豬圈裡,弄得滿身是豬糞,甚至把糞塞到嘴裡大嚼起來。龐涓認為孫臏是真瘋了,從此看管逐漸鬆懈下來。 孫臏裝瘋產生了作用,他暗中加緊了尋找逃離虎口的機會。一天,他聽說齊國有個使臣來到大梁,便找了個間隙,偷偷前去拜訪。齊國的使臣聽了孫臏的敘述,從談吐中認定他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人才,十分欽佩,遂答應幫他逃走。這樣,孫臏便藏身於齊國使臣的車子里,秘密地回到了齊國。 這個時候,正值齊、魏爭霸,交戰不斷的年代。早在公元前386年,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田氏貴族在齊國取得政權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選拔文武人才,堅守邊境,反抗外來的威脅。孫臏回國後,很快見到齊國的大將田忌。田忌十分賞識孫臏的才幹,便將他留在府中,以接待上賓的禮節殷勤加以款待。 田忌喜歡賽馬,但卻時常輸掉。有一次,他又與齊威王賽馬,馬分上、中、下三等,對等競賽,三場全輸,田忌好不喪氣。這時恰巧孫臏在場,便給田忌出主意說:「待到下一輪比賽時,你用上馬對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威王的下馬,用下馬對威王的上馬,必贏無疑。」田忌依計行事,造成兩個局部的優勢和一個局部的劣勢,以一負二勝贏得齊王千金。一向取勝的齊威王這次輸了,大感驚訝,忙問田忌是何原因?田忌把孫臏找來,借機推薦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是一個雙腿受刑的殘疾人,開始並未介意,當孫臏陳述自己對戰爭問題的看法時,齊威王便有意問道:「依你的見解,不用武力能不能使天下歸服呢?」孫臏果斷地回答說:「這不可能,只有打勝了,天下才會歸服。」然後,他列舉黃帝打尤,堯帝伐共工,舜帝征三苗,以及武王伐紂等事實,說明哪一個朝代都是靠武力解決問題,用戰爭實現國家的統一。這一番深刻獨到的分析,使齊威王大受震動。再詢問兵法,孫臏更是滔滔不絕,對答如流。齊威王感到孫臏其人確實不簡單,從此以「先生」相稱,把他作為老師看待。 公元前354年,魏將軍龐涓發兵8萬,以突襲的辦法將趙國的都城邯鄲包圍。趙國抵擋不住,意派使者向齊國求救。齊威王欲派孫臏為大將,率兵援趙。孫臏辭謝說:「我是受過刑的殘疾人,帶兵為將多有不便,還是請田大夫為將,我從旁出出主意吧!」齊威王想想也好,就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發兵8萬,前往救趙。大軍既出,田忌欲直奔邯鄲,速解趙國之圍。孫臏不贊成這種硬碰硬的戰法,提出應趁魏國國內兵力空虛之機,發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軍奔趙回救。這一戰略思想,將避免齊軍長途奔襲的疲勞,而致魏軍於奔波被動之中,立即為田忌採納,率領齊軍殺往大梁。 魏軍好不容易將邯鄲攻陷,卻傳來齊軍壓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龐涓顧不得休整部隊,除留少數兵力防守邯鄲外,忙率大軍馳援大梁。沒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齊軍包圍。魏軍長期勞頓奔波,士卒疲憊不堪,哪還頂得住以逸待勞的齊軍?結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敗而逃,連主將龐涓也被活捉。到頭來,魏國只好同齊國議和,乖乖地歸還了邯鄲。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圍魏救趙」之戰。其實,也是孫臏對龐涓的重重一擊。但孫臏並沒有殺龐涓,只是訓導他一番,又將他放了。 桂陵之戰10多年後,即公元前342年,龐涓又帶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3路進攻韓國。小小的韓國抵擋不住龐涓的進攻,一時形勢危急,遂接連派出使臣,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召集群臣商討對策,有主張坐山觀虎鬥的,有主張發兵救援的,相互爭執不下。孫臏一直沒有說話。齊威王見狀便說:「先生是不是認為這兩種意見都不對啊?」孫臏點頭說:「是的。我以為,魏國以強凌弱,如果韓被攻陷,肯定對齊國不利,因此我不贊成見死不救的主張。但是,魏國現在銳氣正盛。如果我們匆忙出兵,豈不是要代替韓軍承受最初的打擊?」齊威王說:「那麼,依先生的意見怎麼辦好?」孫臏說:「我看可以先答應韓國的請求。