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指南針發明的故事

指南針發明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8 01:58:13

①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1)指南針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② 四大發明的故事

【1】指南針

在發明指南針之前人類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會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像的後果,是中國人發明了指南針,使人類航行有了方向。

中國在北宋時期就發明了人工磁化的兩種方法:一種是沈括所說的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的方法,另一種是利用地球磁場的作用使鋼鐵磁化。

人們把經過磁化的鋼針,穿過幾根燈草,放在一個乘滿水的碗里,它就能浮在水上為航船指明方向,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用來指示方向的儀器——指南針。

【2】火葯

火葯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因為是用硝石、硫黃和木炭這三種物質混和製成的,而當時人們都把這三種東西作為治病的葯物,所以取名「火葯」,意思是「著火的葯」。

三國時有個聰明的技師馬鈞,用紙包火葯的方法做出了娛樂用的「爆仗」,開創了火葯應用的先河。
唐朝末年,火葯開始應用到軍事上。人們利用拋射石頭的拋石機,把火葯包點著以後,拋射出去,燒傷敵人,這是最原始的火炮。後來人們將球狀火葯包紮在箭桿頭附近,點著引線以以後,用弓箭將火葯射出去燒傷敵人。還有把火葯、毒葯,再加上一些瀝清、桐油等,搗在一起做成毒球,點著以後,用弓箭射出,殺傷敵人是後來的「萬人敵」。到了宋朝,人們將火葯裝填在竹筒里,火葯背後扎有細小的「定向棒」,點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葯迅速燃燒,產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飛向敵陣爆炸,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火葯火箭。

【3】造紙術

造紙技術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出貢獻之一。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外出講學,帶的書簡就裝了五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於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製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用樹皮、破魚網、破布、麻頭等作原料,製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才使紙成為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4】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開始於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並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後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質細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始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後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並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於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後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後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o以後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宇,從此畢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③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的故事

指南針的發明應當是在一個很漫長的時間中,慢慢地改進的結果,而不同時期的形式,應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唐代堪輿家的活動相當活躍,並開始強調方向的選擇,尋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當務之急。於是指南鐵魚或者蝌蚪形鐵質指向器及水浮磁針應運而生。
活動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的山西堪輿家丘延瀚,被後世堪輿家推崇為堪輿術三針(正針、縫針和中針)中最早出現的正針法的創始人。明代雅好科技的寧獻王朱權則在其《神機秘籍》中說:「針法古無所傳,自昔玄真始制。」玄真即唐代浙江金華道家張志和(約730—約810年),他的道號叫玄真子,所著《玄真子》十二卷,殘存三卷。從這殘卷中知道他頗好物理,但未找到與指南針或針法直接有關的記載。然而,這個道號不禁使人聯想到舊題晉崔豹所作的《古今注》中把蝌蚪稱為「玄針」。其文曰:「蝦蟇子,曰蝌蚪,一曰玄針,一曰玄魚,形圓而尾大,尾脫即腳生。」十世紀時馬縞的《中華古今注》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項記載似乎把磁針與指南魚的發明和應用從形狀和性能上聯繫到了一起。
關於指南魚的制備方法,見於北宋曾公亮等利用前人資料編撰的《武經總要》。《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五載其法曰:「用薄鐵葉剪裁,長二寸,闊五分,首尾銳如魚形,置炭火中燒之,候通赤,以鐵鈐鈐魚首出火,以尾正對子位,蘸水盆中,沒尾數分則止,以密器收之。」這種方法利用地磁場使鐵片磁化,並知道魚形鐵片微向下傾斜對磁化有利,實際上已發現近代科學中所謂的磁傾角的影響。使用時,指南魚浮於水面,與水浮磁針的原理是一致的。
水浮磁針的製作方法首見於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十四,其文曰:「方家以磁石摩針鋒,則能指南。」這種方家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鋼針磁化法,經過沈括之手公布於世,有力地促進了磁針在堪輿和航海兩大領域中的應用和普及。指南針進入到實用磁針的階段,對裝置方法的研究提到了議事日程。沈括全面研究和比較了「水浮」法、置「指爪」法、置「碗唇」法及「縷懸」法的優缺點,認為「縷懸」法最佳。「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綴於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南。」現代磁強計中懸掛的小磁鐵,就採用了此相似的方法。磁針指的精度,與司南及指南魚不可同日而語,故磁針的發明,很快導致了磁偏角的發現。
五代亂世的《管氏地理指蒙·釋中第八》曰:磁針「體輕而徑所指必端應一氣之所召,土曷中而方曷偏,較軒轅之紀,尚在星虛丁癸之躔」。軒轅黃帝時代的磁偏角,作者以為尚在「星(午)虛(子)丁癸」方向,而當時「針指坎離定陰陽之分野,格偏壬丙探僭越之津涯」。偏角變為南偏東15°。
由於堪輿術的神秘性,中國唐宋堪輿著作在流傳中又相互影響,有所增刪,要從眾多早期堪輿著作中理出磁針、磁偏角以至羅盤的發明、發現年代,誠非易事,然而,北宋司天監楊惟德於慶歷元年(1041年)奉命編撰的相墓大全《塋原總錄》卷一位磁偏角的發現訂定了下限。書中說:「客主的取,宜匡四正以無差,當取丙午針,於其正處,中而格之,取方直之正也。」這里明確地記載了「丙午針」,即後世沈括在《夢溪筆談》卷二十四中所說的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在西方,直到13世紀才知道磁針偏南。1429年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51—1506年)橫渡大西洋時, 正式測到磁偏角現象

