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

歷史上關於智謀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1-07 18:07:29

1. 古代歷史智謀小故事50字

1、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

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

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

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

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

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

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2、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裡?

起初,田忌准備直趨邯鄲。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此時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邯鄲,內部空虛,我們如帶兵向魏國都城大梁猛攻進去,占據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向魏國的國都大梁進軍,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

齊軍乘其疲憊,在預先選好的作戰地區桂陵迎敵於歸途,魏軍大敗,邯鄲之圍遂解。

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的戰例,被後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三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3、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並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系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

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

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

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里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扎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

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里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4、暗渡陳倉

秦末農民起義後,項羽與劉邦為爭奪天下,進行了為期四年地「楚漢戰爭」。劉邦首先攻入咸陽,自立為關中王。項羽軍事力量強大,劉邦把咸陽和關中讓給了項羽,自己到了漢中。

與劉邦的守地漢中相鄰的是章邯。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防止章邯入侵,把出入漢中的棧道燒毀了。後來,劉邦逐漸強大起來,命韓信為大將,出兵與項羽一決雌雄。

為了迷惑敵人,韓信派了一萬多人馬去修復燒毀的棧道。棧道修復工程艱巨,進展緩慢。章邯料定棧道修復絕非易事,毫無戒備。

殊不知韓信多主力已抄小路向陳倉進軍,很快攻下咸陽,佔領關中。韓信採用一明一暗、以明掩暗的計謀,取得了奪取關中的重大勝利。這就是「暗渡陳倉」的由來。

5、上屋抽梯

後漢末年,劉表偏愛少子劉琮,不喜歡長子劉琦。劉琦的後母害怕劉琦得勢,影響到兒子劉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劉琦感到自己處在十分危險的環境中,多次請教諸葛亮,但諸葛亮一直不肯為他出主意。

有一天,劉琦約諸葛亮到一座高樓上飲酒,等二人正坐下飲酒之時,劉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樓梯。諸葛亮見狀,無可奈何,只得對劉琦說:「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意思是讓他不在呆在荊州,而去外邊帶兵謀發展。

劉琦馬上領會了諸葛亮的意圖,立即上表請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避開了後母,終於免遭陷害。

劉琦引誘諸葛亮「上屋」,是為了求他指點,「抽梯」,是斷其後路,也就是打消諸葛亮的顧慮。此計用在軍事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誘敵人,然後截斷敵人援兵,以便將敵圍殲的謀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聲東擊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圍魏救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假道伐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暗渡陳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上屋抽梯

2. 歷史上已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容很多有趣的典故成語

一鼓作氣背水一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調虎離山引蛇出洞破釜沉舟增灶減兵木牛流馬

3. 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智謀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語,請寫一寫。(寫出七個)

1、拋磚引玉

唐代高僧從諗撣師,主持趙郡觀音院多年。相傳他對僧徒參禪要求極嚴,必需人人靜坐斂心,集中專注,絕不理會外界的任何干擾,達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動的入定境界。有一天,眾僧晚參,從諗禪師故意說:「今夜答話,有聞法解悟者出來。」

此時徒眾理應個個盤腿正坐,閉目凝心,不動不搖。恰恰有個小僧沉不住氣,竟以解問者自居,走出禮拜。從諗撣師瞟了他一眼,緩聲說道:「剛才拋磚引玉,卻引來一塊比磚還不如的土坯!」,另外,有一個拋磚引玉的故事。

據《歷代詩話》、《談證》等書記述:唐代詩人趙嘏,以佳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博得大詩人杜牧的贊賞,人們因此稱趙嘏為「趙倚樓」,當時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詩人,一向仰慕趙嘏的詩才。他聽說趙嘏來到吳地,料他一定會去靈岩寺游覽,便先趕到靈岩,在寺前山牆上題詩兩句,希望趙嘏看到後能添補兩句,續成一首。

果然趙嘏游覽靈岩寺看到牆上兩句詩,不由詩興勃發,順手在後面續了兩句,補成一首完整的絕詩。常建的詩沒有趙嘏寫得好,他以較差的詩句引出趙嘏的佳句,後人便把這種做法叫作「拋磚引玉」。

其實,常建、趙嘏並非同時代人,他們各自的活動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續詩之說不可信,只是由於這段故事很出名,人們也就承認它是成語「拋磚引玉」的出處之一。

2、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

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

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

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

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3、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求救於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採用包抄敵人的後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術。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守年余,趙衰魏疲。這時,齊國應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

4、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復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於是下令班師,轉回許昌,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歸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心,現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公孫康如收留二袁,必有後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禦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回許昌,並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

於是預設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並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於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他們肯定會自相火並。看看結果,果然不出我料!"