他們知道我們能出兵救它,必然全力抗擊入侵的魏軍;而魏軍經過激烈拼殺,人力物力也會大大消耗。到那個時候我們再發兵前去,攻擊疲憊不堪的魏軍,拯救危難之中的韓國,就可以用力少而見功多,取勝易而受益大,不知陛下以為如何?」齊威王十分贊賞孫臏的諫儀,當即採納。一年後,當魏韓兩軍交戰更為激烈,雙方實力已大大削弱的時候,齊威王才決定派兵出戰,仍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於是,孫臏與龐涓又一次相逢在戰場,開始了一場大規模的生死較量。 戰役之初,按照孫臏的計策,齊軍長驅直入把攻擊的矛頭指向魏國的都城大梁。時過不久,孫臏得知龐涓回師都城的稟報,便對田忌說:「魏軍一向自恃驍勇,現急於同我軍決戰。我們要抓住這個心理,誘使他們上當。」田忌說:「軍師的意思是……」孫臏介面道:「我們可以裝出膽小怯戰的樣子,用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隨後,孫臏如此這般地對田忌敘說一遍。當龐涓日夜兼程趕回魏國本土,傳令抓住齊軍主力,與其決一雌雄。不料,齊軍不肯交戰,稍一接觸即向東退去。龐涓揮師緊緊追趕不放。頭一天,見齊軍營地有10萬人的飯灶;第二天,還剩5萬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萬人的灶了。龐涓見狀高興,得意地說道:「我早知道齊國的士兵都是膽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於是,傳下將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資,集中騎兵輕裝前進,追殲齊軍。 孫臏得知龐涓輕騎追擊的探報,高興地對眾人說:「龐涓的末日到了!」這時,齊軍正好來到一個叫馬陵的地方。馬陵處於兩座高山之間,樹多林密,山勢險要,中間只有一條狹窄的小路可走,是一個伏擊殲敵的好戰場。孫臏傳令:就地伐樹,將小路堵塞;另挑選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 在樹幹上面寫道:「龐涓死於此樹之下!」幾個大字。隨後,命令1萬弓箭手埋伏在兩邊密林中,吩咐他們夜裡只要看見樹達出現火光,就一齊放箭。說話間已到傍晚,龐涓率領的沈軍騎兵果真來到馬陵。聽說前面的道路被樹木塔塞,龐涓忙上前察看。朦朧間他見路旁有一大樹,白茬上隱約有字,遂命人點起火把。當龐涓看清樹上的那一行字時,大吃一驚,知道中了孫臏的計謀。他急令魏軍後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齊軍,萬箭齊發,猝不及防的魏軍死傷無數,亂成一團。龐涓身負重傷,知道敗局已定,拔出佩劍自殺了。齊軍乘勝追殺,將魏軍的後續部隊一氣打垮,連魏太子都給俘虜了。 孫臏巧用奇兵,接連打敗強大的魏國,威名迅速傳遍天下。馬陵大捷之後,齊王要給孫臏加官受爵,但他執意不肯,連軍師一職也請求免除。後來,他找了一處清靜的地方,招收幾個學生,總結、研究早年所學兵法知識和自己的作戰經驗,撰成《孫臏兵法》89篇,另附作戰圖4卷。 打這以後,孫臏的名氣傳遍了各諸侯國。他寫的《孫臏兵法》大概在東漢末年便已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雀山西漢墓中又重新發現。有一萬一千餘字。

F. 孫臏的故事

1、田忌賽馬

田忌經常與齊國諸公子賽馬,設重金作為賭注。孫臏發現比賽的馬腳力都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於是建議田忌加大賭注,並且向他保證必能取勝。孫臏在「田忌賽馬」故事中所採用的方法,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2、逃奔齊國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後來出仕魏國,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於是暗地派人將孫臏請到魏國加以監視。

孫臏到魏國後,龐涓捏造罪名將孫臏處以臏刑和黥刑,砍去了孫臏的雙足並在他臉上刺字,想使他埋沒於世不為人知。齊國使者覺得孫臏不同凡響,於是偷偷地用車將他載回齊國。

(6)孫臏的故事擴展閱讀: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並為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齊將孫臏」。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田單、趙奢、廉頗、李牧、王翦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孫臏。在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孫臏亦位列其中。