④ 古代人民發明和應用指南針的故事

一、發明:

宋代科學家沈括首先記載了地磁偏角,說用天然磁石摩擦鋼針,使之磁化成為磁針,可以指南,而常微偏東,並介紹了四種支掛磁針的方法:

一是浮於水面,二是放在指甲上,三是放在碗沿上,四是線縷懸掛。

二、應用:

1、宋軍中配備指南魚,是將薄鐵葉剪成魚形而磁化,用於陰天和黑夜判斷行軍方向。

2、後來又發展成磁針和方位盤聯成一體的羅經盤,即羅盤。

3、至晚在北宋後期,指南針已用於航海,南宋時,使用「針盤」導航。這種針盤還使用「浮針」,這對於海上交通的發展,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起了極大作用。

4、大約在北宋初年,我國又創制了一種指南工具――指南魚。 當時有一部有名的軍事著作,叫《武經總要》,其中說:行軍的時候,如果迂到陰天黑夜,無法辨明方向,就應當讓老馬在前面帶路,或者用指南車和指南魚辨別方向。

(4)指南針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古代指南針(司南)的深層含義:

第一層:刻上八卦磁體方位,寓意:統陰滋陽。

第二層:地盤(方向中心),寓意:投之於地。

第三層:二十四個深受方位,寓意:全受各諺。

第四層:勺頭(指向北方),寓意:其柢指南。

第五層:勺肚(頭堪中央),寓意:外殼里柔。

第六層:地盤圓圈的大中心,寓意:方地圓天。

第七層:匙子(調羹及勺),寓意:匙把勺動。

第八層:勺柄(指向南方),寓意:司南之杓。

第九層:十二個地支官組合,寓意:生地肖支。

第十層:各十個十天干合成,寓意:天干五味。

第百層:三十五個星宿連值,寓意:星月已日。

第千層:跪坐方面疊層地盤,寓意:跪求方圓。

⑤ 四大發明的故事

指南針
戰國時代,我國人民利用磁鐵造成了一種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狀和現在的指南針完全不同。它是根據我國古代的勺子的形狀製成的,很象我們現在用的湯匙。
司南是怎樣製成的呢?古書上缺少詳細的記載,又沒有實物留下來,所以我們沒有辦法知道它的准確形狀。根據專家們的研究,司南大約是把整塊的天然磁鐵,輕輕地琢磨成勺子的形狀,並且把它的S極琢磨成長柄,使重心落在圓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後,還得做一個光滑的底盤。使用的時候,先把底盤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盤的中間,用手撥動它的柄,使它轉動。等到司南停下來,它的長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則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盤是用青銅做的,有的是個塗漆的木盤,青銅和漆器都比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較小,司南轉動起來很靈活。這種底盤內圓外方,四周還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線和文字。現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這樣的銅盤和塗漆的木盤;還有東漢時候的一幅石刻,刻著一個小勺子放在一個小方台上,有人認為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戰國時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帶上司南。
司南必須放在光滑的底盤上旋轉,底盤還必須放平,否則就會影響它指南的作用,甚至會使它從底盤上滑下來。因此,人們發明司南以後,又繼續不斷地研
究改進指南的工具。