5、草船借箭

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想要征服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孫權手下有位大將叫周瑜,智勇雙全,可是心胸狹窄,很妒忌諸葛亮(字孔明)的才幹。因水中交戰需要箭,周瑜要諸葛亮在十天內負責趕造十萬支箭,哪知諸葛亮只要三天,還願立下軍令狀,完不成任務甘受處罰。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萬支箭,正好利用這個機會來除掉諸葛亮。於是他一面叫軍匠們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備齊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魯肅去探聽諸葛亮的虛實。

魯肅見了諸葛亮。諸葛亮說:「這件事要請你幫我的忙。希望你能借給我20隻船,每隻船上30個軍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兩邊。不過,這事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魯肅答應了,並按諸葛亮的要求把東西准備齊全。兩天過去了,不見一點動靜,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請魯肅一起到船上去,說是一起去取箭。魯肅很納悶。 諸葛亮吩咐把船用繩索連起來向對岸開去。那天江上大霧迷漫,對面都看不見人。

當船靠近曹軍水寨時,諸葛亮命船一字兒擺開,叫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以為對方來進攻,又因霧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點般的箭紛紛射在草把子上。過了一會,諸葛亮又命船掉過頭來,讓另一面受箭。

太陽出來了,霧要散了,諸葛亮令船趕緊往回開。這時船的兩邊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滿了箭,每隻船上至少五、六千支,總共超過了十萬支。魯肅把借箭的經過告訴周瑜時,周瑜感嘆地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不如他。」

6、借刀殺人

春秋末期,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伐魯。魯國實力不敵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唯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於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欲鏟除異己。

子貢以「憂在外者攻其弱,憂在內者攻其強」的道理,勸他莫讓異己在攻弱魯中輕易主動,擴大勢力,而應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但因齊國已作好攻魯的部署,轉而攻吳怕師出無名。

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伐齊,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後顧之憂。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後,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危。於是他愉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伏魯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吳軍誘敵之計,陷於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

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後,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擊退吳軍。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7、李代桃僵

春秋時期,晉國大奸臣屠岸賈鼓動晉景公滅掉於晉國有功的趙氏家族。屠岸賈率三千人把趙府團團圍住,把趙家全家老小,殺得一個不留。幸好趙朔之妻庄姬公主已被秘密送進宮中。屠岸賈聞訊必欲趕盡殺絕,要晉景公殺掉公主。

景公念在姑侄情分,不肯殺公主。公主已身懷有孕,屠岸賈見景公不殺她,就定下斬草除根之計,准備殺掉嬰兒。公主生下一男嬰,屠岸賈親自帶人入宮搜查,公主將嬰兒藏在褲內,躲過了搜查。屠岸賈估計嬰兒已偷送出官,立即懸賞緝拿。

趙家忠實門客公孫杵臼與程嬰商量救孤之計:如能將一嬰兒與趙氏孤兒對換,我帶這一嬰兒逃到首陽山,你便去告密,讓屠賊搜到那個假趙氏遺孤,方才會停止搜捕,趙氏嫡脈才能保全。程嬰的妻子此時正生一男嬰,他決定用親子替代趙氏孤兒。

他以大義說服妻了忍著悲痛把兒子讓公孫杵臼帶走。程嬰依計,向屠岸賈告密。屠岸賈迅速帶兵追到首陽山,在公孫杵臼居住的茅屋,搜出—個用錦被包裹的男嬰。於是屠賊摔死了嬰兒。他認為已經斬草除很,放鬆了警戒。

在忠臣韓厥的幫助下,一個心腹假扮醫生,入宮給公主看病,用葯箱偷偷把嬰兒帶出宮外,程嬰已經聽說自己的兒子被屠賊摔死,強忍悲痛,帶著孤兒逃往外地,過了十五年後,孤兒長大成人,知道自己的身世後,在韓厥的幫助下,兵戈討賊,殺了奸臣屠岸賈,報了大仇。