G. 孫臏的雙腿的故事

臏孫的故事
孫臏是孫武的後世子孫,生於阿鄄一帶,曾和魏國將軍寵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深感自己的本領不如孫臏,怕他超過自己,就派人將他召到魏國,施以臏刑,即將他的膝蓋骨剔掉,使他因此致殘。想讓他從此隱居,不在出外活動。
指導田忌賽馬
一次,齊國派使臣到達魏國,孫臏以刑徒的模樣暗地裡會見了使臣。齊國使臣認為他是個奇才,便偷偷地將他運回齊國。齊國將領田忌以賓客的高等禮遇待他。田忌常與齊國的諸位王公子弟賽馬賭勝,且賭金甚高。他對田忌說:「將軍這次押上重金,我能讓將軍得勝。」田忌非常信任他,便押上千金,等到開賽前,孫臏說:「您用自己的下等馬和齊威王的上等馬賽,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他的中等馬賽,用自己的中等馬和他的下等馬賽。」結果一負兩勝,贏了齊威王一大筆錢。以往比賽,田忌都輸給了齊威王,這次齊威王對田忌突然贏了自己感到奇怪,就問他用的是什麼辦法。田忌借機將孫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向孫臏詢問兵法,發現他果然是一位奇才,就拜他為軍師。
桂陵之戰
公元前353年,魏國派龐涓率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今屬河北),趙國向齊國求救。齊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去援救趙國。田忌的意見是率軍直趨邯鄲,孫臏卻說:「欲使雜亂的結子解開的人不會去生拉硬拽;欲勸阻別人打架的人不會去參與搏擊。避開其強勢,直接攻擊其空虛部位,利用形勢迫使他們不得不停止,則自然便解決了。現在魏國和趙國互相攻打,精銳部隊必然都在外面戰斗,而留在家裡的都是些老弱殘兵。將軍不如率領軍隊直接攻打魏國首都大梁,那麼魏國必然撤軍自救。這樣我們便一舉解了趙國的圍而且也坐享魏國疲憊之師的利益。」田忌聽從了他的建議,魏國果然撤軍邯鄲,回來救大梁。齊軍在龐涓回師必經之地桂陵(今河南長垣西北)伏兵截擊。田忌聽從了他的意見,結果將魏軍打得大敗。「圍魏救趙」變攻堅為擊虛,變被動趨戰為以逸待勞,變擊敵有備為出其不意,比直趨邯鄲參戰確實高明得多。
馬陵之戰
公元前369年,魏國與趙國聯合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以田忌、田嬰、田盼為將,孫臏為軍師,仍採取攻其必救的戰法,率軍直趨大梁,迫使攻韓魏軍回救。與桂陵之戰不同的是,魏以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10萬,東出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不但決心擊敗齊軍,而且確定了乘勢吞並莒地的戰略意圖。孫臏認為,魏軍強悍驍勇,輕視齊兵,應因勢利導,示弱避戰,於是採取退兵減灶的辦法,引誘魏軍追擊。龐涓果然中計,率軍緊追,後見齊軍逐日減灶,更以為齊軍逃亡減員嚴重,就索性丟下步兵,以輕車銳騎兼程追趕。齊軍將其誘至今山東剡城附近的馬陵道伏兵以待。此處山巒起伏,道狹地險,適於伏兵。因長途追擊而疲憊不堪的魏軍進入齊軍伏擊地域後,齊軍萬箭俱發,魏軍大亂,龐涓智窮兵敗,自殺而死。

H. 20字孫臏的故事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
孫臏指揮齊國軍隊,「魏國救趙」,「擒賊擒王」,「以逸待勞」三敗龐涓

I. 孫臏的故事

孫臏的故事集錦

戰國時期的齊國,在遠離齊都臨淄的一個偏僻山村裡,晚年的孫臏深居簡出,潛心於軍事理論的研究和著述。時值深秋時節,這一天,孫臏從堆滿簡牘的幾案上抬起頭,望著窗外瑟瑟的秋風中紛紛飄落的枯葉,目光不由地轉到了那雙殘廢的雙腿上,昔日那些艱難坎坷、令人難以忘懷的歲月,彷彿又一幕幕浮現在他的眼前。
下山遇害 壯志不泯
孫臏,齊國阿地(今山東陽谷縣東北)人。他的真實名字今已不可知,因為他曾遭受過臏刑(被去掉膝蓋骨),所以後人就稱他為孫臏。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孫臏是孫子的後代,孫子死後一百多年而有孫臏。