⑥ 中國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短急!!!!!!!!!

蔡倫發明造紙術

⑦ 關於歷史發明的小故事

歷史小故事:中國四大發明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造紙、活字印刷、指南針和火葯,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除造紙為東漢蔡倫發明外,其餘三樣發明都是在宋代出現的。有考古證據說明,造紙術在更早時期就存在,而蔡倫只是一位改進造紙術的重要發展者,並且大規模投入商業使用。造紙術對知識的保存及資訊的流通有不少影響。
活字印刷術
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9),有個工匠叫畢升,他覺得雕版印刷很費事,經過反復琢磨,終於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
最早開始於隋唐的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後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而畢升發明的活字印刷,則是用細質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後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後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後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指南針
最早的指南針叫司南。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製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宋代發明的指南針是利用磁石吸鐵時磁極原理造出來的。磁石吸鐵是因為每塊磁石兩頭都有不同的磁極,一頭叫正極,另一頭叫負極。我們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塊天然的大磁體,在南北兩頭也有不同的磁極,地球的北極是負磁極,地球南極為正磁極。也正是因為地磁極和地理兩極不完全重合,所以出現了地磁偏角現象。
宋朝(960年-1279年)的沈括在其1088年著述《夢溪筆談》中是第一位準確地描述地磁偏角(即磁北與正北間的差異)和利用磁化的綉花針做成的指南針的人。
1123年宋朝派遣使臣取海路出使朝鮮,《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記載用水浮指南針導航:「是夜洋中不可住,維觀星斗前邁。若晦冥,則用指南浮針,以揆南北」。
火葯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970年,有個叫馮繼升的人,發明了用火葯製成的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進獻給宋太祖。後來宋兵將這種火器裝上火葯點燃,再用弓箭射向敵營,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敵人的劣勢。(原野)

⑧ 指南針的歷史故事,50字的,謝謝,好心人!

漢以來前古人把磁石寫成「源慈石」,是慈愛石頭的表達。到了西漢,有一個名叫欒大的方士,他利用磁石的特性做了兩個棋子的東西,通過調整兩個棋子極性的相互位置,兩個棋子有時吸引,有時排斥。

欒大稱其為「斗棋」。他把這個新奇的玩意獻給漢武帝,並當場演示。漢武帝驚奇不已,龍心大悅,竟封欒大為「五利將軍」。

(8)指南針發明的故事擴展閱讀

指南針的發明歷史:

從司南到指南針的過渡形式是指南魚。指南魚的記載最早出現在西晉時崔豹著的《古今注》上。北宋仁宗時,由曾公亮主持編著的《武經總要》中介紹了指南魚的製作方法和使用:

用一薄鋼片剪成魚形,約長二寸,寬五分,肚皮部分略下凹,把它放到炭火上燒到通紅取出後,讓魚尾正對北方,並略下垂,蘸水冷卻,鐵片就在地磁場中被磁化。

在西方16世紀才發現地磁傾角(1544年德國人哈特曼發現),1600年英國吉爾伯特著作中才記載了紅熱鐵棒在地磁場中冷卻磁化的方法,比我國晚了500多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指南針

⑨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發明。你知道哪些名人成功的故事與指南針有關嗎請一次列舉出來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最早開始是發現了鐵礦石,他們有吸引鐵的性質,然後發明指南魚,然後是司南羅盤最後發展的現代的指南針。

⑩ 祖沖之發明指南針的故事

他是修過指南車,語文書告訴我他造的是指南針,去你媽蛋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