程嬰見趙氏大仇已報,陳冤已雪,不肯獨享富貴,拔劍自刎,他與公孫杵臼合葬一墓,後人稱「二義冢」。他們的美名千古流傳。

4. 歷史上的古代智謀故事。

趁火打劫

【計名探源】 趁火打劫的原意是:趁人家家裡失火,一片混亂,無暇自顧的時候,去搶人家 的財物。趁人之危撈一把,這可是不道德的行為。此計用在軍事上指的是:當敵方 遇到麻煩或危難的時候,就要乘此機會進兵出擊,制服對手。《孫子肥技破吩疲? 「亂而取之。」唐朝牡牧解釋孫子此句說,「敵有昏亂,可以乘而取之。」就是講 的這個道理。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相互爭霸,戰事頻仍。經過長期戰爭,越國終因不敵吳 國,只得俯首稱臣。越王勾踐被扣在吳國,失去行動自由。勾踐立志復國,十年生 聚,十年教訓,卧薪嘗膽。表面上對吳王夫差百般逢迎,終於騙得夫差的信任,被 放回越國。回國之後,勾踐依然臣服吳國,年年進獻財室,麻痹夫差。而在國內則 採取了一系列富國強民的措施。越國幾年後實力大大加強,人丁興旺,物資豐足, 人心穩定。吳王夫差卻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被勾踐的假象迷惑,不把越國放在眼裡。 他驕縱兇殘,拒絕納諫,殺了一代名將忠臣伍子胥,重用奸臣,堵塞言路。生活淫 糜奢侈,大興土木,搞得民窮財盡。公元前473年,吳國顆粒難收,民怨沸騰。 越 王勾踐選中吳王夫差北上和中原諸候在黃池會盟的時機,大舉進兵吳國,吳國國內 空虛,無力還擊,很快就被越國擊破滅亡。勾踐的勝利,正是乘敵之危,就勢取勝 的典型戰例。

5. 有關於古代人物智謀的故事

介紹幾個

猴戰
宋徽宗政和年間,晏州彝族首領卜漏造反,占據輪囤。這里山高數百仞,竹林深密,卜漏壘石為城,並在外圍布置木欄柵,兩旁夾以路障,官軍難以進入。

當時,趙遹是招討使,他發現一處懸岩峭壁沒有設防,又發現山上猴子很多,就派壯士捕捉幾千隻猴子,然後把麻紮成一束束作為火炬,再灌上膏蠟,綁在猴子身上。趙遹先派大軍正面進攻,從早上攻到黃昏,暗中將猴子送上崖頂,到了木欄柵處猴尾燃起火,卜漏住處都燃燒起來。頓時軍心惶惶,立即大敗,被殺死被燒死以及跌下懸岩死的不計其數。卜漏逃跑,也被大軍抓住。

鴿戰

宋代,西夏頭領李元昊進逼懷遠城(今寧夏銀川)。宋將行營總管任福率兵抵抗。宋軍進至三川,兵分兩路,約定次日會戰。李元昊想用有利地形殲滅宋軍,便將10萬人馬布成合圍態勢,待機滅敵。

次日,任福率軍進發,行進途中,先鋒發現路旁放著幾個帶泥的銀盒子,內有跳動聲,心中疑慮,報告上去。任福來到後,立即開盒,盒內100多隻帶鈴哨的鴿子凌空而起,就在宋軍上空盤旋。李元昊望見高飛的鴿群,得知宋軍確切的位置,從兩翼快速進攻。由於任福的軍隊「皆非素撫之兵」,臨陣慌亂,立即大敗,任福也被強敵殺死。

冰戰

南北朝時,司馬楚之在北朝任荊州刺史。他善治軍且有智謀。一年寒冬,他帶領部隊為征討柔然的大軍督運軍糧。突然有人潛入軍內割去了一隻驢耳。部下來報告此事。司馬楚之說:「這必定是敵探來到,割去驢耳以為憑證,敵人可能馬上要來劫我軍糧!」於是,他緊急下令,趕快砍伐柳樹扎牢為城,圍住軍糧。兵士們立即動手,一座牢固的柳城紮成了。司馬楚之下令澆水,霎時一座冰城出現了。敵軍來到時,見冰滑難攻,只好立即散去。

灰戰

公元919年,五代後梁皇帝下詔吳越王錢鏐征討吳王楊隆演。錢鏐派遣節度副使錢傳瓘為諸軍都指揮使,率戰艦500艘擊吳。吳派舒州刺史彭彥章及副將陳汾迎戰。戰於狼山江,錢傳瓘指揮士兵順風揚灰,吳兵不能開眼。他又教軍士撒沙於己船,撒豆於敵船,結果吳兵立腳不住,紛紛跌倒。彭彥章奮戰力盡,受傷數十處,見陳汾不來支援即自殺而死。錢傳瓘指揮兵士斬敵千餘,燒毀敵船400餘艘,大獲全勝。

囚戰

春秋時期的吳、越兩國經常交戰。吳王名叫闔閭,越王名叫允常。允常死後,子勾踐即位,是為越王。勾踐即位之初,吳王闔閭聽說允常死了,就立即進攻越國。越王想了個詭計:派出一批死刑犯出陣應戰,並命令這批囚犯分成三行,走到吳兵陣前,先大叫一聲,然後自殺死去。吳兵看到這一幕就發了呆,不知如何對付。這時越國的精兵猛然進攻,殺聲連天,驚慌失措的吳兵大敗而逃。吳王闔閭被射成重傷,臨死時叮囑兒子夫差:「你一定要替我報仇,打敗越國!」