孫臏在青年時期,曾和魏人龐涓一起拜鬼穀子為師,學習兵法。這鬼穀子是位德行高深的隱士,有通天徹地之才。他精通數學,日星象緯,占往察來,言無不驗;又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莫口難當;還精通出世學,修真養性,服食導引,祛病延年;尤其精通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列兵,鬼神莫測。據說,他的弟子眾多,戰國時代著名兵家尉繚和縱橫家蘇秦、張儀等,都出於他的門下。孫臏為人淳樸厚道,謙虛謹慎,加上學習勤奮刻苦,頗得鬼穀子的器重。一天,鬼穀子對眾弟子說:「我夜間討厭聽到老鼠的聲音,你們輪流值宿,替我驅鼠。」這天夜裡,輪到孫臏值宿,鬼穀子將孫臏叫到跟前,從枕下取出一卷文書,對他說:「這是你的祖先孫子留下的《孫子兵法》13篇。當年你的祖先曾將它獻給吳王闔閭,闔閭用其策,大破楚軍。後閹閭惜此書,不欲廣傳於人,乃置於鐵櫃,藏於姑蘇台屋楹之內。自越兵焚台,此書不傳。吾向與汝祖有交,求得此書,親為註解;行兵秘密,盡在其中,未嘗輕授一人。今見子心術忠厚,特以付子。」並告誡道:「得此書者,善用之為天下利,不善用之為天下害。」於是,孫臏攜歸卧室,晝夜研習。3日之後即能背誦無誤,對答如流。鬼穀子逐篇盤問,孫臏對答如流,一字不遺,並都有獨到的見解和深刻的發揮。鬼穀子很是驚訝,高興地說:「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孫武先生後繼有人了。」
誰知,此事後被龐涓所知,龐涓對孫臏頓生嫉恨之心。此人本來就生性奸詐,嫉賢妒能,怎能容忍孫臏超過自己。然而,他非常善於偽裝自己,曾與孫臏結為兄弟。一天,弟子們下山汲水,聽到路人傳說魏國厚幣招賢,訪求將相,龐涓心動,欲往魏國應聘。鬼穀子見貌察情,早知其意?便放龐涓下山去了。下山前與孫臏相約,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孫臏,同立功業,如若失言,當死於萬箭之下。孫臏感佩莫名,揮淚與其告別。
時值戰國中期,秦齊楚燕韓趙魏七雄爭立,都想依靠武力一統天下。當時戰國七雄里頭要數魏國最強。魏惠王聽說有個自稱鬼穀子的弟子前來應聘,便欣然接見了他。龐涓拜見魏惠王,指畫敷陳,傾倒平生所學,惟恐不盡。魏惠王問道:「我們的東邊有齊國,西邊有秦國,南邊有楚國,北邊有韓國、趙國、燕國。周邊都是大國,我們怎麼能在列國之中站穩腳跟呢?」龐淚大誇海口:「大王要是讓我做將軍的話,我敢說,就是把他們滅了都不難,還用得著怕他們嗎?」要是辦不到,我情願受罰。」魏惠王很高興,便拜龐涓為大將,另兼軍師之職。他的兒子龐英、侄兒龐蔥、龐茅都當上了將軍。這一批「龐家將」整日操練兵馬,雄心勃勃。不久,便率軍進攻較弱的衛、宋等國,屢屢獲勝,還擊退了前來進犯的齊國。一時間,龐涓名聲大噪,魏惠王也更加信任龐涓了。
龐涓在魏國受到重用後,並沒有實現邀請孫臏下山的諾言。後來魏惠王聽說孫臏很有才能,就讓龐涓寫信邀請,龐涓只得照辦。
孫臏接到龐涓的信後,感念龐涓的舉薦之恩,立即打點行裝奔赴魏國。龐涓見到孫臏後,假意歡迎,並盛情款待。然而不久,龐涓便偽造書信,設計陷害孫臏。在魏惠王面前詆毀孫臏,說其私通齊國。惠王一氣之下,要處死孫臏。龐涓為了騙取孫臏所學的兵法,又假惺惺地以同學的面孔向魏王求情,把死刑變成了臏刑。挖去了孫臏的雙膝蓋骨,又用針刺面,然後以墨塗之。孫臏變成了一個廢人,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老覺得對不起人家。為了報答龐涓的恩情,他答應把《孫子兵法》13篇背誦下來寫在竹筒上。
孫臏每天都忍痛拚命抄寫。在一旁侍奉他的童僕實在看不下去,便把實情告訴了孫臏。直到此時,孫臏才恍然大悟,看清了龐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龐涓控制著,膝蓋已去,兩腿無力行走,好不凄慘。但孫臏是個意志非凡的人,並沒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裡。他一方面與龐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尋找時機,盡早擺脫龐涓的監視,心想有朝一日馳騁縱橫,報仇血恥。他開始裝瘋,把剛寫成的幾篇兵書一片一片地燒毀,一會大哭,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做出各種傻相:不是唾沫橫流,就是張目亂叫不絕。來人驚恐萬狀,急忙將此事告知龐涓。龐涓親自察看,只見孫臏痰涎滿面,時而伏地哈哈大笑,時而又嚎啕大哭起來。龐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將他拖人豬圈中,孫臏披發露面,倒身卧於糞穢之中。龐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則較從前大為鬆懈了。孫臏整日狂言誕語,或哭或笑,白日混跡於市井之間,晚間仍歸豬圈之內。數日後,龐涓始信其瘋。