牛戰

公元前248年,燕將樂毅攻下齊國70餘城,唯獨莒、即墨未下。碰巧燕昭王死,子惠王立,中了即墨守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讓騎劫代為將。田單趁機鼓勵士卒,晚間募得水牛千多頭,在它們身上蒙上布,畫著龍紋,又在牛角上紮上快刀,尾上紮上灌了油脂的蘆葦,鑿開城門數十洞,夜縱火牛,並隨5000壯士。牛群沖入燕軍,燕軍大驚,誤以為龍,所觸盡死傷,5000壯士隨著進擊,城中老弱擊銅具助威,燕軍大敗,騎劫被殺,齊70餘城又全部奪回。

馬戰

南宋時,金兀術所率領的金兵作戰兇猛,常敗宋軍。但是岳飛所率的軍隊卻常挫金兀術的軍隊。金兀術想出一絕招,他把戰馬裹上重甲,三馬為聯,相互牽引,號稱「拐子馬」。由於刀槍不入,因此多次打敗宋軍。一次,金兀術以15000「拐子馬」向岳家軍沖來,岳飛命步兵用麻紮成長長的快刀匍匐入陣,專斬金騎兵馬足,一馬仆倒,其他二馬則不能行。於是宋軍奮擊,大敗金兵。金兀術大哭道:「自從海上起兵,都以拐子馬取勝,現在都完了,完了!」

參考資料:http://club.china.alibaba.com/forum/thread/view/113_20743838_.html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於大門之側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

·望梅止渴
三國的時候,魏國的國君曹操,他年輕的時候,就非常的聰明。有一次,天氣非常地熱,他帶領幾十萬的大軍經過一片大原野,士兵們從早上走到下午,肚子都沒有吃過一點東西、喝過一口水。

·完壁歸趙
戰國的時候,趙惠文王有一塊叫做「楚和氏璧」的寶玉,被秦國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派了位使臣到趙國來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們秦國願意以十五個城池,和趙國換取這塊「楚和氏璧」的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4651781.html?si=6

淝水之戰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中國歷史進入了分裂割據的南北朝時期。在南方,晉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東晉,占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代、前梁等割據國,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又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陝西漢中)、益(今四川成都)二州,將勢力擴展到長江和漢水上游。前秦皇帝符堅因此躊躇滿志,欲圖以「疾風之掃秋葉」之勢,一舉盪平偏安江南的東晉,統一南北。

李廣裝死,痹敵逃生
漢武帝即位後,李廣調任未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李廣從衛尉轉任為將軍,率領軍隊出雁門並討伐匈奴。因為匈奴兵多,所以打敗了李廣的軍隊,李廣也受傷被俘虜。匈奴兵把李廣放在兩匹馬中間,讓他躺著用繩子結成的網袋裡。行走十餘里,李廣裝死,斜眼瞧見他旁邊一個匈奴少年騎著一匹好馬。李廣猛地掙脫出來,飛身跨上那匹快馬,匈奴少年猝不及防地被推下馬,弓箭也被李廣搶走。李廣調轉馬頭向南疾馳,匈奴幾百名騎兵緊追不放,李廣邊逃邊射,跑了數十里回到了漢營。至漢後,削官為民。

6. 歷史上戰爭中有名的智謀的故事的成語

你需要來三十六計,源全是戰爭中的,都是智謀,
來來來,看這里依序為: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
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裡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7. 歷史上有哪些用智謀取勝的故事用一小段文字概括

圍魏救趙

戰國時(來公元前353年) 魏國自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國求救於齊國。齊將田忌、孫臏率軍救趙 ,趁魏國都城兵力空虛,引兵直攻魏國。魏軍回救,齊軍乘其疲憊,於中途大敗魏軍,遂解趙圍。事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此種戰略後來常為兵家所採用,稱為「圍魏救趙」法。

8. 關於歷史智謀的故事

牛戰

公元前抄248年,燕將樂毅攻襲下齊國70餘城,唯獨莒、即墨未下。碰巧燕昭王死,子惠王立,中了即墨守將田單的反間計,撤掉樂毅讓騎劫代為將。田單趁機鼓勵士卒,晚間募得水牛千多頭,在它們身上蒙上布,畫著龍紋,又在牛角上紮上快刀,尾上紮上灌了油脂的蘆葦,鑿開城門數十洞,夜縱火牛,並隨5000壯士。牛群沖入燕軍,燕軍大驚,誤以為龍,所觸盡死傷,5000壯士隨著進擊,城中老弱擊銅具助威,燕軍大敗,騎劫被殺,齊70餘城又全部奪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