後來,齊威王派辯土淳於髡到魏國去拜訪魏惠王。孫臏乘人不備,秘見齊使,以刑徒的身份,慷慨陳詞,打動了齊使。於是,淳於髡偷偷將孫臏帶離魏國,回到了齊國臨淄。
田忌贏馬 初試鋒芒
齊使把孫臏帶到齊國後,把他推薦給將軍田忌。田忌很欣賞孫臏的才能,也很同情孫臏的不幸遭遇,招他為賓客,以上禮待之,言聽計從。當時,在齊國的王室貴族之中,流行一種賽馬游戲。田忌與齊威王賽馬時勝少負多。孫臏在場觀察了多次,發現雙方出場的馬大致可分為上、中、下三種水準,每一種水準的馬力相仿,於是對田忌說:「下次賽馬,我可以使將軍獲勝,賭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興,和齊威王賽馬「逐射千金」。比賽當天,孫臏給田忌出了個主意,讓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最後再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田忌恍然大悟,依計而行,結果,田忌兩勝一負,贏得了千金的賭注。這就是「田忌賽馬」故事的來歷。這個小故事揭示軍事上一條很重要的規律,就是在戰爭中要從全局著眼,善於統籌,為了總體的勝利,可以犧牲局部利益。正確地運用這一規律,就可以從全局上看處於劣勢的—方,採取出奇致勝的戰術,做出某種讓步,而最終取得全面的勝利,達到的以弱勝強的預期目的。正因為 「田忌賽馬」這個小故事裡蘊含著真理的內核,所以一直傳為佳話,流傳深遠。另外,孫臏在「田忌賽馬」中所採用的方法,也被視為「策對論」的最早運用。
其實,對孫臏來說,幫助田忌在賽馬中獲勝不過是略施小計,田忌卻由此對孫臏更加折服,並把他正式推薦給齊威王。齊威王和他交談兵書戰策,孫臏盡吐平生所學,兩人談得十分投機,齊威王認為孫臏是個難得的軍事天才,真有相見恨晚之感,於是立即拜孫臏為軍師。這樣,通過這次賽馬談兵,孫臏一鳴驚人,由 —個「刑餘之人」一躍而成為統帥齊國大軍的首領,在戰國群雄角逐這個動盪的大舞台上,開始嶄露頭角,大顯身手。
圍魏救趙 桂陵大捷
戰國中期,魏國已發展成為中原大國,國勢日強,曾先後攻佔過秦、楚、齊等國的大片土地,對趙國更是覬覦已久,早有獨霸之野心。周顯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統兵8萬、戰車500乘大舉進攻趙國。魏軍長驅直入,很快就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西南),企圖一舉滅趙。邯鄲守將連戰連敗,情勢萬分危急,趙成侯急忙派人火速前往齊國求救。齊威王自知唇亡齒寒的道理,答應救趙,擬拜孫臏為大將。孫臏辭謝道:「臣乃刑餘之人,而使主兵,顯齊國別無人才,為敵所笑,請以田忌為將。」齊威王於是聽從了孫臏的建議,拜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居於輜車之中,出謀劃策,率領8萬齊軍大舉攻魏。
出兵前,田忌與孫臏一起研究作戰方針。田忌認為應該率軍北上直趨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以解趙圍。孫臏不贊成這種打法,他審時度勢,提出了一個 「批亢搗虛」,「圍魏求趙」的作戰策略。他對田忌說:「目前的形勢猶如絲線夾纏成一堆,如要解開,萬萬不能使力亂扯。人家打架,你想拔刀相助,但不能不弄清情勢就揮拳加入毆斗。如今魏國把整個戰鬥力全部投入了這場戰爭,國內只留下了一些不堪一擊的老弱病殘之兵。如果我國趁虛率兵攻向魏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後方,那麼魏軍主力必然要放棄攻打邯鄲而回師自救。這樣,既可解邯鄲之圍,達到救趙的目的,又可在魏軍長途跋涉,疲於奔命之際,抓住時機,狠狠打擊魏軍,這不是一舉兩得嗎?」田忌聽罷,心中大喜,立即採納了孫臏的計謀。
為了迷惑龐涓,使其無法把握齊軍的真正意圖,孫臏又對田忌說:「請將軍先向南進攻魏國的平陵。平陵這地方,城邑雖小,但管轄的范圍卻很大,人口眾多,兵強馬壯,是東陽這個地區的戰略重鎮,很難攻取。我准備用假象來迷惑敵人。我們去進攻平陵,途中必經魏國的市丘,我軍的糧食補給道路肯定會被魏軍輕易切斷。我們進攻平陵就是為了向敵人顯示我們不懂軍機的假象。」於是,田忌率齊軍拔營,以急行軍的速度直趨平陵。大軍快到平陵時,田忌把孫臏請來問道: 「現在該怎麼辦?」孫臏說:「你看軍中諸大夫中誰是不通曉軍機的一勇之夫?」田忌不知其意,隨口答道:「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可以。」孫臏說:「請命令你所選的齊城、高唐兩位大夫,各率所屬部隊在平陵城邑的外圍進行包圍封鎖,隱蔽地從四面繞過環塗,列好進攻平陵的陣勢.並把陣勢的薄弱易攻的部位暴露給環塗的魏軍」。田忌更是不解,孫臏望著田忌困惑的神情,、進一步解釋道:「環塗是魏軍的駐扎地,我軍的前鋒要猛烈進攻平陵,後續部隊亦不斷增援;駐在環塗的魏軍,一定會攻擊我軍陣勢後背的薄弱之處,這樣,兩位大夫便可以被魏軍擊敗了。」田忌聽完孫臏解釋,如墜五里煙雲,疑惑地問道:「我們此次出兵援救,應力克平陵守敵,以壯軍威,為什麼反而故意敗給魏軍,示弱於敵呢?」孫臏笑而未答,只是頗有些神秘地說了句:「將軍依計而行就是了。」田忌心中雖然不甚明了孫臏的意圖,但深知孫臏的智謀,也不追問,下去布置去了。於是,田忌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齊軍將士們像螞蟻一樣,攀登雲梯攻打守城魏軍。挾茁和環塗兩地的魏軍,果然從背後來夾擊齊軍,齊城和高唐兩位大夫在城邑的大道上大敗而歸。
其後,將軍田忌又把孫臏請來,問他說:「我軍進攻平陵沒有取勝而損失了齊城、高唐兩位大夫的部隊,在城邑的大道上吃了大敗仗,下一步該怎麼辦?」孫臏說:「請將軍再派遣出遊用的輕車向西直奔魏都大梁城郊,以此激怒敵人。只派少數部隊跟隨在車後,以顯示我軍力量單薄。」田忌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見齊軍攻打平陵連遭敗績,認為齊兵並無多強的戰鬥力,根本沒把齊軍放在眼裡,於是集中兵力進一步猛攻邯鄲,想一舉攻下邯鄲。在激烈的鏖戰中,魏軍損失慘重。龐涓竭盡全力,付出了巨大代價後終於於周顯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攻克了趙國都城邯鄲。就在龐涓陶醉於勝利之時,魏惠王派人告急,說齊軍以輕銳之師進逼大梁,命龐涓火速班師自救。大梁乃魏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得失關乎魏之存亡。龐涓剛剛拿下邯鄲正在得意忘形,忽聞齊軍兵臨大梁,真是又氣又急,顧不得休整軍隊,更顧不得將士們的疲憊和損傷,日夜兼程,回兵援救大梁。
龐涓放棄了隨軍輜重,晝夜不停地急行軍,趕來與齊軍決戰。但他萬萬沒有料到,攻擊大梁的齊軍僅僅是齊軍的一部分,其主力早已在桂陵(今山東菏澤縣東北)埋伏妥當,以逸待勞,只等魏軍鑽進口袋。當龐涓匆匆渡過黃河,剛剛走到桂陵時,戰鬥力相當旺盛的齊軍潮水般地從四面涌過來,直殺得魏軍丟盔卸甲,四處逃散,幾乎全軍覆滅,龐涓只帶了少數殘兵敗將逃出重圍。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這次戰爭的勝利,充分顯示了孫臏出色的軍事智謀和才幹。孫臏所制定的圍魏救趙的戰略,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一個著名的戰例。
「桂陵之戰」後,魏惠王被迫講和,把邯鄲歸還趙國,趙國也因齊軍的援救而復存。
減灶誘敵 設伏馬陵
魏國在桂陵之戰後,盡管遭受了挫敗,元氣卻並未大傷,久霸中原的餘威還在,稍加休整後,便又恢復了生機。桂陵之戰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52年,魏國便聯合韓國在襄陵打敗了齊、宋、衛的聯軍,齊國不得不與魏國講和。周顯王十九年(公元前350年),魏國又向西邊的秦國反攻,不但收復了失地,還圍攻秦國的定陽(今陝西宜川縣西北),鬧得秦孝公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也被迫與魏國講和。周顯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召集了逢澤(今河南開封市東南)之會,參加會盟的共有12個諸侯國,會後還一同去朝見周天子。至此,魏惠王獨霸中原的野心又開始膨脹了。
周顯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即桂陵之戰後13年,魏惠王以韓國沒有參加當年的逢澤之會為由,派太子申和龐涓率兵大舉進攻韓國,企圖一舉亡韓。在魏軍的強大攻勢下,弱小的韓國岌岌可危。眼前魏軍兵臨國都,韓哀侯異常恐慌,遣人星夜告急於齊,求其出兵相救,以存社稷。
齊宣王早就想侍機再攻魏國,所以接受韓國告急後,便決定發兵擊魏救韓。齊宣王召集群臣,共議國策。宰相鄒忌認為,韓魏相煎,這是齊國之幸,可以隔岸觀火,齊國自身也需要加強治理,以不發兵相救為宜。大將田忌則認為,魏韓相鬥,韓敗魏勝是其必然的結果,魏國的勢力就會因此大增,則禍必殃及齊國,絕不能袖手旁觀,坐失攻魏良機。兩人爭執不下,齊宣王征詢孫臏的意見,說道:「軍師不發一言,難道說救與不救,二策都不妥當嗎?」
孫臏說道:「魏國自恃其強,伏趙之後又起傾國之兵伐韓,其野心須臾也未忘記伐齊。如果任韓降魏,只能使魏國更加強大,從而形成對齊國的巨大威脅,因而棄韓不救是不明智的。然而,齊國的軍隊必須為齊國的利益而戰,如果過早地出兵救韓,就等於齊國代替韓國作戰,韓享其安,我受其危,主客顛倒,那對齊國是十分危險不利的。」齊宣王聽罷,頻頻點頭。接著問道:「軍師所言極是,那到底該怎麼辦呢?」孫臏說道:「從齊國的根本利益出發,應該許韓必救,以安其心。韓知有齊相救,必然盡全力抗魏以自衛,魏軍見韓不降定然會傾其全力以攻韓。待魏韓兩軍撕殺實力消耗殆盡之際,我們再出兵攻擊疲憊的魏國,拯救危亡的韓國,用力少而見功多,才會收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齊宣王聽了孫臏的建議,非常高興,熱情地接待了韓國使者,並答應說:「齊救兵旦暮將至。」韓哀侯大喜,奮力抵抗進犯的魏軍。然而畢竟弱不勝強,前後交兵五六次之後,韓軍盡皆大敗,不得不再次派使來齊,請求齊宣王速發救兵。魏軍在激烈的戰斗中也有一定的傷亡,實力有所削弱。於是,齊國抓住韓危、魏疲的最佳時機,任命田忌為大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統兵數萬,兵車數百乘,浩浩盪盪地離齊攻魏救韓。
孫臏認為:「夫解紛之術,在攻其所必救,今日之計,惟有直走魏都耳!」所以,這一次,孫臏又一次採取了「圍魏救趙」的戰術,大軍直奔魏都大梁。魏惠王見齊軍又殺氣騰騰地直撲大梁而來,鑒於13年前桂陵之敗的慘痛教訓,再也不敢讓魏軍在韓戀戰,急令調回魏軍主力。龐涓傳令大軍離韓歸魏;率兵10萬企圖與齊軍進行一次殊死決戰。
孫臏冷靜地分析了敵我雙方的情況,認為這一次魏軍有一定的准備,兵力也較多較強,而且是主動迎擊齊軍,來勢兇猛。於是,他決定改變戰術,以計勝之。他對田忌說:「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上也說,被利誘而深入百里,去追擊敵軍,必喪失大將;追擊50里,勢必折損—半士兵。我們就要在這上面想辦法。」田忌問道:「如何因勢利導呢?」孫臏胸有成竹地說道:「彼三晉(這里專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我軍便將計就計,主動引兵東撤,裝作懼怕魏軍的樣子,設法誘其中計。」田忌又問:「依軍師之計,具體應該如何做呢?」孫臏說道:「我們不妨在退兵途中,第一天造10萬人做飯用的鍋灶,第二天減為5萬人的鍋灶,第三天減為3萬人。魏軍追兵見我軍鍋灶逐日減少,一定認為齊軍怯戰,逃亡過半,從而助長其驕傲輕敵的思想,誘其拚命猛追,其力必疲,然後再以計取之。」田忌聽罷大喜,決定依計而行。
再說龐涓怒氣沖沖地率兵以急行軍的速度從韓返魏,望西南而行,快要抵達大梁城時,不料齊兵又撤退逃竄,於是整頓兵馬,緊緊追趕。龐涓生性狡黠多疑,惟恐齊兵有詐,開始追擊時還是比較謹慎的,行軍速度也不算快,各隊之間聯絡照應有致。後來他發現齊兵的鍋灶一天比一天減少,這才放下心來,以為齊軍果然怯弱,聞魏兵將至竟不戰而逃亡過半,土氣已經低落到不堪一擊的程度,這是雪桂陵之恥的天賜良機。處於亢奮之中的龐涓當即傳令,將步兵留後繼行,自己親率精銳騎兵,馬不停蹄,晝夜兼程地沿著齊軍撤退的方向猛追不舍。
田忌與孫臏從容地率兵撤退,同時派出許多偵探,觀察並隨時報告魏軍動態。當孫臏得知魏軍已過沙鹿山時,屈指計程,料定魏軍日暮必到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馬陵地勢險峻,一條窄道夾在兩山中間,道旁樹木叢生,是設伏殲敵的好戰場。於是孫臏命令齊軍停止前進,砍伐樹木,堵塞道路,設置障礙,布下重重埋伏,准備圍殲追敵。孫臏還特意命兵士把路旁的一棵大樹颳去一段樹皮,在白色的樹幹上用黑煤書寫了8個大字:「龐涓死於此樹之下」。一切准備就緒後,孫臏挑選了弓弩手1萬人,埋伏在山路兩旁。然後對弓箭手發出命令說:「天黑時候,只要看見火把就一齊射箭!」
果然不出孫臏所料,龐涓率領魏軍黃昏時分趕到了馬陵道,其時十月下旬,又五月色。魏軍人困馬乏,極度疲勞,都想停下來歇歇腳。這時,前軍回報說,有斷木塞路,難以前進。龐涓以為是齊兵懼怕魏軍追趕,故設障礙,便命人搬木開路,忽然抬頭看見樹上砍白處,隱隱有字跡看不真切,龐涓命軍士取火照之,眾軍士一起點起火來,龐涓於火光之下,看得分明,大驚中計,急令退兵,怎奈為時已晚。齊軍萬名弓弩手一見火光立刻萬弩齊發,喊聲四起。魏軍頓時大亂,被齊軍四面圍住,既無法抵抗,又無路可逃,死傷殆盡。龐涓在亂軍中,身中數箭,自知「智窮兵敗」,無法挽救危局,仰天長嘆道:「吾恨不殺此刖夫,遂成豎子之名!」說罷拔劍自刎而死。龐涓所率精銳被殲後,齊軍乘勝發起進攻,魏兵心膽俱裂,無人敢戰,各自四散逃生。10萬魏軍曾經不可一世,如今屍橫遍野,全軍覆滅,統帥太子申成了俘虜,魏軍輕重軍器,車馬糧草,盡歸於齊,齊軍取得了戰略決戰的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
馬陵之戰,孫臏因勢利導,又一次靈活地運用「圍魏救趙」之戰術,以強示弱,減灶誘敵,設伏馬陵,一舉全殲了魏軍,取得了決戰的勝利。馬陵之戰,同桂陵之戰一樣,是孫臏軍事生涯中的「傑作」,也是我國軍事戰爭史上的兩朵並開的「奇葩」,充分顯示了孫臏過人的軍事謀略和傑出的指揮才能。馬陵之戰後,魏國元氣大傷,國勢從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霸權。齊國則聲威大振,威服諸侯,稱霸於中原。孫臏則由此而名揚天下,實現了他平生的抱負。
急流勇退 兵書傳世
再說田忌等班師回國,齊宣王大喜,設宴犒賞全軍將士,並親自為田忌、田嬰、孫臏把盞斟酒。相國鄒忌妒火難忍,自思昔日私受魏賄,製造謠言,陰謀陷害田忌之事,心中有愧,於是稱病辭去了相位。齊宣王就拜田忌為相國,田嬰為將軍,還要加封軍師孫臏。孫臏不願受封,而且去意已決,便親手把《孫子兵法》 13篇寫出來,獻給了齊宣王。齊宣王懇詞慰留,田忌也苦心相勸,卻都動搖不了他激流勇退的決心,他對宣王說:「臣以廢人,過蒙擢用,今上報主恩,下酬私怨,於願足矣。臣之所學,盡在此書,留臣亦無用,願得閑山一片,為終老之計!」宣王只好設宴送行,並把石閭之山封給了孫臏。孫臏隱居山中,不知所終。一代傑出的軍事家就這樣在激烈爭斗的戰國政治舞台上消失了。後人曾有詩贊道:「孫子知兵,翻為盜憎;刖足銜冤,坐籌運能。救韓攻魏,雪恥揚靈;功成辭賞,遁跡藏名。揆之祖武,何愧典型!」
孫臏死後,給後人留下了一部珍貴的軍事著作——《孫臏兵法》。《孫臏兵法》古稱《齊孫子》。原有89篇圖4卷,內容十分宏博,可惜在東漢末年失傳。直至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部分孫臏談兵的竹簡,經專家們長期研究整理,最後確定為16篇。這16篇雖然遠非《齊孫子》的原貌,但理論價值卻十分珍貴。它總結了戰國中期以前的大量戰爭實踐,從基本理論到戰術原則,都進一步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例如,《孫臏兵法》提出「戰勝而強立」的戰爭觀,充分肯定統一戰爭的進步意義和作用,極力主張用統一戰爭去克服戰國七雄並立的封建割據局面,這較之《孫子兵法》「兵者,國之大事」的認識前進了很大一步。《孫臏兵法》提出以「道」制勝的原則,強調必須遵循戰爭本身固有的客觀規律去指導戰爭,奪取勝利,這顯然是對《孫子兵法》中「兵者,詭道」、「兵以詐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以「道」制勝較之以「詭」、「詐」制勝體現了更為深刻的理性認識。
《孫臏兵法》提出「必攻不守」的作戰指導理論,其實質就是運用大規模機動野戰的作戰方式,在戰略和戰役上實施廣泛的「批亢搗虛」、「圍魏救趙」、爭取主動、避免被動,這也是對《孫子兵法》避實擊虛理論的重要繼承和發展。《孫臏兵法》提出「富國」而「強兵」的國防思想,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和影響,較之《孫子兵法》中「因糧於敵」的思想,更是一個重大的繼承、發展和進步。《孫臏兵法》中有專講軍政訓練的《五教法》一篇,提出對部隊實施嚴格的政治教育、隊列訓練、行軍訓練、陣法訓練、戰法訓練,這是我國先秦時期最完整系統的軍隊教育訓練理論,較之《孫子兵法》中「令之以文,齊之以武」的治軍思想,無疑是更全面的繼承、發展、豐富、提高。《孫臏兵法》與《孫子兵法》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即把兩「孫子」並稱,說二者是「一家」之言的「孫氏之道」。在《漢書·藝文志》中則更為明確,把《孫子兵法》列為所有兵書之首,而《齊孫子》則位居第二,在吳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J. 孫臏的60字故事急!

話說孫臏和龐涓一復同拜師制於世外高人鬼穀子,畢業後,善良的孫臏卻被天生貪婪卻智商有限的師弟龐涓給整成了殘疾人。後來,孫臏抓住機遇,和齊國使者一同回到了齊國,並且通過「田忌賽馬」事件贏得了齊國國君齊威王的信任,光榮地坐上了軍師的位子。不久後,孫臏又通過「圍魏救趙」的桂陵之戰,讓自己在齊、魏、趙三國著實露了把臉。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